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ppt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ppt(5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既不同于两汉时期以德取人的察举制,又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门第取人的九品中正制。孙中山先生认为“科举制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拔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它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24/5/24 周五1 科举的出现具有革命性意义。在科举之前,历代人才选拔主要看血缘出身,科举出现后才实现了普通人都有机会靠学问做官的可能性。当西方还处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我国发明了考试方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也是当时走在世界文明前列的主要标志之一。2024/5/24 周五2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明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 清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灭亡2024/5/24 周五3 隋朝:科举的创立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的社会背景:1、隋朝迫切需要一大批人才充实政府各级行政机构;2、庶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分享政治权力;3、士族地主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日益衰落,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垄断地位;4、强化中央集权,收回落于地方中正官手中选士大权的需要。2024/5/24 周五4隋开皇7年即587年,隋文帝又令“诸州岁贡3人,工商不得入仕”;隋炀帝大业3年即公元607年诏十科举人,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仪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骁壮。“文才秀美”科即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正式产生,从而在中国历史上开启了一个科举时代。隋代的开科取士,放宽了录取标准,把录取和任用权完全集中在中央朝廷;考试录取,录取标准专凭试卷,重才专资,而不是由地方察举,层层推荐。考试成为成为古代选手制度的分界线。“进士”一词见于礼记.王制,本意为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关于国家当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以试策取士)从此,读书,应考,做官紧密结合。2024/5/24 周五5 唐朝:科举的发展唐代国运较长,政局相对稳定,为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王朝一方面要求地方荐举德才兼备之人,一方面积极推行科举考试制度,逐步扩大考试科目,增加考试内容,完善考试程序,从而使科举考试制度成为一套较为完备的考试制度,取代了以荐举为主的选士制度。高祖时恢复科举考试(621年)太宗实行偃武修文政策,学校和科举并重。一方面,重振儒术,重视教育,扩建学校,兴建校舍,培养后备官员;另一方面大力推行科举,开科取士;高宗时制度日趋健全,取士名额扩大,加试贡生老子;2024/5/24 周五6武则天统治时不重视学校重科举。对科举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由皇帝亲自策问贡士,开创了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形式;2、通过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开创了武举的先例;3、开创了糊名考试的方法。2024/5/24 周五7玄宗时注重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贡试加试老子,长安和地方设,崇玄学;增设道举选拔精通道家著作的人才,753年天宝2年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此时,科举考试已发展成为了一种较为完备的考试制度了。2024/5/24 周五8 (一)考生来源与报考办法 来源有两个:一是由官学(六学二馆)选送到尚书省参加考试的称“生徒”;二是由州县选拔考试及第后即解试并随进贡物品送至尚书省参加考试的称“乡贡”(统称举人)。生徒和乡贡是每年都举行的“常科”。另有一种是由皇帝亲自选中的考生称“制举”。(有前科的,工商之子,州县衙门小吏除外)科举考试分两级进行:即预试和省试。考试程序是:乡试(州县的地方考试)省试(尚书省的礼部考试春闱)吏部考试(选试)。2024/5/24 周五9报考办法:每年冬季报名(户部审查资格如履历姓名和具保结),来年春季礼部考试(省试);合格后参加吏部复试。吏部复试内容:“书,判,身,言”“书”:书法,试其“楷法遒劲”;“判”:写另一类文章,试其“文理优长”;“身”考察其相貌是否端正,试其“体貌丰伟”;“言”,口齿是否伶俐,试其“言辞辩正”,全部通过即可授予官职。2024/5/24 周五10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 科举考试有两种类型:每年定期举行的常科和由皇帝根据需要举行的制科。常科即常设科目六,包括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等;制科也称特科,有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武举等。(1)秀才科:考方略策(计谋策略)5道题,该科注重选拔学识渊博、出类拔萃的人才,隋先后录取秀才不足10人,唐代秀才每次录取仅1,2人,按四等授予官位。隋唐科举取士以秀才科级别最高,录取最难。唐初举行了一段时间后就停止了。2024/5/24 周五11(2)明经科:该科注重考核儒家经典,方式分帖经,墨义,时务策与口试等,它侧重于考察记忆力,只要熟读经文和注释就能通过,因而录取人数较多,每年约一百人左右,录取分四等,分别授予8品下-9品下官职。