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安之若命”释义.pdf
《《庄子》“安之若命”释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安之若命”释义.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哲学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夏资强,男,安徽庐江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庄子“安之若命”释义夏资强(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摘要:庄子 内篇中的 人间世 和 德充符 都有提到“安之若命”。通过梳理 庄子 一书和“命”有关的思想理论,发现“命”不仅与“德”相即,而且还具有流变、无待的特点。“安之若命”语句的重点不在于对“命”的屈服与顺从,而在于强调面对人生困境时,人应当采取转化消解的态度。“安之若命”凸显了“德”将“心知”转化为“真知”的作用。关键词:庄子;命;德;消解;心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2、引言学者大都将 庄子“命”论的旨趣归为“安命”。虽然刘笑敢认为 庄子 之“命”是“安命”论,但他又指出庄子“是一个命定论者”,其“哲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命定论”。所谓“命定论”,主要是指吉凶祸福、穷通贫富、贤与不肖等人生际遇皆是命中注定,而人难以改变,只能屈服顺从。尽管在 庄子 原典中并不是没有出现过“不可奈何”这类似乎暗示着“客观限制”“约束”意义的字眼,但在特殊的语义脉络中,这类字眼不见得只能表达“客观限制”之义,而可能具有其他意涵。庄子所谓之“命”是否有宿命之意?“安命”安之对象为何,该如何去“安”呢?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命”之意涵 “德”“命”相即学者探讨“安之若命”所采取的方
3、法大体为:对 庄子 一书中“命”字进行检索,归纳其内容,以此来解释“安之若命”。对“命”进行解释诚然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但是亦需看到“命”概念原本具有的模糊性与 庄子 文本构成的复杂性。在一开始就过分探析“命”的概念,或易忽略“安命”这类表述中所指涉的实际意图。若细推原文,则其重点可能不是“命”,而是别有所指。在 庄子 对“命”的诸多探析中,徐复观认为 天地 篇讲述“道”的创造历程的一段文字最具基本的规定性。首先看 天地 篇对于“命”的起源与意涵的表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谓之命;留动而生物,物生成理,谓之形;行体保神,各有仪则,谓
4、之性。”这段文字阐述了万物的创生过程,在此过程中,“德”“命”率由“一”分化而来,并用以指涉不同领域的流行发用。“物得以生,谓之德”,“德”得之于道,是物存在的形上依据。相对于“德”,“命”的定义是“未形者有分,且然无间”。成玄英疏该句曰:“虽未有形质,而受气以有素分,然且此分修短,悫乎更无间隙,故谓之命。”张默生则曰:“言物当未行之时,已万理皆具,尚且浑然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卷 期无间者,谓之命。”就他们的注解而言,命或是指物未有形质时,先天禀受的修短之分;而成疏中所下的“气”字,更揭橥所谓“此分修短”就是“未形者”在存在上具备的客观条件。这与将“命”视为客观限制的传统解读并无区别
5、,不过成疏张注并未言明“且然无间”究竟是哪两物的“无间”,所以对于“命”的解读或可再作一番探究。在这一点上,林希逸之说便具有参考价值,他这样说:“未形者,言一所起之时,若有分矣,而又分他不得,故曰且然无间。且然,犹且也,且字下常添一字。无间,便是浑然者;有分,便是粲然者。此命字即天命,谓性之命。”既是“浑然”又是“粲然”,则命的意涵潜藏其间。“浑然”是指万物未形时浑然为“一”的状态;与其相对而言的“粲然”,当是指万物未形时已禀受的“气”。命同时具备“浑然”“粲然”这两种对立的属性,显然它有两重意涵:一是指命所禀受的修短之分,这是物在存在上拥有的客观条件;二是指与“一”的同体性,这意味着“命”只
6、是“一”所呈现的一个面相。汇归而言,“命”应该被视为与“一”同属性的一个面相,而非与“一”相对立的客观限制。此解读也可从徐复观对“命”的阐释中获得支持,他说:“然则庄子之所谓命,乃指人秉生之初,从 一 那里所分得的限度,即 德充符 所指出的 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 等而言。庄 子 所 说 的 命,并 无 运 命 与 天 命 的 分别。”他认为庄子没有所谓“运命”与“天命”的分别,而只有一种意义下的“命”。庄子之命是指秉生之初,从“一”那里所禀受的限度,基本的内容就是“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等人生际遇,亦即成疏所谓的“修短”“素分”。这些存在上的客观条件,与未形的
7、“一”是浑无罅缝的,所以说“命”“德”“性”都属同一性质的东西。在他看来,命就是“德在具体化中所现露出来的 事之变”与“德在实现历程中对于某人某物所分得的限度”。按此理解,“天命”与“运命”确实无需分别,因为两者都是“一”,二元划分在此并不适用。“命”具“整体”“浑然”“流动”之义另外还需指出,上述学者即成玄英与林希逸对“且然无间”有一共同看法:命是毫无罅缝、流通无间的整体。按此理解,则意味着“命”具有浑然、流动、整体等意蕴。那么究竟何物符合这一表述?参照徐复观的说法,可知“穷达”“死生”的流通无碍即蕴藏“命”的整体意涵。“穷达”“死生”等在常识看来是恚碍乖隔的,在“以道观之”的庄子看来,本质
