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配电线路综合项目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doc
《架空配电线路综合项目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空配电线路综合项目施工及验收标准规范.doc(2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原则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 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602-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发布 1996-06-06发布 1996-10-01实行 前 言 随着国内都市电网改造工作不断推动及城网建设迅速发展,为满足都市电网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日益提高规定,自90年代初以来在国内大中都市配电网络中普遍采用架空绝缘电线,原有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不能满足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需要。依照原能源部司局电供[1991]131号文,由全国电力系统都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详细组织起草《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本原则编写结合了各地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实践经验,经对有代表性供电局(电业局)多次征求意见和广东、山东、武汉三次会议集中讨论而形成。广州供电局谭金超参加了第3章编写,南京供电局王兴绪参加了第4章、第5章、第6章编写,丹东电业局孟庆杰参加了第7章编写,兰州供电局王仲谋参加了第8章编写,北京供电局黄海波参加了第9章、第10章、第11章编写。本原则用于指引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本原则与DL/T 601—1996《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配套使用。 本原则合用于都市电网,农村电网也可参照执行。 本原则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原则附录。 本原则由电力工业部安全监察及生产协调司提出并归口。 本原则由全国电力系统都市供电专业工作网负责起草。 本原则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东北电管局、南京供电局、丹东电业局、广州供电局、兰州供电局、北京供电局。 本原则重要起草人:项昌富、徐德征、康应成。 本原则委托电力工业部武汉高压研究所负责解释。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 施工及验收规程 1 范 围 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器材检查、施工技术规定,工程验收规则。 本规程合用于新建和改建额定电压6~10kV(中压)和额定电压1kV及如下(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 2 引 用 标 准 下列原则包括条文,通过在本原则中引用而构成为本原则条文。在原则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原则都会被修订,使用本原则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原则最新版本也许性。 GB396—8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772—97 高压电瓷瓷件技术条件 GB1200—75 镀锌钢绞线 GB2694—81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GB4623—8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GB12527—90 额定电压1kV及如下架空绝缘电缆 GB14049—92 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 DL/T464.1~5—92 额定电压1kV及如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 3 器 材 检 验 3.1 普通规定 3.1.1 器材应符合现行国标,无国标时,应符合现行行业原则,无正式原则新型器材,须经关于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采用。 