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pdf
《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年第期双月刊总第 期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学 报J OUR NA LO FZ HONG NAN UN I V E R S I T YO FE C ONOM I C SAN DL AWN o,B i m o n t h l yS e r i a lN o 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解垩高梦桃(山东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 F P S),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公共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并缓解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
2、性分析表明,相比于民生性转移支付,生产性转移支付显著缓解了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县和高抚养比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影响更大.机制分析表明,公共转移支付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收入相对剥夺、改善收入不确定性和提高社会信任水平来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本研究为缓解个体消费相对剥夺、改善居民福利水平,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关键词:公共转移支付;消费相对剥夺;收入相对剥夺;收入不确定;社会信任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 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共 同 富 裕 视 角 下 培 育 内 生 动 力 解 决 相 对 贫 困 的 长 效 机
3、 制 研 究”(V R C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对贫困的财税治理研究”()作者简介:解垩(),男,山东临清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梦桃(),女,山西襄汾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一、引言收入不平等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中,经济不平等是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近年来,作为经济不平等主要表现形式的收入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得到广泛关注,而消费不平等的重视度相对不高.事实上,中国居民消费不平等总体呈扩大趋势,且近 年间上升了,相较于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能够更好地体现居
4、民的福祉水平和差异化表现,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更大.其中,消费不平等内在包含群体消费不平等和个体消费不平等,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测度的群体消费不平等大致反映整体的不平等状况及变化趋势,导致消费水平不同的个体拥有相同的不平等感,忽视了个体对不平等程度的感知差异.现实中,个体往往通过与参照群体比较来评价其地位和处境,发现自己处于相对劣势状态,由此产生被剥夺感.个体间的消费不平等,即消费相对剥夺的改变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影响消费者的真实福利差异,而且会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探究个体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作用,对于消费水平的均衡提升,促进民生福利发展和社会安定和谐具有
5、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向家庭及个人的转移支付政策是财政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具有改善收入再分配的基本功能,中国 以上的财政再分配是通过公共转移支付实现的.近年来,我国政府转移支付的覆盖范围和保障程度不断提高.其中,政府对城乡居民的转移支付主要以社会保障、救济和福利等方式实现,通过直接提高低收入和相对贫困群体的收入水平有效改善居民收入预期及收入分配状况.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全国人均转移净收入 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达.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使居民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从而缩小了因制度、市场和个体因素等导致的消费差距,是改善消费不平等的重要途径.现有文献大多分析了公共转移支付对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优化的影
6、响,且基于整体消费不平等的视角展开研究,但忽视了公共转移支付对个体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无法刻画个体在参照群体中的相对剥夺程度.根据相对剥夺假说,相对剥夺不仅与个体的绝对利益(收入或消费)水平的改善有关,还和个体与参照群体利益相比得到的相对利益有关,甚至相对利益更为重要.实际上,公共转移支付在改善各个群体的消费水平上具有非均衡性,尤其是在激发弱势群体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力和均衡消费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消费水平提升的差异性将导致个体在参照群中与其他消费者对比的相对差距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消费相对剥夺程度.因此,公共转移支付可能对个体消费相对剥夺产生影响.文章通过构建家庭消费相对剥夺指标来衡量个体
7、间的消费不平等,深入探究公共转移支付与个体消费不平等的关系,对于全面理解我国政府公共转移支付的收入调节作用,以及完善公共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一)文献综述政府面向个人及家庭的公共转移支付是改善居民消费不足和消费不平等的有效政策工具,其收入增长效应、再分配效应和减贫效应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既有文献主要探讨了公共转移支付的直接消费效应,认为公共转移支付对改善消费水平和优化消费结构具有积极影响.一方面,政府对个人及家庭直接的现金转移支付,可以直接提升相对贫困和低收入弱势群体的现期收入水平,放松家庭流动性约束,这不仅提高了弱势群体居民的消费能力,也为他们进一步实现发展性消费需
8、求提供可能性,从而改善他们的消费结构.另一方面,公共转移支付为困难家庭应对不利冲击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帮助抵御风险,改善居民未来收入预期,缓解家庭预算约束的限制,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的需求,并增强他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信心,从而实现消费量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转移性支出政策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受到经济周期、政策覆盖率、瞄准效率及补助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从个体相对剥夺层面研究公共转移支付对个体消费不平等的研究甚为缺乏.已有文献较多关注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和福利性财政支出对城乡消费差距、城镇内部消费差距、农村内部消费差距和总体消费不平等的影响
