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绿色建筑工程评价统一标准.doc
《青海省绿色建筑工程评价统一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绿色建筑工程评价统一标准.doc(2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总则 1.0.1 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政策,推动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规范青海省绿色建筑建设和评价工作,制定本原则。 1.0.2 本原则合用于评价青海省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评价。评价建筑涉及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办公建筑、商场、宾馆和综合性商务楼,其他类型建筑可参照执行。 1.0.3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辩证关系。 1.0.4 评价绿色建筑时,勉励技术创新,并因地制宜,结合青海省地区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特点进行。 1.0.5 绿色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原则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办法律法规和有关原则规定,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 2 术语 2.0.1 绿色建筑 green building 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合用和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 2.0.2 热岛强度 heat island index 都市内一种区域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差值,为热岛效应表征参数。 2.0.3 可再生能源 renewable energy 从自然界获取、可以再生非化石能源,涉及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2.0.4 非老式水源 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 不同于老式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水源,涉及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5 可再运用材料 reusable material 在不变化所回收物质形态前提下进行材料直接再运用,或通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运用材料。 2.0.6 可再循环材料 recyclable material 对无法进行再运用材料通过变化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运用材料。 3 基本规定 3.1 基本规定 3.1.1 绿色建筑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室外环境指标,以该栋建筑所处环境评价成果为准。 3.1.2 绿色建筑评价分为设计阶段评价和运营阶段评价。对新建、扩建与改建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设计阶段评价,应在其施工图设计完毕后进行。对新建、扩建与改建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运营阶段评价,应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3.1.3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住宅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和公共建筑评价指标体系。 3.1.4 申请评价方进行建筑全寿命周期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拟定建筑规模,选用恰当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并提交相应分析报告;设计阶段评价应在运营阶段复评合格后继续使用。 3.1.5 申请评价方应按本原则关于规定,对规划、设计、施工调试与运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献应有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专篇,施工图设计文献应明确绿色建筑施工与运营管理详细技术办法并提交有关文档。 3.1.6 绿色建筑评价由申请评价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关于方面专家进行审查并评价。 3.2 评价与级别划分 3.2.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运用、节水与水资源运用、节材与材料资源运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构成。每类指标涉及控制项、普通项与优选项。 3.2.2 绿色建筑应满足本原则第4章住宅建筑或第5章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规定,并按满足普通项数和优选项数限度,划分为三个级别,级别划分按表3.2.2-1、表3.2.2-2拟定。 表3.2.2-1 划分绿色建筑级别项数规定(住宅建筑) 级别 普通项数(共49项) 优选项数(共18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 (共11项) 节能与能源运用 (共8项) 节水与水资源运用(共8项) 节材与材料资源运用(共8项) 室内环境质量 (共5项) 运营管理(共9项) ★ 5 3 3 2 1 5 — ★★ 6 4 4 4 2 7 5 ★★★ 7 6 6 5 3 8 9 表3.2.2-2 划分绿色建筑级别项数规定(公共建筑) 级别 普通项数(共55项) 优选项数(共21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 (共8项) 节能与能源运用 (共15项) 节水与水资源运用(共8项) 节材与材料资源运用(共10项) 室内环境质量 (共6项) 运营管理(共10项) ★ 4 5 4 5 3 6 — ★★ 5 8 5 6 4 7 7 ★★★ 6 10 6 7 5 9 13 当本原则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加评价,参评总项数相应减少,级别划分时对项数规定可按原比例调节拟定。 3.2.3 本原则中定性条款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规定条款,各项规定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 3.2.4 运营阶段评价,涉及产品和设备性能评价时,应提供具备资质第三方机构认证材料;涉及系统性能评价时应由有资质第三方机构按照国家或青海省相应检测原则进行现场测定。 4 住宅建筑 4.1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4.1.1 场地建设不得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4.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无含氡土壤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4.1.3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 m2、多层不高于28 m2、中高层不高于24 m2、高层不高于15 m2。 4.1.4 住区建筑布局应保证室内外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规定,满足现行国标《都市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或青海省地方原则中关于住宅建筑日照原则规定。 4.1.5种植适当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乡土植物,选用维护工作少、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植物。 