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示例1.doc
《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示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示例1.doc(3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完整版)氨、硫酸和硝酸教学设计示例1 教 案 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一)--——--氨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认识氨气、铵盐的化学性质,学会氨气的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的方法。 2、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认识氨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对氮及其化合物的归纳与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整合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氮肥能提高粮食产量解决饥饿问题,让学生感悟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2、通过对氮的循环的学习树立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意识。 重 点 氨的化学性质和制取 难 点 氨气的还原性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合成氨工业:N2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 一、氨(ammonia) (一) 氨的物理性质 1、无色 ,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氨水密度比水小 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 4、极易溶于水 (二) 氨的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 2、与酸反应 NH3+HCl==NH4Cl (产生白烟,可用于检验NH3) 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 (NH4)2SO4 (吸收NH3的方法) NH3+H2O+CO2==NH4HCO3 (俗称碳铵) 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 4、氨气的还原性 (1) NH3 还原氧化铜:2NH3+3CuO 3Cu+N2+3H2O (2) 与纯氧的反应:4NH3+3O2(纯)2N2+6H2O (3) 与氯气的反应: 若NH3不足,则2NH3+3Cl2 == 6HCl+N2 若NH3充足,则 8NH3+3Cl2 == 6NH4Cl+N2 (三) 铵盐 1、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无色晶体。 2、化学性质 (1) 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CO2 ↑ NH4Cl NH3 ↑+ HCl ↑ (NH4)2SO4 2NH3 ↑+H2SO4 5NH4NO3 2HNO3 +4N2↑+9H2O NH4NO3 ===N2O ↑+2H2O (撞击或加热) 2NH4NO3 === 2N2↑+O2↑+4H2O (加热到500℃) (2) 与碱反应 (NH4)2SO4+2NaOHNa2SO4 +2NH3 ↑+2H2O (3)NH4+的检验 原理:NH4++OH―NH3↑+H2O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四)实验室制NH3 1、实验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2、干燥剂:碱石灰 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4、检验:(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白烟 5、棉花团的作用:防止试管内的NH3与管外空气形成对流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引言]我们知道,“氮是生命元素”,氮是蛋白质的重要成份,动植物生长需要吸收含氮的养料,一般植物不能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游离态氮,只能吸收两种形式的化合态氮,一种是氨和铵盐,一种是硝酸盐.但我们自然界中氮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呢? [投影] [讲]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氮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但植物只能吸收化合态的氮,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将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化合态的氮,这种的方法叫氮的固定。 [投影] 氮的固定(fixation of nitrogen):将游离的氮(N2)转变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讲]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合成氨巨大贡献,获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直至今天,化学工业上仍旧采用氢气和氮气直接合成氨 [板书]合成氨工业:N2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讲]合成氨工业解决了地球上因粮食不足而导致饥饿和死亡问题,这是化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但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当年哈伯并没有将NH3 为人类造福,而是被德国纳粹所利用,制造了危害性非常大的毒气弹。