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制度内容介绍样本.doc
《经济管理制度内容介绍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管理制度内容介绍样本.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经济制度 内容提要 在一个分工社会生产体系中,大家之间发生交易关系实际上含有两类性质:一是整合不一样部分活动,使社会组员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实现社会生产协作;二是实现部分社会组员获取生产结果分配性交易。对应地,存在规范、协调这两种不一样交易关系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已经有制度变迁理论,并未有意识地展开分析经济制度这两种不一样功效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对生产和分配之间关系给出了一个分析提要。 ,所以不能说明二者互动关系和它们在经济制度均衡和变迁中作用。在马克思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本文试图经过对交易关系和经济制度上述细分,说明制度均衡和失衡,不仅依存于决定制度其它外部条件,还决定于经济制度内部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相互关系。只有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相互兼容,经济制度均衡才有现实性。 关键词:分工、交易、产权、制度 一、分工和交易 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本质上是一个社会行为,是一定范围内大家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占有自然过程。社会生产或生产社会性,意味着任何孤立个人(如荒岛上鲁滨逊)全部不可能独自从事真正意义生产和再生产,利用自然获取生存和发展所必需产品。“我们越是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隶属于一个更大整体……。”(马克思,1858,汉字版,1976,P.194) 这也是新、老制度学派,甚至哈耶克一个基础出发点。在《致命自负》中,哈耶克认为,“野蛮人并不是孤立人,她本能是集体主义”。(P. 8) 在这个社会生产体系中,个人只是以其特定方法从事具体、特殊活动,完成整个社会生产体系不一样步骤或不一样职能工作。这种社会生产中具体活动,也就是分工。 “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分工,以后是因为天赋(比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等而自发地或‘自然地产生’分工。”(马克思,汉字版,1972,V.1,P.36)或说关键是由性别和年纪差异,即纯生理基础产生一个“自然分工”(马克思,汉字版,1975,V.1, P.389-390)。伴随生产扩大,包含劳动者体能、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促进,生产资料或劳动工具改善,交通运输条件、信息传输及处理水平提升,和自然资源开发,大家不再局限于由自然禀赋、偶然性形成自然分工关系,开始有意识地基于个人禀赋特点、生活环境或资源可获性,而且依据她人或社会需要,经过学习、训练形成多种技能和专业知识,不停超越劳动和其它资源自然结合方法,在更为宽广空间选择和生产资料结合方法。由此出现了有意识、真正社会性分工 用“社会性分工”,以区分表示全社会范围“社会分工”。 ,分工深度和广度全部得到扩展。 分工发展,有力地改善了人类利用资源能力,从而带来社会生产规模酬劳递增。能够这么说,生产力进步,生产增加,全部直接来自分工扩展和深化。分工和生产力这种关系,早在两百多年前就由亚当·斯密作过出色叙述,“劳动生产力上最大促进,和利用劳动时所表现更大熟练、技巧和判定力,似乎全部是分工结果。”(斯密,1776,1981中译本,P.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进步,直接来自分工及对应专业化。 分工意味着个人必需和她人发生一定联络和关系,并经过这种联络或关系相互交换其活动或活动产品,克服个人本身不足,将其特殊、具体活动转化为对她人、对社会有用活动,共同实现社会生产。“假如不以一定方法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大家便发生一定联络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络范围内,才会有她们对自然界关系,才会有生产。”