3.1.2 器材须有出厂实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3.1.3 器材须进行下列检查,且符合: a) 外观检查无损坏或变形; b) 型号、规格对的; c) 技术文献齐全。 3.1.4 发现器材有下列状况之一者,应重做实验: a) 超过规定保管期限; b) 损伤或变形; c) 对产品质量有怀疑。 3.2 架空绝缘线(或称架空绝缘电缆) 3.2.1 中压架空绝缘线必要符合GB14049规定。 3.2.2 低压架空绝缘线必要符合GB12527规定。 3.2.3 安装导线前,应先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 a) 导体紧压,无腐蚀; b) 绝缘线端部应有密封办法; c) 绝缘层紧密挤包,表面平整圆滑,色泽均匀,无尖角、颗粒,无烧焦痕迹。 3.3 金具及绝缘部件 3.3.1 低压金具及绝缘部件应符合DL/T464.1~5规定。 3.3.2 安装金具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 a) 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 b) 线夹转动灵活,与导线接触表面光洁,螺杆与螺母配合紧密恰当; c) 镀锌良好,无剥落、锈蚀。 3.3.3 绝缘管、绝缘包带应表面平整,色泽均匀。 3.3.4 绝缘支架,绝缘护罩应色泽均匀,平整光滑,无裂纹,无毛刺、锐边、关合紧密。 3.4 绝缘子 3.4.1 绝缘子应符合GB772规定。 3.4.2 安装绝缘子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 a) 瓷绝缘子与铁绝缘子结合紧密; b) 铁绝缘子镀锌良好,螺杆与螺母配合紧密; c) 瓷绝缘子轴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和气泡等缺陷。 3.5 钢筋混凝土电杆 3.5.1 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应符合GB396规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应符合GB4623规定。 3.5.2 安装钢筋混凝土电杆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 a) 表面光洁平整,壁厚均匀,无偏心,露筋、跑浆、蜂窝等现象; b)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及构件不得有纵向、横向裂缝; c) 普通钢筋混凝土电杆及细长预制构件不得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宽度不应超过0.1mm,长度不超过1/3周长; d) 杆身弯曲不超过2/1000。 3.6 混凝土预制构件 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和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规定。 3.7 拉线 3.7.1 拉线应符合GB1200规定。 3.7.2 安装拉线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 a) 镀锌良好,无锈蚀; b) 无松股、交叉、折叠、断股及破损等缺陷。 3.8 电气设备 3.8.1 电气设备必要符合相应产品原则规定及产品使用规定。 3.8.2 安装电气设备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符合下列规定: a) 外表整洁,内外清洁无杂物; b) 操作机构灵活无卡位; c) 通、断动作应迅速、精确、可靠; d) 辅助触点通断精确、可靠; e) 仪表与互感器变比及接线、极性对的; f) 紧固螺母拧紧,元件安装对的、牢固可靠; g) 母线、电路连接紧固良好,并且套有绝缘管; h) 保护元件整定对的; i) 随机元件及附件齐全。 4 电 杆 基 坑 4.1 基坑施工前定位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直线杆:顺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设计档距5%,垂直线路方向不应超过50mm b) 转角杆:位移不应超过50mm。 4.2 基坑底使用底盘时,坑底表面应保持水平,底盘安装尺寸误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双杆两底盘中心根开误差不应超过30mm b) 双杆两杆坑深度差不应超过20mm。 4.3 在设计未作规定期电杆埋设深度应符合表1。 表1 电杆埋设深度表 m 杆长 8.0 9.0 10.0 11.0 12.0 13.0 15.0 18.0 埋深 1.5 1.6 1.7 1.8 1.9 2.0 2.3 2.6~3.0 遇有土松软、流沙、地下水位较高等状况时,应做特殊解决。 4.4 变压器台电杆在设计未作规定期,其埋设深度不应不大于2.0m。 4.5 电杆基本采用卡盘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卡盘上口距地面不应不大于0.5m; b) 直线杆:卡盘应与线路平行并应在线路电杆左、右侧交替埋设; c) 承力杆:卡盘埋设在承力侧。 