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pdf
《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中外诗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歌研究流”、“口语诗”等。于坚:我不属于任何派,我受中国古典的影响很深,孔子、老庄对我的影响都是刻骨铭心的。其实知识分子写作,口语民间,主流诗人都骂我。诗只是诗,不学诗,无以言。诗就是语言。诗不是主义,更不是意识形态。我不太喜欢参与那些是非之争。我的读者至少可以穿越到9 0后,现在已经有9 0 后在评论我四十年年前的作品。我没有在6 0 后、7 0 后、8 0 后就卡住,倒毙。我的创作伴随着读者一代代更新而延续。9 0 后的读者很多没有功利目的,他喜欢你的诗,赞美你的诗,不会带来任何好处。我觉得你们这批9 0 后批评家成长起来,属于正
2、常趋势。你要研究某个诗人是因为你确实喜欢他。别看我的诗读着仿佛手到擒来,其实改得厉害。我以前写的诗句大部分都是手写的,你看我的手上握笔的地方都老。我已经用电脑二十年了,茧子还在。我以前一首诗要扔一地稿纸,有时候一首诗要用掉一本稿纸改了很多遍。这个时代太便宜了,诗人拿个手机一天写三百首,呵呵!什么是贵族精神?写诗是一种手艺,写这个动作可以看出你是贵还是便宜。当代诗歌的困境与危机王东东一行等王东东(山东大学):拾壹月论坛举办五六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当代诗歌批评话语的进展甚至是重建。当然不仅仅是一个既有的诗歌史的重写与改写。过去几期拾壹月论坛主题我们相继开展了2 1 世纪中国新诗的话语与秩序、21世纪
3、中国新诗的问题和主义、2 1 世纪中国新诗的守成与维新等讨论,其实还有很多话题没有得到充分展开。例如当代诗歌体制批判、反思九十年代诗歌、2 1 世纪中国新诗整体批评以及2 1 世纪中国新诗自我革新的路径等话题,还有待于我们青年批评家和诗人来展开。一行(云南大学):今天论坛的主题是“2 1 世纪中国新诗的出路与未来”。作为第一位发言者,我的任务是“破题”,也就是抛一块“砖”来把这个题目砸开并引来更多的“玉”。我发言的题目是“当代诗的绝境与危难”。我用的不是“困境”而是“绝境”,不是“危机”而是“危难”,是想传达一种更严峻的“无路可走、无路可退”的意思。正如张伟栋说的,我们今天的诗歌批评已经遇到了
4、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现在无路可退”。其实这也是当代诗歌写作的现状。在这个时刻,正因为没有路,所以才要寻找出路。当代诗已陷入到某种“绝境”之中。而要破局,就需要清晰地说明“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造成当代诗之绝境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今天的诗歌体制。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完全固化的结构。我将这一体制称为“三方嫌和的诗歌体制”:所谓“三方”,指的是以口语诗为主的“民间江湖派”、“官方作协系统”以及所谓“专业的学院派”,这三大派系是中国当代诗歌体制的三个主要阵营。三方嫌和、利益均沾,大家心照不宣地遵守着共同的默认规则,已经完全达成了某种妥协和利益平衡,形成一个很难撬动的体制。现在来谈另一个
5、问题:为什么诗歌界的“新陈代谢”难以完成?除了“论资排辈”之外,一个内在的原因在于:这二十多年来,中国诗歌界没有产生多少真正意义上的新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写法。我们今天所借用的资源,除了引介的国外诗学理论和诗歌观念,主要还是上世纪九十30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中外诗歌研究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年代诗歌的各种各样的变体,没有真正的突破。九十年代诗歌的主要范式,无论是其中偏学院的叙事诗、元诗,还是偏江湖的口语诗、偏官方的乡土抒情诗,都继续支配着今天的写作。如果没有诗学理论、诗歌观念上的更新,我们很难从内部去突破这种格局。我们几位朋友在讨论
