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复习资料.doc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大纲复习资料.doc(4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完整版)00538_中国古代文学史(一)_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 上古歌谣 第二节 神话传说 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 第二节 社会政治诗 第三节 情爱诗 第四节 史诗及其他 第五节 《诗经》的文学成就 第三章 先秦散文 第一节历史散文 第二节诸子散文 第四章 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第三节 《离骚》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 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汉散文 第一节 李斯与秦代散文 第二节 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第三节 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 第四节 东汉散文 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 第二节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 第三章汉代辞赋 第一节 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 第二节司马相如 扬雄 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 第四章汉代诗歌 第一节乐府民歌 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44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风骨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 建安七子及蔡琰 第二章正始之音 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 第二节 阮籍诗 第三节 嵇康诗 第三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太康诗风 第二节 左思与刘琨 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 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 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南朝诗歌 第二节北朝诗歌 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 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 第二节 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 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 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 第一节魏晋文章 第二节南朝骈文 第三节北朝散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 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 第三节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 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 第三节 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 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 第二章盛唐诗歌 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 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 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第三章李白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第二节 李白的乐府歌行 第三节 李白的绝句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第四章杜甫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 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 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大历诗坛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 顾况,李益 第六章中唐诗歌 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 第二节 韩愈,孟郊 第三节李贺 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 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一节李商隐 第二节杜牧,许浑 第三节贾岛与姚合 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 第八章唐代散文 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 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 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 第十章唐五代词 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歌谣 识记: 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毛诗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②《弹歌》、伊耆氏《蜡辞》和《周易·贲卦》六四爻辞。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周易。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理解:①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②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神话传说 1.神话及其产生 识记:神话的性质。 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 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的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宗教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认为神话伴随着初民的劳动生活而产生,宗教起源说指实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劳动起源说:神话的内容总是反映着劳动生活,初民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漫长时期的劳动生活有直接关系,劳动生活是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初民的敬畏和崇拜观念,产生于他们对生活经验的最初思考,这便是最初的宗教观念。