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湖北黄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黄州国家粮食储备库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6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10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10 2.2 发展概况 12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16 3.1 粮食需求及流通现状 16 3.2 粮油加工 20 3.3 黄州及周边市场分析 21 3.4 湖北省粮食物流现状和预测 23 第四章 建设条件和建设规模 27 4.1 粮油需求 27 4.2 黄冈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 28 4.3 黄州具有粮食收购、集并、储备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8 4.4 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 29 4.5 拟建设场址地理位置现状 29 4.7 建设内容和规模 32 第五章 场址选择 34 5.1 湖北黄州粮食储备库规划定位 34 5.2 选址依据与选址原则 35 5.3 选址选择 36 第六章 工程技术方案 38 6.1 项目的组成 38 6.2 技术方案 38 6.2.1 仓储区 38 6.3 工程方案 43 第七章 总图 46 7.1用地结构分析 46 7.2 总平面布置 46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 48 8.1 场址环境条件 48 8.2 项目主要污染源 49 8.3 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49 8.4 防护措施 50 8.5 项目的设计依据 51 8.6 详细环保方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见环境评估报告 51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和消防 52 9.1 劳动安全保护 52 9.2 消防 53 第十章 节约能源 56 10.1设计依据和原则 56 10.2国家粮食储备库节能 56 第十一章 企业模式、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57 11.1 企业模式 57 11.2 劳动定员 58 11.3 人员培训 58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 59 12.1 建设进度安排原则 59 12.2 建设进度安排计划 59 第十三章 工程招投标 61 13.1招投标依据 61 13.2招标范围 61 13.3招标组织形式 61 13.4招标方式 62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4 14.1 投资估算 64 14.2 资金筹措 67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 69 15.1 概述 69 15.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69 15.3 经营收益估算 70 15.4 成本费用估算 71 15.5 财务投资评价报表 73 15.6 财务评价指标 73 15.8 结论 77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79 附件目录: 1. 黄冈市黄州区人民政府关于黄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项目的承诺函 2. 黄冈市国土资源局关于黄州粮食物流中心项目用地的初审意见 3.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4. 黄冈市环境保护局关于黄州粮食物流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5. 黄州粮食物流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6. 营业执照 7. 黄州区粮食局关于处置黄州银盘山国家粮食储备库的请示 8.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同意处置黄州银盘山国家粮食储备库资产的批复 9. 项目投资协议书 10. 贷款意向书 11. 项目真实性声明 12. 项目备案证 13. 总平面图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名称 湖北黄州国家粮食储备库 1.1.2 项目承担单位 承担单位:黄州银盘山国家粮库 负责人: 何宝平 主管部门: 黄州区粮食局 项目实施地点: 黄州区陶店乡沙子岗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 咨询资格证书等级:甲级 咨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22120070014 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 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 (4) 国家粮食局《粮食流通基础建设“十一五”规划》; (5) 《湖北省“十一五”物流专项规划》; (6) 湖北省人民政府第276号令《湖北省粮食物流管理办法》; (7) 湖北省《关于组织编制粮食专项规划的通知》; (8) 湖北省粮食局《粮食流通基础建设“十一五”规划》(初稿); (9) 业主提供的用地、规划、建设条件等资料; (10) 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政策规定; (11) 黄州区粮食局委托书; (12) 国家建设的有关规定、规范。 1.1.4 研究工作的范围 (1) 项目的背景和发展概况; (2) 市场分析与预测; (3) 建设条件和建设规模; (4) 场址选择; (5) 工程技术方案; (6) 总图; (7) 环境影响评价; (8) 劳动安全与消防; (9) 节约能源; (10) 企业模式、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11) 项目实施进度; (12) 工程投标; (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4) 财务评价; (15) 结论与建议。 1.1.5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商品,粮食供求平衡和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粮食现代物流是采用现代供应链管理和信息技术,将粮食的收购、中转、储存、运输、加工、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进行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通过计划、控制和系统化管理,实现用户要求的全过程。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是粮食流向合理化、流通过程系统化、流通设施现代化、储运装卸“四散化”。粮食现代物流设施是发展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主要包括粮食收购、中转、仓储、加工、运输、装卸、信息和检测等设施。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型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大型的物流中心、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等物流服务形式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配送中心、物流基地、物货配载信息中心、网上交易平台等基础设施与日俱增。目前,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如深圳、上海、广州、天津、大连、武汉、北京和浙江省等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从地方政府的层面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也在积极地制定一些发展计划和促进政策,各地也将物流产业的发展列入了“十一五”规划。 随着经济向纵深发展和我国对物流产业认识的加深,物流业发展问题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进程,促进物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物流和配送采取了积极的鼓励和支持政策。