(马克思,汉字版,1972,V.1,P.362)同时,个人也经过这种关系换取她人活动结果,实现自己利益。大家之间发生这种相互关系,马克思称之为“生产关系”。而康芒斯把它概括为“交易(interaction) ”。 1、协作 人类最初是基于各自自然禀赋从事特定活动,“自然地”占有自然。所以在逻辑上,自然分工应先于交易。但交易又是真正意义上社会性分工起点和条件。因为没有交易,个人不和她人发生交互关系,孤立个人活动就只是她自己事情,并不能成为社会生产组成部分。只是经过“交易”这么一个社会过程,个人活动才会转化为对她人、对社会有意义活动或社会活动,成为社会生产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进而,经过交换个人特殊、具体活动,大家才能有意识地依据她人、社会需要,选择劳动和其它资源不一样结合方法,对“自然”存在或“自然”配置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或重新组合,以“社会性分工”替换在自然禀赋、偶然性基础之上形成“自然分工”。 从社会生产意义上,交易首先是协调业已存在分工体系中不一样行为,配置资源。这种直接隶属于生产,隶属于人类对自然共同占有和利用交易关系或交易,本文称为“生产性交易”、“协作”或“配置关系”。协作即使表现为人和人之间关系,但本质上是一个调整人和自然技术性关系,即人类经过交互活动,相互协调,作为一个整体共同面对自然,从事生产关系。这种直接隶属于生产交易,马克思也常常称为“生产方法”。参见张闻天,1979;胡均,1997;吴易风,1997。 大家能够选择不一样方法配置资源。大家能够进行直接劳动交换,也能够以劳动产品为中介间接交换劳动;大家能够自发地协作和配置资源,也可能在统一协调、指挥下协作和配置资源,从而形成不一样“协作方法”或“资源配置方法”。 2、利益关系 生产和交易,首先是生命个体行为。而任何一个生命个体,全部有自我生存和延续本能,需要获取对应物质资料。对物质资料这种自然或本能需要,组成了人类最原始、最基础利益。正是这种原始利益,推进大家从事生产和交易,和她人共同实现对自然占有。不过,在个人行为经过交易被整合为社会行为社会分工体系中,个人利益实现往往不能直接基于对其自然产品占有,而首先必需经过交易,将自己特定活动转化为社会活动,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生产组成部分;进而,再经过交易实现劳动结果交换,参与社会生产结果或社会产品分配,实现自己利益。这么,交易就不仅仅是人类在分工体系中共同占有自然行为,同时也是个人获取利益过程。“交易”不仅配置资源,协调大家生产行为,而且也调整个人获取利益行为及相互间利益关系,实现产品分配。经过交易,个人“自然”利益转化为了“社会性”利益,即利益只有在社会中,由社会所要求,并经过社会才含有现实性。这种意在调整参与者利益,为获取生产结果而发生交易关系或交易,本文称为“利益性交易”、“利益关系”或“分配关系”。 正如大家能够经过不一样资源配置方法来组织社会生产,大家也能够基于不一样利益关系,以不一样分配方法进行社会产品分配,实现各自利益。比如大家能够建立平等、互利利益关系,在自愿协商和谈判基础上确立生产结果在各交易主体间分配份额;也能够由一个统一分配中心,依据个人需要或对生产贡献分配产品。 (三)交易收益和交易费用 生产性交易(协作)是对既存资源重新配置过程。经过协作,社会生产得以进行。生产性交易这种作用,也能够看作是交易带来好处或“交易收益”。一个有效协作或资源配置方法,能够结构出合理分工体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分工扩展和深化,所以也是最大化交易收益方法。这时,多种具体、特殊活动全部能成为社会所需要活动;而且任何产品全部在最好要素组合条件下被生产,从而取得既存技术约束下最小资源花费生产。在其经典性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科斯(1960,汉字版,1990)证实了,假如交易是没有费用,交易能够充足展开,大家就能够经过不停地、反复地交易,进行资源重组或重新配置,最终总是能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实际上,交易在带来收益同时,也产生着对应“交易费用”,即大家发生相互关系或交互活动所花费包含时间在内资源。 当我们把交易划分为协作和分配这两类活动时,交易费用也能够对应地划分为协作费用和分配费用。协作费用也是资源配置费用,即为协调处于分工体系中不一样个人活动,或将个人活动整合为社会生产活动费用。为了实现有效交易,必需花费一定资源,了解她人或社会需要,了解现存技术约束下提供各类产品生产函数,从而才有可能进行优化资源配置。而分配费用则是调整利益关系费用,它最关键是计量交易物所包含劳动或其它资源费用,在一定条件下,计量交易物所包含资源投入是形成有效激励-约束前提。 张五常(1969)指出, “交易费用存在最少有三个能够预知效应:第一,它们会降低交易量,所以会损害资产经济专门化和资源利用;第二,它们可能会影响资源使用边际等式和使用资源密集度;第三,它们影响合约安排选择。”