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ppt.ppt
《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章ppt.ppt(1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2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控控制制系系统统的的稳稳定定性性及及动动态态性性能能与与系系统统的的闭闭环环极极点点和和零零点点在在s平平面面的的位位置置密密切切相相关关,因因此此可可根根据据闭闭环环零零极点的分布来间接地研究系统的性能。极点的分布来间接地研究系统的性能。但但当当特特征征方方程程的的阶阶数数高高于于四四阶阶时时,求求解解零零极极点点的的过过程程比比较较复复杂杂。如如果果要要研研究究系系统统参参数数变变化化对对闭闭环环特特征征方方程程根根的的影影响响,那那么么就就需
2、需要要进进行行大大量量的的反反复复计计算算,同同时时还还不不能能直直观观看看出出影影响响趋趋势势。因因此此对对于于高高阶阶系系统统的的求求根问题来说,解析法就显得很不方便。根问题来说,解析法就显得很不方便。3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948年,年,W R 伊凡思在他的一篇论文伊凡思在他的一篇论文“控制系统的图解分析控制系统的图解分析”中提出了在复平面上由中提出了在复平面上由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求取闭环特征根的方法,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求取闭环特征根的方法,这就是根轨迹法。当开环增益或其它参数改变这就是根轨迹法。当开环增益或其它
3、参数改变时,其全部数值对应的闭环极点均可在根轨迹时,其全部数值对应的闭环极点均可在根轨迹图上简便地确定,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图上简便地确定,因此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泛的应用。4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根轨迹:系统某一参数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时,系统某一参数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时,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在 s 平面上的位置也随平面上的位置也随之变化移动,一个根形成一条轨迹。之变化移动,一个根形成一条轨迹。广义根轨迹广义根轨迹:系统的任意一个参数变化所形成系统的任意一个参数变化所形成的根轨迹。
4、的根轨迹。常规(狭义)根轨迹常规(狭义)根轨迹(通常情况):(通常情况):变化参数为变化参数为开环增益开环增益K,且其变化取值范围为,且其变化取值范围为0到到。5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根根轨轨迹迹法法是是分分析析和和设设计计线线性性定定常常控控制制系系统统,求解特征方程的根的图解方法,使用十分简便。求解特征方程的根的图解方法,使用十分简便。特特别别是是对对于于多多回回路路系系统统的的研研究究,应应用用根根轨轨迹法比用其它方法更为方便。迹法比用其它方法更为方便。借借助助于于根根轨轨迹迹法法,可可以以方方便便直直观观地地分分
5、析析系系统特征根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统特征根与系统参数之间的关系。6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本本节节主主要要介介绍绍根根轨轨迹迹的的基基本本概概念念,根根轨轨迹迹与与系系统统性性能能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并并从从闭闭环环零零、极极点点与与开开环环零零、极极点点之之间间的的关关系系推推导导出出根根轨轨迹迹方方程程,然然后后将将向向量量形形式式的的根根轨轨迹迹方方程程转转化化为为常常用用的的相相角角条条件件和和模模值值条条件件形形式式,最最后后应应用用这这些些条条件件绘绘制制简简单单系系统的根轨迹。统的根轨迹。74-1 根轨
6、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 1.根轨迹概念根轨迹概念例: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例: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特征方程:特征方程:特征根:特征根:8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1.根轨迹概念根轨迹概念 令令开开环环增增益益K从从零零变变到到无无穷穷,粗粗实实线线为为系系统统的的根根轨轨迹迹。箭箭头头表表示示随随着着K值值的的增增加加,根根轨轨迹迹的的变变化化趋趋势势,而而标标注注的的数数值值为为与与闭闭环环极极点点位位置置相相对对应应的的开环增益开环增益K的数值。的数值。9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2.根轨迹与系统性能根轨迹与系统性能(1)稳稳定定
