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pdf
《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pdf(1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39 卷第 1 期2024 年 2 月系 统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Vol.39 No.1Feb.2024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彭显玥1,2,3,王昊1,2,3(1.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2.东南大学城市智能交通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1189;3.东南大学现代城市交通技术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南京 211189)摘要:为缓解城市布局等问题导致的潮汐交通拥堵现象,提出了一种潮汐交通状态下的干线信号协调控制策略.依据交通供需关系及交通量进出平衡,构建了以干线吞吐量最大化为优化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
2、模型.基于冲击波理论,构建了以过饱和方向车均延误最小化为优化目标的二次规划模型.通过引入松弛变量实现可变带宽绿波的分段优化,构建了以非饱和方向带宽最大化为目标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采用三阶段优化方法求解模型,获得潮汐干线的最优控制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能优化干线吞吐量,控制过饱和方向的延误,并为非饱和方向提供可变带宽绿波,从而满足潮汐交通需求.关键词:潮汐交通;干线信号协调;过饱和交通控制;约束松弛;可变带宽绿波控制;混合整数线性规划;二次规划中图分类号:U4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781(2024)0 1012818doi:10.13383/ki.jse.20
3、24.01.009Signal coordination control model for tidal arterial intersectionsPeng Xianyue1,2,3,Wang Hao1,2,3(1.School of Transportation,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2.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IT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3.Jiangsu Provinc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4、Center of Modern Urban Traffic Technologie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1189,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roposes an arteria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tidal traffic to alleviate the tidetraffic congestion caused by the urban layout problems.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supp
5、lyand demand as well as the balance between inflow and outflow,a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wasbuilt to maximize the throughput.A quadratic programming model was built to minimize the average vehicledelay in the oversaturated direction based on shockwave theory.By introducing the relaxat
6、ion variable,a 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was built to maximize the variable bandwidth by segments in unsaturateddirection.The three-stage optimiz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 model and obtain the optimal arterialcontrolscheme.Thenumerical exampleresults indicate thatthe proposed mod
7、el can optimize the throughput ofarterial and delay in oversaturated directions,and obtain the variable bandwidth green wave in the unsaturateddirection,thereby meeting the tidal traffic demand.Keywords:tidal traffic;arterial signal coordination;oversaturated traffic control;constraint relaxation;mu
8、lti-band;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quadratic programming收稿日期:20210107;修订日期:2021121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资助项目(2019YFB1600200).*通信作者第 1 期彭显玥等: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1291引引引言言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职住分离”的城市结构导致钟摆式出行特征凸显,早晚通勤高峰时段许多城市主干道都出现了潮汐交通现象.干线信号协调控制可以有效利用道路时空资源,缓解主干道潮汐交通拥堵,提升通行效率1.近几年,许多学者从均衡道路空间资源的角度,围绕可变车道开展了一系