( P.140-141)因为交易费用存在,不可能进行反复不停交易,大家只能在交易促进利益大于交易成本条件下才会继续进行交易。交易费用成为资源优化配置关键约束条件。当一个交易类型交易费用过高,交易受到限制,资源重组和重新配置就难以顺利进行,也就难以实现合理分工及合理利益分配,分工深化和扩展也受到限制。 这么,能够将仅以市场为背景“分工受市场限制”斯密定理转化为更为通常性“分工受交易费用限制”。 因为交易费用存在,绝正确资源帕累托最优配置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而至多只能是交易费用约束下资源配置“优化”, 参见Demsetz(1969). 这意味着资源重新配置带来交易收益和交易费用在边际上一致。 二.产权和制度 交易有多个类型,如康芒斯就将其概括为买卖交易、管理交易和配额交易。不一样交易类型区分,在于交易按不一样规则进行,交易各方受到约束不一样。这些用以规范交易,协调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系准则或规则,就组成了制度。按康芒斯说法,制度在于指出个人能或不能做,必需这么做或必需不这么做,能够做或不能够做事,以此实现集体行动对个人行为控制(康芒斯,1937,汉字版1962,P.89)。而诺思则将其作了更通常性地概括,“制度是一个社会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 它们是为决定大家相互关系而人为设置部分制约。 ”(诺思,1990,汉字版,1994,P.3) (一)产权和制度 规范人和人之间交易关系或交易行为,是经过界定大家对相关物权利或产权实现。产权或全部权产权和全部权是含义很相近,但又有所区分两个概念。产权 ( Property Rights )是一个复数名词,它是一组权利统称,如归属权,使用权, 支配控制权,收益权等等,其中任何一个权利全部能够视为产权。而全部权(ownership),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全部权也就是归属权,它表明一物归谁全部。而广义全部权,则是前述一系列权利总和,是一个集合名词,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将其称为“一组产权”。所以,产权重视是具体、受限制权利,或对物特定、具体行为或收益权利。而广义全部权则是对这些权利概括性描述,强调对物不受限制权利,即内含于特定物中全部行为及收益权利总和,或罗马法中所定义“任所欲为权利”。(参见:杨晓维,1994) 是对财产权利,或基于财产权利。作为产权客体,“财产”肯定是能够对象化、客体化“物”。所以,产权首先、并直接表现为一个“物”权,即权利主体对物拥有权利。所以,产权常常被描述为经济主体相对于某物能够做什么或不能够做什么,和由此获益或受损权利。 佩约维奇(Pejovich, S. 1990) 把这些权利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使用属于本身资产权利和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她人资产权利,统称使用权;二是从资产中获取收益权利,包含从自己全部资产上取得收益和租用她人资产并从中获取收益权利,统称收益权;三是改变资产形式和本质权利,即处理权;四是全部让渡或部分让渡资产权利,即交易权(P.27─28)。在本文中,上述这些权利被划分为两类权利,即相对于物行为权力(控制权)和对应收益权利。对特定物(资源)行为权力,指大家能够对该物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能否占有、使用和处理该物。这些行为权力也往往被概括为对物控制和支配权。而收益权则要求了大家怎样经过对应行为去获取收益及负担损失,“产权包含一个人或其它人受益或受损权利”(德姆塞茨,汉字版,1991,P.166), 如居住房屋带来舒适、避免野外生活不便或出租房屋获取租金权利。 作为一个经济权利,大家对物占有、支配等是为了经过这些行为取得对应收益。居住房屋,是要避免野外生活不便,出租或出售房屋,是要获取租金或房价。假如不能取得对应收益,对物行为权力最少在经济学上就是没有意义。所以,刘诗白教授认为收益权对应于行为权力,是更为本质权利,“财产权关键是利得权”(刘诗白,1993,P.75)。 产权主体行为或利益之所以是权利,是因为这种行为得到她人和社会认可,被她人或社会所接收。社会认可既能够由道德、习俗、通例等表示,也能够由法律、法令、规章、条例、合约等方法表示。在后一个情况下,产权就成为一个由国家强制实施法权。当大家相对于物行为成为一个社会权利,它就含有了规则意义。大家发生相对于该物相互关系或交易关系时,必需遵从这些规则。如当某一幢住房支配权和处理权被排她性地界定给了特定个人A,A就取得了排她性使用和处理该住房权利,其它个人或集团要想在该房屋居住,则必需经过如购置、租用或其它方法,取得该产权主体同意或认可,才能取得对应权利,不然就要负担侵权成本。