4.6 电杆组立后,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每回填500mm应夯实一次。 4.7 回填土后电杆坑应有防沉土台,其埋设高度应超过地面300mm。沥青路面或砌有水泥花砖路面不能留防沉土台。 4.8 采用抱杆立杆,电杆坑留有精坡时.滑坡长度不应不大于坑深,滑坡回填土时必要夯实,并留有防沉杆塔和拉线基本中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遵守本原则规定外,并应符合国内关于国标规定。 4.10 基本钢筋焊接应符合国内关于国标规定。 4.11 同品种水泥可在同一基基本中使用,但不应在同一种基本腿中混合使用。浮现此类状况时,应分别制作试块并作记录。 4.12 当等高腿转角、终端塔设计规定采用预偏办法时,其基本四个基腿顶面应按预偏值,抹成斜平面,并应共在一种整斜平面内。 4.13 浇筑混凝土模板宜采用钢模板,其表面应平整且接缝严密。支模时应符合基本设计尺寸规定。混凝土浇筑前模板表面应涂脱模剂,拆除后应及时将表面残留水泥、砂浆等清除干净。当不用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采用防止泥土等杂物混人混凝土中办法。 4.14 浇筑基本中地脚螺栓及预埋件应安装牢固。安装前应除去浮锈,并应将螺纹某些加以保护。 4.15 主角钢插入式基本主角钢应连同铁塔最下段构造组装找正,并应加以暂时固定,在浇筑中应随时检查其位置。 4.16 基本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依照砂、石、水泥等原材料及现场施工条件,按关于国标规定,通过计算和试配拟定,并应有恰当强度储备。储备强度值应按施工单位混凝土强度原则差历史水平拟定。 4.17 现场浇筑混凝土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先将水泥、黄砂、石子搅拌多次后,再加水搅拌均匀。浇筑混凝土时,每隔300mm厚度捣固一次,以保证浇筑质量。 4.18 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塌落度每班日检查1~2次; b) 混凝土强度检查,每项工程试块取1~2组,当原材料变化、配比变更时应此外制作。 4.19 现场浇筑基本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4.19.1 浇筑后应在12h内开始浇水养护,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应在3h内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应在基本模板外加遮盖物,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 4.19.2 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对普通硅酸盐和矿碴硅酸盐水泥拌制混凝土不得少于5d,当使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养护日期应符合关于国标规定。 4.19.3 基本拆模经表面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土,并应对基本外露某些加遮盖物,按规定期限继续浇水养护,养护时应使遮盖物及基本周边土始终保持湿润。 4.19.4 采用养护剂养护时,应在拆模并经表面检查合格后及时涂刷,涂刷后不再浇水。 4.19.5 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 4.20 基本拆模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损坏,且强度不应低于2.5MPa。 4.21 浇筑铁塔基本腿尺寸容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保护层厚度:-5mm b) 立柱及各底座断面尺寸:-1%: c)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对立柱中心偏移:10mm: 4.22 浇筑拉线基本容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基本尺寸偏差:断面尺寸,-1%;拉环中心与设计位置偏移:20mm b) 基本位置偏差:拉环中心在拉线方向前、后、左、右与设计位置偏差:1%L,L为拉环中心至杆塔拉线固定点水平距离。 4.23 整基铁塔基本在回填夯实后尺寸容许偏差见表2。 4.24 对混凝土表面缺陷修整应符合关于国标规定。 4.25 现场浇筑基本混凝土冬季施工应符合关于国标规定。 表2 整基基本尺寸施工容许偏差 mm 项 目 地脚螺栓式 主角钢插入式 高塔 基本 直线 转角 直线 转角 整基基本中心与中心 桩间位移 横线路方向 30 30 30 30 30 顺线路方向 30 30 基本根开及对角线尺寸 ±2‰ ±1‰ ±0.7‰ 基本顶面或主角钢操平印记间相对高差 5 5 5 注: 1. 转角塔基本横线路方向是指内角平分线方向;顺线路方向是指转角平分线方向。 2. 基本根开及对角线是指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之间或塔腿主角钢准线间水平距离。 3. 