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doc(6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 1.2、项目概况 2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依据和范围 7 第二章 市场分析 9 2.1、市场总体分析 9 2.2、琼脂市场分析 13 2.3、市场分析小结 17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19 3.1、项目选址 19 3.2、建设条件 19 第四章 建设内容与规模 27 4.1、建设内容与规模 27 第五章 产品方案与生产工艺 30 5.1、产品方案 30 5.2、生产工艺 30 第六章 主要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 34 6.1、主要原辅材料 34 6.2、动力燃料供应 35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工程 37 7.1、总图布置 37 7.2、公用工程 38 7.3、总图运输工程 4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八章 节能分析 46 8.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46 8.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48 8.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8 第九章 环境影响分析 51 9.1、环境现状分析 51 9.2、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51 9.3、污染治理措施 55 第十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8 10.1、危害因素 58 10.2、安全措施方案 58 10.3、消防 60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配置 62 11.1、企业组织 62 11.2、人力资源配置 62 11.3、企业组织结构图 63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招标 64 12.1、项目实施进度 64 12.2、工程招标 66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 13.1、投资估算 69 13.2、资金筹措 70 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 72 14.1、评价依据 72 14.2、基础数据 73 14.3、财务评价 74 14.4、不确定性分析 76 第十五章 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 79 15.1、社会影响分析 79 15.2、社会适应性分析 79 15.3、风险分析 80 第十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81 16.1、结论 81 16.2、建议 81 目录 1 总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1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2 1.3.1滇池社会经济概况 2 1.3.2 滇池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2 (1)生态破坏严重 3 (2) 湖滨污染严重 3 (3) 面源污染严重 4 1.3.3滇池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 4 (3) 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5 1.3.4项目分析(SWOT) 7 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0 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 12 (1) 贵州威宁的草海湿地 12 基于上述分析,湿地,特别是湖滨湿地的建设在国内外已非常普遍,在滇池周边也已有了成功的建设先例。从已建成的各种类型湿地效果分析,湖滨湿地无论于削减入湖污染物、减轻湖泊污染,还是对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改善湖滨生态景观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湿地建设对于滇池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13 1.4.3湖滨湿地的研究进展 14 1.4.4 生态湿地的恢复技术 16 1.4.5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17 1.4.6本项目湿地公园定位 21 1.5责任单位介绍: 21 云南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锡地产)隶属于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云锡是一个“百年老店”,是世界著名的锡生产、加工基地,2005年在世界锡行业中排名第一。公司拥有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上市公司。总资产近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近60亿元,占地近200平方公里,现有在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6万人,全部管辖人口15万人。集团在北京、上海、湖南、深圳、武汉、成都、昆明以及香港、美国、德国、印尼、新加坡均有下属公司及机构。 22 1.6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2 1.7计划目标 23 1.7.1总体目标:项目计划投资60508.73万元,建设2340亩城市湿地公园。 23 1.7.2 工程目标 24 1.7.3 工程建设目标 24 1.7.4 出水水质目标 24 2项目概况 25 2.1地理(或地块)位置介绍 25 2.2 滇池概况 26 2.2.1 滇池自然概况 26 2.2.2 滇池社会经济概况 27 2.2.3 滇池水污染概况 27 2.2.4 滇池湖滨区概况 29 2.3 项目区现状 30 2.3.1 自然及经济概况 30 2.3.2 项目区水环境概况 30 2.3.3 项目区防浪堤状况 31 2.4建设规模与目标 33 2.5周围环境与设施 33 2.6 本项目与其它工程的关系 34 2.6.1 与城市污水处理厂间的关系 34 2.6.2 与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4 2.6.3 与内源污染控制工程的关系 34 3项目开发内容及指标 36 3.1工程建设目标 36 3.2工程设计规模 36 3.3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项目的工艺路线 36 3.4湿地方案设计 38 3.5拟采用湿地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 40 湿地,特别是湖滨湿地的建设在国内外已非常普遍,在滇池周边也已有了成功的建设先例。