9、列研究2.李旭3分析了潮汐交通流拥堵特性以及可变车道设置方法,提出了交叉口可变车道控制策略与信号配时方案.孙强4以最小化道路使用者总阻抗为目标,建立了可变车道系统车道分配优化模型.曾昕5从均衡各流向流量比的角度提出了基于可变车道的车道功能划分模型,结合Webster 信号配时模型,对交叉口时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设置可变车道可以有效缓解潮汐交通拥堵,但对于道路机动车道数、交通量不均衡程度要求较高6,并且存在管理运营成本高的问题.可变导向车道对于改善孤立交叉口的潮汐交通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缺乏交叉口之间的协调,可变导向车道无法实现干线整体通行效率的优化.对于干线层面的交通信号优化问题,非饱和
10、绿波控制7和过饱和协调控制是常用的方法.然而,具有潮汐特征的交通干线双向交通状态往往存在非饱和与过饱和的区别.从交通状态的角度,非饱和方向车辆呈离散分布;过饱和方向车辆紧密跟驰,形成车队8,9.从供需关系的角度,过饱和方向供需不平衡10,并且存在排队滞留、溢出等问题,需要优化通行能力,通过信号控制维持系统稳定;非饱和方向通行能力大于交通需求,以控制延误为主要目标11,12,注重协调相位差.因此,非饱和(低交通量方向)与过饱和(高交通量方向)交通状态下控制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现有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研究主要从非饱和状态和过饱和状态两个方面分别开展.非饱和交通状态下的信号控制研究主要围绕绿波控制展
11、开.Little1315提出了干线绿波信号协调控制maxband 模型,以最大化双向加权绿波带宽为目标求解控制方案.Messer16考虑多相位情况下的信号协调控制,开发了绿波分析与信号系统评价程序PASSER(Progression Analysis and Signal System EvaluationRoutine).Gartner1719在maxband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multiband 模型,模型放宽了同一方向各路段绿波带宽需保持一致的限制条件,求解得到可变绿波带宽的信号控制方案,进一步引入闭环约束,提出multiband-96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干线网络的信号协调控制.曲大义
12、20运用交通波理论描述干线车流排队的现象,对干线绿波交通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到周期、相位相序、绿信比、相位差的优化方案.王昊21通过引入二元变量,将干线约束和网络外圈闭环约束转变为可松弛的不等式约束,提出了约束可松弛的网络绿波模型.过饱和交通状态下信号控制研究主要围绕优化吞吐量、排队长度和车均延误展开.Chang22采用到达离去曲线分析延误,建立离散动态优化模型,以过饱和时期内的总延误最小为目标,优化两相控制下的周期和绿灯时间.Ng23基于Lighthill-Whitham-Richards-Intergrated 模型(LWR-IM)提出控制策略(MCS),预测车队的长度、到达时间和排队情况,
13、采用比例约束的方法控制到达车队,优化相位时间.Sun24,25以排队形成期避免溢出与排队消散期尽早结束为主目标,以总延误最小为次目标,分析东西、南北两个流向的排队长度形成(消散)关系,提出了一种过饱和交叉口准最优反馈控制策略.Hu26以流量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调整信号时序消除绿灯结束时队列残留和排队溢出两种不良现象,采用前向后向(FBP)过程来获得模型最优解.Noaeen27采用冲击波模型,以总车均延误最小化为目标寻找孤立交叉口的最佳周期时间和绿信比.综上所述,广泛应用于潮汐交通控制研究的可变车道控制策略存在设置条件苛刻、缺乏交叉口间协调等局限性,过饱和与非饱和交通状态下的信号协调控制都有较为详
14、实的研究成果,但由于过饱和与非饱和交通的车辆行驶状态、供需关系和控制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少有学者将二者结合提出有效的信号控制策略.为此,本文分析了过饱和与非饱和方向的交通特性,融合过饱和控制和绿波控制策略,兼顾两个方向的交通需求,提出了一种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包括吞吐量最大化模型、过饱和方向车均延误最小化模型、非饱和方向带宽最大化模型,并采用三阶段优化方法求解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模型有效性.130系 统 工 程 学 报第 39 卷2过过过饱饱饱和和和方方方向向向交交交通通通特特特性性性分分分析析析2.1信信信号号号交交交叉叉叉口口口车车车流流流运运运行行行特特特征征征分分分析析析应
15、用Lighthill-Whitham-Richards(LWR)冲击波理论,对过饱和交通状态下交通流运行特征进行分析.如图 1 所示,过饱和交通状态下,主干道直行车流存在四种交通流运行状态,即稳定速度行驶车队的饱和状态(A)、稳定速度行驶车队的非饱和状态(B)、排队消散状态(C)、排队状态(J).直行车队在路段行驶过程中一般存在如下的状态转换过程:状态1 上游交叉口i 1绿灯启亮时,饱和流率的交通流以 C 状态通过停止线.状态2 离开上游交叉口后,交通流流率不变,由 C 状态膨胀转变为 A 状态.状态3 车流到达下游交叉口进口道前端,由于车辆转向分流以及上、下游交叉口直行车道数不一致,交通流率
16、下降(或不变),由 A 状态转变成 B 状态(保持 A 状态).状态4 部分车需要经历停车再启动的过程,即从 B 状态转变成 J 状态再转变成 C 状态,转换过程中分别产生停止波(波速wi),启动波(波速w2);部分车不需停车,直接从 B 状态转变成 C 状态,转换过程中产生冲击波(波速w3).图 1信号交叉口交通流基本图Fig.1Basic diagram of traffic flow at signal intersection为了描述车队停止和启动的交通特征,同时考虑车流转向比例和车道变化因素对交叉口单车道车辆到达率的影响,本文基于冲击波理论对干线交通流模型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 交通流
