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工艺培训教材模板.doc
《电工工艺培训教材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工工艺培训教材模板.doc(5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电工工艺 文件编号: 版本:A/O 编制人: 审核/日期: 同意/日期: 受控状态: 实施日期: 月 日 目 录 一、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二、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21 本工艺指导书参考《CB/T 3908-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对我企业船用产品安装过程中电缆敷设制作方法进行简明扼要说明,并附有简图形式,以落实于以后产品装配中。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要求了本企业船用产品电缆敷设前准备工作、电缆敷设、电缆紧固及电缆接地方法和要求。 适适用于本企业船舶产品安装过程中电控箱和电控箱之间、电控箱和设备之间和设备和设备之间连接电缆安装及验收。 本工艺适适用于本企业通常船用产品电缆敷设。不适适用于有特殊要求电缆敷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经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通常注日期引用文件,其随即全部修改单(不包含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适用于本标准,通常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适用于本标准。 GB/T 3909 船舶电气设备安装工艺 CB 3386.1 船舶电缆耐火贯穿装置 技术条件 CB/T 3496 船用电缆扎带 CB/T 3667.1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电缆贯通装置 CB/T 3667.3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接地件 CB/T 3667.6 船舶电缆敷设和电气设备安装附件 电缆敷设支撑件及附件 3 电缆敷设通用标准 3.1 电缆敷设要求整齐、美观,无扭曲、交叉等现象。 3.2 电缆敷设应考虑防火、防热、和防机械腐蚀拉紧引发损伤。 3.3 在满负荷条件下、电缆导体温度超出95℃时,电缆敷设不应和易燃物接触。 3.4 在贯穿件内电缆应平直、不交叉,贯穿件两端电缆应保持大于50mm直线段。 3.5 电缆不应在隔热绝缘层内敷设。 3.6 双重供电电缆应部署成相互远离敷设。 3.7 敷设电缆时,最小弯曲内径通常不应小于同类最粗电缆外径6倍。 3.8 电缆管敷设电缆,电缆外径截面积总和不超出管内截面积75%。 3.9 电缆敷设应尽可能远离热源,当电缆和热源交叉或平行敷设最小距离为100mm(自绝缘层外壁算起)。 3.10 电缆走向尽可能平直易于检修,并应避免潮气或水滴凝结影响。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2/21 3.11 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尽可能分开敷设,不过假如动力电缆是带屏蔽电缆,则该电缆许可和信号电缆一起或交叉敷设,假如电力电缆不带屏蔽,则该电缆和信号电缆 敷设间距最少为50mm。 3.12 电缆敷设时应把粗电缆排列在托架底层。 3.13 电缆在贯穿构件前应留一定余量,贯穿构件前应有大于50mm直线。 3.14 电缆在托架交叉处时,应先理顺再绑扎成束。 3.15 电缆敷设重合层数标准上要求不超出2层,或重合厚度小于50mm若电缆束直径较大时,则应分束敷设,属于同一束电缆宽度不得超出150mm,但单层敷设电缆例外。 3.16 动力电缆可采取多层敷设时,每组电缆数量<12根,但最多不能超出3层。 3.17 对易受机械损伤电缆应以电缆槽、罩、管等加以保护,其钢板厚度大于2mm,并应进行双面防锈处理。 3.18 电缆除敷设在电缆管、槽、罩内以外电缆,均应加以紧固。 3.19 电缆敷设完成后,需将电缆盘绕高挂,盘绕直径不得小于300 mm,不可将电缆直接置于地上和设备上。 4 电缆敷设前准备工作 4.1 图样和技术文件准备 电缆敷设前应准备好下列图样和技术文件: a) 产品电气原理图; b) 产品设备总部署图; c) 产品电器设备清单; d) 其它相关图样和技术文件。 4.2 工具准备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或圆头钳)、扁嘴钳、剪刀、螺丝刀、扳手、塑料圈、冷压钳、万用表、卷尺3m、直尺1m、圆头榔头2磅、不锈钢扎带、扎带枪。 