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科中医诊疗专项方案.doc
《儿科科中医诊疗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科中医诊疗专项方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目 录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断方案………………………………467 肺炎喘嗽(肺炎)诊断方案………………………………………470 小儿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方案……………………………………474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断方案………………………………477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断方案………………………………482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断方案………………………487 小儿肌性斜颈诊断方案……………………………………………496 小儿紫癜(过敏性紫癜)诊断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重要症状:皮肤、粘膜浮现瘀斑、瘀点,对称分布; 次要症状:常伴关节疼痛,腹痛,严重者可出血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等。 起病急骤,发病前常有感染等诱因。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皮肤瘀点,多见下肢及臀部,呈对称分布、分批浮现、大小不等、压之不褪色,可融合成片,重复发作; (2)常伴用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者可呕血、便血; (3)可关于节疼痛,多为一过性,不留关节畸形; (4)肾脏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等。 (5)血小板计数无明显下降。 单纯皮肤紫癜者,称为皮肤型;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者称为腹型、伴关于节症状者为关节型、伴有血尿和/或蛋白尿者为肾型、伴有皮肤紫癜以外两种以上体现者为混合型。 (二)证候诊断 1.风热伤络证:起病较急,皮肤紫斑色较鲜红,呈腰部如下对称性分布,略高出皮肤,或有痒感。伴有发热,腹痛,关节酸痛等症。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血热妄行证:起病较急,皮肤浮现瘀点瘀斑,色泽鲜红或紫红,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同步见心烦、口渴、便秘,或有发热,或伴腹痛,或伴关节疼痛,舌红,脉数有力。 3.阴虚火旺证:皮肤有青紫点或斑块,时发时止。手足烦热,颧红咽干,或午后潮红,盗汗,伴有鼻衄、齿衄。舌红、少苔,脉细数 4.气不摄血证:病程较长,皮肤紫斑重复发作,色淡。面色晄白,神倦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取口服中药汤剂 1.风热伤络证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活血。 推荐方药:银翘散加减,金银花、连翘、淡竹叶、薄荷、防风、牛蒡子、黄芩、生地、玄参、赤芍、紫草、丹参、川芎、水牛角、地肤子、徐长卿。 2.血热妄行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活瘀。 推荐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紫草、玄参、黄芩、丹参、川芎、紫草、地肤子、徐长卿、甘草。 3.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活瘀。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熟地黄、黄柏、知母、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丹参、川芎、紫草、旱莲草。 4.气不摄血证 治法:益气健脾摄血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丹参、川芎、紫草等。 (5)兼证加减 a.血瘀明显:加积雪草、丹参、红花、水蛭、桃仁、泽兰等。 b.兼湿热:加蒲公英、石韦、车前子、萹蓄等。 c.兼湿浊:加黄连、大黄、蒲公英、附子等。 d.腹痛者加佛手、香橼皮、白芍、砂仁、木香等。 e.关节肿痛者加秦艽、忍冬藤、牛膝、桑枝等。 (二)辨证选取中药注射液及中成药 依照病情,酌情选用中药注射液、中成药。 1.丹参制剂:有血瘀体现者丹参制剂(复方丹参、丹参酮、香丹、丹红等)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 2.清开灵、穿心莲内酯或热毒宁: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脉点滴,适合于兼有风热症状者。 3.中成药:血瘀明显者可使用复方丹参片;胃肠道有出血者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有风热证者可选用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小儿清热宁口服液等。紫癜重复发作者可选取雷公藤多苷片。 (三)中药熏蒸疗法 可依照临床辨证分型选取不同方药。参照用方如下: 1.血热妄行和阴虚火旺型可选用:生地、丹皮、赤芍、紫草、当归、地肤子、苦参、红花。 2.风热伤络型可选用:苦参、百部、赤芍、当归、荆芥、防风、地肤子、红花。 依照患儿不同年龄设定适当温度和时间。 (四)儿科基本治疗 1.营养支持疗法可选用维生素、电解质等。 2.合并感染时治疗:可短期使用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支原体、抗病毒药物等。 (五)护理 1.普通护理:涉及房间、床铺、生命体征测量等。 2.饮食护理:忌食容易引起过敏食品;忌食辛辣、海腥发物和煎炸、炙烤、油腻、硬固之品;依照患儿体质制定饮食筹划。 3.情志护理:向病人简介本病知识,减轻紧张及恐惊心理,保持心态稳定,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三、疗效评价 1.中医证候学评价 通过中医四诊信息动态分析,观测中医证候变化。 2.疾病病情变化评价 临床缓和 皮肤紫癜消失,关节疼痛、腹痛消失,评价点之前1周无重复。 显效 关节疼痛、腹痛消失,皮肤紫癜重复次数、浮现数量较前明显减少50%以上。 