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子发展战略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
《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子发展战略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子发展战略研究学士学位论文.doc(3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子发展战略研究 (研究提纲草案) 一、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 1. 汽车电子产业结构 (三级标题、四级标题根据情况自拟,这里仅定性给出需要收集资料、进行描述的范围。) 描述清楚以下内容:汽车电子产业的概念、定义;汽车电子产品的主要分类、特征(8大类别);汽车电子产业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地位,与传统汽车零部件产业相比其特征所在。 1.1汽车电子产业的概念、定义 汽车电子技术,一般认为是指汽车上应用的电子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电子技术的总称。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成功应用,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已经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发展为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成为所谓的“电子汽车”。电子技术已经成为支撑现代汽车发展的基础技术之一,特别是对于当今的汽车产业,应用电子技术的程度已成为提升汽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当前情况而言,汽车上70%的创新来源于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 据统计,从2000年至2005年,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比例由23%增至30%以上。在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机的数量已经达到50个,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 1.2汽车电子产品的主要分类、特征 汽车电子产品一般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另一类是车载电子装置。如表1所示。前者用于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总线系统。后者则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包括汽车信息系统、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等。 表1 汽车电子的分类及内容 分类 控制项目 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 发动机(动力)控制系统 点火控制、燃油喷射控制、怠速控制、进气控制、排放控制、故障自诊断等 底盘(安全)控制系统 电子自动控制变速箱(ECT)、电控悬架(TEMS)、驱动防滑/牵引力控制(ASR/TRC)、巡航控制(ACC)、自动防抱死(ABS)、四轮转向控制等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安全气囊(SRS)、安全带控制、灯光控制、电子仪表、自动空调、电动座椅、电动车窗、中控门锁等 总线系统 光纤线缆、总线控制 车载汽车电子装置 汽车信息系统 车辆行驶自身系统显示、车载通讯系统、上网设备、语音信息、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等 导航系统 电子导航系统、GPS定位系统等 娱乐系统 数字视频系统、数字音响等 车载安全系统 车道保持辅助系统、前撞报警系统、倒车辅助系统等 1.2.1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这是汽车电子产品的核心之一,利用它可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降低耗油量、减少废气。美国要求该系统应有如下功能:使供油与点火状况最佳化,从而减少排气污染,提高发动机功率,改善燃油经济性全面提高行驶性能,提供自我诊断系统改进系统的可靠性和提高寿命,对发动机附件如进排气系统进行控制,为其它总成的电子装置提供接口。其包涵的主要内容有: 1.2.1.1 电子点火系统 这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来处理传感器所采集的各种与点火参数有关的信息,确定出最佳点火时间并指令点火执行机构完成点火。产品主要有:霍尔无触点方式的、有触点方式的、电容放电式的、高频点火的和微电脑控制的汽车电子点火系统等。国内从事该产品研制的单位很多但产品真正能付诸实用、可靠性方面能过关的却不多。 1.2.1.2 电子燃料供给系统 可分为电子反馈式化油器和电子燃料喷射系统,前者是控制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的平均最佳空燃比后者是汽车发动机的高级管理系统,采用微电脑控制,可根据发动机情况控制油气混合、雾化、供油量、点火正时等从而改善排放、提高动力性能、节省燃料使其在各种工况下各缸的容燃比达到最佳数值。目前国外开发的燃料喷射装置主要有单点喷射、多点喷射和顺序多点喷射。装单点喷射电控系统的发动机功率一般能提高30%左右,装多点喷射的可提高40%——50%。我国电子部715厂、航空航夭系统新峰仪器厂等单位在开发生产这个系统及微电脑控制器。 1.2.1.3 电子净化器 通过对废气进行分析,再确定废气的循环量,从而减少汽车所排气体中的有害成分。我国电子部4431厂、867厂及中物院5所等已开发出这类产品。 1.2.1.4 电子最佳急速控制系统 能根据水温、载荷等参数使发动机在最佳急速状态下工作。国内现尚无单位研究此项技术。 此外,汽车低温启动加热器、汽车电压电子调节器、汽车供电蓄电池等,我国均有性能较好的产品问世。 1.2.2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以改善汽车的行驶、转向和制动三项基本性能。