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 :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2、情感目标 :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3、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二、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投影)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 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 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2、说
2、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四)讨论交流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五)小组合作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 1、水到哪里去了蒸发 水蒸气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第二课:水沸腾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
3、腾时的温度情况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本节是学生实验: 研究水的沸腾, 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 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 测量水温的方法。【课题】:水沸腾了(二)实
4、验方法 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 ,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方法, 要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1min 或 2min 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 提出的问题可以有: 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
5、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二沸腾方法 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 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 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
6、,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沸腾 沸点 测量水温的方法第三课 水结冰了【学情分析 】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 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 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 水能结成冰。 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 ,水的温度下降到 0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探究目标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2.
7、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 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2. 出示几张各种冰的图片。提问:
8、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3. 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 15 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 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 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 学生相互合作, 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 (1). 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
9、清水中滴一滴食用色素) ;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 (2). 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 (3). 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 (4). 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 ,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 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3. 出示活动手册第 9 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 15 分钟) 材
10、料准备: 结冰后的试管、 碎冰内加食盐的烧杯、 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 1. 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 ,水的温度下降到 0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 时。2. 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3. 冰还是水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4. 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 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 (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 )5. 在碎冰里
11、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 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 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 5 分钟) 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 1. 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2. 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 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板书设计】3. 水结冰了水(液态) 凝固(0或 0以下) 冰(固态)【作业设计】1.
12、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的时候,水开始结冰。A.3 B. 0 C.-3 2. 装有冰块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可配图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 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 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A.会上升 B. 不变 C. 会下降第 4 课 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目标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科学态度目标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
13、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难点:持续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图片:冰慢慢融化的场景。提问:冰在什么条件下融化成水呢?2. 出示一块冰。提问:如果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3. 揭示课题。设计意图: 使学生感受冰融化的场景,唤起学生前概念“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 ,并将冰融化
14、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二、探索观察一:冰块融化了1.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冰块加热?2. 教师出示吸管并指导: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3.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 引导学生说说发现: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观察二:冰融化的过程1. 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1)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2)我们可以怎样用实验验证?2. 出示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 。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3. 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2)将试管浸入水中,观察变化。(3)冰完全融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4. 分
15、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5. 引导学生汇报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6. 小结: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预测冰融化成水可能出现的变化, 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冰的体积、 形态等方面的变化。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冰如何融化成水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三、整理水的三态变化。1. 呈现资料。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2. 小组讨论。(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6、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意图: 通过画转化图的方法, 引导学生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 进一步感受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三、研讨1. 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2. 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设计意图: 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 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四、板书设计4、冰融化了温度上升第五课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17、。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 20g,平均分成 8 份;小苏打 20g,平均分成 8 份;装有水的烧杯 2 个、玻璃棒 2 根、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提问:在生活中我
18、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 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2. 引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3. 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三、探索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1. 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2. 引入对比实验。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3. 实验
19、设计,小组讨论。(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3)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4. 明确实验方法。(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 50 毫升冷水;(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 1 份食盐和 1 份小苏打;(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6. 出示实验记录单。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1. 出示实验材料。2. 出示实验提示。(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3. 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
20、指导。4.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0 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 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设计实验时, 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三、拓展1. 拓展资料。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2. 课后实验。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 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设计意图
21、: 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四、板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食盐 小苏打约 18 克 约 5 克溶解能力强 溶解能力弱第六课 加快溶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难点:感受对比实
22、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 4 份,两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热水) 、两杯冷水、玻璃棒 2 根、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奶茶粉一包。【教学过程】一、聚焦课件出示一包奶茶。1. 谈话:想喝奶茶吗?这是一包奶茶粉,有多少种方法泡好这杯奶茶呢?2. 学生得出四种方法(冷水、冷水搅拌、热水、热水搅拌) 。3. 提问:你们认为哪种情况下奶茶溶解最快?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奶茶粉的溶解速度?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温度、搅拌)设计意图:奶茶粉具有颗粒小溶解快的特点, 也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食物,借此引入,激发兴趣。二、探索活动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教科版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