(3)进士科:唐初仅考时务策5道,后增加考试贴经和杂文,唐中叶后增考诗赋代杂文,并重视考核诗词歌赋,帖经不合格者诗赋好也能录取。进士录取分两等,甲等授9品以上官职,乙等九品以下,因为进士及第往往受到重用,校书郎,秘书郎,翰林院官员,学士,大学士等,乃至宰相,因为录取率是百分一、二,录取率低,受重用,所以,在科举考试科目中,进士科最受重视,这也是唐诗繁荣发展的一大动力。“50少秀才,30老明经”2024/5/24 周五12(4)明法科:法律科,考律、令,即朝廷律法和国家组织制度,该科注重考核法律知识,选拔司法人才,考生主要是来自律学的学生和州县的乡贡,录取人数少。(5)明字科:明书科。先试帖经,然后口试,笔试,考生主要来自书学,该科注重考核文字,书法,训诂知识,也称明书科,反映唐代重视书法的传统。(6)明算科:算术科,该科注重考核算术知识,九章算术,周髀算经等,考生来自算学,及第后从9品下。2024/5/24 周五13 (三)考试方法 (1)帖经。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记诵能力。(2)口试。即考生当场口头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比较灵活,但随意性大,容易产生舞弊现象。(3)墨义。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只要熟记经文和注释就能答出来。(4)策问。要求学生针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2024/5/24 周五14 (5)诗赋。后来加试的一种考试办法。要求考生当场作诗赋各一篇,主要考察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创作能力。以上五种考试方法从不同的层面考察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对儒家经典的死记硬背;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内容的标准化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2024/5/24 周五15唐代科举考试中的试律诗唐代科举考试中所试的诗是一种格律诗,后人称之为“试律诗”或“试帖诗”。除进士科外,制科中的博学宏词科、词藻宏丽科也考“试律诗”。从诗题来看,唐代“试律诗”的题材比较广泛,能够让应试举子有想象的余地。多数诗题都是按时令而吟咏景物,使人容易描绘出具体形象,构成各种意境。从形式上看,唐代“试律诗”百分之九十以上以五言六韵十二句的排律体为主,绝大多数押平声韵。如天宝十年辛卯(751)进士科试湘灵鼓瑟诗。钱起湘灵鼓瑟诗曰:“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2024/5/24 周五16贴经2024/5/24 周五172024/5/24 周五18(四)录取后的荣耀 秀才录取后按四等授予官位,即正八品上,下,从八品上,下;进士及第后授予校书郎、秘书郎、逐升为翰林院官员,学士,大学士,乃至宰相。明经等科录取后也为下等官员;省试被录取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或状头;当时称进士中举为“登龙门”;“一举成名天下知”,“杏园宴”,“两街探花使”,大会于“曲江亭”,大雁塔提名留念等。2024/5/24 周五19(五)唐代科举考生的生活即考试流弊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终生追求而不可得的钓饵;大批知识分子把终生精力消磨于科场考试之中,期间还遭受各种折磨与侮辱。应试之前要“具保结”,要找担保人才可报考;到京师后,首先要拜师;应试之日自备水,炭,蜡烛,餐具等,唱名搜身,依次如贡院。场外兵卫森严,考生坐在廊下答题,稍有不慎,就被呵斥出场;考试以一日为限,晚未交,许烧三支蜡烛,烛尽收卷;考官阅卷时写“通”或“不”;省试落第的可以如国子监学习,来年再考;唐孟郊曾作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所以,春风得意又成为进士及第的代称。(晓月难为光,愁人难为肠“)2024/5/24 周五20唐代取士一般不糊名,取录进士除看试卷外,还要参考其平日的作品和声誉,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所以考生需”先达闻人“;考前考生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礼部投的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如诗人白居易向顾况投诗赋得原上草受到老诗人的极力称赞。但是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也不乏其人。(拜公卿,献文章,送礼物,甚至车马前跪献,“通榜”,”通关节“,”私荐“,泄题,受贿,冒名顶替,传送答案等)隋唐科举制的影响 隋唐的科举制扩大了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选拔了一批有识之士;(”别头“试回避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影响波及当时的新罗,后来的越南,日本即西方的文官考核制度的产生等,2024/5/24 周五21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1、科举制将育人和选士制度紧密结合。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经过科举考试和吏部的选拔才能取得官职;而学校的教学活动只能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因此,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前提,科举制则是学生取得官职的必由之路。2、科举制和学校教育之间相互制约。科举考试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发展的兴衰;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学校教育是科举制的基础,科举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指挥棒。2024/5/24 周五22 3、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学校是科举的预备机关。科举考试的内容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科举考试的方法也是学校考核学生的方法。结果造成学生只会背诵经典章句,善辞赋而少实学,应试能力强,任事能力差,对学校教育带来不良影响。