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报--告.doc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报--告.doc(3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 究 报 告 ———————————————————————————————— 作者: ———————————————————————————————— 日期: 37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 《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研 究 报 告 总课题编号:AYA010034 课题承担单位:甘肃煤炭工业学校 课题负责人:胡 贵 祥 课题结题时间:二○○四年十二月 前 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成为新世纪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领域。知识经济时代,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率先迈开了信息化进程的步伐,自上世纪7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已在一些发达国家蓬勃发展。而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和发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加快信息化进程的步伐,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缩短与其他国家在信息技术教育上的差距,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并要求“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这一决定体现了我国决心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竞争全球化,国民对教育的迫切要求使终生学习成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大大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自1999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开始,全国已有三十八所高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经过多年实践,在我国,网络环境下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教育模式。目前高等学校网络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主要采用计算机互连网、卫星数字网和有线电视广播网等方式进行。网络环境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也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受技术资金和科研能力制约,网络环境下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教育技术和模式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发展规模。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之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开始于2002年7月。课题研究主要针对我国中职教育信息化进程相对滞后,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模式尚待探索的状况,开展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旨在探索出适合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提高中职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水平。 煤炭生产在我国能源工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各种恶性事故屡屡发生,矿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效益受到严重威胁,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煤炭工业快速、稳定发展的“瓶颈”。纵观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煤矿生产管理者和员工安全意识淡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提高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有效杜绝各种恶性事故的发生,已成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迫在眉睫的任务。安全培训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才能不断增强生产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律观念,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和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根本好转.为此,国家依据《安全生产法》,规定煤矿生产经营管理者和有关人员必须进行煤矿安全技术强制培训,本课题的研究正是依据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多与行业紧密联系的特点,结合我国目前煤矿安全形式严峻、安全技术教育亟待加强和规范的现状,依托职业技术学校较强的师资力量与技术优势,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开展了多层次、多种类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对提升煤炭企业员工技术素质,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拓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课题组自2002年7月成立以来,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成员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课题研究之中。按照课题制定的实施方案,首先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研究,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同时聘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现场指导。在两年多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克服面临的诸多困难,不仅利用业余时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制作教学课件、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还多次深入基层、深入矿山开展调查研究和课题实践探索.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与探索,课题组在网络环境下中职教育理论研究、网络硬件环境建设、教学过程设计和教育模式实践探索等方面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和煤矿安全教育的整合,加快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现代化步伐,具有非常明显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色,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高我国煤炭安全生产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电子教程”的研究成功,填补了中职学校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电子教材的空白,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教育技术现代化和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为人类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教育技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受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教育技术在经历了传统教育技术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系统教育技术阶段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信息化教育阶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教育技术中高科技的含量日益提高,新概念、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为现代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全新的环境、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的现代化又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职业教育信息化要以完备的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为依托,必须把构建信息化的硬件环境放在首位,这是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当前,计算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全国人均拥有计算机数量、人均上机时间、计算机利用率和师生利用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程度等计算机数量指标的大幅提高,全国骨干网络和地区一级的网络建设,教育科研软件的开发应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整合”等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环境建设的近一步完善,为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外部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蓬勃兴起。