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数据库的西藏考古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的可视化分析.pdf
《基于CNKI数据库的西藏考古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的可视化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NKI数据库的西藏考古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的可视化分析.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基于CNKI数据库的西藏考古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的可视化分析孔繁秀艾金勇余小洪(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 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陕西咸阳712082)摘要以中国知网收录的西藏考古相关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结合定量分析工具,对西藏考古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藏学、民族学、文物考古和民族高校学报等领域期刊是西藏考古研究成果发表的主要阵地;四川大学的霍巍教授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近三十年西藏考古领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青藏高原史前文明、佛教考古、吐蕃墓葬、考古出土材料文化属性以及高原丝绸之路等五个方面。同时“唐朝”“丝绸之路”和“文化交融交流”具有潜力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关键词西藏考古;
2、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可视化分析DOI:10.16249/ki.1005-5738.2024.01.022中图分类号 G353.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5738(2024)01-187-010收稿日期:2023-12-15基金项目:2022 年度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藏文化传承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项目号:XZ202201ZD0002G)、2023年度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委托项目“藏族传统版画搜集整理及数据平台建设研究”(项目号:XT-WT202305)阶段性成果。第一作者简介:孔繁秀(1965-),女,藏族,甘肃天祝人,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
3、向为图书馆学、图书馆管理、藏学文献。一、引言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2023年6月2日,习近平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时的讲话中说:“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考古工作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考古学应当发挥的作用和实现的价值,指出考古学在探寻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源头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探索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考古学的最新论述为考古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考古学研究赋予新的使命。西藏
4、考古作为中国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三大关键性问题所提供的科学证据以及由此得出的研究成果,向世界展示出前所未有的西藏人类史、文化史和文明史的新篇章,为中国考古学发展作出了独特的科学贡献。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考古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分支,在各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西藏的考古研究,早期主要集中在收集、挖掘和描述遗址及文物特征方面。随着昌都卡若遗址的发掘及其相关研究的深入,西藏考古不断取得新突破,开始有了学术方向的思考与实践1。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传统,西藏考古研究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受到相关学者的高度关注。为更好地了解西藏考古领域研究现状
5、,本文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通过可视化方式分析西藏考古研究近三十年的发展特征,客观反映西藏考古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脉络、热点及趋势,为西藏考古的未来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以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和检索工具获取基础数据,关键词检索进行了两步操作,以得到更具针对性的搜索结果。首先,以“考古”作为首个关键词进行检索;然后,在初步检索的基础上,采用“西藏”或“藏族”或“吐蕃”进行检索,获得了总共824条相关记录。对每一条记录进行人工审查并剔除与主题无关的新闻、资讯、书目信息、通知以及重复发表的文献。最终共有722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数据。(二)研究方
6、法可视化分析是一种近来备受瞩目的海量数据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可视化分析,可以展示某一主题的所有文献的相关信息,这有助于科学地理解并梳理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主题演变趋势。对于各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分析,可视化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推动相关主题研究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合使用了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软件来实现可视化分析。考虑到数据格式的复杂性,在进行可视化分析时,根据实际需要联合使用了多种可视化软件,以达到充分展现文献知识内容的目的。图1 西藏考古领域发文数量年度分布图三、西藏考古研究基本情况分析(一)发文量分析发文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受关注程度和研究规模。根据检索结果,国内西
