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居住分层理论的拓展:基于市场摩擦的角度.pdf
《城郊居住分层理论的拓展:基于市场摩擦的角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郊居住分层理论的拓展:基于市场摩擦的角度.pdf(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39 卷第 2 期2024 年 4 月系 统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Vol.39 No.2Apr.2024城郊居住分层理论的拓展:基于市场摩擦的角度杨小忠1,熊鹰2,罗乐2(1.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6;2.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上海 200083)摘要:为了研究异质性收入居民的空间分层,在一个单中心模型中融入公共服务根据有无住房实施差异性分配,以及房子有最小面积这种市场摩擦,发现存在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为零的刚性需求者,得到完全分层和混合分层两种模式.数值模拟表明,完全分层模式下,城区公共服务优势能够减少郊区的穷人数量
2、,增加所有居民的福利;混合分层模式下,城区公共服务能够增加郊区的穷人数量,并使得城区刚性需求者的福利受损.郊区土地供给增加,在完全分层模式下会吸引低收入者流向郊区,但在混合分层下,会减少郊区的低收入者.关键词:居住分层;市场摩擦;单中心模型;混合分层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781(2024)02016114doi:10.13383/ki.jse.2024.02.001Expansion of the theory of residential stratification:Based on themarket frictionYang Xiaozhong1,Xi
3、ong Ying2,Luo Le2(1.School of Economics,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210046,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083,China)Abstract:To re-explores residential stratification of people with heterogeneous income,in the monocentricm
4、odel,we account for the market friction that public services are enjoyed by people according their houseownership and there is minimum area of the house.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people with zero income elasticityof housing demand,and completed stratification and mixed stratification.In the complet
5、ed stratification,themore urban public services,the less number of poor people in the suburbs and the more welfare of all people.In the mixed stratification,the more urban public services,the more number of poor people in the suburbs andthe less welfare of urban rigid demanders.The increase of land
6、supply in the suburbs would attract low-incomepeople to the suburbs in the completed stratification,but would reduce the suburban low-income people in themixed stratification.Key words:residential stratification;market friction;monocentric model;mixed stratification1引引引言言言异质性收入居民在一个城市内部、不同地区间居住的空间分层