有效 关节疼痛、腹痛消失,皮肤紫癜重复次数、浮现数量较前减少30%~50%。 无效 紫癜仍重复发作,浮现次数、数量与治疗前减少不大于30%或较前加重。 肺炎喘嗽(肺炎)诊断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ZY/T001.4-94))肺炎喘嗽诊断根据。 1.1 起病较急,有发热,咳嗽,气促,鼻煽,痰鸣等症。或有轻度发绀。 1.2 病情严重时,喘促不安,烦躁不宁,面色灰白,发绀加重,或高热持续不退。 1.3 禀赋局限性患儿,常病程迁延。新生儿患本病时,可浮现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不典型临床症状。 1.4 肺部听诊:肺部有中、细湿罗音,常伴干性罗音,或管状呼吸音。 1.5 血象:大多数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增多。若因病毒感染引起者,白细胞计数可减少、稍增或正常。 1.6 X线透视或摄片检查:肺部显示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减少,或见小片状、斑点状模糊阴影,也可呈不均匀大片阴影。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小朋友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l0月) 。 2.1有外感病史或传染病史。 2.2起病较急,轻者发热咳喘,喉间痰多,重者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严重者浮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发展为变证可浮现面色苍白、青灰或唇甲青紫,四肢不温或厥冷,短期内肝脏增大。或持续壮热不已,神昏谵语,四肢抽搐。初生儿、素体气阳局限性小婴儿上述某些症状可不典型。 2.3肺部听诊可闻及中细湿啰音。 2.4实验室检查: (1) 胸部X线检查:肺纹理增多、紊乱,可见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或见不均匀大片状阴影。 (2)周边血象检查: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可增多。 (3)病原学检查: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检测、肺炎支原体检测等,可获得相应病原学诊断,病原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检测常有初期诊断价值。 (二)证候诊断 1.风热闭肺证:咳嗽,喘急,鼻煽,或伴发热重,恶风,鼻塞流涕,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指纹紫红于风关。 2.痰热闭肺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纳呆,泛吐痰涎,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或指纹紫于风关。 3.毒热闭肺证:高热不退,咳嗽激烈,气急喘憋,便秘溲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青紫。 4.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与阴虚肺热证) 在肺炎病程恢复期症状减轻,体温趋于正常,但表既有多汗、胃肠功能紊乱、体质虚弱或肺部啰音经久不消者。 (1)阴虚肺热证可有低热不退,咳嗽少痰,盗汗,面色潮红,唇红,舌红少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或指纹紫。 (2)肺脾气虚证可有咳少痰多,神疲倦怠,面色少华,自汗食少,大便稀溏,唇舌淡红,脉细弱无力或指纹淡红。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取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药汤剂 (1)风热闭肺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生石膏、杏仁、甘草、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 (2)痰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涤痰,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炙麻黄、石膏、杏仁、甘草、葶苈子、鱼腥草、瓜蒌壳、桑白皮。 (3)毒热闭肺证 治法:清热解毒,泄肺开闭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加减,炙麻黄、杏仁、枳壳、黄连、黄芩、栀子、石膏、甘草、知母。 (4)正虚邪恋证(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宣肺化痰 推荐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人参、白术、云苓、五味子、麦冬、炙甘草。 (5)正虚邪恋证(阴虚肺热证) 治法:清热宣肺,养阴益胃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玄参、贝母、生甘草。 2.中药煮散剂(依照病情需要选取) 针对肺炎喘嗽常证,以宣肺开闭清热化痰为基本原则,选用儿科院内制剂中药煮散剂,再结合患儿临床体现、舌象、脉象,依照不同证型随证加减。 煮散剂服用办法:每日2~3次,水煎滤渣服。 3.中成药 辨证选取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金振口服液、猴枣散等。 (二)中药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依照阐明书按小朋友年龄及体重计算用量。 (三)外治法 1.药物敷胸疗法,合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各证型。 2.药物穴位敷贴疗法,合用于肺炎喘嗽(肺炎轻症)咳嗽或气喘症明显者。 3.肺炎贴经皮治疗,合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或肺部听诊有明显湿性罗音者。 4.雾化吸入疗法,合用于咳嗽气促,或痰多难咯者。 5.药物敷脐疗法,合用于肺脾气虚证者。 6.中药灌肠法,口服中药困难者可选取中药灌肠法,依照不同证型、配取相应中药液体(辨证汤剂)。 7.拔罐疗法;用于肺炎后期痰多,肺部罗音难消者。 8.天灸疗法(即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合用于慢性肺炎与重复肺炎患者。 (四)护理 1.