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多弹唱音乐的当代传播与媒介衍变.pdf
《安多弹唱音乐的当代传播与媒介衍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多弹唱音乐的当代传播与媒介衍变.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121非遗研究安多弹唱音乐的当代传播与媒介衍变银珠桑毛【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安多弹唱的传播方式、范围、语境都不断发生变化,从单一到多元、从地域性到全球化传播嬉变等都体现了音乐传播中新媒介生态对传统音乐的影响。文章认为传播媒介对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交流、传承、信息传递空间以及促进传统音乐资源和音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并形成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多元长效的活态传承传播机制、推动和适应当代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关键词】安多弹唱;传播;媒介;信道;传承中图分类号:J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6860(2023)03-121-007一、引信作为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弹唱
2、艺术形式扎根于人民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发展形成了丰富的表达,为推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2 0 0 8 年由青海省申报的藏族扎念弹唱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近些年,弹唱音乐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的关注,2 0 2 0 年由青海省委统战部、文化和旅游厅等联合主办,青海广播电视台藏语广播、安多藏语卫视等承办的“民族团结杯”弹唱大赛不仅有来自青海、甘肃、西藏、四川等地的选手,而在线视频、音频同步直播的点击量更超过了1 0 0 0 万人次。弹唱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对构建我国特色音乐文化体系,推动甘青文化旅游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正是基于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发展的指导
3、思想,着力以甘、青藏族弹唱音乐的传播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阐释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发展与媒介载体的衍变、相关传播趋势等内容。具体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安多弹唱的传播方式、数量、范围、语境都不断发生了变化,从单一到多元、从地域性到全球化传播嬉变、都体现出音乐传播现象中的人、乐嬉变以及新媒介生态对传统音乐的影响等。笔者认为,传播媒介对拓展中华优秀传统音乐交流、传承、信息传递空间以及促进传统音乐资源和音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形成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多元长效的活态传承传播机制、推动和适应当代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二、安多弹唱的传播与流布区域“音乐传播,是音乐现象得以存在、音乐作品得以实现其
4、功能的人的一种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藏族弹唱音乐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 1 CD1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122西藏艺术研究12023年第0 3 期最简单的表现是一个人将音乐作品以特定的形式传送给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音乐接受者的生理感官在接受了这些音乐信息并产生心理效应(理解)后,再将某种反馈信息(或产生心理效应后的情绪表现)传递给传播者。”而传播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现象之一,关于“传播”,W施拉姆提出“共享说”,即“我们在传播的时候,是努力想同谁确立共同”的东西,即我们努力想共享信息、思想或态度。”也有“符号(信息)说(强调“传播是符号信息的流动)