4.3 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和安装件定位 4.3.1 备齐需用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安装件及施工工具和材料。 4.3.2 电缆支承件等应预先做成组装件,并支承件、贯通件、安装件涂装作业完成。 4.3.3 依据产品外形图等图样,结合产品实际情况由产品电气担当现场指导机装担当进行产品上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和安装件定位安装工作。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3/21 4.3.4 依据相关图样(假如有话),将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和安装件正确焊接安装到位,确保电缆紧固而不致脱落,许可采取双面间断焊,但转圈接缝处应连续焊接。 4.3.5 全部安装件在焊接后应立即清除焊渣,打磨后补涂防锈涂料。 4.3.6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和安装件定位安装工作完成后应向现场检验员报验确定。 4.3.7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和安装件进行定位安装应考虑本工艺上述条款3电缆敷设通用标准标准要求。 4.4 缆切割备料 4.4.1 电缆敷设前应预先做好电缆临时标牌和电缆标签。电缆临时标牌上应注明线号及起终点设备名称和位置,每根电缆头尾各一个。 4.4.2 根据“先主干,后局部”标准,依据现场测量长度预留足够接线长度,通常是先切割主干电缆,后切割区域主干电缆,再切割区域电缆。成捆电缆在切割前应搜集电缆合格证等质量文件,交付给质管部存档。 4.4.3 每根电缆切割后,应随立即电缆临时标牌包扎于该电缆两端。 4.4.4 电缆切口应避免受潮,通常采取包扎封口方法。 5 电缆敷设 5.1 方法 5.1.1 电缆敷设方法可分为四种,即“三边”法、“三先三后”法、“三分”法和“两端”法。 5.1.2 “三边”法是指边拉、边理、边扎敷设方法。采取“三边”法时,先拉好部分电缆,然后理好、扎好。 5.1.3 “三先三后”法是指电缆敷设前后次序。即: a) 先敷设主干电缆,后敷设局部电缆,根据产品模式不一样,亦可先敷设局部电缆,后敷设主干电缆; b) 先敷设粗电缆,后敷设细电缆; c) 先敷设长电缆,后敷设短电缆。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4/21 5.1.4 “三分”法是指成束电缆根据分束、分层、分支标准进行敷设方法。即: a) 分束:分清动力电缆和信号电缆,同时考虑电缆排列、电缆束和束间距和每束层数、宽度和高度; b) 分层:分清电缆在支架上层敷设或下层敷设,通常较粗、较长、直线走向电缆及动力电缆敷设在下层; c) 分支:分清径直走向电缆和转弯走向电缆,同时考虑弯头弯曲半径,避免过多分支,将交叉电缆敷设在隐蔽处。 5.2 要求 5.2.1 概述 5.2.1.1 电缆敷设应平直,且易于检修。 5.2.1.2 电缆暗式敷设时,敷设路径上封闭板应便于开启。 5.2.1.3 电缆线路分支接线盒若为暗式安装时,封闭板应便于开启,并应有耐久标志。 5.2.1.4 电缆不应直接埋在隔热或隔音绝缘层内。 5.2.1.5 敷设电缆时,应看清每一根电缆临时标牌内容,并按产品电气原理图仔细查对。 5.2.1.6 牵拉电缆时,用力应均衡。出现受阻情况时,应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后再进行,不要强拉。 5.2.1.7 不一样护套电缆混合敷设时,应使电缆保持一定间隙,预防因摩擦而损伤电缆护套。 5.2.1.8 整理电缆时,不应用铁器和撬杠猛击电缆。 5.2.1.9 临时捆扎电缆时,不宜扎得太紧而伤及电缆。 5.2.1.10 电缆敷设完成,设备处电缆标签不应损坏、丢失,该设备应有电缆应齐全,电缆长度应满足进入设备接线要求。 5.2.1.11 将设备处全部到位电缆卷起挂好,预防脚踏、油水浸润或机械损伤,电缆切口处应用绝缘胶布包扎好。 5.2.1.12 敷设电缆尤其是敷设主干电缆时,不应造成电缆一端过长、过短、紊乱或损伤。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5/21 5.2.2 防机械损伤 5.2.2.1 应避免电缆受机械损伤,若无法避免时,则应设置电缆护罩或电缆管等加以防护。 5.2.2.2 应避免在可动或可拆部位敷设电缆,避免活动件移动或拆装时损伤电缆。 5.2.2.4 电缆穿过结构件时,应采取金属电缆管、电缆筒或电缆填料函加以保护。 