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研究.doc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研究.doc(5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分类__ _G641_____ 学号_________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研究 论文答辩已经通过,尚未上传至知网,可以任意复制黏贴,不会影响重复率。 学科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年 6月 Master Dissertation Studie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MASTER DEGREE Directed by Prof. June, 2013 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四川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四川农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四川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论文不保密。 □ 本论文保密,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 (请在以上□内划“√”) 研究生签名: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 要 在人的性格与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环境总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定的社会实践体系,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实现并深受其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个特定的环境系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及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它是一个动态性、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结构。它由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诸如网络环境、话语语境等新环境要素构成,它的每个要素都非常重要,无论哪个要素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等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突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有效地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我们必须要对高校所处的环境进行仔细地剖析和研究,不断探索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环境要素的新途径,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环境的变化中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本文在借鉴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系统论的观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和党中央的政策文件精神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与功能的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要素及其存在的问题与成因的剖析,相应地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并尝试性地将网路环境与话语语境归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环境要素,提出构建由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与新环境要素相互协调配合的“四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 文章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意义及必要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主要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功能、构成要素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作用关系;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要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要素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的建设途径;第五部分主要是尝试性地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并详细阐述了构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新环境要素;“四位一体”体系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ral character, environment always plays the influence character by environment effe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 specific social practice system, always and implemented in the environment by its impact.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specific environment system, is the sum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moral practice and students of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role of various conditions and factors, it is a dynamic, open system, is a multi-level, multi-factor structure. It consists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ampus environment, family environment, constitute a new environment and network environment, such as discourse environment, each of its elements are very important, no matter what the elements of a problem, will affect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networking, cultural diversity, diversity, social lif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thought has the autonomy, more diversity and difference. This presents a serious challeng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good moral character, we must have a university environment careful analysis and research, exploring new ways of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Univer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the changing of the environmen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new situatio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sychology, sociology, pedagogy, ethics and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us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system theory point of view, to the princi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ory, methodolog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Zheng Cewen a spirit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elements through the definition and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on the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elaboration,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existenc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and tries to apply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context of utterance attributed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campus environment, family environment and new environmental factors coordinated "four in on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system. Article consists of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introduction, mainly is the stud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significance and the necessity,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defi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research methods, research ideas, and elaborates the innovation plac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he second part mainly expounds the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to the element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 cause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The fourth part mainly is aims 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each factor,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feasibil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ay; The fifth part mainly is the "four one" is proposed tentative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system, and expound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building in detail.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new environmental elements;" Four in One " system 42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i 1.绪论 1 1.1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意义 1 1.1.1研究的必要性 1 1.1.2研究意义 1 1.2研究现状 2 1.2.1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状况 2 1.2.2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状况 5 1.3 相关概念界定 6 1.3.1环境的定义 6 1.3.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 7 1.3.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 7 1.4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8 1.4.1研究思路 8 1.4.2研究方法 8 1.4.3创新之处 9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9 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 9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功能 10 2.2.1心灵感染功能 10 2.2.2规范砥砺功能 10 2.2.3物质支持功能 11 2.2.4精神引导功能 11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 11 2.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 13 2.4.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决定作用 13 2.4.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制约作用 13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要素分析 14 3.1社会环境 14 3.1.1国际环境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14 3.1.2国内社会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16 3.2校园环境 18 3.2.