从已建成的各种类型湿地效果分析,湖滨湿地无论于削减入湖污染物、减轻湖泊污染,还是对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改善湖滨生态景观均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41 3.6湿地植物的选择及比较方案 41 3.7湿地公园游赏区 44 3.8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 44 4湿地公园生态规划 46 4.1 规划目标 46 4.2 景观控制 47 园内建筑包括管理用房、景观亭、游览栈道、浮桥、堤埂、驳岸、生态厕所等,所用建材均取材于原汁原味的天然材料,建造控制高度并做到线条自然、流畅,与环境相融合,实现美学与生态兼顾,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 47 4.3 功能分区 48 4.4 植物配置 49 4.5 施工注意事项 51 5湿地配套设施建设内容 53 6项目进度安排 56 7 湿地公园建设投资估算及其来源 57 项目投资情况:总投资60508.73万元。 57 其中:水质净化区6853.68万元;游赏区38674.80万元;生态恢复区14980.25万元。 57 7.1 水质净化区投资估算 57 (4) 其他费用 58 (5) 总造价 58 (6) 价差预备费 59 (7)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59 7.2 湿地公园游赏区投资估算 61 (4) 其他费用 63 (5) 总造价 63 (6) 价差预备费 63 (7)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63 7.3 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区投资估算 66 (4) 其他费用 67 (5) 总造价 67 (6) 价差预备费 67 (7)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67 7.4 资金来源 70 8 效益分析 71 8.1 环境效益初步分析 71 8.2 生态效益分析 72 8.3 社会效益分析 73 9 项目风险分析 74 9.5生态湿地维护:2340亩生态湿地公园的维护和管理费用对项目的可持续性提出较高的要求。 74 10 结论 75 1 总论 1.1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昆明市西亮塘湿地公园建设 责任单位:云南长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滇池北岸官渡区西亮塘 项目投资:总投资60508.73万元。 其中:水质净化区 6853.68万元;游赏区38674.80万元;生态恢复区14980.25万元。 实施时间:2007年4月-2009年4月 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湖滨湿地作为陆地与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是湖泊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既是湖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场所,也是湖泊自净作用有效的区域,同时也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屏障。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和《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都将湖滨生态带工程建设作为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的重要建设工程项目。《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构筑包括环湖截污、环湖道路、污水处理工程和湖滨生态带建设在内的水污染物排放控制体系,是未来滇池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各方面多年不懈的共同努力,在滇池流域经济迅速增长、人口增加和污染负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基本遏制住了滇池水质迅速恶化的势头,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然而,目前实施的低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和保护模式面临着众多的矛盾冲突,迫切需要探索环湖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加快滇池治理的进程,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使滇池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1.3.1滇池社会经济概况 昆明市主城区是滇池流域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是全省全市经济、文化、商贸活动的中心。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调查统计,流域总人口308.4万人(包含居住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根据2000年昆明市土地局《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结果》,滇池流域土地总面积为292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212175公顷,占总面积的72.66%;建设用地34200公顷,占11.71%;未利用地45625公顷,占15.63%。 1.3.2 滇池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湖滨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滇池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湖滨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湖滨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态破坏严重 湖滨土地过度开发、围海造田和大规模防浪堤的修建破坏了湖滨生态环境,导致湖滨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从七十年代到现在,滇池东岸建设了很多防浪堤,能被开垦为耕地或鱼塘的湖滨带均已被利用,除此外部分湖滨带已成为永久性的旅游设施或建筑用地。这些开发活动和防浪堤的建设严重破坏了滇池湿地系统,导致原有动植物的生境的丧失,沿岸的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造成湖滨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近岸带、陆地逐步萎缩,生物物种急剧减少,湖泊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湖滨区生物多样性的衰退进一步破坏了湖滨带的生态功能,致使湖滨带缺乏应有的生态防护。 