相对高差是指抹面后相对高差。转角塔及终端塔有预偏时,基本顶面相对高差不受5mm限制。 4. 高低腿基本顶面标高差是指与设计标高之比。 5 杆 塔 组 装 5.1 混凝土电杆及预制构件在装卸运送中禁止互相碰撞、急剧坠落和不对的支吊,以防止产生裂缝或使原有裂缝扩大。 5.2 运至桩位杆段及预制构件,放置于地平面检查,当端头混凝土局部碰损时应进行补修。 5.3 电杆起立前顶端应封堵良好。设计无规定期,下端可不封堵。 5.4 钢圈连接钢筋混凝土电杆,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 焊缝加强面最小高度和宽度 mm 焊缝加强面 尺 寸 钢圈厚度δ <10 10~20 高度c 宽度e 1.5~2.5 1~2 2~3 2~3 示意图 a) 应由通过焊接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焊工操作,焊完后电杆经自检合格后,在规定位打上焊工代号钢印。 b) 钢圈焊口上油脂、铁锈、泥垢等物应清除干净。 c) 应按钢圈对齐找正,中间留2~5mm焊口缝隙。 如钢圈有偏心,其错口不应不不大于2mm。 d) 焊口符合规定后,先点焊3~4处,然后对称交 叉施焊。点焊所用焊条应与正式焊接用焊条相似。 e) 钢圈厚度不不大于6mm时,应采用V型坡口多层焊接, 焊接中应特别注意焊缝接头和收口质量。多层焊缝 接头应错开,收口时应将熔池填满:焊缝中禁止堵塞焊 条或其他金属。 f) 焊缝应有一定加强面,其最小高度和宽度见表3。 g) 焊缝表面应以平滑细鳞形与基本金属平缓连接,无折皱、间断、漏焊及未焊满陷槽,并不应有裂纹。基本金属咬边深度不应不不大于0.5mm,当钢材厚度超过10mm时,不应不不大于1.0mm,仅容许有个别表面气孔。 h) 雨、雪、大风时应采用妥善办法后,方可施焊。施焊中杆内不应有穿堂风。当气温低于-20℃, 应采用预热办法,预热温度为100~120℃,焊后应使温度缓慢下降。 i) 焊完后电杆其分段弯曲度及整杆弯曲度不得超过相应长度2/1000,超过时,应割断重新焊接。 5.5 当采用气焊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钢圈宽度,普通不应不大于140mm b) 尽量减少加热时间,并采用必要降温办法。焊接后,钢圈与水泥粘接处附近水泥产生宽度不不大于0.05mm纵向裂缝.应用环氧树脂补修膏涂刷; c) 电石产生乙炔气体,应通过滤; d) 氧气纯度应在98.5%以上。 5.6 电杆钢圈焊接头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腐解决。设计无规定期,可将钢圈表面铁锈和焊缝焊渣与氧化层除净,先涂刷一层红樟丹,干燥后再涂刷一层防锈漆解决。 5.7 铁塔基本符合下列规定期方可组立铁塔。 5.7.1 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 5.7.2 混凝土强度符合下列规定: a) 分解组塔时为设计强度70%; b) 整体立塔时为设计强度100%,遇特殊状况,当立塔操作采用有效防止影响混凝土强度办法时,可在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70%时整体立塔。 5.8 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基本上,向受力反方向产生预倾斜,倾斜值应视塔刚度及受力大小由设计拟定。架线挠曲后,塔顶端仍不应超过铅垂线而偏向受力侧。当架线后塔挠曲超过设计规定期,应会同设计单位解决。 5.9 拉线转角杆、终端杆、导线不对称布置拉线直线单杆,在架线后拉线点处不应向受力侧挠倾。向反受力侧(轻载侧)偏斜不应超过拉线点高3%。 5.10 塔材弯曲度应符合GB2694规定。对运至桩位个别角钢当弯曲度超过长度2‰时,可采用冷矫正,但不得浮现裂纹。 5.11 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过1/750。 5.12 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本面接触良好,有空隙时应垫铁片,并应灌筑水泥砂浆。直线型塔经检查合格后可随后浇筑保护帽。耐张型塔应在架线后浇筑保护帽。保护帽混凝土应与塔脚板上部铁板接合严密,且不得有裂缝。 5.13 电杆立好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5.13.1 直线杆横向位移不应不不大于50mm;电杆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不不大于杆梢直径1/2; 5.13.2 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不不大于杆梢直径; 5.13.3 终端杆应向拉线侧预偏,紧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拉线侧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不不大于杆梢直径。 5.14 双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数值: a) 双杆中心与中心桩之间横向位移:50mm; b) 迈步:30mm c) 两杆高低差:20mm; d) 根开:±30mm。 