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
《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一模32题练习 (丰台)32.(6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实验。 ⑴ 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开止水夹 和 ,关闭 ,从分液漏斗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⑵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置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东城)32.(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 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 溶液。 ②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 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西城)32.(6分)H2、CO、CO2和CH4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气体。 (1)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爆炸,所以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先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某无色气体X可能含有上述4种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为了确认气体X的组成,同学们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小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气体 燃烧 装置 后续 装置 碱石灰 澄清石灰水 气体X A B C D ①同学们设计了装置B,其作用是 。 ②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 (填序号)。 a.烧碱溶液 b.浓硫酸 ③若取1.6 g气体X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发现装置A中无明显变化,装置C增重1.8 g,装置D增重2.2 g。则气体X的组成是 。 (石景山)32.(5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1)验证二氧化碳 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______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 ________ (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2)验证水蒸气 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朝阳)32. (5分)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 。 (2)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的现象是 。 (3)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若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 ②若广口瓶B中盛放二氧化碳,A中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操作是 。 浓硫酸 加热 (大兴) 32.(6分)实验室用干燥、纯净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并检验其产物。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实验室用草酸(H2C2O4)和浓硫酸加热制取一氧化碳的气体发生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2O4 H2O+CO2↑+CO↑。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E装置中的实验现象 。 (2) 请将下列装置正确的接入到B、C、D位置中,装置导管的接口顺序是:a→ →h。 (3)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C装置无明显现象,C装置的作用是 。 (5)F装置的作用是 。 (密云)32. (6分)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其燃烧时伴随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此白色固体和黑色固体分别是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 .(2012顺义一模)(6分)煤炉燃烧正旺时,蜂窝煤的每个小孔中都会有一个蓝色的火苗在跳动,蓝色火焰是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 (1)碳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上网查阅资料得知:二氧化碳与红热的碳反应也会产生一氧化碳。小红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A装置用于制取二氧化碳,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装置中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中氧化铁被冶炼成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F和I中盛有的药品完全相同,其作用的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32.通州(5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完成如下实验,以验证所学物质的性质。 (1)若A中盛有浓盐酸,B中盛有紫色的石蕊试液,将A、B中液体分别滴入烧杯①、②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若A中盛有稀盐酸,烧杯①中盛有固体氢氧化钠,将A中的稀盐酸滴入烧杯①,观察到气球变瘪,则证明反应发生了。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 。(填一种即可) (3)若将集气瓶中充满CO2,先将B中盛放的NaOH溶液滴入烧杯②中少量,会看到气球微微变鼓;再将A中的液体滴入烧杯①。请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现象 装置 ① 气球变瘪又恢复原状 ② 气球变瘪 ③ 气球先变瘪后又变得更鼓 滴管A H2O 烧杯① H2O 固体Na2CO3 (延庆)32.(5分)现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小红同学想探究一下该固体的成分。她首先查阅了资料,得知: 1.CaCl2+Na2CO3=2NaCl+CaCO3↓ 2.CaCl2溶液呈中性。 然后小红做了如下实验: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该结论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 (3)取少量样品加水溶解后,加过量氯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变红,该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向滤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 __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昌平)32.(5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分液漏斗及C装置中所盛放的溶液相同,B、C装置中盛放的溶液足量,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白色固体粉末。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少量粉末全部倒入C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有无色气泡逸出,白色固体消失,气球微微鼓起,B中溶液变浑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B装置中的现象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请将下表中的试剂补充完整。 A C /分液漏斗 气球中粉末 试剂 Mg (房山)32.(6分)用下面的装置将一定量的CO2和CO的混合气体进行分离和干燥。图中的a、b、c、d均为活塞,可以控制气体的通过和液体的加入,实验前活塞均已关闭。请选择适宜的试剂完成上述实验。 供选用的试剂有:①稀硫酸②浓硫酸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澄清的石灰水(试剂均足量) 实验分以下两步进行: (1)关闭b、c,打开a、d,则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丙中试 剂为 (填数字序号)。