现已出现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无级自动变速器、防抱制动系统及电子悬架系统等。制造这类产品有相当难度并要求高可靠,我国尚无单位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其包涵的主要内容有: 1.2.2.1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它通过传感器来获得车速、横向加速度、前桥载荷和方向盘的输入量等参数,由微处理器快速进行处理,并由电液比例阀进行调节及转向。 1.2.2.2 电子控制无级自动变速器 借助电子技术构成自动力矩变换系统以取代机械式的换档设备,实现无级自动变换。此类产品现已进入实用阶段,日、美、西欧各国正逐步将其配置于豪华轿车上。 1.2.2.3 电子防抱制动系统 可分为全电子阻尼系统和防抱制动系统,前者可在选定的匀减速制动和匀速制动工况下自动调整阻尼量,实现阻尼制动后者基于对车轮转速的检测,通过车轮转速与车速的比较,测出相应滑移量,既能保证行驶稳定性,又可保证尽可能短的制动距离,还能延长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值得一提的是系统现已作为法规规定的汽车必备装置。 1.2.2.4 电子悬架系统 包括半主动式和主动式,前者由减振器控制后者则能对各方向上的振动都产生衰减的作用。据了解,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国外仍在加紧开发与进一步发展,如车轮防滑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牵引力矩控制系统、稳定性自动控制和牵引力控制相结合的电子控制系统等。 1.2.3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 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很多,如汽车的视野性、方便性、舒适性、娱乐性、通信功能等。 视野控制技术指的是对汽车照明灯(包括前照灯、钥匙孔照明灯、车门灯和日光灯)和转向信号灯的电子控制,以及对电动刮水器、洗涤器和除霜器等的电子控制;方便性,除指驾驶员、乘员进出车厢和行李货物装卸方便外,还包括对汽车电动门窗、电动门锁与点火钥匙锁、电动后视镜、电动车顶(天窗) 等的控制;车身电控设备主要包括照明系统、自动座椅系统(如存储式座椅)、自动空调系统、自动雨刮和车窗系统、多媒体系统等。 目前车身电控技术呈现如下的发展趋势:进一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先进的驾驶和乘坐信息系统,如车辆遥控检测、智能型汽车防盗、乘坐适应性控制、42V电子系统、环保设计系统等。 1.2.4 总线系统 随着电子化程度的提高,汽车上线缆大量增加,致使维修困难。近年出现的光纤线缆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布线困难和电磁干扰等间题。利用国内已经开发成功的汽车电缆单总线也可大大减少汽车电子线缆数量和减轻维修困难。 过去,汽车上所使用的电子设备比较简单,所以汽车制造商也没有什么总线概念,然而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消费者对舒适、娱乐、信息,以及各国政府对汽车环保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汽车上的电线、元器件数目将会急剧增加,如上所述,未来汽车电子装备已占整车成本的25%以上,因此,早在80年代,众多国际知名的汽车公司就积极致力于汽车总线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如博世公司的CAN、SAE的J1850、马自达的PALMNET、德国大众的ABUS、美国商用机器的AUTOCAN、ISO的VAN等,如今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的标准技术,差不多所有的车都开始采用CAN/LIN总线,但是CAN总线的传输速度最高只有1Mbps,LIN总线传输速度则更低,最高才20kbps,远远不能满足车载多媒体和车辆应用方面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多媒体应用而设计的IDB--1394的总线标准应运而生,它完全可以满足传输地理信息、数字音频信息或车辆位置信息至少5Mbit/s的要求,IDB--1394可以支持100、200、400Mbit/s的通讯速度。 1.2.5 汽车信息系统 该系统以清晰、准确、及时反映汽车行驶时各项信息为目的,不限于对时速、里程、水温和油压等信息的检测与显示,且能全面反映汽车的工况及各种通信联络信息,使驾驶室朝自动、自能的方向发展。其组成为: 1.2.5.1 电子显示系统 此系统已进入数字化时代,不仅能全面反映车辆工况及行驶状态,还能进行故障自诊断。汽车电子仪表盘是汽车仪表的发展方向,受检测传感器、LSI和显示器件等限制,国内还未推出能装车的多功能汽车电子仪表盘,仅能生产诸如电子车速表、里程计等一些单功能汽车电子仪表。 1.2.5.2 通讯系统 包括汽车电话、汽车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目前国外已进入实用阶段。 1.2.6 汽车导航系统 这是近年来正在发达国家形成开发热潮的产品。其作用是汽车驶入一个陌生的地方,司机用不着停车问路,车载导航系统可把彩色线路图显示在驾驶室仪表板上,并用存储于激光盘中的地图,标明汽车所在的确切位置,误差甚微。当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卫星导航系统,它是利用地球上空上万公里轨道上的卫星通信网络—美国国防部全球定位系统,来进行汽车定位导航的。据悉,丰田、日产和马兹达等公司现正加紧研制地面和卫星相结合的导航系统,在丰田的豪华车上就配备了这种导航系统。 1.2.7 娱乐系统 这主要有汽车空调器、收放音机、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红外遥控门窗装置、立体声音响 系统、CD唱机、MP3播放器、车内电视机及专用小屏幕和专用放像机等。我国研制的产品主要是前两类,性能与国外较接近,实用化不成问题,但产量远大于销量,仍需加强行业管理并限制新项目上马。 1.2.8 车载安全系统 这类产品以提高汽车行驶安全可靠性及故障电脑自动诊断为目的,主要产品包括防撞雷达、电子门锁、汽车防盗防劫装置、车速感应电子锁、电子控制闪光器、特种报警器、轮胎压力监视报警器和汽车故障自动诊断装置等。这类产品我国研制生产单位虽较多,但其水平与国外尚有差距。 