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对“新清史”再批判.pdf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对“新清史”再批判.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对“新清史”再批判.pdf(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682024 年 第 2 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对“新清史”再批判安北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101)摘要:近代以来,伴随西方殖民主义行为,不少国外学者掀起中国学研究热,相关学说理论亦纷至沓来,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其中有关民族与国家的论题,成为一段时间以来的焦点。梳理和反思西方关于中国民族与国家的理论,对深入认识和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史学理论体系有着重要作用。从边疆看中国,以民族主义为出发点解构中国史,是北美中国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以“新清史”最为显著。面对西方民族史学理论,应当批判地借鉴,尤其要揭示其谬误,以免造成理论困扰。中国民族与边疆史研究当立足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去除先验论、
2、普世价值论和现代概念论,不断深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的研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中华民族历史观,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史学理论体系。关键词:民族;边疆;新清史;理论体系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19(2024)02-0068-11收稿日期:2024-01-1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晚唐五代宋初的政治地理与国家治理研究”(23CZS018),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项目“中华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ZK20220233)作者简介:安北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国家民委优秀青年研究专家。随着全球化程度不
3、断加深,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联系也愈加紧密,承载着不同价值观的社会思潮随之涌入中国。近年来,社会思潮与相关理论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面,较为典型的如后殖民主义、后现代主义、新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等,这些社会思潮产生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内在逻辑和发展目标也大相径庭。海外中国学有不少学者站在本国立场强行解读或过分解读中国历史,忽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与独特性,其理论抽离中国民族和国家发展存在的历史根基,否定历史事实、虚化历史人物,以便重构新的世界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绊脚石。国内不少人追求与国际接轨而盲目跟风,一味地套用西方理论模式,导致研究旨向与中国具体实际
4、不相符。“新清史”作为海外中国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关研究论著颇丰,争论焦点也不尽相同。起初的讨论焦点是满清汉化问题,后来逐渐上升至民族及国家等相关问题上。不少论著观点关系到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对“新清史”再批判2024 年 第 2 期69如何认识历史中国,如何认识中华民族,如何认识历史上的汉族王朝与草原民族政权等问题。西方学界有时认为中国专指汉族的“中国”,有时却认为是现代意义上民族国家的中国,两种理解往往混淆在一起,实则又存在着巨大分歧,思想混乱,并且用学术掩盖政治问题。国内部分学者过分专注于“新清史”研究者的个别学术观点,恰恰忽视了他们在长时段内研究中国历史的政治性一面,导致仍旧陷入
5、纯学术观点的争锋相对,甚或产生学术共情或表现出“完全理解”的心情。单纯的学术问题看似习以为常,但往往成为某些政治分裂势力或极端意识形态倡导者的理论基础,学者有些观点似乎是秉持了“各执己见”的风格,但涉及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时便必须予以重视和警醒。以审视批判“新清史”为视角,旨在反向突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显著特征,以及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对于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疆域观,深入认识中华民族发展史有着重要意义。故而本文不是单纯地梳理以往相关研究的内容,而是站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大历史观角度重释中华民族历史,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一、厘清“
6、新清史”理论渊源及主要观点(一)“新清史”理论渊源二战后,海外中国学研究逐渐由欧洲转移到北美,美国成为主要阵地。与欧洲传统汉学不同的是,美国中国学研究主要关注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问题,涉及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全方位。“新清史”属于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一部分,是对传统“朝贡体系”与“汉化体系”等理论的挑战,是对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清史研究的“修正”,试图将清史从以王朝更替为中心的古代史传统叙事模式中解放出来,不再以汉族中心主义史观下的“汉化”和“朝贡体系”为主线来建构清王朝的历史叙事,转而更重视对满族及其统治下的非汉族群和地区的历史研究,强调蒙古、新疆、西藏等所谓内亚地区对清史的重要