除滇池西岸外,全湖大多数区域都有防浪堤,防浪堤将滇池水体与湿地系统隔开,破坏了原有动植物的生境,造成湖滨区水生与湿生植物由深水区、浅水区向湿地、陆地逐步消亡。 (2) 湖滨污染严重 湖滨带本来是湖泊拦截污染物的最后屏障,由于失去天然湿地、人口密集、单位面积耕地化肥用量过大、城市点源截流剩余污染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水污染等的直接入湖等原因,使目前的滇池湖滨带不仅丧失了净化水质的功能,反而还成了污染滇池水体的严重区域之一。 (3) 面源污染严重 滇池北岸以蔬菜和花卉生产为主,农业发达,人口密度集中,面源污染是该地区的主要污染源。城市面源终极截污率仅能达到50%,农村面源终极截污率仅能达到30%;目前农村面污染源治理仍是缺口,对沿湖村镇的生活污染没有相关治理控制对策,农村生活污水、绝大多数生产性固体有机废弃物直接排放,最终进入滇池水生态环境,成为滇池水体的长年持续性污染源之一。 1.3.3滇池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 (1) 湖滨湿地是构建完整湖滨生态带的需要 湖滨带在湖泊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湖滨带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滨湿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抗旱、控制土壤侵蚀、净化入湖水质、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和生存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改善湖滨景观,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生植物具有生长迅速、抗逆性强等特点,这种生物所特有的吸收和分解营养物的自然过程,保证了物质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有效利用,防止了物质的过分局部积累所形成的污染。 缺少完整的湖滨湿地系统的滇池,要有效克服富营养化的局势将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湖滨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建设对于减缓滇池污染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是滇池北岸湖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在《环滇池生态保护规划》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这些污染控制的措施是从污染源头和污染输送过程中减少和切断污染源,从而达到控制污染的目的,强调的是“治”。而湖滨带生态恢复与湿地建设作为流域生态修复类的重要项目被定为特优先项目,该项目将在滇池沿岸筑起一道保护屏障,修复滇池湖滨带生态系统,强调的是“防”。尤其是湖滨生态工程建设与环湖截污-污水处理构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体系,成为了滇池污染防治工程的重要支撑。 表3-1滇池北岸(含主城区)湖滨带建设项目汇总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工程规模 实施年限 1 人工湿地建设 人工湿地布水系统建设,建12.7km2(19050亩)人工湿地 2005—2008 2 天然湿地生态建设 1887.4m等高线潮水涨落带内,建5.6km2(8400亩)天然湿地 2005—2008 3 防护林区生态建设 在湿地外围因地制宜1km2(1500亩)防护林带 2005—2008 (3) 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项目区生态环境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土地垦殖率高,大棚蔬菜、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固体废弃物数量巨大,面源污染十分严重;②湖滨自然生态破坏严重,土地开垦过度,天然湿地几乎已消失殆尽;③区域内人口和建设用地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地矛盾、生存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④目前尚缺乏污染控制设施,点源和面源污染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给区内水环境和滇池的水环境保护带来严重的影响,随着片区经济的发展,这一影响将更加突出。 为了保障片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全有必要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模式,变农业生产为湿地生产,通过湿地建设营造人与自然间的和谐环境,从而提升区域土地利用价值,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片区农业生产废物及农药、化肥污染,实现片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4) 项目的建设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 本项目的建设突出湖滨带的环境效益,充分发挥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将滇池湖滨带建设纳入流域污染控制系统整体规划和设计中,在滇池流域系统的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基础上,恢复湖滨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使建成的湖滨带成为地表水污染物进入滇池的最后一道屏障,最大程度截流污染物,并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的抵御和调节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的、能自我维持和调节的生态系统,同时使之与周围的系统与景观融为一体。兼顾湖滨带的景观功能与经济价值,通过湖滨带建设提升沿湖土地价值,以环境改善来促进流域经济发展,为昆明市、环滇池生态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本项目建设十分必要,是实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 1.3.4项目分析(SWOT) 该区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湖滨区域特色鲜明、景观资源丰富、生态功能突出,具有建设绿色生态社区的必要条件,审视“西亮塘湿地公园”项目于云南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保护发展趋势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优势和劣势,从而合理定位、契入市场,扬长避短地促进规划区项目的持续快速发展。 l Strength ——优势 (1)区域宏观发展优势 云南省经济发展具有四大优势——民族文化、气候、生态和区位。 