5.2.3 弯曲及接头 5.2.3.1 敷设电缆,最小弯曲内半径应符合下表要求,单位毫米 5.2.3.2 敷设电缆通常不许可有接头,若因工艺需要存在连接接头时,其导电连续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和防护性、接地及耐火或滞燃等特征均应不低于对电缆对应要。 5.2.4 防火 5.2.4.1 电缆敷设应远离热源。电缆和高温管交叉时,电缆和高温管隔热层间距应大于80mm;若电缆线路和蒸汽管或排气管平行时,则电缆和隔热层间距应大于100mm,不然应采取隔热方法。 5.2.4.2 除下列情况外,敷设主干电缆或关键设备供电和控制用电缆时,通常应远离含有失火危险机械、机械部件。 a) 这些设备本身电缆; b) 以结构件和这些设备隔开电缆; c) 采取耐火电缆。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6/21 5.2.5 环境 5.2.5.1 应避免在有潮气或油、水滴凝结场所敷设电缆。 5.2.5.2 在有可能产生积油和积水场所,电缆和积油和积水最高液面间距应大于20mm。 5.2.5.3 电缆和通常结构件敷设间距应大于20mm;电缆和滑油、燃油等油柜或管路敷设间距应大于50mm。 5.2.6 成束电缆敷设 5.2.6.1 电缆成束敷设时应注意: a) 电缆束横截面,宜敷设成梯形或矩形,避免敷设成圆形或方形,梯形或矩形宽度通常为50mm~100mm,高度应尽可能小; b) 动力电缆成束敷设时,应不超出两层,或敷设高度应小于50mm; c) 成束敷设电缆用电缆支架应不多于两层,上下层间垂直距离为100mm~150mm,束和束间距应大于25mm。 5.2.6.2 导体最高工作温度不一样电缆不应敷设在一起。若此种成束敷设不可避免时,则任何一根电缆工作温度不应高于该束中额定温度最低电缆所许可温度。 5.2.6.3 对要求两路供电关键设备和含有双套设备关键设备或互为备用完成同一关键功效双套系统,各自供电及其控制用电缆应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5.2.6.4 含有不一样护套或外护层电缆,若敷设时可能损坏其它电缆护套或外护层,则不应成束敷设在一起。 5.2.6.5 动力电缆、信号电缆及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应分束敷设,间距应满足设备对电缆敷设要求,其中本质安全电路电缆和其它电缆最小距离应为50mm。 5.2.6.6 若单根滞燃电缆需成束敷设时,则应采取限制火焰沿电缆束蔓延方法。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7/21 5.2.7 交流单芯电缆敷设 交流电力系统应采取双芯或多芯电缆,若一定要采取单芯电缆而线路电流又超出20A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电缆应为非铠装或采取非磁性材料铠装和覆盖; b) 属于同一线路电缆应装在同一管子、管道或电缆槽内; c) 当由两根、三根或四根单芯电缆分别组成单相电路、三相电路或三相四线电路时,电缆应尽可能相互紧贴敷设。在任何情况下,相邻电缆外护层之间间隙不应大于单根电缆直径; d) 若额定电流大于250A单芯电缆,需靠近钢质结构件敷设时,电缆和舱壁之间最少应有50mm间隙,但不一样相单芯电缆系按品字形敷设时除外; e) 磁性材料不应用于同一线路各单芯电缆之间。在电缆穿越钢质结构件时,应将同一线路全部电缆拢在一起穿过钢质结构件或填料函,其部署应使电缆之间无磁性材料存在;电缆和磁性材料之间间隙应大于75mm; f) 为使导体截面积大于185mm单芯电缆所组成三相线路阻抗达成平衡,应若走线长度小于30m,则无须采取此项方法; g) 若线路中每相有几根单芯电缆并联时,全部电缆应沿相同路径敷设,且应含有相同截面积;另外,为了预防电流负载分配不均匀,属于同相电缆应同其它相电缆交错排列。比如:每相有六根电缆时,正确排列次序参下表。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8/21 5.2.8 在金属管子、管道或电缆槽中敷设 电缆在金属管子、管道或电缆槽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管子、管道或电缆槽内壁应光滑,并应有防蚀方法; b) 管子、管道或电缆槽端部应采取方法以使电缆护套或外护层不致受损; c) 管子、管道内截面积和弯曲半径,应许可其所容纳电缆轻易拉进和拉出。管子或管道弯曲内半径应大于电缆弯曲内半径许可值;外直径大于63mm管子,其弯曲内半径应大于管子外直径2倍; d) 穿管系数(电缆外径截面积总和和管子、管道或电缆槽内截面积之比)应小于0.4; e) 管子、管道或电缆槽在接头处应确保机械上和电气上连续性,并应接地; f) 管子、管道或电缆槽部署应使水不能在内部积聚; g) 必需时应设置通风开口,并避免管子、管道或电缆槽线路上任何部分有积水。