4.1.6 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 4.1.7 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污染源。 4.1.8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行保护环境详细办法,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噪声影响、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影响。 普通项 4.1.9 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配建,合理采用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 4.1.10 充分运用尚可使用旧建筑。 4.1.11 住区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标《都市区域环境噪声原则》GB 3096规定。 4.1.12 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 4.1.13 住区建筑布局合理,无污染死角,风环境有助于冬季室外行走舒服及过渡季、夏季自然通风。 4.1.14 依照青海本地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各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4.1.15 选址和住区出入口设立以便居民充分运用公共交通网络。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4.1.16 住区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她硬质铺地采用透水地面,并运用园林绿化提供遮阳。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不大于45%。 4.1.17 建筑场地结合原有地形地貌设计,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 4.1.18 最大限度保存场地原有大树。 4.1.19 室外景观照明和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对周边环境产生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日照规范规定。 优选项 4.1.20 合理开发运用地下空间,采用集约化停车系统。 4.1.21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废弃地,进行解决并达到关于原则。 4.1.22 有效地保存表土,运用废弃土,减少土方外运。 4.2 节能与能源运用 控制项 4.2.1 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国家和青海省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规定。 4.2.2 当采用集中空调(采暖)或采顾客式中央空调系统时,所选用冷水(热泵)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系数(COP)、能效比(EER)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规定。 4.2.3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住宅,设立室温调节、热量或冷量计量设施。 4.2.4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电热膜等作为直接采暖或空气调节系统热源。 普通项 4.2.5 运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日照、通风和采光,并依照需要设遮阳设施。 4.2.6 选用效率高用能设备和系统。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集中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输送能效比符合青海省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 4.2.7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青海省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中关于规定值高一种级别。 4.2.8 公共场合和部位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并采用其她节能控制办法,在有自然采光区域设定期或光电控制。 4.2.9 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住宅,设立能量回收系统(装置)。 4.2.10 依照本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运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比例不不大于5%。 4.2.11二次加压给水系统采用节能增压设备。 4.2.12 采用配电变压器,其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符合《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 中表3 或表4 节能评价值。变电所位置接近负荷中心,线路途径合理。功率因数数值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供配电原则规定。 优选项 4.2.13 采暖或空调能耗不高于国家批准或备案建筑节能原则规定值80%。 4.2.14 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比例不不大于l0%。 4.2.15 住区内使用节能型电梯,并采用节能控制方式。 4.2.16 太阳能运用与建筑一体化。 4.3 节水与水资源运用 控制项 4.3.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运用各种水资源。 4.3.2 采用有效办法避免管网漏损。 4.3.3 采用节水器具和设备,节水率不低于8%。 4.3.4 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 4.3.5 使用非老式水源时,采用用水安全保障办法,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4.3.6 采用可靠办法保护地下水资源。 4.3.7 景观水、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采用循环供水系统,经解决后景观水水质符合《都市污水再运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和《都市污水再运用都市杂水用水水质》GB/T 18920规定;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水质符合《游泳场合卫生原则》GB 9667 及《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 14 规定;景观水、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池水补水应设立计量装置。 普通项 4.3.8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减少地表径流,在不影响建筑安全前提下,采用各种渗入办法增长雨水渗入量。 4.3.9 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雨水等非老式水源。 4.3.10 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4.3.11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优先运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再生水;附近没有集中再生水厂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取其她再生水水源和解决技术。 4.3.12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拟定雨水集蓄及运用方案。 4.3.13 非老式水源运用率不低于10%。 4.3.14 生活水箱设在建筑物地下房间内,容积、材质及密封方式设计合理,给水管材对水质无污染,防止给水系统二次污染。 4.3.15 按用途设立用水计量水表。 优选项 4.3.16 非老式水源运用率不低于30%。 4.3.17 住宅社区采用技术先进、运营稳定、出水水质安全可靠管道直饮水系统。