但受技术资金和科研能力的制约,我国中职教育的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中职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借鉴高等教育已有的经验和模式,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二、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符合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面向职业教育的,其任务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的发展.我国原有的计划体制下,大部分职业教育学校都是按部门、行业和地方行政划分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问题较为容易解决。但是,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职业学校的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国家在政策上只起宏观调控作用,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面向国际竞争力和新兴产业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极为短缺,而传统产业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向高端人才倾斜。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结构的急剧变化,与国有企业的改革一起,对劳动力大军的技术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原有的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和产业界的需要,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职业教育信息化正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是由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和改革发展的本质所决定的。职业教育信息化自始至终都不能偏离教学和改革这个中心,技术的应用和职业教育的改革都是为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具有应变能力的各种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及时而有力地回应社会需求。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多与行业紧密联系,作为为煤炭行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的煤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其教育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煤炭企业多处于边远偏僻地区,信息交流和教育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企业员工文化素质、职业技术素质明显低于其它行业;职工的继续教育、在职培训仍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制约了煤炭行业职工技术素质的提高。因此,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探索适合煤炭行业的中等职业网络教育模式,可以为煤炭行业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提升煤炭行业员工的职业素质,实现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目的.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三、开展本课题研究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受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冲击,中等职业教育处境艰难,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有外部因素,又有职业教育自身的因素。要迎接挑战,就要把职业教育信息化这一根本出路和职业教育自身的改革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和学校实际状况的新路子.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实现我国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和走出职业教育困境的根本途径,也是紧随时代发展和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产业界关系的根本要求。因此,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中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既可以扩大中职教育规模,使中职教育摆脱困境,又可以探索未来中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模式,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 四、国内外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状况概述 早在20世纪70年代,德国、欧共体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政府和国际组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信息技术在社会中应用和发展的规划,在这些规划中都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一环.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lnformation lnfrastructure,即NⅡ),又称“信息高速公路”(1nformation SuperhiShway),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met为重点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1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其带动之下,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从而推动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浪潮. 我国政府在推进国家信息化的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1997年4月,中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国家信息化体系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方面的要素。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也包括以上相应部分.就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而言,1999年开始构建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视频系统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现在已有八个主干地区中心,省级节点设在36个城市的38所大学,与CERNET联网的大学、中小学等教育和科研单位达900多家(其中高等学校800所以上),联网主机120万台,个人用户达到800多万人.CERNET已经成为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平台。 五、本课题研究前景展望 1、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开展建设网络教学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多项教学科研活动,形成一套网络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填补网络环境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空白,加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实现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做出积极有意的探索。 2、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分发挥互连网的优势,开展开放式的中等职业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实现与多家高等教育、中职教育单位的多种形式的合作,达到优势互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 3、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为各类社会成员,尤其是本校毕业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诸如函授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促进中职学校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摸索出更切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拓宽中职学校的办学渠道. 4、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发展网络环境下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扩大中职教育规模,促进教育的平等性,既能缓解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又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5、通过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充分挖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潜能,抓住我国劳动力资源培训市场刚刚起步的先机,主动出击,抢占培训市场,开拓教育空间,使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型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型转变,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实现职业教育功能的多样化。 第二章 课题研究过程简介 一、申请立项 2002年5月20日课题组向《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提交了“中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子课题研究的立项申请。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6月30日下发了“关于下达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立项的通知”(教协科[2002]B102号),认为本课题符合条件,同意立项。