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会计理论研究导论.doc
《第一章会计理论研究导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会计理论研究导论.doc(3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第一章 会计理论研究导论 内容提要:本章主要研究探讨会计理论的定义、作用、发展以及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和会计理论体系构建等问题。通过学习,了解上述相关问题的不同观点,作出恰当的比较与分析,得出科学的认识和结论,为研究后续内容奠定良好基础。 第一节 会计理论的定义和作用 一、会计理论的定义 “理论”是指概念、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知识。“理论”就是说理立论,是人们由实践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知识的有系统的结论。不论对理论怎样描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总是非常密切并相辅相成的。凡属科学的理论,必须能完整准确地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解释实践,即认识世界;二是如何进一步做好实际工作,即改造世界。理论研究的深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志,首尾一惯的理论,则是评估实务正确与否的指南。 (一)会计理论定义的主要观点 中外会计界在探讨会计理论定义时,出现了许多观点,现列举一些主要观点。 1.国外的观点 (1)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66年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中下的定义是:“会计理论是一套前后一贯的假设性(Hypothetical)、概念性(Conceptual)和实用性(Pragmatic)的原则,是一个旨在探索会计本质的总体性参考框架。”(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AAA,1966。 P1)。 (2)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莫斯特(K•S•Most)在1986年的著作《会计理论》(第二版)中认为:“理论是一系列现象的规则或原则的系统描述,它可视为组织思想、解释现象和预测未来行为的框架.会计理论是由与会计实务相区别的原则和方法的系统描述组成.”(参阅葛家澍,林志军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P18). (3)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E•S•Hendriksen)在1992年的《会计理论》(第五版)中的定义:“会计理论可以定义为一套逻辑严密的原则,它:(1)使实务工作者、投资人、经理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会计实务;(2)提供评估当前实务的概念框架;(3)指导新的实务和程序的建立.”(参阅葛家澍,林志军著。 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P18)。 (4)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CF),实际上就是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表述:“概念框架(CF)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FASB,SFAC.NO.2,1980).(参阅葛家澍,林志军著.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P18). 2.国内的观点 (1)林志军教授在《会计的假定•原则•准则》一书中的定义:“会计理论就是研究会计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技术及其运用的知识体系。它来自会计实践,又高于实践,并且能够能动地指导实践.”(林志军著。 会计的假定•原则•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P1). (2)李翔华教授在《会计基本理论》一书中的定义:“作为理论,它应该是由一系列概念和原理组成的、系统化理性认识体系。会计理论是反映会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会计的内在规律性的知识体系。”(李翔华著。 会计基本理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P1). (3)阎达五教授在《会计理论专题》一书中认为:“所谓会计理论,指的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关于会计实践的知识体系.”(阎达五著. 会计理论专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5. P17)。 (4)汤云为、钱逢胜教授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认为:“简单地说,会计理论是对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以及它们对会计实务的指导关系所作的系统说明。”(汤云为、钱逢胜著. 会计理论.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P2). (5)吴水澎教授在其所著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一书中,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认识论角度阐述了会计理论的定义:“会计理论是人类在长期会计实践的过程中,在取得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经过辩证的思维运动,所产生的关于会计的理性认识,即范畴、概念、观点的体系.它反过来又用于指导会计实践.”(吴水澎著.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P6)。 (二)会计理论定义不同观点评析 笔者认为,上述中外关于会计理论定义的各种表述有其共同点:①都强调了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紧密关系,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的源泉;②都强调了会计理论是理性认识形成的会计知识体系。 从上述各种定义中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会计理论定义的表述,侧重从会计理论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来描述会计理论的定义。