5.15 线路横担安装:直线杆单横担应装于受电侧;90°转角杆及终端杆当采用单横担时,应装于拉线侧。 5.16 杆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因素,禁止强行组装。个别螺孔需扩孔时,应采用冷扩,扩孔某些不应超过3mm。 5.17 横担安装应平整,安装偏差不应超过下列规定数值: a) 横担端部上下歪斜:20mm; b) 横担端部左右扭斜:20mm。 5.18 带叉梁双杆组立后,杆身和叉梁均不应有鼓肚现象。叉梁铁板、抱箍与主杆连接牢固、局部间隙不应不不大于50mm。 5.19 导线为水平排列时,上层横担距杆顶距离不适当不大于200mm。 5.20 以螺栓连接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螺杆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与构件问不应有空隙; b) 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出长度:单螺母不应不大于2扣;双螺母可平扣; c) 必要加垫圈者,每端垫圈不应超过2个。 5.21 螺栓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1 立体构造: a) 水平方向者由内向外; b) 垂直方向者由下向上。 5.21.2 平面构造: a) 顺线路方向者,双面构件由内向外,单面构件由送电侧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 b) 横线路方向者,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统一方向; c) 垂直方向者,由下而上。 5.22 绝缘子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5.22.1 安装牢固,连接可靠。 5.22.2 安装时应清除表面灰垢、泥沙等附着物及不应有涂料。 5.22.3 悬式绝缘子安装,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安装后防止积水; b) 开口销应开口至60°~90°,开口后销子不应有折断、裂痕等现象,不应用线材或其他材料代替开口销子; 表4 同杆架设多回路线路横担间最小垂直距离 m 架设方式 直线杆 分支或转角杆 中压与中压 中压与低压 低压与低压 0.5 1.0 0.3 0.2/0.3 -- 0.2(不涉及集柬线) c) 金具上所使用闭口销直径必要与孔径配合,且弹力适度; d) 与电杆、导线金属连接处,不应有卡压现象。 5.23 同杆架设多回路线路,横担间最小垂直距离见表4。 中压绝缘线路与35kV线路同杆架设时,两线路导线之间垂直距离不应不大于2.0m。 5.24 工程移送时,杆塔上应有下列固定标志: a) 杆塔号及线路名称或代号; b) 耐张型杆塔、分支杆相位标志; c) 在多回路杆塔上应注明每回路布置及线路名称。 6 拉 线 安 装 6.1 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 拉线与电杆夹角不适当不大于45°,当受地形限制时,不应不大于30°; 6.1.2 终端杆拉线及耐张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6.1.3 拉线穿过公路时,对路面中心距离不应不大于6m,且对路面最小距离不应不大于4.5m。 6.2 采用UT型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拉线安装时: a) 安装前丝扣上应涂润滑剂; b) 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c) 拉线弯曲某些不应明显松脱,拉线断头处与拉线应有可靠固定。拉线处露出尾线长度不适当超过0.4m; d) 同一组拉线使用双线夹时,其尾线端方向应统一; c) UT型线夹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不大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调节后,UT型线夹双螺母应并紧: 6.3 拉桩杆安装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应满足如下几点: a) 采用坠线,不应不大于杆长1/6; b) 无坠线.应按其受力状况拟定,且不应不大于1.5m; c) 拉桩杆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10°~20°; d) 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不大于30°; e) 拉桩坠线上端固定点位置距拉桩杆顶应为0.25m。 6.4 当一基电杆上装设多条拉线时,拉线不应有过松、过紧、受力不均匀等现象。 6.5 埋设拉线盘拉线坑应有滑坡(马道),回填土应有防沉土台,拉线棒与拉线盘连接应使用双螺母。 6.6 采用顶杆(撑杆)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符合设计规定; b) 顶杆底部埋深不不大于0.5m c) 与主杆连接紧密、牢固。 7 导 线 架 设 7.1 放线 7.1.1 架设绝缘线宜在干燥天气进行,气温应符合绝缘线制造厂规定。 