民族文化——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个性鲜明的文化特点。 气 候——千差万别的立体气候资源是云南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在云南几乎可以领略全球所有的气候类型和生态景观;云南号称“气候王国”,一年四季都可称为旅游度假的黄金季节。 生 态——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多的省份之一,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花卉王国”的美誉,这些优势条件都为云南“绿色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区 位——云南位于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处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前沿。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条件。 本规划项目正是充分利用云南省独有的优势和蓬勃发展的经济前景,打造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游憩为内容的湿地公园,具有天时地利之优势。 (2)项目依托的资源优势 总结起来,有以下三方面资源优势: 交通 区 位 优 势——处于美丽的滇池湖畔;距昆明市中心仅10公里路程;周边有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联系主城区。 自然 资 源 优 势——规划区已具备了恢复重建湿地空间环境的必要条件——相对负地形、充沛的水源和隔水层;内部地形变化不大,景观层次丰富,且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水资源条件和植被生长条件,特别适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塑造。 市场开发资源优势——项目市场依托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它是云南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和基础设施条件支撑,同时具有广阔的内部消费市场和外部客源市场。 (3)项目特性优势 该项目是滇池环湖生态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修复滇池湖滨带生态系统将在滇池沿岸筑起一道自然保护屏障,强调的是“防”。尤其是湖滨生态工程建设与环湖截污——污水处理构成完整的污染控制体系,成为了滇池污染防治工程的重要支撑。项目的建设是滇池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受到政府和市民的广泛支持。 项目的生态产业的建设置换了低效益的粗放型农业,实现了产业转型。 同时,项目的开发建设是以“昆明风驰明星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携多家有较强实力的投资商,依据市场需求在政府的有序引导下,统一协调筹措社会资金进行生态工程和公益事业建设,有效缓解国家相关资金的矛盾和缺口。是实现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滇池环境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 l Weakness —— 劣势,即项目的不利因素 (1)政府态度及宏观政策对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影响巨大。 (2)规划区与城市之间保持有一定距离,与城市的基础设施联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3)城市规划路网的实施时间及空间定位对项目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 (4)规划区的用地低洼,地基承载力较低,将会使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投资费用增加。 (5)由于人工湿地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研究还处于实践和试验阶段,理论和实践经验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由于地域差异,使滇池湖滨湿地的恢复重建有着很大难度,项目的建设将是在环境监测基础上的一个反复调整优化的过程。因此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将是一个有着重要社会、环境意义,却又是需要政府、社会、公共团体和企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建设周期较长的生态项目。 l Opportunity —— 机遇, 项目发展的机遇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WTO); (2)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凸现了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云南未来有可能形成国际商务交流中心之一; (4)云南确立了“一强两大”的建设目标——“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5)滇池问题已受到国家、社会和市民的广泛关注,而本生态项目的实施,使环湖生态带的建设进入了实践阶段,将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鼓励。 l Threat —— 威胁 在政府生态经济建设政策、法规还未形成成熟系统的情况下,滇池环湖生态带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将会存在很多不可预见的可变因素,这些多将直接威胁着本项目乃至环湖生态带建设、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西亮塘湿地公园,这个绿色经济项目,不仅充分利用了区域资源条件,为美丽的春城增加了一个新的亮点,同时也适应了社会发展趋势,为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项目在拥有丰富资源优势依托的同时,也还面临着众多开发建设的问题和矛盾;在众多发展机遇之后,也还蕴藏着其它区域的竞争威胁。因此西亮塘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应慎重科学的定位,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通过独一无二的自然环境资源、合理的项目配比和科学的规划相结合,形成项目独有的特性优势。 1.4 完成本项目所具备的条件 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在湖滨生态系统中,水禽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最高生态位,而鱼虾产卵、生产孵化的数量和沉水植物密切相关,随着湖泊湿地遭到破坏,鱼虾产量势必下降,水禽的数量就会因失去食物来源而萎缩,直至完全消失。随着湖泊湿地恢复,鱼虾产量会逐步恢复,水禽的数量也将逐步增加。