当他们从崇拜敬畏,变而为企图解释和支配自然力时,神话也就产生了.神话的产生与原始宗教有极大联系. 简单运用:1。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四、实际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2.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 综合运用: ①中国神话的特征 一、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三、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四、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在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变化和成型. ②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 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 1。识记:《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笙诗6篇不在305之数。 2.《诗经》的收集和编定 识记: ①采诗说。②献诗说。③删诗说。 理解:风、雅、颂的分类依据及其意义。 以音乐的不同作分类依据。风,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正声,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缘于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3。《诗经》的流传 识记:《诗经》在先秦时代的三个作用。 一是在祭祀、宴享时奏唱,二是作为外交场合言谈应对的辞令,三是作为教育的课本。 理解:《诗经》的流传. 秦火后遭焚,靠学者记诵保全.汉传授《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汉代经学兴,为五经之一。东汉末,郑玄为毛诗作笺,随郑学大昌,毛诗独行,余三家诗亡。今日所见《诗经》即毛诗。 第二节社会政治诗 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下层人民社会政治诗的具体内容。(见综合题) 2。官史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的具体内容。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4。称颂执政者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第三节情爱诗 1.歌唱爱情和婚姻的诗 理解:大胆直爽与温文典雅的两种风格. 2。反映与爱情婚姻相关社会问题的诗 简单运用:简要说明其具体内容。 综合运用:《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一、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1.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①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 a。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b.批判贵族统治者荒淫无耻,如《鄘风·相鼠》。 ②反映繁重徭役带来的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a.如《邶风·击鼓》、《王风·君子于役》,徭役使夫妻生离. b。如《魏风·涉岵》,繁重徭役造成不人道结局。 c。如《豳风·东山》,征夫对徭役的痛苦体验。 ③对剥削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2。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 ①从自身的体会入笔,抱怨劳逸不均.如《邶风·北门》; ②《小雅》、《大雅》中有一些诗作,或发抒忧国忧民的心情,或直斥高层统治者的昏庸无道。如《小雅·正月》; 3。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 ①《桧风·隰有苌楚》比衬隐托出人有知有识所以多有生存的苦闷. ②《魏风·园有桃》表达了“士”的人生悲哀,抒发了不被理解的苦恼。 ③《王风·黍离》,是东周大夫悲叹西周沦亡之作,这诗的家国哀思,对后代文学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4.称颂执政者的诗: 赞美尽瘁为公的执政者。如《召南·甘棠》是人民歌颂、怀念召公的作品,《卫风·淇奥》赞美卫武公德美才俊. 二、情爱诗的内容: 1。歌咏美丽的爱情.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 ①表白男女的悦慕,直率、大胆而浪漫。如《召南·摽有梅》,这是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的展露出来。 ②表现为温文典雅.如《邶风·静女》,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的爱情,娴雅美好。 2.抒写婚姻生活。如《周南·桃夭》写女子的出嫁,《郑风·女曰鸡鸣》写夫妇间缠绵的情爱,《郑风·风雨》写夫妇久别重逢。 3。反映某些相关社会问题。 ①反映爱情同礼教、社会舆论的矛盾.如《郑风·将仲子》女畏人言. ②关于弃妇的问题。如《卫风·氓》控诉丈夫始乱终弃的行径。 第四节史诗及其他 1。史诗 识记:最著名的五篇周人史诗。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综合运用: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 《大雅》的五篇史诗叙述了自周人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五篇史诗都是叙述和歌颂周先王领导人民兴建周邦的历史功绩,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突出的特点: 1。 重点突出,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如《公刘》和《绵》,各自记录了周民的一次大迁徙,从准备迁移一直写到开荒造房,定居新址。诗作避开正面叙述,着重描写周民在迁徙中的活动和心理感受,尤其注重欢快热闹的场景刻画:京师之野,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公刘》) 2. 周人史诗还有对先祖神化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厥初生民,时维姜嫄yuán。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这里说,后稷是他母亲踩了天帝的脚趾印而受孕,出生的,这种神异的出生,是古来“感生”神话的遗留,周人以此来高尚后稷神圣的身份和地位,带有原始的崇拜心理。 3。 总结历史教训,提出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如《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视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这是说上帝洞察人间情事,关心民众疾苦。