通风开口最好设置在管子、管道或电缆槽最高点及最低点,通风口设置应不能增加火灾危险; h) 应避免把没有任何外护层铅包电缆敷设在管子、管道或电缆槽内; 5.2.9 穿过结构件敷设 5.2.9.1 电缆穿过非水密结构件时,通常应设置电缆框或衬套。假如结构件是铝质或钢质且厚度超出8mm时,可不设电缆框,但开孔四面应该倒圆角,无锐边和毛刺。电缆框和电缆束之间缝隙大于 10mm时,应用填料堵封。填料应由滞燃和无腐蚀性材料制成,填料对电缆护套应有附着性能,尺寸可按CB/T3667.1选择。 5.2.9.2 电缆穿过水密结构件时,单根电缆应设置单根电缆填料函,多根电缆应设置电缆盒。电缆填料函、电缆盒型式尺寸可按CB/T3667.1选择。 5.2.10 设备进线 5.2.10.1 引入电气设备电缆弯曲直径,应大于下表要求。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9/21 5.2.10.2 电缆引入防水式设备时,在填料函前电缆应有一段直线部分,其长度应大于或等于填料函螺母高度1.5倍,方便于填料函螺母拧出。见图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0/21 5.2.10.2 电缆引入设备后连接前,应采取合适保护方法。见图 5.2.10.3 设备内线束应妥为捆扎,以防松散,捆扎应牢靠和整齐美观,线束长度应留足余量,走向应成“Z”字形,方便于检修。如线束较长应合适固定。 5.2.10.4 线束通常见绝缘管、缠绕管、小型尼龙扎带进行捆扎。见图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1/21 6 电缆紧固 6.1 基础形式 6.1.1 在组装式电缆支架上单层水平敷设电缆紧固形式见图: 6.1.2 在组装式电缆支架上双层水平敷设电缆紧固形式见图: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2/21 6 .1.3 在组装式电缆支架上单层垂直敷设电缆紧固形式见图: 6.1.4 在扁钢电缆支架上水平、垂直敷设电缆紧固形式示意图见图: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3/21 6.2 要求 6.2.1 每一束电缆全部敷设完成,确定齐全无误后,方可进行紧固。 6.2.2 除用于可携式设备和敷设在管子、管道、电缆槽或尤其罩壳内以外,电缆均应加以支承和紧固。 6.2.3 紧固电缆紧固件,除采取非磁性材料制成外,应将各相电缆一同紧固。 6.2.4 电缆紧固宜选择符合CB/T3496要求扎带。在机舱和关键机器处所、防水舱室、露天场所及潮湿场所,采取包塑(或镀塑)不锈钢扎带;室内和内走道可采取包塑(或镀塑)不锈钢扎带和尼龙扎带。 6.2.5 电缆紧固件、支承件和附件均应采取耐蚀材料制成,或在安装前进行防蚀处理。 6.2.6 支承件间距应符合下表要求。单位毫米。 6.2.7 电缆紧固件间距通常为300mm,但下托型水平敷设电缆紧固件间距能够扩大到600mm。 注:下托型水平敷设即电缆搁置在水平支承件上方一个敷设形式。 6.2.8 紧固好电缆不应有任何松动,电缆不应有变形和损伤,线路应平直整齐。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4/21 6.2.9 在扁钢电缆支架上紧固电缆,应使底层电缆和支架接触,并使底层电缆宽度略大于支架宽度,见图。 6.2.10 电缆支架型式和尺寸可按CB/T 3667.6选择(按电缆支架图纸) 7 电缆接地 7.1 方法 7.1.1 用金属夹箍夹住电缆,并以专用铜接地导体连接至船体金属构件上,见图。该接地导体截面积Q和电缆截面积S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当S≤25mm2时,Q≥1.5mm2; 当S>25mm2时,Q≥4mm2。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5/21 7.1.2 用专用接地填料函接地,见图: 7.1.3 用电缆金属护套(铜丝编织层)直接接地,见图: 7.2 要求 7.2.1 电缆金属护套或金属外护层应在两端接地,但最终分路只许可在电源端接地。对于控制设备和仪表设备电缆,当一端接地较为有利时,则无须两端接地。 7.2.2 交流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流超出20A单芯电缆,其金属护套或金属外护层只能在一点接地。 7.2.3 单根电缆接地金属夹箍,可按CB/T3667.3选择;多根电缆接地金属夹箍,可采取船用金属电缆扎带,并按CB/T 3496选择。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6/21 附 录 常见电缆敷设不良 1.电缆碰结构件 、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7/21 2.托架和托架之前电缆未排好 3. 