总之,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存。2024/5/24 周五23 简评 积极方面:1、科举考试把选举大权集中在中央吏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制。2、科举考试使士子获得参政机会,打破了士族地主垄断统治权力的局面,扩大了统治基础,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分配问题。3、科举考试要求统一的内容和标准,有利于思想的统一,有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正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科举制的原因所在。4、科举考试使选士与育人紧密结合,刺激了学校教育的发展。5、科举考试重视学生的学识和才能,而不是出身和门第,使人才选拔较为客观公正,对后来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024/5/24 周五24 消极作用:1、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机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科举考试进行,学校失去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2、科举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尽管科举考试有一套完备的制度,表面看来很客观公正,事实上评分时主观因素往往影响其客观性。3、科举考试使“通榜”(主考官)和“行卷”(考生)等舞弊现象滋生。(科举夹带)如图4、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2024/5/24 周五25科场舞弊2024/5/24 周五26科场舞弊2024/5/24 周五272024/5/24 周五28 4、科举考试的内容及方法束缚人们的思想、败坏学风,使知识分子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重权威轻创新、重继承轻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依附性强、独立性差的性格特征。即思想控制、文化控制、精神控制。5、科举制是儒家“学而优而仕”原则的主要途径,在其影响下士人读书具有强烈的功利性,严重影响了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2024/5/24 周五29 (八)影响 科举制度产生后远播海外,对东亚和世界文明产生过重要影响。如西方国家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是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建立起来的。在东亚,日本早在公元7至8世纪就实行了科举制度;韩国是中国域外实行科举时间最长的国家(9581894,共936年);越南是东亚三国中最迟实行科举也是世界上最晚废止科举的国家(10751919)。可见科举制度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各国文化水平的提升。2024/5/24 周五30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1)确定殿试制度,皇帝直接控制科举。(2)设置“别头试”和“锁院”制度,限制考官权力。(3)建立弥封誊录制,防止考官舞弊。(4)扩大及第名额。(5)考试周期确定为三年一次。(6)每次考试分三个阶段:乡试省试殿试。(7)确定殿试之后的待遇2024/5/24 周五31第一、罢察举,重科举开宝八年975年,太祖诏诸州察举之士于礼部贡院由翰林学士试问所学之业,皆无可采,随废察举;宋初科举取士名额增加,及第后待遇优厚;唐几十人,宋几百人;屡试不中的开“特奏名”和“赐出身”特例,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15举以上未中者赐以出身,为后世恩科之始;宋代重文轻武,十分重视科举;凡中进士者一律立即授官,无需再经吏部考核,官职尊显;2024/5/24 周五32第二、科举类型、内容及考试程序类型:常科,制科,武科,童科(贡举和制举)常科:有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九科,进士科最重;武科始于宋仁宗1030年,考试内容先骑射后策问;南宋孝宗时1169年颁布武科之法,文武科待遇同等;童子科非常科,15岁能通经作诗,州官推荐,皇帝亲自考试,中式者赐进士出身。内容:宋初仿唐,考诗赋,贴经,墨义。熙宁变法,王安石取消诗赋,专用三经新义取士,后旧党执政,诗赋经义并行;崇宁兴学时一度诏行“八行取士”注重选拔贤德之士;(孝悌忠和-睦姻-任恤)纳入三舍法升舍取士体系。后取消。哲宗上台,重视文学,创制宏词科。徽宗改宏词科为词学兼茂科。考试内容为制、诰、檄、布、铭、赞、序等文体,考察考生的文学表达能力与知识结构。南宋时词科改称为博学宏词科,亦称词学科。2024/5/24 周五33内容: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宋代科举基本上沿袭唐制,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所谓经义,与论相似,是篇短文,只限于用经书中的语句作题目,并用经书中的意思去发挥。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宋神宗熙宁四年(1 0 7 1),王安石进行贡举改革,废明经、诸科,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元、明、清承之,亦均为进士一科取士。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2024/5/24 周五34考试程序确定”三年一贡举“,宋初为一年一次,仁宗时2年一次,英宗时仿西周三年大比的方法,改为三年一举行。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宋初科举,仅有两级考试制度。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一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皇帝直接控制科举,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高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2024/5/24 周五35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设置“别头试”和“锁院”制度,限制考官权力。