6、中提出了“僵尸化”这个说法来指称这种现象:大家的写作好像都是被某种非个体的力量、某种既有的诗歌范式所操纵,写诗的时候没有真正的主体性。每一代人都应该有自已的诗学,都应该有自己的诗歌姿态,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形成的诗歌范式的主宰性在场。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当代学院派青年诗人的写作。这种写作是九十年代诗歌中“知识分子写作”那一路的嫡系传人,现在已显现出了某种高度内卷化的疲态。我们或许不应苛责创造出这一诗歌范式的前辈诗人,但如果青年一代的写作仍然被它所笼罩和支配,那只能表明创造力的枯竭。可以借用格林伯格的术语,将这一现象解释为“前卫艺术”在耗尽其历史运动势能之后,逐渐地“亚历山大主义化”。亚历山大主
7、义是“一种学院主义,真正重要的问题由于涉及争议而被弃置不顾,创造性活动渐渐萎缩为专门处理屑小形式细节的技艺,而所有重大问题则由老大师们遗留下来的先例加以解决”(前卫与庸俗,沈语冰译)。学院诗人写出了大量“精致的好诗”,但这种“好”是乏力的,是吉尔伯特所说的“高水平的平庸之作”;学院诗人写得越“专业”,就越是导致诗与民众、与共同体的生活相脱节,越是导致诗不能参与塑造当代的整体文化精神。这里有一种尺度、规则的不可决断性和自我悖谬性:诗在追求语言技艺和专业性的同时,常常背离了它本应具有的超出专业性的精神强度要求和普遍主义指向。这一在专业性、非专业性和超专业性之间的疑难,构成了当代学院写作的绝境。当代
8、学院诗歌的危难,还体现为其主流范式中隐含的对多种诗歌潜能的压抑机制。学院写作是建立在一系列二元对立之上的,这些二元对立都采取了“捧一踩一”的等级模式:一是强调智性,贬低直接抒情;二是强调“中年写作”,贬低“青春期写作”;三是强调经验主义(以叙事与场景描写为主的写法),贬低诉诸超验性的诗歌写法;四是强调技巧和专业性,贬低自发性和偶然性。当代学院写作的最终指向是所谓的“高级感”,它源于九十年代诗歌的话语秩序对语言形式或肌理微妙性的强调。但是,所有这些二元对立几乎都存在问题。例如“中年”和“青春”的对峙一一所谓的“中年写作”实际上是对写作可能性的一种窄化,是一种强调世故心智与知识吞吐力的经验主义和材
9、料主义,它忽略了青年人身上的血性、热情、元气和爱欲对诗歌的绝对重要性。近二十年来的中国诗歌界也确实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九十年代诗歌、且构成与之相抗衡的力量的新的诗歌方式,这就是“保守主义新诗”的兴起。保守主义新诗很难成为当代诗的真正出路,它提供的或许只是“出路”的幻影。当代保守主义新诗的内在困境,主要体现为:在很多诗人那里的“保守主义”只是一种景观化的美学风格,一种表演性质的人设和风格策略,一种语言景观,而不具备真实的精神内核。总体来看,因而“保守主义”作为一种“不合时宜的当代性”的内在精神张力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掘(我尊重那些“不合时宜”的保守主义者)。我将当代的保守主义诗学概括为四重转向:一是“山
10、水转向”或“自然转向”;二是“伦理转向”或“地方转向”(写某个地方的伦理景观);三是“文明转向”或“天下转向”,即强调回归中国文明本位;最后是“情感转向”,由诗刊最近发起。我认为,当代多数保守主义新诗实质上是一种自欺的写作,它试图重建虚假的伦理和虚假的山水,来屏蔽和逃避对我们真实生存状况的追问。我们很多的真实感知和生存情绪其实在保守主义诗歌里直接被排除掉了。学院诗歌和保守主义诗歌的困境,是当代诗处于危难之中的两个非常典型的例证。对“当代诗陷入绝境”的指认,并不是要否定当代诗已取得的成就,而是提示目前的诗歌体制和主流诗学范式所包含的难以自我克服的问题。但正是在绝境之中,我们才要寻找出路一一用海德
11、格尔喜欢引的荷尔德林诗句来说,“哪里有危难,哪里也有拯救”。我们今天需要用新的诗学范式、用“未来诗学”来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 31中外诗歌研究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打开新的诗歌空间。王东东:一行兄提到了当代诗歌体制中民间、官方与学院的三位一体,看似是分裂的,但又很繁忙和谐,其乐融融,这其实也是九十年代诗歌格局与体制化的延续,可以表明,“盘峰论战”更多是一场诗歌话语权的争夺。一行的分析让我们看清,盘峰论战其实应该是九十年代诗歌的终结或下场,而九十年代诗歌自身的逻辑却必须要在其出场中才能够认清,其历史命运其实产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