7.1.2 放紧线过程中,应将绝缘线放在塑料滑轮或套有橡胶护套铝滑轮内。滑轮直径不应不大于绝缘线外径12倍,槽深不不大于绝缘线外径1.25倍,槽底部半径不不大于0.75倍绝缘线外径,轮槽槽倾角为15°。 7.1.3 放线时,绝缘线不得在地面、杆塔、横担、瓷瓶或其他物体上拖拉.以防损伤绝缘层。 7.1.4 宜采用网套牵引绝缘线。 7.2 绝缘线损伤解决 7.2.1 线芯损伤解决: 7.2.1.1 线芯截面损伤不超过导电某些截面17%时.可敷线修补,敷线长度应超过损伤某些,每端缠绕长度超过损伤部份不不大于100mm。 7.2.1.2 线芯截面损伤在导电某些截面6%以内,损伤深度在单股线直径1/3之内,应用同金属单股线在损伤某些缠绕,缠绕长度应超过损伤某些两端各30mm。 7.2.1.3 线芯损伤有下列状况之一时,应锯断重接: a) 在同一截面内,损伤面积超过线芯导电某些截面17%; b) 钢芯断一股。 7.2.2 绝缘层损伤解决: 7.2.2.1 绝缘层损伤深度在绝缘层厚度10%及以上时应进行绝缘修补。可用绝缘自粘带缠绕,每圈绝缘粘带间搭压带宽1/2,补修后绝缘自粘带厚度应不不大于绝缘层损伤深度.且不少于两层。也可用绝缘护罩将绝缘层损伤部位罩好,并将开口部位用绝缘自粘带缠绕封住: 7.2.2.2 一种档距内,单根绝缘线绝缘层损伤修补不适当超过三处。 7.3 绝缘线连接和绝缘解决 7.3.1 绝缘线连接普通规定。 7.3.1.1 绝缘线连接不容许缠绕,应采用专用线夹、接续管连接。 7.3.1.2 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绝缘线,无承力线集束线禁止在档内做承力连接。 7.3.1.3 在一种档距内,分相架设绝缘线每根只容许有一种承力接头,接头距导线固定点距离不应不大于0.5m,低压集束绝缘线非承力接头应互相错开,各接头端距不不大于0.2m。 7.3.1.4 铜芯绝缘线与铝芯或铝合金芯绝缘线连接时,应采用铜铝过渡连接。 7.3.1.5 剥离绝缘层、半导体层应使用专用切消工具,不得损伤导线,切口处绝缘层与线芯宜有45°倒角。 7.3.1.6 绝缘线连接后必要进行绝缘解决。绝缘线所有端头、接头都要进行绝缘护封,不得有导线、接头裸露,防止进水。 7.3.1.7 中压绝缘线接头必要进行屏蔽解决。 7.3.2 绝缘线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线夹、接续管型号与导线规格相匹配; b) 压缩连接接头电阻不应不不大于等长导线电阻1.2倍,机械连接接头电阻不应不不大于等长导线电阻2.5倍,档距内压缩接头机械强度不应不大于导体计算拉断力90%; c) 导线接头应紧密、牢固、造型美观,不应有重叠、弯曲、裂纹及凹凸现象。 7.3.3 承力接头连接和绝缘解决。 7.3.3.1 承力接头连接采用钳压法、液压法施工,在接头处安装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或预扩张冷缩绝缘套管(统称绝缘护套),其绝缘解决示意图见附录A。 7.3.3.2 绝缘护套管径普通应为被解决部位接续管1.5~2.0倍。中压绝缘线使用内外两层绝缘护套进行绝缘解决,低压绝缘线使用一层绝缘护套进行绝缘解决。各部长度见附录A。 7.3.3.3 有导体屏蔽层绝缘线承力接头,应在接续管外面先缠绕一层半导体自粘带和绝缘线半导体层连接后再进行绝缘解决。每圈半导体自粘带间搭压带宽1/2。 7.3.3.4 截面为240mm2及以上铝线芯绝缘线承力接头宜采用液压法施工。 7.3.3.5 钳压法施工。 a) 将钳压管喇叭口锯掉并解决平滑。 b) 剥去接头处绝缘层、半导体层,剥离长度比钳压接续管长60~80mm。线芯端头用绑线扎紧,锯齐导线。 c) 将接续管、线芯清洗并涂导电膏。 d) 按附录B规定压口数和压接顺序压接,压接后按钳压原则矫直钳压接续管。 e) 将需进行绝缘解决部位清洗干净,在钳压管两端口至绝缘层倒角间用绝缘自粘带缠绕成均匀弧形,然后进行绝缘解决。 7.3.3.6 液压法施工。 a) 剥去接头处绝缘层、半导体层,线芯端头用绑线扎紧,锯齐导线,线芯切割平面与线芯轴线垂直: b) 铝绞线接头处绝缘层、半导体层剥离长度,每根绝缘线比铝接续管1/2长20~30mm。 c) 钢芯铝绞线接头处绝缘层、半导体层剥离长度,当钢芯对接时,其一根绝缘线比铝接续管1/2长20~30mm,另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1/2和铝接续管长度之和长40~60mm;当钢芯搭接时,其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和铝接续管长度之和1/2长20~30mm,另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和铝接续管长度之和长40~60mm。 d) 将接续管、线芯清洗并涂导电膏。 e) 按附录c规定各种接续管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压接。 f) 各种接续管压后压痕应为六角形,六角形对边尺寸为接续管外径0.866倍,最大容许误差S为(0.866× 0.993D+0.2)mm,其中D为接续管外径,三个对边只容许有一种达到最大值,接续管不应有肉眼看出扭曲及弯曲现象,校直后不应浮现裂缝,应锉掉飞边、毛刺。 g) 将需要进行绝缘解决部位清洗干净后进行绝缘解决。 7.3.3.7 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安装。 