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doc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京海教育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 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 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 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二、反应热与焓变 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叫反应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常用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 化学键形成—放热 4、计算方法:△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据此,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定义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 的关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 △H<0 △H>0 常见反应类型 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 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 Ba(OH)2与NH4Cl的反应; 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注意】(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2)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三、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①要注明温度、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25℃、101Kpa下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②必须注明△H的“+”与“-”。“+”表示吸收热量,“-”表示放出热量。 ③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④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注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即对于相同的物质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其△H也不同。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H也加倍。当 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⑥对于化学式形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必须在化学是后面标明其名称。如C(s,石墨) 四、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 【注意】①对物质的量限制:必须是1mol: ②1mol纯物质是指1mol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 ③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g);H→H2O(l);N→N2(g);P→P2O5(s); S→SO2(g)等; ④物质的燃烧热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示物质燃烧热的△H均为负值, 即△H<0 (2)表示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以燃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 (3)有关燃烧热计算:Q(放)=n(可燃物)×△Hc。 Q(放)为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n(可燃物)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c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四、中和热 (1)定义: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注意】: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即大量水中物质的溶解热效应忽略不计;一般是指酸、碱的物质量浓度均小于或等于1mol·L-1; ②中和热不包含离子在水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水;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生成沉淀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包含在中和热内。H+(aq)+OH-(aq)=H2O(l);△H=-57.3KJ/mol表示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④弱酸弱碱因为电离时要吸热或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小于对应酸碱的物质的量,所以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H>-57.3KJ/mol,表示中和热偏小。 ⑤测定中和热实验关键因素:酸与碱充分反应;防止热量散失,酸碱溶液浓度等。如浓硫酸与碱反应测得中和热偏高。 (2)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应用: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 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 (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 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②由键能求反应热:反应热等于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为“+”)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为“-”)的代数和。即△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E反-∑E生 ③常见物质结构中所含化学键类别和数目:1molP4中含有6molP—P键;28g晶体硅中含有2molSi—Si键;12g金刚石中含有2molC—C键;60g二氧化硅晶体中含有4molSi—O键 六、 反应热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 不同物质的能量(即焓)是不同的,对于物质的稳定性而言,存在着“能量越低越稳定”的规律,因此,对于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若为放热反应,则生成物能量低,生成物稳定;若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能量低,反应物稳定。