室内通风,保持安静,竭力避免患儿烦躁、哭闹; 2.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吸痰; 3.必要时吸氧,普通采用40%~50%氧气湿化后经鼻管或面罩给氧; 4.予以容易消化且富有营养食物; 5.密切观测病情变化,做好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记录; 6.控制钠、水摄入,输液时避免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以防止增长心脏承担。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指标 1.重要症状:发热、咳嗽、痰鸣、喘促四大主症改进状况 2.体征:肺部罗音改进状况; 3.理化指标:X线全胸片阴影吸取状况。 (二)疗效判断 临床痊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消失,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消失或X线全胸片阴影明显吸取。 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肺部体征明显好转。 有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减轻及肺部体征好转。 无效:发热、咳嗽、咯痰、喘促主症及肺部体征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其她临床症状也多无改进或加重。 小儿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修订“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概念和判断条件”。 依照年龄、潜在因素及部位不同,将重复呼吸道感染分为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重复下呼吸道感染,后者又可分为重复气管支气管炎和重复肺炎。 详细判断条件见表1: 表1: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 年龄(岁) 重复上呼吸道感染(次∕年) 重复下呼吸道感染(次∕年) 重复气管支气管炎 重复肺炎 0 —2 岁 2+—5岁 5+—14岁 7 6 5 3 2 2 2 2 2 注:(1)两次感染间隔时间至少7天以上。 (2)若上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可以将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相加,反之则不能。但若重复感染是如下呼吸道为主,则因定义为重复下呼吸道感染。 (3)拟定次数需持续观测1年。 (4)重复肺炎是指1年内重复患肺炎2次,肺炎需由肺部体征和影像学证明,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变化应完全消失。 (二)证候诊断 参照普通高等教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汪受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出版社,)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中医临床诊断术语·证候某些》(GB/T 16751.2-1997)。 1. 肺脾气虚证:屡受外邪,咳喘迁延不已,或愈后又作,面黄少华,纳呆食少,倦怠乏力,或恣食肥甘生冷,肌肉松弛,或大便溏薄,咳嗽多汗,唇口色淡,舌质淡红,脉弱,指纹淡。 2. 气阴两虚证:重复感冒,手足心热,低热,盗汗,神疲乏力,平时多汗,口干喜饮,纳呆食少,肌肉松弛,咽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3. 肺胃积热证:重复感冒,口渴,伴口臭或口舌生疮,夜寐欠安,纳差,大便干,咽红,舌红,苔厚或黄,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取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 治法:补益肺脾。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防风、白术、党参、山药、煅牡蛎、陈皮、甘草。 中成药:童康片、玉屏风口服液、玉屏风颗粒等。 2.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黄芪、防风、白术、沙参、麦冬、五味子、鸡内金、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 中成药:槐杞黄颗粒等。 3.肺胃积热证 治法:清宣肺胃。 推荐方药:凉膈散加减。连翘、栀子、黄芩、薄荷、桔梗、牛蒡子、芦根、大黄、朴硝、竹叶、生石膏、甘草。 (二)其她疗法 1.捏脊疗法:操作时用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每次重复捏6 遍。每天捏1次,每周治疗5天,4周为1疗程。 2.穴位注射法: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常规注射消毒,得气后注射,每次每穴0.2~0.3ml。隔3~4天注射1次,1周2次,4周为1疗程。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原则 临床痊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和病情符合同年龄组正常原则。 显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疗前平均数减少2/3以上。 进步: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疗前平均数减少1/3~2/3。 无效:随访12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较疗前平均数减少<1/3。 (二)评价办法 1.疗效观测时间应在1年以上,注意排除随访期间混杂因素,同步在进行疗效比较时候要考虑中医药干预季节性。 2.疗效评价在强调呼吸道感染次数同步,还可涉及病情轻重(上感、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病程长短(患病天数)等内容。 3.在疾病疗效评价同步,宜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以求全面客观地评价中医药防治小儿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断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症诊断疗效原则·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原则》(1994年)。 (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实验常呈阳性。大某些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小朋友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1)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关于,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和。 (4)除外其她疾病所引起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体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如下1项:[1]支气管激发实验或运动激发实验阳性;[2]证明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长≥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长≥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持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3.分期原则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小朋友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将哮喘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和期。 (1)急性发作期: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两肺听诊闻及哮鸣音。 (2)慢性持续期: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限度地浮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3)临床缓和期:通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4.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小朋友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临床特点 轻度 中度 重度 危重度 气短 走路时 说话时 休息时 体位 可平卧 喜坐位 前弓位 发言方式 能成句 成短句 说单字 难以说话 精神意识 可有焦急烦躁 常焦急烦躁 常焦急烦躁 嗜睡、意识模糊 呼吸频率 轻度增长 增长 明显增长 减慢或不规则 辅助呼吸肌活动及三凹征 常无 可有 普通有 胸腹反常运动 哮鸣音 散在、呼气末期 响亮、弥漫 响亮、弥漫、双相 削弱乃至消失 注:只要存在某项严重限度指标(不必所有指标存在),就可归入该严重限度 (二)证候诊断 1.急性发作期 (1)寒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鼻流清涕,面色淡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浮滑。 (2)热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稠色黄,鼻流浊涕,发热面红,口干咽红,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3)外寒里热: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黏色黄,鼻流清涕,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 (4)虚实夹杂:咳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无力。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和期 (1)痰瘀内伏证: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缓和,咳嗽减轻,痰液减少,面色如常,二便调,纳增,夜寐安。舌淡或淡暗,苔薄腻。脉弦滑。 (2)肺气亏虚证:乏力自汗,易于感冒,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3)脾气亏虚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少,脉缓无力。 (4)肾气亏虚证: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急性发作期 (1)寒性哮喘证 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苏子、制半夏、白芍、甘草等。 中成药:小青龙口服液等。 (2)热性哮喘证 治法:清肺化痰、降气平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地龙、葶苈子、甘草等。 中成药:咳喘宁口服液等。 (3)外寒里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 推荐方药:大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生姜、生石膏、白芍、黄芩、五味子、甘草等。 (4)虚实夹杂证 治法:温肺平喘,补肾纳气。 推荐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党参、制附子、细辛、煅龙骨、煅牡蛎、苏子、甘草等。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和期 (1)痰瘀内伏证 治法:化痰止咳。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桃仁。陈皮、姜半夏、茯苓、桃仁、甘草等。 (2)肺气亏虚证 治法:益肺固表。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加减。生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或玉屏风冲剂等。 (3)脾气亏虚证 治法:健脾化痰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等。 (4)肾气亏虚证 治法:补肾益气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甘草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二)特色疗法 1.急性发作期 (1)针灸疗法:重要取定喘、天突、内关等穴位。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和期 (1)穴位敷贴 适应症:年龄在3~16周岁;未合并其她病症;对治疗药物或治疗仪但是敏。 操作办法:取白芥子、细辛、甘遂等中药按一定比例加工粉碎,用生姜汁调制成干湿适中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3cm、厚度为0.5cm左右药饼,敷在患者双侧定喘、肺俞、膏肓等穴位上,每次数十分钟至数小时,每周治疗1~2次,共治疗3~6次。可加用经络导平治疗仪等仪器。 注意事项:治疗时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治疗当天忌食酸冷、辛辣、油腻等食物。敷药后,有些患儿会浮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些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取正常反映。如果感觉特别激烈、达到难以忍受限度,应及时取下药物,用温水冲洗局部。 (2)膏方(冬至时开展)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人参五味子汤、四君子汤、补肾地黄丸、二陈汤等。胶类重要用阿胶,配料重要为冰糖、料酒等。 制作办法(可由定点中药店代为制作):将药浸一宿,武火煎取三汁,沉淀沥清;文火收膏,加入料酒烊化阿胶、冰糖,熬至滴水成珠为度。 服用办法:普通在冬至前2周开出膏方,冬至后开始服用,每次一汤匙,2次/d,用温开水调服。每料膏方约服2个月。 注意事项:期间如遇感冒、食滞、腹泻等需暂停数天。 (三)防止调护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应用阿司匹林药物及食用含添加剂食物等;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被动吸烟、漆味,饮用冰冷饮料等。 2.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小儿哮喘密切有关。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病灶,如及时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扁桃体炎、龋齿等。 3.避免过劳、淋雨、激烈运动及精神情绪方面刺激。 4.注意气候变化,居室宜空气流通,保证适当湿度,阳光充分。冬季要保暖,夏季要凉快通风。 5、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酸甜及鱼虾等海鲜食物。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原则 1.临床痊愈:哮喘症状完全缓和,平时基本不发作,虽然偶有轻度发作也不需用药即可缓和,两肺听诊无喘鸣音。 2.显效: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两肺听诊偶闻及喘鸣音。 3.有效:哮喘发作次数有所减少,发作时症状较前有所减轻,两肺听诊可闻及少量喘鸣音。 4.无效:哮喘发作次数及发作时症状均无改进,两肺听诊时闻及喘鸣音。 (二)评价办法 小儿哮喘是一种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疗效评价重要以发作次数、病情限度等方面为根据,有关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作为参照。 小儿泄泻(小儿腹泻病)诊断方案 一、诊断 (一)诊断原则 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ZY/T001.4-94)。 (1)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病史。 (2)重要症状: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样,或色褐而臭,可有少量黏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重要体征: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体温升高,烦渴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4)辅助检查: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分离出轮状病毒等;重症腹泻伴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胡亚美、江载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大便性状有变化,呈稀便,水样便,黏液便或脓血便。 (2)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病程2周以内。 2.迁延性期:病程2周至2个月。 3.慢性期:病程不不大于2个月。 (三)疾病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四)证候诊断 (1)风寒泄泻证:大便色淡,带有泡沫,无明显臭气,腹痛肠鸣。或伴鼻塞,流涕,身热。舌苔白腻,脉滑有力。 (2)湿热泄泻证:下利垢浊,稠黏臭秽,便时不畅,似痢非痢,次多量少,肛门赤灼,发热或不发热,渴不思饮,腹胀。面黄唇红,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脉濡数。 (3)伤食泄泻证: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4)寒湿泄泻证:大便稀薄如水,淡黄不臭,腹胀肠鸣,口淡不渴,唇舌色淡,不思乳食,或食入即吐,小便短少,面黄腹痛,神疲倦怠。舌苔白厚腻,指纹淡,脉濡。 (5)脾虚泄泻证:久泻不止,或重复发作,大便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腻,脉弱无力。 (6)脾肾阳虚泄泻证: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形体消瘦,或面目虚浮,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1.辨证选取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中药汤剂 ①风寒泄泻证 治法:疏风散寒,化湿和中 推荐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藿香、厚朴、苏叶、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曲、桔梗、甘草、大枣、生姜。