电缆未整理好及弯度太大,而且扎带未绑好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8/21 4.电缆交叉 5.未按要求使用钢扎带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9/21 6.扎带未绑扎好,且尼龙扎带头未剪 7.电缆余量不统一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20/21 8.支撑件未涂装就进行电缆敷设 9.弯度太大,不美观 电缆敷设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21/21 10.钢扎带型号用得不对、电缆交叉、电缆没整好,余量过大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36 1.适用范围 a)本指导书要求了本企业电控箱和电控设备主回路、辅助回路、控制回路配线工具、使用材料、工艺过程及工艺质量检验、工艺要求等 内容。 B)本指导书适适用于本企业电控箱和电控设备主回路、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条款经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通常注日期引用文件,其随即全部修改单(不包含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适用于本标准,通常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适用于本标准。 GB/T7061- 船用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3906- 3-35KV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B7251-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3材料和工具 3.1 使用材料 3.1.1 船用电缆(简称导线) 3.1.2 聚氯乙烯绝缘塑料带(简称胶带) 3.1.3 聚氯乙烯异型管(简称号码管) 3.1.4 冷压端头 3.1.5 线卡、尼龙扎带 3.1.6 标签纸(元件标签、地线标签) 3.1.7 瓷质套管 3.1.8 标准紧固件 3.1.9 缠绕带、PVC波纹管φ12、φ18、φ25、φ35 3.1.10 塑料行线槽 3.1.11 胶垫、软垫(防震垫)橡胶圈 3.1.12 线夹、行线槽 3.1.13 绝缘管、热塑管 3.1.14 松香 3.1.15 焊锡 3.1.16 酒精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2/36 3.2 设备及工具 3.2.1 号码打印机 3.2.2 活动扳手6寸、8寸 3.2.3 平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3寸、6寸、8寸)和电讯螺丝刀 3.2.4 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圆嘴钳 3.2.5 电烙铁25W、100W 3.2.6 冷压线钳0.5~2.5(mm);1,4,6(mm)、液压线钳 3.2.7 万用表 3.2.8 丝锥M3、M4、M5、M6、M8 3.2.9 卷尺(2m) 3.2 .10 开口扳手5.5×7,8×10,9×11,12×14,14×17,17×19,19×22,22×24,24×27,27×30,梅花扳手5.5×7,8×10,9×11,12×14,14×17,17×19,19×22,22×24,24×27,27×30 4 元器件安装 4.1 前提:全部元器件应按本指导书要求进行安装。 4.2 组装前首先明确图纸及技术要求,按原理图打印好器件标识。 4.3 检验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和图纸和料单是否相符 4.4 检验元器件有没有损坏,搜集元器件合格证等交付质管部存档 4.5 依据电气原理图排列各元器件和行线槽,依据实际情况确定采取导轨固定或直接固定,以排列好各元器件确定各安装孔位置并用记号笔标识,必需用样冲在钻孔中心处冲出钻眼后,才能用电钻打眼攻丝。 4.6 元器件组装次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元器件平行度和垂直度不得小于5‰ 4.7 同一型号产品应确保组装一致性 4.8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a)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阻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可能。 b)维修轻易。