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讲解.doc
《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讲解.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二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第一节 作物的起源与传播一、作物的起源(一)栽培作物的起源和意义为了生存,古人类主要是通过采集野生植物和渔猎来获取食物。当未食完的植物器官被遗弃或被埋藏在其临时住地后,发现其能不断繁衍,于是人类开始注意并将其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等收集起来集中种植,且就近获取食物。随着人口的增加,对食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开始有意识地选取那些果形大、生产多、成熟后脱落损失少、易保存的植物进行集中小规模栽培。随着人类长期地种植野生植物,对野生植物的生长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则不断改进栽培技术,创造适合植物生长发育的条件,同时进行选择和培育。伴随着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逐步
2、驯化、演化成为有经济价值的栽培作物。而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祖先相比,其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传播手段退化以及休眠性减弱或缩短,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等。野生种变为栽培种的动力首先是有机体的变异能力,其次才是人工选择有利的变异类型。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人类可以了解众多的植物遗传资源并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同时通过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不仅如此,还可以进一步研究人类的农耕文化。如不少文字中将“文化”和“栽培”视为同义词,英文中的文化为“culture”
3、,也是栽培含义。业已研究表明,人类通过作物的栽培,形成了四大类农耕文化,它们分别是中东地区兴起的地中海农耕文化,非洲兴起的农耕文化,东南亚、马来半岛为中心的农耕文化以及中美洲、南美洲兴起的新大陆农耕文化。至今发现,地球上大致有50万种以上的植物,其中被人类利用的约在5000种以上,被人类栽培种植的约1500种,属大面积种植的约200种。中国种植的作物约有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70种,蔬菜110多种,牧草约50种,花卉130余种,药用作物50余种。(二)栽培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最早研究作物地理起源中心问题的学者是瑞士植物学家康多尔,在他1883年出版的栽培植物的起源一书中,对47
4、7种栽培植物的起源地进行了划分。其后在20世纪的2030年代,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等,借助于植物形态分类、杂交验证、细胞学和免疫学等手段,对他们在世界六大洲60多个国家采集到的30多万份作物品种材料进行了详细比较研究,于1926年写成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一书。其后为了更准确地确定作物起源和最初形态建成中心,他还补充查明遗传上相近的野生和栽培种的多样性地理分布中心,把遗传变异最为丰富的地方作为该物种的起源中心。最后以考古学、历史和语言学的资料,对植物地理的划分加以修正。认为全世界栽培植物的起源有8大起源中心,并于1935年出版了育种的植物地理基础一书,该书的一些基本理论至今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5、1968年茹可夫斯基提出大基因中心观念,他将瓦维洛夫确立的8个起源中心扩大到12个。1975年瑞典的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了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重新修订了茹可夫斯基提出的12个基因中心,扩大了地理基因中心起源概念,现简介如下。1中国日本起源中心 中国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由它发展了次生的日本基因中心。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低地是世界第一个最大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中国起源地的特点是栽培植物的数量极大,包括了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作物的代表。在栽培植物种和属的数量上,中国超过其他起源地,如黍、稷、粟、大麦、荞麦、大豆、裸燕麦等作物,中国是初生基因中心;普通小麦和高粱等是次
6、生中心。该学说确认中国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纠正了瓦维洛夫认为水稻仅仅起源于印度的说法。2印度支那印度尼西亚起源中心 是爪哇稻和芋的初生基因中心。这里还具有丰富的热带野生植物区系。3澳大利亚中心 除美洲外,这里也是烟草的初生基因中心之一。并有稻属的野生种。4印度斯坦中心起源的作物有稻、甘蔗、绿豆、豇豆等,还有许多热带果树。5中亚细亚中心该中心起源的作物有小麦、豌豆等。6近东起源中心起源的作物有栽培小麦、黑麦等。7地中海中心从许多作物品种和种群组成来看,这里是次生起源地,很多作物在此区被驯化,如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等属的种。8非洲中心起源的作物有高粱、棉、稻等属的种。此中心对世界作
