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的内涵、意蕴与基本方法遵循.pdf
《“第二个结合”的内涵、意蕴与基本方法遵循.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个结合”的内涵、意蕴与基本方法遵循.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34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个结合”的内涵、意蕴与基本方法遵循66樊雁翔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结合主体的科学内涵,并从理论意蕴、实践意蕴和世界意蕴维度重点把握“第二个结合”的重要价值。就其基本方法遵循而言,于理论之维应坚持守正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与赋能”和“马克思主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淬炼与激活”。于实践之维应坚持问题导向,回答实践之问与时代之问,将“第二个结合”真正落脚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
2、时代课题。于世界之维应坚持开放包容,培育共同价值与倡导文明互鉴,以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文明新形态。关键词:“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意蕴;方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 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1 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由实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熔铸了现代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文化形态。“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新征程“又一次的思想解放”,为更好推进“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3、,要对“第二个结合”的核心概念、价值意蕴与基本方法遵循作深刻辨析。、“第二个结合”核心概念辨析(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的集中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在形成、发展和运用过程中经过反复检验而确立起来的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理论。阶级立场或者说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关于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等一般规律性的认识,贯穿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始终,其中物质第一性观点、实践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矛盾的分析方法、阶级的分析方法在内的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辨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不等于“中华优秀文化”,中华优秀文化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更为宽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等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糟粕与精华并存,需要我们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还要深人加以辨析。首先,厘清“文化”与“文明”。文化和文明常常混用。如果一定要做区分的话,文明与文化所指确有不同。“文明”相对“野蛮”而言,是对野蛮的克服,因而文明更加强调普遍性,讲的是人类普遍之“好”,而文化是一个族群特殊的生活方式,讲的是民族特殊的偏好,所以“文化”更强调特殊性、差异性、民族性。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它们构成了整个
5、世界的多样性。换而言之,文明的“普遍性”存在于文化的“特殊性”之中,而非特殊性之上。对一个国家来说,基本的文化自信态度,是应保留自已文化的偏好和个性,同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一道共创世界文明、人类文明。其次,分辨“传统”与“过去”。“传统”就是“过去”吗?关于传统的经典定义,芝加哥大学著名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的观点值得借鉴:“传统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是延续三代以上、继续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并被赋予当代价值和意义的文化。”2 乍者简介:樊雁翔,女,湖南益阳人,中共益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中华传统文化。35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铸牢中
6、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这一经典定义而言,传统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延续性。已经断裂的、一瞬而逝的不是传统。第二,当下性。传统不是放在博物馆供人瞻仰的国故。第三,现实性。传统依然在现实的血肉联系中,生生不息,今天的发展仍然必须建立在传统之上。传统是坐标,凭借传统可找寻一个国家在历史中位置、在文明沟通和交流中的位置,以回答历史之问、现实之问、未来之问。传统是身份认同,在传统的纽带中,汇聚力量,砺前行。最后,把握“优秀”的评判尺度。关于文化的结构,有所谓的两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按照四分法的框架下,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凝结而来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
7、情趣、思维方式等,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正是在这种层次上,我们来谈“第二个结合”。关于何为优秀,至少有以下三种尺度:第一,时间的尺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不仅没有随着历史而消失,反而历久弥新,经历了历史的淬炼,这是时间的大浪淘沙。第二,实践的尺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优秀传统文化之“优秀”,需符合现代发展的方向,契合现代性的精神特质。雅斯贝尔斯认为人类文明遇到挑战时,总是想要“回到轴心时代”汲取力量 3 。如果一种文化,契合新的实践的需要,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因而也就堪称“优秀”。现在传统文化热,正是时代需要的体现。人类在文明的路程中努力了几千年,但问题层出不穷,有些甚至越演越烈,如严峻的生态危机,人
8、类文明与自然的割裂与对峙;又如不平静的国际社会,国家间的冲突甚至战争;再比如人类社会的道德危机等等。于是,人们将眼光投向了传统,希望依靠传统的智慧,解决实践的问题。第三,人类文明的尺度:经得起人类文明的检验。传统文化经历的内部最大的“反叛”之一的“新文化运动”,旗手胡适等人提出全盘西化的主张。然而全盘西化也不是否定旧有的一切。用胡适的话来说,“文化自有一股惰性,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4 事实证明,传统的脐带确实无法被割断。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托马斯杰克逊开始一直被国际社会视为的“道德黄金律”,可见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可能会在历史中蒙尘,但最终难掩光辉,因为经得起人类
9、文明的检验。二、“第二个结合”的重大价值意蕴(一)理论意蕴:发展2 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需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我们梳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百年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脚步从未停歇。1.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和回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早在革命初期,青年毛泽东就提出对中国情况加以调查研究。中国佃农生活举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重要文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调查研究写下的。随着革命的深人,中国共产党人在经历长期的探索特别是革命挫折后,1 9 3 8 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同各个国家的具体革命实际相联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所
