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课件.ppt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课件消化和吸收课件消化(消化(digestion):食物在消化管:食物在消化管内变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内变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过程。1.1.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2.2.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吸收(吸收(absorption):消化后的小分: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通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通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过消化管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的过程。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系统的功能: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内分泌、防御、排便、内分泌、防御、排便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通过通过消化管肌肉的运动消化管肌肉的运动,将食,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向物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向消化管远端推送的过程。消化管远端推送的过程。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兴奋性较低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收缩缓慢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紧张性紧张性富有伸展性富有伸展性对化学、温度、机械牵张刺激敏感对化学、温度、机械牵张刺激敏感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物电变化: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物电变化: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慢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在在消化酶的作用消化酶的作用下,将食物中下,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唾液唾液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胃液胃液胆汁胆汁胰液胰液小肠液小肠液大肠液大肠液消化液的主要作用:消化液的主要作用:稀释并溶解食物稀释并溶解食物改变消化管腔内改变消化管腔内pH值值水解食物中大分子营养物质水解食物中大分子营养物质保护消化管粘膜保护消化管粘膜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量、各种消化液的分泌量、pHpH值值和主要的消化和主要的消化酶酶消化液消化液分泌量(分泌量(L Ld d)pHpH主要消化主要消化酶酶唾唾 液液1.01.01.51.56.66.67.17.1唾液淀粉唾液淀粉酶酶胃胃 液液1.51.52.52.50.90.91.51.5胃蛋白胃蛋白酶酶胰胰 液液1.01.02.02.07.87.88.48.4胰淀粉胰淀粉酶酶、胰脂肪、胰脂肪酶酶、胰、胰蛋白蛋白酶酶、糜蛋白、糜蛋白酶酶胆胆 汁汁0.80.81.01.06.86.87.47.4无消化无消化酶酶小小肠肠液液1.01.03.03.07.67.68.08.0肠肠激激酶酶大大肠肠液液0.60.60.80.88.38.38.48.4少量二少量二肽肽酶酶、淀粉、淀粉酶酶 消化和吸收主要内容消化和吸收主要内容1234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大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 55吸收吸收 6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第一节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1.1.使食物变成使食物变成食团食团,为在胃肠内进一步消化,为在胃肠内进一步消化创造条件。创造条件。2.2.反射性引起反射性引起胃、肠活动增强和消化液分泌胃、肠活动增强和消化液分泌增加。增加。口腔内消化的方式:口腔内消化的方式:1.1.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唾液唾液2.2.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咀嚼咀嚼、吞咽吞咽口腔内消化的作用:口腔内消化的作用:水分:水分:99%一、唾液及其作用一、唾液及其作用来源:三对来源:三对唾液腺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性质:近中性、无色、无味、性质:近中性、无色、无味、低渗低渗 成分成分有机物:粘蛋白、有机物:粘蛋白、球蛋白、球蛋白、淀粉酶淀粉酶、溶菌酶溶菌酶无机物:无机物:钠钠、钾钾、钙钙、氯氯和硫氰离子和硫氰离子 溶质溶质作用:作用:1.1.湿润口腔和食物:水湿润口腔和食物:水2.2.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唾液淀粉酶 3.3.清洁或保护口腔:溶菌酶清洁或保护口腔:溶菌酶 4.4.排泄:如重金属中毒时,从唾液中排出汞、排泄:如重金属中毒时,从唾液中排出汞、铅等元素。铅等元素。唾液分泌的调节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由完全由神经调节(反射)神经调节(反射)引起。引起。1.