7、物影响很大,许多作物起源于非洲。9欧洲西伯利亚中心 起源的作物有二年生的糖用块根和饲用甜菜、苜蓿、三叶草等。10南美洲中心 起源的作物有马铃薯、花生、木薯、烟草、棉、苋菜等。11中美洲墨西哥中心 起源的作物有甘薯、玉米、陆地棉等。12北美洲中心 该中心驯化的主要作物有向日葵、羽扇豆等。目前,许多学者仍在继续探索,如小麦就有可能起源于中国。但不论作物起源于哪个中心,其地理上均有两个特点:一是多在热带、亚热带或温带;二是起源地多是山地。二、作物的传播各种作物均有其自己传播后代的方式,有的借自然力,如风力传播、水流传播等;有的借自力作用传播,如果实成熟后炸裂将种子散出,或以地下茎或匍匐枝向四周伸展等
8、,但这种传播距离极为有限、数量也较少;有的则依靠动物的活动,如动物驭运植物至异地或动物吃植物后的迁移活动,将未消化的植物种子、果实等随粪便排到异地。而更多地则依靠人类的活动,如人们引种及其它活动如民族迁移、贸易、战争、传教、探险、外交活动等,使作物迅速传播。栽培作物的传播于史前时期即已开始。据考证,通过人类活动传播某种作物的途径或通过陆路或通过海路,或通过海路和陆路相结合的路径进行传播,无论哪种方式或途径,均使起源中心的作物逐渐向世界各地传播和栽培。如普通小麦发源于近东,新石器时代由于民族大迁移,将小麦向西传播到欧洲,以后进一步远传到非洲北部,15世纪末,从西班牙经海路传入印度群岛,18世纪英
9、国移民者将小麦引入澳大利亚。起源于中国的栽培稻,以云南高地为中心呈放射状,沿着大河川的河谷及河谷之间的小路漫长曲折地向东、向南、向西传播。 约公元前一、二世纪向东传到日本,在公元前1千年以前向南传至菲律宾。玉米则由美洲传到西班牙,再扩展到欧洲、非洲,16世纪30年代又由陆路从土耳其、伊朗和阿富汗传入东亚,另外又经非洲好望角传到马达加斯加岛、印度和东南亚各国。传入我国的途径可能由西班牙到麦加再经中西亚传入我国西北部和内陆,也可能从麦加传入印度和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再向北、向东传入各省。甘薯是16世纪由美洲传入西班牙的,17世纪在西班牙扩大种植。16世纪西班牙人将甘薯传播到东方的马尼拉、摩鹿
10、加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明朝万历28年(1594),首次从吕宋经海路传到中国的福建,后又由陆路经越南传到广东。栽培作物通过传播、交流,有些作物在新的地区比原产地生长更好,发展更快。如大豆原产于中国,但现在北美洲面积最大,单产最高;花生原产于南美,现在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印度和中国;马铃薯原产南美,现在已成为东欧、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第二节 作物的分类目前世界上栽培的作物种类、品种繁多。广义的作物包括粮、棉、油、麻、烟、糖、茶、桑、果、菜、药、杂(草坪、花卉、瓜类、饲料作物等)等十二大类,狭义的作物主要指大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大田作物或庄稼。加上人类长期培育和选择,品种则更多,仅目前我国就收
11、集保存着各种作物品种资源材料20多万份。为了便于比较、研究和利用,有必要对不同的作物进行分类。有关大面积栽培的作物常见的分类方法如下。一、植物学分类即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行命名,称为学名。例如小麦属禾本科,其学名为Triticum aestivum L.,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第三个字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这种分类对了解和认识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的异同以及研究其器官发育有重要意义。常见作物的学名见表2-1。表2-1 常见作物中名、学名、英文名对照表中 名 学 名 英 文 名 主 要 用 途禾本科Gramineae稻Oryza sativa L.Rice子实食用小 麦T
12、riticum aestivum L.Wheat子实食用大 麦Hordeum sativum Jess.Barley子实食用、饲用黑 麦Secale cereale L.Rye子实食用燕 麦Avena sativa L.Oat子实食用玉 米Zea mays L.Corn(Maize)子实食用、饲用高 梁Sorghum bicolor (L)MoenchSorghum子实食用、饲用黍(稷)Panicum miliaceum L.Proso millet子实食用粟Setaria italica L.Foxtail millet子实食用薏 苡Coix lacrymajobi L.Joba-tears
13、子实食用甘 蔗Saccharum officinarum.Sugar-cane榨糖蓼 科 Polygonaceae荞 麦Fagopyrum MillBuck wheat子实食用豆 科 Leguminosae大 豆Glycine max(L.)Merr.Soybean种子油用、食用花 生Arachis hypogaea L.Peanut种子油用、食用蚕 豆Vicia faba L.Broad bean种子食用豌 豆Pisum spp.Garden pea种子食用豇 豆Vigna spp.Common cowpea种子食用饭 豆Phaseolus calcaraus Rox.Rice bean种子
14、食用绿 豆Phaseolus aureus L.Mung bean种子食用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Chinese Milk vetch全株绿肥、饲料苜 蓿Medicago sativa L.Alfalfa全株绿肥、饲料田 菁Sesbania cannabina Pers.Sesbania全株绿肥草木樨Melilotus spp.Sweet clover茎叶绿肥旋花科Convolvulaceae甘 薯Ipomoea batas Lam.Sweet potato块根食用薯蓣科Dioscoreaceae山 药Dioscorea batatas Decne.Chinese ya