那么,NH3究竟有哪些性质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NH3和铵盐的一些知识。 [板书]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 一、氨(ammonia) (一) 氨的物理性质 [讲]新闻阅读: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04年4月20日上午10时,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氨气泄漏事件,整个厂区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圆数百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报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动上百名消防队员,十余量消防车…… [思考与交流] 1、为什么在氨气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2、如何吸收弥漫在空气中的大量氨气? 3、被围困在污染区的群众怎样做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讲]由这段新闻,我们可以推测氨气有什么物理性质呢? [板书] 1、无色 , 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2、氨水密度比水小 3、极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热 4、极易溶于水 [讲]NH3有刺激性气味,对人有刺激性作用,因此NH3有毒。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NH3。因为氨气易液化,所以氨气常用作致冷剂。氨气极易溶于水,1体积水能吸收700体积氨气.因此可以设计喷泉实验。 [实验探究]喷泉实验 [讲]喷泉是一种宏观的液体喷涌现象,既有天然的,也有人为的,现在以NH3的喷泉实验为例,说明喷泉实验的相关问题。 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动手参与 [投影]喷泉实验 (1)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由于NH3极易溶于水,先打开止水夹,挤压胶状滴管,少量的H2O既可溶解大量的NH3(1:700),使烧瓶内气体的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H2O压入上面的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讲]计算表明,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17时,该气体既能形成喷泉实验,故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产生喷泉现象. [问]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操作描述一下实验现象? 形成红色喷泉 [问]为什么原来的无色的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就会变红呢? 这说明NH3溶于水后还与水发生反应,得到的溶液显碱性,酚酞遇碱显红色 [投影](2) 实验原理:两个容器通过连接管组成连通器,装有液体的容器压强远大于另一个容器的压强(即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就会产生喷泉 [思考与交流] (1)氨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外形成较大的压差; (2)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a.烧瓶干燥;b.装置的气密性好;c。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讲]CO2、H2S、NO2、Cl2等在H2O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但若将H2O改成NaOH溶液呢能否出现喷泉实验呢?这些气体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大,从而形成喷泉.此外,若改变喷泉实验装置,也可使某些本来不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形成喷泉实验。因此,要以形成喷泉的条件来认识形成喷泉的本质,具体的设计方案同学们现在可以思考,我们可以在探究性实验课上亲自操作去验证我们的设计。 [投影]例1、用充满VL NH3的烧瓶作喷泉实验,若H2O充满整个烧瓶,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n(NH3) == V/22。4 c(NH3) == n(NH3)/V == 1/22。4 == 0.045 mol/L [讲]用NH3或HCl做喷泉实验,若混有不与该气体反应的气体,如空气、氧气、氮气等,则不论混合气体比例如何,水是否充满烧瓶,标准状况下其溶液浓度均为1/22。4 mol/L [问]刚才我们做的喷泉实验,滴有酚酞的水喷上去以后变成了红色,这说明什么问题? 氨气溶于水后生成的溶液显碱性 [讲]NH3不仅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的部分NH3 与水发生了反应。 [板书](二) 氨的化学性质 1、与H2O反应 [讲]NH3溶于H2O后,大部分与H2O结合形成一水合氨NH3·H2O是弱碱,可部分电离成NH4+和OH―,而使溶液显碱性,而NH3·H2O不稳定,受热极易生成NH3和H2O [板书]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 [讲]NH3是中学化学中惟一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常用此法检验NH3 [问]氨水呈碱性,其密度比H2O 小,且浓度越大密度越小,那么,氨水中有哪些粒子?