1.3 汽车电子产业在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地位 汽车电子技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单个器件到大规模IC,尤其是微处理器的引入对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促进作用。从初期的4位微处理器到今天广泛应用的16位、32位微处理器,电子控制系统从对单个的部件局部控制发展到整车网络系统控制以及建立起面向社会的联结和通信。为有效减少汽车污染排放、降低油耗、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当今广泛应用的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为电子燃油喷射技术(EFI)。今后汽车电子技术的重点发展将是系统模型、电源系统、多通道信息处理系统、汽车电子软件及故障自诊断、智能化技术等。由此可见,汽车电子化已是大势所趋,成了当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汽车工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电子工业发展,特别是在现代汽车中电子/电器占汽车制造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大。据国外一家公司(VDI)的分析和预测,电子/电器占汽车制造的成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年增长,成本份额达15%左右。主要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电子发动机控制和电子变速器控制等。到了21 世纪后增幅达到25%,其中主要是柴油喷射、导航装置等电子系统。随后,集成式汽车电子装备占汽车制造总成本的份额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从世界范围看,汽车工业向电子化发展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十分明显, 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促进了汽车各项性能的发展,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投入巨资开发自己的汽车电子产品以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因此,汽车电子化将是夺取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2005 年以来,全世界汽车电子产品的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美元,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汽车电子产品的价格占整车价格的20% 以上,高级轿车甚至达到30%以上。 德国汽车工业成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电子技术的创造性应用。随着车辆级别和内部配置的不同,电气和电子元件占整车成本的10%—30%,并且将在今后5年内再增加10%。现代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安全性, 改善了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发展,还为电子产品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从而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发展汽车电子控制新技术,加快汽车电子化速度, 是振兴和发展汽车工业的重要手段。 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对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推动汽车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发展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的重要内容,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IC设计、IC制造、嵌入式软件开发等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发展,有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汽车电子的发展和应用也为第三代移动通信、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卫星导航、智能交通、移动网络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载体,并将形成汽车工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汽车电子产业是信息产业的缩影。几乎所有的电子信息产品都可以应用于汽车整车,随着IT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普及,应用领域日益扩大。现如今在任何一辆汽车上,都不难发现电子技术的痕迹。据统计,从1989~2006 年,电子设备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已经由16% 增至35% 以上,在一些名牌豪华轿车上更是占到整个汽车成本的50%以上。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已经逐步进入电脑控制时代,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手段。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产品在机械结构方面已经非常完善,靠改变传统的机械结构和有关结构参数来提高汽车的性能已临近极限。由于日益增强的安全、节能与环保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工业还需不断研发新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汽车新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从早期的电子燃油喷射、电子点火控制,进一步扩展到汽车底盘控制、主动安全性控制,以及故障诊断显示、娱乐和通信等各个领域。