食禄之家子弟初试后还要复试一次。主考官的子弟、亲戚赴考时,另设考场,另派考官,称为“别头试”。这种做法唐代已有,但只限于省试,也不是定制。到宋代,“别头试”成为一种制度,范围为也扩大了,州试、省试都开始实行。唐代基本上规定吏部考功郎中、吏部员外郎或礼部侍郎为主考官,而宋代的 主考官则是临时差遣,年年不同,任何官员均可充当,而且还有“权知贡举”,也就是副主考若干人,使其互相监督。宋代对主考官的限制,还有一种叫做“锁院”的办法。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下令,规定知贡举官一旦接到命令,马上要住进贡院里去,不能回家,避免别人的请托,这叫做“锁院”。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誉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徇私舞弊现象越来越严重。2024/5/24 周五36宋神宗的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家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2024/5/24 周五37宋代殿试2024/5/24 周五38殿试之后的待遇殿试之后的待遇按“三甲五等”发榜 第一甲:名列第一、第二等者,赐以“进士及第”名义。第二甲:名列第三等者,赐以“进士出身”名义;第三甲:名列第四、第五等者,赐以“同进士出身”名义。2024/5/24 周五39元代科举制度的改革元代科举的主要特点:民族歧视明显;在考试科目,答题要求和考试结果上均有不同;御试放榜分“右榜”和“左榜”规定四书出题,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答案;四书取士开科举之先河。(四书为宋儒程颐程颢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的合称,朱熹从30岁开始对次作注,历时40余年。元仁宗1313年下诏规定科举考试从四书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开始规定以程朱理学作为科举取士的 程式;结束了以辞赋取士,而确立了以经义取士的新阶段;科举制度日趋严密。(1)明定三场 乡试、省试都各考三场,每场之间相隔三日(2)确定乡试、省试的具体日期 乡试第一场为农历八月二十,会试第一场为农历二月初一。(3)考生检查制度更加严密,考场纪律更严格,处罚更严厉,试卷处理更严格等。2024/5/24 周五40明代:科举制度的鼎盛 明代对科举更加,制度更为完善,更注重形式,规条更繁琐,科举地位更高,尤其是八股取士的创行,导致教育呆板,思想僵化,学校完全成为科举附庸。(1)确定“三年大比”制度。(2)考试过程改为四个阶段。(3)考试的手续更为严密。(4)确定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2024/5/24 周五41科别/内容/项目院试 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考场学政巡回案临考场(府县)京城和各省贡院(省城)京城贡院(礼部皇宫(宫殿)主考人 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员 钦差大臣皇帝参加者 童生(儒生)生员及监生 举人 贡士中者名称生员(秀才)举人 贡士 进士日期 三年之内两次 子、夘、午、酉年 八月桂榜 乡试次年三月 杏榜会试同年四月金榜第一名 案首 解元 会元 状元第二名 /2-10名为亚元 /榜眼第三名 /探花2024/5/24 周五42“三年大比”制度 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式规定每隔三年,举行一整套自下而上的考试步骤。(建立科举定式-三年一次,四级考试)每逢子、卯、午、酉年的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每逢丑、辰、未、戌年的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这些年头称为“大比之年”四个阶段的考试过程 童生试(院试):州县级考试,考中者称为“生员”、“秀才”或“相公”,送到省里去参加乡试;乡试: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八月举行,称“秋闱”,考中者称为“举人”,其中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中央级考试,在乡试后第二年举行,试期在春季二月,称“春闱”,考中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进入宫廷参加殿试;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发榜分为三甲,第一甲的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2024/5/24 周五43历代科举有多科,明代唯有进士一科。内容:明初以四书,五经为限,四书又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永乐年间颁布四书大全,五经大全作为科举取士的唯一教本,其中完全体现了以程朱理学为中心。考试文体规定一律用八股(仿宋经义,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八股特点有三:八股“文之试题取之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八股文章只能依据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得丝毫阐发己意;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2024/5/24 周五44考试程序也更繁琐,增加各级预考,同时将学校与科举结合。所谓“学校储才,以应科举”。从明朝中叶起,科举地位日重,出现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各地学校为追求科举录取名额,常以儒家经典和八股时文作为主要教育内容,致使大批学生知识单一,思想僵化,脱离实际。当时有识之士曾将科举考试的经义八股文,比作秦代焚书坑儒,甚至认为是“断送江山八股文”。明代武科举考试承唐宋之制,至明末崇祯四年(1631)始开武科殿试,设武状元。2024/5/24 周五45关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武科唐代的武举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此外对考生外相貌亦有要求,要“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宋代时规定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要“副之策略”,问孙吴兵法等。