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②湿热泄泻证 治法: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推荐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葛根、甘草、黄芩、黄连。 中成药:苍苓止泻口服液、儿泻停颗粒等。 ③伤食泄泻证 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推荐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中成药:保和丸等。 ④寒湿泄证 治法:温脾燥湿、渗湿止泻。 推荐方药:桂枝加人参汤合五苓散加减,桂枝、党参(或人参)、炒苍术、炙甘草、猪苓、茯苓、泽泻、陈皮、厚朴、藿香、诃子、炮姜。 中成药:小儿止泻散等。 ⑤脾虚泄泻证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 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启脾口服液等。 ⑥脾肾阳虚泄泻证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推荐方药: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制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吴茱萸、生姜、大枣。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等。 (2)中药煮散剂 针对小儿腹泻常证,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则,依照不同证型随症加减。采用儿科散剂治疗,散剂服用办法:每日2-3次,水煎去渣服。 2.推拿治疗 (1)小儿推拿法 ①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摩腹,揉板门,运内八卦等,每日1次。或顺运八卦,清胃,补脾,清大肠,运土入水,利小便,顺揉长强,推上七节骨,揉足三里,推上承山,推揉止泻灵。 ②寒湿泻 :补大肠,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一窝风,揉龟尾,推上七节骨,拿肚角等,每日1次。 ③湿热泻:清脾经,清大肠,推下七节骨,清小肠,推箕门,按揉足三里,摩腹,揉脐,揉天枢等,每日1次。 ④脾虚泻:补脾土,补大肠,捏脊,摩腹,推三关,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等,每日1次。或揉腹: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逆时针方向揉2分钟;揉气海:顺时针方向揉3分钟;揉百会:顺时针方向点揉2分钟;揉龟尾:揉250-300次。或捏脊叩督法:从长强穴上2cm至大椎穴重复捏提3-6遍,从大椎穴向下到腰俞沿督脉及两侧华佗夹脊穴叩击3-5遍,频率为160-180次/分。 (2)三字经流派推拿法 ①风寒泄泻: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清补大肠等。 ②湿热泄泻: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清小肠等。 ③伤食泄泻:清胃、清天河水、运八卦等。 ④脾虚泄泻:揉外劳宫、清补大肠、清补脾、补脾等。 ⑤脾肾阳虚泄泻:揉二马、揉外劳宫、清补脾、平肝等。 手法频率约150-200次/分,每日操作1次。 3.外治法 (1)中药灌肠法 依照不同证型,配取相应中药汤剂,药物温度控制在36-37℃之间,药量按1-2ml/kg·次,保存灌肠。禁忌症:肛门周口及直肠疾病患者。 (2)敷贴疗法 风寒泻方:藿香、防风、苍术、茯苓、炮姜。 湿热泻方:葛根、黄连、黄芩、黄柏、车前子。 伤食泻方:丁香、焦山楂、焦神曲、鸡内金。 脾虚泻方:党参、茯苓、白术、吴茱萸。 脾肾阳虚泻方:党参、吴茱萸、肉桂、丁香、茯苓。 将以上药物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糊状药饼,依照患儿证型取一人份,放置于患儿脐部,外以医用胶贴固定,每次贴敷6-8小时,每日1次。 (3)针灸疗法 ①针法 常规取穴:止泻穴、足三里、三阴交。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中脘;腹胀加天枢;伤食加刺四缝。 详细手法: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每日1次。 ②灸法:患儿取仰卧位,点燃灸条,距离皮肤2-3cm,灸至皮肤红热为度,时间约为15-20分钟。分别灸神厥、中脘、天枢及足三里等穴,如食滞明显,可加脾俞、胃俞等穴;脾肾阳虚者加肾俞,每日1次。或选用多功能艾灸仪治疗。 (4)电磁波疗法 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可选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治疗。 4.基本治疗 (1)轻度脱水者予以ORS口服补液盐;中度以上脱水者予以静脉补液。 (2)体温超过38.5℃者予以口服对布洛芬混悬剂或乙酰氨基酚滴剂以降温。 (3)合并细菌感染者予以抗生素治疗。 5.护理 (1)恰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承担。对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暂时禁食,后来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长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污染及不易消化食物。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防止发生红臀。 (3)密切观测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泄泻变证。 三、疗效评价 1.评价原则 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估原则》。 临床痊愈:大便次数、性状及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主症积分减少≥90%。 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1/3或如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进,主症积分减少<90%、≥67%。 