固定可靠且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c)多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5.13 条要求。 d)确保一、二次线安装距离。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3/36 4.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孔、边缘及表面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 4.10 对于螺栓紧固应选择合适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防护层,并注意对应扭矩。 4.11 主回路上面元器件,通常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 4.12 对于发烧元件 (比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本身要求。 4.13端子标识,见下图: 4.14 双重标识,见下图: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4/36 4.15 门上器件,见下图: 4.16保护接地连续性 a)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确保。 b)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经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取对应规格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破坏绝缘层。门上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预防因为油漆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确保开门余量。地线绕圈不得少于5圈。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5/36 4.17安装因振动易损坏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4.18 对于有操作手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 4.19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用户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5 配线安装 5.1工艺准备 导线选择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搜集导线原厂出厂合格证交付质管部存档,所使用设备(既压线钳)处于完好状态.接线前先熟悉图纸,如有不清楚或不明白应立即向相关部门反应。按原理图线号打印好号码管。 5.2 配线工艺步骤 a) 安装端子 b) 安装行线槽 c) 测量导线 d) 剪线 e) 套号码管 f) 布线 g) 扎线 h) 分线 i) 剪线头 j) 剥线头 k) 冷压接端头 l) 接端子 m) 检验,通电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6/36 5.3 按图计算或实物测量导线长度 5.3..1依据图纸计算出主回路导线长度,测量要充足考虑导线走向合理性和在元件本体连接处圆弧预留长度,不可过短或过长。 5.3.2 在一次元件及二次元件安装完成后,依据元件实际安装位置进行导线铺设长度测量,测量要充足考虑导线走向合理性和在元件本体连接处圆弧预留长度,通常留100 mm余量,不可过长. 5.4 落料 依据按图计算或实物测量选择所需导线长度,然后依据所需长度进行落料,相同导线放在一起,不一样需有显著标识区分。 5.5 号码管 5.5.1全部接入元件、端子等导线端头均应套号码管,号码管必需用号码机打印,应该完整、正确、清楚,不可自行书写。 5.5.2 号码管方向应一致,文字方向为从冷压头方向起,图: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7/36 5.6 剥线和压接 5.6.1 剥线时要依据所要压接线鼻子导引管长度确定,要剥露长度,通常要求剥露长度长于导引管1mm,不能太长。剥线时用力不能过大以免损伤内部导线,导线损坏最多不可超出三根。图例 正确 不可接收 可接收 不可接收 可接收 不可接收 不可接收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8/36 5.6.2 压线钳选择:不一样端头应分别采取相适应专用冷压接钳。 