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各要素 19 3.2.2当前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 3.3家庭环境 22 3.3.1家庭环境概述 22 3.3.2当前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3.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要素 23 3.4.1网络环境与话语语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3 3.4.2新环境要素与传统环境要素的继承与创新关系 24 3.4.3网络环境 25 3.4.4话语语境 26 4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各要素的途径 27 4.1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途径 27 4.1.1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7 4.1.2创设和谐的国内社会环境 27 4.2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校园环境的途径 29 4.2.1建设校园物质环境,赋予校园文化特色 29 4.2.2注重人文关怀,创设民主规范的制度环境 30 4.2.3坚持与时俱进,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 30 4.2.4创建和谐融洽的校园人际环境 31 4.3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的途径 31 4.3.1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建设的引导 31 4.3.2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32 4.3.3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 32 4.3.4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32 4.4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要素的途径 33 4.4.1 打造红色校园网络环境,唱响思想文化主旋律 33 4.4.2更新观念,营造和谐的话语语境 33 5 构建“四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 34 5.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定义 34 5.2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的对策建议 35 5.2.1政府切实履行职能 35 5.2.2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资源合理配合 35 结语 37 参考文献 39 重要文件: 39 专著: 39 期刊论文: 40 硕士学位论文: 41 致 谢 42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43 1.绪论 1.1研究的必要性及研究意义 1.1.1研究的必要性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特殊环境体系,它的构成要素中无不渗透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其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大会上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积极营造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http://www.bj.xinhuanet. com/bjpd _sdzx/2011-04/25/content_22604972.htm.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繁荣,我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地变革,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坚持和发展的同时,社会生活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突出,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异常复杂,这一方面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对凝聚大学生共同的思想意识、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提出了挑战。因此,为有效地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我们必须要对高校所处的环境进行仔细地剖析和研究。 1.1.2研究意义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研究,是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努力控制消极环境的影响,创造并利用积极环境,充分发挥其正面教育作用,确保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需要。 关注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任务顺利完成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着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校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实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性质影响着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方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规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把握制约着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1.2研究现状 1.2.1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状况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渐成为国内学者和专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较广泛和深入,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方法与视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及建设途径等的探讨。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具体如下: 1.2.1.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的研究。国内研究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张青兰(1999)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创设的对受教育者发生感染熏陶和约束教育作用的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张青兰.浅析如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J].求实,1999(8). 。李文辉(2002)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生作用的一切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总和,它由社会环境、社区环境、组织环境、家庭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组成李文辉.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理论观察,2002(5). 。姜正国(2004)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作用对象和环境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系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姜正国.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因素及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6). 。岳金霞(2004)认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影响人的思想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自觉环境因素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蔡鸿新,张凯民(2009)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们所直接接触到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人们思想品德形成的周围外部条件的总和蔡鸿新,张凯民.建设和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以上研究成果为我们清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概念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思考,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的定义的共同点是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围绕某一中心项的客观条件和因素之和,不同点就在于所确立的中心项不同。岳金霞认为人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心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中介;张青兰认为受教育者是中心项;李文辉认为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中心项;蔡鸿新,张凯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思想品德是中心项。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变化,国内研究者在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开始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较具代表性的有:戴钢书(2002)对中西方著名学者的德育环境思想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有关论述进行梳理并相比较,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数学统计的研究方法,这种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该领域研究中是难能可贵的戴钢书.德育环境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2:443. 。于海洋、杨淑珍(2007)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理念的创新》中提出了 “以人为本”、“生态环境”、“和谐环境”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理念于海洋,杨淑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理念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有些文章开始以“知识经济、全球化、网络化背景下的……”为思维框架,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新的研究视角。 1.2.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不断增加,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愈来愈大,它逐渐成为了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国内研究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建设途径的研究状况如下: (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的研究。国内研究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形成了多种概念和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龚喜球,邓辉(2003)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教育者有计划的实施和大学生自发形成及社会构成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有着开放性、多元化、虚拟化的发展趋势龚喜球,邓辉.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邵阳学院学报,2003(4). 。李虹(2006)指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作用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孙庆民(2007)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是依据目标一致、协调发展的原则,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发生作用的一切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体系孙庆民.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以上研究成果的共同点是都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某中心项之外的客观条件和因素之和,不同点在于中心项的不同。龚喜球、邓辉认为大学生的思想品质是中心项;李虹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心项;孙庆民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中心项。 (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途径的研究。