7、意义。?“新清史”观与美国中国学在不同研究阶段的思想有着密切关联。二战后的美国中国学研究,其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 20 世纪 5070 年代的“西方中心论”;第二阶段为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中心论”;第三阶段为 20 世纪 90 年代的学科精细化研究;第四阶段为 21 世纪以来的新史学研究。在“西方中心论”阶段,中国学研究提出三个主要观点,即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的“冲击回应说”(Impact-Response)?,列文森(Joseph R.Levenson,19201969)的“传统近代”模式论(Tradition-mod
8、ernity model)?和詹姆斯 佩?沈卫荣:大元史与新清史:以元代和清代西藏和藏传佛教研究卫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年,第 203 页。?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 年,第 147 页。?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年,第 144 页。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702024 年 第 2 期克(James Peck,1944)的“帝国主义”模式论(Imperialism model)?。这三个观点均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无不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正因为有了西方文明的刺激才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秩序迎
9、来转机。“西方中心论”共同的特点在于事先肯定了西方的重要性,然后再证明其正确性,由此便形成一个固定思维模式:近代之前的中国社会循环且停滞不前,在受到西方刺激后才迅速发展,而中国社会的演进是对西方冲击下的反应过程。20 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塌和民权意识的崛起,亚非拉等地对西方政治经济的评判标准产生了质疑。美国学界为了摆脱殖民史的研究框架,出现逆西方中心论思潮,从而转向“中国中心观”(China-centered approach),代表性人物如柯文(Paul A.Cohen,1934)等。柯文认为研究中国史应当立足于中国,不能以西方标准来衡量中国历史的具体事实,并提出采取横、
10、纵向两种研究法,前者以区域、省、州、县及城市为单元,后者以阶层为主线,即专注下层社会历史研究,包括民间和非民间历史,采取多学科研究法,进行全方位式研究。?概言之,中国史研究应当立足于“中国史境”和“中国问题”,可以称之为一种“内部取向”式(Internal approach)研究。柯文提出的横、纵向研究范式推进了中国史研究的精细化,也为后期汉学家如施坚雅(G.W.Skinner,19252008)、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19332016)、杜赞奇(Prasenjit Duara,1950)、罗威廉(William T.Rowe,1947)、黄宗智(Huang Philip
11、 C.C.,1940)等专题式研究中国史提供了思想引导。他们在研究中国史时视角和方法均有所改变,逐渐转向“后现代史学”,即否定西方史学中的“大写历史”,开始注重下层社会、妇女、少数民族(“他者”视角)的研究,力图打破历史与文学、过去与现在、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加上中美关系缓和,不少美国学者组团来中国进行实地考察。1979年美国组织了一支十人的明清史专家团前往中国调研,其中就有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Jr.,19372006)、孔飞力(Philip A.Kuhn,19332016)、罗友枝(Evelyn S.Rawski,1939)等人,最后由团长魏斐德
12、主笔撰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清史研究考察报告。?这次考察使他们认识到,要进一步研究中国学,则务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务必熟悉相关档案文献资料,这也为后期美国中国学研究在思想理论的更新上做了铺垫。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中国学研究者开始主张以全球化视野进行综合性研究。代表性学者如魏斐德,他认为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中国历史,19 世纪的中国社会停滞不前言论是错误的,“西方中心观”和“中国中心观”是两个极端,应该看到中国历史发展的特征是动态化的,历史研究者应当综合内外因素寻找原因并加以分析,特别是对近代以来的历史更应该注重世界格局的影响,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都属于世界的一部分。?关于明清社会嬗变,
13、他认为清朝并非是满人征?Victor Nee and James Peck,eds.Chinas Uninterrupted Revolution:From 1840 to the Present,New York:Pantheon,1975,“Introduction:Why Uninterrupted Revolution?”p.3.?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林同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2 年,第 201 页。?美魏斐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明清史研究,孙卫国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年,前言第 23 页。?魏斐德的全球史观时刻体现在其著作中,这些研究理