10、在。中国共产党人不能离开中国的实际抽象地空洞地去谈马克思主义,必须带有“中国特性”,自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成为了一种理论自觉,完成了从自发到自觉的飞跃。其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是“两个结合”的典范。“实事求是”出典于班固的汉书评价河间献王刘德治学态度一一“好学修古,实事求是”。在唐初,在经学家颜师古的阐释下,“实事求是”被提炼为汉代古文经学的一种治学方法。宋代以降,实事求是更加具有普通的哲学意蕴。南宋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格物致知”这一中国哲学重要命题时,将“格物 解释为“格,至也;物,犹事也。”5。与西方哲学主客二元对立不同,中国哲学往往将“物”纳入到主体实践的“事”之中,
11、往往将“物”诠释为“事”或“事物”,体现出主客合一的特征。到了明朝,王阳明更是提出“知行合一”“事上练”6 。1 9 4 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进行了新的哲学阐释,将“实事”理解为“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而“是”指向“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这种阐释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作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读,从过去的“以西解马”“以苏解马”实现了“以中解马”“以马解马”的范式转移。伟大的理论一经掌握,就拥有了指导实践的力量。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正是对“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
12、命题的回应,在革命、建设时期形成的毛泽东思想2.在改革开放时期,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讲新话。正是这种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才有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才有了改36期(总第1 9 7 期)西藏发展论坛2 0 2 4 年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革开放的伟大创举。“小康社会”发展蓝图的描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中国的古代先民一直有着小康的理想。诗经中“民亦劳止,汽可小康”,表达了百姓辛劳,期望安定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在礼记中,将“大同社会”作为儒家社会政
13、治理想和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大同理想过于飘远,在历史的荣光中,可望不可及。小康社会的安定富足的生活状态,更为可亲可近。1 9 7 9 年,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用“小康之家”集中概括“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这种“中国话”的表达方式,裹挟着悠长的历史记忆,体现着对中国人民最深沉、真挚的情感和愿望,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大共识,重新定义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小康梦”。这个重新定义的“小康社会”,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知灼见,又汇聚了中国思想、中国价值。正是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马克思主
14、义理论的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诸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的根本出发点,结合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的典范。“和合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在古代的中国,甚至在有“国家”概念前,中国人的政治体系就是“天下体系”。中国文化讲究“天下无外”,讲究“民胞物与”这是极具有包容性的政治理念。内含天下格局的中国,也是无外的,是能包容所有人和谐共存的。中华民族一直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内外局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将讲求中华民族“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
15、理念,转化和凝练为更加掷地有声更具感召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第二个结合”的新典范。(二)实践意蕴: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与以往只注重解释世界的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的重点在于改造世界。可以说,现今的中国最大的实践课题就是一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续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点上走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化,我们要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搞清楚现代化的“古今中西之辩”。所谓西方化,是指把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作为普遍的模式照抄照搬;或指西方
16、发达国家主导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将其纳人西方构建的全球体系之中。这种观点曾经甚尘上,过去关于现代化的理解,都是在西方的逻辑框架下构建起来的。如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重新审视“何为现代”,拿出一套属于我们的历史叙事,破除“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至关重要。探寻现代化的本质,我们就会发现现代化从来就不是“中西之别”,而是“古今之变”。“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是两回事。“古今中西”常常在时间和空间维度撕扯不清。事实上,很多问题其实是“古今”问题,而不属“中西”范畴。现代化问题是“古今问题”而不是“中西问题”。西方的现代化也就两三百年的历程,很多的东西我们毋宁说属于“西方”,不如说属
17、于“现代”,毋宁说“西方特色”,不如说是“现代馈赠”。早在塞缪尔亨廷顿的名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就一针见血的指出,所谓现代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同一性,是一种“虚假的统一性”,这既是历史时序的混淆一一现代文明与西方文明在时间上不同构,又是逻辑的颠倒一一西方文明的独特性只是“西方之所以为西方的东西,而不是西方之为现代的东西”7 。国际政治学者张笑宇为现代化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8 。张笑宇认为,判断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有两条金标准:一个是人均GDP持续实现正增长;一个是这个社会能够约束暴力。这两条金标准合在一起,就是这个社会形成了一种“正增长秩序”。就第一条标准而言,在古代中国,从北宋到清代,人
18、均GDP几乎是水平线上波动,没有大幅进步,甚至从明朝晚期到清朝中叶的两百四十年,人均GDP甚至还有所下降,最低点相比高峰期下降了2 5%,没有实现人均GDP的持续正增长。就第二条标准而言,在古代中国,暴力是分配利益和资源的根本手段,是统治集团最有效的工具,也是农民推翻暴政的手段,古代中国并没有能很好的约束暴力,历史伴随着起义在治乱兴衰的周期中循环。古代西方表现并不比古代中国好。在长达1 0 0 0 多年的中世纪,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残忍至极的血腥玛丽,其黑暗程度有过之无不及,不管是人均GDP的增长还是对暴力的约束,似乎都是束手无策。任何有效实现人均GDP的增长和对暴力的约束的方式,都可以是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结合 内涵 意蕴 基本 方法 遵循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