17、流率与密度的关系满足如图 1 的梯形基本图模型.假设2 在过饱和状态下,交通流由 B 状态转换成 C 状态产生的冲击波不对交叉口下游功能区构成影响.假设3 不考虑支线转向车流与直行车辆同时到达的情况,认为支线转向车流在上游直行车流到达前已在交叉口形成排队.如图 1所示,A点代表稳定速度行驶车队的饱和状态,此时的交通流密度和流率(即饱和流率)分别为km和qm;B点代表稳定速度行驶车队的非饱和状态,对应于交叉口i 1直行到达第i交叉口时的车队交通流密度和流率,分别记为kin,i和qin,i;C 点描述的是排队消散状态,与A点的饱和流率相同,此时的交通流密度为km;J点对应排队状态,流率降为0,其交
18、通流密度表示为kj.如图 2 所示,车队的速度转换点与上游交叉口停止线的距离lts,i等于车辆从停止加速到稳定行驶速度所需要的距离ldown;当ldown+lup,i Li的极端情况出现时,则不存在状态 2 和状态 3,交通流直接从 C 状态转换为 B 状态,lts,i=Li lup,i,其中lup,i为第i交叉口进口道长度,Li为第i交叉口与第i 1交叉口的第 1 期彭显玥等: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131间距.?max,?f?2?1?3,?c?f?up,?ts,?图 2车流时空轨迹图Fig.2Space-time trajectories of traffic flow过饱和条件下信号
19、控制产生了多个交通波.当直行车队遇到红灯停车时,形成停止波,波速根据冲击波理论可表示为wi=qin,ikj kin,i.(1)当下游绿灯启亮,车队启动,产生启动波,启动波波速表示为w2=qmkj km.(2)2.2情情情境境境分分分析析析?2?2?c?c?2?f?c?f?f?3,?c?c?ts,?ts,?ts,?c?3,?2?ts,?c?c?f?图 3车辆到达的四种情况Fig.3Four conditions of vehicle arrival车辆到达下游交叉口的过程受相邻交叉口相位差、交叉口间距、下游初始排队长度等因素的影响,该过程的交通流状态演化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a)当初始排队车辆全
20、部通过停止线时,车队头车还未到达初始排队的队尾.(b)若初始排队车辆启动后队尾被上游车队赶上.(c)若排队尾车启动前,来自上游车队的头车已到达初始排队队尾,且本周期来自上游的车辆存在不停132系 统 工 程 学 报第 39 卷车直接通过交叉口的情况.(d)若排队尾车启动前,来自上游车队的头车已到达初始排队队尾,且本周期来自上游的车辆均需经历停车方可通过交叉口.由于情况(a)、(d)中分别存在闲置的绿灯时间、多余的等待时间,求解得到的优化方案均劣于临界情况.因此,在优化控制方案时应避免情况(a)、(d)的出现.情况(b)是最佳状态,但由于其对控制方案的约束较为苛刻,在初始排队和绿灯时长较小时可能
21、无解,因此,本文允许情况(b)、(c)出现.对于情况(b),有如下条件成立,即i+(1vc+1w2)li+(1vf1vc)lts,iLivf0,(3)i+(1vf+1w2)li+(1vf1vc)lts,iLivf60,(4)其中i为i交叉口与其上游交叉口之间的相位差;li为第i交叉口的初始排队长度;vc为排队消散状态车速;vf为车队稳定行驶速度(一般为路段限速).对于情况(c),有如下条件成立,即i+(1vf+1w2)li+(1vf1vc)lts,iLivf 0,(5)w2(vf+wi)vf(w2 wi)(1vf+1w2)li+(1vf1vc)lts,iLivf+i)6ti.(6)当wi=w1
22、时,有w2(vf+wi)vf(w2 wi)(1vf+1w2)li+(1vf1vc)lts,iLivf+i)6tifini1ni,(7)其中ti为上游交叉口通过直行到达第i交叉口交通流的车队时距.定义车队时距为车流头车与尾车之间的时距,用于表示某一截面特定流率的持续时间;fi为第i交叉口到达车辆的直行比例,ni为第i交叉口的直行车道数.2.3交交交通通通参参参数数数计计计算算算1)交通波波速排队消散状态的启动波速度可表示为1w2=1qmh01vc,(8)其中h0为车队静止状态下车头间距.第i交叉口的停止波波速可表示为wi=minfini1ni1w1+(1 fini1ni)1vf,w1,(9)其中
23、w1为稳定速度行驶车队的饱和状态的停止波波速.由图 1 可知,稳定速度行驶车队的饱和状态的停止波波速与排队消散状态的启动波速度满足如下关系1w1=1w2+1vc1vf.(10)2)车队时距过饱和交通状态下,上游交叉口通过直行到达第i交叉口的车队时距可表示为ti=Qouti1/qm,(11)第 1 期彭显玥等:潮汐干线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模型133其中Qouti1为驶出第i 1交叉口直行车道的单周期单车道交通量.3)初始排队长度与最大排队长度干线直行车道的初始排队主要来自上游交叉口的左转、右转车辆以及路段内小支路驶入干线的车辆,初始排队长度可表示为li=h0fieini,(12)其中ei为第i交叉口
24、的初始排队车辆数;h0为停车状态下的车头间距.ei=QSL,i1+qSR,i1T+qBR,iT,(13)其中QSL,i1为第i 1交叉口支路左转的交通量.当需要通过调整支线左转绿灯时间控制进入主线的交通量时,QSL,i1=gSL,i1qmnSL,i1,否则,QSL,i1=qSL,i1T,gSL,i1,qSL,i1,nSL,i1分别为第i 1交叉口支线左转相位的绿灯时长、到达流率、车道数;qSR,i1为第i 1交叉口支路右转的到达流率;qBR,i为从第i交叉口上游路段的小支路、停车场、路边停车位驶入该交叉口进口道的车辆到达流率.对于(b)情况,最大排队长度表示为lmax,i=li.(14)对于(
25、c)情况,最大排队长度表示为lmax,i=(1vf+1wi)li+(1vf1vc)lts,iLivf+i1wi1w2.(15)4)车均延误到达第i交叉口的直行车队车均延误di可表示为di=Ai/h0qiniti,(16)其中Ai为车流行驶轨迹图中第i交叉口上游直行车队排队区域的面积,即图 2 阴影部分的面积.对于(b)情况,不存在延误,延误面积为Ai=0.(17)对于(c)情况,延误面积为Ai=12(1vf+1w2)li+(1vf1vc)lts,iLivf+i)21wi1w2.(18)3非非非饱饱饱和和和方方方向向向控控控制制制策策策略略略分分分析析析非饱和交通状态道路通行能力大于实际交通需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潮汐 干线 交通信号 协调 控制 模型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