反之,假如其它主体,如B排她性地拥有该资源产权,则A也只有在该资源产权全部者同意前提下,才能取得对应权利。假如该住宅被界定为A和B共同财产,则她们全部有权利使用这幢住宅,无须取得对方同意,但任何个人全部不能转让她权利。可见,相关这幢住房不一样产权安排,结构了大家相对于该住房不一样交易规则,形成了不一样交易关系。在给定产权安排时,大家只能遵从这些规则发生相互交易关系,不然就要负担侵权或违反规则成本。 所以产权即使直接表现为物权,但本质上要求是大家相对于物交易规则,或人和人之间相对于特定物交易关系(菲吕博腾和佩约维奇,1972)。在这个意义上,产权和经济制度是同义,产权组成了经济制度关键内容。受交易规则或制度约束,大家只能以特定方法和她人发生关系,以特定交易方法配置资源和分配产品。所以“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框架,它们建立了组成一个社会,或更正确地说一个经济秩序合作和竞争关系。”(诺思,1981,P.225 )当大家全部按一定准则行为时,也就为交易各方提供一个稳定预期,大家能够基于这种稳定预期发生有序交易,从而降低了交易不确定性及交易费用,便利交易进行(德姆塞茨,1994)。 制度规范是人和人之间交易关系和交易行为,所以,不存在人和人之间相互关系地方不需要制度,比如荒岛上鲁滨逊就不需要制度,但星期五来了以后,就要有制度规范她和星期五之间行为。所以,经济制度根源于生产社会性。制度最终作用,在于确保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自然占有或社会生产,强调是社会整体利益,合作利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康芒斯将制度视为“集体行动对个人行为控制”。 (二)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 基于对行为权和收益权划分,经济制度也能够在理论上划分为规范大家协作关系生产制度和调整大家利益关系分配制度。或说,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共同组成了完整经济制度。 1.生产制度 生产制度能够视为在分工条件下,或为了实现分工生产,协调大家协作关系,进行资源配置一套规则。生产制度关键,是对相关资源行为权力,即资源或财产支配、控制和处理权初始界定。 行为权利初始界定,也就是马克思讲生产条件分配。这种分配经过要求相关主体对应于特定资源(财产)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什么,以何种方法去做,界定不一样主体和资源初始结合方法,确定各个主体在分工体系中初始位置或资源初始配置状态。因为大家只能在她对资源初始权利所限定范围内和她人发生关系,进行交易,所以,行为权利初始界定要求了个人和她人发生协作关系方法,即大家以什么样方法结合,共同实现社会生产。行为权利初始界定,结构了规范协作关系或资源配置方法规则,这些规则形成了生产制度。 2.分配制度 广义分配,包含生产条件分配和生产结果分配。生产条件分配实际上也就是行为权力、或资源支配和控制权初始界定,它是生产制度基础。而分配制度所要讨论则是利益分配,即不一样社会组员怎样获取利益及负担损失,生产结果怎样在她们之间分割。 分配制度是基于大家收益权形成获取利益及负担损失规则。收益权界定,要求了大家经过什么样行为能够获取收益,应该为哪些行为负担损失。个人是在对资源排她性占有基础上,直接作用于资源获取利益,和在此基础上,经过自愿、互利性地交换获取利益;或是在共同拥有资源收益权基础上,经由一个统一分配中心,依据个人需要或个人对生产贡献对生产结果进行分配。不一样分配制度,要求了大家相互间利益关系,经过这种关系,大家获取各自利益并负担损失。分配制度要处理不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怎样面对自然问题,而是不一样个人或集团实现对生产结果占有问题。 个人使自己处于社会分工体系特定步骤,利用所支配、所控制资源和她人发生相互关系,共同面对自然,从事生产,最终是为了经过这种关系或活动获取对应利益。或说,大家只是基于一定利益预期,才会和她人发生相互关系,和她人交易,实现对自然共同占有。对个人而言,生产及交换活动只不过是个人获取利益手段,分配制度才更具实质性意义,它形成激励和约束个人行为机制。 三.制度均衡和变迁 制度均衡指大家满足于既存制度安排,所以无意改变这个制度状态。经济制度是否均衡,首先取决于生产制度所结构资源配置方法能否实现有效协作、合理配置资源,从而使协作收益或协作费用最小化,大家不能赢利于生产制度创新;其次,取决于分配制度所结构利益关系能否被普遍接收,或说,是否存在改变现存分配制度净收益。进而,还依存于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方法和利益分配方法是否兼容。 (一) 制度均衡 1.生产制度选择 界定相关主体对资源行为权力,形成一个生产制度,是要由此结构对应协作关系或资源配置方法。