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地质规程(正式版).doc
《矿井地质规程(正式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地质规程(正式版).doc(3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完整word版)矿井地质规程(正式版)矿井地质规程(正式版)第一章 总 则第1条 矿井地质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矿井的一切采掘工程都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为此,必须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更好地研究与解决煤矿生产建设中的各种地质问题,以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的需要。第2条 矿井地质是指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采结束为止这一期间的全部地质工作。第3条 矿井地质工作必须支持为生产服务的方向,根据矿井不同地质条件,按照生产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第4条 矿井地质必须坚持现场观测和综合分析并重的原则。实见资料必须准确、完整;预测资料必须有理有据,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
2、第5条 矿井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一、研究矿区(矿井)煤系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和煤质的变化规律,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地质因素。二、进行矿井地质勘探 、地质观测、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矿井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采掘工作中的地质问题。三、计算和储量,掌握储量动态,提高储量级别,设法扩大矿井储量,及时提出合理开采和利用煤炭资源的意见。四、调查、研究煤系地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第6条 开展矿井地质科学研究,积极引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矿井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解决矿井生产建设中的各种地质问题。第二章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第7条 矿井地质条件分类以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
3、据,以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各项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规定见表1。各项地质因素复杂程度的标准 表1地质因素代号类类类类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断层A大中型断层很少大中型断层不多、且很少互相切割交叉大、中型断层较多或断层虽不多,但互相切割交叉大、中型断层相当发育,或断层互相切割比较严重。褶皱B地层产状单一很少,有波状起伏地层产状变化不大、有少量宽缓褶皱地层产状变化较大,褶皱比较发育,或有一定数量的紧密褶皱地层产状变化很大,紧密褶皱发育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C没有或很少受岩浆侵入的影响仅局部地段受到岩浆侵入的影响,其规模不大,形状较规则,对煤层的影响不大岩浆侵入范围较大,侵入体的数量较多,形状不规则,对煤
4、层的破坏比较严重。侵入体数量多,影响范围大,侵入层位多变,形状复杂,对煤层破坏严重,部分煤层已失去开采价值。煤层稳定程度D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井储量的80 %以上,其中稳定煤层储量所占比例一般不小于40%。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井储量的6080%稳定和比较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井储量的 4560%不稳定和极不稳定煤层的储量占全矿井总储量的55%以上其它开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顶底板E煤层的顶底板平整,顶板的完整性好,裂隙不发育顶底板较平整,只局部有凹凸不平,顶板较完整、裂隙不很发育。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裂隙比较发育,岩性比较松软破碎顶底板凹凸不平,顶板岩性松软、破碎,裂隙发育倾角F大部分
