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pdf
《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4 急性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赵彦儒 深圳市龙岗区人,广东 深圳 518172 摘要:摘要:目的 通过总结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尽可能的减少急性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 30 例,总结患者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体征、责任血管情况。结果 本研究组中,既往高血压病患者 28 例(93%),小脑梗死危险因素3 个者达 25 例(83.3%),90%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眼震为最常见体征,占比 20%。结论 高血压为急性小脑梗死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在急性
2、头晕或眩晕患者中,尤其首次出现或出现与既往不同类型头晕或眩晕者,若同时伴有小脑梗死危险因素3 个的,需重视有无小脑梗死可能,应进一步检查评估。关键词:关键词:小脑梗死;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4 Clinical analysis of acute cerebellar infarction ZHAO Yanru Shenzhen Longgang District,Guangdong Shenzhen 518172 Abstract:Objective By summarizing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ac
3、ute cerebellar infarction,we aim to minimize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ellar infarction as much as possible.Methods Thirty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ellar infar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Neurology of Shenzhen Longg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from April 2020 to July 2022 we
4、re selected to summarize the vascular risk factors,clinical manifestations,physical signs and responsible vessels of patients.Results In this study group,there were 28 patients(93%)with previous hypertension,and 25 patients(83.3%)had risk factors for cerebellar infarction 3.90%of patients experience
5、d dizziness or vertigo,and nystagmus was the most common sign,accounting for 20%.Conclusion Hypertension is the most common risk factor for acute cerebellar infarction.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zziness or vertigo,especially when experiencing dizziness or vertigo for the first time,or the form of dizz
6、iness or vertigo this time is different from before,if there are 3 risk factors for cerebellar infarction,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ossibility of cerebellar infarction and further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Key words:cerebellar infarction 在医学期刊上,小脑梗死不如前循环、脑干梗死受重视。研究较少的原因可能
7、是小脑梗死症状多样,和许多其他疾病症状类似。尤其当患者症状没有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原因时,共济运动、步态、眼震等检查很容易被忽视。小脑梗死约占缺血性卒中 3%,发病平均年龄 65 岁,2/3 为男性1。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患者人群不同,急性小脑梗死发病率可能不同,由于头颅 CT 在小脑梗死的早期识别中也无能为力,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不能直接查看供应小脑的动脉,多数急性小脑梗死患者需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所以这些就诊患者容易被医生误诊、漏诊。为减少急性小脑梗死的误诊、漏诊导致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急性小脑梗死的认识,现将我院急性小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8、)医药卫生 5 脑梗死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20 年 4 月至 2022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 30 例。其中男 22 例,女 8 例,男女比例 2.75:1。年龄 49-88岁,平均年龄 64.43 岁。直接入我科或他科转我科后经询问病史,神经系统专科查体,记录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完善头颅 MRI、CT 或头颈部 CTA、心脏颈部动脉彩超等检查。1.2 方法 统计本院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人数及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体征。根据 Amarencos 解剖图谱2将急性小脑梗死患者分为小脑后下动脉(P