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通过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已成为夺取未来汽车市场重要的有效手段。汽车已经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发展成为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汽车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各项性能。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正是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大热点,不仅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会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价值含量的迅速提高,汽车电子产业将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汽车电子的发展将不仅颠覆人们对汽车产业的传统认识观念,而且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 1.4 汽车电子产业的特征 (1)电子控制单元智能化程度 电子控制单元必须具有足够的智能化程度。以安全气囊为例,它在关键时刻必须能及时、正确地瞬时打开,但在极大多数时间内气囊是处在待命状态,因此安全气囊的ECU应具有自检、自维护能力,不断确认气囊系统正常运作的可靠性,确保动作的“万无一失”。 (2)汽车各种功能部件应具备抗衡恶劣环境能力 汽车各种功能部件都有各自的运动和操控特性。对电子产品而言,大多处于非常恶劣的运行环境中,且状况各不相同,诸如工作状态时的高温,静止待命时的低温,高浓度的油蒸汽和活性(毒性)气体,以及高速运动和高强度冲击和振动等。因此,电子元器件和电路必须具备高稳定、抗环境和自适应、自补偿调整等性能。 (3)器件和电路微型化、集成化 现在几乎所有汽车的机械结构部件都已受电子装置控制,但汽车车体内的空间有限,构件系统的空间更局限。电子控制单元应与受控制部件紧密结合,形成一整体。因此器件和电路的微型化、集成化是必经之路。 (4)电子操控系统的动作必须快速、正确和可靠 通过硬件集成、直接交换数据和简化电路,并提高智能化程度来确保控制单元动作的正确性、可靠性和适时性。 (5)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用的电子元器件模块规模化 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用的电子元器件、模块必须要能大规模工业生产,并能将成本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 从上述所涉及的一些基本要求可知,汽车电子产业由于其行业跨度大,对技术与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苛刻要求,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尤为重要。通过统一的技术语言和技术标准以及行业规范的制定,来促进汽车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艰巨任务。 2. 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市场规模及特征 从总体产业,到各分类产品,分别进行描述。需要描述清楚以下内容: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8或2009年)各产品的市场规模及特征;国内各分类产品中的主要企业(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分开描述)的基本情况;国内主要企业的市场规模、研发投入、研发能力及其在产业中的地位。 2.1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1.1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2006年,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整体规模达到了780亿元。从汽车电子产品应用市场的结构来看, 2005 年, 传统汽车电子产品已经达到较高的普及率, EMS、ABS、汽车音响、安全气囊和汽车仪表分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份额的前5 位, 占有率分别为29.1%、15.9%、9.2%、8.5%和8.1%; 新兴车载电子产品开始普及; 车载电子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提升, 占16.5%; 汽车电子产品升级步伐加快; 国外厂商仍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其中博世、DENSO、DELPHI 和西门子VDO分列市场占有率的前4 位, 市场占有率为12.2%、10.8%、9.2%和8.8%。 车载电子产品成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亮点。2001—2005 年的市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55%。车载音响等传统车载电子产品进入产品升级阶段,车载GPS、TPMS 等新兴车载电子市场潜力逐步释放, 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车载电子市场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产品的持续升级确保中国车载音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01—2005 年的市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8.1%。