5、”以及彼得森等的“影响(劝服)说(强调传者欲对受者施加影响的行为)”。拉斯韦尔提出传播的著名模式一5W模式(线性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以传一一者(谁)、讯息(说了什么)、媒介(什么渠道)、受者(对谁)、效果为主分析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显然,要传送任何符号,事实上都离不开一定的运载工具或手段。一般意义上的媒介具有信息的物理载体和信息的传播形式两种含义。其中前者如音乐传播中的光盘、磁带等,后者如文字、声音、图像等。传统的媒体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随着科技的发达,新的媒体逐步衍生,如手机、网络电台、电子杂志等,目前还有私人化、普泛化的自媒体(公民媒体),其中包括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安多弹唱音乐泛
6、指在甘、青、川等安多方言区流传广泛、以扎念和曼陀林作为伴奏乐器兼具弹唱的一种音乐形式,是藏族传统音乐中较为特殊的体裁形式。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以乐器扎念的传播为基础从西藏阿里一带流传至甘、青、川部分藏族聚居区,又并不断传播从而形成稳定的音乐受众群体,并在传播过程中实现了其音乐社会功能。作为一种区域性的音乐形式,它在整个安多方言区有着广泛的流布;作为一种热门的当代音乐形式,有着相当数量的受众,甚至在内地许多城市的餐饮娱乐场所也能看到安多弹唱的表演并受到听众的欢迎。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弹唱名家起到了关键作用,无论在传统曲目的传承方面,还是编创曲目的传播方面、对年轻弹唱艺人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
7、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广播电视、声像制品以及微信等移动媒介使安多弹唱艺术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从安多弹唱的流传分布面涵量以及流布地域等数据来看,形成了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为传播中心,向西及西北方向流传至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牧业聚居区;由南和西南方向传至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西藏昌都与四川德格交界一带;向北流传至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夏河县、合作市等地,形成了由点向面的扩散式传播态势。三、安多弹唱传播的不同阶段(一)以乐器传播与寺院场域为主的形期扎念(乐器)的传播是安多弹唱形成的重要基础。关于
8、扎念何时从西藏流传至夏河县拉卜楞寺的记载,在藏族佛殿音乐道得尔发展史中提到“第一世嘉木样大师从西藏返回故里之时,随从中有些人带来了西藏阿里地区的龙头琴和康区的牛角琴,长短笛等乐器,初步形成奏乐之风。”另外,“根据拉卜楞寺院道得尔成员阿克成利说,一世嘉木样活佛于1 7 0 2 年自卫藏将哗旺、笛子、扎念等乐器和一些艺术家带至安多地区,但是这一时期的器乐曲是否流传至今无法考证”从以上记述中,可以获知两个信息:第一,扎念从西藏最初传到甘、青一带的记载始于一世嘉木样大师时期;第二,当时一世嘉木样大师的随从中有会演奏扎念的乐手,因此乐器和乐手都在此时流向安多地区。又根据拉卜楞寺佛教文化载,参与传播行为的
9、个体即第二世嘉木样活佛“二十五岁赴西藏学法曾遂今.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1 3:3.山田实.大众传播研究入门 M.日本芦书房,1 9 8 8:6.道瑞.藏族弹唱入门(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 0 1 6:1 2 7.123非遗研究于郭莽经院,聆听了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六世班禅罗桑华旦益喜的多次讲经,精通了显密宗及时轮金刚修法,取得了格西”学位。后其返回拉卜楞寺,确立了以教授显密二宗为主,医药、历算、词章、音韵、书法、声明、雕版、印刷、歌舞等为辅的学习体系”“在大金瓦寺落成典礼上,对佛殿乐的演奏情景有这样的描述,大金瓦寺落成后,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同
10、时伴有弹拨琴、洞箫、笛子、唢呐等乐器的合奏”,上述记载表明,二世嘉木样期间弹拨琴(扎念)已经在寺院传播的历史。二世嘉木样活佛生于1 7 2 8 年,二十五岁时(1 7 5 3 年)前往卫藏地区,返回时携带了一些物件,其中就有扎念。因此根据现有资料,可以推断扎念从西藏传至安多地区约有2 6 0 一3 0 0 多年。又根据“第二世嘉木样久美旺吾和第三世贡唐仓贡却旦贝卓美师徒二人从西藏拉萨返回拉卜楞寺时,拉章图丹颇章组织乐队,将道得尔音乐作为献礼,贡献嘉木样大师。首次演奏的乐队是由闻思学院和时轮学院部分僧人组成,“阿里扎念(5 Q)在贡唐仓旦贝卓美的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他从西藏返回拉卜楞寺时,在庆贺
