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pdf
《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pdf(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1 期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孙静宇,罗卓摘 要:流动空间的形成是多民族国家社会整合和边疆治理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中,与交通运输发展密切相关的流动空间促使时空格局持续发生变化,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一种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少数民族地区高铁的发展既是“流动的治理”,也是“治理的流动”,兰新高铁、南广高铁等少数民族地区高铁列车的开行通过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双重构建,不仅从社会关系、价值观念和身份认同等层面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民族团结,为各民族成员构建国家认同提供了可视化框架,而且具有特别的符号象征意义,为铸牢中
2、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助于提升边疆社会治理效能,也为边疆民族地区交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借鉴。关键词:流动空间;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兰新高铁;南广高铁;时空政治;社会治理效能;民族认同作者简介:孙静宇,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交通公共政策研究,E-mail:595352586 ;罗卓,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引用格式:孙静宇,罗卓.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1):55-70.就现代多民族国家的整合与发展而言,以铁路、公路、航空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护
3、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工具。特别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来说,交通在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客观基础与更为多元化的方式,是构建与强化国家认同的物理依托。一、文献梳理 高铁凭借速度快,能耗低以及安全便利等优点,现在已占据交通运输系统的核心地位1。当前,我国正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体系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要为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进一步促进多民族国家内部的联系与整合,从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贡献力量2。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尤其如此。
4、高铁列车的开行意味着这些地区的铁路运输迈进了新时代,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互动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流动空间,也在交通运输领域为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强化构建了新的路径。目前,国内学界对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民族地区高铁建设对时空格局的重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民族地区高铁的开通运营首先缩短了区域间的时空距离,驱动民族地区多维空间的结构重构。赵丽江等探讨了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与民族地区地域封闭的适配性,认为“高铁植入能够驱动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生计模式、文化传承模式及政治治理模式等诸多方面发生裂变效应”,民族地区的高铁建设将释放出“民族空间的隐藏潜能”3。韦功鼎等以北部湾城
5、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分析了高铁网络对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影响,发现高铁的开通提升了民族地区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能力,有利于带动民族地区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4。然而,高铁的开通运营也存在负面效应,可能造成民族地区区域交通分化严重。朱德稳认为高铁建设并未改变民族地区相对闭塞的地理区位条件,甚至在高铁建设的冲击下,原有普通铁路客运减少,反而使民族地区原有交通运输条件不断变差5。张自强等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指出交通便利性的提高反而缩短了游客在民族地区旅游的停留时长,导致每人次旅游收入下降的现象产生6。此外,国内的一些实证研究认为高铁
6、的开通运行给沿线地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均衡,加剧了沿线地区的两极化发展7,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如沿途核心区域与外环地带的经济增速会产生“盛者越盛,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这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8。二是民族地区高铁建设对社会关系的重塑作用。高铁的开通运营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边疆形态,打破了原先的封闭状态,推动人们之间密切往来。漆先望指出,交通问题是制约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阻碍,民族地区有其“特殊的土壤”,即“落后的交通、闭塞的环境、落后的生产方式”,大幅改善藏区的交通条件,在国防军事与社会进步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9。宗刚认为构建交通网络能推动民族地区人民的观念更新,打破长期以来民族
7、地区的封闭状态,促进人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助推新思想的产生和流动,为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基础10。孙红林等探讨了高铁时代的“慢治理”,认为成昆铁路“慢火车”成为了少数民族与外界连接的通道,其运营不仅促进了沿线社会空间的变迁,更促使铁路部门“入乡随俗”地改造了铁路空间,增进了民族团结11。王浩宇用“工程国家”的概念来阐释“基础设施与政治活动双向塑造的一种现代国家形态”,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为集体情感和集体意志的构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12。此外,65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一带一路”的实施也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新的机遇。平维彬指出,随着“一带一路
8、”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更加突出,使其社会结构处于人员快速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13。扈红英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速度不断加快,助推族际格局发生变化,形成了“民族交融的新型族群生活样态”14。三是民族地区高铁建设对其文化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各民族互融互通,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自信,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造了有利条件。赵丽江等指出,“交通融合最显著的政治功效在于民族融合”,民族地区的高铁建设具有促进民族团结的政治战略价值,通过各民族间交往互动,高铁将破解“民族地区的身份密码”,最终构建大团结的民族意识3。然而,高铁的建设