5.6.3 线芯和端头配合 a) 预绝缘端头和导线冷压接后尺寸见图,单位毫米。 b) 管形预绝缘端头和导线冷压后尺寸见图,单位毫米。 c) 裸端头和导线冷压接后尺寸见图,单位毫米。 d) 触针式端头和导线冷压接后尺寸见图 。 5.6.4 压接位置 a) 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两边均匀压接,一端使端头和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和导线绝缘层相吻合。见图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9/36 b)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管部均匀压接。见图 c) 裸端头压痕在筒中央处,且在端头管部焊接缝上。见图 d) 触针式端头压接部位和上、下钳嘴相配合,钳嘴以缺口为准,宽边压在线芯上,窄边压在导线绝缘层 5.6.5端头适应选择 a) 预绝缘端头使用,除裸端头、管形预绝缘端头和特殊端头以外接线,均应采取预绝缘端头。 b) 裸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接线端子排稳定之处。端子排之间电气间隙隔离不会因为设备运输、操 作等而改变其状态。 c) 管形预绝缘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端子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端子。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0/36 5.6.6端头使用 a)圆形端头适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突出端子孔接线,和非突出式端子孔接线螺钉但可能对导线产生一定拉应力导线。见图 b)叉形端头适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凹陷于端子孔接线。见图 c) 插鞘式母端头适适用于接线端子为插片或两针式插入端子。见图 d)片形端头适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端子。见图 e) 针形端头适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为圆形,或非圆形插入口,但接线端子压扳为碗形接线端子。见图 f) 特殊端头如触针等,按产品或接线端子配置要求。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1/36 5.6.7工艺要求 1) 端子接线均应采取冷压接端头,线芯直接接于电器接线端子只有该接线端子适应于这种方法才能许可。 2) 预绝缘端头压接后,绝缘部分不能出现破损或开裂。 3) 导线芯插入冷压接端头后,不能有末插入线芯或线芯露出端子管外部和绞线现象,更不能剪断线芯。见图 4) 冷压接端头规格必需和所接入导线直径相吻合。 5) 剥去导线绝缘层后,立即和冷压接端头压接,避免线芯产生氧化膜或粘有油污。 6) 针形端头、片形端头和管形端头长度,应依据所接入端子情况,接触长度应和端子相一致或最少长出压线螺钉;二个压线螺钉时,其端头长度应确保二个螺钉均能接触固定。见图 7)通常不许可二根导线接入一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子限制必需采取时,宜先采取二根导线压接专用端头,不然宜选择大一级或大二级冷压接端头。预绝缘端头和二根导线压连接配合仍应符合第6.2.3条要求,避免出现裸线芯露出绝缘管外情况。见图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2/36 8) 一个接线端子接入二个冷压接端头时,应依据不一样端子接线形式,选择适合冷压接端头。 ① 螺钉串插式平板连接宜采取圆形和叉形端头。许可两种不一样端头同时使用,且许可不一样大小线径冷压接端头接线,此时大线径在下面,小线径在上面。连接时两端头采取背靠背形式, 相叠或张开相互夹角大于30°。见图 ② 螺钉串插式弧形板连接宜采取针形端头或管形端头,也可采取圆形端头。采取两个针形或管形端头时,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见图 ③ 平板压接式连接宜采取片形端头。见图 ④ 弧形压板接式连接宜采取针形和管形端头。但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见图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3/36 9) 主回路相序排列及色标应符合下表要求,以产品正面方向为准。 