11、会上有多位蒙古喇嘛和时轮学院的部分僧人在拉章图丹颇章使用龙头琴、笛子等乐器,演奏道得尔,从此作为贡品献礼可知,龙头琴()此时在拉卜楞寺佛殿乐“道得尔”中演奏,而并非单纯的弹唱。扎念起初在安多地区流布并不广泛,仅在寺院“南木特”和“道得尔”中作为伴奏乐器偶尔出现,音乐题材多与赞颂佛法教义等相关。关于扎念的称谓问题,为何在安多方言区以“阿里扎念”或“扎念舟果玛”(龙头琴)流传至今,而今日西藏拉萨、日喀则等地较少采用这类称谓,笔者认为与当时传入时的称谓有极大的关系。在多仁班智达的自传中也记载到:“公元1 7 世纪,藏巴第司开始在后藏建立卡尔巴宫廷歌舞乐队时,卫藏一带传入了用于宫廷音乐的七弦弹拨乐器和
12、普遍流行于民间的六弦弹拨乐器。为此藏巴第司把泛指所有弹拨乐器的梵语丹布热类中的七弦弹拨乐器与被阿里人称为古布 的六弦弹拨乐器均命名为“扎念”。当时,人们把源于上部阿里三域”,经中部卫藏四翼 流传到下部多康六岗的这类乐器,称为“阿里扎念。”由此可见,较早时期,西藏部分地区也将这一乐器称作“阿里扎念”,而扎念传入安多地区的时间约为1 7 世纪后,传播时间、传播人、传播行为,致使这一乐器的名称保留了其传入时的原称并流传至今,而“龙头琴”则是以琴头部的装饰而形成相关称谓。那么扎念早期为何在寺院的普及度并不高?且关于拉卜楞寺佛乐的记载,多为“道得尔”和“南木特”等,扎念相关弹奏记载的缺失反映出这一乐器并
13、未在寺院广泛的普及,且早期并未流向民间,同时也与传入地(西藏)寺院中较少运用扎念演奏这种观念有关,因此传播行为趋于缓慢甚至静止。至十九世纪末扎念弹唱随着四世嘉木样大师“善乐”之行进入雏形期,“四世嘉木样大师,风度高逸,雅好音乐,善应酬交际,饱览名山胜迹。足迹遍前后藏、西康、青海、山西、北平、蒙古及甘肃各地。他自己能演奏多种乐器,对“阿日扎聂”琴尤为擅长。他创作的桑达格劳阿妈来玛霞米拉格尔达等曲调深受安多藏族人民的喜爱。因为这些弹唱曲节奏稳定,优美动听,易记上口,又合乎藏族民间歌曲的填词即兴发挥的特点,所以迄今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就上述曲目是否为四世嘉木样大师所作还有待商榷,尽管这一时期安多弹
14、唱也并没有完全成型并流传至民间,但四世嘉木样大师的音乐活动对安多弹唱初步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从上述资料进一步推断,安多弹唱的雏形期大嘉堪布智华坚参.金瓦寺目录(藏文).成书于藏历第十三饶迥金猪年(1 7 9 1 年):3 7.觉嘎主编.藏族传统乐器一扎念M.,米玛杰布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 0 1 2:1 2 0.万玛多吉.拉卜楞寺佛殿乐沿革试析 J.西藏研究,1 9 9 0(3):8 5-8 6.124西藏艺术研究2023年第0 3 期约为1 8 世纪中期到2 0 世纪初期,其传播特点是以较少的个体传播为主、传播面小、流动性不强,音乐传播的媒介仅为口传身授,因此也是声音传送的空气媒介期
15、,传播时空主要以寺院内流动为主。(二)以外来乐器融入和口口传播为主的成型期扎念在拉卜楞寺的传播并未形成较成熟的民间弹唱体系,但1 9 6 6 一1 9 7 7 年期间,各寺院的僧侣还俗对扎念乐器从寺院流向民间提供了契机。如当时甘南藏族自治州歌舞团(现甘肃省甘南州藏族歌舞剧团)团长久美等人,最开始将扎念弹唱的形式从寺院转向民间,但促成安多弹唱进一步发展的契机源于一位重要的艺人一一华尔贡和另一件重要的器物,即曼陀林。华尔贡是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人,是安多弹唱的主要奠基者,因早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制琴师在安多方言区鲜见等原因,扎念在安多地区鲜少。华尔贡早期没有自己的扎念琴,虽在贡唐活佛及借调歌舞团期
16、间接触了扎念,但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扎年琴,所以他只能先后接触到班卓琴、曼陀林等乐器,这也促成藏族弹唱伴奏乐器在安多地区风格变化的根源。拉卜楞寺所在地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安多弹唱雏形的生根之地,而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则是安多弹唱发展、传播、形成的核心地。在传播过程中,由以华尔贡代表的个体到以玛曲县的牧民弹唱爱好者代表的群体构成了这一艺术的传播链。在没有媒体辅助音乐传播之前,早期安多弹唱主要传播方式为口传身授,以连环传播的方式。个体到群体的口头接力式传播,促进传播人数逐渐增多,使存留在寺院的乐器和民间音乐结合的这一新民歌形式传向民间。从乐器的传播历程来看,扎念虽在卫藏地区因其传布广泛,无论是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多 弹唱 音乐 的当 传播 媒介 衍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