14、念对其学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参见美魏斐德著、梁禾主编:讲述中国历史(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年),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陈苏镇、薄小莹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年),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梅静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 年)等。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对“新清史”再批判2024 年 第 2 期71服汉人的历史,而是满汉调和与重建的历史;清初满族统治者之所以能够成功继承儒家文化,正是找到了满汉调和的支点。?“全球史观”延续了跨学科、跨地域的研究模式,在中国史研究上开始关注与周边乃至全球不同文化区之间的联系。孔飞力学生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
15、)主编的哈佛中国史就是从经济结构、政治秩序和文化圈层等综合组成的东亚体系中来认识中国,无形中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融为一体。在全球史观和社会科学影响下,不少学者开始跨地域、跨文明式研究,清朝前期社会历史与内亚之间的关系成为欧洲汉学家与北美中国学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亚洲史学者长期以来特别关注西起伏尔加河、东至大兴安岭一带的社会历史变迁,并将这一带称为“中欧亚”“中亚”“内欧亚”或“内亚”。因为这一带连接欧亚大陆,自然形态分布多样,族群成分复杂,在社会经济、宗教文化和政治军事上交往频繁,占据重要地位。传统东亚史研究往往是从农耕世界或汉族政权出发,在民族政权关系上主要侧重于彼时主要族群体及政权之间的政治
16、军事交往。20 世纪 90 年代后,受语言学、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文化史等学术理论影响,世界历史学家开始将内亚作为欧亚大陆历史研究的重要单元体,“新清史”研究正是在此基础上异军突起。“新清史”研究者对清王朝的无限放大,实际上既是对“西方中心论”的不满,也是对简单“汉化论”的否定。“新清史”是美国中国学研究第四阶段的继续延伸,是在“中国中心观”基础上从全球视野下重新提出近代以前中国并非停止不前,而是充满着游牧与农耕、中原与边疆、汉族与非汉民族之间的互动,长期互动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二)“新清史”主要观点美国学者对满清史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 20 世纪初就开始对满洲人的身份认同、文化与
17、族群划分、清朝边疆问题、满洲统治者多元性及其对清朝管辖的运作、满洲制度、满洲人对 20 世纪民族主义贡献等进行专项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后,不少学者以非汉民族史料为基础,强调用清朝统治中的满洲及内亚因素来解构传统的“汉化”命题?。“新清史”的代表性学者,如柯娇燕(Pamela Crossley,1955)、罗友枝(E.Rawski)、欧立德(Mark Elliot,1959)、濮德培(Peter C.Perdue,1949)、路康乐(Edward Rhoads,1938)等,其立论基于研究视角的转化和非汉文史料的运用,蕴含着三个层面内容:其一,对于实现“大一统”的清王朝而言,中原(汉族)
18、以外的“边缘”族群如何看待清的统一?清史研究者能否打破传统的“中原”立场观,尝试从“边疆”入手分析不同地域或族际间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其二,如果要找到这些答案,使用满文、蒙古文、藏文等非汉民族语文材料十分必要。尤其必须通过满族本民族文献来分析,因为从后金至清中叶,官方档案资料大多由满文书写。其三,清朝之所以能够成功统治其他各族势力,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满族统治者保持了自身民族的独特性(“非汉因素”),因为满族与东北、西北之地的其?周锡瑞、王平:世界的魏斐德:中国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访谈周锡瑞教授,历史教学问题2009 年第 4 期。?美国“新清史”研究始于罗友枝 再观清代:论清代在中国历史上的意
19、义 与何炳棣 捍卫文化:驳罗友枝之 再观清代 之间的观点之争。2008 年,定宜庄在 由美国的“新清史”研究引发的感想 一文中呼吁国内学界重视“新清史”研究。与此同时,“新清史”学派卫周安(Joanna Waley Cohen,1952)新清史一文亦被译介入国,引起学界重视。2013 年,“新清史”再度引起争论,国内学者也参与其中,引发激烈讨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722024 年 第 2 期他民族在血缘、文化上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反而与中原汉族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他们在强调满清的统一性时务必强调其特殊性,淡化“汉化说”(或“儒化说”)。随后,他们又在这些理念上形成一些具体性观点,如通过搜集
20、一些满文档案,提出研究满清历史的所谓新方法新视角,妄称清朝并非传统中国王朝的继续,而是属于“内亚帝国”,中国只是满清王朝的一部分;妄称满人汉化论属于“大汉民族主义(大汉沙文主义)”,通过民族差异性进一步妄称满、蒙、藏族人民不属于“中国人”,将“中国人”所指范围限定为汉族民众;妄称清朝是满人宣誓族群主权和倡导民族主义的结果,从而否定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些观点被称为“新清史”观?。“新清史”观传入中国后,引起学界争议,不少学者纷纷撰文并予以回应,一时成为清史研究的热点话题?。就学术层面而言,首先,“新清史”学者对满文释读能力有限,实际上大量使用汉译文献,更重要的是史料解读错误,导致结论也错误?