7、影响了城市结构1、居民工作机会2、私家车的拥有量3、房地产开发商的投资策略4,甚至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权利冲突5和社会制度的稳定性6.早在 2013 0527,人民日报 就指出,空间分层形成的阶层隔离,正在固化我国社会群体间的对立情收稿日期:20201128;修订日期:20231226.162系 统 工 程 学 报第 39 卷绪、威胁社会稳定.然而,异质性收入居民空间分层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尝试从买房时房子有最小面积这个市场摩擦出发,回答完全分层和混合分层的形成条件,研究不同空间分层模式下,郊区通勤成本、城区公共服务、郊区和城区土地供给等公共政策的变化对异质性收入居民福利
8、和迁移决策的影响.在不同城市,不同收入居民的空间分层往往不同.巴黎的富人普遍住在城区、穷人倾向于住在郊区,底特律则相反,前一种分层模式在欧亚、拉美国家较为普遍,后一种主要集中在北美7,8.即使是同一个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分层模式也不同.20 世纪 50 年代到 90 年代,美国城市人口增长了72%,但中心城市总人口却下降了17%,且大城市中心区域穷人的比例显著高于郊区9;90 年代后,一些城市富人开始搬往城区10,并在 21 世纪形成美国城市市区的复苏11.对于我国空间分层的研究,很多文献基于户籍的角度.比如,上海本地人口主要居住在外环以内,外地人口居住在外环以外12.户籍居住分异指数在城区最
9、低,镇区次之,乡镇最高13,14.但是,更清晰的研究视角可能还是异质性收入的角度,因为外地人聚集在郊区,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收入在城区买房,而本地户籍居民如果收入较低,也会居住在房价低廉的郊区,户籍并不是空间分层的根本原因.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市外来人口中有79.4%为农民,购买商品房比例只有5.5%,也说明其收入低的共同特征.户籍的作用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外来移民能否获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上,如子女受教育权利、社保和医疗等.以往研究也认识到公共服务或便利设施(amenity)是空间分层形成的必要条件.Berkes 等15认为居民空间分层一半以上的原因来自于公共服务.Gaign
10、等5在 Stone-Geary 偏好的基础上,论证了没有公共便利设施的标准单中心模型是不能准确预测城市社会结构的,也不会导致异质性收入家庭居住上的空间分层.Yinger16在一个公共服务多样化的框架内,建立起社区间家庭竞价和居住分层的包络函数,并检验了空间分层存在的条件.富裕家庭会选择公共服务充足的地方,穷人则住在公共设施较差的贫民窟17.城区便利设施的增加是 21 世纪后中心城市中产阶级化的动力18,一旦穷人支付不起郊区所需的交通工具,也会选择城区9.公共设施好、工作机会充裕的地区房价也高,迫使穷人的居住点只能远离这些地区19.公共服务的异质性对不同人口的空间分层的影响不同.Epple 等2
11、0阐述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对于不同才能学生的吸引.Fretz 等21认为交通便利的城市对高技能工人更有吸引力.在中国,高技能工人更加看重城市的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而不是其它22.因此,研究空间分层需要关注公共品的供给机制23.虽然大多数文献认识到公共服务在居民“用脚投票”形成空间分层中的作用,却忽略了两点:首先,租房居民和买房居民获得的公共服务并不相同24,户籍制度下,外来租房者只能得到当地一部分公共服务(如公共交通、公园和图书馆等),而买房才能落户,从而获得包括专属于有房者公共服务在内的全部公共服务,如子女义务教育的权利等22,25.这意味着只要买了房就能得到所有公共服务,而与所买住房的大小
12、无关.其次,已有文献往往假设不同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忽略了现实生活中,房子存在最小面积限制,1买房时不能购买任意面积的住房.当居民的收入较少,只能够支付得起最小面积住房时,买房会使得其在住宅支出上有较大的支出,而非住宅品的消费下降很多;当收入增加,居民会将额外增加的收入用于边际效用较大的非住宅品而不是继续增加住房面积;只有当非住宅品的边际效用与住房面积相等时,才会同时增加住房面积和非住宅品的消费.换句话说,在某个收入阈值内,居民住房面积的收入弹性为零;当收入超过这个阈值,才会出现不同收入者的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将前一种类型的居民称为对住房面积的“刚性需求者”,后一种称为对住房面积的