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就没有能量的变化 答案:A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焓变就是反应热,二者没有区别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BC 【例3】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例4】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2(g)+O2(g) == 2H2O(1) △H= ―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 +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 ―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 ―285.8kJ/mol 答案:D 【例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答案:C 【例6】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 ) 2H2S(g)+3O2(g)=2SO2(g)+2H2O(l) △H=―Q1 kJ/mol 2H2S(g)+O2(g)=2S (s)+2H2O(l) △H=―Q2 kJ/mol 2H2S(g)+O2(g)=2S (s)+2H2O(g) △H=―Q3 kJ/mol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A. Q1>Q2>Q3 B. Q1>Q3>Q2 C. Q3>Q2>Q1 D. Q2>Q1>Q3 答案:A 【例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 A.NH3(g)+O2(g)NO(g)+H2O(g);ΔH=-a kJ·mol-1 B.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b kJ·mol-1 C.2CO(g)+O2(g)2CO2(g); ΔH=-c kJ·mol-1 D.CH3CH2OH(l)+O2(g)CH3CHO(l)+H2O(l);ΔH=-d kJ·mol-1 答案B 【例8】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2H2(g)+5O2(g)4CO2(g)+2H2O(l);ΔH=-4b kJ·mol-1 B.C2H2(g)+O2(g)2CO2(g)+H2O(l); ΔH=2b kJ · mol-1 C.2C2H2(g)+5O2(g)4CO2(g)+2H2O(l);ΔH=-2b kJ·mol-1 D.2C2H2(g)+5O2(g)4CO2(g)+2H2O(l); ΔH=b kJ·mol-1 答案A 【例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CH4(g)+2O2(g)→CO2(g)+2H2O(l) ΔH=-889.5kJ/mol 2C2H6(g)+7O2(g)→4CO2(g)+6H2O(l) ΔH=-3116.7kJ/mol C2H4(g)+3O2(g)→2CO2(g)+2H2O(l) ΔH=-1409.6kJ/mol 2C2H2(g)+5O2(g)→4CO2(g)+2H2O(l) ΔH=-2596.7kJ/mol C3H8(g)+5O2(g)→3CO2(g)+4H2O(l) ΔH=-2217.8kJ/mol 现有由2mol上述五种烃中的两种组成的气体混合物,经充分燃烧后放出3037.6kJ热量,则下列哪些组合是不可能的( ) A.CH4和C2H2 B.C2H4和C3H8 C.C2H6和C3H8 D.C2H6和CH4 答案:AC 【例10】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注:的绝对值均正确)( ) A.C2H5OH(l)+3O2(g)==2CO2(g) +3H2O(g);△H= —1367.0 kJ/mol(燃烧热) B.NaOH(aq) + HCl(aq) == NaCl(aq) + H2O(l);△H= —57.3kJ/mol(中和热) C.S(s) + O2(g) == SO2(g);△H= —269.8kJ/mol(反应热) D.2NO2==O2+2NO;△H= +116.2kJ/mol(反应热) 答案:BC 【例11】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H=-221 kJ/mol ②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是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答案: C 【例12】下列酸与碱中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可用:H+(aq)+OH-(aq)H2O(l);ΔH=-57.3 kJ·mol-1来表示的是( ) A.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ΔH=-Q1 kJ·mol-1 B.1/2H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l);ΔH=-Q2 kJ·mol-1 C.HNO3(aq)+NaOH(aq)NaNO3(aq)+H2O(l);ΔH=-Q3 kJ·mol-1 D.1/3H3PO4(aq)+1/2Ba(OH)2(aq)1/6Ba3(PO4)2(s)+H2O(l);ΔH=-Q4 kJ·mol-1 答案C 【例13】已知:(1)Zn(s)+O2(g)=== ZnO(s),ΔH= -348.3 kJ·mol-1, (2)2Ag(s)+ O2(g)=== Ag2O(s),ΔH= -31.0 kJ·mol-1, 则Zn(s)+ Ag2O(s) === ZnO(s)+ 2Ag(s)的ΔH等于( ) A.-379.3 kJ·mol-1 B.-317.3 kJ·mol-1 C.-332.8 kJ·mol-1 D.317.3 kJ·mol-1 答案:B 【例14】灰锡(常温下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n(s,白)+2HCl(aq)== SnCl2(aq)+H2(g) ΔH1 ②Sn(s,灰)+2HCl(aq)== SnCl2(aq)+H2(g) ΔH2 ③Sn(s,灰) Sn(s,白) ΔH3 = +2.1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ΔH1>ΔH2 B.锡在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 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在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BD 【例15】 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 S(单斜,s)+O2(g) === SO2(g) △H1=-297.16 kJ·mol-1 ② S(正交,s)+O2(g) === SO2(g) △H2=-296.83 kJ·mol-1 ③ S(单斜,s) === S(正交,s) △H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0.33 kJ·mol-1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S(单斜,s)=== S(正交,s) △H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S(单斜,s)=== S(正交,s) △H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答案:AC 随堂练习 1.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1411.0 kJ·mol-1和-1366.8 kJ 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A A.-44.2 kJ·mol-1 B.+44.2 kJ·mol-1 C.-330 kJ·mol-1 D.+330 kJ·mol-1 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 ΔH=2×283.0 kJ·mol-1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3.