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1 1)诱发因素:食物对口腔的物理、化学刺激)诱发因素:食物对口腔的物理、化学刺激(2 2)产生机制:)产生机制:感受器(口腔、舌神经末梢)感受器(口腔、舌神经末梢)传入神经纤维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中枢(延髓、丘脑、皮层)(延髓、丘脑、皮层)传出神经(副交感为主,末传出神经(副交感为主,末梢递质为乙酰胆碱,阻断剂:阿托品)梢递质为乙酰胆碱,阻断剂:阿托品)腺体腺体2.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意境、食物色、味引起唾液分泌。意境、食物色、味引起唾液分泌。如:如:望梅止渴望梅止渴二、咀嚼和吞咽二、咀嚼和吞咽3.3.作用:作用:(一)咀嚼(一)咀嚼1.1.概念:通过概念:通过咀嚼肌咀嚼肌协调而协调而有序的收缩使下颌向上颌方有序的收缩使下颌向上颌方向反复运动完成的反射动作。向反复运动完成的反射动作。2.2.特点:受意识控制。特点:受意识控制。(1 1)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2 2)反射性引起胃、胰、)反射性引起胃、胰、肝、胆囊肝、胆囊 开始消化活动。开始消化活动。(3 3)由食管下行到胃:)由食管下行到胃:经经食管蠕动食管蠕动实现实现 不随意不随意(二)吞咽(二)吞咽1.1.概念:是将口腔内的食团通过概念:是将口腔内的食团通过咽部咽部和和食管食管推送到推送到胃胃的过程。的过程。2.2.分期分期(1 1)由口腔到咽:随意)由口腔到咽:随意(2 2)由咽到食管上段:)由咽到食管上段:鼻咽通路鼻咽通路以及以及咽与气管的通路咽与气管的通路被封闭被封闭 不随意不随意1.1.昏迷昏迷、深度麻醉深度麻醉和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吞咽吞咽反射障碍反射障碍食物及上呼吸道分泌物误入气管食物及上呼吸道分泌物误入气管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吞咽反射的中枢位于吞咽反射的中枢位于延髓延髓。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2.2.婴幼儿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吞咽反射不够吞咽反射不够灵敏灵敏食物误入气管食物误入气管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蠕动蠕动是食管肌肉的是食管肌肉的顺序舒张和收顺序舒张和收缩形成的一种缩形成的一种向前推进向前推进的波的波形运动。是消形运动。是消化管平滑肌化管平滑肌共共有的有的一种运动一种运动形式。形式。第二节第二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1.1.暂时暂时储存储存食物食物。2.2.磨碎食团并与胃液混合为磨碎食团并与胃液混合为食糜食糜,将将食糜食糜逐步分批排入十二指肠。逐步分批排入十二指肠。胃内消化的方式:胃内消化的方式:1.1.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胃液胃液2.2.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容容受性舒张受性舒张、蠕动蠕动 胃内消化的作用:胃内消化的作用:3.3.初步分解初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一、胃液及其作用一、胃液及其作用(2 2)胃粘膜上皮细胞)胃粘膜上皮细胞1.1.胃液的来源胃液的来源 (1 1)胃腺胃腺: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2.2.胃液的性质和成分胃液的性质和成分(1 1)性质性质:无色、:无色、酸性(酸性(pH 0.90.91.51.5)(2 2)成分成分水水 溶质溶质 无机物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HClNaClKCl碳酸氢盐碳酸氢盐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内因子内因子粘液粘液 3.3.胃液的作用胃液的作用(1 1)盐酸()盐酸(HCl)来源:泌酸腺中的壁细胞来源:泌酸腺中的壁细胞作用作用 A.激活胃蛋白酶原,同时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适激活胃蛋白酶原,同时为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宜的酸性环境;B.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分解;C.杀菌;杀菌;D.进入小肠后进入小肠后作用小肠上部作用小肠上部S细胞产生促胰液素(胰细胞产生促胰液素(胰泌素)泌素),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E.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胃酸分泌胃酸分泌过少或缺乏过少或缺乏时,细菌易在胃内生长,时,细菌易在胃内生长,产生产生腹胀腹胀、腹泻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等消化不良症状。胃酸分泌胃酸分泌过多过多,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会侵蚀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可诱发胃和十二指肠可诱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溃疡。(2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来源:泌酸腺中的主细胞来源:泌酸腺中的主细胞激活激活作用作用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HCl、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质蛋白质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胨、少量多肽、氨基酸胨、少量多肽、氨基酸(3 3)内因子)内因子来源:壁细胞分泌来源:壁细胞分泌作用:与维生素作用:与维生素B12结合,促进维生素结合,促进维生素B12吸收。吸收。