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柏拉图的和谐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x
《孔子与柏拉图的和谐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与柏拉图的和谐思想研究--毕业论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论文编号: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贵州行政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孔子与柏拉图和谐思想研究年 级: 级 专 业: 发展哲学 教 学 点: 省直 姓 名: 綦虹 学 号: 指导教师: 王学伟 中国贵阳2016年3月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毕业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有关保留和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即
2、:研究生在校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本人签名: 日期:导师签名: 日期:孔子与柏拉图和谐思想研究摘 要和谐社会,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即是一个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一个人们自由、充分与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作为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在中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圣贤先哲和志士仁人都为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构想的“大同世界”代表
3、了中国古代追求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而柏拉图提出的集合了政治学、伦理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于一体的“理想国”,则为后人展现了一副超越现实国度的乌托邦蓝图。生活环境、理论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两种“和谐社会”在构建思路和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和谐作为一个经久而常新的命题,有必要进行新的阐释。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彼此的对照,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孔子和柏拉图的和谐理念,并从中获得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孔子 ; 柏拉图 ; 和谐思想 ; 社会发展;思维方式; 现代价值目录绪 论 1一、孔子的和谐思想 7(一)人与社会的和谐 7(二)人与自然的和谐 81、天人思想 82、节俭观 9二、柏拉
4、图的和谐理论 9(一)个人身体和心灵和谐 101、个人的灵魂构成 102、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学习就是回忆 10(二)社会和谐 111、社会角色的分工112、哲学王的统治 11 3、教育制 13三、孔子与柏拉图和谐思想的异同与原因14(一)孔子与柏拉图和谐思想的相同之处141、对社会分工与秩序的追求142、认为脑力劳动的重要性高于体力劳动153、对统治者的愿望与要求15(二)孔子和柏拉图和谐思想的不同之处161、社会结构不同162、对待不同思想文化的态度不同163、对统治者的要求不同174、社会关系设置的不同17四、柏拉图与孔子和谐思想差异的原因社会发展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19(一)柏拉图的理念
5、论191、洞穴理论19 2、理念论20(二)孔子的实用哲学201、从经验与现实出发202、具体思维21五、孔子与柏拉图思想的互补作用21(一)孔子和谐思想的不足211、孔子过于相信人治212、过分注重个人的道德自省21(二)柏拉图和谐思想的不足221、天空中的理想国222、忽视家庭的重要作用23(三)孔子与柏拉图和谐思想的现代价值23参考文献 24绪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的概念时,同样将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中国梦”的目标之一。和谐社会,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即是一个
6、社会成员和谐相处的社会,是一个人们自由、充分与全面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作为一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在中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无数圣贤先哲和志士仁人都为此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过“轴心时代”的观念。“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 德雅思贝尔斯著,魏楚雄、俞新天译: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6年版 21
7、9页。公元前500年前后,中国、古希腊、以色列和印度几乎同时出现了诸如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这样伟大的思想家,他们各自开创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文化传统的核心理念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的主要精神财富。先秦儒家哲学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建立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表现、以实现和谐秩序为目标的大同社会思想体系,这对之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两千年来人们不断追求和实践社会政治理想的最高期盼,也成为中华文明灿烂珍贵的精神资源。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构想的“大同世界”代表了中国古代追求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柏拉图提出的集合了政治学、伦理学、本体论
