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我...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_朱頫颖.pdf
《基于CiteSpace的我...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_朱頫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iteSpace的我...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_朱頫颖.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11新媒体研究THEORY RESEARCH 理论研究近年来,借助新媒体赋权,青年亚文化在网络空间中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为了一道独特的社会文化景观,也获得了学术界的关注。青年亚文化研究既是青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社会文化研究不可忽视的现象之一,其重要性在全球化互联网时代愈发显著。随着时代变迁,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缺乏对研究成果的梳理与整体把握。因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结合知识图谱与定性分析,探究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总体态势、学术热点与演变趋势,为未来青年亚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参考。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采集
2、与预处理文献来源方面,以中国知网 CNKI 为数据库,运用中国知网中的“高级检索”功能,分别以“青年”“亚文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间范围选择“起始年”至“2021”。为了保证样本质量,文献类别限定在“学术期刊”,文献来源选择“核心期刊”与“CSSCI”,通过人工筛选剔除图书评论、期刊导读、学者简介、会议简讯、论文评优以及重复的文献后,共计得到 668 篇有效文献,以此作为本研究的样本数据。1.2 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知识图谱可视化的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选用的分析工具为 CiteSpace 软件,这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终身教授陈超美博士应用 Java 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
3、软件 1,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知识图谱绘图工具之一。研究方法方面,首先从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发文作者与合作网络出发把握研究发展的现状,再利用CiteSpace软件中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等功能,结合定性文献分析法,探究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热点主题与研究趋势。2 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分布状况2.1 年度发文量时间线分析某个研究领域文献发布数量的时间分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直观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度与整体发展趋势。图 1 为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领域的年度发文量。如图 1 所示,在 1992 年,我国开始有青年亚文化研究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但直到 2007年之前发文量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从 2
4、007 年至今,我国对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其中在 2012 年之后文献发布量出基于CiteSpace的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分析朱頫颖摘 要 互联网时代青年亚文化发展如火如荼,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景观之一。以 CNKI 数据库中收录的668 篇青年亚文化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 1992 年至 2021 年我国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态势与未来趋向。结果表明: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发展态势良好,研究者众多但合作网络较为松散;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西方青年亚文化研究理论译介分析、国内青年亚文化价值判断、国内青年亚文化的现象与特征分析
5、三方面;研究进程分为缓慢起步期、转型过渡期和活跃增长期三个阶段;未来研究趋势将围绕青年文化、新媒体、身份认同、后亚文化和佛系青年展开。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CiteSpace;可视化;热点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3)01-0011-06基金项目:由“暨南大学优秀本科推免生科研创新培育计划项目”资助。作者简介:朱頫颖,暨南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DOI:10.16604/ki.issn2096-0360.2023.01.0102023年第1期 NEW MEDIA RESEARCH12新媒体研究现了高速增长的现象,并在 202
6、1 年达到年度发文量的历史新高。经分析发现,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文献数量的变动趋势,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密不可分。纵观 2012 年左右的相关研究文献,多数围绕着新媒体对青年亚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赋权展开。随着青年亚文化现象遍地开花以及影响力日渐显著,更多青年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学者投身到了相关学术领域中,使研究成果稳步增长,也使该研究领域保持活力。2.2 发文作者与合作网络分析运用 CiteSpace 对样本文献发文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研究学者合作的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在此图谱中,节点字体大小代表了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连接线条代表了作者的合作情况。结果显示,发文量较多的学者有胡疆锋、马
