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pdf
《缓和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缓和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协 和 医 学 杂 志 ,基金项目:北京协和医学院 年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引用本文:张迪,毕可嘉,徐士婷 缓和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 协和医学杂志,():专家论坛缓和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张 迪,毕可嘉,徐士婷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护理学院,北京 通信作者:张 迪,:【摘要】随着医疗理念的更新,缓和医疗已成为生命终末期患者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其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缓和医疗伦理学相关研究,旨在梳理缓和医疗中 个关键的伦理学问题,包括讲真话、预立照护计划、维生干预的使用、缓和镇静、安乐死和协助死亡与缓和医疗
2、的关系,为缓和医疗实践提供了伦理学视角,以期帮助从事缓和医疗的专业人员加深认知,更好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高质量照护,同时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关键词】缓和医疗;伦理;维生干预;缓和镇静;生前预嘱【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缓和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 缓和医疗旨在帮助那些受到危及生命疾病影响的患者及其家属预防或缓解疼痛、痛苦,在身体、心理、社会、灵性等维度提供照护,从而提升患者、家属及照护者的生命质量。目前,缓和医疗已成为生命终末期患者照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伴随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变迁,在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背景
3、下,缓和医疗所涉及的伦理学问题日渐显现。这些问题几乎与所有医护人员息息相关,无论其是否从事缓和医疗专业,也无论患者所遭受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妥善处理这些伦理学问题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照护的前提。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缓和医疗伦理学研究进行综述,为缓和医疗实践提供伦理学视角,其目的并非对缓和医疗中存在的所有伦理学问题进行讨论,而是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包括讲真话、预立照护计划(,)、维生干预(,)的使用、缓和镇静、安乐死和协助死亡与缓和医疗的关系,以期加深该领域从业人员对实践中存在的关键伦理学问题的认知,更好地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高质量照护,并促进缓和医疗学科的发展。讲真话在我国,是否告知患者真实病情是
4、确定一致治疗目标的一大障碍。讲真话是构建医患信任关系的基石,然而当患者被诊断为癌症或其他预后不良、预期生存时间较短的疾病时,医务人员面临着是否应向患者如实告知病情的抉择。医务人员需要在尊重患者自主性与避免伤害之间进行权衡,这是缓和医疗中最常见的伦理问题之一。目前,我国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和家属向患者隐瞒病情的现象仍十分普遍,患者家属请求医务人员向患者隐瞒病情常源于对患者的保护、不知如何告知病情,以及无法接受患者罹患此类疾病的心理。医务人员配合家属隐瞒病情,主要是为保护患者免受心理打击,同时亦为避免医疗纠纷。隐瞒病情常被认为与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相关,尤其是儒家思想,这显示了传统与现代思想之 间
5、的 冲 突,以 及 西 方 与 东 方 文 化 之 间 的 差异,但实际问题远比这些抽象、单一的归因更为复杂。首先,文化并不能够完美解释所有家属隐瞒病情的合理性。涂炯基于肿瘤医院进行的人类学研究发现,一方面患者家属隐瞒病情其实是说服自己接受患者患病和死亡的过程;另一方面,家属本希望告知患者实情,但却不知如何诉说,进而选择隐瞒或沉默。医护方面,其在临床实践中经历过一些癌症患者因知道真实病情而痛哭、绝望,并拒绝任何治疗的情形,认为隐瞒病情或可避免这些伤害。此外,尽管医护人员从内心认为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但医疗环境不理想或不允许时,其为避免纠纷和诉讼而选择保护性医疗,进而配合家属隐瞒病情。其次,对隐
6、瞒病情的社会学解释并不自然等于为隐瞒病情提供伦理学辩护。前者是从事实层面对隐瞒病情这一现象进行解释,而隐瞒病情能否得到伦理学辩护则属于规范性价值判断。最后,从针对中国人群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患者希望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且不少被隐瞒病情的患者试图通过各种方式知晓真实情况。这表示将隐瞒作为医疗的默认选项并不总是符合患者的偏好,且隐瞒病情极有可能被拆穿。从上述研究中也可看出,的确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不希望获知真实病情,并希望由家属或其他监护人进行代理医疗决策,这提示医务人员在病情告知时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在了解患者偏好的前提下拟定个体化告知方案。讲真话的伦理学挑战在实践层面上需要通过高质量医患沟通化
7、解。讲真话的问题不是在告知与不告知之间作出选择,而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了解患者对其自身病情信息的掌握程度,获悉其是否希望知晓病情、欲了解多少信息、何时被告知,以及是否参与医疗决策等。针对如何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已有不少研究和模型供参考。针对讲真话的伦理问题,笔者认为儒家思想可用于解释家属为何要求医务人员向患者隐瞒病情,虽然该行为能够被文化所解释但不等于在伦理上被允许,不应将其视作为隐瞒病情进行伦理学辩护的充分条件。这并非否定文化在讨论讲真话问题上的意义,而是强调在临床实践中应审慎分析文化对医疗行为的影响,并避免片面理解尊重患者自主性原则,最终导致对自主性的破坏。通过良好的沟通与支持,在患者同意