5、地区倾角在15度以下大部分地区倾角在15度至30度之间其它特殊地质因素g简单较简单较复杂复杂注:大、中型断层系指采区无法跨越的断层一、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的评定:原则上应以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三个因素中复杂程度最高的一项为准。其综合评定的标准是:地质构造不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者为一类;地质构造对采区的合理划分有一定影响者为二类;地质构造影响采区的合理划分,只能划分出部分正规采区者为三类;由于地质构造复杂而很难划分出正规采区者为四类。二、煤层稳定性的评定: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Km)为主,煤厚变异系数()为辅;中厚及中厚以上的煤层以煤厚变异系数为主,可采性指数为辅其参照指标见表2。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
6、辅指标 表2分煤层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薄煤层Km0.9525%0.95Km0.825%35%0.8Km0.6%3555%Km0.655%厚和中厚煤层25%Km0.9525%40%0.95Km0.840%65%0.8Km0.6560%Km0.65特厚煤层30%Km0.9530%50%0.95Km0.8550%75%0.85Km0.775%Km0.70注: Km、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见附录一。三、参加矿井煤层稳定性评定的煤厚点,其分布应力求均匀,资料必须可靠,凡已作为构造因素评定的煤厚异常点应予剔除。附各项地质因素复杂
7、程度的标准表1附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表2 第8条 矿井地质条件分为五大类。各类矿井的评定标准如下:一类矿井: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类,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不高于(含)类,。二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均为类或其中有一项为类,另一项为类,其它开采地质条件不高于类(含)。三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的稳定程度中有一项为类,另一项为类或类。四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类或其中有一项为类。五类矿井: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均为类。当其它开采地质条件的类别,高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或煤层稳定程度二者中最高类别成为矿井正常生产的主要矛盾时,评定矿井的类型
8、可适当升级。分类名称的数码表示法见附录一。第9条 一个矿井原则上只评定一个地质条件类别,但如果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有明显的分区规律时,可先按分区划类,然后通过综合评定再确定矿井的类别。第10条 矿井地质条件的类别应在新井投产810年内提出,以后每隔810年或在修改矿井地质报告时评定一次。矿井地质类别的评定和变更,需经省煤炭厅(局、公司)批准。第三章 矿井地质观测第一节 一般要求第11条 矿井地质观测应该做到及时、完整、准确、统一。一般要求如下:一、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薄上;记录薄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字迹清晰、表达
9、确切、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三、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四、矿井地质观测要把现场和室内,宏观和微观观测结合起来。第二节 煤系地层观测第12条 一切穿过煤系地层的井巷均应逐层观测其岩性特征和厚度。对于煤层、标志层和煤层顶底板需作重点观测。必要时,还需采取化石、煤(岩)标本和样品,进行化验和测试。为了对比和陈列,每一个矿井应保存一套完整的煤系标本。第13条 为统一岩石命名和观测描述内容,特作如下规定:一、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见表3)。碎屑岩的名称及粒度分级标准 表3级 别碎屑大小(毫米)岩石名称滚 圆 的未 滚 圆 的砾粗 砾砾细
10、砾10010100210粗 砾 岩砾 岩细 砾 岩粗 角 砾 岩角 砾 岩细 角 砾 岩砂粗 砂中 砂细 砂0.520.250.50.120.25粗 砂 岩中 砂 岩细 砂 岩粉 砂粘 土0.010.10.01粉 砂 岩粘 土 岩二、沉积岩描述的基本内容:1、碎屑岩类应描述颜色,碎屑可见成分、分选性和滚落圆度,胶结物成分及胶结类型,同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及其分布特征,结核与包裹体成分,大小的形态,与稀盐酸的反应状况等。2、粘土岩类应描述颜色,混入成分,固结程度,滑腻感,断口开头可塑性,吸水变软或膨胀特点,附舌性,岩石的构造,所含化石及其保存完整程度,结核与包裹体的情况等。3、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类应