而夏,商两代无视民间疾苦,违背天意又不得人心,所以亡国。 2。农事诗及其他 理解: ①《七月》的内容梗概。 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共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等事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各种劳作,反映农夫衣食住行的情况,有较大史料价值。 ②《芣苢》(fú yǐ,即车前草)的艺术特点。 以简练浅白的词语反复咏唱,各章之间只是更换了几个近义词,而能够引发丰富的联想,情韵悠长. 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 简单运用: ① 1.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表达相思,就直说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一、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 1)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后两章。《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加强了抒情效果。 2)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清人方玉润赏评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就是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这类诗在《诗经》中也有一定数量。 二、《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浓厚的民歌风味.三、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四、语言很有特色:①词汇丰富;②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3.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法. 1)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①直接叙事的如:《七月》 ②直接刻画描写如:《溱洧》先勾勒春日和煦的背景,继而特写一对恋人相约游玩的对话,最后又转向青年男女踏春游戏热闹场面的描写. ③直言其志和直抒胸臆,社会政治诗、情爱诗的大多数都是如此。 2)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A.修辞意义上的手法,是《诗经》中用比最常见的一种情形,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B.整首诗用比,如《魏风·硕鼠》用借喻手法,塑造完整的艺术形象。 3)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①兴与诗歌情思相关时,一般会起到烘托氛围或与诗歌意义发生某种联系的作用.如《关雎》的起兴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此伏彼起的水鸟的和鸣,比喻青年男女的求偶。 ②兴与诗歌情思不相关的,则往往是起到起韵的作用.如《唐风·山有枢》,起句“山有枢,隰有榆”同下面的内容没有任何意义关联,其作用只在起韵。 综合运用: 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一、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方式 三、形式和语言方面的几个特点 2。综合运用。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后人把赋、比、兴从“六诗”或“六义”中剥离出来,认定为《诗经》的表现方式。 赋、比、兴在理论上虽然可以区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交互出现,经常重叠。因此在批评实践中也不易区分。同一首诗,有人认为是赋,有人认为是比或兴。 第三章先秦散文 简单运用: ①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四、一些读书人游说、著述、聚徒讲学,诸侯也愿意听取士人的意见.五、百家争鸣的文化环境,促成了诸子散文的繁荣。 ②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繁荣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进步,制度的改革。二、政治方面,王权式微,诸侯争霸。三。文化方面,文化下移,私学兴起。四、一些士人,或撰作史著,或编纂历史文献,提供政治借鉴.五、我国向有著史的传统。至战国,社会空前繁荣又空前动荡,更加需要认真总结历史,从而形成了历史散文的繁荣局面。 第一节历史散文 1。《尚书》、《春秋》等早期历史散文简介 识记:《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伪《古文尚书》、《逸周书》、《春秋》。 《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文字古奥迂涩。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古文《尚书》58篇,其中25篇是东晋人的伪作。《逸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但文字表现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2.《左传》 理解:《左传》及其作者.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27年,比《春秋》多13年.《左传》记事详赡,文采生动.和《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作者传为左丘明,后世颇有争议,但其应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 综合运用:《左传》的文学特色. 《左传》是先秦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一、 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如,《郑伯克段于鄢》。 二、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如,《晋公子重耳之亡》. 三、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①《左传》以擅长叙写战争著称,注重对双方战前谋划的叙述。如《晋楚城濮之战》。 ② 还表现在它简洁生动地描绘战争场面。 ③《左传》叙事或写人物,运用了许多细节描写,极为传神。 四、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如《烛之武退秦师》。 3。《国语》 理解:《国语》简况。 第一部国别史。全书21卷,记载周王朝及各国史实,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以记言为主.后人称为《春秋外传》,然其不传《春秋》甚明。作者传为左丘明,不可确考. 4.《战国策》 理解:《战国策》简况。 杂记东西周及各国之事,自战国初至秦灭六国约240年.记载当时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策谋或说辞,所记以战国时纵横家的事迹、言论为多。经西汉刘向编订为33篇。作者难以确考,非一时一人所著. 