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I).doc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I).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I)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磨豆成浆 B.剪纸成花 C.酿谷成酒 D.雕石成像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白酒 B.石灰石 C.冰水 D.矿泉水 3.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 A. 用排水法集气 B. 向上排空气法集气 C.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 检验二氧化碳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 B. 加入大理石 C. 读液体体积 D. 过滤河水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氧气供给呼吸[来源:Z+xx+k] C.金刚石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D.用镁制作照明弹 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细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加热铜绿时,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 7.下列变化中,与缓慢氧化无关的是( ) A.钢铁生锈 B.食物腐烂[来源:学.科.网] C.呼吸作用 D.蜡烛燃烧 8.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镁+氧气氧化镁 9.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注射器内有液体 10.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A.除④外 B.全部 C.除⑥外 D.①②③⑤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得1分,多选得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1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12.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后,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镁带 B.红磷 C.铜丝 D.木炭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C.催化剂增大了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4.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是纯净物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15.若将点燃的镁带插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该反应的文字式可表示为: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可有条件地支持燃烧 C.反应生成的固体属于纯净物 D.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 三、非选择题(共40分) 16.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 (2)碳酸氢铵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__________; (4)铜绿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5)汽水中的常见的酸__________. 17.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做该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预先装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 (3)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__________. 18.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右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 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__________(填名称). (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__________的现象,原因是: __________(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加热后可看到__________的现象. (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19.有A、B、C、D、E、F、G七种物质,白色固体A与黑色固体B混合加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暗红色固体D在C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E.物质F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此可以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 C__________; 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A与B混合加热__________; D在C中燃烧:__________. 20.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常用于化学的学习.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__________(填序号).[来源:] A.需要加热 B.需用催化剂 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向装置B、C中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 __________(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该装置有一不完善的之处是__________,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填序号) (3)若用A和G组装一套气密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小得多,原因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 (4)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__________(填序号),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若装置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21.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查阅资料:氯酸钾、氯化钾等固体可以溶解于水,二氧化锰、氧化铜等固体不溶于水.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100毫升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_;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___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 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进行加水溶解、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洗涤干燥、称量等步骤后,得到黑色粉末0.5g. (4)将步骤(3)得到的黑色粉末放入另一试管中,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双氧水(重复多次此实验),观察到试管中均能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试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预期结论】综合以上步骤(2)(3)(4)可得出氧化铜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 xx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靖城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1.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磨豆成浆 B.剪纸成花 C.酿谷成酒 D.雕石成像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磨豆成浆的过程中分离出豆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剪纸成花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酿谷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雕石成像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白酒 B.石灰石 C.冰水 D.矿泉水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 解:A、白酒中含有水和酒精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 C、冰是水的固体,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 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 故选:C. 点评: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这是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 3.下列有关玻璃导气管的使用图示正确的是(省略夹持和加热装置)( ) A. 用排水法集气 B. 向上排空气法集气 C. 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D. 检验二氧化碳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用排水法集气应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口; B.向上排空气法集气导管应深入集气瓶底部;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一些; D.检验二氧化碳导管伸入液体内部. 解答: 解:A.用排水法集气应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口,便于水的排出,故A错误; B.向上排空气法集气导管应深入集气瓶底部,便于把空气排净,故B错误;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导管伸入试管内要短一些,有利于气体排出,故C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导管伸入液体内部,使反应更充分,故D正确. 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部分实验的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称量固体 B. 加入大理石 C. 读液体体积 D. 过滤河水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测量容器-量筒;固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据称量固体遵循“左物右码”分析; 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C、根据读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一贴二低三靠”分析. 解答: 解:A、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图示操作错误; B、块状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到试管口部,再将试管竖起,图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正确; D、过滤实验要用玻璃棒引流,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只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有(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来源:] B.氧气供给呼吸 C.金刚石用作钻探机的钻头 D.用镁制作照明弹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用作钻探机的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镁制作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细铁丝在空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加热铜绿时,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细铁丝在空气里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加热铜绿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细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铜绿时,生成黑色氧化铜固体,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盐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下列变化中,与缓慢氧化无关的是( ) A.钢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呼吸作用 D.蜡烛燃烧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反应称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不发光,也达不到着火点.常见的缓慢氧化有: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的腐败等.[来源:学,科,网] 解答: 解:A、钢铁生锈进行的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A错; B、食物腐烂进行的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B错;[来源:Z,xx,k] C、呼吸作用进行的比较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C错; D、蜡烛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考点重点考查了缓慢氧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在中考题中经常出现,要加强记忆它们的概念,相同点和不同点,本题本考点的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镁+氧气氧化镁 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碳+氧气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也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C、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D、镁+氧气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可用推拉注射器栓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B.瓶中液面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D.注射器内有液体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原理一般是通过压强差来产生明显的现象来判断.压强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利用温度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二是利用外力产生压强差. 解答: 解: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选A. 点评: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实验的现象结果,故在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0.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A.除④外 B.全部 C.除⑥外 D.①②③⑤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有: 1.加热前没有给试管预热,受热不均匀; 2.试管外壁有水,加热时没擦干; 3.试管接触到灯芯; 4.试管口部高于试管底部,导致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5.