9、也会对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挑战。白光等认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增强民族地区与外界往来沟通的同时,也会对当地的民族文化产生影响,不当开发将对传统民族文化造成破坏,对民族文化传承产生负面影响15。交通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目前关于民族地区高铁建设发展的交叉研究较为不足,特别是缺少政治学和民族学角度的深入分析。尽管部分学者意识到民族地区高铁建设政治效应的重要性,并对其在时空格局、社会关系、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但并未以民族地区高铁实例支撑其观点。在“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应从更为系统的视角去认识民族地区的高铁发展,重视其所能发挥的系统性政治效应,如民族地区的高铁建设
10、如何推动构建统一的政治认同,进而为维护边疆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在民族地区高铁中,兰新高铁和南广高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涵盖了空间分布、民族特征、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首先,南广高铁和兰新高铁途径地区分别属于我国的汉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南广高铁穿越了壮、苗、侗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而兰新高铁则贯通了回、藏、维吾尔等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探讨民族地区高铁建设所构建的流动空间对国家认同和地方认同的影响,可以促进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其次,南广高铁和兰新高铁的建设
11、背景和时机各异,为研究提供了多维度的时空政治视角。南广高铁是连接中国南方经济腹地与西南、西北等地区的重要交通通道,其建设在推动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涉及到了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兰新高铁则是西北地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交通线路,其与中亚国家的联通对于实施我国在国际层面的地缘政治战略至关重要。最后,南广高铁连接了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者在地域经济水平和发展阶段上存在显著差异。兰新高铁作为连接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通道,在推动国75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家认同方面具有特殊意义。总之,在综合考虑地理特征、民族差异、经济发展等多个维度的因素后,本文选择了在边疆民族地区高铁建设中具有
12、典型性的兰新高铁和南广高铁作为实际案例,尝试对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关系进行分析,以更全面地揭示高铁建设对流动空间和国家认同的复杂影响。二、流动空间的形成(一)空间与流动空间的生产再造现代法国思想大师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本身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空间的使用价值首先是政治性的。“如果空间的形态相对于内容来说是中立的、公平的,因而也就是纯粹形式的、通过一种理性的抽象行为而被抽象化了的,那么,这正是因为这个空间已经被占据了、被管理了,已经是过去的战略对象,而人们始终没有发现它的踪迹。”16从这个意义上看,空间并不完全是一个自然属性的概念,也关涉“社会生产”,呈现出对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社会秩序的构建。哈维
13、指出:“不去参照特定文化的语言、艺术和科学方面所发展的空间概念,就想理解地理学的空间概念是不可能的。关于空间的地理学观念因此被深深地置于某些较广泛的文化体验之中。”17于是空间本身不仅成了被“生产”的对象,同时也会作为一种“再生产者”参与人们的政治生活实践,对于个体、群体和组织身份认同的形成、维系与强化具有特殊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在现代的时空之战中,空间是战争中笨拙迟缓、僵化被动的一方,时间则是战争中积极主动、具有充分活力的一方。运动速度和更快的运动手段在稳步增加,掌握了最为重要的权力工具。”18可以说,马克思的“时间消灭空间
14、”并不是指自然空间的消失,而是说空间被赋予了更多的流动性特征。由于空间与政治、社会、文化因素密切关联,“流动空间”的构建、强化与再造也促使现代国家的治理手段不断发生变化。“流动性在根本上重塑了地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匹配关系,地域社会不再是一个简单聚集的中心,而成为一个多向联系的存在。”19进一步说,时间与空间的重构为社会关系的重塑提供了可能,“时空之间的切割并不意味着从此以后二者就变成人类社会组织中格格不入的元素。恰恰相反,时空切割为它们的再次重组提供了坚实基础,这种重组以协调不必考虑其具体位置的社会活动这一方式而展开”20。因此,流动空间一方面使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的构建充满动态性和复杂性,另一
15、方面,流动性本身以及人们对于流动的体验和适应,也为现代国家的社会治理及其意识形态的传播催生了新的路径和方式。85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流动空间的再造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过程,强调的是对现有流动性格局的重构和再设计。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升级,更包括对社会、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地理空间的概念与位移时间的感知不断发生变化,与此相对应,流动空间的形态也在发生新的变化。流动空间的再造首先体现在技术水平的提升方面。具体到民族地区高铁建设,不仅意味着交通工具的更新,更代表了先进技术在流动性空间中的应用。高铁建设缩短了地区与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重新定义了地理空间的
16、概念以及人们对地理空间的感知距离,体现了流动空间在物理层面和想象层面的再塑造。这种技术水平的提升具体展现了对流动空间的重新构建,使得地理距离不再是限制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主要因素。此外,流动空间的再造还影响着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的重塑。高铁的运行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播的媒介。通过高铁,不同地域人们的相互交流更加容易,形成跨地域的社会网络。这种社会关系的重新构建挑战了传统的地缘认同,使得个体更容易接受多元文化元素。流动空间的再造还涉及到政治层面的介入。政府在高铁建设中的规划和管理对流动空间的形成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例如,在兰新高铁和南广高铁的建设过程中,政府通过调整城市规划
17、、制定相关政策等手段,实际上在塑造新的流动空间形态。这种政治介入使得流动空间的再造不仅仅是市场力量作用的结果,更是国家战略的体现。(二)流动空间与区域通达性的提升通达性是指一种在合适时间依靠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的能力,也指利用一定交通工具从某一给定地点到达活动区位的便捷程度21。在民族地区高铁建设中,通达性增强是指通过高铁网络的建设,使得原本相对偏远、交通不便的地区得以更加迅速、高效地与其他地区相连接,形成更为紧密的空间联系。随着“流动中国”的发展,人们的交通出行方式不断更新,大大降低了原先所需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可以说流动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截至 2022 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累计