(新增)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运用 控制项 4.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标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规定。 4.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4.4.3 禁止使用国家和青海省裁减或限制使用材料和产品。 普通项 4.4.4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70%以上。不参评 4.4.5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4.4.6 建筑构造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或楼层间隔采用无梁楼盖技术。 4.4.7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固体废弃物分类解决,并将其中可再运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运用。 4.4.8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使用材料可再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状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10%以上。 4.4.9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建筑构件及设施。 4.4.10 在保证性能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比例不低于30%。 4.4.11 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 优选项 4.4.12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建筑构造体系。 4.4.13 可再运用建筑材料使用率不不大于5%。 4.4.14 砂浆采用预拌砂浆或干粉砂浆。 4.4.15 采用集约化生产建筑材料、原则化部件和设备;建筑构造设计中采用工业化生产通用和原则化构造构件。 4.5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4.5.1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原则规定。当有4个及4个以上居住空间时,至少有2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原则规定。 4.5.2 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立外窗,房间采光系数不低于现行国标《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T 50033规定。 4.5.3 对建筑围护构造采用有效隔声、减噪办法。卧室、起居室容许噪声级在关窗状态下白天不不不大于45 dB (A),夜间不不不大于35 dB (A)。楼板和分户墙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不大于45dB,楼板计权原则化撞击声声压级不不不大于70dB。户门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不大于30dB;外窗空气声计权隔声量不不大于25dB,沿街时不不大于30dB。 4.5.4 居住空间能自然通风,通风开口面积不不大于该房间地板面积5%。 4.5.5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标《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规定。 4.5.6 住宅厨房、卫生间下水系统无串气和“泛臭”现象;厨房排烟道和卫生间通气道无串气(味)现象。 普通项 4.5.7 居住空间开窗具备良好视野,且避免户间居住空间视线干扰。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2个以上卫生间时,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4.5.8 屋面、地面、外墙和外窗内表面在室内温、湿度设计条件下无结露现象。 4.5.9 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屋顶和东、西外墙内表面最高温度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规定。 4.5.10 设采暖或空调系统(设备)住宅,运营时顾客可依照需要对室温进行调控。 4.5.11 设立通风换气装置或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优选项 4.5.12 卧室、起居室(厅)使用蓄能、调湿或改进室内空气质量功能材料。 4.5.13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装置,防止夏季太阳辐射透过窗户玻璃直接进人室内。 4.5.14 明厨、明卫、明走道。 4.6 运营管理 控制项 4.6.1 制定并实行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 4.6.2 住宅水、电、燃气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 4.6.3 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 4.6.4 设立密闭垃圾容器,并有严格保洁清洗办法,生活垃圾袋装化存储。 4.6.5 制定消防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和疏散批示标志及出口符合国家有关原则规定。(新增) 4.6.6 对室外人工水系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保持水系水质良好。(新增) 普通项 4.6.7 垃圾站(间)设冲洗和排水设施。存储垃圾及时清运,不污染环境,不散发臭味。 4.6.8 智能化系统定位对的,采用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与信息网络子系统基本配备规定。 4.6.9 采用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物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损害。 4.6.10 栽种和移植树木成活率不不大于90%,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4.6.11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6.12 垃圾分类收集率(实行垃圾分类收集住户占总住户数比例)达90%以上。 4.6.13 设备、管道设立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4.6.14 对公共设施(如集中空调系统、水池、水箱等)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洗。(新增) 4.6.15 制定设备及耗材管理制度,有完善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分类管理,设备应有科学运营筹划和详细设备运营记录。(新增) 优选项 4.6.16 对可生物降解垃圾进行单独收集或设立可生物降解垃圾解决房。垃圾收集或垃圾解决房设有风道或排风、冲洗和排水设施,解决过程无二次污染。 4.6.17 运用非老式水源时,采用实时监控系统对再生水水质进行监控,保证用水安全。(新增) 5 公共建筑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控制项 5.1.1 场地建设不破坏本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她保护区。 5.1.2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5.1.3 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日照规定。 5.1.4 场地内无排放超标污染源。 5.1.5 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行保护环境详细办法,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影响。 普通项 5.1.6 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标《都市区域环境噪声原则》GB 3096规定。 