8、上是相互流通、浑无罅缝的。故若将关注焦点转移并探讨徐复观所引段落,“命”的意涵或可得到进一步的解答,引文如下:“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与不肖毁誉,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命之行也;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故不足以滑和,不可入于灵府。”“命”所指涉的内容,就是“死生”至“寒暑”等八种人生际遇,世人狃习于世知辩聪而认为它们是凝滞不变的。然而庄子用“事之变”来诠释“命之行”,不难理解“命”通过“事”之变来显现自身,其本身是流动的。“命”若运转至“死”,则旧生“死”而“生”新生;若行至“穷”,则因“穷”而萌“达”,都不会凝滞一端而失却流动、整体意蕴。由此推知,“命”有超越对立、无有无待、流通为
9、一的意涵。另外,亦可借助“日夜相代乎前,而知不能规乎其始者也”来汲取回答的线索。人类虽给予日、夜不同的名谓,但难以指明日夜的起讫与畛域,故“虽有至知,不能测度”。既然日夜更替并无“先后”“终始”的对待、分立可说,本是一个整体,那么可推论性质与日夜类似的“死生”等人生际遇,也具有流通无碍、无有对待的特质。因此,这些人生际遇不是对立的两端,而是流通为一的整体。若所遇为“穷”,知晓“穷达”相倚,则“中心逸豫”而“不失其兑然”;若所遇为“死”,知悉“死生”相依,则“淡然自若”而“随形任化”。是以面对事变命迁皆可坦然自若,而不致迷乱“灵府”。综上所述,“命”与“道”有相同的意涵,并不拘限人。世人不明此理
10、,反而执着于“事”,而轻忽“事之变”蕴藏的流动意涵,从而耽于“心知”,并为心知所囿限,换言之就是“用执着的 知 去看世界,如此不仅看不到世界的真貌,还会被困在夏资强:庄子“安之若命”释义哲学执着与偏见之中”。故“安之若命”之“安”,并不是让人安于现状无所事事,而是让人“消解因错误认识所引起的痛苦情态,不使这些情态伤害自己的身心”,即是一种荡越心知造作、解消心灵困境、从而回归德性的修养工夫。“安之若命”与“心知”文本中的“安之若命”“安之若命”一词,于 庄子 书中凡两见: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
11、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 至 于 悦 生 而 恶 死!夫 子 其 行 可矣。”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柰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这两段话主旨相同,因世间有“不可奈何之事”,故主张将对“不可奈何之事”的经受当作“命”来“安之”,并认为只有“德者”“德之至”的人才能做到“安之若命”。这两段话将“不可奈何”与“命”联系起来,是否意味着“命”就是不可奈何的“限制”呢?既然要将“不可奈何之事
12、”安之“若”命,那么显然“不可奈何之事”不是“命”;因为不是“命”,所以才要尝试将其视作“命”,因此两者意涵并不相同,且“不可奈何之事”会戕害人的德性。其次,“命”本身不会束缚人,人之所以有桎梏感,是因为心知造作的缘故。最后,“德之至也”“唯有德者能之”的说法,也暗示了德性是能够“安之若命”的前提,若非有德者,就无法做到“安之若命”。显然,德性在此改变了主体剖析世界的手段,将原本被视为“不可奈何”的外在事物,转化为“命中本有”的内在属性。此转化看似罕见,实则并不陌生。在 养生主 篇中,庖丁荡越“心知”而达致“依乎天理”的境界,便是德性对心知的转化作用。客观对象由“不可奈何”到“命中本有”的蜕变
13、,既反映了认识能力由“心知”到“真知”的超拨昂扬,也意味着德性的参与其中。换言之,“不可奈何”是事物在“心知”中呈显的存在状态,它相对于主观的我私我执而表现为一种约束力;而“命”则是在“真知”观照下的存有,它是德性的实现成果,因此表现为生命的本然。就“安之若命”来看,沈诸梁执着安危,郑子产耽于贵贱,申徒嘉陷溺残全。安危、贵贱、残全是“命”在世间流转的体现,本无是非对待之义,但是他们以“心知”观照“命”,则在“心知”领域内形成“不可奈何”的心灵困境。因此,唯有透过消解“心知”的荡相遣执工夫,以“真知”观照生命,才能得以解除那些为名胶利漆所桎梏的人生,从种种“不可奈何”中返本归位,而不至于残生伤性
14、。以此理解,“安之若命”是心灵修养的工夫,是为处于困境中的人提供一条对精神苦闷与身体痛苦进行消解与超脱的途径,而非是对命的顺从与屈服。所以“安之若命”的主旨,应该是消解桎梏生命的限制,而非是对限制的强调。因此“安之若命”问题的焦点不在于“命”,而在于化解“心知”。对治“心知”“心”之两面意涵欲探析“心知”的问题,首先必须考察“心”的确切意涵,由此才能对它的本质与作用有所通晓。“心”的活动很早就受到关注,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由此观之,孔子对于“心”的意涵似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把握,不过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哲学概念。在战国中期,“心”才从一隐性问题上升为显性议题,
15、并成为儒道两家道德实践的根柢。以 庄子而言,“心”是一个既关键又不寻常的概念,因为在其思想建构中,它既是实现价值的主体,又是制造矛盾的发轫点。庄子一方面说:“自是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把对于万物的真实了解系之于心的感受;但另一方面又说:“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将心与道对立起来,认为它是实现真实生命的障碍。同一个“心”字,仅仅在内篇中就表露出两种截然相反的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卷 期意涵,可见它的复杂性。所以徐复观说:“心,在 庄子 一书中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徐复观觉察并剖释了 庄子“心”的两面意涵。依循其意:心的活动既是天真本性的破坏者(知),也是本性在生命中的通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庄子 安之若命 释义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