12、社会转向和文化转向,这一点“九十年代诗人”欧阳江河等讲得很清楚。张伟栋(海南师范大学):听一行的发言我很有感触,他的很多观念我都非常认同。实际上,他并非只谈论了个人的见解,很多说法我估计大家都感同身受,只不过表述方式或理解角度上会有一些差异。我觉得当代诗的困境和危机的确需要从九十年代开始谈起,一行用了很多相关描述来说明,我们今天的诗歌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在延续九十年代的惯性。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运用了“漫长的九十年代”这样的说法,因为我认为新世纪诗歌,尤其是头十年的诗歌,应该属于九十年代第二期,而我们关于九十年代的文学史的书写只停留在第一期而已,但无论是从诗学上,还是对语言、对历史、对自我的态度上,
13、第二期和九十年代相比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异。所以,我特别认同一行的说法,即九十年代不应该成为我们去反对或者否定的对象,而是应该认真反思它,认真思考当时的诗歌与诗人范型对我们今天意味着什么。我认为九十年代的诗歌范型,对我们今天的诗歌困境负有某种责任。建立诗歌体制的标准并不是诗歌的标准,其标准是为了维持体制的坚固性,并且在某种意义上,它看起来是以诗的美学自律或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去否定、压抑创造性的标准的。但这根本不是诗歌本身的自律,而是权力机制的再次延伸而已。所以,这个诗歌体制最大的问题在哪呢?它是一个僵化的、内部循环的逻辑。只有诗歌圈内部的人知道这里在干什么,而其他人文社科的人根本不了解,它不与大的
14、文明价值的生产系统进行沟通,而只在内部中循环。诗歌体制不是按照诗歌标准来建立意味着什么呢?其实,今天我们读当代诗无法满足,正是因为我们在当代诗中看不见那些与我们生命最深层相连的东西。在这里,我不是要直接指认某种诗歌类型,而是想说诗的朝向变了,今天的诗不再朝向一种真理的、与生命生成的有关的东西,而是朝向一种文本化的东西,好像完成一种文本化的作品就可以了。现阶段的文本化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僵化的写作,比如“我写的比较牛,因为你们从来没写过”、“这是用计算机符码写的”或者“我写了壁虎而这是我曾经不敢写的”等等,这种写作只对他个人有意义,对我们整体来说我觉得毫无意义。诗歌体制要求的就是这种文本差异
15、的文本化的写作,它在某种意义上会抑制生命,因为它不提供生命所需要的那些能量,也不能迎接历史的势能,这也是一行所说的,这样的诗歌体制会抑制争论,这也是它无法承接历史势能的原因。所以,当下诗歌体制暴露了一个问题:诗歌的真理性开始减弱并逐渐丧失了。因为诗不是凭借诗自身的力量在维持,而是依靠惯性,比如,新生一代是按照某种认同标准进行写作,并寻求该标准的制作者的认同,以获得诗歌圈内的成功,诗歌体系正是这样维持下去的。因此诗的真理性也越来越弱,而且惯性和体制反对革新,反对那些和自已完全不一样的诗,以至于非专业的人写了一些大家觉得还可以的诗,但大家仍觉得与专业还有点距离,仅此而已。这就是体制的傲慢,这就是一
16、个体制的权力机制在执行它的游戏规则。诗歌体制是如何依靠惯性的呢?在这里,今天的当代诗最重要的是将诗作为一种方法论,即一套制造文本的方法,而这种方法论和认知是分离的,它不提供认知,只提供诗的制作。这个意义上,诗服从的不是现实,也不是历史,而是服从的书写。“写”位于第一位,成为一个诗人努力的全部,而依靠书写原则维持的诗,是非常个人化、私密化和主观化的诗,它没有能力与更大的东西建立联系,也无法与现实发生的事产生关联。此处也是回应一行的说法,因为他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刚才他谈到,这些反思并非从现在才开始的,当代诗歌于新世纪初已经开始了转向,它试图挣脱九十年代的诗歌逻辑。转向问题中很重要32Chin
