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组第1学期教研.doc
《低年级组第1学期教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年级组第1学期教研.doc(2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低年级数学教研组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我组共有8位成员,均有十年以上教学经验,在新教材领域里边教边研边积累一定教学经验。本学期我组教研将以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活动为中心,以“研究课堂,高效课堂”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高效性”思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二、工作目标 1、在教研活动中注重校本培训,让低年级数学组成为一支学习型、敬业型、研究型的集体。 2、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制定好集体备课制度,优化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3、狠抓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常
2、态下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随时随地的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重视课堂教学,做好培优转困工作,以评价提高质量,使学生在成绩、能力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三、主要工作及具体措施:(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开学初将组织教师学习课标,领会课标,对每个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把握好所教尺度,认真撰写学习心得。2、学习课程改革理论。组织教师学习在课程教改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学习各种
3、成功的优秀案例,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素养,增强教学能力。3、要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本文为互联网收集,请勿用作商业用途(二)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对集体备课所教内容进行研讨,重点知识提出有价值的教学策略,并将讨论结果直接记录在数学教材上。 2、听课:每个教师至少要听20节课,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学期针对各学生的兴趣及特长,开展一些
4、竞赛活动,如:口算比赛、数学报比赛等。(四)重视课堂教学,做好培优转困工作。 上课是教学常规中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是教师演绎生命的舞台。每位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注重优生的培养,还要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求进行培优转困的教师要有转化目标和具体的转化措施。四、月工作安排: 九月:学习和拟定计划1、各数学教师拟定教学计划。 2、数学教研组长拟定教研组工作计划。3、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数学关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反思。十月:有效教学 1、本组的同课异构统计的教学。 2、全组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十一月:高效课
5、堂 1、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五认真互查 、并选出优秀教案和优秀作业2、组织期中检测。3、外出学习。十二月:组织竞赛1、 数学口算竞赛。2、 个人教科研课题.一月:复习课堂1、复习课集体备课 2、组织期末检测,成绩评定。五、具体教研活动安排:每双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教研活动时间,每单周二下午第三节课为集体备课时间.苏山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组:低年级(二年级)时间2011、8、31地点办公室内容第一单元认识乘法主备人李红秋发言内容一、 主备人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关键点陈述(1)让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体会口诀的意义.让学生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从本质上改变了口诀的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这部
6、分内容的教育价值。表现在: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口诀,发展抽象、概括等数学思考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2)教学乘加、乘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帮助记忆乘法口诀。教材在这里编排乘加、乘减,主要目的不是教学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记忆乘法口诀。因此,本单元中出现的式题都是乘号在前面,加号或减号在后面。计算这些式题,只要直接写出最后的结果,不要写出计算的步骤与过程。(3)使学生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二、对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高晓红老师: 教学4的乘法口诀时,
7、例题求24个车厢里有多少人,为什么先画张表算一算?首先由于列表计算是解决问题常用的策略与方法。学生看图算一共有多少人,会这样想:1个车厢坐4人、2个车厢坐8人教材顺应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把思考整理成表格,提升数学化的程度。其次是从表格里容易得出1个4、2个4相加、3个4相加等数学问题,填出的1个、2个、3个、4个车厢的人数分别是四道乘法算式的积。因此,这张表格便于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高林华老师: “想想做做”里有三道用图画呈现的实际问题.第1、3题在列出乘加算式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加强对乘法概念的体会.第4题在里填数、在里填运算符号,可以列出乘加算式,也可以列出乘减算式。无论列出哪种
8、算式,都能促进对乘法的理解,培养灵活思考的能力.白雪琴老师: 乘法口诀是根据乘法算式编出来的,编口诀的目的是遇到这样的乘法,可用口诀直接算出积.第9页“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的关系。第1题从加法算式开始,通过摆小棒感受几个几相加,从而填写乘法算式并编出乘法口诀.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口诀的含义。第2题的图意可以看成2个4相加,也可以看成4个2相加,它们都能写出乘法算式24=8和42=8,都与口诀“二四得八”有关系。苏山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组:低年级(一年级)时间2011、9、14地点办公室内容第二次集体备课(第五单元认数)主备人李慧发言内容一、 主备人
9、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关键点陈述本单元主要从理解数的意义,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和用数表达、交流信息三个方面培养数感。(1)理解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已有的物体,通过数一数,用适宜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如第12页第1题、第13页第5题、第21页第1题等。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的数,通过画图的方式,表达它的含义。如第12页第2题、第22页第2、3题等。(2)体会数之间的关系.不仅用=、和等符号表示数与数的大小关系,还体会数与数的接近程度。如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又如3,方框里可以填许多数,最小应填4.10,方框里也可以填许多数,最大应填9.(3)用数交流、表达信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体会生活中有许多
10、事情可以用数描述。如果缺少数,交流就不清楚,表达就不准确.二、对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孙岩老师:所有学生都在生活中接触过有关几和第几的现象与问题.教学几和第几,要提取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研究、理解.在例题里,要让学生说说怎样数出一共几个人排队,怎样数出两个男孩分别排在第几.明白前者要数队伍里所有的人,后者只要数到那个男孩为止。体会“5个人”表示队伍的总人数,“第5个”表示不戴帽子的男孩在队伍里的位置。同样,“想想做做”第1题里涂4个和涂第4个,从两次涂的个数不同,两次涂色的灯笼表示的意思不同,体会几和第几的区别。傅海燕老师:着重教学“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这个内容安排两道例
11、题,第一道例题里三只兔都采到了蘑菇,分别用3、2、1表示蘑菇的个数。还有一只兔没有采到蘑菇,可以用0表示个数.学生在这个情景中体会0也是一个数,它的产生也是计数的需要.第二道例题中,地上原有4个萝卜,都拔掉后,地上一个萝卜也没有,让学生用0表示萝卜的个数。从4个到0个,渗透了“有与“无”的相对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郭长风老师: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一类等价集合的元素个数,不仅可以用算珠表示,还能用数表示。男孩、手风琴、黑板的数量都用“1”表示,盆花、红气球、黄气球都是“2”个学生从中体会15各数都是有意义的符号。对这些符号意义的体会,就是建立数的概念.写数指导要通过示范、描红、独立书