8、的前提下妥善告知真实病情,患者可能会有悲伤情绪,但这并不应简单地将告知病情这一行为视为对患者的伤害,而应当作获知真实病情后的反应。此类良好的沟通有助于避免患者遭受其不希望接受的医疗干预及其伴随的负担与伤害,促进医患共同决策的实现。预立照护计划优质的缓和医疗需要患者及其家属与多学科团队协 和 医 学 杂 志 ,密切协作而实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是确定一致的治疗目标,如整体治疗目标与策略、照护地点与死亡地点、的使用等。的目的是个体在专业人员的支持下思考当其未来失去决策能力时希望获得或拒绝哪些照护,并与家属或其他监护人交流。是促进一致治疗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意义在于当患者失去决策能力时他人
9、可更好地尊重患者的自主性,协助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监护人进行医疗决策,减少决策中的道德压力,实现对患者而言最重要的目标。可以仅是患者与家人的口头交流,也可以通过预先指令()的方式呈现。预先指令通常是指一类文书,个体可通过其明确特定医疗情境下的自身偏好,或指定某个代理决策人在患者失去决策能力时代替患者作出所有医疗决策。预先指令在一些国家具有法律效力,如生前预嘱()即为预先指令的一种形式。的目的虽好,但其具体内容、形式和效果一直存有争议。在美国,尽管预先指令的使用已有 余年历史,但仍有约 的成年人尚未签署此类文书。不少学者指出,预先指令因内容或格式未提供明确充分的治疗偏好信息,即使患者签署此类文书
10、也难以确保家属和医务人员按照其意愿进行照护。等对涵盖 余项研究的 篇 相关系统性综述分析后发现,这些研究仅提供了极为有限且低质量的证据支撑 可真实改变患者、家属、医疗、效用或经济结局的观点,大部分高质量研究未能证明预先指令与患者善终存在强相关性。的实施基于患者能够清晰表达自身价值观与目标,确定哪些治疗符合或不符合这些目标,且这些偏好能够被记录并与值得信赖的代理决策人分享,医务人员会尊重这些偏好并避免患者遭受不必要的治疗。然而生命终末期的决策往往并不符合线性逻辑,而是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承载情感且可能随着临床情境改变而迅速变化的决定。的内容可能与临床真实状况不符或家属的代理决策与 中的患者偏好
11、相冲突,这些都可能使得 效果欠佳。对于预先指令或生前预嘱等 为何难以实现与患者目标一致的照护,将其归为以下原因:()参与 制订的患者、家属和咨询师常缺乏有关疾病诊断、预后及相关治疗的知识;()在健康或假想状态下表达的个人偏好难以反映患病时复杂、富含情感和人际关系的真实情况;()人们通常不愿谈论与疾病及死亡相关的偏好,害怕设想中的情景成为现实或避免此种设想本身带来的痛苦,并担心签署相关文件后会被贴上不值得救治的标签;()开展良好的危重症谈话极具挑战;()医疗保健中利益驱动和经济激励对医疗决策的影响。虽然 难以真正实现,但并不能彻底否定生前预嘱或其他预先指令对提升或维护患者生命质量与善终的作用。与
12、临床中知情同意与知情同意书的关系相似,仅完成预先指令文书不等于获得了患者有效的同意或偏好,也不代表这些偏好已经有效地传达给了患者家属、监护人及医务人员。是一个过程,而非等同于签字的预先指令。有效的 需要关注预先指令文书本身的内容、沟通过程以及最终的判断与执行。制定和沟通 时应有医学专业人员的参与,同时应重视 的质量,包括但不限于制订过程中各方交流的内容、时间和频率等。在执行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 与患者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制订预案,并通过收集证据以判断何种方式的 能最大化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与善终。笔者认为,旨在尊重患者的自主性与合理偏好,从而在其生命接近尾声时得到目标一致的照护,这在本质上是善意的。
13、尤其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认知障碍人群增多,推动人群了解 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患者的合理偏好在现实中得到尊重,兑现目标一致性的照护仅依靠生前预嘱等预先指令文书显然是不够的。医学共同体应投入更多精力提升专业人员的沟通能力,并促进健康科普与死亡教育理念的推广。维生干预的使用在缓和医疗领域,是指那些旨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医疗行为与技术,包括但不限于机械通气、透析、人工喂养、心肺复苏、水化与抗生素治疗等。其核心目的是在患者面临威胁生命的状况时,通过医疗手段维持其生命功能。然而,有时仅延长了患者痛苦的死亡过程,而未改善其生命质量。与此同时,对于部分患者而言不启用或撤除 常意味着死亡,这似乎不符合
14、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道德准则,由此使医务人员处于两难状态。在缓和医疗的背景下,的使用主要涉及 个伦理问题:其一不启用或撤除 能否得到伦理学辩护,其二不启用与撤除 二者在伦理上是否存在差异。传统反对不启用或撤除 的人将这些操作称之为“杀人”,由于杀人本身在道德上就是错误的,缓和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 故认为不启用或撤除 在道德上也是错误的。学者们从两方面对此观点进行了反驳。首先,不启用或撤除 的行为并不等同于杀人,因为不使用 后患者的死亡属于自然死亡,死因并非由于干预终止而是源于疾病。其次,杀人在道德上并不是绝对错误的,。生命本身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如果个体由于疾病遭受着当前医疗技术无法缓解的痛苦,且此
15、种状态是不可逆的,可能对于该个体而言活着本身已不再具有价值,因此如果患者本人自愿要求通过终止治疗而结束生命,这本身在道德上并非是绝对错误的。如果有人认为这是错误的,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也应当反对所有以死亡为结局的拒绝治疗,即使患者给出有效同意,这表示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强制治疗,而这几乎被所有人反对。不启用或撤除 的伦理学辩护主要涵盖有效拒绝、生理无效和最佳利益三方面。第一,基于对患者自主性的尊重,当患者有决策能力时有效拒绝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无论其是否能够延长生命或提升生命质量,医务人员都应尊重患者的决策。该决策可通过 确定,或在即将使用 已使用 且患者仍有决策能力时确定。第二,从有利和不伤害原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缓和 医疗 中的 伦理学 问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