与液氨有哪些区别? [投影小结] 液氨 氨水(ammonia water) 物质分类 纯净物(非电解质) 混合物 粒子种类 NH3 NH3、NH3·H2O、H2O NH4+、OH―、极少量的H+ 性质 不具有碱性,有还原性 有碱的通性 [问]氨水易挥发,又有腐蚀性,那么氨水应如何保存呢? [讲]贮存于玻璃容器、橡皮袋、陶瓷坛内或内涂沥青的铁桶。 [过]NH3作为一种碱性气体,它还能与酸性的HCl气体反应 [板书]2、与酸反应 [演示实验]用两根玻璃棒分别在浓氨水和浓盐酸里沾一下,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接近。 现象:两棒接近时,产生较多的白烟。 [讲]此白烟就是NH3与HCl化合而生成的微小的NH4Cl晶体,由此也可知道,NH3与酸的反应的实质是NH3与H+结合而生成NH4+的过程。 [板书]NH3+HCl==NH4Cl (产生白烟,可用于检验NH3) [讲]通过NH3和HCl反应生成NH4Cl可知,NH3与酸反应的产物应是对应的铵盐,下边请同学们写出NH3与HNO3、H2SO4的反应化学方程式,并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 学生练习 [讲]NH3与易挥发性酸可生成白烟,与难挥发性酸也同样可以反应。 [板书]NH3+HNO3==NH4NO3 (白烟) 2NH3+H2SO4== (NH4)2SO4 (吸收NH3的方法) NH3+H2O+CO2==NH4HCO3 (俗称碳铵) [讲]前边所讨论的NH3的性质涉及的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3价的N能否发生化合价的变化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改变呢?变化时NH3表现出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呢? NH3中N为最低价,应具有还原性,需提供氧化剂. [投影视频]氨的催化氧化 [板书]3、氨的催化氧化 4NH3+5O2 4NO+6H2O [讲]这一反应又叫氨的催化氧化(接触氧化),是工业上制HNO3的关键一步,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 [讲]NH3除了能被氧气催化氧化,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NH3也能被一些氧化剂氧化,对应的产物的N2 [投影视频]1、NH3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2、氨气在纯氧中点燃 3、氨气与氯气的反应 [板书]4、氨气的还原性 (1) NH3 还原氧化铜:2NH3+3CuO 3Cu+N2+3H2O (2) 与纯氧的反应:4NH3+3O2(纯)2N2+6H2O (3) 与氯气的反应: 若NH3不足,则2NH3+3Cl2 == 6HCl+N2 若NH3充足,则 8NH3+3Cl2 == 6NH4Cl+N2 [讲]若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露。 [过]请大家阅读一段资料: [投影]NH4HCO3 是常用的氮肥,俗称碳铵,有一农民看到买回的碳铵袋子有些脏,于是蘸水擦了擦,回去以后发现化肥有些发潮,于是将它放到太阳底下晒,晒过以后,觉得肥料好像变少了.由上述材料你知道铵盐有什么性质?由此得出,这种化肥在储存、运输时应该注意什么? [讲]像NH4Cl、NH4HCO3这样由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铵盐,这就是下面咱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三) 铵盐 [讲]由以上这段阅读材料,你能推测出铵盐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 [板书]1、物理性质:易溶于水无色晶体. [讲]刚刚我们在展示铵盐样品的时候,闻到了NH3的气味,那么NH3是如何产生的? [问]到底是NH4HCO3挥发产生还是分解产生呢?挥发和分解有何区别? 是分解产生的,挥发是物理变化,分解是化学变化 [过]NH4HCO3在常温下就能分解产生NH3,说明NH4HCO3很不稳定。那么,其他铵盐是否也易分解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下NH4Cl分解实验。 [演示实验]用试管加热少许NH4Cl晶体 现象:加热后不久,试管上端的试管壁上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 [问]试管壁上附着的固体又可能是什么呢?如何形成? [讲]此固体还是NH4Cl晶体,因为在加热时,NH4Cl会分解生成NH3和HCl,当两种气体上升到温度较低的地方又重新组合,生成了NH4Cl晶体。 [板书]2、化学性质 (1) 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HCO3 == NH3 ↑+ H2O +CO2 ↑ NH4Cl NH3 ↑+ HCl ↑ [讲]非氧化性、易挥发的酸组成的铵盐,加热分解生成NH3和相应的酸或其分解产物。 [讲]对于高沸点、难挥发性的酸组成的铵盐在加热时,只有NH3逸出,而酸保留下来。 [板书] (NH4)2SO4 2NH3 ↑+H2SO4 [讲]但对于一些易挥发性但氧化性的酸的铵盐分解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随温度高低而异, [板书]5NH4NO3 2HNO3 +4N2↑+9H2O NH4NO3 ===N2O ↑+2H2O (撞击或加热) 2NH4NO3 === 2N2↑+O2↑+4H2O (加热到500℃) [思考与交流]若NaCl晶体中混合NH4Cl,可如何除去? 加热法。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 (NH4)2SO4溶液和NaOH溶液,加热。 现象:加热后,溶液中有气泡生成,可闻到刺激性气味,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问]上述实验说明了铵盐可能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板书](2) 与碱反应 (NH4)2SO4+2NaOHNa2SO4 +2NH3 ↑+2H2O [讲]铵盐与碱反应的实质是NH4+与OH―反应生成NH3·H2O,而NH3·H2O不稳定,在受热或浓溶液反应的情况下,就写成NH3和H2O的形式,而稀溶液反应就写成NH3·H2O的形式。 [讲]铵盐作氮肥时,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也正是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NH4+的存在,当然也是实验室制取NH3的原理. [板书](3)NH4+的检验 原理:NH4++OH―NH3↑+H2O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学生自主实验]实验室制NH3 边协助学生操作,边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四)实验室制NH3 1、实验原理: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讲]反应是离子反应,但此反应为非水溶液中进行,因而写不出离子反应方程式。所用铵盐不能用NH4NO3和NH4HCO3,因为加热过程中NH4NO3可能发生爆炸性分解反应,发生危险,而NH4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O2,使生成的NH3中混有较多杂质。另外选用消石灰Ca(OH)2,不能用NaOH和KOH代替,其主要原因是:NaOH、KOH具有易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NH3。NaOH、KOH在高温下能腐蚀玻璃管。除了用NH4Cl和消石灰固体共热易NH3外,还可以在常温下用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快速制取NH3。 [讲]实验装置如图,与O2的制备装置相似。是典型的固体与固体热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那么,作为一种典型的碱性气体,可以用什么来干燥氨气呢? [板书]2、干燥剂:碱石灰 [讲]不能选用浓硫酸、硅胶等酸性干燥剂,是因为酸碱反应,而不能选用CaCl2,是因为CaCl2与NH3反应生成CaCl2·8NH3 [板书]3、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4、检验:(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白烟 5、棉花团的作用:防止试管内的NH3与管外空气形成对流 [视频]NH3的工业用途 [讲]最后,请同学们小结一下NH3的用途。 [自我评价] 1、为了简单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说法中适合的是( C ) A、N2 +3H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用NaOH进行干燥 B、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Mg3N2+6H2O == 3Mg(OH)2+2NH3 ↑用CaCl2干燥 2、有关氨气的实验较多,下面对这些实验的实验原理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的性质可以解释氨气的喷泉实验 B.氨气的还原性可以解释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实验 C.铵盐的水溶性大是实验室中用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原因 D.NH3·H2O的热不稳定性可以解释实验室中用加热氨水的方法制取氨气 3、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 C.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 D.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4、检验氨气可选用( ) A.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 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5、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 A.HCl和H2O B.NH3和H2O C.NH3和汽油 D.CO2和NaOH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硝酸铵 D.烧碱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______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B是_______下部锥形瓶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_______(填图A或图B)装置的原理相似。 (5)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 6、请回答有关下列五种气体:H2、O2、NO、NH3、NO2的问题. I。(1)与制取O2 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只能用一种方法收集的是 (2)以上气体制备反应中,有一反应在原理上与其它反应都不能归为同一类型,请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方程式 图1 图2 氨气 氨气 水 水 水 II. 用右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 已略去)。 (1)若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 装满干燥的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2)若用图2的装置,请举一例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III:若用同一烧瓶分别充满如下气体:① HCl ② NH3 ③ NO2进行喷泉实验,实验后烧瓶内溶液液面的高度关系为 (用序号和“〉,<或=”表示,下同),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 。 