8、和认识论于一体的“理想国”,则为后人展现了一副超越现实国度的乌托邦蓝图。生活环境、理论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这两种“和谐社会”在构建思路和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彼此的对照,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孔子和柏拉图的和谐理念,并从中获得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人类历史的进程表明,任何一个时期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思想文化的扬弃,因而在当代的和谐社会建设实践中,对和谐文化的回溯就显然具有了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伟大的哲学著作里,首次写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并且做出了详尽的阐述,后来在他们合著序言做出了经典的表达“物质生活的
9、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作为历史上的轴心时代的东西方两大思想家孔子和柏拉图他们思想的产生也来自其社会存在。面对礼崩乐坏奄奄一息的姬氏王朝,孔子提出了他的大同世界的构想。柏拉图面对他曾引以为傲却判决苏格拉底死刑的雅典,感到了困惑与失望,在雅典城西北角的学园里描绘了他心里的理想国的蓝图,因为物质环境、文明传统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孔子和柏拉图对各自的和谐世界描绘中的表现内容、推演形式、结构原则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孔子的思想通常被理解为是在儒家经典中体现的。其中论语集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
10、观点,是研究孔子思想最主要的论据。此外,礼记中孔子出现的次数最多,其中很多篇目包含了许多孔子本人的语句,以及孔子思想中的观点。因此,礼记也将作为论述孔子和谐社会构想这一部分的重要原典依据。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理想城邦的具体构想以及对和谐社会的憧憬,集中体现其和谐思想。柏拉图相信和谐需要通过理性的指导来把握和实现。在对柏拉图理想社会构想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注意到了“正义”的重要性。这不仅仅因为柏拉图和谐社会最终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城邦的“正义”,还在于“正义”也是柏拉图构建“理想国”的基本原则。柏拉图强调国家与个体的正义,并说明二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实现国家正义与和谐的根本途径,就是达到个体的正义与
11、和谐。因此,理想国将作为研究柏拉图和谐思想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对孔子和谐思想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可谓汗牛充栋。不同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朱贻庭在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一书中,从先秦儒学的“和谐”语境入手, 较全面、系统、深入地讨论了儒家关于“和”、“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和思想智慧。他认为“和”乃天地之道,并将“义分则和”定义为儒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思想;他认为从孔子的“为仁”到孟子的“性善”基奠了儒家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并将“仁”、“礼”视为儒家和谐社会实现的必经途径和根本保证;他将儒家和谐社会的生态气象表述为“天人合一”,并以此生态道德观作为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启示。叶
12、金宝在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一书中,则从儒家“和为贵”的价值取向入手,通过对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主体精神、思维途径、认识方法、工具意识等层面的考察,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包括三个方面:道德至上的价值和谐、民胞物与的伦理和谐、内圣外王的人格和谐。舒大刚、彭华编写的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通过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论述,分析了儒家和谐思想的理论及实践。他们认为,在儒家文化中整个宇宙和世界都处于“和”(和谐)之中。不管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不管是政治活动还是伦理道德,不管是外部世界还是内在心灵,不管是现实生活还是艺术世界,它们既矛盾对立,同时又和谐统一。
13、儒家视“和”为宇宙万物本然的状态,将“中庸”作为实现人生大义的追求境界,将“中和”作为判断一切事物的审美情操和艺术观点的集中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他们尤为重视“仁”与“礼”的作用,并认为这是儒家实现人自身内在和谐和社会关系外在和谐相统一的枢机所在。当论及和谐社会关系时,该书认为孝道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忠恕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途径;礼与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同时,相关研究成果还包括学术期刊的相关理论文章。如叶碧在从“仁”“礼”“和”的关系看孔子的和谐思想(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一文中,将孔子的和谐思想概括为五个方面:人际之和,包括家人之和、国人之和;天人之和,指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友善;教育之和
14、,孔子主张“文、行、忠、信”并举以多样性的教育内容促进人知、情、意的协调统一,实现教育内容与方法,师生关系之间的和谐;艺术之和,由“乐之和”出发,孔子把“和谐”作为各种艺术的价值标准,并把艺术之和厘定为“文质彬彬”、“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制度之和,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包含着制度的制定合情合理、制度的运用恰到好处、制度的执行自觉自愿等涵义。再如刘丹忱的孔子的“和而不同”与社会和谐一文,孔子认为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先贤思想的基础上, 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孔子的和谐社会是以仁礼学说为理论,以实施德治为途径的。总结这些理论文章关于孔子和谐思想的观点,主要有以下