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机体缺乏机体缺乏内因子内因子(如萎缩性胃炎患者行(如萎缩性胃炎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或体内产生胃大部切除术),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内因子抗体抗体时,发生维生素时,发生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引起吸收障碍,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 4)粘液)粘液来源: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粘液颈细胞、喷门来源:胃粘膜上皮细胞、泌酸腺粘液颈细胞、喷门腺和幽门腺腺和幽门腺润滑作用润滑作用作用作用 参与形成参与形成胃粘液屏障胃粘液屏障 抵御抵御H的侵蚀和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胃蛋白酶的消化,保护胃粘膜细胞。保护胃粘膜细胞。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如长期服用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吲哚美辛,强酸强酸、强强碱碱、大量酒精大量酒精、缺氧缺氧、精神因素精神因素等,可破坏等,可破坏胃的屏障,引起胃粘胃的屏障,引起胃粘膜损伤。膜损伤。(4 4)胃液分泌的调节)胃液分泌的调节促进胃酸分泌的促进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内源性物质:A.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壁细胞壁细胞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B.胃泌素胃泌素:胃窦及上段小肠:胃窦及上段小肠G细胞细胞血液循环血液循环壁细胞壁细胞C.组胺组胺:肠嗜咯样细胞:肠嗜咯样细胞局部弥散局部弥散壁细胞组胺壁细胞组胺型型受体(受体(H2受体,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阻断剂:甲氰咪呱)食物对于促进胃酸分泌的启动及三个分期:食物对于促进胃酸分泌的启动及三个分期:特点特点:上述三期同时、重叠发生:上述三期同时、重叠发生A.头期头期:占:占30%,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胃酸量高胃酸量高消化力强消化力强 B.胃期胃期:占:占60%,胃酸量高胃酸量高、胃蛋白酶胃蛋白酶比头期少比头期少C.肠期肠期:占:占10%,胃酸量胃酸量和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都很低都很低 头期头期 神经传入冲动来自头部(眼、口、鼻)神经传入冲动来自头部(眼、口、鼻)条件(视、听)反射、非条件(咀嚼、吞咽)条件(视、听)反射、非条件(咀嚼、吞咽)反射中枢反射中枢(延髓、下丘脑、皮层)(延髓、下丘脑、皮层)启动神经启动神经-体液性调节,迷走神经为传出神经体液性调节,迷走神经为传出神经迷走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兴奋壁细胞壁细胞胃酸分泌(直接)胃酸分泌(直接)G细胞细胞胃酸分泌(间接)胃酸分泌(间接)胃期胃期 引起胃酸分泌的渠道:引起胃酸分泌的渠道:a.胃体、胃底感受器扩张胃体、胃底感受器扩张内在神经丛、迷走内在神经丛、迷走-迷走迷走胃泌素胃泌素b.胃幽门机械感受器胃幽门机械感受器内在神经丛内在神经丛G细胞细胞胃泌素胃泌素c.食物化学成分(蛋白消化产物)食物化学成分(蛋白消化产物)G细胞细胞胃泌素胃泌素肠期肠期 主要通过体液调节:主要通过体液调节:食物化学成分食物化学成分十二指肠十二指肠G细胞细胞胃泌素胃泌素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A.胃酸的负反馈胃酸的负反馈:pH1.21.5 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窦(抑制胃窦G细胞;胃粘膜细胞;胃粘膜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细胞释放生长抑素)B.十二指肠内十二指肠内pH2.5以下以下,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酸分泌C.脂肪及其消化产物脂肪及其消化产物:促进小肠产生肠抑胃素:促进小肠产生肠抑胃素D.小肠内的小肠内的高张溶液高张溶液E.前列腺素(前列腺素(PG)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一)胃运动的形式(一)胃运动的形式1.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1 1)概念:胃壁平滑)概念:胃壁平滑 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 的收缩状态。的收缩状态。(2 2)作用作用:维持胃的:维持胃的 形态和位置。形态和位置。2.2.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1 1)概念:食物刺激口、咽、食管等处感受器,通过迷走)概念:食物刺激口、咽、食管等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舒张,胃容积增大。(2 2)作用作用:储存和容纳食物,储存和容纳食物,空腹时空腹时50ml,进食后,进食后1500ml。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防止食靡过早排入十二指肠。保持胃内压基本不变,防止食靡过早排入十二指肠。3.3.蠕动蠕动(1 1)现象:食物进入胃)现象:食物进入胃5 5分钟左右,胃蠕动从胃的中部分钟左右,胃蠕动从胃的中部 开始,开始,3 3次次/分,向幽门方向进行。分,向幽门方向进行。(2 2)作用作用推进食糜进入肠道。推进食糜进入肠道。搅伴食物,使食物与搅伴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胃液充分混合,利于胃利于胃液发挥作用液发挥作用;研磨固体食物;研磨固体食物;抑制因素:交感神经、促胰液素、抑胃肽抑制因素:交感神经、促胰液素、抑胃肽促进因素: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促进因素: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胃泌素、胃动素(3 3)蠕动的调节)蠕动的调节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等渗溶液非等渗溶液(二)胃排空(二)胃排空1.1.