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综合项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措施.doc
《市政综合项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综合项目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措施.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法 一、道路工程 1.路基施工质量通病 1.1 现象 1.1.1 路基未经压实即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1.1.2 路基还未完全化冻即进行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1.1.3 压实度控制不严格,纵、横断面高程及平整度超差。 1. 2 原因分析 1.2.1 施工单位对路基关键作用及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危害性认识不足,未严格按技术规程施工。 1.2.2 有意偷工减料,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1.2.3 抢工期,不顾工程质量。 1. 3 预防方法 1.3.1 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施工时做好工序技术交底。 1.3.2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期。 1.3.3 要根据路基施工工序要求,严格控制各项检测项目,避免结构层出现薄厚不均和密实度及强度不均匀现象。 2. 路基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到位 2.1 现象 2.1.1 路基土层含水量过大,造成大面积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1.2 深处理不到位,和底基层一并碾压时,压实厚度过大,整体密实度差,强度低。 2.2 原因分析 2.2.1 因为地下水位高或浅层滞水渗透路基土层。 2.2.2 路基土层内含有保水性强、渗透性差粘性翻浆土。 2.2.3 设计图纸只要求处理厚度20~30cm,含水量过大路段,碾压后肯定出现“弹簧”现象,和底基层一并碾压,加大了压实厚度,即使表面不弹软,但仅有15cm左右密实度能达成要求。 2.2.4 雨季路基施工时,临时性渗水方法不完善,雨水浸泡路基。 2.3 预防方法 2.3.1 在道路结构设计中,增设一道排水层(防水层)或级配碎石(砂砾)。 2.3.2 对含水量大路基土应进行挖开晾晒处理。 2.3.3 掺石灰或水泥降低路基土含水量,提升其强度。 2.3.4 必需时进行换土处理。 2.3.5 土基深处理层和下基层应分别进行碾压。 3.基层施工质量通病 3.1 现象 3.1.1 掺灰计量不正确。 3.1.2 土块过多、过大。 3.1.3 灰土过干或过湿。 3.1.4 灰土色泽不均、有轮迹、鼓包。 3.2 原因分析 3.2.1 石灰质量差,钙镁含量低,达不到三级灰≥50%和60%要求。 3.2.2 拌和不到位,不均匀。 3.2.3 管理人员未经试验计算或虽经试验计算但对操作者交底不清。 3.2.4 土料粘性大、含水量大、结块,不打坏即拌和灰土。 3.2.5 灰土拌和过程中,含水量控制不好;或是拌和后存放时间过长,摊铺碾压不立即,含水量蒸发过大;或是所取土料过湿、遇雨,在含水量超大状态下碾压。 3.3 预防方法 3.3.1 严格控制石灰材料质量标准,杜绝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行为。 3.3.2 加强对进场材料二次复检,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3.3 土块过大、过多,必需打坏后再对灰土进行拌和。 3.3.4 灰土在拌和时,含水量略高于最好含水量1%~2%,碾压时含水量应符合最好含水量要求,确保灰土基层密实度。 3.3.5 土源集中,采取机械拌和。 3.3.6 标准击实试验数据应依据混合料配合比不一样进行试验。 3.4.二灰碎石施工质量通病 3.4.1 混合料配合比不稳定 3.4.1.1 现象 厂拌混合料石灰比及含水量改变大,偏差超出许可范围。混合料色泽不一,含水量多变,在现场碾压2~3遍后,出现表面粗糙,石料露骨或过份光滑。 3.4.1.2 原因分析 ①石场供给碎石级配不正确,料源不稳定,料堆不一样部位碎石因为离析而粗细分布不均,影响配比。 ②粉煤灰及消解石灰含水量过大,影响混合料含水量和拌和均匀性。 ③拌和场混合料配合比控制不准,含水量改变对重量影响未进行修正;计量系统不正确或仅凭经验按体积比投料,甚至连续进料和出料,使混合料配合比波动增大。 3.4.1.3 预防方法 ①必需按实际材料进行二灰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石材强度、压碎值等必需满足设计要求,采购时应按要求采购,进料时进行抽检,符合要求后使用。 ②拌和场应设堆料棚,棚四面要有排水设施,使粉煤灰内水分充足排走。消解石灰含水量应控制在30%左右,呈粉状使用。 ③拌和场计量设备应正确,对多种原材料按要求重量比计量,确保混合料配合比正确性。混合料拌制时,拌和机应含有联锁装置,即进料门和出料门不能同时开启,以预防连续出料,造成配合比失控。 3.4.2 混合料含水量不稳定 3.4.2.1 现象 进入施工现场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忽高忽低,无法正常摊铺、碾压,影响对设计标高、平整度、压实度有效控制。 3.4.2.2 原因分析 ①消石灰、粉煤灰含水量偏大或偏小,失去控制。 ②混合料拌制时,加水过多。 3.4.2.3 预防方法 ①混合料出厂含水量应控制在混合料最好含水量上浮2%~5%范围内,依据天气情况(气温、晴雨)取值。 ②生产场地应搭建能存放部分石灰、粉煤灰防雨棚,有利于含水量控制。当露天堆放石灰、粉煤灰含水量偏大时,棚内材料可作备用。 ③依据粉煤灰、石灰和碎石实测含水量立即进行修正,使水灰比稳定。 3.4.3 混合料离析 3.4.3.1 现象 混合料粗细料分布不均,局部骨料或细料比较集中,骨料表面无细料粘附或粘附不好,造成了平整度不好和结构不均匀。 3.4.3.2 原因分析 ①混合料拌和时,含水量控制不好,过干或过湿。 ②混合料机拌时间不足,粗细料未充足拌匀。 ③混合料未按要求配比进行拌和或石料级配不好。 3.4.3.3 预防方法 ①混合料在拌和时,石灰、粉煤灰含水量应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②拌和时间应大于30s,以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准。 ③控制好石料级配,若级配有偏差,应经过试验进行调整。 ④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质量确保体系,加强生产质量管理,检测试验工作必需符合相关要求要求。 3.4.4 混合料摊铺时骨料分配不均匀 3.4.4.1 现象 摊铺机或推土机摊铺后,两侧骨料显著偏多,压实后,表面展现露骨,或粗细料集中现象。 3.4.4.2 原因分析 ①出厂混合料不均匀,或运输和倾卸过程中产生离析。 ②混合料摊铺中,大粒径石料被搅到两侧,而细集料集中在中间,摊铺宽度越宽,混合料含水量越小,粗细料分离越显著。 3.4.4.3 预防方法 ①进混合料前,应先对供料单位原材料质量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混合料配合比、拌和工艺进行试拌和复验,确保出厂混合料均匀,含水量适宜。 ②摊铺机摊铺时,分料器内应一直充满混合料,以确保分料器转动时混合料均匀搅动。 ③摊铺机摊铺宽度通常应控制在机器最大摊铺宽度2/3,摊铺速度小于4m/min。 ④用推土机摊铺时,必需用刮平机配合作业。 ⑤人工找补时,要认真按规范操作,多出粗料应摒弃。 3.4.5 混合料碾压时展现弹软现象或基层表面灰浆过厚 3.4.5.1 现象 ①混合料碾压时不稳定,伴随碾轮隆起,出现“弹软”现象。 ②混合料碾压成型后,表面灰浆过厚。 3.4.5.2 原因分析 ①下层出现“弹软”,承载力不足。 ②混合料含水量偏大,细料过多。 ③压路机过振。 3.4.5.3 预防方法 ①铺筑混合料前,必需对下基层进行检测,达成质量要求后才能铺筑。 ②在拌制混合料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尤其是混合料中二灰用量及含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③在靠近最好含水量(+2%~-1%)时进行碾压,碾压时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尤其在进行振动碾压时,应预防混合料冒浆,不然应采取静压,预防过多二灰浮至表面。 3.4.6 基层平整度 3.4.6.1 现象 ①混合料碾压后,平整度不好,不符合质量标准。 ②混合料没有强度即遭重载车辆碾压,使基层表面出现车辙,深度达5~7cm。 3.4.6.2 原因分析 ①摊铺时不能匀速行驶,没有连续供料,停机点往往成为不平点。因为分料器轻易将粗料往两边送,压实后形成骨料集中现象,影响平整度。 ②混合料含水量不均匀、离析、粗细不均,对平整度产生不良影响。 ③下基层不平,混合料摊铺时表面平整,但压缩量不均匀,产生高低不平。 ④三灰碎石基层强度未达成强度标准。 3.4.6.3 预防方法 ①摊铺机铺装时要确保连续供料,匀速摊铺,分料器中料应一直保持在分料器高度2/3以上。 ②下基层平整度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③各道工序施工应符合规范要求,基层强度未达成标准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4.7 混合料没能形成板体或板体强度不足 3.4.7.1 现象 ①养生期满后,混合料不成板体,有松散现象,其强度不符合要求。 ②纵向裂缝。 3.4.7.2 原因分析 ①采取了劣质石灰,或含灰量低。 ②养护不到位,覆盖不严密,浇水养护不立即。 ③气温过低时铺筑混合料,影响了强度增加。 ④混合料碾压时,含水量过小,碾压时不成型,影响强度增加。 ⑤碾压遍数少、机具吨位低造成压实度不足,混合料不结板体或板体强度低。 ⑥分幅施工时,接茬未处理好。 3.4.7.3 预防方法 ①石灰应采取三级以上块灰,充足消解。 ②加强养护工作,培训操作人员了解和掌握养护关键性和养护标准。 ③混合料施工时,环境气温应控制在10℃以上。 ④混合料碾压时,应严格控制含水量,避免过干或过湿,碾压机械、碾压遍数等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达成密实度要求。 ⑤分幅施工时采取阶梯型搭接。 4 沥青砼面层 4.1 横向裂缝 4.1.1 现象 裂缝和路中心线基础垂直,缝宽不一,缝长呈贯穿整个路幅或部分路幅现象。 4.1.2 原因分析 ①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②沥青未达成适合当地域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质量标准,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惫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抗拉强度。 ③桥梁或地道箱涵两侧填土沉降。 ④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反射至面层。 ⑤施工程序不规范,地下管线设在三灰碎石基层,造成半刚性基层不连续,即便使用水泥砼加固,但线性膨胀不一致。 ⑥温度应力作用。 4.1.3 预防方法 ①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降低冷接缝。 ②充足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上,再改为纵向碾压。 ③设计者应依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按当地气候条件,合理确定沥青类型。 ④桥涵或地道箱涵两侧填土应分层充足压实,软土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 ⑤对基层要加强养护,避免在上基层进行多种管线埋设。 ⑥对已出现裂缝应立即进行灌注封缝处理,预防雨水由裂缝渗透至路面结构层。 4.2 纵向裂缝 4.2.1 现象 裂缝走向基础和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4.2.2 原因分析 ①前后摊铺幅相接处冷接缝未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②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发生沉陷。 ③拓宽路段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4.2.3 预防方法 ①施工组织时应做好机械准备工作,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凑,确保热接缝。 ②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若采取撼砂回填,应采取中、粗砂,且应使用振捣棒撼实),密实度必需达成要求。 ③拓宽路段基层厚度和材料和老路一致,厚度略厚;路基、基层等应密实、稳定,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前,老路两侧壁应涂刷粘层沥青;沥青混凝土面层应充足压实。 4.3 车辙 4.3.1 现象 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伴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尤其是在路口刹车频率较高路段较易出现。 4.3.2 原因分析 ①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良,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或质量不好。 ②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足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深入压密而出现下陷。 ③基层或下基层、路基软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 4.3.3 预防方法 ①粗集料应有较多破碎裂面(应选择反击破碎石),沥青砼中粗集料应形成良好骨架作用,细集料充足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必需满足规范要求。 ②城市主、次干路应进行车辙检测,一般沥青砼路面动稳定度大于800次/mm,改性沥青砼路面动稳定度大于2400次/mm。 ③设计者应依据当地施工时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标号沥青。 ④施工时,必需根据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碾压。各结构层压实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⑤随机抽检进入现场沥青混合料。 4.4 壅包 4.4.1 现象 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壅包较易发生在车辆常常开启、制动地方,如车站、交叉路口等。 4.4.2 原因分析 ①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偏高、细料偏多,或在底层洒布粘层油量过大。在夏季气温较高时,热稳定性不好,不足以抵御行车引发水平力。 ②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透层油和粘层油,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 ③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足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 ④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轻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壅包。 4.4.3 预防方法 ①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沥青用量不可过多。 ②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洁净,均匀洒布透层油和粘层油,确保上下层粘结牢靠。 ③各基层要充足压实,确保密实度、强度和平整度。 ④在主干道红绿灯交叉口处考虑选择路面砖等新型材料,改善传统面层结构。 4.5 路面沥青砼松散掉渣 4.5.1 现象 路面施工完成后,局部未能碾压密实,呈松散状态,开放交通后,有掉渣现象,严重时出现坑洞。 4.5.2 原因分析 ①低温季节施工,路面成型较慢或成型不好;材料运输保温不好,沥青混合料低于摊铺和碾压温度;找补过晚,找补沥青混合料粘结不牢,在行车作用下,嵌缝料脱落,轻则掉渣,重则松散脱落。 ②沥青混合料炒制过火,沥青结合料失去粘结力。 ③沥青混合料集料潮湿或含泥量大,使矿料和沥青粘结不牢;冒雨摊铺,沥青粘结力下降造成松散。 ④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偏低、细料少;人工摊铺搂平时粗料集中,表面不均匀,呈“睁眼”状。 ⑤在路面使用过程中,溶解性油类泄漏、雨雪水渗透,降低了沥青粘结性能。 4.5.3 预防方法 ①控制好每个施工步骤(材料运至工地、摊铺、碾压、终碾)温度,并做好测温统计。 ②沥青混合料应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 ③加强对来料检验工作,如发觉有加温过分材料或在雨天时,应严禁摊铺。 ④沥青混合料生产企业应对集料等加强检测。 4.6 路面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 4.6.1 现象 ①使用摊铺机或人工摊铺,两幅之间纵向接茬不平,出现高差或在接茬处出现松散掉渣现象。 ②两次摊铺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现象。 ③路面和边石或其它构筑物接茬部位有轮迹现象。 4.6.2 原因分析 ①纵向接茬不平。一是因为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形成高差;二是两幅之间每幅边缘油层较虚,碾压不实,出现松散、出沟等现象。 ②接茬部位,压路机未贴边碾压,亏油部位又未立即找补,造成边缘部位不平、松散、掉渣或留下轮迹。 4.6.3 预防方法 ①纵横向接茬应确保使两次摊铺虚实厚度一致,碾压一遍后若发觉不平或有涨油、亏油现象,应立即补充、修正,冷接茬要刨立茬、刷边油,使用电烙铁(喷灯)将接茬烫平后再压实。 ②边石根部和构筑物接茬部位,应采取小型压路机(扎实机)责成有经验专员进行压(夯)实。 ③终碾后使用胶轮压路机。 5 检验井和路面衔接不平顺 5.1 现象 路面上各类检验井较路面展现高差,井周路面下沉、破损。 5.2 原因分析 5.2.1 各专业井盖、井室标准不一致,井圈高度不够,加固砼作用不大。 6.2.2 施工放样不仔细,检验井标高偏高或偏低,和路面衔接不齐平。 6.2.3 检验井基础下沉,其周围回填土及路面压实不足,交通开放后,井周路面逐步下沉。 5.2.4 井壁及管道接口渗水,使路基软化或淘空,加速下沉。 5.3 预防方法 5.3.1 设计部门(含各专业管线设计部门)应合适加大检验井井圈高度,确保砼加固作用。对排水偏口、大圈井壁厚度给予加大,可将井圈直接埋在偏口井壁中,使井圈安装愈加牢靠。 