国内学者则侧重从认识论的角度,从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关系来描述会计理论的定义,是以辩证唯物论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所谓会计理论,是人们对会计实践的理性认识所形成的会计知识体系,它来自会计实践,又指导会计实践。 二、会计理论的作用 理论是人们理性认识的产物。会计理论来源于会计实践,又必须与会计实践相结合。脱离实践的会计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会计理论指导的会计实践是一种盲目的实践。正因为会计理论具有重要作用,人们才十分重视会计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关于会计理论的作用,尽管中外会计学者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但是根据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认识,可将会计理论的作用归纳为如下几点. 1.解释会计实务 会计理论可以用来说明解释会计实务,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存的会计实务,有助于完整准确地认识会计工作并做好会计工作.会计实务有好坏之分,理由亦有强弱之别,良好的会计实务具有堂堂正正之理由为其后盾,欠佳之实务亦有不甚坚强之理由以支持,人们不能因理由牵强而抹煞理论之作用。 应当指出,必须正确认识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解释作用。会计理论并不能解释现存的全部会计实务,因为理论的形成是以合乎逻辑为前提,而实务的进行并不能肯定其全部合乎逻辑的要求。其不合逻辑的部分,即无法予以合理的说明.会计理论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应从整体上理解,决非是对每一种现存的会计实务作出合理的解释。 2.改进与发展会计实务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明确提出“会计理论用来提供评价会计实务所依据的通用观点,指导新程序的开拓".(参阅阎德玉主编。 会计理论比较与评析。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P4).建立会计理论的目的是对现行会计实务进行论证和批判,评价其存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指明会计实务可能改进的方面,明确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为指导新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开拓提供理论支撑。会计理论之改进与发展会计实务,是以会计理论中的原理、原则、概念等内容构成的知识体系为尺度,肯定、支持、鼓励合乎其尺度的实务,否定、反对、改进那些不合乎其尺度的实务,从而开拓出更好更完善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 会计理论的发展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有一个过程;事物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又总会显示出它的规律性.会计理论的发展也是如此,会计理论自产生到现在会经历从错误到正确、从朦胧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贫乏到丰富、从粗浅到深化、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之路.为了提出会计理论发展的过程和规律性,我们就必须回到会计理论发展本身的历史过程中去,并由此把握未来;同时,掌握以往会计理论的发展,可以使我们吸取到前人所累积起来的经验“养分”。正因为这样,会计理论的发展问题本身也就是一个理论问题,且是会计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为了让读者能把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同西方进行比较,也为了不割断世界会计理论发展的历史,先简要地介绍国外会计理论的发展,但很可能是“挂一漏万”. 一、国外会计理论发展简介 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渐进的,并且有时会出现重复、交叉。从有关的会计史料中,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对一些重要会计事件的划分也非绝对准确或“黑白分明”,相反,会出现“藕断丝连”的现象,这也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们可以从会计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大体地看出它的阶段性.就西方(这里主要以英美为背景)会计理论的发展来看,大体上可以把其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从簿记理论发展为会计理论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又把它分为3个小阶段,即簿记理论的形成阶段、簿记理论的发展阶段和簿记理论发展为会计理论阶段。 1.簿记理论的形成阶段(约16世纪之前) 回答会计理论起源的时间和标志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根据有关史料,有文字记载的会计历史,可以回溯到大约公元前3600年;而有些会计概念则可以追溯到早先的希腊和罗马时代。如公元初期的一位罗马建筑师就曾这样说过,一垛墙的价值不仅按成本来确定,而应按墙砌成时的成本每年从中减去1/18的数额来确定。这里有人们对价值、价值减少等方面的认识,但单凭这些概念还不足以形成会计(簿记)理论。 直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贸易的兴起,才为簿记理论的形成创造了客观条件。我们知道,从11世纪末到13世纪后期的十字军战争,为意大利城市的贸易发展提供了良机.随着贸易的发展,财富积累越来越多,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促使了个体经营方式大部分为代理商和合伙所取代。合伙首先使作为独立实体的企业与业主开始区分开来,从而形成了会计主体概念;合伙形式的出现,又必然出现合伙各方分享经营利润的要求,损益的计算也就应运而生,与此相联系的收入与费用、资本与权益概念也得以产生与发展;等等。所有这些,为复式簿记的诞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书写技术、算术的发展以及作为共同计量单位的货币的广泛使用,又使复式簿记方法的应用成为现实。尽管我们还很难确证复式簿记出现的具体时间,但我们从复式簿记产生的动因中不难看出,伴随着复式簿记方法的产生,复式簿记理论正在开始形成。正如前面所述,会计主体概念的产生,收入与费用、资本与权益的区分,货币计量的应用,正说明了构成簿记理论的概念基础已初露端倪。 尽管我们把复式簿记的产生阶段看作是簿记理论形成过程,也把复式簿记作为研究会计理论和会计概念发展的适宜起点,但对复式簿记进行理论总结并进行推广则是后来的事。 描述复式簿记制度,并为我们提供会计记录的论据的第一本著作,是1494年威尼斯的卢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i)所著的《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该书主要是数学论著,但也包含了复式簿记的部分.