综合运用:《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一、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如苏秦说秦惠王连横以争天下的说辞,排比夸饰,对后来辞赋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如“触龙说赵太后"。 三、摹绘人物,形貌毕肖。刻画最为传神的是策士形象。如“苏秦始将连横”。 四、引譬设喻,善用寓言。比喻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寓言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惊弓之鸟”等。 第二节诸子散文 简单运用: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先秦诸子有九流十家,主要是儒、墨、道、法四家. 三个发展阶段: 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篇幅简短,多为语录体。 二、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开始摆脱语录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有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三、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彻,文辞富丽,是先秦说理文的高峰。 发展趋向:由简而繁,由疏而密,理性和逻辑不断增强。就文学色彩看,《孟子》、《韩非子》,尤其是《庄子》应受到更多重视。 1.《老子》、《论语》和《墨子》 理解: ①老子及《老子》简况. 一般认为,老子的生活年代与孔子同时而稍早.先秦时流行孔子曾问学于老子的说法.《老子》产生不晚于战国中期,是老子的后学所记,基本保存了老子的思想。 ②孔子及《论语》简况.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成书最早也应于春秋战国之际。 ③墨子及《墨子》简况。 墨子名翟,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子弟子所著,包括了墨子以及墨家各派的思想。兼爱和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 简单运用: ①《老子》的文学价值。 《老子》是道家学派开山的理论著作,篇幅简短,文学价值并不甚高,有两点可作简略介绍: 一、形象化的说理。即通过可感知的有形事物,比譬说明抽象的道理. 二、 语句上的韵散结合。《老子》的语句简短而比较整齐,有的整章用韵,有的韵散相间。体现着韵文向散文的过渡状态。 ②《论语》的文学特点。 一、《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 二、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 ③《墨子》的文章特点。 简:《墨子》的文章特点。 一、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 二、质朴无华,造句遣辞口语化. 《墨子》文章重理性轻感性,质实不求文采,文学价值并不大。 2.《孟子》 识记:孟子生平及思想。孟轲,邹人。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后世称为“亚圣”. 综合运用:《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一、雄辩色彩 A. 把握对方心理,引导对方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 B. 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例《滕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二、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典型事例,如《齐桓晋文之事章》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实。 比喻,如为了说明舍生取义的道理,以舍鱼而取熊掌为喻.《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章》 寓言故事,著名的如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上》)、 “揠苗助长” (《公孙丑上》)等。 3。《庄子》 识记:庄子生平及思想。庄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人。后世将庄子和老子并称“老庄",但庄子否定一切事物的存在,齐同万物的差别,与老子颇有不同。 理解:《庄子》简况。 《庄子》52篇,今存33篇。现在通行的是郭象注本,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作,其他是弟子和后学所作。 简单运用:简说《庄子》的文学特色即是其寓言特色。 《史记》本传说:“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全书基本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综合运用:《庄子》寓言特色。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又基本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寓言组成,这就形成了它的一个明显特征:深邃的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统一;《庄子》是把深邃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一个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去了. 一、奇幻谲诡的想象,如: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二、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逍遥游》)。 三、细腻逼真的描写,如《齐物论》写风之千变万化的声音,无不穷形尽相,极尽描摹之能事。 四、谐趣和讥刺横生,如《秋水》“鸱得腐鼠”。 4。《荀子》和《韩非子》 识记:①荀子生平及《荀子》简况。 荀况,战国后期赵国人.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隆礼重法,对儒家学说的薪火相传贡献极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即《荀子》)三十三篇,今存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著。先秦说理散文发展到荀子已经成熟。 ②韩非生平及《韩非子》简况.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公子,喜刑名法术之学。《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今存。大抵是韩非自著,也有后学或他人之作。 简单运用: ①《荀子》说理文特色。 一、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二、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荀子》中寓言极少,极简短,类于比喻。而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却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②《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及其寓言的特点。 一、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议论透彻. 