5.3.2 确保井圈周围加固板按设计标高,坚实、平稳、紧密地座在砼找平层上。加固板上要预先抹上高标号细石砼(或环氧胶泥),既确保检验井圈和其紧密结合,又能经过调整细石砼(或环氧胶泥)厚度来控制检验井标高。 5.3.3 采取膨胀螺栓或钢筋将检验井和加固板牢靠连接,抵御车轮对检验井冲击荷载,预防检验井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发生位移。 5.3.4 采取小型压路机沿检验井周围进行碾压,确保检验井周围沥青砼达成设计要求密实度。待面层砼铺设结束、小型压路机也碾压结束后,再用18t压路机在此处进行正常碾压。 5.3.5 管线施工工期应符合设计程序,回填时必需分层扎实,确保密实,且回填材料要符合要求。 5.3.6 各专业检验井施工,应严格根据《检验井设计和施工标准图集》(HDBT-001)要求,通常在车行道多种检验井必需采取钢筋砼结构。其它道路砌筑检验井必需确保砂浆强度达成设计和质量标准要求。 5.3.7 管道接口处施工时,要确保不渗水。 6.隶属工程 6.1 边石线形不顺、破损 6.1.1 现象 边石不直顺,转弯处不圆顺,干研缝边石破损。 6.1.2 原因分析 ①边石线型不好。放样拉线不准,施工时又未进行调整;二边石加工时转弯半径控制不准。 ②干研缝边石遭轻微碰撞造成边角破损。 6.1.3 预防方法 ①施工人员在放样时应做到正确无误。 ②事先在现场将转弯处边石放大样,再进行边石加工。 ③机动车道上严禁使用干研缝边石。 6.2 人行道土基不扎实,水泥砼基层不密实、不平整,人行道渗水性不良 6.2.1 现象 ①人行道开槽后,原有土基不碾压,树坑等构筑物周围不扎实,呈松散状态。 ②水泥砼基层在浇注砼时,不进行平板振捣,随意摊铺,造成水泥砼基层不平整、不密实,影响路面砖铺筑。 ③人行道雨水渗透能力差,雨量较大时形成积水。 6.2.2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重主体、轻隶属,没有认识到人行道土基和基层关键性。 ②人行道砼基层未考虑渗水设施。 6.2.3 预防方法 ①加强施工人员质量教育,提升其质量意识。 ②凡铺筑人行道路基层时,应采取平板夯振捣。 ③基层砼浇注时,应合适预留渗水孔,确保有一定雨水渗透能力。 6.3 路面砖 6.3.1 现象 ①路面砖砼不密实,强度不足,在运输过程中缺棱掉角。 ②路面砖饰面层强度不足、厚度不均或不够、耐磨性差,道路通行后出现麻面现象。 ③路面砖经过一定时间使用,面层褪色,颜色不一。 ④几何尺寸超差。 6.3.2 原因分析 ①路面砖生产企业使用劣质材料,以次充好。 ②路面养生时间不够或不注意养生。 ③路面砖饰面层应是1.5~2.0cm彩色砼,但有产品只是在砼表面有一层薄薄彩色水泥浆。 ④施工单位选购价格低廉或不合格路面砖。 6.3.3 预防方法 ①路面砖生产企业应严格按要求要求进行生产,砼配合比应正确,必需确保路面砖强度。确保1.5~2.0cm彩色砼厚度。 ②施工单位采购路面砖时,应选择合格产品。 ③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对路面砖质量标准给予明确要求。 6.4 路面砖和边石衔接不平顺,缝隙过宽 6.4.1 现象 ①铺砌路面砖和边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 ②路面砖和边石间缝隙过宽或宽窄不一,影响观感质量。 6.4.2 原因分析 ①对边石顶高程和平顺度控制不好,铺砌路面砖时,只重视砖平整度,对铺砖高程控制不正确。 ②边石几何尺寸超差,顺直度较差,造成路面砖和边石间缝隙宽窄不一。 6.4.3 预防方法 选择合格边石,加强对操作工人培训,强化观感质量控制意识,对路面砖高程及边石直顺度应严格控制。 6.5 路面砖和检验井、路灯底座或其它突出物周围不圆顺、不平顺 6.5.1 现象 ①铺筑路面砖时和检验井、路灯底座或其它突出物周围不圆顺,有缝隙或二者间不平顺。 ②路面砖和突出物衔接处用水泥砂浆抹面,表面出现收缩裂缝。 6.5.2 原因分析 ①施工人员不使用专用切割机具。 ②检验井标高不正确。 ③砂浆抹面作法不妥,或养生不立即。 6.5.3 预防方法 ①路灯和检验井周围宜采取专用、异型预制盖板和路面砖衔接。 ②检验井在铺砌路面砖前应调整好标高。 ③路灯、树坑嵌缝处选择塑性很好材料嵌实,如沥青膏等。 6.6 无障碍通道 6.6.1 现象 ①无障碍通行通道止步、转向标志不全或缺失。 ②通道没有形成连续,影响使用功效。 6.6.2 原因分析 施工时未按相关无障碍规范实施。 6.6.3 预防方法 施工时严格按相关无障碍通行规范实施。 二、桥梁工程 7.桩基工程质量通病 7.1 坍孔 7.1.1 现象 钻孔或成孔过程中,孔壁坍落,造成孔底积泥,孔深不足。 7. 2 原因分析 7.2.1 泥浆比重不够,粘度、胶体率等不符合要求或成孔速度过快,在孔型不能形成坚实泥膜,没有随地质改变调整泥浆比重,造成孔壁不稳。 7.2.2 因为掏渣或清孔未立即补充泥浆或水。 7.2.3 当钻至砂砾等强透水层时,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低于孔外时,压向孔壁水压力减小,造成坍孔。 7.2.4 吊放钢筋笼时碰撞孔壁或破坏孔壁泥膜。 7.2.5 成孔后未立即浇注砼,静置时间过长。 