21、;其次,“新清史”试图与“旧清史”划清界限,鼓吹满清历史的“独特性”、明清历史的断裂性,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非汉文材料所见“独特性”与旧派“汉化”观也并不冲突;再次,“新清史”学派的“新”主要在于企图构建出一条环环相扣的解析中国从帝制时期到“民族国家”阶段历史演进的叙事长链,并贯穿和体现在其建构的相关学术命题中,以宏观建构从 16 世纪以降帝制晚期一直到当代中国的五六百年间中国历史的基本走向?;最后,更严重的是在学术争论背后隐藏着政治动机,其观点完全颠覆了一般学者对传统中国疆域变迁的认知,因为在美国中国学研究的各个阶段中一直根植中美关系的政治因素。在“新清史”理论体系中,“中国”只代表长城以南的
22、汉民族聚居区,与满洲、蒙古、新疆、西藏等地区共同构成大清疆域,也就是说,只是清朝疆域版图的一个单元而已。如此便延伸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族国家建构问题,如边疆地区是否属于新民族国家疆土的一部分。这一思想在日本学界也有所体现,如中见立夫鼓吹:在辛亥革命之前,蒙古人将清政权仅仅视为由满洲皇帝领导的一个政权,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历史王朝的延续,也不存在任何“中央王国”的概念;因此,中国内地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是一个与他们完全无关的中国政权,中华民国所作的任何?美欧立德:满文档案与“新清史”,见刘凤云等编:清朝的国家认同:“新清史”研究与争鸣,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377393 页。?
23、Evelyn S.Rawski,“Presidential Address:Reenvisioning the Qing:The Significance of the Q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55/4,1996,pp.829-850.?基本形成两派,持肯定的主要是赞同研究清史视角、方法新颖,如美欧立德:21 世纪如何书写中国历史:“新清史”研究的影响与回应,见彭卫主编:历史学评论第 1 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年,第 116146 页;姚大力:不再说“汉化”的旧故事:可以从“新清
24、史”学习什么,东方早报 上海书评 2015 年 4 月 5 日;“新清史”背后之争的民族主义,东方早报 上海书评2015 年 4 月 12 日;回应汪荣祖:略芜取精,可为我用,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2015 年 5 月 31 日;高王凌:清朝统治的满洲特性,Central Asiatic Journal Vol.58/1-2,2015。持商榷的主要是就其内容和立场而言,如汪荣祖:清帝国性质的再商榷:回应新清史,台北:巨流出版公司,2014 年;钟焓:清朝史的基本特征再探究:以对北美“新清史”观点的反思为中心,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8 年;李治亭:“新清史”:“新帝国主义”史学标本,中国社
25、会科学报2015 年4 月 20 日;刘文鹏:“内陆亚洲”视野下的“新清史”研究,历史研究2016 年第 4 期;徐泓:“新清史”争论: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6 年第 1 期;程秀金:“新清史”统治模式之述评,学术研究2015 年第 6 期。?在“新清史”研究代表作柯娇燕透镜:清朝皇室意识形态的历史与认同、罗友枝清代宫廷社会史、欧立德满洲之道:八旗制度和中华帝国晚期的族群认同、路康乐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中,基本看不到新满文材料。其中所用的满文老档,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日两国学者均进行过译释,可参 19551963 年日本东洋文库出版的七卷本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树立 正确 中华民族 历史观 清史 批判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