尽管巴其阿勒不是复式簿记的创始人,但他进一步完善,并从理论上总结了复式簿记.严格说来,会计有了复式簿记的方法与理论之后,会计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会计才有理论可言;同时,巴其阿勒这本书对复式簿记在欧洲的广泛传播也确实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这本书的出版被人们看作是会计发展史上、也是会计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就是说,到了巴其阿勒这个时代,簿记理论开始形成. 2.簿记理论的发展阶段(约17世纪至18世纪) 大家知道,从15世纪末期起,作为政治和贸易中心的意大利城市开始衰落。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贸易路线的开辟,商业中心开始从意大利转移到西班牙和葡萄牙,以后又转移到比利时和荷兰,复式簿记也随之传到这些国家。同时,复式簿记的应用范围也从商业扩大到其他类型的组织,如修道院和政府.随着复式簿记的广泛传播,促使人们对复式簿记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评论,从而推动了复式簿记理论的发展。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此之前,虽然合伙企业已存在,但大多数合伙都是属于短期的,或者至少是在特定的贸易目的达到后就停止经营的。因此,缺乏会计期间或企业持续经营的概念,也不需要有应计和递延项目;而到了16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独的一次交易或短期的合伙已日见其少,而更多的企业是长期合伙,并以制造和买卖业务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这就使得损益计算不是在短期合伙的终结,而是在每年的终结,并发展为定期编制资产负债表。如1673年,法国商法就规定每个商人都要至少每隔两年编制资产负债表一次.与此相适应,相关的会计概念和方法也得以发展。 (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化,簿记对象由起初的仅限于债权债务,发展到包括商品和现金,并进而发展到包括损益与资本。过去以人名账户为主体,到了17世纪,开始将所有的账户和经济业务予以人格化(“拟人说");到了18世纪末,随着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化,“拟人说"被“拟物说”(即把所有的业务都非人格化)所取代,从而把复式簿记(借贷记账法)符号化(把“借”和“贷”转化为单纯的记账符号)。 3.簿记理论发展为会计理论阶段(约19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 从19世纪到20世纪早期,由于一系列经济事件的发生,促进了新的会计思想和技术方法的产生,使簿记制度向现代意义上的会计领域发展,从而完成了从簿记理论向会计理论的转化。促使这一转化的主要经济事件有:工业革命的成功;铁路业的迅速增长和发展;政府有关商业法规的制定;对企业所得税的开征;股份有限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吸收合并所形成的工业和金融巨头的增长,等等. (1)工业革命的影响 进入19世纪,以英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取得成功,它使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英美在生产技术方法上产生了巨大进步,使工商业迅速发展。这一变革对会计思想的发展带来了直接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折旧概念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上. 在19世纪以前,折旧不是一个重要概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固定资产并非工商业的重要方面,随着工厂制度和大量生产的出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应用日益增多,这必然产生如何将固定资产投资转化为成本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折旧思想的形成。可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会计实务中并不考虑折旧,所投资的固定资产作为未销售商品,通过年终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或者在固定资产报废时全部冲销;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初,折旧仍然是许多工业企业和商业公司账面中的一项任意费用。然而,巨大的长期资产的存在就不能无视折旧,因无折旧的概念所造成的成本不实,就会影响到利润的不实。正因为如此,折旧理论和方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早在1915年厄尔·A·赛利斯(Earl.A.Saliers)在其所著的《折旧原理》一书中,推出了直线法、递减余额法、偿债基金法、年金法以及单位成本法等折旧的计算方法。 工业革命使工业企业普遍发展,导致了成本会计的诞生和发展.根据有关史料,工业成本会计起源于1368年,但直到19世纪的最后20年,成本会计的发展还是极其缓慢的。因为,在此期间,价值昂贵的机器很少,制造费用只占总成本的小部分;那时的许多成本会计师对其所采用的方法有保密的倾向,阻碍了新成本会计方法的传播;在这期间还由于企业的生产简单、品种少等原因,使成本计算相对简单.自19世纪末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重型动力设备的使用日益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制造费用增多,从而使成本会计得以发展,特别是在1830年至1915年间,成本会计的基本结构系统地形成,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分摊的方法得以发展,成本记录和会计账簿一体化,标准成本会计制度开始应用。成本会计思想的迅速进步,对会计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将成本记录与会计账簿相结合,使工业企业计算损益的方法得到了改进;存货计价变得更牢固地扎根于成本原则,从而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的更好配比。 工业革命还使得区分资本与收益显得重要,使持续经营概念得以发展。因为,随着工业的发展,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大,投资者与经营者分离成为必要,这意味着会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不亲自参与经营的投资者进行会计处理,投资者更加关心投资报酬,在会计实务中,越来越重视期间收益的正确计算。因此,作为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和作为投资报酬的收益势必需要更明确地加以区分.