7.2.6 护筒埋置时,底部和四面未用粘土填实或埋置过浅。 7. 3 预防方法 7.3.1 应随时检验泥浆多种技术指标,依据不一样土层采取不一样泥浆比重,确保泥浆含有足够稠度,确保孔内水位差,维护孔壁稳定。钢筋吊放、接长应注意不碰撞孔壁。 7.3.2 清孔时应制订专业负责排水,确保钻孔内必需水头高度。 7.3.3 钻孔应依据不一样土层采取不一样转速,如在砂性土或含少许卵石中钻进时,可用一档或二档转速,并控制进尺;在地下水位高粉砂中钻进时,宜用低级转速钻进,同时应加大泥浆比重和提升孔内水位。 7.3.4 尽可能缩短成孔后至浇注砼时间间隔,确保施工连续性。 7.3.5 放置护筒后,在护筒周围对称地夯填粘土,预防护筒变形或位移,并应夯填密实,不渗水。 8.缩孔 8.1 现象 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局部孔径小于设计要求。 8.2 原因分析 8.2.1 钻头直径偏小。 8.2.2 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 8.2.3 钻进土层中有软垫层,遇水膨胀后,使孔径缩小。 8.3 预防方法 8.3.1 应常常检验钻具尺寸和成孔直径,并立即更换钻头。 8.3.2 碰到软土时,采取失水率小优质泥浆护壁。 8.3.3 采取钻头上下反复扫孔,将孔径扩大至设计要求。 9.钢筋平面位置和设计要求不符 9.1 现象 钢筋笼吊运中变形,安装位置不正确,钢筋笼保护层不够或一侧偏大,另一侧偏小。 9.2 原因分析 9.2.1 钢筋笼加工后,在堆放、运输、吊入时没有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 9.2.2 钢筋笼上垫块放置数量不足,不能有效控制钢筋笼保护层厚度。 9.2.3 钢筋笼未垂直吊放入孔,而是斜插入孔内。 9.2.4 桩孔本身有较大偏差。 9.3 预防方法 9.3.1 钢筋笼分段过长时,应分节制作、吊装,在孔口焊接。 9.3.2 在钢筋笼主筋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组垫块,确保足够垫块数量。 9.3.3 钢筋笼必需垂直状态时吊放入孔。 9.3.4 偏差桩孔应在吊放钢筋笼前反复扫孔纠正。 10.钢筋笼上浮 10.1 现象 浇注砼时钢筋笼上浮 10.2 原因分析 10.2.1 砼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注速度过快。 10.2.2 导管提升不立即。 10.2.3 钢筋笼采取固定方法不妥。 10.3 预防方法 10.3.1 灌注砼时,当砼表面靠近钢筋笼底时,应控制砼灌注速度,并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导管底口和钢筋笼底端保持较大距离,减小对钢筋笼冲击。 10.3.2 砼液面进入钢筋笼一定深度后,应合适提升导管,使钢筋笼在导管下口有一定埋深。 10.3.3 将2~4根主筋加长至桩底,浇注砼前,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预防上浮。 11.断桩 11.1 现象 成桩后经检测,桩身局部没有砼,存在夹泥层,造成断桩。 11.2 原因分析 11.2.1 砼坍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砼和易性差,致使导管堵塞。 11.2.2 计算导管埋管深度时犯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落砼面,再浇筑砼时,中间形成夹泥层。 11.2.3 钢筋笼将导管长出,强力拔管时,使泥浆混入砼中。 11.2.4 导管接头渗漏,不能连续浇筑,中止时间过长,造成堵管事故。 11.3 预防方法 11.3.1 砼配合比应符合相关水下砼规范要求,并常常检测坍落度,预防导管堵塞。 11.3.2 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避免导管脱离砼面。 11.3.3 主筋接头焊接时,应确保轴线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导管法兰连接处罩以鼓锥形铁皮罩,预防提升导管时,法兰挂住钢筋笼。 11.3.4 导管应进行检漏和耐压试验。 12.连续梁质量通病 12.1 连续梁箱室、纵梁钢筋及预应力钢束安装质量差 12.1.1 现象 钢筋轴线偏差较大,不直顺,两侧钢筋保护层不一致,预应力钢束穿束后,位置不正确。 12.1.2 原因分析 操作人员不认真、质量意识差,质量检验人员不负责,未意识到以上问题严重性。 12.1.3 预防方法 加强业务及技能培训,使操作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明确每道工序关键性。 12.2 预应力筋张拉不符合设计要求 12.2.1 现象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钢束伸长值超出要求许可偏差范围,长钢束伸长值比设计值小;短钢束伸长值比设计值大。 