15、m块根食用天南星科 Araceae芋Colocasia antrquorums schott.Taro Dasheen球茎食用茄 科 Solanaceae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Potato块茎食用烟 草Nicotiana tabacum L.Tobacco叶、制烟锦葵科 Malvaceae棉 花Gossypium spp.Cotton种子纤维、纺织用红 麻Hibiscus cannabinus L.Kenaf韧皮纤维用苘 麻Abutilon avicennae Gaertn.China jute韧皮纤维用椴树科 Tiliaceae黄 麻Corchorus spp.Jut
16、e韧皮纤维用荨麻科 Urticaceae苎 麻Boehmeria spp.Ramie韧皮纤维用大麻科 Cannabinaceae大 麻Cannabis sativa L.Hemp韧皮纤维用亚麻科 Linaceae亚 麻Linum usitatissimum L.Common Flax韧皮纤维用龙舌兰科 Agaraceae剑 麻Agave sisalina perr.Sisal叶、纤维用芭蕉科 Musaceae蕉 麻Musa textilis Ness.Manila Hemp叶、纤维用十字花科 Cruciferae油 菜Brassica spp.Rape种子油用胡麻科 Pedaliaceae芝
17、麻Sesamum indicum DC.Sesame种子油用、食用菊 科 Compositae向日葵Helianthus annus L.Sunflower种子油用菊 芋HTuberosus L.Jerusalem artichoke块茎食用大戟科 Euphorbiaceae木 薯Manihot utilissima Pohl.Cassava块茎食用藜 科 Chenopodicea糖甜菜Beta vulgaris L.Sugar beet块根糖用 二、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 可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
18、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3035,如水稻、玉米、高粱、甘薯、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较低,生长发育最低温度在13左右,最适1218,最高2630,如小麦、大麦、马铃薯、黑麦、油菜、蚕豆等。(二)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应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等。凡适宜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甘薯、棉花、烟草等。开花与日长没有关系的作物称中日照作物,如荞麦、豌豆等。定日照作物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在1245min的日长条
19、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三)按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分类可分为C3作物、C4作物和CAM(景天酸代谢)作物。C3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三个碳原子的磷酸甘油酸,其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高,有较强的光呼吸,如水稻、麦类、大豆、棉花等。C4作物光合作用最先形成的中间产物是带四个碳原子的草酰乙酸等双羧酸,其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在强光高温下光合作用能力比作物高,如玉米、高粱、甘蔗等。作物,除凤梨科外,仅有龙舌兰麻、菠萝麻等少数纤维作物,但在花卉植物中却很多。三、根据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一)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 属禾本科,主要作物有稻、小麦
20、、大麦、燕麦、黑麦、玉米、高梁、粟、黍(稷)、薏苡等。蓼科的荞麦因其籽实可供食用,习惯上也列入此类。一般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禾谷类作物称为粗粮。2豆类作物或称菽谷类作物 属豆科,主要作物有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红小豆(赤豆)、饭豆等。除大豆以外的几种作物又称杂豆类作物。3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 植物学上的科属不一。主要有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薯蓣)、菊芋、芋、蕉藕等。(二)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1纤维作物 包括粒用纤维、韧皮纤维和叶用纤维三大类。主要有棉花、黄麻、红麻、苎麻、亚麻、大麻、蕉麻、龙舌兰麻、苘麻等。2油料作物 主要作物有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胡麻、苏子、红花、油茶
21、、油棕、油椰、甘蓝等食用油料作物和蓖麻、油桐等工业用油料作物。此外,大豆也可列为油料作物。3糖料作物 主要有甘蔗、甜菜等。4嗜好类作物 主要有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5其他作物 主要有桑、橡胶、香料作物(如薄荷、留兰香等)、编织原料作物(如席草、芦苇)等。(三)饲料及绿肥作物主要有苜蓿、苕子、紫云英、草木樨、水葫芦、水浮莲、红萍、绿萍、三叶草、田菁等。(四)药用作物主要作物有三七、天麻、人参、黄连、贝母、枸杞、白术、白芍、甘草、半夏、红花、百合、何首乌、五味子、茯苓、灵芝等。以上有些作物可以有几种用途,例如玉米可食用,又可作优质饲料;马铃薯可作为粮食,又是蔬菜和加工原料;大豆可食用,又可榨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作物 起源 分类 分布 讲解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