实际上,折旧概念和成本会计的发展与此也有一定的联系。 (2)铁路业发展的影响 19世纪中叶,欧洲和美国铁路业迅速发展,要求铁路业的资本大众化,产生了资金筹集和会计处理新问题。如需要更多投资和更长久的设备导致了资本和收益区分日益重要。因为那时曾经出现过从资本中支付巨额的股利,危及企业的经营,发起人和短期投机性投资者发了“横财”,而永久股东却蒙受损失。同时,为了分清资本和收益,必须考虑折旧或经营维修费来保持资本价值。总的来说,19世纪铁路的迅速发展,对促进资本和收益概念的澄清有一定的影响,也对折旧概念的发展起了作用。 (3)政府规章的影响 政府制定的规章也对会计思想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以适应法规的会计处理为中心的讨论更加促进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如关于区分资本支出与收益支出的工作以及折旧的各种方法和概念是由公用事业会计讨论中产生出来的。此外,法院的判决也影响到会计,如重置成本和再生产成本的提出等等。 (4)所得税的影响 收益的纳税是会计师们的一个主题。因此,所得税对建立会计通用程序发生影响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些程序反过来也有助于会计理论的形成.纳税所得与会计所得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并促进了会计实务的改进与理论研究,如寻求更好的折旧概念和计算折旧费用的更恰当的方法,促进了折旧理论与方法发展;如何改进会计实务和对一贯性探讨;存货计价的恰当方法和成本与市价孰低贴切性的讨论等。可见,企业收益的征税对会计理论影响很大,但主要是间接性的. (5)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响 股份有限公司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可以讲是很直接与全面的,会计理论中有些基本概念全然是企业由于采用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而产生的.如持续经营的概念以及资本的大量需要,带来了进一步明确资本支出与收益支出、资本保值的需要;大量的资本需求要求从会计上保护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利益;两权分离,经营者与所有者对会计提出不同要求导致会计目标多元化;持股公司的增长和发展,导致了合并报表及其商誉问题;证券公司要求股票上市公司进行完全充分信息揭示的理论与方法问题,等等。 上述各项因素的综合影响的结果,把簿记理论推向了会计理论;簿记学转为会计学。也就是说,会计理论除了记账方法的理论外,还产生了报账、查账、用账等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更加重视面向公众。至此,簿记理论这个概念已经适应不了这些内容,用会计理论这个概念也就更为合适了。 (二)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规范会计理论阶段 西方国家会计理论取得长足的发展并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实践是会计理论的源泉和发展动力,那时候的实践向会计提出什么要求呢?以往会计往往被认为是“艺术",应由会计人员进行“操纵”和“表演”,这种理论在以前并没有造成什么特别重大的危害。可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金融危机、高级职员参与股票投机,造成了美国经济秩序十分混乱。加上那时候的会计人员伪造财务数据,假账丛生,这就使美国的经济雪上加霜,导致了无数企业的破产,使美国的经济达到崩溃的边缘。在这场噩梦中,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开始干预经济.也就是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这两个法规规定证券在股票交易所登记注册的公司必须进行信息揭示,并促进了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成立)通过后,会计理论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为此,会计理论工作者开始了关注如何对公司报告进行限定的问题(如关于资产计价基础的问题),更加重视对会计政策提出建议,愈来愈倾向于规范化。之后,美国公证会计师协会(前身为美国会计师协会)、证券交易委员会、美国会计学会等团体和组织,为会计原则、准则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20世纪末和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的需要;60年代后期,在新兴信息、系统科学影响下,在计算机技术等的推动下,人们重新开始认识会计的本质。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一观点提出来以后,人们更加重视解决会计应当怎么做的问题,也就是进一步明确了必须对会计进行规范。对会计实务进行规范的需要大大促进了规范理论的发展。这时会计理论研究的内容是从企业会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会计惯例的累积,这些积累的会计惯例又以会计处理原则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规范性理论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先设定会计假设或会计目标,继而进行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从而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相互并存的阶段 按照有关资料,在西方国家,规范的会计理论(传统会计理论),旨在用于指导会计原则或准则的制定,促使会计实务的规范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学科之间的交叉,一些西方的经济学者,如莫迪利安尼和米勒,在公司理财中引入了经济学概念,通过应用经济分析法来解决理财问题,有力地推进了理财理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对假说,尤其是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大规模实验性验证及其在经济学和公司理财的引进,最终对会计研究产生巨大影响。在60年代中期,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验证结果与构成会计规范性理论基础的假设相矛盾.具体地说,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并不会受到会计方法的系统性干扰。为了向会计人员解释这些矛盾,这些研究人员把理财上的研究方法和与之联系的理论概念和方法引进到会计,出现了实证会计理论。可见,实证会计理论,是由于运用了不同于传统研究方法的“实证法”(Positive Approach)所形成的会计理论,其主要目的在于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理论大体形成于60年代和70年代,而系统化于80年代。