11、描述颜色,主要成分及杂质成分,硬度,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所含化石、结核或包裹体情况,岩溶裂隙的发育情况、方向性和充填物成分,与稀盐酸的反应等。三、沉积岩层描述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层理类型和特征,层面构造和接触关系等。对于煤层对比困难的矿区或矿井,应系统收集有关相旋回结构分析的基础资料。第三节 煤层的观测第14条 井巷所揭露的煤层,不论是否可采,都必须进行观测和描述。凡井筒、石门和其它的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均应作为观测点进行观测;在沿可采煤层掘进的巷道内,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应不小于表4的规定。遇地质构造时,可适当加密观测点,以反映煤层变化的实际情况。煤层观测点间距 表4煤层稳定
12、性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观测点间距501002550102510第15条 煤层观测点心观测描述内容:一、当巷道揭露煤层全厚时,每个观测点应观测煤层厚度、各煤分层厚度,夹石层厚度、岩性和坚硬程度;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时,应按表4规定的间距探测煤层全厚。二、在层位难以判断,煤层对比困难时,还应仔细观测各煤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和类型;煤的光泽、颜色、断口、软硬程度、脆韧性、结构构造和内生裂隙的发育情况;煤层中所含结核与包裹体的成分、形状、大小、坚硬程度及其分布特征等。三、煤层的含水性。四、煤层的产状要素。五、煤层的顶底板特征,其中包括:伪顶、直接顶、老顶和伪底、直接底等的岩层名称,
13、分层厚度,岩性特征,裂隙发育情况及其与煤层的接触关系等。必要时,应采取岩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第16条 当煤层变薄、分岔、尖灭和遭受冲刷时,必须注意观测以下内容:一、出现古河床冲刷时,必须观测冲刷标志,系统收集供判明冲刷类型,推断冲刷变薄带方向和范围的基础资料。二、出现煤层变薄和分岔和尖灭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结构、煤质、煤和围岩的接触关系、围岩岩性特征,为分析煤厚变化原因,预测变薄带、可采边界、分合区界线积累资料。第四节 地质构造的观测第17条 观测描述断层,应围绕确定其性质、断距和断裂结构面的力学属性来进行。其观测描述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
14、角。二、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和充填、胶结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定向标本,对断裂构造岩进行岩组分析。三、断层两翼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四、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皱的组合特征。五、断层与煤厚变化等的关系。第18条 观测和描述褶皱的基本内容如下:一、褶皱枢纽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二、褶皱两翼煤、岩层和褶皱轴面的产状要素。三、褶皱与煤厚变化、顶板破碎等的关系。第19条 对构造裂隙,应观测描述主要裂隙组的发育方向、发育程度,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裂隙率的测定和统计;观测裂隙面的形态、宽度、充填成分和充填程度,为
15、确定裂隙的力学性质,裂隙与断层、褶皱的关系积累资料。第20条 对陷落柱应观测描述其形状、大小和陷落角,充填物的岩性、层位密实程度和含水性以及陷落柱附近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等。第21条 对煤系中的岩浆岩体,应观测描述其岩石名称、结晶程度、矿物成分、结构构造、产状和形态、侵入层位、对煤层厚度和煤质的影响,为确定侵入中心、方向、范围、与构造的关系积累资料。第四章 矿井地质勘探第一节 勘探性质的划分第22条 由矿井建设开始,到开采结束期间所进行的一切勘探,统称矿井地质勘探。按其目的之不同,分为矿井资源勘探、矿井补充勘探、生产勘探和矿井工程勘探等四类。第23条 矿井资源勘探一、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矿井资
16、源勘探:1、延深水平或新开拓区,因无正式批准的精查地质报告而必须进行的勘探;2、因原勘探报告遗留有重大地质、水文地质问题,勘探程度不足和发现地质构造形态与原地质报告有重大出入,不能满足生产建设的要求而必须进行的勘探;3、为扩大井田范围而进行的勘探。二、矿井资源勘探应根据所存在的地质问题和矿井采掘工程设计的需要而进行。应遵循的原则和必须达到的标准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执行。第24条 矿井补充勘探一、在矿井范围内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矿井补充勘探:1、因延深水平高级储量的比例达不到规定标准,不能满足设计需要而必须进行的勘探;2、根据矿井改扩建和开拓延深工程设计等要求而进行的勘探;3、对需要
