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doc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教案(2).doc(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寡人之于国也》讲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汉语知识。 2、能力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能够体会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标 (1)从孟子的言行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 (2)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 二、教学内容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章大意,理清行文思路; 3、重点字词以及语法知识的归纳; 4、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层层深入,分析孟子对治国得失的哲学思辩,站在现代的角度理解孟子的思想; 2、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逻辑性,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使文言文语感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活动方式力求生动活泼,或个别朗读、集体朗读,或轮流朗读、分角色朗读,读后有评,以评促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点拨教学法。本文选自儒家经典名著,语句看似浅显,内涵却较艰深。为此,在背景资料介绍、文化知识简介及比喻说理的分析方面教师须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避免学生囫囵吞枣。 3、讨论法。应与诵读同步进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孟子及孟子的仁政思想,初步掌握全文大意,理清文章层次。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板书文题) (二)、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1、学生结合注释①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了解孟子。 2、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去深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吧。 (三)、熟读课文 1、教师泛读,学生注意听字音。 2、学生齐读全文。 3、教师纠正、强调易读错字音。 【易读错字音】 好hào战:喜好征战。 数罟cùgǔ:密网。 弃甲曳yè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 洿wū池:池塘。 鸡豚tún狗彘zhì:豚,小猪;彘,猪。 畜xù:畜养。 孝悌tì:尊敬父母礼敬兄长。 庠xiáng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 颁bān白:(头发)斑白。 饿莩piǎo:饿死的人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ì,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 不可胜(shēng)食也:(胜,旧读shēng,意为尽。做“胜利”讲的时候,读“shèng”) (四)疏通文意 1、学生轮流先朗读后翻译,一人一句。 2、教师点拨,依据课文注释强调重难点字词以及语法。 【语法知识】 1、 一词多义: ·时,①季节。(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②时机、机会(无失其时) ·王,①名词,音wáng,大王、君王、王侯。(王如知此、王无罪岁)②动词,音(wàng)称王,统一天下,王道。(然而不王者) ·食,①动词,吃(谷不可胜食,七十者衣帛食肉)②名词,食物,吃的东西(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2、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 3、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 (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shē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 【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 【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 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 ·【王无罪岁】 :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树之以桑】: 树:一般“树”是树木(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一般“食”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吃 (2)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4)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5、常用虚词 ·然 ① 代词,这样。(河内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② 助词,……的样子。(填然鼓之) ③连词,然而,但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④形容词,对。(太后曰:“然”。) ·则 ① 连词,顺接,就,那么。(则移其民于河东、则何如) ② ②转接,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以 ①介词,用、拿、把请以战喻(用)树之以桑(拿)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②介词,凭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③介词,按斧斤以时入山林 ④动词,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⑤然而,相当于“而”,以卫王宫 6、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 【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 【省略句】 ·何也 省主语“此”。 ·弃甲曳兵而走 省主语“将士”。 ·可以无饥矣 省主语“民” (五)、理清文章思路 1、指出连接全文层次的三个关键句。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2、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进行划分 第一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3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67)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师生共同分析课文内容,归纳本文重点语法知识,体会孟子文章的语言魅力。 (一)师生共同分析课文 1、分析第一部分 (1)选一学生朗读第1段 (2)师生问答 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 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提问: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 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提问: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 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 (3)板书: 2、分析第二部分 (1)选一学生朗读2、3、4段。 (2)师生问答 提问: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思考的? 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 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方。 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如何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请一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提问:同学们,有谁能够举出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个例子,来帮助我们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呢? 学生回答。 (3)板书: 3、分析第三部分 (1)请一学生朗读5、6、7段 (2)师生问答 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的“仁政”主张。那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 学生看课文,思考。 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 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求学生找出三组排比句回答)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产生的效果是什么? 明确:“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提问: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要求学生找出排比句,进行回答) 明确:孟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前三组排比是孟子养民的主张,后一组是教民的主张。这四组排比句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即“王道之成”了。 (3)板书: (a)措施 效果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养生丧死无憾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才木不可胜用也。 王道之始 (b)措施 效果 王道之成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提问: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但这还不够。君王对此还应有什么态度呢?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呢? 明确:孟子采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此外,孟子还用了比喻,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辩护,劝勉梁惠王施仁政,除虐政。 (4)板书: (二)请学生归纳孟子的“仁政”思想。 总的来说有两点: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 (三)、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四)、课堂小结 千年前的孟子的政治言论在我们今天仍然适用,而且光芒四射。怪不得几千年来,孟都受到众人的膜拜,我们还尊称其为“亚圣”。让我们怀着对孟子的崇拜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其思想内涵。 (五)布置作业 思考:孟子关于治国的言论,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与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异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