总课题批准号为:AYA010034 二、课题开题研究 1、开题培训:2002年11月课题组负责人在云南昆明参加了“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暨课题开题培训。 2、聘请专家指导:2003年1月课题组聘请西北师范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院长、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专家杨改学教授亲临指导,对本课题的全体成员进行了理论指导和现场培训.并对所申报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做了具体指导.通过培训学习,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水平,丰富了信息技术知识,开阔了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思路。 3、变更子课题名称:课题组经过认真分析,慎重考虑,将申报的研究课题“中职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学模式与实践探索”调整更名为“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进一步确定了研究方向,明确了研究目标,理顺了研究思路,制定了实施方案.2003年2月28日子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了“关于子课题名称变更和课题组成员变动的请示”,总课题组于2003年3月12日下发了“关于同意变更子课题名称的批复”函,同意子课题的名称变更和课题组成员变动的请示.同时课题组聘请杨改学教授为本课题指导专家,并签订指导协议.课题组全体成员信心十足,明确分工,研究工作顺利开始.2003年1月至10月,课题组的主要工作是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网络硬件环境建设、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调查研究和课程内容设计等。 三、中期检查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课题组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2003年10月子课题组向总课题组提交了“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期自评报告,申请中期检查.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总课题组经过检查审定,于2003年11月25日下发了“关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中期检查评估结果的通知”(教协科[2003]Z117号),认为本课题中期检查已获通过,可以继续开展研究. 四、结题培训及主要成果 1、参加结题培训班:2004年8月6日~10日,课题组派人参加了总课题组在江西九江召开的结题培训会议,学习有关结题总结工作的知识和技术. 2、完成主要成果:课题成员撰写并发表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科研论文;筹建各培训站点网络系统;制作完成“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电子教程并开展实践教学. 五、申请结题 1、结题总结: ① 完成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② 改进并完善电子教材,做好电子教材的打包、刻录等工作; ③ 准备结题材料,开展安全技术培训教学效果调查分析; ④ 邀请专家进行结题指导; ⑤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⑥ 填写申请表,向总课题组提出结题申请. 2、结题方式:申请通讯结题. 、 第三章 课题研究过程 一、信息化环境建设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支撑,必须构建功能强大的校园信息网络,建立教育资源信息中心,实现学校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为此,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开展了信息化环境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系统建设等工作. 信息化环境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网络环境建设:主要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这是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物质基础 1、硬件资源建设 自2002年以来,学校投资 120万元,先后购置了280台计算机和多种电子教学设备。目前学校拥有教学用计算机356台,引进大助教音视频传输设备,建成360座语音室一个.并陆续建成4个大屏幕投影室、2个分屏仪多媒体教室、1个实物展示台和两间配备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视频教室。建成5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教师用电子备课室.电教室拥有同时播放12套节目的电视接收系统,信号覆盖学校46个教学班级及各多媒体教室。 2、软件资源建设 在开展硬件资源建设的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软件及学习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建设。通过引进、购买、自制等途径逐年添加、扩充软件资源库。目前已购进各类软件资源218种,自主开发134种,购置录像带310盘,教学用光盘220盘。学校校园网安装有教学平台软件,能够提供网络教学、教学资源库应用、教学课件点播等服务。校园网中装有管理平台软件,具备基本的管理应用功能和信息交流功能,能够完成学生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工作.学校新建了2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安装有AutoCAD2002、ofice2000、photo-shop7。0、Flash 5。0等学习软件及多媒体控制演示软件.多媒体制作室有课件大师、Authorware、易思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等教师备课软件,为教师动手制作教学课件提供方便。 (二)、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科研资源库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劳动力市场信息建设 1、科研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环境建设、学习环境建设 ①网络环境建设。在抓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很抓了资源库的建设.学校于2000年开始进行校园网建设,建成主干为千兆的校园网,联接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各教学和管理科室,安装了校园管理系统软件,并与Internet相连,基本实现了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2002年,本课题立项后,学校又对校园网进行了改扩建,通过ADSL与Internet宽带接入,站点分布于学校所有办公室及多媒体教室。校园网配置代理服务器、防火墙,申请了虚拟主机,建成了学校网页,实现了web服务、邮件服务。为确保校园网正常运行,选派专人进行维护,及时发布各种信息,并在行政、教学、财务、后勤等办公室及图书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全部配备了Pentium 4档次的计算机,实现了校园办公自动化和网络化。通过大规模的改扩建,目前,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已初具规模,拥有网络教学的全部功能,具备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进行中职网络教学实践的硬件环境.(学校网址:gsmx。0943。com。cn) ②学习环境建设.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必须做好学习环境建设工作.近年来,甘肃煤炭工业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煤矿安全事故也随之上升。由于国家加大了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需要接受安全培训的工种和人员急剧增加,以甘肃省三大煤炭国有企业(靖远、华亭、窑街)为例,仅需要培训的矿长就有500人,如果加上各地的私营煤矿矿长,再加上各种岗位技能培训,需要培训的人员就达1500人。2001年,甘肃煤炭工业学校被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确定为国家二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负责甘肃省煤炭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安全资格培训、资质认证及煤矿特殊工种的岗位培训任务.课题组利用这一有利契机,本着保证培训质量,服务矿山企业的目的,决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并争取把培训点办到矿山一线,这样,既减少企业的经费支出,又带动当地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首先利用校内网络环境,在校本部举办了一期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班。在办班的过程中,课题组发现集中办班存在着一些问题:1)集中到校本部办班,参加培训者要支付高额的差旅费和住宿费,增加了单位和个人的经济负担。2)参加培训的人员多为煤矿主要负责人,培训期间,单位的其它一些工作经常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不能安心学习,影响到了学习的效果。3)传统的“一间教室一张桌,一个教师一本书”的教育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教育教学和职业培训的需要。枯燥的、纯理论的课堂灌输使得课堂教学毫无生气。由于煤矿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几率相对不多,许多受训人员虽然常年在生产第一线工作,却对一些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时的严重后果缺乏足够认识,对许多安全事故隐患视而不见、麻痹大意甚至存在侥幸心理,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常发生,导致责任事故不能杜绝。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地点不可能搬到千米井下生产一线,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教师在黑板上根本无法将千米井下的采煤方法、生产技术、甚至安全生产事故的预防等问题讲清楚,课堂教学形式因为缺少直观性和形象性,本身就不能提起学员的学习兴趣,培训效果并不理想.