9、ICA)梗死组 13 例,小脑前下动(AICA)梗死组 8 例,小脑上动脉(SCA)梗死组 1例,多条小脑动脉(MCA)梗死组 8 例。对 4 组患者进行 TOAST 分型。2 结果 本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中,未早期考虑诊断急性小脑梗死者达 14 人(47%),包括由他科转入 5 人和直接入我科患者 9 人,早期即考虑小脑梗死者 16 人。2.1 危险因素 本研究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如表 1 所示:依次为高血压病(93%),年龄65 岁,糖尿病(37%),吸烟(27%),心脑血管病史(27%),高脂血症(23%)。其中危险因素3 个例数为 25 人,小于 3 个危险因素仅为 5 人。表
10、1 30 例急性小脑梗死病例危险因素 既往史 n%高血压病 28 93 65 岁及以上 17 57 糖尿病 11 37 吸烟 8 27 心或脑血管病史 8 27 高脂血症 7 23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5 1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3 10 饮酒 2 7 2.2 临床表现 本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表 3所示:90%患者出现头晕或眩晕,眼震为最常见体征,占比 20%。表 2 血管危险因素个数及患者数 个数 1 2 3 4 5 患者数 1 4 15 6 4 表 3 30 例急性小脑梗死病例临床表现及体征 症状和体征 n%症状 头晕或眩晕 27 90 恶心、呕吐 14 47 行走不稳
11、14 47 肢体麻木 3 10 肢体乏力 2 7 耳鸣 2 7 言语含糊 1 3 头痛 1 3 复视 1 3 体征 眼震 6 20 共济失调 5 17 肌力下降 2 7 听力下降 1 3 感觉异常 1 3 2.3 分组 本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中,按责任动脉分组如下,责任动脉为 PICA 患者最多,达 13 例,所有患者中大动脉粥样硬化者最多,达 24 例。表 4 4 组患者 TOAST 分型比较 组别 例数 LAA CE SODE+SUE PICA 梗死组 13 13 0 0 AICA 梗死组 8 6 1 1 SCA 梗死组 1 0 0 1 MCA 梗死组 8 5 3 0 注:LAA=大动脉粥样
12、硬化,CE=心源性栓塞,SODE=已知其他原因,SUE=原因不明,PICA=小脑后下动脉,AICA=小脑前下动脉,SCA=小脑上动脉,MCA=多条小脑动脉。3 讨论 3.1 小脑相关解剖 小脑的中央为小脑蚓部,两侧为小脑半球,对运动起重要作用。小脑调节运动功能,纠正预期动作和实际动作的差异。小脑损伤会导致不准确、不稳定、不协调运动,导致运动学习和适应的困难。小脑有躯体各部位的代表区,小脑上部与四肢关联,躯干(小脑蚓部)、言语(小脑旁区),而小脑下部与眼球运动、前庭功能相关。由于四肢与小脑半球的纤维联系是不交叉或重复交叉,故一侧小脑病变导致同侧肢体的运动障碍。头、颈部、躯干的肌肉的肌肉运动受双侧
13、小脑支配。小脑通过 3 个小脑脚与脑干相连。来自脊髓和前庭系统信息在延髓水平经小脑下脚传入,来自大脑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6 球信息在脑桥水平经小脑中脚传入。在脑桥中脑交界水平,小脑核团信息主要经小脑上脚传出。这三个小脑脚和小脑形成了第四脑室的顶部。小脑和脑干在后颅窝有限空间内,其上为小脑幕,下方为颅骨。这样解剖结构对理解小脑梗死后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严重并发症包括直接脑干受压和继发梗阻性脑积水伴脑疝。3.2 血管解剖 PICA 起源于椎动脉,发出内侧支和外侧支,内侧支主要供血区为延髓背外侧和小脑下蚓部,外侧支主要供血区为小脑下半部,急性小脑梗死所致眩晕患者中最常见责任动脉为
14、 PICA 内侧支3-5。AICA 起源于基底动脉近端,发出分支主要供应脑桥背侧、小脑前半部及内听动脉,内听动脉小部分起源于 PICA,因此出现眩晕伴听力障碍多提示责任血管为 AICA6。SCA 起源于基底动脉远端,主要为小脑上半部分供血,与前庭系统关系小,故很少引起眩晕。脑干和大脑半球梗死可合并小脑梗死。3.3 危险因素及病因 小脑梗死为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与其他脑卒中一致,包括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可干预性的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酗酒、肥胖、睡眠呼吸暂停、肿瘤史、凝血功能异常等。不可干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等。本组患者中有高血压病者
15、高达 28 例(93%),提示高血压病导致的脑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其次为糖尿病,本组患者糖尿病患者达 11例(37%)。本组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 64.43 岁,与既往报道 65 岁接近,故将年龄大于 65 岁定为其中一个危险因素。脑卒中危险因素越多,发生脑卒中风险越高,本组患者同时有 3 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有 25 人,2 个及一下危险因素的有 5 人,前者为后者 5 倍。所以在有突发孤立性头晕或眩晕患者中,尤其首次发作患者中,若危险因素大于 3 个者,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是否为小脑梗死,在危险因素小于 3 个者(不包括 3 个),也不应完全排除小脑梗死可能性,需根据临床
16、表现、体征、检查结果、病情发展情况等综合考虑。3.4 机制 和前循环脑梗死病因一样,后循环梗死的 2 大主要病因为心源性栓塞和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病变和动脉-动脉栓塞也是重要原因。椎动脉粥样硬化可以是颅内、颅外或二者均有。在种族、性别上,这些原因有一定差别。尤其在年轻小脑梗死患者中,卵圆孔未闭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一项小于 40 岁小脑梗死患者研究中,卵圆孔未闭占其中心源性脑栓塞的一半7。在青年小脑梗死患者中,椎动脉夹层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一项 169 例椎动脉夹层的患者的研究中,中位年龄 43岁,50%为男性,其中 80%有后循环脑梗死8。椎动脉夹层也发生在儿童。夹层原因可能是有明确的头或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急性 小脑 梗死 临床 分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