化学反应N2+3H2 = 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 A.N2(g)+3H2(g) = 2NH3(l);⊿H = 2(a—b—c)kJ·mol-1 B.N2(g)+3H2(g) = 2NH3(g) ;⊿H = 2(b—a)kJ·mol-1 C.N2(g)+H2(g) = NH3(l) ;⊿H = (b+c—a)kJ·mol-1 D.N2(g)+H2(g) =NH3(g) ;⊿H = (a+b)kJ·mol-1 4.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w w w.k s 5 u.c o m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 C.(4c+12b-4a-5d)kJ·mol—1 D.(4a+5d-4c-12b)kJ·mol—1 5.已知:H2(g)+F2(g)→2HF(g)+270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6.已知:(1)Zn(s)+1/2O2(g) = ZnO(s);DH =-348.3 kJ/mol (2)2Ag(s)+1/2O2(g) = Ag2O(s);DH =-31.0 kJ/mol 则Zn(s)+Ag2O(s) = ZnO(s)+2Ag(s)的DH等于A A.-317.3 kJ/mol B.-379.3 kJ/mol C.-332.8 kJ/mol D.317.3 kJ/mol 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3OH(g)+H2O(g) = CO2(g)+3H2(g);DH = + 49.0 kJ·mol-1 ②CH3OH(g)+1/2O2(g) = CO2(g)+2H2(g);DH =-192.9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m 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 B.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据②推知反应:CH3OH(l)+1/2O2(g) = CO2(g)+2H2(g)的DH>-192.9 kJ·mol-1 8.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DH =-2878 kJ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DH =-2869 k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 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 9.已知:①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②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 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 w w w.k s 5 u.c o m 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 = 2HCl(g) 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 183 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183 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183 kJ/mol 10.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C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11. 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D ) A.C(s)+O2(g)=CO(g);△H=-393.5 kJ/mol B.2H2(g)+O2(g)=2H2O(g);△H=+571.6 kJ/mol 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 D.C6H12O6(s)+3O2(g)=3CO2(g)+3H2O(l);△H=-1 400 kJ/mol 12.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 (g) + 1/2O2(g) == H2O (l); △H = -285.8 KJ/mol 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 C8H18 (l) + 25/2O2(g) == 8CO2(g) + 9H2O (l); △H = -5518 KJ/mol CH4 (g) + 2O2(g) == CO2(g) + 2H2O (l); △H =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 (g) B.CO(g) C.C8H18 (l) D.CH4 (g) 13.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作业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假设1 mol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电离度为α,。若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3COOHCH3COO-+H+向左移动,α减小,Ka变小 C.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CO(g)+O2(g)CO2(g),△H=-283.0 kJ/mol。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2. 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来源:学科网ZXXK] 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 △H=-317kJ/mol 3.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 -1780kJ/mol B. -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 4.已知:2Zn(s)+O2(g)=2ZnO(s) △H=-701.0kJ·mol-1 2Hg(l)+O2(g)=2HgO(s) △H=-181.6kJ·mol-1 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 A. +519.4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kJ·mol-1 5.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6.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7.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2HI(g) - 26.48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8.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图中E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0 ℃、101 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 kJ·mol-1,则H2O(g)H2O(l) 的ΔH = 40.69 kJ·mol-1 B.已知MgCO3的Ksp = 6.82 × 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 = c(CO32-),且c(Mg2+) · c(CO32-) = 6.82 × 10-6 C.已知: 共价键 C-C C=C C-H H-H 键能/ kJ·mol-1 348 610 413 436 则可以计算出反应的ΔH为-384 kJ·mol-1 D.常温下,在0.10 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 10.