为此,在总结此次办班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在教学模式和办班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决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特点,制作一套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增强煤矿安全培训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另外,考虑到集中办班的诸多不利因素,决定改变过去集中办班的做法,把培训基地建立到各市、地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这样,既有利于培训人员就近听课,减少受训人员的经济负担,又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带到地处偏僻的矿山,带动这些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进程。经多方联系和协调,课题组首先把兰州市和武威市确定为学校的网络教育基地,由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筹建并提供多媒体视频教室及局域网,学校负责开发电子课件并进行人员培训。2002年至今,相继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甘肃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武威市、华亭煤业集团公司、张掖市、白银市、酒泉市建立了网络教育基地,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施。目前,学校的网络教育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2、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网络教育教学实践探索、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优秀课件下载等. ①网络教学实践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网络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较早,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模式。但受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制约,中职学校的网络教育教学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无成熟的经验可以利用。为此,在确定研究课题、积极开发课件的同时,课题组在学校开展了中职网络教育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甘肃煤炭工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点,网络环境下中职教育模式实践的探索首先从函授教育入手。函授教育在甘肃煤炭工业学校已有多年办学经验,学校先后与西安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工业职工大学、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高职、大专、本科函授教育,已形成了立足煤炭,面向社会,以中职教育为主,职工中专、自学考试、职业培训、高职教育、大专、本科函授教育并举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新格局.函授点分布于甘肃各地、州、市,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网络。在这些网络站点中,课题组首先选择华亭煤业集团函授站作为试点,进行网络教育试验。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网络环境下中职教育的特点及经验。然后以点代面,将这些经验和方法在其他网络站点进行推广.经过几年的实践后,总结出更为完善的经验,经过比较、观察、研究,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职学校网络教育、具有明显行业特色的网络环境下中职教育的教学模式。 华煤集团是甘肃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其开发较靖远、窑街两大矿区迟,煤矿生产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学校有一部分毕业生陆续被分配到这里,承担煤矿生产建设的主要技术工作。但由于矿区地处偏僻,这些已经成为矿山生产技术骨干的人员的职后继续教育一直以来都未能开展,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为适应煤矿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为解决这些人员的职后继续教育问题,学校在华煤集团开办了大专函授教学站,下设砚北煤矿、陈家沟煤矿、马蹄沟煤矿等五个教学点,开展了大专函授教育。早期的函授教育主要是定期集中授课,这种方式有两个不利:一是不利于学员学习。参加学习的学员大多都是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因为工作需要,他们往往不能按时按点参加学习,影响了学业的完成和学习的质量;二是不利于学校教学。面授期间,学校要派出大量教师,既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又因为学员不能按时上课而耗费了教育资源,学校还要为此支付大量的差旅费,得不偿失。为了改变这种两不利的局面,学校积极与煤业集团公司联系,利用它们现有的电教设备,购买和自制了相关的教学影像资料和课件,开展了电化教育。面授期间,不能按时听课的学员可以利用影像资料补上所欠课程内容,既解决了因学员不能按时上课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学校也因此节约了师资和资金。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教育基地建设、授课方式改革、学员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各单位先后建成了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利用这一资源优势,2001年,学校在华亭煤业集团公司创建了网络教育基地,利用当地局域网,开展了网络函授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料积累、教学设施和教学手段完善等方面,对网络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这些探索,为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2002年,课题组在已形成的函授教育网络基础上,拓展了网络教育的空间,把网络教育的内容扩展到了岗位培训、煤矿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煤矿特种操作工技术培训等方面。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②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2001年,甘肃煤炭工业学校被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认定为国家二级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负责甘肃省煤炭企业主要经营管理者安全资格培训、资质认证及煤矿特殊工种的岗位培训任务。本着保证培训质量,服务于矿山的目的,课题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已经积累的网络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岗位培训教学模式,先后进行了多期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2001年至2002年底,先后在校本部、张掖市、酒泉市举办过两期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班,培训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与井下参观、实验室参观想结合的模式,“一间教室一张桌,一个教师一本书”,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并不理想。2003年初,课题组充分利用本组成员的专业技术优势和熟练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制作了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教学课件. 2003年5月和7月,首先在兰州市和武威市举办的两期煤矿矿长安全资格培训中运用该课件,借用兰州市七里河区和武威市培训中心的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试验,两期培训以其新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受到了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初步效果,为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岗位培训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经验。至今,利用网络教学环境开展的安全技术培训已由最初的仅限于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发展到可以进行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煤矿特种工操作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岗前培训等多个培训项目,培训手段和培训内容在日臻完善,培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加。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文档为个人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 ③优秀课件下载 课题组《资源与环境工程》专业科教师发挥网络教学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零零、零一两届环保班《环境学概论》教学中,使用兰州大学网站(http://www。lzu。edu。cn)上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张明泉、罗程亮制作的《环境学概论》课件进行教学,既形象生动,又真实直观,使中职学校学生不但接受了名牌大学教授的教学思路,开阔了眼界,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见识了许多书本上难以见到的知识。通过现场拍摄的非常珍贵的第一手照片资料,激发了同学们学习该门课程的浓厚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项工作,使课题组成员对开发利用优秀课件的重要性、对中职学校开展网络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有了更加清楚和深刻的认识。 ④多媒体教学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给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学校在部分专业课程的理论课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教师设计研究性教案,自己制作课件,通过超级链接将动画、录像、电影等各种信息资源精心组合,实施全过程的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验课教学中,开放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创新性实验报告会制作成实验教学录像VCD光盘,作为实验教学的活资源。经过几年的实践,随着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课件制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已在学校全面开展起来,计算机、英语、机械制图等课程的教学已基本实现了电化教育。多媒体教学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广大教师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了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加快和促进了学校信息化进程的步伐。2004年5月,学校开展了教师信息技术教学比武活动 。 3、劳动力市场信息建设:主要抓了学员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教育资源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学校教育资源的一部分,学员管理一直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网便于对学员进行全方位管理的优势和多年来与甘肃省煤炭企业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多次派人到全省各煤炭企业及有关部门搜集需要培训的人员及培训岗位等信息,建立了“学员信息查询系统".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处理,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地点和培训项目。“学员信息库”的建设,为科学决策,提高培训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持。如今,学员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培训前的报名工作。将来,随着煤矿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完善,学员还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报名、培训、考试、发证等一系列工作. (三)、信息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的教师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应用 学校目前用于信息技术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语言教学的教室有5间,每周固定课时130学时,实际使用平均120学时。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室和计算机机房每周使用32学时,业余时间为师生开放。学校语言实验室设备齐全,使用率高达72%。学校现开设课程总数71门,其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的课程达50余门,使教育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四)、人才培养:包括教职工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是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它包括广大的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主要涉及计算机及网络应用能力、信息的搜索能力、信息的加工整合能力、信息的创新能力。 1、教师信息素质培养 学校通过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了全体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水平。学校非常重视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先后四次对全体教师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基础、校园网管理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平台,CAI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培训.2003年7月,聘请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院长杨改学教授、教育科学院刘旭东副教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培训。近年又派出六人到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进修深造,获得了相关证书。教师中,有3人考取了微软工程师资格证,有18人取得了国家计算机一、二级等级证,有8人参加了中国教育协会组织的《信息化进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研究》信息技术培训.在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教师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气氛. 2、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学校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组建起了计算机信息专业科,在学生中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网络应用能力、信息搜索、信息加工和信息创新能力等信息素养。从2000年学校建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至今,已有780名学生考取国家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二级证书,曾三次组队参加甘肃省中专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均取得了好成绩。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 在确定了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后,课题组着手开展了教学内容设置和教学课件的制作工作。首先按《煤炭主要经营管理者安全培训大纲》的要求,完成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课程设置,课程包括: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火灾、水灾、煤尘、冒顶等常见事故防治;抢险救灾与事故处理等内容。第一期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班于2001年在校本部举办.培训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由于授课缺乏直观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一些煤矿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实例展示给学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培训的质量,课题组决定自主开发有关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的教学软件,借用多媒体先进技术,改革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在安全教育培训领域开辟一条新途径,达到保证培训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2002年5月,课题组依托学校近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始了《煤矿矿长安全技术培训》教学课件的开发研制工作,后来逐步将内容扩展到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煤矿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岗前培训等方面。课件开发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旨在变革传统的煤矿安全培训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全面提升煤矿生产管理者和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技术水平,规范生产、安全生产。在课件开发的一年多时间里,课题组成员深入煤矿井下一线,了解煤矿安全生产的实际需求,夜以继日,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以《煤炭主要经营管理者安全培训大纲》的内容为主线,设置了结构完整的课程系统,制作出了功能强大、形象直观、交互性好的多媒体电子教程。教程内容分为五大章六个部分,采用篇、章、节的讲授形式,每一章前都有学习重点提示,后有本部分小结。内容涵盖了目前煤矿安全生产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所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制作影视幻灯片327张,知识容量达100多万字。教程制作中利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煤矿安全生产及重特大事故的正反案例,采用了二、三维动画与声音、视频相结合的表现方式,抓取影像和图像资料,为相关教学内容提供了真实、动态的现场模拟,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复杂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演示,较好地方便了教员的教学和学员对知识的理解.教程集教学、演示为一体,采用人机互动的操作模式,链接功能好,自主性强,便于教员和学员对重点知识和不易理解的知识进行反复学习。不论是教员还是学员,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完成对相关内容的多次反复学习.由于课件制作内容多、周期长,课题组在开发研制的过程中本着“边开发边实践"的原则,成熟一部分,利用一部分,自2003年5-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 信息化 进程 中的 教育 技术发展 研究 课题 网络 环境 职教 理论 实践 探索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子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报--告.doc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467956.html
链接地址:https://www.zixin.com.cn/doc/246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