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概念:食物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2.2.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稀的、流体稠的、固体食物稀的、流体稠的、固体食物(2 2)化学组成和性质)化学组成和性质 颗粒小的颗粒大的颗粒小的颗粒大的(1 1)物理性状)物理性状食物性质:糖类蛋白质脂肪食物性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一餐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约需一餐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小时。十二指肠肠壁产生的十二指肠肠壁产生的肠抑胃素肠抑胃素(促胰液素、抑胃(促胰液素、抑胃肽),抑制胃的运动、延缓排空。肽),抑制胃的运动、延缓排空。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胃泌素胃泌素增强幽门泵活动,舒张幽门环肌,有利于增强幽门泵活动,舒张幽门环肌,有利于排空。排空。(1 1)促进因素促进因素胃内容物的量胃内容物的量与胃排空速率正相关。与胃排空速率正相关。(2 2)抑制因素抑制因素肠肠-胃反射胃反射:机械、化学刺激因素作用于十二指肠:机械、化学刺激因素作用于十二指肠壁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胃的活动。壁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胃的活动。(三)呕吐(三)呕吐1.1.概念:将胃及部分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概念:将胃及部分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动作。2.2.意义: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意义: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具有保护意义的防御反射。刺激刺激舌根、咽部、胃、舌根、咽部、胃、肠、胆总管、泌肠、胆总管、泌尿生殖器官尿生殖器官呕吐中呕吐中枢延髓枢延髓呕吐呕吐脑水肿脑水肿、脑肿瘤脑肿瘤等造成的颅内压增高可直接刺激呕等造成的颅内压增高可直接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吐中枢引起呕吐。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中枢性催吐药中枢性催吐药阿朴吗啡通过兴奋呕吐中枢附近的一阿朴吗啡通过兴奋呕吐中枢附近的一 个特殊的化学感受野,进而使呕吐中枢兴奋。个特殊的化学感受野,进而使呕吐中枢兴奋。晕船晕船、晕车晕车和和航空病航空病是由旋转摆动刺激了前庭器官是由旋转摆动刺激了前庭器官 引起呕吐。引起呕吐。第三节第三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小肠内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重要最重要的阶段。的阶段。1.1.食糜在小肠内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停留时间长2.2.食糜在小肠内食糜在小肠内消化最彻底消化最彻底(1 1)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2 2)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胰液胰液胆汁胆汁小肠液小肠液小肠运动小肠运动38小时小时一、胰液及其作用一、胰液及其作用 1.1.来源:来源:胰液由胰液由胰腺腺泡胰腺腺泡和小导管的和小导管的管壁上皮细胞管壁上皮细胞分分 泌,经泌,经胰腺导管胰腺导管排入十二指肠。排入十二指肠。(1 1)性质:无色、碱性液体()性质:无色、碱性液体(pH7.88.4)(2 2)成分)成分2.2.性质和成分性质和成分水分水分无机物:碳酸氢盐无机物:碳酸氢盐 有机物有机物溶质溶质胰淀粉酶胰淀粉酶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 为小肠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为小肠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pH环境。环境。3.3.作用作用(1 1)碳酸氢盐碳酸氢盐中和进入肠腔的胃酸,保护肠粘膜;中和进入肠腔的胃酸,保护肠粘膜;(2 2)胰淀粉酶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水解淀粉为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3 3)胰脂肪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分解甘油三酯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 酸(酸(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胰脂肪酶是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4 4)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和和糜蛋白酶糜蛋白酶激活激活作用:水解蛋白质为胨、小分子多肽、氨基酸。作用:水解蛋白质为胨、小分子多肽、氨基酸。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肠液中的肠液中的肠致活酶肠致活酶、酸酸、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胰液中的消化酶胰液中的消化酶最多最多,消化力,消化力最强最强,是人体,是人体最重要最重要的消化液。的消化液。4.4.