1986年,实证会计理论的创立者中的美国学者瓦茨(R·L·Watts)和齐默尔曼(J·L·Zimmerman)发表了他们的代表作《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比较完整地介绍了实证会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把实证会计理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目前,实证会计理论在西方会计界十分盛行,成为当前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分支。如有人认为,它已弥补了传统会计理论中某些主观臆断的缺陷,为解释现行会计实务和预测未来的会计实务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但更多的人认为,实证会计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又为什么说当前规范会计理论与实证会计理论并存呢?除了目前会计学家还运用规范法(归纳法和演绎法)进行了会计理论的研究外,还在于从整个会计理论研究的全局来看,规范会计学者与“实证法"的研究者共同开拓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会计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研究财务报告的基本目的;研究建立充分完整的会计理论结构,借以作为制定准则的依据;扩展会计理论的实验研究;研究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的决策制定程序;研究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变化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影响;研究国际方面的会计和会计理论;资本市场研究和行为研究,等等。 二、中国会计理论发展简述 根据某些学者的意见,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我国表现为会计理论的会计著作的出现比较晚。值得指出的有两件事:一件是较为系统论及会计业务的资料是盛唐时期由李吉甫撰写的《元和国计簿》(公元807年).《中国会计史稿》一书的作者郭道扬教授认为,“唐代的‘国计簿'标志着我国会计核算与经济管理的新水平”;另一件是宋朝在中国官厅会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当时已有了“会计司"这样的机构和“四柱清册”的记账方法,更重要的是产生了系统描述官厅会计业务的书面资料——《会计录》。《中国会计史稿》的作者郭道扬教授认为这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样板意义的会计著作。”我们认为,中国会计理论之所以落后,是同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状况相吻合的。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经济和生产方式为特征;人们没有价值观念,货币关系没有充分展开。直到现在,还有人说自己打的毛线衣便宜。作为以发达的商品经济为客观环境的现代会计,因为没有其成长的土壤、阳光和水分,当然就得不到发展。进入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后,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为了适应其需要,约民国初期,引进了西方的复式记账。但由于商品经济仍很不发达,货币关系尚未充分展开,会计的发展也就不明显,也没有形成有贡献的会计理论。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的会计和会计理论的发展。新中国会计理论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经济建设所面临的是“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同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一样,会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但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的会计该往何处去的问题。为此,新中国的会计理论工作者首先和主要地回答了应该运用什么记账方法及新中国的会计应当建立在什么理论基础之上这样的两个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具有代表性的是章乃器先生在《大公报》(上海)上先后发表了两篇分别题为《应用自己的簿记原理记账》、《再论应用自己的簿记原理记账》的文章,文中阐述了以收付记账法取代借贷记账法的理由,并将收付记账法称之为是“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记账方法。当然这也就隐含了借贷记账法是不够科学的、不是大众的、不是中华民族的;从中也可以体会到记账方法有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记账法之分以及记账方法具有阶级性,等等观点。从此,记账方法问题的讨论断断续续地延续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前,我国曾经出现了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又区分为现金收付记账法、财产收付记账法、资金收付记账法等)并存的局面,还一度把借贷记账法戴上了只为资本家服务的帽子.这形成了中国会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中的一个特色。 对于第二个问题,《新会计》1951年第1期上刊登了一篇由黄寿宸、邢宗江撰写的题为“怎样建立新中国会计理论基础”的文章。该文的主要观点认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要求有不同的会计理论,不同的社会需要不同的会计.该文发表不久,《新会计》杂志第4期又发表了“‘怎样建立新中国会计理论基础’读后”的论文。该文作者陶德认为:“会计理论在本质上是无所谓阶级性的,它只是文字和数量相结合的应用技术罢了。” 章、陶等先生的论文都涉及了一个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即会计的属性是什么,在阶级社会里会计有否阶级性?这个问题后来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热点,从而形成了会计有阶级性、无阶级性和两重性等观点并存的局面。为什么这个问题花去了我们许多时间和精力呢?在我们看来,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所奉行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的理论,以及由此形成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政治路线,便是形成会计具有阶级性观点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认识基础,也是使会计具有阶级性观点成为主流派的重要原因。