明朝时更改为“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不能参考武试。初期的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另一题论考四书。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武试则最少要求骑射九矢中三,步射九矢中五。至清朝时,改为先试马步射,马射二回六矢,中三为合。步射九矢中五为合。之后比力气,包括拉硬弓、舞刀、举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笔试。2024/5/24 周五46八股文体八股文体 第一是“破题”,用两句话破题目要义;第二是“承题”,承接破题的意义而阐明之;第三是“起讲”,为议论的开始;第四是“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第五是“起股”,又称“提比”;第六是“中股”,又称“中比”;第七是“后股”,又称“后比”;第八是“束股”,又称“束比”。2024/5/24 周五47清代:科举制度的灭亡 清代的科举制度与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贯彻的是民族歧视政策。满人享有种种特权,做官不必经过科举途径。清代科举在雍正前分满汉两榜取士,旗人在乡试、会试中享有特殊的优特,只考翻译一篇,称翻译科。以后,虽然改为满人、汉人同试,但参加考试的仍以汉人为最多。考试科目上,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包括文科,武科和和翻译科,四级考试;科场舞弊丛生,积重难返;对作弊的防范措施更加严密;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以经义八股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发展至清朝,弊端已暴露无遗。清初即有大臣建议改革,但清统治者为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将科举考试作为笼络汉族士大夫的手段和禁锢知识分子思想的工具,除分满人、汉人两榜录取以优待八旗子弟外,余皆承明之旧。乾隆皇帝还指派学者方苞编定明清两朝名家所写八股文,定名钦定四书文,刊行全国,供赴考举子阅读。2024/5/24 周五48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两个阶段,一个是科举的初步考试,一个是科举的正式考试。科举的初步考试有这么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童试,一般又叫做“小考”。凡童子开始应初试的时候称做“童生”,童生经过一定的考试选拔,在县里面选拔了以后到督学进行考试,督学考试合格就可以称做“秀才”了。范进是多年的童生,最后终于考上秀才了。秀才每一年考一次,这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这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叫“科试”。每三年考一次,主要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的资格,通过这个考试的提名,便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范进刚好赶上童试这一年也是科试的同一年,他考上了童试的第一名秀才,自然就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这是科举的初步考试。2024/5/24 周五49接下来是科举的正式考试,它也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县太爷了。当然这个职位很少,每年大概就40人到130人的名额。举人的名额很少,那么举人当中候补做官的人就更少了,这样就往往有候补官。这是第一种乡试。接下来是会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举行。乡试是头年的八月份考完,第二年的二月是春天,到京城考试,叫“春试”,这就是会试。会试如果考中了,称为贡士,进士每年的名额大概有300名左右。会试考完以后还要进行第三场考试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大概在4月份前后。殿试是皇帝在太和殿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这是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自明代开始形成的一套很严格的科举考试制度。2024/5/24 周五50清代乡试场规极严,对试前、试后、场内、场外,皆严立禁令。对士子夹带防范尤严,进场时进行严格搜检。为防止夹带,规定士子必须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皮衣不得有面,毡毯不得有里;禁止携带木柜木盒、双层板凳、装棉被褥;砚台不许过厚,笔管须镂空,蜡台须空心通底,糕饼饽饽都要切开。严禁考官交通嘱托,贿卖关节,严禁士子与员役协同作弊,违禁者严处。1858年,顺天乡试发生舞弊案,主考官、协办大学士被问斩,数十名官员、士子受到包括死刑在内的严重处罚。周福海科考舞弊案2024/5/24 周五51由于死记硬背经书及八股时文即可应举入仕,故参加科举的考生日增。为限制录取人数,主考者常乞灵于考试命题,致使毫无价值、近似文字游戏的偏题、难题、怪题泛滥成灾,考生为迎合考试命题而寻章摘句,死钻牛角尖,科举考试制更趋僵化,成为革新政治、发展科学文化的重大障碍。清朝亦设武科,考试分内、外场。外场试马步射及弓刀,及格后入内试武经。清末,火器在军事上应用日广,旧式作战方式和技能已过时,武科考试内容已陈旧。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武科考试正式废止。光绪三十一年(1905),随着近代科学文化的传入和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终于迫使清廷下令“停科举以广学校”,废除了行之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科举是中国人贡献给世界的“第五大发明”?疑惑是“最恶劣的只是枷锁?科举的后遗症2024/5/24 周五5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科举 制度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