18、达到 15.5 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4.2 万公里,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6.3 万公里22。中国高铁不仅在发展中用速度重新定义了时间,也将中国西部地区与中部和东部地区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兰新高铁东起甘肃兰州,与徐兰高铁相连,沿线经过海东、青海西宁、甘肃张掖、酒泉、嘉峪关、新疆哈密、吐鲁番,西至新疆乌鲁木齐,全长 1786 公里,2014 年 12 月 26 日正式开通运营。作为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它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和中国第一条在西北地区建成通车的高速铁路,彻底打破了我国在西北地区没有高铁的局面23。兰新高铁的开通运营提升了区域
19、间的通达性,为民族地区流动空间的创造奠定了基础,从时空秩序的多个维度重塑了沿线区域的空间结构。兰新高铁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95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空距离,实现了在 12 小时之内即可从兰州直达乌鲁木齐,比现有最快的特快列车还要节省 6 个小时以上,且计划未来运营时间将进一步压缩到 8 小时以内,有利于兰州和乌鲁木齐两市发挥省会和首府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带动整个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24。随着交通运输网络的不断发展,空间距离不再用传统意义的物理距离进行衡量,而是逐渐被时间距离所替代。接近性作为地理空间的一个核心原理,其内涵随之从“空间接近”拓宽到“时空接近”25。因此,兰新高铁
20、的建设与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时空格局,一是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增强,进而加速了中心城市的空间扩张和重构;二是强化了高铁沿线地区城市的可达性,“核心边缘”的时空格局逐渐形成;三是促进了沿线地区城市之间的经济往来,“廊道效应”不断体现在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中26。这有利于不断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聚合与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关系和国家认同的强化。2013 年 12 月 28 日,随着广西桂林至北京的首趟高铁列车开通运营,广西正式进入了高铁时代。目前,广西高铁总里程达到 1771 公里,动车通达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位居全国前列,广西“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现代化路网格局也在 7 条高铁与 7 条普铁的互补联动
21、中基本形成27。广西的时空格局因贵广、南广高铁的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西部地区与内陆的交往越发密切。目前,广西的大部分城市形成了以南宁为中心的“123”交通圈,“1 小时交通圈”是指南宁到北部湾城市的时空距离,“2 小时交通圈”是指南宁到区内各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3 小时交通圈”是指南宁到长沙、昆明、广州、海口等相邻省份城市的时空距离。“123”交通圈的形成与发展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质量,区域同城化的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和完善。南广高铁还将南方地区和广西连接起来,原本需要通过传统交通工具进行长途运输的路程得以缩减,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还加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对于商品的快速流
22、通和市场的拓展都具有促进作用。三、流动空间的经济效应(一)资源要素快速流动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区域间的人员流、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流动,导致地区间联系不断加强,传统的“地方空间”格局逐渐被“流动空间”所替代28。民族地区高铁建设也是如此,它通过拉近地区间的时空距离,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推动产业融合,给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实际运营中,南广高铁、兰新高铁两条高铁线路的开通为地区内的人、物、资本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流动通道。通过高铁网络的迅速连接,不同地区的资源、技术、市场得以更为迅速地对接,商品、服务、资本等要素得以更为便捷地自由流动。这种流动性的提升有助于推动地区内外的
23、经济合作,使得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更为优化,实现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产业协同发展。06流动空间与国家认同:民族地区高铁建设的时空政治在人员流方面,由于高铁运营速度快、运力大的特点,高铁的开通运营推动了铁路客运量的显著提高。兰新高铁在开通运营的一年时间内累计发送旅客 427 万人次,疆内动车运送旅客超过 196 万人次,相当于每 12 个新疆人就有一人乘坐过兰新高铁29。南广高铁于 2014 年正式开通运营,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显示,广西全社会铁路客运量由2013 年的3275 万人增至2015 年的7046 万人。民族地区高铁建设促进铁路客运提质增效,推动人员流向沿线城市汇集,为整个区
24、域提供了更强大的发展动力。在物流方面,流动空间的生产与再造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也推动了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兰新高铁的开通,实现了客货分流。原有的兰新铁路主要负责货运和普通客车运输,而兰新高铁则专门负责客流运输,这就使兰新铁路输送能力提高两倍以上,货物运输量从之前的每年约 7500 万吨提升到每年1.5 亿吨,大大降低了西北地区企业的运输成本30,推动了沿线地区资源共享,促进了经济交流与贸易往来。在商旅方面,高铁的开通从根本上改变了民族地区各区域间的时空距离,形成了铁路旅游通道,有效促进了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兰新高铁于 2014 年开通运营,途径甘肃、青海
25、、新疆三省区,对铁路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兰新高铁开通后,沿线城市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呈井喷式发展。兰州的旅游收入从 2013 年的 212 亿元提升至 2018 年的 594 亿元,旅游人次从 2013 年的 2606 万人提升至 2018 年的6718.56 万人31。高铁开通运营使旅游业成为新疆的支柱产业,乌鲁木齐的旅游收入从2013 年的276.73 亿元增至2018 年的694 亿元,2015 年旅游业带动的相关产业的总产值占到了新疆 GDP 的 10%以上29,为新疆公共服务的提升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增强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高铁网络的建设尤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动 空间 国家 认同 民族地区 建设 时空 政治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