9、 ,但对消费影响的比较尚未给予充分考虑,从而忽视了公共转移支付对缓解个体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其中,边恕和张铭志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 F S)微观县级层面数据,发现扶贫转移支付有利于降低城乡居民总体消费差异,这一影响主要是通过缩小收入差距与缓解流动性约束实现的.周广肃等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 F P S)实证检验了推行新农保可以有效降低农村的消费不平等程度.罗浩和周延实证发现养老保险降费会显著降低家庭消费不平等,家庭收入不平等是养老保险降费影响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中介变量.F o r t e z a和R o s s i认为转移支付与税收制度相结合,通过调节高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弥补低收入之
10、不足来降低收入和消费的不平等程度.当然,也有学者指出不能对转移支付缩小地区间收入或消费差距的效果过于乐观,只有补齐低收入群体短板,给予该群体更高水平的公共转移支付,社会整体的收入差距才能够有效降低.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个体不仅关心自身的消费,而且更加关心参照群体内他人的消费,由于社会比较产生的差距感知将影响个体的消费行为与决策.宏观层面的整体消费不平等会出现“总体性偏误”的结果,导致不同个体在特定群体中拥有相同的消费不平等感知,从而掩盖了不同个体消费变化对不平等的贡献.因此,在微观层面分析公共转移支付对个体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时,采用个体层面的消费相对剥夺指数更为合适.在我国
11、,个体层面消费不平等(即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于“多轨制”养老金不平衡、养老保险降费政策、住房财富 以及家庭负债 等,缺乏对于直接增加个体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其消费水平的政府行为对个人(或家庭)转移性支出的影响研究.本文可能的贡献表现如下.第一,研究视角上,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公共转移支付对整体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然而整体消费不平等难以有效反映家庭消费分布的结构和规律,不能准确描述居民的现实福利差距.本文将个体消费相对剥夺指数引入分析框架,从微观视角探究公共转移支付与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关系,拓展了公共转移支付的相关研究.第二,研究内容上,不仅分析并检验了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缓
12、解作用,而且对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构性和异质性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福利依赖”效应进行了充分探讨,从而扩展和补充了相关研究.第三,理论层面上,分析了公共转移支付通过缓解家庭收入相对剥夺、改善收入不确定性、提高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影响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作用机制,并基于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微观基础.本文研究有助于缩小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民生福祉,以期对制定差异化公共转移支付政策提供有益思考.(二)研究假设公共转移支付是政府实现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通常偏向中低收入弱势群体,目的是减少社会贫富差距,从而促进居民消费,降低消费不平等.现实中,有限的当期可支配收入并不能充分
13、支撑中低收入、相对贫困家庭的消费需求,消费者由此在参照群体中产生相对剥夺感.然而,公共转移支付作为家庭收入来源,能够通过直接增加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使居民增加消费支出.张展和尹华北在研究中发现,转移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这一影响在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的低收入弱势群体中表现更为明显.刘雯指出公共转移支付和发放数额的增加会提高家庭总消费支出,低消费家庭受公共转移支付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扶贫转移支付、低保补助、精准扶贫政策等性质的转移支付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公共转移支付不仅影响个体的绝对消费水平,也影响个体的消费相对剥夺.从家庭层面来看,为了
14、在比较中彰显社会地位,获得公共转移支付的弱势家庭可以利用当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高其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改善中低收入水平消费者在参照群体中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在参照群体中的消费相对剥夺.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公共转移支付能够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程度.根据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最关键的变量,收入不平等是引起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邹红等提出不同时期或者城镇内部、乡村内部收入不均都是影响消费不平等的关键所在.公共转移支付是我国再分配中用以调节收入水平、实现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方向明和金吴文浩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公共
15、转移支付降低了居民整体、城镇内部、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且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尤其是对于相对贫困家庭收入的重要性超过非贫困家庭.此外,政府对个人及家庭直接的公共转移支付,特别是五保户、低保户、特困家庭补助及退耕还林补助等特定类型的扶贫政策具有较好的瞄准效率,为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和生产提供了保障,有效缓解了收入不平等,同时较高减贫效率,有利于改善低收入家庭在参照群体中的收入劣势地位,即公共转移支付降低了家庭收入的相对剥夺程度.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收入的增加会促使低收入、生计能力缺失的弱势群体增加基本生活消费支出,进而缓解个体的消费不平等.因此,个体获得公共转移支付能够通过降低
16、个体的收入不平等抑制个体消费不平等的扩张,显著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从而缓解处于消费不利地位家庭的相对剥夺状况.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公共转移支付能够通过降低家庭收入相对剥夺来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期收入水平,还与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有关,其中收入不确定性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收入不确定性表明收入的不可预测性,当预期收入具有不确定性时,预期未来消费的边际效用会大于确定性下的边际效用.与其他短期收入相比,公共转移收入具有较强的可预见性、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公共转移支付的获得有利于增加居民福利,降低家庭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实现更大的社会公平.例如,养老