a) 加热工具使用丙烷喷枪,火焰呈黄色,避免蓝色火焰。普通不用汽油喷灯,若使用时,应注意远离材料.严格控制温度。 b) 将内层热缩护套推人指定位置,保持火焰慢慢接近,从热缩护套中间或一端开始,使火焰螺旋移动,保证热缩护套沿圆周方向充分均匀收缩。 c) 收缩完毕热缩护套应光滑无皱折,并能清晰地看到其内部构造轮廓。 d) 在指定位置浇好热熔胶,推入外层热缩护套后继续用火焰使之均匀收缩。 e) 热缩部位冷却至环境温度之前,不准施加任何机械应力。 7.3.3.8 预扩张冷缩绝缘套管安装: 将内外两层冷缩管先后推人指定位置,逆时针旋转退出分瓣开合式芯棒,冷缩绝缘套管松端开始收缩。采用冷缩绝缘套管时.其端口应用绝缘材料密封。 7.3.4 非承力接头连接和绝缘解决。 7.3.4.1 非承力接头涉及跳线、T接时接续线夹(含穿刺型接续线夹)和导线与设备连接接线端子。 7.3.4.2 接头裸露某些须进行绝缘解决,安装专甩绝缘护罩。 7.3.4.3 绝缘罩不得磨损、划伤,安装位置不得颠倒,有引出线要一律向下,需紧固部位应牢固严密,两端口需绑扎必要用绝缘自粘带绑扎两层以上。 7.4 紧线 7.4.1 紧线时,绝缘线不适当过牵引。 7.4.2 紧线时,应使用网套或面接触卡线器,并在绝缘线上缠绕塑料或橡皮包带,防止卡伤绝缘层。 7.4.3 绝缘线安装弛度按设计给定值拟定,可用弛度板或其他器件进行观测。绝缘线紧好后,同档内各相导线弛度应力求一致,施工误差不超过±50mm。 7.4.4 绝缘线紧好后,线上不应有任何杂物。 7.5 绝缘线固定 7.5.1 采用绝缘子(常规型)架设方式时绝缘线固定。 7.5.1.1 中压绝缘线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或棒式绝缘子,耐张杆采用两片悬式绝缘子和耐张线夹或一片悬式绝缘子和一种中压蝶式绝缘子。 7.5.1.2 低压绝缘线垂直排列时,直线杆采用低压蝶式绝缘子:水平排列时,直线杆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沿墙敷设时,可用预埋件或膨胀螺栓及低压蝶式绝缘子,预埋件或膨胀螺栓间距以6m为宜。低压绝缘线耐张杆或沿墙敷设终端采用有绝缘衬垫耐张线夹,不需剥离绝缘层,也可采用一片悬式绝缘子与耐张线夹或低压蝶式绝缘子。 7.5.1.3 针式或棒式绝缘子绑扎,直线杆采用顶槽绑扎法;直线角度杆采用边槽绑扎法,绑扎在线路外角侧边槽上。蝶式绝缘子采用边槽绑扎法。使用直径不不大于2.5mm单股塑料铜线绑扎。 7.5.1.4 绝缘线与绝缘子接触某些应用绝缘自粘带缠绕,缠绕长度应超过绑扎部位或与绝缘子接触部位两侧各30mm。 7.5.1.5 投有绝缘衬垫耐张线夹内绝缘线宜剥去绝缘层,其长度和线夹等长,误差不不不大于5mm。将裸露铝线芯缠绕铝包带,耐张线夹和悬式绝缘子球头应安装专用绝缘护罩罩好。 7.5.2 中压绝缘线采用绝缘支架架设时绝缘线固定= 7.5.2.1 按设计规定设立绝缘支架,绝缘线固定处缠绕绝缘自粘带。带承力钢绞线时,绝缘支架固定在钢绞线上。终端杆用耐张线夹和绝缘拉棒固定绝缘线,耐张线夹应装设绝缘护罩。 7.5.2.2 240mm2及如下绝缘线采用钢绞线截面不得不大于50mm2。钢绞线两端用耐张线夹和拉线包箍固定在耐张杆上,直线杆用悬挂线夹吊装。 7.5.3 集束绝缘线固定。 7. 5.3.1 中压集束绝缘线直线杆采用悬式绝缘子和悬挂线夹,耐张杆采用耐张线夹。 7.5.3.2 低压集束绝缘线直线杆采用有绝缘衬垫悬挂线夹,耐张杆采用有绝缘衬垫耐张线夹。 7.5.4 中压绝缘线路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过引线、引下线及低压绝缘线之间净空距离不应不大于200mm;中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净空距离不应不大于200mm。 7.5.5 低压绝缘线每相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过引线、引下线之间净空距离不应不大于100mm低压绝缘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净空距离不应不大于50mm。 7.5.7 停电工作接地点设立。 7.5.7.1 中低压绝缘线路及线路上变压器台一、二次侧应设立停电工作接地点。 7.5.7.2 停电工作接地点处宜安装专用停电接地金具,用以悬挂接地线。 8 电器设备安装 8.1 杆上变压器变压器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8.1.1 安装牢固,水平倾斜不应不不大于台架根开1/100。 8.1.2 一、二次引线应排列整洁、绑扎牢固。 8.1.3 变压器安装后,套管表面应光洁,不应有裂纹、破损等现象;油枕油位正常,外壳干净。 8.1.4 变压器外壳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 8.2 跌落式熔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 各某些零件完整、安装牢固。 8.2.2 转轴光滑灵活、铸件不应有裂纹、砂眼。 8.2.3 绝缘子良好,熔丝管不应有吸潮膨胀或弯曲现象。 8.2.4 熔断器安装牢固、排列整洁、高低一致,熔管轴线与地面垂线夹角为15°~30°。 8.2.5 动作灵活可靠、接触紧密。 8.2.6 上下引线应压紧、与线路导线连接应紧密可靠。 