7、性性:当当开开环环增增益益从从零零变变到到无无穷穷时时,如如果果根根轨轨迹迹没没有有越越过过虚虚轴轴进进入入s右右半半平平面面,则则系系统统对对所所有有的的K值值都都是是稳稳定定的的,如如果果系系统统的的根根轨轨迹迹越越过过虚虚轴轴进进入入s右右半半平平面面,此此时时根根轨轨迹迹与与虚虚轴轴交交点点处处的的K值值,就就是临界开环增益。是临界开环增益。10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2.根轨迹与系统性能根轨迹与系统性能(2)稳稳态态性性能能:由由开开环环系系统统在在坐坐标标原原点点处处的的极极点点数数可可判判断断出出系系统统的的型型别别,而而此此时时的的K值值就就是是相相应应的的
8、静静态态误误差差系系数数。如如果果给给定定系系统统的的稳稳态态误误差差要要求求,则则由由根根轨轨迹迹图图可可以以确确定定闭闭环环极极点位置的容许范围。点位置的容许范围。11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2.根轨迹与系统性能根轨迹与系统性能(3)动态性能:)动态性能:当当0K0.5时:时:过阻尼系统;过阻尼系统;当当K0.5时:时:临界阻尼系统;临界阻尼系统;当当K0.5时:时:欠阻尼系统。欠阻尼系统。12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2.根轨迹与系统性能根轨迹与系统性能 上上述述分分析析表表明明:根根轨轨迹迹与与系系统统性性能能之之间间有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着比较密
9、切的联系。对对于于高高阶阶系系统统而而言言,用用解解析析的的方方法法绘绘制制系系统统的的根根轨轨迹迹图图,显显然然是是不不适适用用的的。希希望望能能有有简简便便的的图图解解方方法法,可可根根据据已已知知的的开开环环传传递递函函数数迅迅速速绘绘出出闭闭环环系系统统的的根根轨轨迹迹。为为此此,需需要要研研究究闭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133.闭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前向通路传递函数一般情况下,前向通路传递函数G(s)可表示为:可表示为:为前向通路增益;为前向通路增益;为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
10、。为前向通路根轨迹增益。143.闭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反馈通路传递函数反馈通路传递函数 H(s)可表示为:可表示为:为反馈通路为反馈通路根轨迹增益。根轨迹增益。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可表示为:称为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称为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153.闭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 对对于于有有 m 个个开开环环零零点点和和 n 个个开开环环极极点点的的系系统统,必有必有 f+l=m 和和 q+h=n。则。则:163.闭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开环零、极点之
11、间的关系结论:结论:1)闭闭环环系系统统的的根根轨轨迹迹增增益益等等于于开开环环系系统统前前向向通通路路根根轨轨迹迹增增益益。对对单单位位反反馈馈系系统统而而言言,闭闭环环系系统统根根轨轨迹迹增增益就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益就等于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2)闭闭环环零零点点由由开开环环前前向向通通路路零零点点与与反反馈馈通通路路极极点点组组成。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成。对于单位反馈系统,闭环零点就是开环零点。3)闭闭环环极极点点与与开开环环零零点点、开开环环极极点点以以及及根根轨轨迹迹增增益益 K*均有关。均有关。173.闭环零、极点与闭环零、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之间的关系开环零
12、、极点之间的关系 根轨迹法的基本任务在于:根轨迹法的基本任务在于:如何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的分布及根如何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的分布及根轨迹增益,通过图解的方法找出闭环极点。轨迹增益,通过图解的方法找出闭环极点。18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根轨迹方程根轨迹方程 根根轨轨迹迹是是系系统统所所有有闭闭环环极极点点的的集集合合,闭闭环环系统特征方程为:系统特征方程为:即即:等价为等价为:上式称为根轨迹方程。上式称为根轨迹方程。19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4.根轨迹方程根轨迹方程由于由于模值条件:模值条件:相角条件:相角条件:204-1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