而选择特定资源配置方法,最终是为了调整分工、配置资源。所以,分工是协作出发点,它限定了协作内容、形式、深度和广度。分工也是协作归宿,因为协作最终目标在于调整、整合分散个人活动,实现分工生产。 首先,分工广度决定了协作范围。当完整生产过程由相对独立家庭(家族)进行,分工被限定于家庭(家族)内部,则协作关系也被限定于家庭(家族)。假如分工扩展到不一样家庭之间,扩展到全社会甚至全世界,协作关系也就需要随之扩展;其次,能够交易或组成协作内容,只是在既存分工体系中存在不一样活动或活动结果。假如分工只限于直接生产过程,在共同生产同一产品过程中不一样个人负担不一样职能,则需要协调只是不一样个人劳动;而产品生产由分散、相对独立生产者进行时,就需要建立基于产品交换协作关系。在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之前,交换内容只能是渔猎活动或渔猎产品。而在农业出现以后,才有了农产品和畜牧产品间交换。伴随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工农业产品之间交换才会发生;最终,一个社会能够以什么方法交易,或说以什么方法协调分工关系,配置资源,也决定于分工及对应技术条件。正是因为运输手段,信息传输、处理技术进步,和运输业、通讯及信息产业、银行、保险等行业等对应发展,交易广度和深度才得以扩展,大家才有可能从小规模物物交换发展到全球性大规模商品交换。 生产技术条件及分工,在技术上限定了资源配置方法选择集,也就限定了生产制度选择集。然而生产制度及协作方法选择并不是唯一。在所限定选择集内,仍然能够有多个不一样选择。如在分工高度发达社会大生产条件下,物物交换、市场交易和计划交易全部可能存在。不过,在给定分工水平,不一样资源配置方法会产生不一样协作成本,但最优协作方法只能是唯一。这种优化协作方法,肯定是和现存生产力水平决定分工状态相互适应、相互兼容,从而是给定协作收益条件下协作费用最低协作方法。 2.分配制度选择 假如说,生产制度在于结构对应协作关系,以实现大家对自然共同占有。那么,分配制度所要结构利益关系,则隶属于生命个体生存、延续,和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目标。出于这种自利动机,每个社会组员全部总是努力争取获取更多社会产品,实现更大利益。在给定社会总产出条件下,努力争取占有更大分配份额。 所以,假如说协作方法选择更多地表现着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共性,那么分配方法选择则表现出更多部分性。分配关系选择,往往是含有不一样利益个人、集团或阶级相互冲突和妥协结果。但在这种长久冲突和妥协中,一个社会逐步会形成为大多数社会组员普遍接收相关收入分配正义、公平等价值准则,并成为一个社会主流文化或占统治地位意识形态关键内容,并限定一个社会分配制度及分配关系选择集。 3.经济制度均衡 一个正常运行经济,其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和由它们所结构资源配置方法和分配方法肯定是相互兼容。我们不能想象,在以市场方法配置资源经济中,由一个统一分配中心进行产品分配。一样,也不可想象,存在统一生产计划,却由市场进行利益分配。给定协作方法假如不能和既存利益关系兼容,就不能有效地调整大家利益关系,形成相关约束和激励机制,从而基于这种协作关系实现社会生产。一样,个人对产品占有或个人利益实现,必需以产品被生产出来,或说社会生产正常进行为前提。给定利益分配关系假如不能和既存协作关系兼容,社会不能有效协调社会生产不一样步骤、不一样职能工作、合理配置资源,全部社会组员个人利益全部会受到损害。 不过,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分别结构是交易关系不一样侧面,实现着不一样目标。它们可能基于不一样标准、按不一样方法被结构出来,所以,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并无须定是一致,从而造成经济制度本身内在矛盾和冲突。 (二)制度失衡和变迁 制度失衡,即可能来自分工扩展要求有新协作方法;也可能因为大家要求改变现存利益分配关系。 1.制度失衡 (1)因为知识累积和技术进步,分工扩展和深化,现存生产制度及对应协作关系肯定和不停改变分工出现矛盾和冲突。分工关系和协作关系矛盾,可能来自技术进步、生产工具改善(马克思);或是要素禀赋、人口、偏好等改变,它们全部可能改变既存分工关系及要素相对稀缺性(诺思和托马斯,1973;拉坦和速水,1984,P.207-209)。其它协作方法经过交往而形成示范,社会科学知识进步,也会扩大协作方法选择集,形成了对新协作方法需要。如从公共财产向排她性产权演变,经过外部性内在化促进激励,和诸如由股份企业、保险企业产生规模经济、对风险分散和转移,经过信息制度克服市场信息不足等带来净收益等等。