12.2.2 原因分析 ①实际使用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和钢束截面和设计值不一致。 ②因为预应力预留孔道位置不正确,波纹管形成空间曲线,使张拉时钢束摩阻力变大,当张拉到设计吨位时,预应力实际伸长值偏小。 ③浇筑砼时,波纹管破损,进入孔道砼堵塞孔道,张拉时摩阻力会增大,造成伸长值偏小。 12.2.3 预防方法 ①预应力筋在使用前必需按实测弹性模量和截面积修正计算。 ②确保波纹管定位正确,将波纹管定位钢筋点焊在上下排受力钢筋上,预防浇筑砼过程中波纹管上浮,并依据要求进行实测预应力张拉摩阻力试验,修正设计用摩擦系数,调正预应力筋设计伸长值。 ③应使用不宜破损和变形塑料波纹管。 12.3 使用商品砼及泵送砼存在问题 12.3.1 现象 ①商品砼强度离散程度大,有时砼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坍落度波动较大。 ②泵送砼汽包较多,产生混凝土麻面、气孔。 ③商砼浇筑砼结构表面可能出现收缩裂缝。 12.3.2 原因分析 ①现在商砼供给厂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出具砼配合比时,砼强度等级没有提升,坍落度通常偏大,造成浇筑时分层困难,易出现离析现象。 ②掺用引气型减水剂等原因造成泵送砼产生较多气泡且不易消散。 ③商砼通常水泥用量偏大,易使砼硬化中出现较大干缩而形成裂缝。 12.3.3 预防方法 ①商砼生产厂家在砼试配时,应将砼强度等级提升1~1.5倍。 ②泵送砼应采取二次振捣,消散气泡,预防砼形成麻面、气孔。 ③应选择高标号水泥,加强配合比设计、振捣及养护,以预防裂缝发生。 13.预制梁、板工程质量通病 13.1 现象 13.1.1 预制梁、板构件接缝处,钢筋安装不按设计要求施工,砼浇筑振捣不密实。 13.1.2 梁、板安装后,梁端伸缩缝宽度不一,后张法梁、板起拱度不一致,相邻差较大。 13.2 原因分析 13.2.1 施工人员对铰接缝设置关键性不清楚,重主体、轻隶属。 13.2.2 墩台跨径误差和预制梁、板误差叠合,或墩、台纵横轴不垂直。。 13.2.3 后张法砼强度分布不均匀,预应力筋布设位置不正确,张拉时没有严格控制张拉力。 13.3 预防方法 13.3.1提升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教育工作。 13.3.2 严格控制预制梁、板长度、尺寸和斜交梁、板方向、角度及墩台跨径,确保正确无误。 13.3.3 采取预制梁、板结构时,应确保模板预留拱度测量精度;后张法张拉时每片梁、板砼强度应一致,并严格控制张拉力。 14.后张梁(含盖梁等)预应力孔道压浆 14.1 现象 经过多个冻融期后,孔道位置砼表面开裂。 14.2 原因分析 14.2.1 水泥浆水灰比过大。 14.2.2 注浆压力不足,出浆口浆液稠度不达标。 14.2.3 孔道内沁水未完全吸收或压浆不饱满,有积水。 14.3 预防方法 14.3.1 认真做好压浆前准备工作,立即将孔道内全部积水抽出。 14.3.2 严格控制水泥浆水灰比,在使用前和压注过程中应连续搅拌,不得加水稀释。 14.3.3 采取活塞式压浆泵,严格控制压力(0.5~0.7Mpa,)阀门控制出浆口,待压浆达成孔道另一端饱满,出浆稠度和压入稠度相同时,关闭出浆口,并保持压力大于0.5Mpa,不少于2分钟。 15.桥面伸缩缝处理不良 15.1 现象 15.1.1 桥面伸缩缝处渗水。 15.1.2 桥面伸缩缝处两侧水泥砼过早破损。 15.1.3 靠近防撞墙处砼浇筑不密实。 15.2 原因分析 15.2.1 桥面伸缩缝钢圈未起弯,橡胶带没有伸进防撞墙或伸进长度和高度不够。 15.2.2 桥面伸缩缝两侧水泥砼配合比不正确,养护不立即、不到位,强度未达成设计要求。 15.2.3 防撞墙处砼浇筑操作人员不细心、不认真,旧砼凿毛清洗不根本,粘结力低,或桥面伸缩缝施工时气温较低,砼没有达成强度就通车。 15.3 预防方法 15.3.1 钢圈和橡胶带必需配套进货,施工时橡胶带应采取整条连续,端头必需伸进防撞墙,并确保其长度和高度。 15.3.2 每十二个月度对伸缩缝内橡胶带进行检验,若有破损应立即更换。 15.3.3 水泥砼配合比应正确,施工完成后,应立即养护,若气温低,应尽可能搭建护棚,并采取加热设备,确保砼强度达成设计要求。 在砼没达成强度时,若必需开放交通,应设置防护板,保护砼不受车辆荷载压力及冲击力。 15.3.4 在桥梁伸缩缝、防撞墙处采取 “建筑胶”进行密封。 15.3.5 提议设计单位采取≥C45钢纤维砼。 16.桥面铺装 16.1 现象 16.1.1 桥面防水砼浇筑不密实,表面不平整,有裂缝。 16.1.2 桥面沥青砼厚度及密实度不均匀。 16.1.3 桥面过早出现坑槽及沥青砼面层脱落。 16.2 原因分析 16.2.1 桥面防水砼施工时,未认真找平,标高控制点距离偏大,施工人员将控制线踩低;砼水灰比及坍落度过大,商砼粉煤灰掺量过多,防水材料掺量不准,表面水泥砂浆过多,干缩后出现高低不平及收缩裂缝。 16.2.2 桥面防水砼不平整,沥青砼面层厚度不均,造成压实系数不一致,使沥青砼面层密实度不均。 