17、ese And Foreign Poetics中外诗歌研究Chinese And Foreign Poetics的一处就在于,如何从单纯个体的诗歌转向历史的诗歌,我把这种转向称为“历史诗学的转向”。我对当代诗的另外一个判断,不仅九十年代,包括今天,我一直强调我不对个人做点名批评,因为我觉得当代诗的困境不是一个个体的所为造成的困境,而是整个历史的困境,是今天我们所出生的时代给我们施加的难题。这个历史的困境难题,或者说九十年代的当代诗的困境,它从一开始就蕴含在自身的逻辑当中,只不过是在其与八十年代承接时,即我们把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诗学范式进行接受时,我们没有认识到这些困境,而到今天来看这个困境就很明
18、显了。诗学的困境就是当代诗自身历史的困境,我是用两个概念对此进行表述,这个两个概念词就是我在当代诗的“危机论”中提出来两个说法,在此我把它们解释一下。首先,我把当代诗的最大的历史困境称为“现代主义的贫困”。现代主义的贫困是从朦胧诗萌发的,它与1 9 4 9年开始的政治抒情诗之间的分裂,造成了当代诗的内部性转向,即朦胧诗的系统其实是从政治抒情诗的系统分裂出来的,这使当代诗日益陷入了现代主义的书写逻辑,而这就是现代主义的贫困。贫困意味着它本身不能满足我们全部的精神与生命所需要的东西,只不过在我们对抗一个更强大的(系统)时,它具有很大意义,但是当我们发现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所要面对的不再是当年政
19、治抒情诗的系统时,这个困境就显现了,也就是,朦胧诗以来的书写模式无法应对我们当下的历史困境与现实了。我认为“现代主义的贫困”包含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历史的消解。总体性的历史消解了,普遍的历史不再可能。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社会,像1 9 4 9 年或者像当年新文化运动那样的普遍历史已经消解了。历史消解带来的巨大困境导致了虚无主义的与个人主义的盛行,对此,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人无法再建立一个宏大的、能够去为生命指明方向的价值观,而只能活在碎片化的、个体化的历史当中,人们只知道个人的经验史,而不知道更大的历史是什么。它带来的困境不仅是对于我们,对整个人文学科来说也都是致命的。今天整个人文学科也在某
20、种衰败当中,整个学科越来越技术化,越来越分层化,而且越来越无聊,越来越无关痛痒。所以,当代诗的困境是一种历史的困境,它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同样面临着普遍历史消解的危机。这种消解使人失去护之所,但人不能活在真空的状态里,不能活在一个真正无意义无价值的状态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普遍的诗对于整个现代主义诗歌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前提。第二个层面:个人写作的盛行。诗的写作开始强调个人体验的真理,这种真理以个人私密化的、主观化的、内在化的、审美化的东西作为文学的原则。这不就是当年我们欢迎的东西吗?只不过再没有一个大他者来监视我们了,现在我们就只需要保留个体独立性的完整就够了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越来越发现九十
21、年代所提倡的个人写作,其遭遇的困境非常严重,因为这种个体是无法归类的,它是与总体性脱节的个体,无法准确地判断并把握它所处身的时代与历史,它唯一所拥有的、被强调的是它的独一性。我们往往忽略一个事实,即没有将个体问题与九十年代以来历史的加速相结合。历史的加速是技术的加速造成的,这种加速会产生无灵魂的躯体,因为它太快了,我们这种肉身的灵魂根本跟不上技术的更新换代,由此产生无灵魂的躯体被那些所谓的陈规所轻易捕获。这是一种速度的暴力,在暴力中产生的无灵魂的躯体,正在重新定位我们今天的感知、行为,以及我们的审美原则。当脱离了总体的个体,自身都找不到自己生存意义的个体,自身无法建立与更大的历史相关联的个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诗歌 困境 危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