17、重新评定的可采煤层,为提高其储量级别或新增储量所进行的勘探。二、矿井补充勘探应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和设计部门的要求进行。其勘探设计,应按附录二的要求编制。其勘探成果原则上要达到本规程第61条的要求。并于勘探竣工后36个月提出相应的补充地质勘探报告(内容见附录三)报省煤炭厅(局、公司)批准。第25条 生产勘探一、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为生产勘探:1、在已开拓区内为查明影响工作面划分的地质因素,或为确定采煤方法以及找煤方向等而进行的勘探;2、在采区内为解决影响正常采掘和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水文地质问题而进行的勘探;3、为探明采区范围内煤层可采性而进行的勘探。二、矿井生产勘探,应针对采区范围内存在的不同地
18、质、水文地质问题而进行。其勘探设计和成果必须满足生产和安全的要求。勘探竣工后,应及时整理资料,根据需要编制专门的报告或说明书。第26条 矿井工程勘探是指矿井生产建设中根据专项工程的要求而进行的勘探。勘探施工前应编制专门设计,其成果必须满足工程的要求。勘探竣工后,应及时整理资料,根据需要编制专门的报告或说明书。第二节 勘探手段的选择和工程布置第27条 矿井地质勘探,应根据勘探性质,地质、物性条件,技术经济合理性等综合考虑,因地制宜地选择勘探手段,同时,还应遵循物探先于钻探,井下钻探先于地面钻探,钻探先于巷探和物、钻、巷探相结合的原则。第28条 凡属下列情况者,可采用巷探:一、井上下均不具备钻探条
19、件或虽可以牛探,但经济上不合理的地区;二、不稳定、极不稳定煤层,或因岩浆侵入对煤层破坏严重,用钻探手段无法探明煤层的可采性时;三、煤层受断层破碎带或受陷落柱、古河床冲刷等影响严重不能用钻探手查清时;四、为查清处于临界可采厚度的煤层或寻找老区残煤等特殊需要时。第29条 勘探工程的布置,要在充分利用已有地质资料和已知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合理布置,用较少的勘探工程量,获得最佳的地质效果。要充分发挥矿井地质勘探的特点,做到井上下结合,勘探工程与井巷设计工程结合,当前与长远结合,以满足矿井生产建设的要求。第30条 遇有从地面布孔过深,地形地物影响施工,过采空区施工困难,地层倾角大,影响资料准确性等情
20、况,宜采用井下布孔。第31条 勘探工程原则上应布置在已有的勘探线上。加密勘探线应尽量与石门、采区上(下)山等主要井巷工程的方向相一致。为解决某些地质总是井巷设计需要和井下探小构造等而布置的勘探工程可按实际需要,灵活合理的布置。勘探垂深超过1000米的勘探区,地面布孔原则上只对煤层赋存情况和主要构造进行必要控制,加密勘探工程应设法布置在井下。第32条 矿井地质勘探工程量布置的多少,应以查明有关地质因素,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为准,基本线距和极限布孔密度可参照表5、表6规定数据执行。钻孔布孔基本线距表 表5井田地质条件类 别以地质构造为主的矿井各级储量的基本勘探线距(米)以煤层稳定性为主的矿井各级储量
21、的基本勘探线(米)A级B 级C级A级B级C级一类井 田75015003000750100150200030004000二类井 田750500750100015002000375500750100015002000三类井 田250米左右,结合必要的巷探加以查明250250200250米左右,以巷探为主,钻探为辅加以查明2505005001000四 类井 田250米左右,以巷探为主,钻探为为加以查明250米左右,以巷探与钻探结合进行圈定不小于250米,以钻探为主,辅以必要的巷探加以控制250米左右,以巷探为主,钻探为辅加以查明250米左右,以巷探与钻探相结合进行圈定不小于250米,以钻探为主,巷探
22、为辅加以控制五类井田通常采用边探边掘边的方式进行,在勘探过程中无高级储量注:表中的储量级别是以主采煤层为准提出的。极限布孔密度表 表6矿井类别矿井田内平均每里内的最多布孔数简要说明一类井田不 超 过 五 个 孔二类井田不 超 过 十 个 孔三类井田不 超 过 二 十 个 孔对某些较复杂的地质问题要彩巷探与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四类井田原则上不超过三十个孔必须采用巷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不能单纯靠打钻解决问题五类井田同 上必须采用巷探与钻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不能单纯靠打钻解决问题第33条 各种地面钻孔必须本着一孔多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其作用。每个矿井,原则上应有 2个钻孔进行地温、瓦斯测定和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地质 规程 正式版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