因此湖滨湿地在湖泊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湿地与森林、农田等生态环境一样,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生产力较高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在生态系统中,湿地处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界,湿地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好坏可能对陆地生态系统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水生生态系统将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它对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被喻为“地球的肾”。因此,对湿地的恢复、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以下的主要功能: (1) 滞留营养物 营养物质经径流被带到湿地中,随沉积物沉降之后,通过湿地生物吸收,经化学和生物学过程转换而被储存起来,最终通过对湿地生物的收获而将营养物质带出系统外; (2) 防止自然力的破坏 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防止或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岸的侵蚀;达到保护海岸线及控制侵蚀、防风和排除有毒物的作用; (3) 流量调节 湿地能储存可能来自降水、径流或地下水源的过量水分,减缓水流,避免下游地域洪水的泛滥; (4)滞留沉积 湿地特别是沼泽地和泛洪平原的自然属性(如植被、面积大小、水深等)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有利于沉积物的沉降和排除; (5) 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由于湿地系统的存在,为各种水生生物提供了优良的生活和繁衍环境条件,使得湿地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 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 (1) 贵州威宁的草海湿地 我国在湿地生态恢复方面最为成功的例子是贵州威宁的草海。为了扩大耕地面积,1970年曾排水疏干草海,湖中的鱼类、贝类、虾和水生昆虫等几乎绝灭,所剩水禽也寥寥无几,地下水位下降,农业减产,自然生态失去平衡。1980年政府决定恢复草海,实施蓄水工程,恢复水面面积20km2,平水期可达29km2。目前,生物物种已得到恢复,浮游植物有8门91属;高等植物20科26属37种,组成了多种挺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和沉水植物群落。浮游动物有9纲74属115种;鱼类9种;两栖类14种,特别是鸟类丰富,有179种,其中水禽有68种。黑颈鹤、白头鹤、白鹤、灰鹤、游隼、自琵鹭等16种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数量日渐增多,湿地恢复效果良好,被国外专家视为中国湿地生态恢复的成功典范。该湿地作为我国特有物种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目前已被建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 滇池湖滨人工湿地建设 2004年6月建成运行的大清河复合人生态工湿地示范工程,占地面积约20亩,采用复合污水工程预处理加人工湿地处理的工艺,进水取自典型合流制城市污水的海河水,正常运行日处理水量为2000m3,水力停留时间约5天,监测结果表明,该复合人工湿地出水中的主要富营养化指标均优于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环境效益十分显著:对进水水体中的总氮、总磷及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49.8%、62.9%和48.6%。 (3) 滇池湖滨天然湿地恢复 2004年6月完工的海东村湖滨湿地建设是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政府合作的专项科技攻关项目——《滇池蓝藻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的一个专题内容,该项目由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与昆明市环境科研所共同实施建造,整个建设工期为两年,总面积约100亩。海东村湖滨湿地属典型的湖滨挺水植物型湿地,其间所选用的主要建群种包括香蒲、芦苇和茭草。目前项目建成区周围是滇池北岸蓝藻数量最少的区域,柳树成荫、茭草成群、白鹭等水鸟栖于其间,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其附近的区域形成鲜明的对照。 基于上述分析,湿地,特别是湖滨湿地的建设在国内外已非常普遍,在滇池周边也已有了成功的建设先例。从已建成的各种类型湿地效果分析,湖滨湿地无论于削减入湖污染物、减轻湖泊污染,还是对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改善湖滨生态景观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湿地建设对于滇池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1.4.3湖滨湿地的研究进展 湖滨带湿地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和植被特征的生态系统,它在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截留和降解入湖污染物质,改善入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 对湖滨带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围湖造田等)使湖滨带湿地发生严重的退化,最终导致了湿地生态环境破坏、自然景观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丧失等多种生态灾难。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到湖滨带湿地的重要功能,湖滨带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也开始得到广泛的重视,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湖滨带湿地的生态恢复。科学人员对恢复的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美国于1977年颁布了第一部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美国国家委员会、环保局、农业部和水域生态系统恢复委员会于1990年和1991年提出了在2010年前恢复湿地400万hm2的庞大生态恢复计划。1995年,美国开始实施一项总投资为6.85亿美元的湿地项目,旨在重建佛罗里达州大沼泽地,该项目计划到2010年完成。