8.3 低压刀开关、隔离开关、熔断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8.3.1 安装牢固、接触紧密。开关机构灵活、对的,熔断器不应有弯曲、压偏、伤痕等现象。 8.3.2 二次侧有断路设备时,熔断器应安装于断路设备与低压针式绝缘子之间。 8.3.3 二次侧无断路设备时,熔断器应安装于低压针式绝缘子外侧。 8.3.4 不应以线材代替熔断器。 8.4 杆上避雷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8.4.1 绝缘子良好,瓷套与固定抱箍之间应加垫层。 8.4.2 安装牢固,排列整洁,高低一致。 8.4.3 引下线应短而直,连接紧密,采用铜芯绝缘线,其截面应不不大于: a) 上引线:16mm:: b) 下引线:25mm2。 8.4.4 与电气某些连接,不应使避雷器产生外加应力。 8.4.5 引下线应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规定。 8.5 杆上中压开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8.5.1 安装牢固可靠,水平倾斜不不不大于托架长度1/100。 8.5.2 引线连接处应留有防水弯。 8.5.3 绝缘子良好、外壳干净,不应有渗漏现象。 8.5.4 分合动作对的可靠,批示清晰。 8.5.5 外壳应可靠接地。 8.6 杆上隔离开关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8.6.1 绝缘子良好、安装牢固。 8.6.2 操作机构动作灵活。 8.6.3 合闸时应接触紧密,分闸时应有足够空气间隙,且静触头带电。 8.6.4 与引线连接应紧密可靠。 8.7 杆上电容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8.7.1 安装牢固可靠。 8.7.2 接线对的,接触紧密。 8.8 箱式变电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8.8.1 箱式变电所基本应符合设计规定,平整、坚实、不积水,留有一定通道。 8.8.2 箱式变电所应有足够操作距离及平台,周边留有巡视走廊。 8.8.3 电缆沟布置合理。 8.8.4 外壳应可靠接地。 9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9.1 对地距离 9.1.1 绝缘线在最大弧垂时,对地面及跨越物最小垂直距离见表5。 9.1.2 绝缘配电线路应尽量不跨越建筑物,如需跨越,导线与建筑物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状况下,不应不大于下列数据: a) 中压:2.5m b) 低压:2.0m。 线路边线与永久建筑物之间距离在最大风偏状况下,不应不大于下列数值: a) 中压:0.75m(人不能接近时可为0.4m); b) 低压:0.2m。 表5 绝缘线在最大弧垂时,对地面及跨越物最小垂直距离 m 线路通过地区 线路电压 线路通过地区 线路电压 中压 低压 中压 低压 繁华市区 6.5 6.0 至电车行车线 3.0 3 0 普通城区 5.5 5.0 至河流最高水位(通航) 6.0 6.0 交通困难地区 4 5 4.0 至河流最高水位(不通航) 3.0 3.0 至铁路轨顶 7 5 7.5 与索道距离 2.0 1.5 都市道路 7.0 6.0 人行过街桥 4.0 3.0 9.1.3 中压配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为线路边导线向外各3m: 在下列状况下,如不妨碍架线施工,可不砍伐通道。 9.1.3.1 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 9.1.3.2 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垂直距离,不不大于3m。 配电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和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净空距离在风偏状况下不应不大于1m。 配电线路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最小距离见表6。 表6 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最小距离 m 最大弧垂状况下垂直距离 最大风偏状况下水平距离 中压 低压 中压 低压 0.8 0.2 1.0 0.5 校验导线与树木之间垂直距离,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高度。 9.2 交叉跨越距离 9.2.1 绝缘线对民用天线距离在最大风偏时应不不大于1m。 9.2.2 绝缘线与弱电线路交叉应符合下列规定: ——强电在上,弱电在下; ——与一级弱电线路交叉时交叉角不不大于45°,与二级弱电线-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架空 配电 线路 综合 项目 施工 验收 标准规范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