教学回顾: 教 案 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二)—-—---硫酸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硫酸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掌握浓硫酸的特殊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认识浓硫酸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进一步形成交流、合作、反思、评价的学习习惯.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实例,如浓硫酸的广泛用途及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重 点 浓硫酸的特性 难 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二、硫酸(sulphuric acid) (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二) 浓硫酸物理性质: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 g/㎝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H2SO4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与H2O以任意比互溶,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三)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 2、脱水性: 浓硫酸可以按水中H、O原子个数比2:1夺取有机物中的H、O,脱水后生成碳.浓硫酸的脱水性导致了它的强腐蚀性 3、强氧化性 (1) 与金属反应 Cu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加热条件下,浓H2SO4 可氧化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一般生成SO2 常温下,浓H2SO4可使Fe、Al钝化(表现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起到保护的作用) (2) 与非金属反应 C+2H2SO4(浓) CO2 ↑+2SO2 ↑+2H2O (3) 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 H2S+H2SO4(浓) S ↓+SO2 ↑+2H2O (四) 硫酸的用途 (五) SO42―的检验方法: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42―的存在。 (六) 常见的硫酸盐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手段、师生活动 [视频实验]稀H2SO4的性质实验 [引言]初中我们学习了三大无机强酸———-—-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但这只是稀硫酸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将全面认识一下H2SO4 [板书]二、硫酸(sulphuric acid) (一)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讲]我们所说的酸的通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与酸碱指示剂变色;2、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4、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5、与某些盐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大家从这五个角度指出硫酸具有酸的通性时具有代表性的离子方程式 [投影] 实验内容 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稀硫酸与 石蕊试液 H2SO4==2H++SO42― 氢氧化铜 Cu(OH)2+2H+==Cu2++2H2O 氧化铜 CuO+2H+==Cu2++H2O 锌粒 Zn+2H+==Zn2+ + H2O 氯化钡溶液 Ba2++SO42― == BaSO4 ↓ [过]H2SO4的浓度不同,会引起性质上的差异,请大家阅读教材,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 浓硫酸物理性质: 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常见的浓硫酸的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 g/㎝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H2SO4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性的强酸,易溶于水,能与H2O以任意比互溶,H2SO4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思考与交流]如何稀释浓硫酸? 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思考与交流]浓硫酸敞口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增重 [问]这又是利用什么性质呢? 吸水性 [讲]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浓硫酸的三大特性之一--———-吸水性。 [板书](三)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指的是浓硫酸分子跟水分子强烈结合,生成一系列稳定的水合物,并放出大量的热。 [讲]浓硫酸能吸收水分子,是我们常用的干燥剂,下面,让我们总结一下,浓硫酸通常用来干燥哪些气体? [投影小结]浓硫酸做干燥剂: 1。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NH3 2.不能干燥还原性气体:H2S、HI、HBr 3.能够干燥:SO2、CO2、H2 、HCl、O2等 [视频实验]浓硫酸与胆矾的反应 操作:在表面皿里放入少量胆矾,并滴加少量浓硫酸 现象:固体由蓝变白, [问]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呢? 无水硫酸铜。 [讲]浓硫酸不仅能吸收游离态的H2O还能吸收某些结晶水合物中的水。 [视频实验]浓硫酸与棉花的反应 现象:变黑 [讲]黑色物质为炭,浓H2SO4使它们逐渐变黑的现象称为炭化,这是浓H2SO4的脱水性。 [板书]2、脱水性: 浓硫酸可以按水中H、O原子个数比2:1夺取有机物中的H、O,脱水后生成碳。 浓硫酸的脱水性导致了它的强腐蚀性 [投影小结]吸水性与脱水性的对比小结 吸水性 脱水性 对象 游离态的H2O、结晶水合物中的H2O 一般含H、O的有机物,H、O按物质的量比为2:1脱去 类型 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能量 放热 放热 现象 无明显现象 得到黑色固体 关系 有脱水则必吸水 [视频实验]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 操作:将预先称量的20g蔗糖放入100 mL 烧杯中,加几滴H2O搅拌均匀,再加15 mL 浓硫酸,用玻璃棒迅速搅拌 现象:蔗糖由白变黑,体积膨胀,呈疏松海绵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放出大量的热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可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浓硫酸体现了哪些化学性质?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 蔗糖变黑说明有炭生成;“体积膨胀,呈疏松多孔状"说明有大量气体生产;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可能是SO2 ;在此过程中,炭可能和浓硫酸发生了反应,生成了CO2 和SO2 气体。 [思考与交流]将浓硫酸滴到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上,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变黑 [思考与交流]万一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眼睛上、衣服上或桌面上,如何处理? 先用干抹布擦,再用大量水洗。 [讲]蔗糖为含C、H、O元素的有机物遇浓H2SO4会炭化变黑,那么有何种气体生成呢?要想知道答案,就必须学习浓硫酸的另一个特性 [板书]3、强氧化性 [问]有酸的能性可知,稀硫酸与Cu不反应,那么与浓硫酸呢? [视频实验]铜与浓硫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 ①试管A中Cu片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Cu与浓硫酸反应时,Cu被氧化(氧化或还原)成了Cu2+ ; ②试管B中的品红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Cu与浓硫酸反应时,H2SO4被还原(氧化或还原),生成了SO2 气体 ③试管C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 红 色 [讲]在这装置中,浸碱液的棉团起尾气吸收的作用。 [问]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什么条件?据实现现象推测反应物,并写方程式。 [板书](1) 与金属反应 Cu +2H2SO4(浓) CuSO4 +SO2 ↑+2H2O [练习]请同学们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浓H2SO4 还原剂:Cu [问]在这个反应中,浓硫酸都起什么作用? 浓硫酸中的硫被还原,因而表现强氧化性;有硫酸铜生成,表面硫酸的酸性。 [思考与交流]稀H2SO4是否具有氧化性?这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有何区别? 浓硫酸的氧化性是由+6价的S元素表现的,稀H2SO4也有氧化性,是由H+表现出来的,是酸的通性。 [讲]酸的氧化性是指电离出H+所表现的氧化性,是酸的共性.而氧化性的酸是指组成酸的具有变价的元素所表现出的氧化性。 [过]H之后的Cu可以被浓H2SO4氧化,那么,H之前的金属能否被氧化呢? [探究性实验] 1、用热的NaOH溶液处理Al表面的氧化膜,迅速放入饱和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过一会儿取出, 现象:Al表面变红,2Al+3Cu2+== 2Al3++3Cu 2、把Al放入浓H2SO4中,1—2分钟后,无明显现象。 3、把2中的Al再放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中,不反应. [讲]2中的铝片与浓硫酸发生了某种特殊的反应。 [讲]由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某些金属Al、Fe表面因氧化而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跟H2SO4反应,正因如此,常温下,浓H2SO4可以存放在Fe、Al容器中,但若加热,也可发生反应. [板书]与金属反应的规律: 加热条件下,浓H2SO4 可氧化绝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产生H2,一般生成SO2 常温下,浓H2SO4可使Fe、Al钝化(表现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起到保护的作用) [过]浓H2SO4氧化性之强还体现在能跟一些非金属单质和还原性化合物反应. [板书](2) 与非金属反应 [讲]在加热条件下,可将C、S、P氧化生成氧化物,本身还原为SO2,浓H2SO4只表现为氧化性。 [板书]C+2H2SO4(浓) CO2 ↑+2SO2 ↑+2H2O [思考与交流]解释蔗糖与浓H2SO4反应现象的原因 在蔗糖内加几滴H2O ,反应放热,此时蔗糖被炭化,反应生成的C又继续和浓H2S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SO2以及CO2 黑馒头实验是浓H2SO4吸水、脱水和强氧化性共同体现。 [过]浓硫酸还能与一些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 H2S+H2SO4(浓) S ↓+SO2 ↑+2H2O [思考与交流]如何用实验方法证明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 [讲]浓H2SO4除了强氧化性外,还有吸水性、脱水性,它与稀H2SO4性质相差很大,稀H2SO4 主要表现出酸的通性,我们研究H2SO4性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使其为人类更好的服务。 [讲]那么,H2SO4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有哪些用途呢?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根据已有的常识了解H2SO4的用途。 [板书](四) 硫酸的用途 [投影小结] [问]那么我们如何检验SO42― 呢?直接加入BaCl2溶液可否 不可以,CO32―、SO32―都可与Ba2+ 形成白色沉淀,Ag+可与Cl―形成白色沉淀,尤其是AgCl的沉淀也不溶于稀硝酸。 [问]若先加硝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可否 不可以,硝酸可把SO32―氧化成SO42―,干扰原溶液中SO42― 检验。 [问]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检验SO42― 呢? 先加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问]为什么要这样做? 先加盐酸,无沉淀,既可排除Ag+的干扰,又可与CO32―和SO32―反应生成CO2和SO2,而CO2和SO2均不与强酸的钡盐发生反应. [问]那么,我先加盐酸酸化后,再加Ba(NO3)2溶液可否 不可以,加盐酸酸化后,若有SO32―则生成SO2,而SO2在水中的溶液度很大,可在水中大量存在,再加入Ba(NO3)2 ,溶液中有H+和NO3― ,就相当于有稀HNO3,可把SO2氧化成SO3,而SO3再水溶液中要以SO42―的形式存在,这样又会干扰原溶液中的SO42― [板书](五) SO42―的检验方法: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有SO42―的存在。 [讲]以上我们介绍了H2SO4,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以下常见的硫酸盐. [板书](六) 常见的硫酸盐 [投影小结] 硫酸盐 俗名 颜色 用途 CaSO4·2H2O 生石膏 白 医疗上做石膏绷带,工业上水泥添料,可调节水泥凝结时间 2CaSO4·H2O 熟石膏 白 ZnSO4·7H2O 皓矾 白 医疗上的收敛剂,木材的防腐剂,印染工业的媒染剂,制白色染料. FeSO4·7H2O 绿矾 浅绿色 作补血剂、净水剂,制蓝墨水 CuSO4·5H2O 胆矾、蓝矾 蓝色 变色可检验H2O,常用杀菌剂,工业上用来精炼铜、镀铜。 BaSO4 重晶石 白 医疗上做钡餐,射线不能穿透,也可作白色染料。 Na2SO4·10H2O 茫硝 白 KAl(SO4)2·12H2O 明矾 白 净水剂 MgSO4 泻盐 白 泻药 [自我评价] 1、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硫酸表现出的性质为:A、高沸点性 B、强酸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1)实验室制取氢气___ (2)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___ (3)干燥二氧化硫____ (4)浓硫酸溶解金属铜 ___ (5)浓硫酸用钢瓶保存__ (6)浓硫酸与蔗糖反应___ 2。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碳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SO2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3、3mol Cu和含7mol H2SO4的浓H2SO4共热,未被还原的H2SO4有( ) A、3mol B.4mol C、少于4mol D、一定多于4mol 4、通常状况下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用NaOH干燥的一组( ) A、CO 、 O2 、 H2 B、O2 、NH3 、SO2 C 、H2、Cl2 、CO2 D 、HI 、Cl2 、H2 学生根据投影表格按照要求写离子方程式。 教学回顾: 教 案 课题: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三)————-—硝酸 授课班级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硝酸物理性质,利用实验使学生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认识硝酸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利用分析演绎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硝酸与碳反应的方法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 点 硝酸的氧化性,加深对氧化还原的理解 难 点 硝酸的强氧化性,对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深化。 知 识 结 构 与 板 书 设 计 第四章 第一节 氨 硫酸 硝酸(三)—--———硝酸 三、硝酸( nitric acid ) (一) 硝酸的物理性质 1、纯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密度比水大,能以任意比溶解于水。 2、低沸点(83℃),易挥发。 3、质量分数为69%的硝酸为浓硝酸。 4、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硝酸为发烟硝酸。 (二) 硝酸的化学性质 1、硝酸具有酸的通性 HNO3 = H+ + NO3― (1)使指示剂变色 A、稀硝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浓硝酸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微热) (2)与碱反应:HNO3 +NaOH=NaNO3 +H2O-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硫酸 硝酸 教学 设计 示例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