若乙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甲装置中 反应是充分的。 此步实验后收集到的气体是 。 (2)在甲装置的分液漏斗中加入试剂①,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可收集到 另一种气体。 (门头沟)32. (6分)下列A ~ 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 (2)B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 。 (3)对于C实验,下列操作不妥的是 。 ①红磷要足量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④用木炭代替红磷 (4)若用D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 。 甲 (5)E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写出导致气球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平谷)32.(4分)图甲所示的实验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时要先关闭止水夹,将过量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迅速插入集气瓶中,盖紧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1)写出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乙 (2)若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1/5,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 _。 (3)此实验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的理由是__ __。 (4)用图乙所示的装置代替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优点是__ _ _。 (丰台)33.(9分)化学课上第一小组的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和A溶液反应的实验,有沉淀产生,同学们对浑浊液过滤,得到澄清滤液。第二小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该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探究一 A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相关资料】Ⅰ.CaCl2 + Na2CO3 CaCO3↓+ 2NaCl Ⅱ.CaCl2溶液呈中性 (1)【提出假设】第二小组同学认为A溶液的溶质有两种可能:①是__ __,②是 CaCl2 。 (2)【设计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 __ 假设①正确。 碳酸钠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 第一小组同学肯定了他们的实验结论。 探究二 过滤后澄清滤液中会有哪些溶质? 【提出假设】 (3)甲的合理猜想 ;丙的合理猜想 。 (4)【实验验证】乙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猜想不成立 你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其理由是 。 (5)【继续探究】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滤液中溶质的组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东城)33.(8分)(1)某实验小组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A中的现象是__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该小组利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否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查阅资料】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其原因是二氧化硫与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溶液)反应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实验室常用红色的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实验探究】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装置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 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H2SO3);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装置E的试管中溶液变无色,取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为红色,其原因是______。 ③此装置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④活性炭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褪色原理与二氧化硫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不相同,其理由是______。 【反思提高】某同学将二氧化硫通入到紫色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到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硫能将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漂白。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此结论是否正确(要求写出操作、现象、结论):______。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二氧化硫还具有某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西城)33.(6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1 2 3 4 5 6 7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的成分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碱性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均可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②Na2SO3 + 2HCl=2NaCl + SO2↑ + H2O。 ③CO2与SO2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作出猜想】根据受损标签的信息,推测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Na2SO3溶液或NaCl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各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下列两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加适量___号溶液 实验1 溶液均由无色变成红色 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 溶液。 滴加适量3号溶液 实验2 均产生白色沉淀 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Na2S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继续实验】为了进一步确定4、5号溶液的成分,同学们分别取少量4、5号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滴加适量2号溶液 _____ 4号溶液是Na2CO3溶液 5号溶液是Na2SO3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NaOH溶液。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 (石景山)33.(8分)在化学实验室,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一瓶没有密封好的NaOH已经结块。 【提出问题】结块后的固体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固体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固体中有碳酸钠的原因________。 【查阅资料】 Na2CO3溶液pH>7,BaCl2溶液pH=7,Na2CO3+BaCl2=BaCO3↓+2NaCl 【进行实验】从瓶中取出一定量的固体,加入足量水溶解,再将溶液分三等份分别装入A、B、C三支试管,进行如下实验。 