二、韩非散文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它的寓言。往往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如“买椟还珠”等。但表现手法较单调.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 第一节楚辞的产生 1。楚辞的名称 识记:“楚辞”名称源流.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大夫屈原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楚辞这个名称西汉时始出现,初专指先秦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后刘向编集屈、宋等人的作品,又把西汉贾谊等人的骚体辞章收纳,命名“《楚辞》".至东汉王逸加入自己的一篇作品,并为全书作注,名为《楚辞章句》,流传至今。 理解:楚辞与赋的区别. 体式不同: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赋则很少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 性质不同:楚辞以抒情、议论为主,主观抒发意味特别浓重;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的抒发。 2.楚辞的产生。 综合运用: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一、楚辞首先是楚文化的产物。 1. 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密切。 3。 楚辞中充满着楚地风物的描写,使用着道地的楚地方言等. 二、楚辞的产生还受到北方文化的影响. 1.南北的思想文化相互浸润,中原先进的制度、文化渐为楚文化所汲取。 2。战国时期北方纵横家铺叙华辞的风气,当也对楚辞有不小影响。 楚辞是在南北文化交流的新的时代环境下,诞生于楚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新诗体. 3。楚辞的文体特点 综合运用:楚辞的文体特点。 一、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 二、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 1. 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2。 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 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极其频繁地写入楚辞,成为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 1.屈原的生平际遇 识记: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楚国贵族,生活在战国后期诸国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秦、楚争霸是斗争的焦点。有优厚的文化教养,也有高远的政治理想和为之献身奋斗的精神。主张联齐抗秦,楚怀王昏聩无能,既无主张又听谗言,信谗远屈。怀王断齐逐屈,后被秦拘死,顷襄王即位,重新起用过屈,后被子兰进谗,终被迁放江南,长期流亡,最终自沉汩罗江。 2。屈原的作品 理解:屈原作品及其真伪考订。今人比较一致的看法大体是:《离骚》、《天问》、《九章》是屈原自作,《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招魂》一篇,《史记》本传明确说它是屈原的作品。可以确定为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第三节《离骚》 1。《离骚》的题义和创作时间 理解: ①《离骚》题义辨析。 1、司马迁谓“离忧”,可能涵盖“遭遇忧愁”和“离愁别绪"二义。班固解为“遭忧",王逸解为“别愁” ,是分而言之。 2、近人游国恩认为《离骚》可能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这个说法,从音乐和意义两方面提示《离骚》题义,较前人显然更为深入,但在释义方面,似不如马、班之说更为古直而切合作品旨意。 ②《离骚》创作时间辨析.可能作于屈原被流放江南之时,即作于顷襄王初年。 2。《离骚》的主题 综合运用:《离骚》的思想内容。 一、“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屈原洞察诸侯争霸的形势,提出了他的“美政”理想。遭际的不平并没有销蚀他深厚的爱国情感,祖国的独立和强盛,始终是屈原最为关心的事。强烈的爱国感情使屈原决定以死殉国。这是《离骚》最令人感佩的主题之一. 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对于“美政”理想,屈原求索不已,九死不悔;对于奸佞群小,他痛加指斥,无情抨击.表现屈原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蔑视,是《离骚》的一个主要内容. 3。离骚的艺术特点 综合运用:《离骚》的主要艺术特点. 一、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离骚》前半回顾往事,基本是实写,但那些以比兴手法铺叙夸饰自己的美好品质的诗句,已具有奇异想象的特色;后半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火一般的激情、深厚的故国情怀,经过壮丽奇幻的描写,更显得真挚执着,美丽感人。 二、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是屈原自叙生平的抒情诗,高贵的出身,崇高的理想,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人格,及其异常浓烈的情感,构成了抒情主人公超凡脱俗的完美形象。这个形象具有象征意味,表现了这篇抒情长诗的精神实质. 三、比兴手法的拓展.《诗经》所开创的比、兴手法,为屈原所继承并做了很大的拓展。《离骚》运用了更丰富的喻象,在长篇诗歌中连续使用比兴,更重要的是把《诗经》那种喻象、喻体各自独立的单纯比喻合二为一,熔铸成浑融的艺术境界,使之具有了象征的意义。《离骚》在《诗经》基础上拓展的寄情于物、托物抒情的表现手法,形成了我国文学史中著名的香草美人的托喻手法的传统,影响深远. 四、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1)全诗都围绕着诗人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感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这个中心来谋篇布局。诗作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一实一虚,回环往复,抒情写志通彻淋漓.后一部分多重奇幻境界的描述,又使诗章跌宕起伏,使思想情感得到了尽情挥洒。 2。)在形式和语言方面,屈原既采用了民歌形式,也汲取了散文的笔法,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拘、韵句散语相间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同时,他开始构创了长篇巨制.《离骚》后半表现诗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设为主客问答,铺排描写,这种形式特点对后来汉赋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离骚》语言丰富多姿,草木鸟兽纷至沓来,双声叠韵比比皆是。诗人还吸收方言入诗,增强了楚辞的地域特色。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1.《九歌》 识记:《九歌》篇目。 