胰液分泌的意义胰液分泌的意义(1 1)胰液分泌障碍: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完全消)胰液分泌障碍: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完全消 化,从而也影响吸收。化,从而也影响吸收。(2 2)胰液分泌过多:胰液)胰液分泌过多:胰液“消化消化”胰腺本身,导致急性胰腺本身,导致急性胰胰 腺炎。腺炎。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有:的常见病因有:(1 1)酗酒和暴饮暴食;)酗酒和暴饮暴食;(2 2)胆道结石;)胆道结石;(3 3)其他。)其他。5.5.胰液分泌调节胰液分泌调节(1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条件反射条件反射:色、味:色、味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直接作用胰腺腺泡直接作用胰腺腺泡细胞引起胰液分泌细胞引起胰液分泌作用于胃窦部作用于胃窦部G细胞引起胃细胞引起胃泌素分泌间接引起胰液分泌泌素分泌间接引起胰液分泌机械、化学刺激消化道感受器机械、化学刺激消化道感受器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传出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AchC.作用:作用于胰腺导管细胞,产生大量水分、碳作用:作用于胰腺导管细胞,产生大量水分、碳酸氢盐,胰液量增加明显,而酶含量不高。酸氢盐,胰液量增加明显,而酶含量不高。(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C.作用: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产生各种消化酶,作用:作用于胰腺腺泡细胞,产生各种消化酶,促进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收缩促胰液素(胰泌素)促胰液素(胰泌素)A.产生:小肠粘膜产生:小肠粘膜S细胞细胞B.诱导因素:盐酸、蛋白分解产物,糖没作用。诱导因素:盐酸、蛋白分解产物,糖没作用。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A.产生:小肠粘膜产生:小肠粘膜I细胞细胞B.诱导因素:蛋白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诱导因素:蛋白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糖没作用。糖没作用。二、胆汁及其作用二、胆汁及其作用1.1.胆汁的来源:胆汁的来源:肝细胞分泌。肝细胞分泌。2.2.胆汁的性质胆汁的性质胆囊胆汁胆囊胆汁:因被浓缩颜色变深、:因被浓缩颜色变深、pH6.8 较粘稠、味苦较粘稠、味苦肝胆汁肝胆汁:金黄色、:金黄色、pH7.4胆固醇胆固醇3.3.胆汁的胆汁的成分成分水水溶质溶质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无机物:钠、钾、钙、碳酸氢盐有机物有机物胆盐胆盐胆色素胆色素卵磷脂卵磷脂胆汁中无消化酶!胆汁中无消化酶!胆盐胆盐、胆固醇胆固醇、卵磷脂卵磷脂有适当比例,如有适当比例,如 胆固醇增多胆固醇增多或或胆盐胆盐、卵磷脂减少卵磷脂减少,胆固醇易沉淀,形成胆石。,胆固醇易沉淀,形成胆石。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4 4)其他:中和胃酸、)其他:中和胃酸、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刺激肝细胞分泌胆汁。4.4.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1 1)乳化脂肪: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能降低脂肪表)乳化脂肪: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能降低脂肪表 面张力,乳化脂肪成微滴,增加胰脂肪酶作用面积。面张力,乳化脂肪成微滴,增加胰脂肪酶作用面积。(2 2)帮助脂肪吸收:脂肪分解产物融入胆盐形成的微胶)帮助脂肪吸收:脂肪分解产物融入胆盐形成的微胶 粒中,成为水溶性复合物而被吸收。粒中,成为水溶性复合物而被吸收。(3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促进脂溶性维生素 A、D、E、K的吸收。的吸收。条件反射(视、听)刺激条件反射(视、听)刺激 非条件反射(食物)刺激非条件反射(食物)刺激5.5.胆汁分泌的调节胆汁分泌的调节食物种类的影响:食物种类的影响:高蛋白最多高蛋白最多,高脂肪次之高脂肪次之,糖类最小。,糖类最小。(1 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作用较弱)(作用较弱)迷迷走走神神经经肝胆汁分泌肝胆汁分泌胆囊收缩胆囊收缩胃泌素释放胃泌素释放间接间接肝胆汁分泌肝胆汁分泌胆囊收缩胆囊收缩直直接接胆盐胆盐:胆盐或胆汁酸在小肠末段:胆盐或胆汁酸在小肠末段90%回吸收入门静回吸收入门静脉,到达肝脏再次形成胆汁分泌入小肠(胆盐的肠肝脉,到达肝脏再次形成胆汁分泌入小肠(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刺激肝细胞产生胆汁。循环)。胆盐刺激肝细胞产生胆汁。(2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胃泌素胃泌素: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胆囊;或通过影响胃: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胆囊;或通过影响胃酸分泌引起十二指肠酸分泌引起十二指肠S细胞产生促胰液素,间接促进细胞产生促胰液素,间接促进肝胆汁分泌。肝胆汁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为促进胰液分泌,同时作用于:主要作用为促进胰液分泌,同时作用于胆管系统,促进胆汁分泌。胆管系统,促进胆汁分泌。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小肠上部:小肠上部I细胞产生,收缩胆囊平滑肌、细胞产生,收缩胆囊平滑肌、降低降低Oddi括约肌的紧张性。括约肌的紧张性。三、小肠液及其作用三、小肠液及其作用1.1.来源:来源:十二指肠腺、小肠腺十二指肠腺、小肠腺 2.2.性质:弱碱性液体,性质:弱碱性液体,1 13L/3L/日(日(量最大量最大)。)。十二指肠腺十二指肠腺小肠腺小肠腺 4.4.