联邦政府划拨了2亿美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密西西比河上游的生态恢复,湿地的生态恢复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美国明尼苏达的北部地区,通过筑坝重建和恢复湿地,湿地面积已从1940年的2183hm2增加到1988年的3687hm2。加拿大湿地面积12700万hm2,占世界湿地资源的24%,居世界第一位。为了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加拿大于1992年颁布了联邦湿地保护政策。莱茵河流域是欧洲人口最稠密、污染最严重的流域。为了恢复莱茵河下游河漫滩(湿地)的功能,拟将夏季的堤坝拆除,以使洪水能够顺畅流动,从而改善水质和动植物群落。同样地,为了防洪、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改善水质等,拟恢复莱茵河上游以前河漫滩(湿地)的天然性。在瑞典,30%的地表为湿地、湖泊和河流。由于大量水生植物芦苇的入侵,许多湿地和湖泊已经迅速老龄化,芦苇覆盖的面积已达100000到200000hm2。为了恢复浅水湖泊和湿地,提出了抬高水位和降低湖底的建议,同时还要求砍掉芦苇,并清除其根系。在澳大利亚Capel附近修建的一个用于沉积稀有金属矿砂的湖泊群,通过种植水生植物,目前已被恢复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 近20年来,我国对东湖、巢湖、太湖、洪湖、保安湖、鸭儿湖、白洋淀等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控制和湖滨湿地生态恢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三江平原是我国平原区沼泽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自建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开发,湿地面积减少了近340万hm2,湿地垦殖率达64%。自50年代末开展湿地研究工作以来,这一区域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一直是我国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通过采用适当的水土调控技术,合理确定农业开发的规模与模式,成功地将湿地的生态恢复与生态农业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洞庭湖湖群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湿地,面积87.7万hm2,于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从50年代至今,洞庭湖湖群的垦殖率已高达50%以上。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干扰,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十分严重,调蓄洪水的功能在逐渐衰退。为了恢复并合理利用湿地,提出了洞庭湖的湿地景观结构和生态工程模式,设计了浅水水体农业、过水洲滩和渍水低湖田等不同类型湿地的生态工程模式。通过湿地生态工程,建设高效复合的生态系统。通过入湖河流上游的生态建设,减少入湖泥沙量,并通过生物物种的合理配置,减缓湖泊淤塞过程,稳定湿地面积,保障湖泊的调蓄功能。在云南洱海湖滨带的生态恢复研究中,基于物理基底设计、生物种群选择、生物群落结构设计、节律匹配设计和景观结构设计等原则,采用生境和生物对策,提出了滩地模式、河口模式、陡岸模式、鱼塘模式、农田模式、堤防模式等6种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模式,归纳了湖滨湿地工程技术、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技术、人工浮岛工程技术、仿自然型堤坝工程技术、人工介质岸边生态净化工程技术、防护林或草林复合系统工程技术、河流廊道水边生物恢复技术、湖滨带截污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林基鱼塘系统工程技术等9项湖滨带生态恢复技术。 1.4.4 生态湿地的恢复技术 根据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湿地的生态恢复可概括为:湿地生境恢复、湿地生物恢复和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3个部分,相应地,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也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1)湿地生境恢复技术。湿地生境恢复的目标是通过采取各类技术措施,提高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湿地生境恢复包括湿地基地恢复、湿地水状况恢复和湿地土壤恢复等。湿地的基底恢复是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维护基底的稳定性,稳定湿地面积,并对湿地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基底恢复技术包括湿地基底改造技术、湿地及上游水土流失控制技术、清淤技术等。湿地水状况恢复包括湿地水文条件的恢复和湿地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水文条件的恢复通常是通过筑坝(抬高水位)、修建引水渠等水利工程措施来实现;湿地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包括污水处理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等。需要强调的是,由于水文过程的连续性,必须严格控制水源河流的水质,加强河流上游的生态建设。土壤恢复技术包括土壤污染控制技术、土壤肥力恢复技术等。 (2)湿地生物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物种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种群动态调控技术、种群行为控制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等。 (3)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技术。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总体设计技术、生态系统构建与集成技术等。湿地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既是湿地生态恢复研究中的重点,又是难点。 1.4.5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最早公开报道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是由澳大利亚Brian Mackney于190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研究的中试规模的污水处理构造湿地出现在德国Max Plank Institute,在此Kathe Seidel详细的考察了多种水生植物对化学污染物吸收和降解的能力。