7、中红、孙黎、林峰、江冰、张宁、闫翠娟等。图谱中网络节点数为 383,图 1 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2 作者合作网络图谱13新媒体研究THEORY RESEARCH 理论研究连线数为 76,整体网络密度为 0.01,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者群体数量较多,但是大多数学者都是独立研究,合作网络分布零散,集中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合作团队。这种情况下,学者之间缺乏共同合作,难以实现知识流动和资源共享,不利于促进青年亚文化研究全面深入地发展。3 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3.1 研究热点解析关键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高度凝练和概括,中心性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研究者共同关注的
8、问题,即研究热点2。运用CiteSpace 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知识图谱,可以反映出不同关键词的共现频次和彼此之间关联的强度。如图 3 所示,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亚文化”“青年”“青年文化”“新媒体”“二次元”“后亚文化”“青年群体”等,除了“亚文化”和“青年”本身之外,其他关键词基本上都代表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中心性方面来看,“亚文化”“青年群体”“青年”“青年文化”“摇滚乐”“流行文化”等与其他关键词的关联度较强,说明这些词是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知识图谱中的重要中介点。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能够把联系紧密的关键词聚在一起,得到该研究领域最突出的主题。在关键词聚类中主要根据
9、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通常简称 Q 值)与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通常简称 S 值)来代表聚类质量的高低。一般认为 Q 0.3 就代表聚类结构显著,S 0.5 意味着聚类是科学的,而 S 0.7 时则代表聚类是令人信服的3。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聚类图谱 Q=0.827 8,S=0.953 1,表明此次聚类具有科学性与可信性。在此基础上,得到10个聚类标签,分别为“亚文化”“二次元”“流行文化”“抵抗”“大众文化”“华莱士”“弹幕”“青年文化”“流行过程”和“网络空间”,如图 4 所示。结合聚类结果与文献定性分析,梳理出我国青年亚文化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西方青
10、年亚文化研究成果总结与阐释、国内青年亚文化的价值判断、国内青年亚文化的文化现象与特征。3.1.1 西方青年亚文化研究总结与阐释在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起步阶段,大量的西方理论和思想涌入国内,学者们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译介与梳理,并试图结合当下中国语境阐释国内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其中最受学者关注的当属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理论。黄晓武系统性地介绍了青年亚文化理论的来源以及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发图 3 关键词共现图谱2023年第1期 NEW MEDIA RESEARCH14新媒体研究展史,着重分析了伯明翰学派发掘出亚文化抵抗含义的研究过程4。胡疆锋与陆道夫用“抵抗”“风格”和“收编”三个关键词概括了伯明翰
11、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重要观点,伯明翰学派认为青年亚文化抵抗的对象是占据了主流价值和文化的资产阶级霸权的抵抗,目的是为了寻求认同。亚文化的抵抗是风格化和仪式性的,起到表达阶级身份、形成文化认同的作用,但是青年亚文化最后总难以避免被商业收编的结局5。随着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全球范围内的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了一种新的文化景观。马中红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国外主要青年亚文化研究者的思想与理论,介绍了西方新一代亚文化研究者提出的后亚文化理论诞生的背景与过程,以及学者们对后亚文化理论的质疑和批判,她提出在后现代时期,研究青年亚文化需要考虑全球化背景下青年的消费身份以及后亚文化的独特风格6。韩昀从女性主义视角切入伯
12、明翰学派的青年亚文化研究,介绍了妇女研究小组在伯明翰学派的崛起,以及女性青年亚文化研究发展的历程与成果,并总结了带给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在研究路径、方法和视角方面的启示7。图 4 关键词聚类图谱3.1.2 我国青年亚文化价值判断早期我国研究者对青年亚文化的界定多是站在主流文化的视角上,评价和判断青年亚文化的价值与道德立场。张士军通过对比中外青少年文化研究,认为当时的中国青年文化研究基本上尊崇“道德法则”,比较注意青年文化与社会政治、民族文化的关系8。伴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中国渐渐走进互联网时代,青年成为率先掌握网络技术、适应时代发展的群体,各种形态的青年亚文化的发展如火如荼,如恶搞、黑客、网恋
13、、追星等,逐渐成为当代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之一。但彼时研究者们对这些网络青年亚文化大多持批判态度,将网络亚文化视作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立面,着重分析对青少年群体价值观的负面影响。魏小琳认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冲突容易造成青年大学生价值取向紊乱、道德意识薄弱,甚至形成犯罪人格的后果9。陈龙强调青年亚文化强烈的消费倾向会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识读教育的排斥,进而造成他们思维能力和传媒判别能力的下降10。进入 21 世纪以后,国内互联网呈现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网络聊天、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等网络现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促进了中国青年亚文化的生长、扩张与传播。伴随着网络媒介的快速普及与广泛影响,部分青年亚
14、文化走出了小众群体的圈子,逐渐影响、融入主流话语体系。对此,学者们选择用更加辩证的眼光来看待青年亚文化价值。马中红认为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亚文化既存在着娱乐至死、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等负面影响,同时也能够帮助主流文化吸纳民主和宽容的理念,甚至进一步与主流文化整合形成新的文化内蕴11。高怡楠和段禹总结了近些年流行的“丧文化”“佛系文化”“饭圈文化”等青年亚文化的内涵本质,分析了其产生背后青年的焦虑与诉求,他们认为部分青年亚文化固然有青少年本身宣泄情绪、陷入网络狂欢的因素,但同时也不能忽视造成这些青年亚文化的社会结构性矛盾12。3.1.3 我国青年亚文化现象与特征分析我国青年亚文化研究中占比最大的便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CiteSpace 研究 现状 热点 趋势 分析 朱頫颖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