15、几个方面:一,孔子的和谐观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和谐社会观。二,孔子的和谐观主要体现在对“礼”的实践上,简单来说,就是实施德治教化。三,孔子的和谐观是有差别的统一,奉行“和而不同”的主张。理论界对孔子及柏拉图各自的和谐观、和谐社会理念相关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是将二者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罕有。对二者和谐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多见于相关文章之中,主要观点归纳如下:一、孔子与柏拉图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比较。孔子与柏拉图都强调社会等级制度,二者的理想社会中国家都是由不同等级组成。在二者构建的理想社会之中,都渗透着“天下为公”的理念。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用公有制的大家庭取代小家庭,血亲关系得到强制性
16、的淡化,“任何人都不允许有私有财产”。孔子的大同社会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是,二者又存在着显著差异,柏拉图的“天下为公”建立在取消家庭,财产共有的基础上,而孔子的儒家思想中讲求“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建立在家的基础之上。二、孔子与柏拉图关于君主选择方面的比较。孔子主张“为政在人”,希望通过仁德天子施以德政。柏拉图主张“贤人政治”,强调哲学王通过知识进行统治。两者都是将希望寄托在具有先知先觉和审慎笃行素质的个人身上。三、孔子与柏拉图关于治国思想方面的比较。虽然孔子与柏拉图在治理国家的设想中都提到了德治与法治,但是孔子强调德治,主张以德治国,而柏拉图则强调法治,在其法律篇中,
17、柏拉图认为法律的地位至高无上,关系城邦的存亡。此外,还有关于孔子与柏拉图教育思想和神学思想的相关比较研究,但是与和谐理念关系不大,在此不予赘述。综上所述,对孔子与柏拉图二人的和谐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的著作少见,相关文章虽然进行了比较研究,但大多只是针对其和谐思想中的教育观、美学观、政治理念等观点中的一个方面出发,得出零散的结论,对孔子与柏拉图和谐思想以及和谐社会构想的整体思路很难全面把握。近年来,发表的学位论文中涉及此方面的,虽然有湖南大学晋楠的秩序与和谐的追寻孔子与柏拉图和谐社会构想之比较(2010)和四川外国语学院王碧波的柏拉图与孔子和谐社会理论比较研究(2011)珠玉在前。但近年的论文中涉及
18、此方面研究的寥寥无几。而和谐作为一个经久而常新的命题,有必要进行新的阐释。一、孔子的和谐思想在中国的传统里和为贵作为一种观念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自觉遵守,这使得和谐的观念在中国长盛不衰,作为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孔子提出了许多和谐的思想,这些和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吸收和改造,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人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延续至今。(一)人与社会的和谐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面对的是一个群雄争霸礼崩乐坏的世界。为了改变现实的混乱和实现他心中的和谐世界,于是提出了他自己的大同世界。第一是“克己复礼”朱熹:论语集注,北京:中华书局 2012年版,第44页。礼是周礼,是周朝颁布规定的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
19、礼仪规范。在孔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制度就是周朝制定颁布的,要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就要在整个社会恢复周朝的各项制度,“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朱熹:论语集注,2012年版,第56页。在初秋时期人们对周礼已经失去了失望,想要恢复周礼的统治地位就要为周礼“正名”。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君民无所措手足”朱熹:论语集注,2012年版,第27页。,也就是说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然后事情做起来就不顺当,事情做起来不顺当礼乐制度就不能兴盛,然后就刑罚不适当,刑罚不适当那么国君和臣民就会手足无措。从内容来看正名就是要:“君君、臣臣、父父、子
20、子”朱熹:论语集注,2012年版,第17页。,要求社会各个阶层安守各自的地位,君王要像个君王,臣子要像个臣子,父亲要像个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个儿子的样子。遵循“礼”的要求,君臣父子应该如何都有一定的标准,符合标准,才像个样子。这也是“位”的思想的要求。他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朱熹:论语集注,2012年版,第39页。,强调人们对于不符合自己地位的事情不要有其他的想法,这也是对“正名”的呼应。孔子主张用规范化的名来确定规范具体的实,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动态行为规范符合礼的要求,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的大同世界。第二是“仁”的思想。在论语中他发出了:“人而不仁如礼何?”的呼号。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没
21、有仁爱之心,他的思想动态行为活动是不会符合周礼的要求的。作为礼的核心要求的“仁”概括来说就是仁是生活之最高的德,也是生活之最高的道,最高的德,便兼含诸德”。 张岱年:中国哲学史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9页于孔子而言,“仁”是完满的德。他曾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朱熹:论语集注,2012年版,第19页。具体就是想要做到“仁”就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谦恭就不会遭致侮辱,宽容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机敏就能立下功劳,给人优惠就能让别人为你工作。在孔子看来,“
22、仁”不是一个具体的行为而是涉及到人生的各个方面,也不是理论的构想而是一个道德实践。因此他说“仁”遥远么?我想要做到“仁”,“仁”就会来到。第三,“见得思义”的思想。“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朱熹:论语集注,2012年版,第83页。具体说来就是荣华富贵也是值得追求,即便当个驱车赶马的人,也愿意从事,如果不渴求,就顺从自己内心的追求。可见孔子并不反对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但这个对物质追求要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二)人与自然的和谐1.天人思想孔子尽管在论语中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述不多,但仍对中国人的自然观念有重大影响,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重要启示。论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柏拉图 和谐 思想 研究 毕业论文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