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认为结块固体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分析】 (1)根据同学们的实验结论,三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B试管中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设计】为进一步确定固体的成分,请写出你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 【实验反思】 (1)试剂瓶中的固体结块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在溶解固体时放出了一定的热量,依据此现象有同学认为该固体中一定有氢氧化钠,为验证该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朝阳)(7分) 在化学实验技能考试中,有一题目是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⑴写出试管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⑵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猜想假设】 甲同学认为:只含有氢氧化钠 乙同学认为:只含有碳酸钠; 丙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丁同学认为: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一种猜想)。 【分析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并说明理由 。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滤液于试管中, 猜想正确 【实验分析】甲同学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成立 你认为甲同学对实验结果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反思拓展】下列实验方法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是 (填字母)。 A.放置在空气中 B.观察颜色 C.加水溶解 D.利用溶解性 (大兴)33.(7分)漂白液是家庭常用的洗涤剂。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在家发现半瓶敞口放置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失效产生了疑问。他将该漂白液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 漂白液的制取原理:Cl2+2NaOH NaClO+NaCl+H2O,其有效成分是NaClO。 ② 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发生反应:2NaClO+H2O+CO2 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 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 ④ 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1】该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1】请将下述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提出问题2】该漂白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该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可能是:① NaCl ② ③ NaCl、Na2CO3、NaOH 【实验探究2】 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 猜想①不合理 猜想③不合理,②合理 【实验反思】漂白液开瓶后要尽快使用,每次使用后要拧紧瓶盖。 (密云)33.(7分)小立在家洗衣服时,发现一瓶刚过期的漂白液,对漂白液的漂白原理和该漂白液是否还有漂白作用产生了疑问.于是将其带到学校,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小组同学一起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①制取漂白液的原理:Cl2+2NaOH═NaClO+NaCl+H2O,其中有效成分是NaClO; ②漂白液的漂白原理: NaClO在空气中很快发生反应:2NaClO+H2O+CO2═Na2CO3+2HClO 生成的HClO能使有色布条(含有机色素)褪色; ③HClO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后丧失漂白作用.④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 【提出问题】刚过期的漂白液是否失效? 【实验探究】该小组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该漂白液与烧杯中, 该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小组同学对失效后漂白液的主要成分很感兴趣,纷纷提出猜想并作进一步探究. 【提出猜想】小立猜想有:NaCl 。小英猜想有:NaCl、Na2CO3 小洁猜想有:NaCl、Na2CO3、NaOH 【设计方案】 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用足量的稀盐酸就可以验证 的猜想是否成立. 为验证另两位同学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 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预期结论 步骤①;取少量该漂白液于试管中,加入 ,静置,观察 产生白色沉淀 目的: 步骤②: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 ,观察 结论: 猜想成立;否则,另一位同学猜想成立. 最后,他们综合小组同学的设计,经实验得出了结论. .(2012顺义一模)(6分)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老师让化学实验小组同学鉴别这些物质。 调查研究:已知它们可能是硫酸铜、碳酸钙、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为蓝色 实验探究:小芳同学的鉴别实验过程记录如下 步骤1:取五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放入五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 mL,振荡后静置。五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E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步骤2:取 B、C、D的上层清液滴加稀盐酸,只有B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3:取A、C、D的上层清液放入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A、C显红色。 请根据该学生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由步骤1得出E为__________。 (2)步骤3中,D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该学生的实验,其余四种白色粉末有部分被鉴别出来,分别是__________(写代号及其对应物质的化学式)。 (4)对尚未鉴别出来的物质,请设计实验进行确定,并填入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反思:“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与小芳预测的“只有一支试管中有固体存在,其他试管中均为澄清溶液”的现象不同,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通州)33.(8分)已知草酸通州(H2C2O4)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反应,同学们对生成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用实验的方法对生成的物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2)H2在高温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铁。 【实验过程】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通州(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石灰水 草酸 浓硫酸 Fe2O3 石灰水 碱石灰 A B C D E (1)观察到装置D中产生的现象为 。 (2)装置C的作用为吸收混合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由此得出的结论为 。又知装置C的质量增加了,E中石灰水变浑浊了,并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某同学得出了结论。 【得出结论】同学认为猜想正确,请写出草酸分解的方程式 。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有的同学认为草酸分解不一定生成CO。你认为他的看法是否合理? 原因是 。 (2)有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中还有不合理的地方,你认为下列建议正确的是 。(填数字序号) ①应在装置A、B之间增加检验水蒸气的装置 ②应在装置E后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③可将装置C换成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④可在装置C、D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延庆)33.(8分)氢氧化钠与酸、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小军和小晴两位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二氧化碳反应,他们做了以下探究过程。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小军设计了两个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NaOH溶液 酚酞试液 盐酸 过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反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A B 小军选用NaOH和Ca(OH)2两种溶液分别放入上边装置中的广口瓶中,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 。 A、B中均无明显变化。 B中盛放的溶液是______。 该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小晴认为:小军设计的上述两个实验都有缺陷,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请你分析: (1) 小军的第一个实验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 (2) 小晴用上述小军第二个实验的装置和药品,验证氢氧化钠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她的设计方案是:分别量取40 mLNaOH和Ca(OH)2溶液放入A、B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可以说明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小晴的实验,证明了氢氧化钠可以与盐酸和二氧化碳反应。 硬质玻璃管 (昌平)33.(8分)氢化钙(CaH2)是一种储氢材料,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甲、乙两位同学选用如下装置,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制备氢化钙。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进行如下探究: 干燥剂:无水氯化钙 浓硫酸 钙 锌 稀硫酸 a 【提出问题】硬质玻璃管中的Ca是否完全转化为CaH2? 【查阅资料】① 金属钙活动性很强,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② 氢化钙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放出氢气。 【猜想与实验】 1、 固体为Ca和CaH2。 固体为CaH2。 甲同学的探究活动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 取少量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有氢气生成 ② 继续向溶液中滴加酚酞 呈红色 生成 (填化学式) 甲同学的结论:猜想1正确,固体为Ca和CaH2。 【实验反思】 乙同学认为由以上探究活动还不能得出猜想1正确,理由是 。请你帮助乙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相应的结论: 。 【反思讨论】 (1)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固体作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 (3)制备CaH2装置中,玻璃管a的作用是 。 (房山)33.(7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实验室有一瓶放置了较长时间的过氧化钠粉末,已知发生了部分变质,同学们取3.00g变质粉末决定探究其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提出问题】变质的过氧化钠粉末中有哪些成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③Na2CO3+ CaCl2═CaCO3↓+2 NaCl 【猜想与假设】(1)粉末成分是Na2O2和NaOH的混合物 (2)粉末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 (3)粉末成分是Na2O2、NaOH 和Na2CO3的混合物…… 【设计实施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3.00g变质粉末于一支大试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共收集到0.32g气体,然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 固体完全溶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石灰水,充分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②中物质过滤,得到滤渣,将其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固体1.00g。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经过认真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粉末中含有的成分及质量 Na2O2 NaOH Na2CO3 成分(填“有”或“没有”) 质量(g) 【反思与评价】 (1)实验室在保存过氧化钠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提出把第②步实验中足量的石灰水改为足量氯化钙溶液,至沉淀不再生成时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若液体变红,则证明原粉末中有NaOH。你认为该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头沟)33.(8分)用盐酸和碳酸钙固体反应,将得到的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没有发现石灰水变浑浊。针对此现象,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查资料]稀盐酸与AgN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AgCl为白色且难溶于水。 [假设] 小明的假设:澄清石灰水已变质。 小白的假设:气体X中除了有CO2外,还有 。 [实验探究](1)小明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沦 探究所用 澄清石灰 水是否变 质 ①用一支试管另取少量原澄清石灰水 ②取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③ 步骤③中现象为: 步骤②中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所用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 (2)小白的探究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结论 探究小白的假设是否成立 将气体X通入AgNO3溶液 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小白的假设成立 [实验反思] (3)同学们经过讨论发现,用下面实验装置就可以同时完成上述两个假设的探究。 A B C A、B中都加AgNO3溶液,通X气体后:如果A浑浊、B澄清、C浑浊,结论是 ; 如果看到 现象;小明和小白的假设都成立。 (平谷)33.(9分)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如下图),有一装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HCl来ll Ca(OH)2 石蕊 酚酞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查阅资料】(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 酸钠。 (2)碱性的Na2CO3溶液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这瓶溶液是:氯化钠溶液; 猜想二:这瓶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这瓶溶液是:__ __。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 序号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和解释 ① 取少量该-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三化学 中考 实验 探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