5.1.7建筑物周边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舒服性和建筑通风。 5.1.8 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 5.1.9 绿化物种选取适当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乡土植物,且采用包括乔、灌木复层绿化。 5.1.10 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 5.1.11 合理开发运用地下空间。 5.1.12 建筑场地结合原有地形地貌设计,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 5.1.13 最大限度保存场地原有大树。 优选项 5.1.14 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废弃地,进行解决并达到关于原则。 5.1.15 充分运用尚可使用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 5.1.16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不大于等于40%。 5.2 节能与能源运用 控制项 5.2.1 围护构造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规定。 5.2.2 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机组能效比和锅炉热效率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中有关规定。 5.2.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热源。 5.2.4 各房间或场合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 50034规定现行值。 5.2.5 新建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某些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普通项 5.2.6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5.2.7 建筑外窗可启动面积不不大于外窗总面积30 %,建筑幕墙具备可启动某些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5.2.8 建筑外窗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标《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办法》GB 7107107规定4级规定。透明幕墙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 15225 规定3级规定。 5.2.9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5.2.10 运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解决,减少新风负荷。 5.2.11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用实现全新风运营或可调新风比办法。 5.2.12 建筑物处在某些冷热负荷时和仅某些空间使用时,采用有效办法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 5.2.13 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规定。 5.2.14 选用余热或废热运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5.2.15 改建和扩建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某些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5.2.16 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性能系数、能效比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关于规定值高一种级别。采用绿色环保制冷剂。(新增) 5.2.17 二次加压给水系统采用节能增压设备。 5.2.18 采用配电变压器,其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符合《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2 中表3 或表4 节能评价值。变电所位置接近负荷中心,线路途径合理。功率因数数值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供配电原则规定。 5.2.19 集中空调(采暖)系统,设立监测与控制系统,其内容符合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规定。 5.2.20 太阳能运用与建筑一体化。 优选项 5.2.21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节能原则规定值80%。 5.2.22 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综合运用率。 5.2.23 依照本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运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2%,或应用可再生能源空调系统采暖制冷量占总采暖制冷量比例不不大于25%。 5.2.24 各房间或场合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 50034照明功率密度(LPD)目的值。合理采用自动控制照明方式。 5.2.25 建筑内所有电梯均使用节能型电梯,并采用节能控制方式。 5.2.26 通过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被动式方式节约全年全楼能耗15%。 5.3 节水与水资源运用 控制项 5.3.1 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运用各种水资源。 5.3.2 设立合理、完善供水、排水系统。 5.3.3 采用有效办法避免管网漏损。 5.3.4 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 5.3.5 使用非老式水源时,采用用水安全保障办法,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5.3.6 采用可靠办法保护地下水资源。 5.3.7 景观水、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给水系统采用循环供水系统,经解决后景观水水质符合《都市污水再运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和《都市污水再运用都市杂水用水水质》GB/T 18920规定;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水质符合《游泳场合卫生原则》GB 9667 及《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 14 规定;景观水、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池水补水应设立计量装置。 普通项 5.3.8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拟定雨水积蓄、解决及运用方案。 5.3.9 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用非老式水源。 5.3.10 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5.3.11 非饮用水采用再生水时,运用附近集中再生水厂再生水,或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选取其她再生水水源和解决技术。 5.3.12 按用途设立用水计量水表。 5.3.13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老式水源运用率不低于2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15%。 5.3.14 空调冷却水采用循环供水系统,并具备水解决设备。冷却塔设立在空气流通条件好场合;补水管设立计量装置。 