13、迹法的基本概念4.根轨迹方程根轨迹方程 根根据据相相角角条条件件和和模模值值条条件件,可可以以完完全全确确定定s平平面上的根轨迹和根轨迹上对应的面上的根轨迹和根轨迹上对应的K*值。其中:值。其中:1、相相角角条条件件是是s平平面面上上根根轨轨迹迹所所要要满满足足的的充充要条件;要条件;2、模模值值条条件件可可确确定定s平平面面上上的的根根轨轨迹迹各各点点所所对应的根轨迹增益对应的根轨迹增益 K*。21例例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一个开环极点一个开环极点 P1=0 负实轴上点负实轴上点 s s1 1s s2 2=-1-=-1-j j负实轴上的点都是根轨迹上的点!负
14、实轴上的点都是根轨迹上的点!负实轴外的点都不是根轨迹上的点!负实轴外的点都不是根轨迹上的点!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23第四章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 当当可可变变参参数数为为系系统统的的开开环环增增益益(根根轨轨迹迹增增益益K*)时时,所所绘绘制制的的根根轨轨迹迹为为常常规规根根轨轨迹迹。其其相相角角遵遵循循1800+2k条条件件,因因此此称称为为1800根根轨轨迹迹,相相应应的的绘绘制制法法则则也也就就可可以以叫叫做做1800根根轨轨迹迹的的绘绘制制法则。法则。24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根轨
15、迹绘制的基本法则1.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v 法则法则 1: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根轨迹的起点和终点。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25证明:证明:设有设有m个零点个零点,n个极点的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个极点的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为:则由其组成的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则由其组成的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式中:式中:起点:起点:特征方程为:特征方程为:26终点:终点:特征方程为:特征方程为:实实际际系系统统中中,有有m个个零零点点,n个个极极点点的的开开环环系系统统传传递递函函数数一一般般满满足足 ,因因此此有有n-m条条根根轨轨迹迹的的终终点点在在无
16、穷远处,这是因为当无穷远处,这是因为当 时,根据模值条件有:时,根据模值条件有:27 如如果果把把有有限限数数值值的的零零点点称称作作有有限限零零点点,则则把把无无穷穷远远处处的的零零点点称称为为无无限限零零点点,那那么么根根轨轨迹迹必必终终止止于于开开环环零零点点。在在无无限限零零点点的的意意义义下下,系系统统的的开开环环零零极极点数目相等。点数目相等。在在绘绘制制其其它它参参数数根根轨轨迹迹时时,可可能能有有mn的的情情况况,则则有有m-n条条根根轨轨迹迹的的起起点点在在无无穷穷远远处处,称称为为无无限限极极点点,此时系统的开环零极点数也是相等的。此时系统的开环零极点数也是相等的。根轨迹起
17、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根轨迹起于开环极点,终于开环零点。28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1.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v 法则法则 2: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根轨迹的分支数、对称性和连续性。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根轨迹的分支数与开环有限零点 m 和有限和有限极点极点 n 中的大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且对称于中的大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且对称于实轴。实轴。29 证证明明:根根轨轨迹迹是是开开环环系系统统某某一一参参数数在在规规定定范范围围内内变变化化时时,闭闭环环特特征征方方程程的的根根在在s平平面面上上的的变变化化轨轨迹迹。因因此此根根轨轨迹迹
18、的的分分支支数数必必与与闭闭环环特特征征方方程程根根的的数数目相一致。目相一致。闭闭环环特特征征方方程程根根的的数数目目就就等等于于m和和n中中的的大大者者,所所以以根根轨轨迹迹的的分分支支数数必必与与开开环环有有限限零零、极极点点数数中中的的大者相同。大者相同。30 由由于于根根轨轨迹迹增增益益K*是是连连续续变变化化的的,特特征征方方程程的的某某些些系系数数也也随随之之而而连连续续变变化化,因因而而特特征征根根也也会会连连续续变化,故根轨迹具有连续性。变化,故根轨迹具有连续性。因因为为闭闭环环特特征征方方程程的的系系数数为为实实数数,闭闭环环特特征征方方程程的的根根只只有有实实根根和和复复
19、根根两两种种。实实根根位位于于实实轴轴上上,复复根根必必共共轭轭,而而根根轨轨迹迹是是闭闭环环特特征征根根的的集集合合,因因此此根根轨迹对称于实轴。轨迹对称于实轴。31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1.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v 法则法则 3:根轨迹的渐近线:当根轨迹的渐近线:当nm时,有时,有n-m条根轨条根轨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迹分支沿着与实轴交角a,交点为,交点为a 的一组渐近的一组渐近线趋向无穷远处,且有:线趋向无穷远处,且有:32证证明明:渐渐近近线线可可以以理理解解为为|s|很很大大时时的的根根轨轨迹迹,故故其其必对称于实轴。必对称于实轴。由于:由