她的研究,1953年首次发表,证明水生植物如Scirpus lacustris 有能力去除苯酚、病原菌和其他污染物。 60年代,这项技术开始推广用于许多大规模试验,用以处理工业废水、江河水、地面径流和生活污水。有目的地利用湿地来处理污水则始于7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英国、日本等都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70年代的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大都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即保持了天然湿地的结构,大都以泥泽的形式出现,而且,常被结合到氧化塘处理工艺中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大部分初期研究都使用自然湿地处理污水,不久就暴露出应用自然处理系统处理污水会导致种类组成、种群结构、功能及湿地总体价值的显著变化,并意识到人工湿地具有应用的巨大潜力。因人工湿地不影响自然湿地价值,且可对处理工艺优化控制。80年代后,人工湿地则发展到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砂石为基质的处理系统,并由试验进入应用阶段。 人工构造湿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关湿地污水处理能力和过程的基础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许多国家建造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包括英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印度、南非、巴西、澳大利亚以及许多欧洲国家,大小从一家一户的污水处理到每天处理12万加仑的污水,这些系统由于其较低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当地和地区管理者的认可。目前欧洲己有数以百计的人工湿地投入废水处理,如英国就有200到300座湿地系统在运行(Magmedov.V.G,1996)。人工湿地的规模从小到大分布较宽,最小的仅有40m2,用于一家一户废水处理,大的达5000m2,可以处理1000人以上村镇的生活污水。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人工湿地的研究。首例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工作始于1988~1990年在北京昌平进行的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量为500t/d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占地2ha,水力负荷4.7cm/d,HRT:4.3d,BOD负荷:59kgBOD/ha.d。用于处理水解池出水或原污水。1990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华南环境科研所在深圳白泥坑建造了占地8400m2的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处理规模为3100m3/d城镇污水。该系统自从投入运行以来,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1989~1990年,天津环保科研所建立11个实验单元研究芦苇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处理能力,并对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停留时间及季节等与污水中主要污染物间的规律进行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出水可达二级排放标准,有较高且稳定的脱氮除磷效果,季节性差异较小。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对不同水生植物的氮、磷吸收进行了研究。所选用的植物为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葱(Scripus validus)、黄昌蒲(Pseudcorus L)、美人蕉(Canna chinenesis W)和水葵(Cyperus alterni)。结果指出,对于氮,其吸收比例顺序为水葵(17.63%)>美人蕉(10.6%)>芦苇(5.31%)>黄昌蒲(2.93%)>水葱(1.65%);磷的吸收比例顺序为水葵(25.54%)>美人蕉(6.89%)>芦苇(5.46%)>黄昌蒲(2.39%)>水葱(1.78%)。但其进行的是盆栽试验,有待于在湿地系统中得到进一步验证。中国环境科研院刘文祥在1994.6~1995.8,采用由漂浮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草滤带组成的人工湿地对控制农田径流污染进行了研究。湿地占地1257m2,利用低洼弃耕地改造而成。系统投资少,运行管理方便,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中科院南京植物所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酸性铁矿废水,面积130m2,流量0.5m3/h,铜离子去除99.7%,铁离子去除99.8%,锰离子去除70.9%,每年运行费5~10万元。 2000~2003年期间,以清华大学为主的“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课题组,在暴雨径流和农田回归水污染控制强化人工复合湿地生态技术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包括自由表面人工湿地、潜流湿地的构建参数、氮磷去除效率、主要影响因素、污染物去除机理研究等,确定了工艺和关键技术参数,并设计、建设、运行了多项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该技术在滇池流域不同地区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其中用于控制暴雨径流氮磷污染的小河口复合沸石湿地示范工程总面积约6.2ha, 采用自由表面人工湿地和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在潜流湿地中采用沸石和陶粒作为填料,实现功能互补,提高整体除氮磷效果;具有优化的填料粒径分布与湿地结构,配置适应性好、净化效果好的湿生植物,并采用强化布水系统,增加有效停留时间。系统适于处理大流量的暴雨径流和污废水,具有用地面积少、氮磷去除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费用低、易管理的特点。工程占地面积6.2公顷,控制示范区面积4.6Km2。处理最大单场暴雨流量44000m3。运行结果表明,TN、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50%~55%、55%~65%、70%~80%。单场最大暴雨径流的TN、TP、的最大去除量分别为1476KgN、66.4KgP。 1.4.6本项目湿地公园定位 本项目是迄今为止滇池治理中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湿地 公园 建设项目 可行性 论证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