车载音响是目前普及率最高的车载电子产品, 产品升级是车载音响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同时, 中国汽车改装业的发展对车载音响市场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中国的车载GPS 市场呈现出全面开花的势态。2001—2005 年, 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达到惊人的123.6%。实时通信GPS、基本型GPS、静态导航GPS三大类车载GPS 产品市场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日资汽车厂商主导了中国目前的前装静态导航GPS 市场发展,在公共交通车辆上的普及使得基本型GPS 市场持续发展, 相对而言, 便携式静态导航GPS 市场在中国刚刚兴起,市场规模较小。 TPMS( 胎压监控) 产品逐步进入普及阶段。2001—2005 年的市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1.8%。总体而言, 中国TPMS 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TPMS 产品虽然开始在国产轿车中应用, 但是目前只有部分中、高级轿车配有此类产品。未来几年, TPMS 产品的大范围普及将推动市场进入又一个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车载TV市场相对较小, 增势良好。2001—2005 年的市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8%。公共交通车辆成为中国车载TV 最主要的应用市场, 在国产轿车中, 只有少数高级轿车才配有车载TV。独立的车载TV 在普通轿车中的实用价值不大, 但其可以作为后座娱乐系统的一部分。 2.1.2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基地建设成效初现 目前, 中国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北京和天津为主的环渤海产业集群和以大连、沈阳和长春为主的东北产业集群等四大汽车电子产业集群。上海、无锡、苏州等地的微电子产业集群带已经形成了价值链的区域分工, 呈现了规模经济效应、协同创新效应等集群效应。这种集群使上海能不断吸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关键及优势资源, 越来越居于产业链分工的顶端,成为制造业关键技术、人才、资金的集聚地, 形成以江浙一带为核心的长三角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并在汽车电子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包括一些部件系统方面形成优势。 以广州和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家电和IT 企业以车载液晶电视为突破口, 发展车载电子装置, 如汽车音响、汽车DVD、汽车空调、中控锁、防盗系统以及电动车窗等低附加值产品, 形成产业集群。此外, ECU(电子控制单元)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也将逐渐发展, 并有望成为ECU 或者电子元件的生产基地。 以北京和天津为主的环渤海经济区目前聚集了如德国大陆、飞思卡尔等国际汽车电子巨头的合资或独资企业及研发中心。 在以大连、沈阳和长春为主的东北产业集群也初具规模, 已经形成汽车控制及车载电子两大龙头产品生产基地。 在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 武汉、西安、重庆和成都等城市的汽车电子产业也将逐渐成长起来, 将来也会出现一批汽车电子专业厂。 2.2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特点 2.2.1汽车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应用逐步加大 目前, 中国汽车电子设备在整车上的应用开始逐步加大, 除汽车音响、电视、空调器等产品以外, 高能无触点点火系统( 在桑塔纳、捷达、奥迪、富康、解放中卡等车上) , 发动机管理系统( 在国产轿车和轻型车上) 和中央门锁控制( 在捷达、奥迪、桑塔纳等车上)等均已装车, 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等电子设备也均开始在高档车上装备, 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的比例逐年提高, 其中奥迪A6 汽车的比例已高达30%以上。 2.2.2 整车厂家的战略调整增加汽车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 目前, 中国汽车行业已告别高利润时代, 进入理性发展阶段。在市场需求多样化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双重驱动下, 整车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车型以满足消费需求, 从而导致产品研发成本不断上升。同时, 新车型推出的周期越来越短, 整车制造商成本增加, 投资回报减少, 导致利润下降。整车厂为了增强产品的个性化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 会更多地在车上加装人性化的新型汽车电子产品配置, 使得汽车电子配置成为汽车市场竞争的重点。 2.2.3 采购模式的创新为汽车电子厂商提供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传统的采购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了改变。中国汽车电子市场70%以上的份额由外商所占据。整车厂家传统的采购模式是整个系统连同其电子部件一同采购, 国内汽车厂大多是合资企业, 由外方掌握着技术的决策权, 所使用的电子产品也多由外方配套商提供。在当前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成本压力越来越大, 这种传统的采购模式正在改变, 汽车电子零部件的全球化采购成为最佳选择。在这种趋势的作用下, 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原有的相互封闭的配套合作方式被打破, 灵活的零部件采购模式逐渐走上前台, 如利用招标形式, 将整个系统分拆, 分别进行零部件采购, 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成本。