相序 垂直排列 水平排列 前后排列 颜色 色标 A 上 左 后 黑 黄 B 中 中 中 黑 绿 C 下 右 前 黑 红 中性线 最小 最右 最前 淡蓝 淡蓝 5.7接线端子或端子排 5.7.1 接线端子选择: 应于电器图纸中料表中端子排类型符合 5.7.2 接线端子质量要求 a) 端子绝缘材料必需是自熄性阻燃材料。 b) 端子应无损坏,外观完好。 c) 端子导电部分应是铜质材料制成,并没有腐蚀或氧化现象。 5.7.3 接线端子安装 a) 端子排安装方向: ——水平安装时,槽板宽边在下方;见图 ——垂直安装时,槽板宽边在右方。见图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4/36 b) 在电控箱内,为便于更换和接线,端子安装高度和电控箱底板距离应大于100mm,并应有足够空间,方便于连接电缆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 c) 端子排 应在仪表门铰链一侧装配 d) 端子排 供用户接线一端应放置在便于接线、维修一侧,通常情况下垂直安装时,用户接线一端朝外;水平安装时,用户接线一端朝下 e) 安装于屏(柜)前、后一侧端子排最小配线空间应大于50mm。同一侧两排端子间隔距离应大于50mm。 f) 安装后端子排 ,应平直、整齐,端子不能有显著松动和变形。 g) 每个安装单位或单元应含有独立端子排。同一屏(柜)上有多个安装单位时,各安装单位端子排 排列应和屏(柜)面部署相配合。 h) 每个安装单位端子排 通常按下列回路分组,并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次序排列: ——交流电流回路; ——交流电压回路; ——信号回路; ——控制回路。 i) 当一个安装单位端子过多,或一个屏(柜)上仅有一个安装单位时,可将端子排,按上述 h)条款,成组地部署在屏两侧。 j) 应在端子排最终设 2~5个空端子作为备用;当条件许可时,各组或单元端子排之间也宜设有 1~2个备用端子。 k) 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回路,应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l) 每排接线端子(端子排)两端应用固定件固定。 m) 在端子排始端和未端,应装有联接端子和终端端子或端板。端子排最终一只假如是开放,则必需用端板封闭;不一样外型尺寸接线端子之间应用端子隔板隔开;同一端子排不一样单元之间也应用隔板隔开。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5/36 n) 强、弱电端子宜分开部署;当有困难时,应采取空端子隔开或采取加强绝缘隔离端子隔开;不一样电压等级回路端子宜以一个空端子或隔离端子隔开。 o) 正、负电源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或隔离端子隔开。 5.8接线端子连接 a) 端子连接应符合其接线能力,不一样导线接线拉力和压线螺钉拧紧力矩应符合下表要求。 额定截面积 ㎜2 额定接线能力㎜2 额定绝缘电压 V 接线拉力N 压线螺钉 公称直径 拧紧力矩 Ⅰ Ⅱ 0.75 0.2~0.75 500 30 M2.5 0.2 0.4 1.0 0.5~1.0 30~35 M3 0.25~0.3 0.5~0.6 1.5 0.75~1.5 30~40 M4 0.7 1.2 2.5 1.0~2.5 35~50 M5 0.8 2.0 4 1.5~4 40~60 M6 1.2~2.5 2.5~3.5 6 2.5~6 50~80 M8 3.5~4 第Ⅰ列:适适用于拧紧时不突出孔外无头螺钉和不能用刀口宽度大于螺钉根部直径螺丝刀紧固其它螺钉; 第Ⅱ列:适适用于用螺丝刀紧固螺钉和螺母。 b) 接线端子紧固用螺钉和螺母除固定接线端子本身就位或预防其松动外,不应作为固定其它任何零部件之用; c) 端子上配置有弹簧垫圈,要原封不动地使用。 d) 在拧紧螺钉过程中,应用手扶持导线,以避免接线座脚承受扭矩及安装轨道变形。 e) 每个接线端子每侧接线宜为1根导线,不得超出2根。当2根导线和同一个端子连接时,优先采取联络端子。 f) 两根导线接于同一个端子时,端子接线能力应满足其电路额定值。即端子额定电流应大于两根导线总工作电流。 电控箱配线工艺指导书 编 号 页 次 16/36 g) 对于插接式电器端子,不一样截面或大小两根导线(指直接接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见图 h) 端子接线时,螺钉旋入长度应在1个螺钉直径以上,使连接导线有效地拧紧。 i) 通常多股铜芯导线应采取端头压接后和端子连接,多股导线线芯直接和端子连接只有在端子设计许可时方可连接。 j) 导线插入端子接线长度要求:-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工 工艺 培训教材 模板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