20、于:式中:式中:当当时有时有 近似为:近似为:33由根轨迹方程:由根轨迹方程:得:得:或或根据二项式定理将根据二项式定理将 展开展开在在s值很大时:值很大时:34代入渐近线方程,得:代入渐近线方程,得:令:令:有:有:则:则:35解得:解得:式中:式中:进而有:进而有:0 在在s复平面上复平面上表示一条直线:与实轴的交表示一条直线:与实轴的交与实轴的夹角为与实轴的夹角为 点为点为 ,361 1)当当k k 取不同值时,取不同值时,a a 有(有(n nmm)个值,而)个值,而 a a 不变;不变;2 2)根轨迹在根轨迹在s s 时的渐近线为时的渐近线为(n nmm)条与实轴交点为)条与实轴交点
21、为 a a 、相角为、相角为 a a的一组射线。的一组射线。说明说明37例:设例:设 ,试求出由上面,试求出由上面三个基本法则所确定的数据并绘制相应图形。三个基本法则所确定的数据并绘制相应图形。解:由开环传递函数可得:解:由开环传递函数可得:38法则法则1:起点:起点:p1=0,p2=-4,p3=-1+j,p4=-1-j 终点:终点:z1=-1和三个无穷远零点和三个无穷远零点法则法则2:四条分支四条分支法则法则3:渐近线与实轴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及夹角为:的交点及夹角为:0-1-4-2-3-110-1-2-3-11渐近线渐近线 渐近线渐近线 渐近线渐近线 渐近线渐近线 394-2 根轨迹绘制的基
22、本法则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1.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v 法则法则 4: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实轴上的某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实轴上的某一区域,若其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一区域,若其右边开环实数零、极点个数之和为奇数,则该区域必是根轨迹。之和为奇数,则该区域必是根轨迹。40证明:证明:设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所示。设设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所示。设 是测试点。是测试点。则则 为根轨迹上点的充分必要条件为:为根轨迹上点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即开环零点到即开环零点到 的相角之和减去开环极点到的相角之和减去开环极点到 的相角之和是的相角之和是 的奇数倍。的奇数倍。41注意到:注意到:复共轭
23、极点到复共轭极点到 的相角之和是的相角之和是 ,不影响(,不影响(*)式的奇偶性。)式的奇偶性。因此,可略去不计。同理复共轭零点的情况亦可略去不计。因此,可略去不计。同理复共轭零点的情况亦可略去不计。而测试点左边的所有点到而测试点左边的所有点到 的相角均为零,其右边点到的相角均为零,其右边点到 的的相角均为相角均为 。因此,(。因此,(*)式为的)式为的 奇数倍的充要条件是奇数倍的充要条件是的右边开环实零、极点的个数之和是奇数。的右边开环实零、极点的个数之和是奇数。42例:例: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2-2,-1-1 右侧实
24、零、极点数右侧实零、极点数=3=3-6-6,-4-4 右侧实零、极点数右侧实零、极点数=7=7434-2 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1.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v 法则法则 5: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根轨迹的分离点与分离角。两两条条或或两两条条以以上上的的根根轨轨迹迹分分支支在在s平平面面上上相相遇遇又又立立即即分分开开的的点点,称称为为根根轨轨迹迹的的分分离离点点。分分离离点点的的坐坐标标d 是是下列方程的解:下列方程的解:式中式中zj 为各开环零点的数值,为各开环零点的数值,pi 为各开环极点的数值。为各开环极点的数值。分离角为:分离角为:44分离点的特性:
25、分离点的特性:分离点的特性:分离点的特性:因因为为根根轨轨迹迹是是对对称称的的,所所以以根根轨轨迹迹的的分分离离点点或或位于实轴上,或以共轭形式成对出现在复平面中。位于实轴上,或以共轭形式成对出现在复平面中。一一般般情情况况下下,常常见见的的根根轨轨迹迹分分离离点点是是位位于于实实轴轴上上的的两两条条根根轨轨迹迹分分支支的的分分离离点点。如如果果根根轨轨迹迹位位于于实实轴轴上上两两个个相相邻邻的的开开环环极极点点之之间间,其其中中一一个个可可以以是是无无限限极极点点,则则在在这这两两个个极极点点之之间间至至少少存存在在一一个个分分离离点点;同同样样,如如果果根根轨轨迹迹位位于于实实轴轴上上两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胡寿松 第四 ppt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