这种采购模式的创新将为汽车电子厂商提供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 2.2.4 本土汽车电子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汽车电子特别是汽车控制系统在技术上涉及“ 汽车”和“ 电子”两个专业, 资金投入大, 开发难度大。同时, 汽车电子产品具有系统开发周期长、产品寿命长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普通消费类电子产品开发周期为3 个月, 产品寿命为6 个月; 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周期会长达3 年, 产品寿命则长达10 年。这种状况使得领先进入者的先发优势较为明显。再加上短时间内研发投入难以见到收益, 导致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少, 开发能力弱。 目前, 国内零部件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1—2%, 发达国家为3—5%, 甚至达到10%。国内汽车电子生产企业多需要从整车厂获得技术与加工图纸, 只能满足整车企业现有生产的要求, 难以做到与整车厂新车型的研发同步开发; 只能进行满足国产化的适应性开发, 无力进行超前开发、高科技产品开发和系统化开发。 中国涉及汽车电子生产和服务的企业1000 余家, 但基本处于起步阶段, 规模化生产未形成, 能自主研发并大量生产的多为技术含量不高、功能较单一的产品, 而多功能、系统化的电子产品刚进入产业化阶段; 中高档轿车的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如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等, 基本处于研发阶段, 尚未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产业。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与整车厂自上而下、依据整车需求开展电子产品配置合作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许多新兴的汽车电子制造企业不得不自行研发产品的功能性样机, 才能到整车厂接受测试, 通过测试之后再寻求配套厂家, 由于测试次数少和费用高的原因, 产品经受的试验时间比较短, 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难以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同时, 由于汽车电子产品与整车的配套相关性很高, 新兴的中国汽车电子企业要上规模, 很难走出合资经营模式, 因此容易被整车厂控制。在这两方面原因的综合作用下, 中国汽车电子企业在短时间内难以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发展壮大。 汽车产业附加值的70%是零部件创造的, 汽车领域70%的技术革新也是来自汽车电子产品。建成具有较强研发和创新能力的大型汽车电子企业, 是中国汽车电子产业乃至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2.2.5 国外企业主导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中国加入WTO 后, 全球的汽车电子零部件系统开始进入中国。目前, 国内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企业占领, 加上合资企业, 国内企业在汽车电子领域的市场份额也不过30%。如果除去合资企业, 则中国企业在汽 车电子市场上的占有率微不足道。 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 一是汽车电子产品科技含量较高, 国内市场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外实力强大的跨国汽车电子公司, 加之国内电子行业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缺少了解和技术储备, 影响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化进程。二是国内轿车生产厂多是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多为外方设计, 由外方掌握技术的决策权, 所使用的电子产品也多由外方配套商提供, 国内自主开发的电子产品很难进入其配套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 MCU、传感器和模拟IC 是构成汽车电子解决方案的主体, 其中尤以MCU 为核心。在汽车电子市场中, 由于核心汽车电子产品的普及率远高于其他汽车电子产品, 其所占的比重很大。当前EMS、ESP 等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博世、德尔福等全球知名汽车零配件供应商手中。这些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正是跟随着各自国家的整车厂进入中国的。在中国建厂, 不仅可以使其迅速抢占中国汽车电子市场, 而且还可以利用中国电子产品的加工基础和廉价劳动力,进一步控制成本, 从而占领国际市场。 2.3 近年来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市场规模及特征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产业链下游产业不景气的影响下,2008 年市场整体发展速度减缓。市场中,娱乐系统和主动安全设备成为了今年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汽车厂商的成本压力也给本土汽车电子厂商带来了机会,市场中产品的国产化率继续提升。由于中国汽车电子处于普及期,市场增长空间很大,今后几年依然会保持增长态势。 2.3.1 市场整体增速放缓 汽车产量持续高速增长一直是我国汽车电子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今年中国汽车产业增速放缓给汽车电子市场的增速带来了负面影响。