协作方法和分工关系矛盾和冲突,意味着由现存生产制度所要求协作方法不能在低费用条件下有效调整分工,推进分工扩展或生产力发展,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和分工深化、扩展,“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桎梏。”(马克思,汉字版,1976,P.4)生产制度失衡,提供了生产制度创新空间。 (2)交易关系发展,收入提升,其它文化影响,也会改变大家价值标准、伦理准则,和大家对利益分配公平、正义见解。这些意识形态原因改变,会使大家产生改变现存收益权利分配,在新收益权安排基础上形成新分配制度及利益关系要求。另外,特定利益集团也可能出于自己利益,要求改变现有利益关系及分配制度,使得一些集团能够经过新制度获取既存外部收益。如市场经济中累进税、遗产税征收,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产生重新分配现有财富革命(哈罗德·德姆塞茨,1967, P.350;诺斯,1970,P.7;理查德·波斯纳,1977,P.10-13;诺斯和托马斯,1977,P.230;241)。当社会普遍存在改变即存分配制度要求时,表明现存分配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处于不均衡状态。 (3)生产制度创新,要求改变既存分配制度及对应利益关系,从而结构和新协作关系或资源配置方法兼容分配方法和约束——激励机制。当资源配置是基于个人排她性行为权利市场方法时,只有基于排她性利益权利,使行为主体也成为排她性收益权利主体时,才会形成对排她性待业内在约束和激励。而一个利益关系调整,或一个新利益关系替换另一个利益关系,往往会使部分社会组员赢利而另部分社会组员受损,展现出制度变迁非帕累托改善性质,受到损害社会组员可能反对这种调整或变迁。假如出现这种情况,就不能形成和所要求和生产制度及协作方法相适应分配制度及利益关系,生产制度失衡转化为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协作关系和利益关系失衡。 而改变既存分配制度及利益关系,也会要求结构和之相适应生产制度及协作方法。当大家利益全部依存于对资源排她性收益权时,假如收益权主体不是对应资源排她性行为主体,还必需听命于外在于她权威机构,她收益权利是不可能实现。但假如既存协作方法是和既存分工及技术水平相互适应,为了新利益关系而改变既存协作方法就会和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冲突,使社会生产不能有效进行。反过来会降低整个社会福利,甚至在这个新分配制度中预期能够取得收益个人或集团全部可能受到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也极难形成和目标分配制度及利益关系相适应生产制度和协作方法,反过来目标分配制度和利益关系也不能形成,一样会出现经济制度内部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失衡。 不管上述哪种情况,全部意味着经济制度内部失衡。内部失衡表明,目标生产制度和协作方法和既存分配制度及利益关系,或目标分配制度及利益关系和既存生产制度及协作方法互不兼容,相互冲突。因为这种冲突,即不能形成稳定生产制度规范大家生产行为,也没有稳定分配制度调整大家利益关系,整个经济就会呈无序和混乱,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大家不能在稳定制度中取得稳定预期,肯定会增大整个社会生产交易费用,降低制度净收益。 2、制度变迁 假如说生产制度变迁因为包含是人类或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怎样面对自然,怎样为社会发明更多财富或做出更大馅饼问题,大家轻易达成共识话(当然这里面也包含到信息问题),那么,因为分配制度调整直接包含大家利益,则往往难以达成共识,通常面临着社会组员之间猛烈冲突,并常常以集团甚至阶级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因为这种冲突,极难根据生产制度要求形成和之完全适应分配制度,而只能是大致或部分适应,甚至可能极不适应。 (1)不管协作方法和分工关系冲突来自什么原因,全部会造成生产制度失衡,从而产生创新制度,结构新协作方法或资源配置方法要求。在道格拉斯·诺思(1973,1990)看来,当二者存在矛盾和冲突时,肯定表现为要素相对价格改变,从而改变个人活动成本—收益比率。收益—成本比率改变,会自发地激励寻求最大化利益个人或团体进行制度创新,获取创新收益。伴随创新收益消失,经济制度重新达成新均衡。所以戴维斯和诺斯(1979)把制度均衡定义为:大家能够获取多种要素所产生全部收益,或制度改善潜在收益小于制度创新成本,所以“现存制度安排任何改变全部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任何团体带来额外收入”。 所以,制度变迁内生于现存制度本身提供创新机会。