7、藏考古领域最早的文献是时任文化部文物处处长王毅基于1959年文化部组织的西藏文物古迹调查发表的 西藏文物见闻记,文中主要记录了此次文物古籍调查的主要收获。图1展示了西藏考古研究发文量按年份的分布情况。总体来看,西藏考古方面的发文量呈整体上升趋势,这表明这一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然而每年的发文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具体来说,1990年以前,关于西藏考古学研究的发文处于萌芽期,发文较少,此阶段西藏考古学虽存在一定研究,但并未得到高度重视,导致相关研究文献较少。1990 年-2011年,发文量有所提升且具有持续性,这一阶段开始有学者进行专门研究,但研究人员较少,是西藏考古研究低速发展时期。
8、这一时期发文数量总体比较稳定,基本都处于年均10篇左右,这可能与前期西藏考古工作主要侧重于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机构建立尚不完整等因素有关2。这一阶段的西藏考古研究基本处于初级阶段。从2012年到2023年,西藏考古研究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发文数量显著上升,发文数量占比约为65%。在2014年和2020年分别出现了两次发文高峰,其中2020年发文量高达32篇。这一阶段发文量的提升可能与各机构对于该领域研究的逐渐深入有关,同时区外高校、科研院所、文物部门的研究人员在西藏考古领域也有了合作研究,因此研究成果在数量上也有增加。由于本研究数据只统计到2023年9月,因此显示2023年的发文量还较低。从宏
9、观角度来看,西藏考古领域的研究正处于发展期。随着 “十四五”考古工作专项规划 的出台和国家关于“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在西藏考古领域的进一步推进,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西藏考古方面的研究会更加系统和深入,文献量也可能会保持增长态势。(二)主要发文期刊(集刊)分析对期刊发表的论文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不仅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总第157期)188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发布成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间接揭示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在针对西藏考古领域的期刊论文发表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之后,发现这些论文分布在133种期刊中,其中包括63种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
10、3种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67种普通期刊。从论文发表的数量来看,63种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共计发表了369篇文章,占所有期刊发表论文数量的72.5%。这一数据表明,西藏考古领域的论文质量普遍较高且大部分论文都发表在重点核心期刊上。将发表论文数量前20的期刊按照数量进行排列(见表1),从中可以看出,排名前20的期刊中包含16种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含1种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占比80%,排名前五的期刊分别是 中国藏学藏学学刊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及 考古,这五种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总计达到190篇,占期刊总发表论文数量的37.3%。这些期刊汇集了大部
11、分西藏考古研究的高质量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囊括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议题,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此外,表1还显示,藏学、民族学、文物考古以及民族或民族地区高校学报等领域的期刊是西藏考古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阵地。(三)主要研究力量分析1.核心作者分析对于作者发文量的分析是判断在西藏考古领域中是否形成主要作者群体的重要依据,同样也是衡量作者在此领域贡献的重要指标。数据整理后发现总共有 677 位作者在此领域发表了相关论文。在所有作者中,发文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霍巍、吕红亮、席琳、夏格旺堆以及李永宪,他们的发文量总和为165篇,占据了总发文量的15.1%。特别是四川大学的霍巍教授
12、,他的发文量远超其他作者,达到了92篇,这说明他在该领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西藏考古学界的研究领头人。其他四位学者在此领域的发文量也相对较多,在西藏考古领域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他们的学术思想在此领域的研究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根据普赖斯(Price)定律来确立核心作者群,根据定律最低产的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的计算公式为:m=0.749(nmax)1/2,其中m代表核心作者发文的最小篇数,nmax代表发文最多学者的发文篇数3。据此计算,该领域核心作者最小发文量应为7篇,满足条件的核心作者只有15人,占作者总数的2.2%,这说明该领域主要研究人员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者对此领域的研究缺乏连续性和系统
13、性,并未形成显著的核心作者群。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期刊名称中国藏学藏学学刊西藏研究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考古文物考古与文物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藏艺术研究中国土族敦煌学辑刊考古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大众考古民族研究中华文化论坛敦煌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南方民族考古南方文物期刊发文量47463633282415151198887765555被收录类型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集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
14、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普通期刊普通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普通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普通集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表1
15、西藏考古领域载文量前20的期刊及发文量孔繁秀,艾金勇,余小洪:基于CNKI数据库的西藏考古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的可视化分析 189合作网络图能揭示领域研究团队的基本构成,设定作者最小发文量为3,剔除其中未合作发文的作者后,得到了如图2所示的作者合作网络图,其中标签字体越大代表着该作者在团队中影响力越高,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他们的合作关系。通过观察图谱发现:该领域3人以上研究团队有4个,其中团队1是以霍巍、张长虹、吕红亮、李永宪、夏吾卡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该团队是该领域最大的研究团队,共有16名成员,团队成员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且与团队2成员也有较多合作关系;团队2以张建林、席琳、夏格旺堆、何