13、“改善性需求者”.因此,本文在一个单中心模型融合了公共服务根据居民是否有房实施差异性分配、买房时房子有最小面积限制这两个创新,考察异质性收入居民的空间分层,研究不同空间分层模式的原因,以及公共政策如何影响空间分层的模式和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福利.结论表明,空间分层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分层,即穷人住在郊区,富人住在城区;一种是混合分层,即最低收入居民和最高收入居民居住在郊区,中等收入居民12013 年版 住宅设计规范 规定,新建住宅应该包括卧室、起居室(厅)、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使用面积不能小于 34 m2.第 2 期杨小忠等:城郊居住分层理论的拓展:基于市场摩擦的角度163住在城区.完全分
14、层模式下,城区公共服务优势能够吸引更多富人迁移至城区,郊区的穷人数量减少,并增加了城区和郊区所有居民的福利;混合分层模式下,城区公共服务增加,会吸引富人流向城区,但也使得郊区最低收入的居民数量增加,并使得城区刚性需求者的福利受损,其他所有居民的福利增加.郊区土地供给增加,在完全分层下会吸引低收入者流向郊区,但在混合分层下,则会减少郊区的低收入者.2单单单中中中心心心模模模型型型与传统单中心模型类似,将城市分为城区和郊区两个区域.城区有更好的公共服务gc,有所有居民的工作地点中央商务区(CBD),城区居民到 CBD 上班的距离dc为零,即城区居民不需要付出通勤成本;郊区的公共服务gs小于城区的公
15、共服务gc,且居民到 CBD 上班需要付出交通费用ds,其中ds是通勤的距离,是单位距离的通勤成本.居民的选择便是居住在城区还是郊区,他们每个人的收入不同,收入M是一个随机变量,服从分布函数F(M),其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M.居民利用收入购买住房和非住宅消费品,并消费公共服务,三者共同构成了居民的效用函数.进一步,由于买房时房子有最小面积的限制,将这个最小面积标准化为单位 1.2.1居居居民民民为了将空间分层的研究集中在能够买得起房的居民身上,实现“以房定人”,假设如果居民买不起房、不能获得专属于有房居民的公共服务,其效用为零.作这样的设定,是将附属在房子上的公共服务视为比较重要,比如,在重视
16、子女教育的中国,如果父母不能买房以获得子女义务教育的机会,就不会定居在该地.这也与其他学者的处理类似26,27.因此,居民i选择区域j的决策问题为Maxcij,hijU(cij,hij,gj)=cijgjhij,hij10,hij gs;效用函数U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和分别表示居民对非住宅消费品、住房面积和公共服务的重视程度,+=1;系数作为单位距离的通勤成本,其值取决于交通技术的进步和道路的状况.由于买房时住宅有最小面积限制,居民的决策分为两种:是否购买 1 单位面积住房;购买住房超过 1 单位面积时,决定购买多少.前者是离散条件下的抉择,存在一个收入阈值M0j,当居民收入超过M0j时才会
17、在j区域购买 1 单位面积的住房.M0j=j+dj.(2)居民刚开始购买 1 单位面积住房时,会有住房消费上一笔大额的支出,实现住房面积从 0 到 1 的跳跃,这需要以非住宅消费品的大幅度降低为代价.根据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此时再有额外收入的增加,居民会将其用于边际效用较大的非住宅消费品,而不是继续增加房子面积.只有当收入继续增加、能维持非住宅消费品和住房消费品这两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时,才会出现住房面积随收入增长的情况.因此,居民在购买1单位面积住房和购买超过1单位面积住房的收入阈值为M1j=(1 )j/+dj.(3)显然有M1j M0j,表明如果居民的收入低于M0j,居民不买房;收入高于M1
18、j时,居民购买超过1单位面积的住房;收入高于M0j且低于M1j时,居民保持购买1单位面积住房不变,即居民的住房面积需求不会随着收入变动而变动,其属于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为零的“刚性需求者”.此时,居民i在j区域关于住房164系 统 工 程 学 报第 39 卷面积和非住房消费品的需求分别为hh=1ij=1,(4)ch=1ij=Mj j dj.(5)收入超过M1j时,居民购买超过1单位面积的住房,他们是对住宅面积的“改善性需求者”.此时居民i在区域j对住宅面积和非住宅消费品的需求都是收入的增函数,即hh1ij=(1 )(Mi dj)/(1 )j,(6)ch1ij=(Mj dj)/(1 ).(7)式(4
19、)式(7)刻画了居民买房时住房有最小面积限制带来的市场摩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住房需求收入弹性的补充.以往文献的分析建立在不同收入者住房需求收入弹性不同的基础上,这只有是改善性需求者时才成立,缺少了对收入在M0j和M1j之间的刚性需求者的分析.刚性需求者i在区域j的间接效用函数为Vh=1ij=(Mi dj j)gj.(8)居住在区域j的改善性需求者i,其间接效用函数为Vh1ij(j,gj,Mi)=(1 )1(1 )1(Mi dj)1+1jgj.(9)2.2房房房地地地产产产开开开发发发商商商假设政府控制着住宅用地的供给,城区和郊区土地面积Hc和Hs都为外生变量.单位土地面积上,房地产开发商住房供