17、金和退休金为老龄人口提供了可持续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老压力;低保补助、抚恤金等能够为符合规定条件的家庭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如果居民在缺乏稳定收入来源时获得政府的补助,在面临风险时得到政府的兜底保障,政府的公共转移收入就能够为居民提供相对稳定的经济保障,降低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为家庭消费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公共转移支付资金的获得有益于家庭有效应对不利的收入冲击,实现家庭消费平滑.与此同时,家庭对未来公共转移支付数额的预期也会影响消费的平滑,尤其是生产性财政补助,不仅提高了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而且提升了居民增收能力,降低了收入的不确定性预期,有助于改善消费水平,提升其在消费群体
18、中的经济地位.由此,公共转移支付能够通过缓解家庭的收入不确定性降低居民消费相对剥夺程度.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公共转移支付能够通过改善收入不确定性来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社会信任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维度,其作为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有利于改善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家庭消费支出的增加.其中,政府信任作为社会信任的组成,对信任主体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通过向民众提供生产、生活等现金补助,可以更好地保障民生,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和社会的信任、支持和满意程度.一方面,政府信任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外部世界的信心、缓解内心对社会环境和未来预期的不确
19、定性感知,提升消费信心,减弱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而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政府对家庭的公共转移支付可以改善贫困群体对自身经济地位的主观认识,增强个体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相信社会会为人的发展提供相对平等的机会与权利,激励个体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劳动参与和劳动生产率改善经济状况,进而影响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状况.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H:公共转移支付通过提高社会信任水平来缓解家庭消费相对剥夺.三、研究设计(一)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北京 大学中国社 会科学调 查 中 心 收 集 的 中 国 家 庭 追 踪 调 查(C h i n af a m i l yp a n e ls
20、t u d i e s,C F P S)年的微观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该项调查数据涵盖社区、家庭和个人三个层次,包含收入、消费、公共转移支付等多重变量,是家庭研究的大规模权威数据之一.本文以家庭作为研究基本单位,根据需要对样本做出如下筛选:()为了有效缓解户主年龄对消费偏好的差异,户主年龄小于 岁及户主年龄大于 岁的样本被排除在外;()剔除无法识别和存在缺失值的样本,保证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为了消除极端离群值的影响,对家庭收入、家庭消费和家庭资产在内的各项指标进行上下缩尾处理.最后保留的有效样本规模为 个,获得公共转移支付的家庭 个,占全样本的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为考察政府公共转
21、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本文设定如下回归模型:R Dci t T r a n s_d u mi tXi tit i t()式()中,被解释变量R Dci t是指第i个家庭在第t年的消费相对剥夺程度.式()考察家庭是否获得政府公共转移支付对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核心解释变量T r a n s_d u mi t表示第i个家庭在第t年是否获得政府公共转移支付的虚拟变量,系数反映了公共转移支付对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影响.Xi t为影响家庭消费相对剥夺的个体、家庭及地区层面的控制变量集合,i和t分别表示家庭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i t为随机干扰项.考虑到同一家庭不同年份的干扰项可能存在相关性,使用
22、家庭层面的聚类稳健标准误进行调整.被解释变量对于家庭层面的消费相对剥夺,学者们一般采用Y i t z h a k i指数、K a k w a n i指数和P o d d e r指数进行衡量.其中K a k w a n i指数克服了Y i t z h a k i指数和P o d d e r指数的主要不足,具有标准性和无量纲化的特性,因此本文选用K a k w a n i指数测度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其它两种指数用于稳健性检验.根据相对剥夺理论,本文选取家庭所在区县样本作为参照群,将各受访家庭与参照群中比其消费水平高的其他家庭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该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指数.具体测度过程如下.假设组群X中有
23、家庭数量为n,组群内家庭消费分布为X(c,c,cn),按组群中的每个家庭的消费量进行升序排列,得到c c cn.X是组群X中全部家庭的人均消费均值,ck是组群X中人均消费超过ck的样本家庭的人均消费均值,ck是组群X中人均消费超过ck的家庭样本量占总样本X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将每个家庭和参照群中的其他家庭进行比较,该家庭消费相对剥夺可表示为:R D(ci,ck)M a x(ci ck,)()由式()可知,若ci ck,则家庭i对家庭k的剥夺为ci ck,否则为.那么K a k w a n i指数表示的第k个家庭的消费相对剥夺为:R D(c,ck)nXni k(ci ck)ck(ck ck)/X
24、()核心解释变量公共转移支付的经济效应不仅体现在公共转移支付的获得与否,还体现在公共转移支付的持有量上.为此,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衡量政府公共转移支付.()家庭是否获得公共转移支付的二值虚拟变量,根据调查问卷对“过去一年,您家有没有收到下列政府补助?”问题的回答,若获得相应补助取值,否则为.其中,政府补助主要包括:低保、退耕还林补助、农业补助(包括粮食直补、农机补助等)、五保户补助、特困户补助、工伤人员供养直系亲属抚恤金、救济金、赈灾款等.进一步地,仅有 年、年问卷存在有关家庭公共转移支付的具体类目,由此将政府公共转移支付划分为民生性转移支付和生产性转移支付进行异质性检验.()家庭获得公共转移支
25、付数额的连续变量.考虑到公共转移支付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本文基于对“包括现金及实物折算,过去一年,您家一共收到价值多少钱的政府补助?”问题的回答,采用家庭获得公共转移支付数额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进行测度,以有效衡量家庭对公共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控制变量本文引入了户主、家庭和地区层面的控制变量.其中,个体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婚姻状态;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城乡类别、家庭规模、是否创业、家庭收入、家庭资产、老年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抚养比;地区特征方面控制了区县平均收入.主要变量的定义及统计描述的结果见表.四、实证分析(一)基准估计表列示了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转移 支付 家庭 消费 相对 剥夺 影响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