作用作用(5 5)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抵抗进入肠腔的有害抗原。抵抗进入肠腔的有害抗原。(1 1)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2 2)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于小)稀释消化产物,降低肠内容物渗透压,有利于小 肠肠 内水分及营养物质吸收;内水分及营养物质吸收;(3 3)消化作用:)消化作用:肠激酶肠激酶可使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激活,可使胰液中的胰蛋白酶原激活,从而促使蛋白质的消化,从而促使蛋白质的消化,肠淀粉酶肠淀粉酶分解淀粉分解淀粉;(4 4)粘蛋白粘蛋白: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机械损伤。:保护十二指肠粘膜免受机械损伤。3.3.成分成分无机物:无机盐无机物:无机盐水水溶质溶质肠激酶肠激酶肠淀粉酶肠淀粉酶粘蛋白粘蛋白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有机物有机物(3 3)胃肠激素:)胃肠激素: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血管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血管 活性肠肽等活性肠肽等 5.5.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液分泌的调节(1 1)食物的机械扩张(肠壁内神经丛)食物的机械扩张(肠壁内神经丛)(2 2)食物的化学成分)食物的化学成分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1.1.运动形式及作用运动形式及作用(1 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作用:是小肠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有利于小肠内容作用:是小肠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有利于小肠内容物的混合与推进。物的混合与推进。(2 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 以环形肌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节律性运动。以环形肌收缩和舒张为主的节律性运动。作用:作用:食糜与消化液充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化学分混合,便于化学性消化;性消化;食糜与肠壁紧密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利于吸收;接触,利于吸收;挤压肠壁,利于挤压肠壁,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血液和淋巴回流。作用:向前推进食糜作用:向前推进食糜,在小肠可有蠕动冲,在小肠可有蠕动冲(3 3)蠕动蠕动2.2.小肠运动的调节小肠运动的调节P P物质、脑啡肽、物质、脑啡肽、5-5-羟色胺羟色胺增强小肠运动。增强小肠运动。(1 1)内在神经丛)内在神经丛肠壁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的肠壁环行肌与纵行肌之间的肌间神经肌间神经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2 2)外来神经)外来神经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抑制小肠运动;副交感神经一般情况下,交感神经抑制小肠运动;副交感神经增强小肠运动。增强小肠运动。(3 3)体液因素调节)体液因素调节第四节第四节 大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大肠的主要功能大肠的主要功能1.1.储存食物残渣;储存食物残渣;2.2.吸收部分水、无吸收部分水、无机盐机盐及维生素及维生素 ;3.3.形成并排出粪便;形成并排出粪便;4.4.润滑粪便,保护肠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性损伤。粘膜免受机械性损伤。5.5.大肠内细菌利用肠大肠内细菌利用肠内较简单物质合成维内较简单物质合成维生素生素B族及维生素族及维生素K。一、大肠液及其作用一、大肠液及其作用1.1.来源:由来源:由大肠腺大肠腺和大肠粘膜和大肠粘膜杯状细胞杯状细胞分泌。分泌。2.2.主要成份:粘液、碳酸氢盐、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主要成份:粘液、碳酸氢盐、少量二肽酶和淀粉酶 3.3.主要作用: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性损伤。主要作用:润滑粪便,保护肠粘膜免受机械性损伤。大肠内细菌大肠内细菌 弊:弊:大肠内的细菌能对肠内容物中的一些成份进行分大肠内的细菌能对肠内容物中的一些成份进行分解。解。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及及便秘便秘时,其中一些有毒物质产生和吸时,其中一些有毒物质产生和吸收增多,严重时可危害人体。收增多,严重时可危害人体。利:利:大肠内细菌能利用肠内较简单物质合成大肠内细菌能利用肠内较简单物质合成维生素维生素B族族及及维生素维生素K。二、大肠的运动与排便二、大肠的运动与排便1.1.大肠的运动形式大肠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主要有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多袋推进运动多袋推进运动、蠕动蠕动和和集团蠕动集团蠕动。特点:特点:缓慢缓慢、对刺激的反应较、对刺激的反应较迟钝迟钝主要作用:推进肠内容物主要作用:推进肠内容物 2.2.排便排便 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引起肠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时,引起排便反射排便反射。影响排便的因素及排便异常影响排便的因素及排便异常 1.1.便秘便秘 2.2.痔疮:可由痔疮:可由经常便秘引起经常便秘引起 3.3.肛裂:肛裂:可由经常便秘引起可由经常便秘引起 4.4.