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doc
《心理学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名词解释.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心理学名词解释:1. 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 外部感觉:是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3. 内部感觉:是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4. 视敏度:也成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5. 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6. 嗅觉:是对物质固有的气味的感觉。7. 味觉:是对物质的某些特征,如酸甜苦咸等味道的感觉。8. 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9. 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感觉。10. 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11
2、. 运动觉:是关节肌肉的感觉。12. 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13. 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吸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14.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15.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16. 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是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17. 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18. 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19.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0. 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21.
3、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22.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23.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24. 空间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25.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26. 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27.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连续的运动。28. 诱导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29.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
4、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30. 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31. 知觉的理解性: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32. 知觉的整体性: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33. 知觉的恒常性: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34. 实物直观:是在感知实际实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教学方式。35. 模像直观:指观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以形成感知表象。36.
5、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37.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38.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39.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40. 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由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41.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42. 注意的起伏: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4
6、3. 注意的分散:注意不稳定的表现为注意的分散,也叫分心。44. 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的对象的数目。45.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46.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47.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48. 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49. 逻辑记忆:是个体以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50. 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51. 动作
7、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运动记忆。52. 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53. 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参与或不需要有意会议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54. 程序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如知识和生活常识。55. 程序性记忆:是指对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56. 无意识记: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用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和意识努力,自然而然地识记。57. 有意识记:是有明确的识记目的,并运用一定方法的识记,在识记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
8、力。58. 机械识记:是根据材料的外在联系,采取多次重复的方式所进行的识记,即平时所说的死记硬背。59. 意义识记: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进行的识记,有人也称之为逻辑记忆或理解记忆。60. 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是记忆过程中的第二个环节。61.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心理过程,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地回忆或再认。62. 系列位置效应: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63. 过度学习:是指学习达到恰能背诵之后再继续学习。64.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9、。65.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66. 舌尖现象: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67. 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出来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68. 回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69. 追忆:需要一定努力,克服困难的有意回忆。70. 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瞬时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71.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度阶段。72. 工作记忆:处在工作
10、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73. 组块:指若干小单位联合成大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74. 机械复述: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75. 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起联系。76.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77.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时间的记忆。78.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79. 表象编码:是指以空间的平行方式表征信息,对某一个复杂对象的各种成分同时进行处理,并储存到复杂的联想结构中,以便使输出的信息具有空间特
11、点,能反映对象的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80. 语义编码:是按言语发生的顺序以系统的方式来表征信息,包括言语听觉和言语运动两方面的信息。8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82. 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83. 具体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84.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词为中介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85. 上升性思维:是从个别的事实和经验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归纳,概括出具有一般特征和普遍规律性的思维。86. 求解性思维:是寻求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思维。87. 决策性思维:是对未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予以估计并从中选择最理想
12、解决方案的思维。88. 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思维。89. 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的思维。90. 分析思维:是遵循着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结论的思维。91. 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92. 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维、会聚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93. 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
13、多种答案。94. 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或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95.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96.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97. 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98. 比较:是指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99. 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100. 抽象:是在人脑中提炼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
14、过程。101. 概括:是人脑把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象出来加以综合的过程。102. 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103. 具体化:是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104. 问题解决:是指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而采取一系列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的过程。105. 问题情境:就是指问题呈现的知觉方式。106. 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107.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物体的倾向交叫功能固着。108.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10
15、9. 记忆表象:是在记忆中保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110. 想象表象:是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组后形成的新形象,这些形象可能从未经历过,或者世界上还不存在,也即想象。111. 想象:是人脑对以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12. 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产生的想象。113. 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是指由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114.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115.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116
16、. 灵感:在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中,新形象的产生往往带有突然性,这种突然出现新形象的状态,称为灵感。117.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118. 创造性思维:是指用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19. 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维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120.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产生好奇并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121. 求知欲:又称认识兴趣,它是好奇心的升华,是人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状态。122. 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123.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
17、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124. 情调:伴随感知觉的过程产生的情绪体验。125.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126.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127.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128. 热情:是一种热烈、稳固和深刻的情绪或情感状态。129.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130.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31. 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132. 意志:是指人自
18、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133. 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选择其一的心理状态。134. 双避冲突: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135. 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136. 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137. 意识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138.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139. 意志的
19、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140. 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141. 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142. 人格倾向性: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积极性行为的动力系统。143. 人格心理特征:是人格结构中最稳定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因素。144. 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145.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其中自我评价时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146.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
20、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生的内心体验。147. 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148.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149. 生理性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休息、性等的需要。150. 社会性需要:是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友谊、权利、荣誉、尊严等的需要。151. 物质需要:是指人对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等的需要。152. 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净胜生活及其产品的需
21、求,如对知识、文化艺术的需要等。153.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154. 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原发性的动机,也称内驱力。155. 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后习得的动机。156.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个体的认识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57. 气质:是依赖人的生理素质或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158.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159.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人格心理特征。160. 才能:几
22、种相关的、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统称为才能。161. 天才:才能高度的发展。162. 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变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163.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164. 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165. 创造能力:是指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有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166.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存储、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167.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168. 社交能力:是指人
23、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169.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170.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171. 人生全面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胚胎)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完结的发展全程。172.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173. 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其最大作用的时期。174.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名词解释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