但是,一些同学认为,会计具有阶级性的认识同会计的本质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此,许多理论工作者,出自于良知,冒着政治风险,发表了会计无阶级性的观点。今天看来,我国会计理论的发展缓慢,走了许多弯路,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有很密切的关系。 在这个时期,其他会计理论问题的探讨也有所涉及,同时还介绍了前苏联会计工作经验,以及具体会计核算方法、成本会计原理与方法、工业经济活动分析具体方法,等等。我国当时的会计著作、教科书,除了潘序伦先生的一些著作外,大部分是从前苏联翻译过来的. 2.1956—1966年 这一时期,适应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在会计理论的研究上主要是在介绍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同时,一大批的中国会计学者对前苏联的一些重大会计理论问题有了怀疑,且逐步摆脱了前苏联学者的影响,并开始逐步探讨与建立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会计理论。主要探讨的问题是以会计对象为核心,并涉及与此相关的会计职能(任务)、会计的方法、会计的定义和会计性质等问题。资金运动是会计对象;会计的职能是反映与监督;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会计既有阶级性、又有技术性(双重性)等认识都是当时主流派的观点。此外,会计工作者在会计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提供了不少新的认识;还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果.如认为会计是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检查(内部审计)等组成的,这种观点同当时我们所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是相吻合的。 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时期的会计理论研究有过顺利的时候,也遇到了许多曲折和困难。一方面,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科学文化艺术的方针,使得会计理论界的思想活跃,也较为实事求是,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个时期所进行的反右斗争及“三面红旗”的提出等等,又极大地妨碍了会计理论研究的进行,使得会计理论的研究与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绑在一起,使许多会计理论工作者说了不少“违心”的话,会计工作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无账会计就是突出的一例)。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都处于这种状况,只不过是时强时弱而已。 3.1966-1977年 这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文革"时期,是个是非颠倒的年代。在“左”倾思想统治一切领域的情况下,会计被视为是“管、卡、压”工具的同时,又把会计具有强烈阶级性、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点推向了高峰.会计理论研究队伍也可想而知,被称为是“臭老九”。那时,真正探讨会计理论的文章基本没有,只有散见于报纸上一些类似大批判的文章。因此,会计理论研究有的处于是非颠倒(反科学化),有的处于停滞,有的处于倒退。1976年,我们虽然粉碎了“四人帮”,但“两个凡是”还在作怪,文革会计理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基本处于“空白”.人们在渴望着会计科学的春天! 4.1977—1988年 “文革”的结束,如何恢复会计理论的科学化、理性化的研究,是会计学界面临的重大问题。随着党的拨乱反正和解放思想等口号的提出,会计理论工作者对许多重大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定义、职能、对象、性质、方法等)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提出了新的观点,取得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例如,1978年葛家澍教授在《中国经济问题》第4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评所谓资本主义的记账方法的论文。这篇论文不仅肯定了借贷记账法这种科学记账方法的本身,更重要还在于他以记账方法为突破口,告诉人们:不能割裂历史,会计应当学习和吸收外国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东西。此外该文还引发了一场关于会计属性问题的讨论。因此,该文献被誉为是“打响会计界‘拨乱反正'的第一炮”.又如,1980年,吴水澍教授在《中国经济问题》第5期发表了题为“会计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吗?”一文,比较彻底地在理论和实践上推翻了会计具有强烈党性、阶级性的观点。当然,还有其他同志的一些文章。这些讨论不在于观点本身,其深远意义还在于打破了长期罩在会计学界头上的笼牢,人们开始大胆地探讨会计的一些理论问题。再如,通过一段时期的讨论,对会计本质问题的认识形成了“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两大学派,并成为当时的主流。经过会计学界的共同努力,80年代初期,会计理论研究中的非科学化、非理性化的极端盲目现象已基本消除,会计理论研究逐渐走上健康、正常的道路。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这个时期中,也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逐步开始了商品经济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使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与社会经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环境变化会向会计提出许多新的课题;会计也必须通过改革才能适应新环境。因此,这时的会计理论研究除了讨论上面的一些老的问题外,又向许多新的领域进军.如经济体制改革与会计的关系、会计改革政策、股份制会计、税务会计、承包经营制会计、责任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会计理论的内容。 应特别指出的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启示下,会计理论有继承性,会计可能从“地方语言"变成“国际语言",以及西方先进科学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可为我所用等等观点已是多数人的共识,许多会计学者努力地介绍、批评、吸收西方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审计、财务管理、责任会计、会计准则等等理论和方法,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新兴会计分支学科,大大丰富了会计科学的内容,这些学者功不可没。