便失禁:便失禁:排便初级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排便初级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5.5.便潴留:便潴留:排便初级中枢或排便反射弧的其他环节受损排便初级中枢或排便反射弧的其他环节受损 凡能影响凡能影响排便反射排便反射过程的因素均可影响排便。过程的因素均可影响排便。经常有意抑制排便经常有意抑制排便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逐渐失去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逐渐失去正常敏感性正常敏感性阈值升高阈值升高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便在直肠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水分被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不易排出不易排出便秘便秘 如:脊髓横断伤如:脊髓横断伤 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第五节第五节 吸收吸收消化道各个部位的吸收。消化道各个部位的吸收。原因:原因: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小肠1.1.小肠的吸收面积大(皱褶、绒毛、微绒毛等结构)小肠的吸收面积大(皱褶、绒毛、微绒毛等结构)2.2.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充分消化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充分消化成可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3.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3 38 8小时)小时)4.4.小肠粘膜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小肠粘膜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 一、糖的吸收一、糖的吸收1.1.吸收的形式吸收的形式3.3.吸收的方式吸收的方式2.2.吸收的途径吸收的途径单糖(葡萄糖单糖(葡萄糖)血液血液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吸收量:几百克吸收量:几百克/日日二、蛋白质的吸收二、蛋白质的吸收1.1.吸收的形式吸收的形式3.3.吸收的方式吸收的方式2.2.吸收的途径吸收的途径氨基酸氨基酸 血液血液 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吸收量:吸收量:50-100g/日日三、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三、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1.1.吸收的形式吸收的形式3.3.吸收的方式吸收的方式2.2.吸收的途径吸收的途径长链脂肪酸甘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油一酯胆固醇胆固醇 淋巴淋巴 单纯扩散(管腔膜)单纯扩散(管腔膜)出胞(基底膜)出胞(基底膜)吸收量:吸收量:100g/100g/日日四、无机盐的吸收四、无机盐的吸收各类无机离子吸收的量:各类无机离子吸收的量:50-100g50-100g/日日单价单价碱性盐(钾、钠、铵盐)较碱性盐(钾、钠、铵盐)较多价多价碱性盐吸收快。碱性盐吸收快。1.1.钠的吸收钠的吸收(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1 1)吸收的量:)吸收的量:9599%(2 2)吸收的方式:)吸收的方式:钠泵产生的电位差促进肠腔内负离子向细胞内移动。钠泵产生的电位差促进肠腔内负离子向细胞内移动。2.2.负离子的吸收负离子的吸收 主要是主要是Cl、HCO3(3 3)吸收方式:通过粘膜细胞微绒毛上的)吸收方式:通过粘膜细胞微绒毛上的钙结合蛋白钙结合蛋白进进 行行主动转运主动转运。3.3.钙的吸收钙的吸收(1 1)需求量)需求量成人:成人:0.8-1g/0.8-1g/日;儿童、妊娠:日;儿童、妊娠:1.5-2g/1.5-2g/日日(2 2)重要性:骨骼生长、神经肌肉兴奋性、激素分泌。)重要性:骨骼生长、神经肌肉兴奋性、激素分泌。食物中的钙只有食物中的钙只有小部分小部分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被吸收,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钙只有钙只有离子状态离子状态才能被吸收。才能被吸收。(4 4)影响钙吸收的因素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酸性环境酸性环境有利于钙的吸收,有利于钙的吸收,维生素维生素D、脂肪酸脂肪酸能能促进促进钙的吸收。钙的吸收。凡能凡能使钙沉淀的因素使钙沉淀的因素(如磷酸盐)都能(如磷酸盐)都能阻止阻止钙的吸收。钙的吸收。4.4.铁的吸收铁的吸收(1 1)吸收量:)吸收量:1mg/1mg/日(仅为食物含量的日(仅为食物含量的1/101/10)(3 3)吸收方式(跨细胞途径)吸收方式(跨细胞途径)(2 2)吸收形式:铁必须被还原成)吸收形式:铁必须被还原成亚铁亚铁才容易被吸收。才容易被吸收。食物中绝大部分的食物中绝大部分的高价铁高价铁Fe3+亚铁亚铁Fe2+维生素维生素CFe2+转铁蛋白与转铁蛋白与Fe2+结合成结合成复合物复合物转铁蛋白受转铁蛋白受体介导转运体介导转运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粘膜上皮细胞内细胞内转铁蛋白受体释出转铁蛋白受体释出进入受体再循环进入受体再循环转铁蛋白释出转铁蛋白释出Fe2+后再分泌到肠腔后再分泌到肠腔通过主动转运入血通过主动转运入血与铁蛋白结合贮存与铁蛋白结合贮存铁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故胃液中的盐铁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故胃液中的盐酸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酸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胃大部切除病人胃大部切除病人,可因胃酸,可因胃酸分泌减少伴分泌减少伴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机体对铁的需求量机体对铁的需求量越高越高铁吸收铁吸收越多越多。