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doc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doc(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2.00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D.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 2.(2.00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称氯化钠 B. 量水 C. 溶解 D. 装瓶 3.(2.00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4.(2.00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5.(2.00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2C+O22CO C+O2CO2 2CO+O2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6.(2.00分)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A.A B.B C.C D.D 7.(2.00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 8.(3.00分)橄榄油营养丰富、滋润度高、在餐饮、美容及制皂领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 。 (2)工厂可用活性炭对初榨橄榄油进行脱色处理,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3)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 作用。 9.(3.00分)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如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A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D物质的化学式是 。 (2)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 。 A.NH4HCO3 B.NH4Cl C.K2SO4 10.(4.00分)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 。 11.(4.00分)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 、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 (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取样,在空气中加热②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③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 其中不合理的是 (填序号)。某同学提出还可以用稀硫酸鉴别他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2.(5.00分)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 。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 13.(5.00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 。 (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 14.(7.00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2CO3和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 ,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 (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5.(5.00分)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0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D.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 【分析】A.根据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有利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B.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C.根据化学的用途来分析; D.根据化学的用途来分析。 【解答】解: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故正确; B.化石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使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错误; C.通过化学手段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故正确; D.利用化学方法研制新材料,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故正确。 故选:B。 【点评】环境、能源、材料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就成为经常考查的内容。 2.(2.00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A.称氯化钠 B. 量水 C. 溶解 D. 装瓶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 C、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装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18mL水,5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装瓶时,瓶塞倒放,可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步骤、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2.00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分析】A.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据此解答;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结合“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用明矾净水的原理解答; D.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解答】解:A.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错误; C.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故错误; 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防锈的措施与原理、促进燃料的方法、净水的原理以及分子的性质,难度不大。 4.(2.00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包括分子、离子和原子;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变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 【解答】解: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图②对应的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C、②是钠元素,④是氧元素,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钠,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是氧离子,符号为O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5.(2.00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2C+O22CO C+O2CO2 2CO+O22CO2 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来实现 【分析】A.根据反应原理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C.根据反应的特点以及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如氧气充足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时,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正确; 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燃料,故正确; C.上述反应都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且生成物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含氧元素,即都是氧化物,故正确; D.C→CO还可以通过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实现;CO→CO2还可以通过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来实现,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生成物的种类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氧化物的概念、化合反应的判断以及物质间的转化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6.(2.00分)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C 制备氢氧化亚铁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D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A.A B.B C.C D.D 【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B、根据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分别能除去氯化氢气体、水蒸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B、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用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钾,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无法确定铁锈蚀的条件,应设计对比实验,故选项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2.00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分析】根据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依据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A、溶液的总质量从零开始,所以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渐加入氧化铜中,故A错误; B、n点表示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表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相等,故B错误; C、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故C正确; D、该曲线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 8.(3.00分)橄榄油营养丰富、滋润度高、在餐饮、美容及制皂领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 油脂 。 (2)工厂可用活性炭对初榨橄榄油进行脱色处理,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吸附 性。 (3)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 乳化 作用。 【分析】(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肥皂的乳化作用来分析。 【解答】解:(1)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油脂;故填:油脂; (2)活性他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初榨橄榄油的色素;故填:吸附; (3)肥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来除去油污;故填:乳化。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3.00分)合理使用化肥可提高农作物产量。如图是生产尿素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A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1 。D物质的化学式是 H2O 。 (2)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 C 。 A.NH4HCO3 B.NH4Cl C.K2SO4 【分析】(1)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解答。 (2)根据化肥的分类解答。 【解答】解:(1)根据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反应的方程式是:2NH3+CO2CO(NH2)2+H2O,由此可知: A物质是NH3,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D物质的化学式是H2O; (2)A.NH4HCO3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NH4Cl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答案: (1)+1;H2O; (2)C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10.(4.00分)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 30 40 50 60 70 80 90 溶解度/g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 温度 (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 ×100% (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 90℃时的KNO3溶液是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图中n的数值为 93.5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 (2)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所以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100%; (3)90℃时的KNO3溶液中没有固体剩余,降温到80℃,有晶体析出,所以原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 降温析出晶体的过程中,溶剂质量不变,所以 = x=28.7g, 共析出晶体的质量为:n=28.7g+10g+45.8g=93.5g。 故答案为:(1)温度; (2)×100%; (3)93.5。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对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有一定的帮助。 11.(4.00分)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 强度高 、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 (2)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鉴别某黄色金属是黄金还是黄铜(铜锌合金),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取样,在空气中加热②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③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 其中不合理的是 ③ (填序号)。某同学提出还可以用稀硫酸鉴别他所依据的反应原理是 Zn+H2SO4═ZnSO4+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1)根据铝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飞机、高铁等,这是因为铝合金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腐蚀等特性。 (2)①取样,在空气中加热,黄铜中的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黄金则不能,可以鉴别。 ②取样加入硝酸银溶液,锌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置换出银白色的银,黄金则不能,可以鉴别。 ③取样,加入硫酸锌溶液,锌、铜、金均不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不能鉴别。 某同学提出还可以用稀硫酸鉴别,是因为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故答案为: (1)强度高; (2)③;Zn+H2SO4═ZnSO4+H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铝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5.00分)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 物理 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SO4=Cu(OH)2↓+Na2SO4 。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 硝酸钠 。 ③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 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 。 【分析】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白色粉末加足量水生成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配平即可;在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有氯化钾,硝酸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 【解答】解:(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故答案为:物理; (2)白色粉末加足量水生成蓝色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配平即可;在滤液B中加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说明一定有氯化钾,硝酸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加入过量Ba(NO3)2溶液和稀硝酸的目的是: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故答案为:①2NaOH+CuSO4=Cu(OH)2↓+Na2SO4;②硝酸钠;③排除硫酸根离子的干扰或排除硫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干扰;(合理即可)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计12分) 13.(5.00分)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回答问题。 (1)图一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两端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 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 (2)若要制取并收集大量较纯净的氧气,可从图二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BD (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3)若要回收反应后溶液中剩余的固体,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 【分析】(1)氧气反应越充分,实验结果越准确; (2)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确定反应的原理,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来分析解答; (3)根据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轮流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故填:使装置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2)制取大量的氧气就需要用反应容器较大的装置,即B装置;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该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氧气,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故填:BD;2H2O22H2O+O2↑; (3)二氧化锰是一种难溶水的固体粉末,若要将其从液体中分离出来需要采用过滤的方法,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故填:漏斗。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14.(7.00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及步骤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 Ⅰ.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注入A中的锥形瓶。 Ⅱ.打开K1,观察到C中部分红色溶液沿导管倒溶液吸入A,片刻后回流停止。 Ⅲ.打开K2,观察到B中溶液倒吸入A、C中,液面稳定后观察到A中溶液仍为红色,C中溶液变为无色。 同学们对相关问题分组展开如下探究。 探究环节 甲组的探究 乙组的探究 【提出问题】 A中使酚酞变为红色的物质是什么? C中溶液为什么变成无色? 【做出猜想】 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Na2CO3和NaOH 猜想一: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二:溶液中的NaOH反应完了 【实验验证】 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 (1)取少量C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又变为红色,证明猜想一不成立。 (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 ≤7 ,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1)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证明了NaOH能与稀盐酸、CO2发生反应;A中溶液里一定还存在NaCl.写出NaOH与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2NaOH=Na2CO3+H2O 。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 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实验验证】甲组,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乙组,(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7,证明猜想二成立; 【反思交流】(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解答】解:【实验验证】甲组,小鹏取少量A中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猜想二成立。小丽认为用Ba(OH)2溶液也可证明猜想二成立,小鹏认为小丽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乙组,(2)用pH试纸测定C中溶液的酸碱度,若pH≤7,证明猜想二成立;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钠;≤7; 【反思交流】(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CO2+2NaOH=Na2CO3+H2O; (2)【实验步骤】Ⅱ中的现象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不能; 【拓展迁移】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故答案为:某种反应物消失或减少; 【点评】实验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之一,它包括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实验结论和实验规律的探究等。本题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属于结论性探究。同学们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四、计算与分析题(5分) 15.(5.00分)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欲测定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假设其它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无 (填“有”或“无”)影响。 (2)计算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求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由于是让生成的二氧化碳跑掉,借助质量变化求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 没有影响。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0g﹣363.4g=6.6g 设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gx 6.6g = x=75% 答:(1)该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2)该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第23页(共23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陕西省 中考 化学 试卷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