预计全年汽车产量在942万辆,同比增长仅为6.0%;其中汽车电子应用最广泛的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为501.8 万辆,占汽车总产量的53%左右,同比增长仅为6.2%左右,相比去年汽车产业和轿车生产20% 以上的增速,回落很快。汽车产业增速的急剧回落使得2008 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增速有所放缓。 由于汽车电子产品在我国处于普及期,汽车电子装备率的不断上升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使得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整体增速高于汽车产业,2008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37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近13%。 2.3.2 娱乐和主动安全成为市场主要增长点 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国产汽车电电子化程度继续提高,许多高端汽车电子产品继续由高端车型向低端渗透普及。在底盘控制和安全领域,传统产品的升级和主动安全系统的普及成为了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在防抱死系统(ABS)普及的基础上,基本完成了电子制动力分配EBD 和弯道制动力控制CBC功能的升级;刹车辅助系统(EBA)、急速防滑系统(ASR)、电子稳定程序(ESP)和定速巡航等主动安全系统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安全气囊产品的升级换代,共同推动了底盘控制和安全系统市场的增长。例如ESP之前主要普及装备在宝马、克莱斯勒、雷克萨斯等高端车型中,随着市场的发展和价格的下降,电子稳定程序(ESP)开始在荣威750、凯美瑞等中级车中普及,并已经出现在奔腾等紧凑车型中。由于紧凑型车和中级车是我国轿车市场的主要车型,ESP的向下渗透普及推动了其市场份额较快的增长。 车载电子增长较快,归功于消费者对于汽车娱乐性需求的不断提高和车载娱乐系统产品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汽车音响市场中CD 和多碟CD 目前是市场的主力产品,但是DVD系统增长速度非常快,车载视频系统开始崛起,倒车可视系统、车载导航系统的装备率在不断提高。车载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是由于前装装备率的不断提高,改装市场和后装市场的快速发展成为了车载电子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2.3.3 汽车电子产品的国产化率不断提高 国外企业和合资企业一直是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主力,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但中国汽车厂商快速的发展,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成本优势的推动下,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大大提升。国内企业首先在汽车音响和车载娱乐系统实现了突破,然后在安全气囊、汽车防盗系统、汽车导航系统中快速地发展。在本土汽车厂商的带动下,本土汽车电子企业在发动机管理(EMS)等领域也实现了市场突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汽车产业将在短期内处于发展低谷,为成本较低的本土汽车电子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土企业有望进入合资汽 车厂商采购系统,汽车电子市场国产化率将继续提高。 2.3.4 节能产品将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 从长期来看,能源紧张的形势依然不会改变,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于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节能减排成为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也成为汽车电子的热点研究领域。 在动力控制领域,节气门/ 直喷引擎,智能涡轮增压,电子阀门驱动,先进的变速箱系统,混合动力系统等产品的使用将更加普及;在能量效率和管理方面,刹车能量转化、热能转化、电动燃油泵、发光二极管照明等新产品将进一步提高汽车的电子装备率;汽车总线系统、主动巡航系统、TPMS系统等产品也能够达到节能的目的。节能减排的需求将使汽车增加大量的电子产品,从而推动汽车电子市场未来几年的快速增长,节能减排产品将成为汽车电子热点应用领域之一。 预计未来几年,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继续发展和汽车电子装备率的继续提高,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仍将持续增长。但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很难达到2007年40%左右的增长速度,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进入发展调整期。 2004——2008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销售额及增长率 2005—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类IC市场规模与增长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跃居世界第一,同时乘用车电子产品配备率相比五年前翻了一番,达到20%左右,从而推动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629.6亿元,同比增长20.4%。作为汽车慢性子产品的上游,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类集成电路市场规模也达到114.9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模拟IC、MCU以及ASSP芯片是市场中的主力军。 3.