假如一个可供选择制度能够带来在现存制度中无法获取收益,或说经过新制度替换既存制度能够产生一个制度净收益,即出现了新赢利机会和新制度需求,这时因为现存制度供给不足,制度就处于非均衡状态。制度不均衡意味着存在制度创新空间,个人或团体能够经过制度创新获取潜在制度净收益。个人或团体寻求本身利益理性行为和制度创新和变迁展现一致性。制度变迁,从失衡向均衡恢复过程,也是相关个人和团体获取利益过程。显然,这种内生性制度变迁过程,是以经济主体自由选择为前提。也就是说,在相对价格改变以后,个人能够经过自己收益—成本比较,响应赢利机会,不存在个人创新制度障碍。 (2)不过,假如既存制度并没有为个人或团体创新制度提供自由选择空间,不能经过自发创新行为获取制度创新收益,制度创新只能是公共选择过程,或说,制度创新只能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一个社会,既可能以目标生产制度作为创新出发点,以分配制度适应生产制度;也能够从分配制度出发,以生产制度适应分配制度。 A.假如社会将建立合理分配制度作为目标,那么大家必需基于抽象公平、正义等道德伦理规范、价值准则先验地确定合理分配方法。不过,和这种先验分配标准兼容生产制度所结构协作或资源配置方法完全有可能脱离现存分工和协作要求,造成高生产性交易费用,抑制有效分工扩展和生产发展,也就是说,可能造成无效率生产。显然,这种分配制度是反历史,只会障碍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社会进步。所以也往往缺乏现实性,是一个不切实际幻想,如乌托邦。马克思在批评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时有很多这方面叙述。因为这种纯分配性制度变迁,最终会因为社会能够用于分配总产出下降,从而降低甚至在新分配制度中能够占有更大份额社会组员福利。 B.马克思制度变迁理论,一直将经济效率置于中心位置。大家结构制度,制度变迁,全部是为了生产,为了提升效率、发展生产力。一个制度假如能够容纳生产力发展,就是有效率,就处于均衡状态;反之,制度不均衡是因为现有制度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没有效率。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制度变迁理论,是以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制度形成为目标,在这个基础上结构分配制度目标模式,以分配制度适应生产制度,从而结构能够推进生产力发展经济制度。在马克思看来,“消费资料任何一个分配,全部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结果。而生产条件分配,则表现为生产方法本身性质。”(马克思,汉字版,1972,V.3,P.13)“所以,分配关系和分配方法只是表现为生产要素后面。”(马克思,汉字版,1976,P205)所以,马克思并不抽象地分析收入分配问题。在她看来,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生产制度分配制度,独立于生产规律分配规律,分配制度隶属于生产制度。所以,只要说明了生产制度,也就说明了分配制度。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制度选择路径应该是: 首先,依据现存生产力水平(技术条件)确立能和之适应目标协作关系或资源配置方法;其次,根据目标协作关系,确立能够有利于实现目标协作关系生产制度目标,以在交易费用最低前提下实现有效分工和协作;最终,根据目标生产制度要求,建立和之相适应分配制度,结构出和分工协作关系相对应利益关系。最终建立起生产制度和分配制度相适应经济制度。所以,“分配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产物,不仅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马克思,汉字版,1972,V.2,P.98) 假如经济制度建立能够按上述路径顺利进行,最终形成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生产制度,并有和生产制度相适应分配制度,这种经济制度肯定能够降低资源配置费用,推进分工有效扩展,实现技术约束下有效生产。不过,这么建立分配制度完全有可能背离大家基于长久生存、生活历史形成相关公平、正义等价值准则,假如大多数社会组员认为这种分配制度是不公平、不正义,这种分配制度也不可能形成,从而增大调整利益关系费用,降低有效约束和激励,反过来也会限制资源有效配置。甚至还可能因为大家反对这种分配制度而使和之适应生产制度难以建立。所以,现实经济制度必需在效率和公平间进行妥协和权衡选择。-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管理 制度 内容 介绍 样本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