国内研究者积极探索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优化措施,具有代表性的有:冯开甫(1999)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应坚持政治性、层次性、系统性、针对性的原则,建议改善物质环境条件、加强校规校纪建设,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中的热点问题研究冯开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原则和途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3). 。李海燕(2005)提出要建立符合高校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坚实有力的组织环境;建立平等、互动、开放、有序的学习环境;建立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李海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张正华(2005)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调控要坚持主导性、整体性、能动性的原则,加强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高校方面的调控、高校党的建设、思想理论方面的建设;强化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意识;发挥党员干部和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的主体作用;创设特定的校园情境;加强环境一体化教育张正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调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S1). 。罗成富(2005)提出政府要发挥调控作用;高校要凭借自身的优势;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协同配合,加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家庭环境和大众传媒环境建设罗成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5(7). 。孙庆民(2007)提出要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环境体系 孙庆民.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系统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4). 。黄丽萍,陈特水(2008)提出党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加强立法、整顿社会秩序、加大净化网络环境的力度;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协调人际关系黄丽萍,陈特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优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3) 。赵景文,曹伊(2009)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的唯物论基础。提出要根据高校实际开展环境建设;重视自身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发;运用合理的环境创设方法,与时俱进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赵景文,曹伊.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6). 。蔡鸿新,张凯民(2009)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更丰富、校园舆论和人际环境更民主、校园文化环境得到创新、高校组织制度建设更具科学性的特征。指出要加强高校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提高服务意识;遵循道德准则,确立高水准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先进校园文化;抓好师生身心健康教育;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蔡鸿新,张凯民.建设和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若干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2). 。田合超,喻瑜(2010)指出,随着高校环境的日益复杂,大学生的思想趋向多元化。提出要以学术活动为载体,加强心理咨询,营造优良的心理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环境氛围;优化物质环境,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础性平台田合超,喻瑜.结合实际谈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J].青年文学家,2010(3). 。张文华(2012)详细阐述了社会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制建设、先进文化建设,为高校创设良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张文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的优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1). 。 这些研究成果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构建途径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环境体系的构建思路奠定了本研究的文献及理论基础。这些研究成果有着不同点,也有着共同点。不同点在于:第一,不同研究者所提出的建设和优化途径不同,优化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第二,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优化途径也由单个要素优化到系统整合、单一到丰富、浅层次到深层次的转化。共同点在于:一是研究者主要是以一种结论式的归纳来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具体内容;二是研究者开始运用系统整合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作用的整体教育环境进行构建。 1.2.2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研究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教育家提出了一系列德育理论。杜威的“道德境遇论”认为“经验”是人的道德形成的关键,而“经验”是人与环境间的一种“交涉”,经验内部的区别是主观与客观的区别,认为不断地改造和重新组织经验是教育的实质高来源.实践境遇与杜威的道德哲学理论——从现代实践哲学的视角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2). 。华生认为人的思想与行为和感觉、知觉等因素没关系,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认为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他曾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这种行为主义道德环境论是极端的环境决定论华生著,李维译.行为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65. 。20世纪60年代以后,面对西方的社会和道德危机,弗来切尔发动建立“新道德”的思想运动。他认为道德修养与人所处的环境是相关的К.A.施瓦尔茨曼,石木. 评约·弗来切尔的《境遇伦理学》[J].哲学译丛,1981(4) .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皮亚杰认为生物的发展是个体改变环境和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皮亚杰.理论与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8. 。 国外虽然没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念,但是他们的道德教育从未停止过,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的道德研究领域也逐步扩展到对道德环境的研究,这一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但是对高校德育环境的研究还比较少。以上研究就环境对个人道德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形成了一系列的不同理论观点,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及研究所用的观察法、口头报告法、条件法、测验法以及弗莱切尔和皮亚杰所提出来的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环境的观点和看法都为研究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了理论准备和借鉴条件。但是国外的有些关于道德和环境关系的理论观点过于绝对甚至走向唯心主义,这就需要我们去批判的借鉴、吸收,吸取教训,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研究和分析问题。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环境的定义 《辞海》中对环境有两种解释:一是指环绕所辖的区域,是广义的概念。另一种是指围绕人类的外部世界,是狭义的概念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海出版,1999:78. 。鲁洁主编的《教育社会学》认为生物有机体生存空间的各种条件之和是环境鲁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90:38. 。由此可以推出,环境因中心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物的变化而变化。《教育大辞典》中将环境定义为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教育学中认为环境既是围绕中心体的周边体,又包括中心体内部的环绕要素王彦才,郭翠菊.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6. 。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指出环境所针对的中心体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在教育学中,这一中心体是内环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环境包括除却人的思想品德之外的因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中心物或活动而存在的复杂多变的外部因素和条件。 1.3.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 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定义,较具代表性的有:第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客观存在;第二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和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外部条件和因素;第三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的要素,二者是属种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作用的因素;第四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通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一中介,对人的思想品质形成发生作用的自觉环境因素;第五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情境是教育主体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创设的教育条件,它应取代教育环境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综上,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受教育者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作用的一切外部因素和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3.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 笔者由关于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定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中心项定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及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及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大学生所处的内部环境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由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新环境要素等子系统构成的完整的、特殊的、动态性、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复合结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每个环境构成要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其哪个构成要素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4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研究思路 本选题讨论的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正文主-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环境 建设 研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快乐****生活】。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快乐****生活】,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