《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祭神歌曲,除《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歌曲都主祭一神。 理解:《九歌》内容. 在民间祭神歌舞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祭神的同时,也寄托着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九歌》所祭之神包括主司天、地、人的各路神灵,司天之神如东皇太一神、云神、日神;司地之神如湘水神、河神、山神;司人之神如命运之神等。 简单运用:《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一、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 二、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本就是一种清新幽渺的境界。再加上作品侧重描摹神灵之相思、人鬼之空恋,造就了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2。《九章》 识记:《九章》篇目 《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和《悲回风》。 简单运用:《九章》的风格. 《九章》这组诗歌并非写于一时一地,就其主题而言,大体与《离骚》相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则大不相同:《离骚》把激越跳动的情感和奇幻的想象夸饰融合在一起,浓墨重彩、波澜壮阔;而《九章》则是直书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朴素。如《哀郢》中直抒孤苦忧愤的思念郢都之情,写得平实素朴.即使是写景的诗句,也不似《离骚》的奇幻壮丽及《九歌》的飘逸幽渺,如《哀郢》中写长江两岸的风物,文笔平实凝重。《九章》这种平实素朴的艺术特色,体现了屈原创作的另一种风格。 3.《天问》和《招魂》 识记:《天问》简况。 《天问》是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诗歌,是仅次于《离骚》的长诗。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和远古史料,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简单运用:《招魂》的艺术特色。 《招魂》可能是屈原替楚怀王“招魂”的作品,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其主要特色有二: 一、结构精密完美.例如写“巫阳下招”,这样结构精严,依据方位和事物层层铺叙渲染的表现方式,对后来的汉赋的影响甚巨. 二、长于铺排描摹。例如它写四方的可怖,罗列众多可怕的事物,还描绘出它们可怕的形象。想象夸张,新奇怪异,描摹事物,穷形尽相。 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识记:宋玉及其赋作。宋玉是屈原之后的一位楚辞作家,作品《九辩》。 理解:《九辩》题义。 九辩本是上古乐曲之名,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从创意看是自悲生平之作。 《九辩》其实就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是宋玉自悲平生之作。它的艺术特色: 一、长于铺排描摹,并在描绘中创造较为圆融的意境。如开头那段广为传涌的文字,渲染秋气之肃杀萧瑟,横铺纵叙,把诗人的际遇悲伤之感烘托得更加深切浓重. 二、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写落木之枝萎叶衰,从叶片到枝干,由形态到色彩,都刻画得细微真切. 三、《九辩》的造语用词也很可称道。韵散相间,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抑扬变化. 综合运用:《九辩》的艺术特色及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九辩》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一、从思想内容来说,《九辩》的思想境界不及《离骚》,尽管它也有自标高洁的咏叹、批判奸佞群小、揭露政局的黑暗,但是宋玉缺少屈原那种激切的情思和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面对不平际遇,他采取退守保身的态度,甚至有感恩阿谀之嫌。 二、从艺术表现看,《九辩》不失为楚辞中一篇精品。《九辩》中的句法固然是对屈原的继承,但运用似较屈原更为圆熟.而双声叠韵字和重叠词的大量使用,更增强了诗歌的文字美和韵律美。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散文 理解:秦汉散文的发展脉胳 秦仅李斯,受战国纵横家影响。汉散文创作的主流,文体:政论文,文风:切中时事,朴厚无华。 西汉初期贾谊等的情感浓重、文气纵横--西汉中后期刘向等的引经据典-—东汉前期王充等的崇实诚、斥虚妄,通达深刻——东汉后期王符、仲长统等的抨击时弊,愤世嫉俗.行文造语在东汉后期向骈俪方向发展。 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 理解: ①《吕氏春秋》简况。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杂家著作。文章一般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 ②《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它创作了丰富多采的寓言故事。说理时往往采用一组寓言故事,从不同侧面予以说明,既充分阐释了思想,也使行文形象生动,趣味盎然。 ③李斯生平与《谏逐客书》写作缘由.曾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初为吕不韦舍人,后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相。因韩人郑国为秦修建灌渠事,秦大臣建议驱逐所有外来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④秦刻石文的特点.其形式,四言为句,三句为韵.铺叙颂夸,气度宏伟,韵律谐和。文采不足。 简单运用:《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一、《谏逐客书》以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为中心,首先铺叙历史上客卿辅助秦国并使之国富兵强的事实,以说明客卿不曾有负于秦;其次叙说秦始皇看重外国的玩好之物,而轻视客卿的事实,论定其重物轻人的错误;最后分析纳客和逐客的利害关系,指出逐客非但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还会使秦国趋于危亡. 二、文章罗列众多事实,极力铺陈,颇具纵横家法. 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 识记: ①贾山《至言》。 分析秦亡原因,提出君臣间应相互尊重、信赖,行文质直切实,明白晓畅,有说服力。 ②贾谊生平。 善属文,颇通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因年轻气盛,对政权建设多有建议,遭老臣嫉恨.贬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京。文帝十二年卒. ③晁错生平。 曾随张恢学申商刑名之术。景帝时官至御史大夫。因力主削藩,七国乱起时,被腰斩. ④枚乘《上书谏吴王》. 劝说吴王应遵守君臣之义.比譬叠出,委婉设辞很有文采。 简单运用:西汉初-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0538 中国古代 文学史 大纲 复习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