16、伟为核心的14人研究团队,团队成员合作较多,与其他三个团队合作较多,其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的何伟与团队1和团队3合作较为频繁;团队3主要由仝涛、李林辉和赤列次仁三人构成,该团队内部合作较多;团队4包括余小洪、王蔚、蔡林海三人,团队内部合作相对其他团队较少。进一步分析该领域作者合作关系图,发现有以下特点:(1)该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核心研究团队,并能形成合作,但是合作持续性不强;(2)团队内部合作程度较好,团队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合作,但是合作程度有较大差异,同一机构内部成员合作关系较多。2.研究机构分析研究文献的发文机构可以揭示该领域内研究力量的分布特性,实时跟踪各机构的研究发展状况,为学者
17、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指导。机构合作图谱能够清晰地展示出该领域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和分布情况。由于西藏自治区考古机构经过多次名称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保证分析质量,在机构分析之前对机构命名进行了规范化,截取在西藏考古领域发文量超过6篇的研究机构,完成西藏考古领域机构合作网络图(见图3),并在此基础上抽取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属性表(见表2)。中介中心性是衡量节点充当“中介”次数的参数,也是其在整个领域中心作用的重要指标,中介中心性越明显,节点在图谱中串联不同研究领域的中介作用越强4。表2显示出中介中心性最高的两个机构是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和四川大学。西藏自治区文物考古机构作
18、为西藏考古的专业机构,对西藏考古研究至关重要,该机构发文均是与其他机构合作产生,能很好地发挥整合和联结各研究机构的中介作用,因而其中介中心性较高,这也说明该机构在西藏考古领域具有主导地位,并且与各研究机构,尤其是高校保持紧密的合作研究图2 西藏考古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总第157期)190关系。这种合作关系表明该领域已经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术共同体。四川大学发文量最多,共计发表文献166篇,占总发文量的20.6%,其与其他机构之间也有较多的联合研究,其形成文献的半衰期也达到了18.5,因此可以推断四川大学在西藏考古领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图3所示的
19、西藏考古领域机构合作图谱也说明了这两个机构在西藏考古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图3 西藏考古领域机构合作网络图总体来看,西藏考古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之间存在密切合作关系,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以西藏自治区文物考古机构和四川大学为核心辐射全国的研究机构合作群,说明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和人员加入西藏考古领域。图中还能发现西藏、陕西、四川、青海和甘肃之间的各研究机构合作较多,但是与这些区域外的其他区域相关研究机构合作次数相对较少,未来需要加强与其他地区研究机构合作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提高西藏考古界的整体科研能力。四、西藏考古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分析(一)西藏考古研究热点主题分析为了更深入地探索西藏考古研究的关
20、键问题,本研究对处理后的关键词进行了聚类分析,总共得到了6个聚类,如图4所示。图中的不同色块代表不同的聚类区域。聚类图谱Q值为0.76460.50,表明聚类分析结果具有科学性;S值为0.92780.7,说明分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聚类参数值的综合分析表明,本次聚类效果较好。为了展示不同聚类主题的发展历程,将所有关键词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成时间线图谱(见图5)。在综合分析西藏考古领域研究的聚类图和时间线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文献阅读,总结出西藏考古研究的五大热点主题。1.起源问题专项研究该主题涵盖了青藏高原、农业起源、卡若遗址、西藏史前研究等关键词。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是考古界长期关注的三大课
21、题,西藏考古界也注重对藏族起源、西藏地区的史前文化和农业起研究机构西藏自治区文物考古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发文量491663421618492632251117171411109877766合作次数10159108354262103001141021中介中心性0.150.110.080.080.060.030.020.020.010.010.01000000000
22、000开始发文时间19931993199820062015199920011997200319941993201320082005201120042003199520042016200320042006半衰期21.520.520.510.56.517.515.519.514.522.519.54.59.58.51.513.55.513.52.51.510.513.59.5表2 西藏考古领域发文量大于6篇的研究机构合作图谱属性表孔繁秀,艾金勇,余小洪:基于CNKI数据库的西藏考古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的可视化分析 191源方面的研究。汤惠生等5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青藏高原早期人类遗存进行检测的结果证
23、明青藏高原不仅不是人类最初的起源地之一,相反却是世界上最后一块被人类占据的土地。格勒6依据历史文献与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材料进行综合论证。从中华民族文化源流的宏观角度论述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历史渊源关系。白玛措7认为,史前西藏高原文化不仅呈现出一脉相承的本土化特色,而且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上,文化的单线条与多线条相互交织、重叠,形成多色调复合式文化线条,呈现出与周边文化的相互融合、互动和发展的势态。霍巍8认为西藏昌都卡若遗址的发掘,首次以丰富的实物资料揭示出西藏高原史前人类社会的真实面貌,使得西藏史前社会研究有了一个新的起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傅大雄等9基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CNKI 数据库 西藏 考古 研究 现状 热点 主题 可视化 分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