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解答: 解: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略向下倾斜;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酒精灯. 故选:A. 点评: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的方法.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少选得1分,多选得0分.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 1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 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 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2KMnO4K2MnO4+MnO2+O2↑即可得出答案; B、从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2H2O22H2O+O2↑可以判断是否正确; C、根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判断即可; D、根据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做判断. 解答: 解: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只加热即可,不需用催化剂,故错误; B、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物质有:KMnO4、KClO3、H2O2,都含有氧元素,故正确; C、因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错误; D、氧气有助燃的作用,验满时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不需用燃着的火柴,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制取氧气的相关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能细心就可做好此题. 12.下列物质和氧气反应后,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镁带 B.红磷 C.铜丝 D.木炭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铜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C、铜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不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C.催化剂增大了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有颜色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物理变化的特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根据化学性质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 B、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C、根据催化剂的特点解答; D、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有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变成化学能,故选项正确; C、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由于催化剂就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故选项正确; D、物质颜色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氧气(无色气体)变为液态氧(淡蓝色液体),有颜色改变,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点评:对于概念的而理解,尤其是关键点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到位,把握实质. 14.化学家创造出一种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清水高三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干水是纯净物 C.用干水吸收CO2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 D.干水吸收CO2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新信息可知,“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据此结合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干水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干冰是二氧化碳,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A错误; B、“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干水是水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故B错误. C、干水吸收二氧化碳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故C正确; D、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能生成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题干中提取有关物质组成和性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5.若将点燃的镁带插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该反应的文字式可表示为: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CO2可有条件地支持燃烧 C.反应生成的固体属于纯净物 D.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在反应过程中,而不符合“一变多”、或“多变一”特点;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由题意“若将点燃的镁带插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带将继续燃烧,该反应的文字式可表示为:镁+二氧化碳→氧化镁+碳”,则可知:CO2可有条件地支持燃烧;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而生成物为混合物“氧化镁+碳”. A、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题目中此说法错误; B、CO2可有条件地支持燃烧,此题目中此说法正确,因为二氧化碳与镁反应; C、反应生成的固体属于纯净物,此题目中此说法错误; D、该反应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此题目中此说法正确,因为此反应不符合“多变一”或“一变多”特点;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依据燃烧是指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反应,及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三、非选择题(共40分) 16.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来源:] (2)碳酸氢铵是由C、H、O、N元素组成;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Fe3O4; (4)铜绿的主要成分Cu2(OH)2CO3; (5)汽水中的常见的酸H2CO3.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 解:(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化学式为:O; (2)碳酸氢铵是由C、H、O、N元素组成;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4)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5)汽水中的常见的酸是碳酸,化学式为:H2CO3. 故答案为:(1)O; (2)C、H、O、N; (3)Fe3O4; (4)Cu2(OH)2CO3; (5)H2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并按要求填空.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属于化合(填“化合”或“分解”)反应;做该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预先装适量的细沙或适量的水,目的是防止反应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答: 解:(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属于化合反应,做该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预先装适量的细沙或适量的水,目的是防止反应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 故填:3Fe+2O2Fe3O4,化合,适量的细沙或适量的水,防止反应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 (2)实验室利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通常用澄清石灰水,因为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8.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易升华,右图是干冰升华时的情景,根据图中信息,从“物质性质物质用途”这一角度 分析干冰具有的性质和用途. (1)干冰升华时吸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作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2)干冰转化成二氧化碳气体后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填名称). (3)将干冰转化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现象,原因是: 水+二氧化碳→碳酸(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加热后可看到红色试液又恢复成原来紫色的现象. (4)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过高,容易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温室效应”,以下建议中合理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能源; 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③大量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 考点: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阅读理解类简答题. 分析:(1)干冰易升华,升华时要吸热,可以使周围温度下降; (2)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而放出的是氧气; (3)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而紫色石蕊遇酸显红色; (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答: 解:(1)物质有三态变化,从固态变为气态要吸热,可以使周围温度下降,故答案为:吸热. (2)绿色植物吸收的是二氧化碳,而放出的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紫色石蕊遇酸变红,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故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可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当加热后又恢复原来的紫色.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水+二氧化碳→碳酸 红色试液又恢复成原来紫色 (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所以应尽量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另外植树种草,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故答案为:①②③ 点评: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酚酞、紫色石蕊试液,酚酞遇酸无色,遇碱变蓝,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来源:学。科。网Z。X。X。K] 19.有A、B、C、D、E、F、G七种物质,白色固体A与黑色固体B混合加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暗红色固体D在C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E.物质F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此可以推断: (1)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氯酸钾; C氧气; E五氧化二磷;F硫. (2)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A与B混合加热2KClO32KCl+3O2↑; D在C中燃烧:4P+5022P2O5.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根据白色固体A和黑色固体B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知气体C为氧气,A为氯酸钾,B为二氧化锰;由暗红色固体D在气体C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E,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D是红磷,E是五氧化二磷;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F为硫,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 解:(1)白色固体A和黑色固体B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知气体C为氧气,A为氯酸钾,B为二氧化锰;由暗红色固体D在气体C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E,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所以D是红磷,E是五氧化二磷;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F为硫,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是氯酸钾,C是氧气,E是五氧化二磷,F是硫; (2)A与B混合加热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D在C中燃烧是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022P2O5. 故答案为:(1)氯酸钾,氧气,五氧化二磷,硫; (2)2KClO32KCl+3O2↑,4P+5022P2O5.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常用于化学的学习.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反应原理、制取与收集方法,请你归纳出实验室制取这两种气体反应的共同点CD(填序号). A.需要加热 B.需用催化剂 C.没有气体参加反应 D.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向装置B、C中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中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 MnO2(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是C(填序号),该装置有一不完善的之处是试管口应放一团蓬松的棉花,反应的表达式2KMnO4K2MnO4+MnO2+O2↑;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填序号) (3)若用A和G组装一套气密好的装置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小得多,原因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能和水反应). (4)若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有B(填序号),符号表达式是2H2O22H2O+O2↑.若装置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A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锥形瓶 C.加热反应物.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用A和G组装一套气密好的装置来测定二-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九年级 上学 月考 化学 试卷 10 月份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