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需要描述清楚以下内容: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的产业规模、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在市场和技术方面,从1990年或2000年以来(最好时间长度能比国内的长)的发展历程;对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预测;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对国内汽车电子产业的影响及引领性作用;国外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3.1 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历史 汽车电于化、信息化起源于二十世纪中期,其后汽车电于技术的发展与半导体和传感器领域专利的产生如影相随,最早从真空电子营、晶体管应用开始,到后来发展到集成电路。大现模集成电路民主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且应用,使汽车制造各系统的电子化含量不断得到提升。 汽车电子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图: 汽车电子发展路线图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人们开始在汽车上安装电子管收音机,边是最早的汽车电子产品。60年代,汽车上首先把电能用于点火,随后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晶体管调节器,并开始采用晶体管点火装置。在70年代以后,更多的电子技术应用在汽车上,其主要特点是汽车大部分部件乃至总成设计和生产中,重视“机电一体化”思想,应用电子装置解决机械部件所无法解决的复杂自动控制问题, 这给汽车工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90年代起,汽车电于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且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汽车集中控制奠定了基础。这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有价值、影响最大的阶段。21世纪后进入汽车的电子技术,出现了车用微波系统、多路传输系统、ASCS 32 位微处理器。此时开发的产品有:通讯与导航协调系统、启动防撞系统、动力最优化系统、自动驾驶与电子地图等,智能化汽车将出现。 目前国际先进的汽车电子技术已发展到第四阶段,主流技术包括电子技术(告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同络技术以及机电一体化耦合交叉技术等综合技术的小系统。 3.2 全球汽车电子应用现状 国外汽车电子产品平均现己占到汽车制造成本的27%,德国宝马7系列的轿车,电子产品的成本己占到整车制造成本的40%以上。据Infineon预测,2011年国外轿车装用汽车电子装置的平均费用,将上升到整车制造成本的35%。 国外许多中高档汽车上都已安装了相应的电子控制系统,并正在向中低档车上扩展。尤其是随着汽车法规要求的日益严格,如果不采用相应的电子控制系统,将使汽车的某些性能达不到法规要求,从而使得汽车缺乏汽车市场的准入资格。 21世纪汽车产品发展的趋势是: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其中环保与节能主要体现在发动机与传动系的电子控制以及燃料电池、CAN 通讯、电控系统为代表的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技术方面,而行驶安全性则主要体现在ABS、TCS、VDC、4WS、TPMS等(各缩写含义见后) 核心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上。 除此之外,还有为提高行驶舒适性而开发的电控悬架技术、为提高汽车智能化而开发的自动避撞系统、车载导航系统等电子控制技术以及为乘员提供各种通讯娱乐的车载通讯娱乐系统等。 3.2.1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目前,汽油机的电子控制技术已经日趋完善,而国内外的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则发展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近年来,高压燃油直喷系统和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的发展使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都有很大的改善。发动机管理系统则对喷油和进气过程进行综合控制,保证发动机能够在保持良好动力性的基础上,达到最优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同时降低噪声和振动。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单片机(MCU),为汽车动力传动系统从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变提供更强的计算处理能力。目前,单片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低电压、低功耗、高速度、高集成度。 3.2.1.1汽油机电子控制 汽油机采用电子燃油喷射技术( EFI) 是现代汽车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减少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EFI 技术是一种高级的发动机电子管理系统,其基本工作原理是:由传感器将汽油机的工作运行状况,如负荷大小、转速快慢、进气温度等数据送给计算机进行处理,然后由控制执行元件来确定供油量,从而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行。当今的EFI 已-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新能源 汽车 电子 发展战略 研究 学士学位 论文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