总的说来,这个时期会计理论研究的课题之广,研究深度和所取得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会计园地呈现出百花盛开的春天景象,也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 5.1988——现在 这个时期,会计理论研究全面展开,其研究的程度也更为深入,但以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建立为主。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会计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对有关会计准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是就整体而言,主要侧重于在对一些会计的基本概念上的认识,介绍西方(特别是美国)“公认的会计原则",以及我国要不要建立会计原则等方面,至于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原则,则比较少涉及。 到了1988年前后,根据不断发展着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特别是为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会计学会1987年年会提出了中国会计学会科研规划,在组织上成立了多个课题研究组,其中之一是成立了“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专题研究组"。该组于1989年1月在上海召开了会计准则组的第一次会议,它是我国关于会计准则研究从务虚到务实的转折点。以后,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于1993年底颁布了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1997~2005年期间,我国陆续颁布了16项具体会计准则。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和等效,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共39项,其中1项是重新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其余38项为重新修订或新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这套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是会计理论不断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我国会计工作走向国际化,使我国会计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会计理论除了研究、关注我国会计准则的研究与实践外,根据我国不断发展着的对外开放形势,关于会计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与重视. 从国内外会计理论发展的简史中,除了我们前面已提到的会计理论会沿着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地完善这条道路前进外,它还告诉我们,会计是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随着环境的变化,也将引起会计的变革。会计的变革在不断地丰富会计理论的同时,会计理论也支持会计的变革和发展.经济的发展不会结束,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也就不会中止,这是确定无疑的。 第三节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驶达真理彼岸的航船,是打开科学宝库的钥匙”。会计理论研究也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我们(认识主体)把握会计这一事物(认识客体)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办才能正确认识会计”这个问题。就其实质来说,它是人们认识会计的方法。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不同的研究方法会形成不同的会计理论。下面择其人们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阐述。主要有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等。 一、归纳法(inductive approach)(具体 → 一般)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走向一般概念、结论的思维方式。归纳法的特点是,通过对大量现象进行观察,从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的研究方法.其典型的做法就是先给定一些具体的例子,并声称这些例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然后归纳出一般性或总括性的结论。 例如,企业的现金、存货、设备……,其存放地点不同,形态各异,作用也不相同,通过我们的归纳认识,形成为经济学上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会计学上的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等等一般概念.各种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理论和方法,都是个别事实通过归纳而得到的. 又如,在长期的记录活动中,随着记账方法的演变,人们普遍观察到,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可以在至少两个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然后分别过入有关账簿,定期加以汇总,就可以得出借贷双方发生额(或余额)合计数的平衡,也可以有机地反映整个经营过程.人们通过对这种大量记账现象的观察,归纳产生了复式簿记原理。 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包括: (1)观察与记录全部的观察结果; (2)分析与分类记录结果; (3)从观察到的关系中推导出会计的一般概念或原则; (4)验证推导出结论。 验证 概括 观察 分类 归纳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不受预定的模式所束缚,研究人员可以自由地研究他们认为相关的对象,并把理论概念或结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 会计 理论研究 导论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