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1/2如下,性状好转,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进,主症积分减少<67%、≥33%。 无效:不符合以上原则者,主症积分减少<33%。 2.评价办法 疗程结束时对疾病、证候及安全性指标等进行评价,评价办法参照国家卫生部药政局《新药(中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评估原则》。 五迟、五软、五硬(脑性瘫痪)诊断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原则:参照普通高等教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第六版(王萍芬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1)小儿1~2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不会说话。 (2)小儿周岁先后头项软弱下垂,手臂不能握举或握之不紧,不能立、不能行,或立之不久,行之不远;皮宽肌肉松软无力。 (3)肢体强硬而不柔,拘急挛缩。 (4)有孕期调护失宜、药物损害,产伤、窒息、早产及饲养不当史。 2.西医诊断原则: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诸福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新世纪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一版(王雪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出版社,)。 (1)引起脑性瘫痪(简称脑瘫)脑损伤为非进行性; (2)引起运动障碍病变部位在脑部; (3)症状在婴儿期浮现; (4)有时合并智力障碍、癫、感知觉障碍及其她异常; (5)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正常小儿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 (二)证候诊断 1.脾肾两亏证:头项软弱,不能抬举或挺而不坚;口软唇弛,吸吮或咀嚼困难;肌肉松软无力,按压失于弹性,两足痿弱,骨软无力。面白,肢倦无力。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或指纹淡。 2.肝肾亏虚证:肢体不自主运动,关节活动不灵,手足徐动或震颤,动作不协调。语言不利,或失听失明,或失聪。舌质淡。脉细软或指纹淡紫。 3.肝强脾弱证:自出生之后多卧少动,颈强不柔,肢体强直拘挛,强硬失用,或动作笨拙,肌肉瘦削。烦躁易怒,遇到外界刺激后加重,食少纳呆。舌质胖大或瘦薄,舌苔少或白腻。脉沉弦或细弱,指纹沉滞。 4.痰瘀阻络证:自出生后反映迟钝,智力低下;关节强硬,肌肉软弱,动作不自主,或有癫痫发作。肌肤甲错,毛发枯槁,口流痰涎,吞咽困难。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滑沉。 5.心脾两虚型: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伴运动发育落后,发迟或发稀萎黄,四肢萎软无力,肌肉松弛,口角流涎,咀嚼无力,弄舌,食欲不振,大便偏干,神疲体倦,面色无华,唇甲色淡,舌淡胖,苔少,脉细弱,指纹淡。 二、治疗方案 (一)推拿疗法: 1.小儿脑瘫常规推拿法 将循经推按与辨证施穴相结合,以掌不离皮肉、指不离经穴、轻重有度、先后有序为推拿手法原则,以柔克刚,以刚制柔为手法准则。 在推拿过程中遵循经络循行部位(肌群),一方面运用掌根按揉、捏拿等复合手法,然后穿插拇指点按、按揉等复合手法循经点穴。依照患儿障碍状况,放松性手法和刺激性手法配合应用,突出主次。 (1)痉挛为主者,以推、按、揉、捏拿等放松性手法为主,配合关节摇法、拔伸法、扳法等刺激性重手法。 (2)肌张力低下为主者,以点、按、滚等刺激性手法为主,配合应用推、捏、擦、搓法等。 (3)通过对经络和输穴点按揉等刺激以达到激发人体正气,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改进气血运营,其目在于提高肌力,减少肌张力,纠正异常姿势,增进运动发育。 每日1次,每次25~30分钟。 2.捏脊及脊背六法 在老式小儿捏脊疗法基本上,将其手法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并加入了具备针对性点、按、扣、拍等刺激性与放松性手法。操作中以患儿背部督脉、膀胱经第一、第二侧线及华佗夹脊穴(颈、腰、骶)为中心,在脊背部采用推脊法、捏脊法、点脊法、叩脊法、拍脊法和收脊法,六种手法顺次施术,由龟尾穴沿脊柱至大椎,亦可直至后发际。该疗法针对脑瘫患儿颈、腰、背肌无力、躯干支撑无力、拱背坐、角弓反张、营养状态差、免疫力低下等体现。该疗法具备刺激经络腧穴、激发经气、调节机体脏腑功能作用。 每日1次,每次3~5分钟。 3.“疏通矫正手法”推拿 采用疏通矫正手法进行按摩,涉及循经推按、穴位点压、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姿势矫正。 (1)循经推按:在经络循行部位或肌肉走行方向,使用推法和按法复合手法,以推为主,依照部位不同可选指推法、掌推法。可以疏通全身经络,加速全身血液循环,从而改进皮肤、肌肉营养,能防止肌肉萎缩,增进运动,强筋壮骨,缓和肌肉痉挛,增进肢体活动。 (2)穴位点压:对全身各处重要穴位,使用点揉、按压复合手法,对腧穴有较强刺激,具备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节脏腑功能作用。 (3)异常部位肌肉按摩:对患儿异常部位肌肉采用揉、按、滚等手法,对肌张力高部位,用柔缓手法,可缓和痉挛,减少肌张力;对肌力低下部位,用重着手法,以提高肌力。 (4)姿势矫正:采用扳法、摇法、拔伸法等手法,增进脑瘫患儿肢体、关节活动,对异常姿势进行矫正,具备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舒筋通络等作用。 每日1~2次,每次15~45分钟。时间长短依照年龄、体质状况而定。 4.随着症推拿 脑瘫患儿依照患儿异常姿势选用穴位。 (1) 伴语迟、语言謇涩者,推拿点揉通里、揉哑门、揉廉泉、揉语言区 (2) 伴流涎者,推拿点揉地仓、颊车。 (3) 伴视力障碍者,推拿加揉睛明、揉鱼腰、揉太阳、揉四白。 (4) 伴听力障碍者,推拿加点揉耳门、揉听宫、揉听会、揉翳风。-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科 中医 诊疗 专项 方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