肼(H2NNH2)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题12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kJ):N≡N为942、O=O为500、N-N为154,则断裂1molN-H键所需的能量(KJ)是 A.194 B.391 C.516. D.658 11.反应 A+B →C(△H <0)分两步进行 ① A+B→X (△H >0) ② X→C(△H <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12. [2012·海南化学卷13](8分) 氮元素的氢化物和氧化物在工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中都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为 ; (2)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肼(N2H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肼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与氧化剂N2H4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①N2(g)+2O2(g)= N2H4 (1) △H1= -195kJ·mol-1 ② (1) + O2(g)= N2(g) + 2 H2O △H2= -534.2kJ·mol-1 写出肼和N2H4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肼一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电池,该电池放电时,负极的反应式为 。 13. 用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1。利用反应A,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反应A: 已知:Ⅰ反应A中, 4mol HCI被氧化,放出115.6kJ的热量。 Ⅱ 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断开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中 H—O 键比HCl中H—Cl键(填“强”或“若”)_______________。 (2)对于反应A,下图是4种投料比[n(HCl):,分别为1:1、2:1、4:1、6:1、]下,反应温度对HCl平衡转化率影响的曲线。 ①曲线b对应的投料比是______________. ②当曲线b, c, d对应的投料比达到相同的HCI平衡转化率时,对应的反应温度与投 料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⑧投料比为2:1、温度为400℃时,平衡混合气中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14.光气(COCl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CO与Cl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中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与CO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已知CH4、H2和CO的燃烧热(△H)分别为 —890.3 KJ·mol-1、—285.8 KJ·mol-1、—283.0 KJ·mol-1,则生成1 m3(标准状况)CO所需热量为 ;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OCl2的分解反应为COCl2(g) = Cl2(g) + CO(g) △H = + 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的COCl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 min 时的平衡常数K = ; ②比较第2 min 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应温度T(8)的高低:T(2) T(8)(填“<”、“>”或“=”); ③若12 min 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 = 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 ;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2~13) (填“<”、“>”或“=”),原因是 。 ⑤>,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15.磷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有广泛应用。 (1) 由磷灰石[主要成分Ca5(PO4)3F]在高温下制备黄磷(P4)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4Ca5(PO4)3F(s)+2lSiO2(s)+30C(s)=3P4(g)+20CaSiO3(s)+30CO(g)+SiF4(g) H ①上述反应中,副产物矿渣可用来 。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 4Ca5(PO4)3F(s)+3SiO2(s)=6Ca3(PO4)2(s)+2CaSiO3(s)+SiF4(g) 2Ca3(PO4)2(s)+10C(s)=P4(g)+6CaO(s)+10CO(g) SiO2(s)+CaO(s)=CaSiO3(s) 用、和表示H,H= (2)三聚磷酸可视为三个磷酸分子(磷酸结构式见右图)之间脱去两个分子产物,其结构式为 。三聚磷酸钠(俗称“五钠”)是常用的水处理剂,其化学式为 (3)次磷酸钠(NaH2PO2)可用于化学镀镍。 ①NaH2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化学镀镍的溶液中含有Ni2+和H2PO2-,在酸性等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a) Ni2+ + H2PO2-+ → Ni + H2PO3 -+ (b)6H2PO2- +2H+ = 2P+4H2PO3-+3H2↑ 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并配平反应式(a)。 ③利用②中反应可在塑料镀件表面沉积镍—磷合金,从而达到化学镀镍的目的,这是一种常见的化学镀。请从以下方面比较化学镀与电镀。 方法上的不同点: ;原理上的不同点: ;化学镀的优点: 。 16. 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mol SO2(g)氧化为1mol SO3的ΔH=-99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C分别表示 、 ,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B点升高还是降低? ,理由是 ; (2)图中△H= KJ·mol-1; (3)V2O5的催化循环机理可能为:V2O5氧化SO2时,自身被还原为四价钒化合物;四价钒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写出该催化循环机理的化学方程式 ; (4)如果反应速率υ(SO2)为0.05 mol·L-1·min-1,则υ(O2)= mol·L-1·min-1、υ(SO3)= mol·L-1·min-1; (5)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296 KJ·mol-1,计算由S(s)生成3 molSO3(g)的△H (要求计算过程)。 随堂练习答案 ABAAC ADACC DBA 作业答案 1:B 2:D 3:B 4:C 5:CD 6:B 7:D 8:C 9:D 10:C 11:D 12 (1)5 (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反应 能量 知识点 总结 测试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