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对思想解放的伟大意义.pdf
《“第二个结合”对思想解放的伟大意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个结合”对思想解放的伟大意义.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笔谈第二个结合 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专家笔谈【编者按】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重大论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理解“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思想解放意义,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赋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2 0 2 3年9 月3日,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召开“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社科研究单位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学习体会和研究心得。会后,西藏研究编辑部约请与会的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运辉教授、中央民族
2、大学原副校长喜饶尼玛教授、西藏大学原校长普布次仁教授、四川旅游学院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王川教授撰写论文,组成这一期笔谈,以飨广大读者。第二个结合”对思想解放的伟大意义6杜运辉李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 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二个结合”意味着我们党深刻把握了中华文明发展规律,“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这是中华文明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新。思想解放的原因和动力,源于人类实践活动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任何实践主体都面临着有限和无限的张力:
3、一方面,每一个“现实的历史的人”都是有限的存在者,只能获得包含绝对真理颗粒的相对真理;另一方面,人类有着想象未来、超越现实、获得自由的无限渴望,“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 0 2 3年第17 期,第9 页。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年,第2 7 0 页。1“第二个结合 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专家笔谈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生活实践的不断运动,要求主体批判地考察并突破既有的思想视野、文化心态、思维定式;只有
4、思想解放了,才能打开新的文化空间、设想新的可能、追求新的自由。“第二个结合”更新了我们的思想视野,使思想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成为可能,这生动地体现了“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一、“第二个结合”恢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面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人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鸦片战争以来,面对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野蛮侵人,中华文明遭受空前的严峻考验。“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托古改制”的维新运动连续失败和辛亥革命后帝制复辟等逆流,严重冲击了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
5、信。在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偏倾下,国内外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长期的负面评价,存在着隔膜、误解、片解、曲解乃至粗暴否定等种种情形。全盘西化思潮日渐滋生,“不再妄自尊大,而是悲叹我们一切都不如人;不再动轭尧舜禹汤文武周孔,而是要取从前文明一举而沦葬之”的“同一切传统实行彻底决裂的精神”竞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的重要思潮,中西文化“因袭的”和“创造的”“保守的”和“进步的”等二元对立思维亦风行一时。以“科学”、“民主”、“自由”为标榜的西化思潮有着破除等级观念、倡导独立人格、发展科学技术、建立现代工业等积极意义,但同时也陷人“现代化等于西化”的迷思,把中国传统文化视为现代化的阻力,集中体现为“打(倒)孔
6、家店”的“形式主义的方法”,这就导致了新的思想偏蔽。另一方面,2 0 世纪2 0 年代以后,梁漱溟等现代新儒家“在连接传统和现代、融合中西文化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试验”,但同时也有“中体西用”、泛道德主义倾向等偏颇,未能正确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近现代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其实质则是包含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政治立场等复杂因素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全盘西化和现代新儒学思潮之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找到了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正确方向。2 0 世纪30 一40 年代,毛泽东批评对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二元对立方法,主张“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既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又
7、要“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有“自已的祖宗”,要把“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转化为“发展民族新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8 年,第346 页。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年,第12 0 页。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第5页。庞朴:文化结构与近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19 8 6 年第5期,第15一16 页。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1年,第8 32 页。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天津:
8、天津人民出版社,19 9 7 年,第30 31页。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1年,第7 0 8 页。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7 0 7 页。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 9 7 页。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一九四三一九四四)第14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 9 2年,第41 页。2西藏研究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这就确立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立场和方法,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民主性、革命性的思想精华,极大地扭转了近代以来片面否定中华文化的偏蔽。然而,当时国民党“新生活运动”、文化专制主义等歪曲利用儒学,我们党为了“与国民
9、党的道德观(国民党在这方面最喜引孔子)有原则的区别”,未能在儒学问题上全面、深人地贯彻实践辩证法,没有来得及全面辨析和深人阐发儒学合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需要的深层义蕴。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唯物主义一唯心主义”模式、中国历史分期论争“破四旧”的“左”的错误等制约,我们未能完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总结。比如对孔子“吾从周”和“克已复礼”的解读,有些人简单地认为这是要复辟西周奴隶制。其实,“从周”的实质是孔子认同“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的文化创造精神,这里包含传承(“因”)抛弃(“损”)、创新(“益”)三个环节,“继周”之新“礼
10、”反映了文化综合创新的发展规律。回顾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华文明史,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压力,我们一直在艰难地追求中国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的历史自觉,既有伟大成就,也有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挫折。能够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的规律性认识和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发展规律”、达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是我们的事业胜
11、利前进的一个根本原因。今天,“第二个结合”坚持“按照事物的真实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的历史唯物主义精神为中华文化“正名”,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历史的、辩证的分析态度,强调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这是鸦片战争以来的伟大思想解放。中华文化是多样性统一的创新文化,其精义就在于实现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续绵延、可久可大的内在根据,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全面、系统地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方案和具体实践之中,形成面对世界其他文明的文化主体性和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蕴含着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普遍规
12、律和必然趋向,是能够促进个人自由和社会完善、创新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的先进文化,对中华文明的守正创新和西方文明的转型更新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第二个结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 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2024年第1期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第7 0 7 一7 0 8 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 9 3年,第16 2 页。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 0 16 年5月19 日,第2 版。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第6、9、
13、10 页。?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年,第52 8 页。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第6 页。3“第二个结合 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专家笔谈长期以来,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完整把握乃至误解、曲解,往往“只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对立,不见两者有结合的必要和可能”。梁启超提出“马克思差不多要和孔子争席”,现代新儒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我们党提出“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的时代命题,肯定“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
14、荀子的人定胜天”等“有人民性的一面”;然而,也曾有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要用马克思主义去和孔夫子对抗”、“马克思主义和孔子的教义,无论如何是两个对立的体系”等观点。国外学界有“辩证唯物论的现代世界观”和“孔子老子的学说相结合”就“明明是开倒车”等论调;中国学者虽力求超越“在中国的哲学”而形成“中国的哲学”,但在西方近代学术范式和传统马克思主义阐释模式影响下,不能完全避免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把王阳明“南镇看花”当作主观唯心主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其实,“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的“寂”和“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的“明白”不能解读为“不存在”和“存在”,而且这里也不是讲精神与自然界何者为第一
15、性的问题。马克思提出:“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在“汝来看此花时”的感性活动中,“此花”成为“汝”的对象性存在、人化的自然而对“汝心”生成新的意义。这里不是西方概念式的逻辑真理,而是生命体验的真理。在这个意义上,王阳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有着契合之处。简单、粗暴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口号下把儒学打上唯心主义的标签,必然导致二者的外在对立而阻碍它们的互相成就,这就难以生成中华民族的强大文化力量。20世纪以来,也有部分学者肯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融通,如郭沫若在19 2 5年提出共产主义理想和儒家“大同世界竞是不谋而合”,张申府19 33年认
16、为“中国的易之哲学实在就是一种具体而微的辩证唯物论”,萧父19 57 年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相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与中国人民的优秀思想传统相结合”,?张岱年19 8 6 年提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克立19 8 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一个中国化的问题,它要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要和许全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系之历史考察,崔龙水、马振铎主编: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 9 6 年,第112 页。佚名:梁任公近著第1辑,上海:商务印书馆,19 2 3年,第2 36 页。中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结合 思想解放 伟大 意义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