20、给的成本函数为C(hj)=A(hj)1+/(1+),其中A为受房地产开发技术影响的某个固定系数,1/为供给弹性,则区域j单位面积土地上住宅的供给为hsj=(j/A)1/.(10)假设各地方政府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转让住宅用地给房地产开发商,并将所得到的费用统一上交给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用于气候治理、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全民福利上,从而居民的效用函数表达式不会发生变化,各地区间的福利对比也不会改变.2.3均均均衡衡衡用Sc1和Sc2分别表示城区住房面积的刚性需求者和改善性住房居民的集合,郊区相应集合用Ss1和Ss2.均衡时,居民收入服从分布函数F(),在效用参数,住房供给参数A,城市特
21、征,gc,gs给定的情况下,存在一组变量c,s,hc,hs,cic,cis,满足个人的理性选择和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均衡,即1)满足最优条件式(1),式(6)和式(7).2)当Vh=1ic maxVh1ic,Vh=1is,Vh1is时,i Sc1;当Vh1ic maxVh1ic,Vh=1is,Vh1is时,i Sc2.3)住房市场均衡wiSc11dF(M)+wiSc2(1 )Mi(1 )sdF(M)=hscHc,(11)wiSs11dF(M)+wiSs2(1 )(Mi d)(1 )sdF(M)=hssHs.(12)均衡时,城区的房价不仅高于郊区,还超出了城区在通勤上的优势,即存在下列结论引引引理理
22、理 1c s+d.第 2 期杨小忠等:城郊居住分层理论的拓展:基于市场摩擦的角度165引理 1 之所以成立,原因在于城区房价还需要体现公共服务优势的资本化,使得房价更高.同时,引理 1还说明在城区购房的收入门槛高于郊区,即M0c M0s,M1c M1s.均衡时,空间分层存在下列结论定定定理理理 1存在两种空间分层模式:1)较高收入和较低收入的居民居住郊区,中等收入居民居住城区;2)高过某个收入的富人住城区,低于这个收入的穷人住郊区.定理 1 的证明见附录.定理 1 表明,分层模式依赖于参数的选择,可以产生两种分层模式.第一种分层模式,郊区内同时存在较高收入居民和较低收入居民,称为“混合分层”;
23、第二种分层模式,居民被分成截然不同的两类群体,高收入居民居住城区,低收入居民居住郊区,称为“完全分层”.2图 1 作出了居民间接效用的数值模拟图,用实线表示城区居民,虚线表示郊区居民,图 1(a)即为混合分层,图 1(b)为完全分层.3M1M3(a)混合分层(a)Mixed stratificationM2(b)完全分层(a)Completed stratification图 1居住分层的数值模拟图Fig.1 The pattern of residential stratification根据定理 1,还可以得到混合分层模式的必要条件(gc/gs)(c/s),(13)即如果经过效用权重调整后
24、的城区公共服务相对优势不能抵消城区高房价的劣势时,收入最高者和最低者居住郊区,中间收入者居住城区;反之,富人住城区、穷人住郊区的分层模式就可能出现.这与已有文献的发现一致,如 Brueckner 等29认为,巴黎、伦敦历史悠久,市中心很多公共服务都是中央集权时代建造,因而富人住在城区、穷人住郊区;美国城市历史较短,政治权力分散,没有在市中心建立很好的文化中心和娱乐胜地,就会产生富人住郊区、穷人住城区的完全分层模式.图 1 还表明,如果不考虑市场摩擦,空间分层的对象只有改善性需求者而缺少了刚性需求者.通过图 1两幅图的对比,发现,完全分层时,刚性需求者的决策与其他低收入者类似,这掩盖了刚性需求者
25、的存在;混合分层时,更能凸显刚性需求者的存在、福利及迁移.图 1(a)显示了混合分层产生的原因:刚性需求者的收入效用线比改善性需求者陡峭,即房子有最小面积时,居民对非住宅消费品的需求出现不连续性,非住宅消费品与住宅面积的边际替代率无限大.这一方面导致效用曲线凸向原点,产生较低收入者与较高收入者同时居住郊区、中等收入者居住城区的混合分层(没有考虑这种市场摩擦的模型不能产生混合均衡);另一方面,居民不再根据平滑性消费调整自己的效用,带来福利分析上的不同,使得无市场摩擦的模型高估了低收入居民的效用.2Peng 等26将不完全隔离(incompletely segregation)定义为有且只有一个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郊 居住 分层 理论 拓展 基于 市场 摩擦 角度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