12、写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工整地在“日”字格上写数.=、和都是数学里的关系符号。教学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建立“同样多”“多”“少”等数学概念,认识和使用这三个符号外,还要培养符号化思想。苏山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组:低年级(二年级)时间2011、9、28地点办公室内容第三次集体备课(第四单元认识除法)主备人高林华发言内容一、 主备人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关键点陈述在教学本单元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研究分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学时应把这种经历看作是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本质属性,就能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13、. 第30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创设的活动情境是分6个桃,至于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怎样分都没有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按自己的兴趣与思考分这6个桃,会出现许多种结果。交流各人分的结果,会出现两类情况:一类是把6个桃分成若干份,每份的个数有多有少;另一类是不管分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指向后一种情况引进平均分的概念,突出无论分的过程怎样和结果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显然,“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概念的内涵。 “试一试”巩固初步认识的平均分。让学生分8个桃,也是开放的问题,与例题的不同是按照“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几份、每份几个不要求全
14、班一致。在动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 二、对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李红秋老师:练习四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第15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理解题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的答案之后,写出除法算式。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种运算.第二层次是第710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灵活应用“认识乘法和“认识除法这两个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是有联系的,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些铺垫。高晓红老师:教材在编排中,先让学生分6个桃,
15、通过分和比较,知道什么是平均分。接着让学生试着把8个桃平均分,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分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法可以不同,只要把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在分一分的第四个例题里,要求学生把12枝铅笔平均分。学生之间分的过程、分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让学生再次操作,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平均分的本质特征,认识平均分。陈静老师:除法的含义是表示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如果在认识除法前学生能明确什么是平均分,不仅对理解除法有益,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在抽象算式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教材在学生认识除法之前先安排4道例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经历:知道平均分,初步接触平均分的分
16、法;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知道怎样平均分;从而获得“平均分的直接感受和体会。苏山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组:低年级(一年级)时间2011、10、12地点办公室内容第四次集体备课(第七单元分与合)主备人傅海燕发言内容一、 主备人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关键点陈述(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分物体的活动,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分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2)、是学生在探索10以内数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3)使学生在活动中
17、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把10以内数的组成从认数里抽出来单独安排一个单元,并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这些数的组成,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的一个特点。教学时要注意:一是分与合是重要的思想,是认识客观世界常用的方法,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策略,应该让学生掌握这种思想方法。二是以分与合的思想为基础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有利于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数的组成的实质内容。三是以分与合的活动为载体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给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记忆的机会与条件.二、对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孙岩老师: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了
18、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李慧老师: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郭长风老师:分”与“合”是数的组
19、成的两个方面,是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重要基础。大多数学生喜欢计算加法从“合”的角度求和,计算减法从“分的角度求差。教材引导学生逐渐掌握“分与“合”的关系。教学4的组成,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教学5的组成,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分”立即说出“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苏山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组:低年级(二年级)时间2011、10、26地点办公室内容第五次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厘米和米)主备人高晓红发言内容一、 主备人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关键点陈述计量单位的教学从长度单位开始,厘米和米是
20、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本单元要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能用这两个单位计量物体的长度。教学内容分四段编排,先是有关线段的知识,然后教学厘米,接着认识米,最后是实践活动量一量.这样编排出于以下三点考虑。第一,线段是测量长度的对象,它的“有限长度”是可以量的,线段的“直”使测量长度比较容易.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从认识线段开始.另外,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二年级(上册)教学“线”,也体现图形知识的发展.第二,学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厘米,接触厘米的机会较多,形成1厘米的观念,掌握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或画线段的方法都比较容易。先认识厘米,然后教学米,
21、便教利学。第三,教学厘米和米,要用它们计量物体的长度.编排实践活动量一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二、对主备教师教学设计的改进意见高林华老师: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操作,直观感知线段的“直;通过曲直对比,建立“直”的表象;通过再次动手拉直,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在练习比较中得到线段的特征,建立线段的表象. 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线段特征的认识上,放在师生的互动上,让学生从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辨一辨等活动中体验、感悟线段的特征,总结线段的特征,让学生建立线段的模型。这样的预设,应该能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李红秋老师:线段对于二年级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组 学期 教研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