16.2.3 沥青砼面层和防水砼层间或双层式沥青铺装层间夹有泥灰,粘结油喷洒不均匀,层间结合不好;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粗细骨料离析,或混合料温度低,粗料集中处孔隙率较大,整体性差,雨水渗透量大,沥青砼铺装层松散脱落;沥青砼面层厚度偏薄,不易压实成型,影响上下层粘结,在行车作用下,造成面层剥落;下层表面潮湿,未待晾干就铺筑上层沥青混合料,减弱了上下层之间粘结力;施工机具或汽车滴漏柴油、机油使沥青混合料受到损坏。 16.3 预防方法 16.3.1 严格控制商砼粉煤灰掺入量、防水材料掺入量和砼水灰比,砼坍落度不宜过大,严格控制标高。 16.3.2 桥面防水砼施工应尽可能采取机械铺装,如采取砼整平机械(其性能可集振捣、提浆、刮平、整平于一体),能有效处理桥面裂缝、平整度超差等问题。 16.3.3 铺装沥青混合料前,必需根本清扫桥面泥灰,并按设计要求喷洒粘结油,喷洒应均匀。 16.3.4 沥青混合料应确保进场温度,立即摊铺、碾压;摊铺宽度不易过宽,避免粗粒集中。出现粗料过于集中,必需铲除,补上符合要求沥青混合料,整平后再碾压密实。 16.3.5 确保桥面面层厚度。 16.3.6 沥青面层施工时应避免雨天施工,雨后施工应在下面表层干燥后进行。 16.3.7 施工机具在添加柴油、机油时,避免在施工地段进行。如有柴油和机油滴漏时必需清除,必需时应铲除再补上好料。 17.防撞墙预埋件 17.1 现象 预埋件偏位或倾斜,影响下道工序施工。 17.2 原因分析 17.2.1 预埋件定位不正确。 17.2.2 浇筑砼时碰动移位。 17.3 预防方法 预埋件定位应正确;浇筑砼前,应检验预埋件位置是否正确、安装是否牢靠;浇筑砼时应尽可能避免碰动预埋件,发觉有移位现象,应立即进行调整。 18.防撞墙线型不直顺、不平整 18.1 现象 防撞墙棱线或顶面在直线段不平直,在曲线段不圆顺,局部有折点现象。 18.2 原因分析 18.2.1 模板刚度不够,变形较大。 18.2.2 顶部抹面施工随意性大。 18.2.3 分段施工放样基准不一。 18.3 预防方法 18.3.1 加强对施工人员质量培训,确保操作水平。 18.3.2 定位要正确无误。 18.3.3 模板质量应符合施工要求。 19.引道重力式挡墙砌筑质量 19.1 现象 19.1.1 砌体砂浆不饱满,石体之间有空隙和孔洞。 19.1.2 蘑菇石材质量较差,凸出部分不符合设计要求。 19.1.3 砌筑时未分层,丁字石宽度和放置数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19.1.4 沉降缝不贯通、不直顺。 19.2 原因分析 19.2.1 石材加工质量差,不符合要求。 19.2.2 施工人员不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施工。 19.3 预防方法 19.3.1 应选择合格石材。 19.3.2 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及培训,不合格部位果断返工重做。 19.3.3 沉降缝嵌缝应采取沥青胶泥或玻璃胶。 20. 地道箱涵渗水 20.1 现象 地道底板和侧墙间渗水,侧墙和顶板间渗水 20.2 原因分析 20.2.1 地道箱涵沉降缝处防水设施没有充足发挥作用,止水带质量不好或埋放位置不妥,粘结强度或接头粘结方法不妥,未能起到止水作用。 20.2.2 箱涵顶面沉降缝内没有采取防水方法,顶面排水不畅,聚集在地面积水(或融化雪水),在沉降缝处渗透到沉降缝中,经过冻融后,因冻胀作用使止水带接口搭接处开裂,造成渗水。 20.2.3 砼构筑物接缝处砼施工不密实,养护不妥,使砼内部形成空隙而产生渗水。 20.3 预防方法 20.3.1 严格选择防水材料,止水带耐久性、遇水冻胀性、冻融性、拉伸强度等技术指标,应由专门检测机构检测,并加强施工过程中抽检,杜绝不合格产品用于工程中。 20.3.2 止水带安装方法及接头搭接方法必需正确,定位要正确、牢靠,以免发生漏水现象。 20.3.3 底板、顶板和侧墙衔接处,全部垃圾要根本清除,确保侧墙和底板、顶板紧密结合。 20.3.4 箱涵砼浇注时,振捣要到位、密实,尤其是施工缝等位置,确保抗渗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三、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通病 21.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21.1 现象 21.1.1 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 21.1.2 管材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易产生漏水。 21.1.3 管道在外-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 综合 项目 工程质量 通病 防治 专项 措施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丰****】。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丰****】,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