5.3.15 生活水箱设在建筑物房间内,容积、材质及密封方式设计合理,给水管材对水质无污染,防止给水系统二次污染。 优选项 5.3.16 办公楼、商场类建筑非老式水源运用率不低于40%,旅馆类建筑不低于25%。 5.3.17 建筑采用技术先进、运营稳定、出水水质安全可靠管道直饮水系统。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运用 控制项 5.4.1 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现行国标GB 18580~GB 18588和《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规定。 5.4.2 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5.4.3 禁止使用国家和青海省裁减或限制使用材料和产品。(新增) 普通项 5.4.4 施工现场500km以内生产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60%以上。 5.4.5 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5.4.6 建筑构造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或楼层间隔采用无梁楼盖技术。 5.4.7 将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固体废弃物分类解决并将其中可再运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运用。 5.4.8 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可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状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10%以上。 5.4.9 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拆除已有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重复装修。 5.4.10 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材料挥霍和垃圾产生。 5.4.11 在保证性能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比例不低于30%。 5.4.12 钢筋混凝土构造采用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技术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造等节材新技术。 5.4.13 使用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 优选项 5.4.14 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建筑构造体系。 5.4.15 可再运用建筑材料使用率不不大于5%。 5.4.16 采用集约化生产建筑材料、原则化部件和设备;建筑构造设计中采用工业化生产通用和原则化构造构件。 5.4.17 砂浆采用预拌砂浆或干粉砂浆。 5.5 室内环境质量 控制项 5.5.1 采用集中空调建筑,房间内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中设计计算规定。 5.5.2 建筑围护构造内部和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 5.5.3 采用集中空调建筑,新风量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青海省实行细则》DB63/617-设计规定。 5.5.4 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TVOC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标《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中关于规定。CO2 浓度符合《室内空气质量原则》GB/T18883 规定。 5.5.5 宾馆和办公建筑室内背景噪声符合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室内容许噪声原则中二级规定;商场类建筑室内背景噪声水平满足现行国标《商场(店)、书店卫生原则》GB 9670有关规定。 5.5.6 建筑室内照度、统一眩光值、普通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标《建筑照明设计原则》GB 50034中关于规定。 普通项 5.5.7 建筑设计和构造设计有增进自然通风办法。 5.5.8 室内采用调节以便、可提高人员舒服性空调末端。 5.5.9 宾馆类建筑围护构造构件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标《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中一级规定。 5.5.10建筑平面布局和空间功能安排合理,减少相邻空间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影响。 5.5.11 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重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满足现行国标《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T 50033规定。 5.5.12 建筑人口和重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优选项 5.5.13 采用可调节外遮阳,改进室内热环境。 5.5.14 设立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服室内环境。 5.5.15 采用合理办法改进室内或地下空间自然采光效果。 5.6 运营管理 控制项 5.6.1 制定并实行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与绿化管理制度。 5.6.2 建筑运营过程中无不达标废气、废水排放。 5.6.3 分类收集和解决废弃物,且收集和解决过程中无二次污染。 5.6.4 制定消防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和疏散批示标志及出口符合国家有关原则规定。 5.6.5 对室外人工水系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保持水系水质良好。 普通项 5.6.6 建筑施工兼顾土方平衡和施工道路等设施在运营过程中使用。 5.6.7 物业管理部门通过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5.6.8 设备、管道设立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 5.6.9 对公共设施(如水箱、中央空调系统、水池等)定期检查和清洗。 5.6.10 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满足国标《智能建筑设计原则》GB/T 50314 基本配备规定和国标《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规定。 5.6.11 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 5.6.12 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5.6.13 定期对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检查和维护。 5.6.14 废气废水排放迈进行无害化解决。 5.6.15 制定设备及耗材管理制度,有完善设备使用手册和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分类管理。设备有科学运营筹划和详细设备运营记录。 优选项 5.6.16 具备并实行资源管理勉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 5.6.17 运用再生水时,采用实时监控系统对再生水水质进行监控,保证用水安全。 5.6.18 通过能效测评建筑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规定。-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海省 绿色 建筑工程 评价 统一标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