维生素维生素C和酸性环境和酸性环境促进促进铁的吸收。铁的吸收。(4 4)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影响铁吸收的因素酸性降低、植酸、草酸、磷酸酸性降低、植酸、草酸、磷酸阻止阻止铁的吸收。铁的吸收。临床联系点:临床联系点:(5 5)吸收的调节)吸收的调节粘膜细胞内尚未转移至血液中的铁抑制铁的再吸收。粘膜细胞内尚未转移至血液中的铁抑制铁的再吸收。3.3.吸收的途径:跨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吸收的途径:跨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五、水的吸收五、水的吸收1.1.吸收的量:吸收的量:8L/8L/日日2.2.吸收的方式吸收的方式被动吸收:主要动力来源于被动吸收:主要动力来源于NaCl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的渗透压梯度。六、维生素的吸收六、维生素的吸收2.2.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A、D、E、K与脂肪的吸与脂肪的吸收机制相同。收机制相同。1.1.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主:主要以扩散的方式在要以扩散的方式在小小肠上段肠上段被吸收。被吸收。维生素维生素B12:必须与:必须与内因内因子子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才能在物才能在回肠回肠被吸收。被吸收。第六节第六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一)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一)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1.1.自主神经及其作用自主神经及其作用自主神经包括自主神经包括交感交感神经神经和和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其中其中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对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更消化功能的影响更大。大。(1 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腹腔神经节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肠系膜下神经节脊髓胸腰段脊髓胸腰段侧角细胞侧角细胞节后纤维节后纤维节前纤维节前纤维唾液腺、胃、小肠、结唾液腺、胃、小肠、结肠、肝、胆囊和胰腺肠、肝、胆囊和胰腺 NE消化管运动消化管运动消化液分泌消化液分泌胆总胆总管括约肌、回盲括约肌、肛门内管括约肌、回盲括约肌、肛门内括约肌括约肌收缩收缩消化功能消化功能减弱减弱(2 2)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神经节神经节迷走迷走N、第、第、第、第对脑对脑N、脊髓骶段细胞、脊髓骶段细胞节后纤维节后纤维节前纤维节前纤维唾液腺、胃、小肠、结唾液腺、胃、小肠、结肠、肝、胆囊和胰腺肠、肝、胆囊和胰腺 Ach消化管运动消化管运动消化液分泌消化液分泌胆囊胆囊收收缩缩括约肌括约肌舒张舒张消化功能消化功能增强增强2.2.壁内神经丛及其作用壁内神经丛及其作用 分类:分类:粘膜下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肌间神经丛肌间神经丛 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与自主神经的关系:自主神经与自主神经的关系:自主神经调节调节壁内神经丛的活动壁内神经丛的活动 相对独相对独立的立的局局部反射部反射系统系统(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二)消化器官活动的反射性调节1.1.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食物(非条件刺激)食物(非条件刺激)消化管壁消化管壁机械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和和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消化管运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改变动和消化腺分泌的改变2.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食物的形象、气味、进食食物的形象、气味、进食的环境以及与进食有关的的环境以及与进食有关的语言、文字等语言、文字等条件刺激条件刺激相应感受器相应感受器消化管运动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改变和消化腺分泌的改变食物入胃食物入胃进食环境进食环境二、体液调节二、体液调节(一)胃肠激素(一)胃肠激素1.1.胃肠激素:由胃肠激素:由胃肠粘膜胃肠粘膜的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4040多种)合成多种)合成并分泌的激素。并分泌的激素。三种胃三种胃肠肠激素分泌的部位及激素分泌的部位及细细胞、引起胞、引起释释放的因素和主要生理作用放的因素和主要生理作用激素名称分泌的部位及细胞引起释放的主要因素主要生理作用促胃液素胃窦、十二指肠G细胞迷走神经兴奋、蛋白质分解产物促进胃液(以胃酸为主)、胰液、胆汁分泌,加强胃肠和胆囊收缩,促进消化道粘膜生长促胰液素小肠上部S细胞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促进胰液(以分泌H2O和HCO3-为主)、胆汁、小肠液分泌,促进胆囊收缩,抑制胃肠运动和胃液分泌缩胆囊素小肠上部I细胞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消化 吸收 课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