要求各地政府部门和有关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步伐,在现代物流的建设中,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综合服务质量为中心,大力提高全社会对现代物流理念的认识,切实增强我国企业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加快建立全国、区域、城镇、企业等多种层次的,符合市场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中特别提出“构建以武汉、郑州等全国性市场为中心,以区域性重点市场为骨干,以现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为补充,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和“重点发展粮食及鲜活农产品、重要生产资料及工业品市场”。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这一战略决策,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加快粮食物流加工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批示和政策,为各地政府、有关企业规划搞好粮食物流设施建设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给予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改革政策措施意见》(国发[2006]16号)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和粮食物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粮食局在“十一五”粮食现代物流建设规划中明确了要在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基地。 湖北省是产粮大省,周边省份如河南、安徽、江西、湖南等省份是产粮大省,四川省、重庆市是饲料加工的强省、市。全国各省份粮食产量和品种不完全相同,需要流通和交易,湖北省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和粮食物流非常重视,省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粮食物流建设。湖北省粮食局编制了“十一五粮食物流基础建设规划”和“十一五粮油加工建设规划”。制定了粮食物流和粮油加工的规划。明确提出了湖北省粮食物流以武汉市为中心,全省范围合理布置建设若干个节点,形成完善的粮食物流系统,保证粮食安全,完善粮食流通,为加工企业服务,为市场服务,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 黄州区地处黄冈市区,是黄冈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黄冈市是湖北省东部重要城市,东接江西、安徽,南邻湖南,北连河南。是湖北省通往东部地区的门户。京九线,106国道穿城而过。长江绕城而过行。全区耕地面积1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24万亩,粮食总产量78000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平均年销量50000吨,储存量40000吨。是湖北产粮区。为了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黄州区政府非常重视,提供了多种优惠政策,湖北省粮食局对黄州区国家粮食储备库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黄州区粮食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市场进行了调研,将本项目向省、州各级部门汇报,得到了支持和肯定。 1.2 项目概况 1.2.1 拟建地点 黄州区陶店乡沙子店。 1.2.2 建设内容 粮食四散设施:汽车卸粮坑,四散清理、计量及粮食输送系统,吸粮机,散粮转运车, 仓储设施;5万吨储备库及配套设施 粮食交易市场;粮食物流信息系统,粮油检验检测中心,粮油交易及管理 综合服务大楼;后勤,物业服务 1.2.3 项目定位 鄂东粮食收购、储备、中转、质量检测为一体的现代粮食仓储基地。 1.2.4 主要建设条件 1.2.4.1 场地概述 拟建湖北黄州国家粮食储备库,位于黄州区陶店乡沙子岗,区位条件优越, 黄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318、106国道贯穿全境。长江穿境而过。交通可达性好,运输方式灵活,便于实现门到门运输。西连武汉(1小时车程),东接安徽(至上海12小时车程),南望江西(至广州11小时),素有“湖北东大门”和华中“桥头堡”之称。在中国经济坐标中,处于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东、西两级结合部,东连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倚大三峡,北承大中原,具有承东启西,襟西拓北的天然优势。 黄州港作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作为武汉新港通江达海的起始港区,将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带动鄂东经济飞速发展。港口紧临市区,距黄州火车站15公里,交通便利,粮食专用码头年吞吐散装货物30万吨。 1.2.4.2 建设内容 建设仓库容量5万吨,及生产配套设施,综合办公大楼。 1.2.4.3 外部条件 供电、供水、通讯等相关部门承诺满足项目建设和生产运行的要求。 1.2.4.4 环境保护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项目建设主体工程与“三废”控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投产。项目做好环境评估,根据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做到“三同时”,达到环保要求。 1.2.4.5 劳动定员 本项目建成后员工人数为30人,其中管理人员3人,技术人员5人,工人和辅助生产人员22人。 1.2.5 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1.2.5.1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3992.0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953.33万元,建设期利息0万元,流动资金38.70万元。 项目总投资(投资规模)为3964.9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953.33万元,建设期利息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1.61万元。 1.2.5.2 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3992.03万元。其中项目建设投资3953.33万元,建设期利息0万元,企业资本金3953.33万元;流动资金投资38.70万元, 企业自有38.7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1.61万元。 1.2.5.3 经济效益 本项目所得税前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1.88%,所得税后为9.00%,所得税前的项目投资回收期为8.25年(含建设期1年),所得税后为9.94年,总投资收益率(ROI)为10.24%,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为7.68%,该项目财务评价是可行的。 1.2.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 标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建设内容 仓库 万吨 5 2 总投资 万元 3992.03 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 3953.33 建设期利息 万元 0.00 流动资金 万元 38.70 3 项目总定员 人 30 4 年利润 万元 408.64 年平均 5 年净利 万元 306.48 年平均 6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8%) 万元 906.59 所得税前 7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8%) 万元 231.56 所得税后 8 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年 8.28 所得税前 项目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年 9.94 所得税后 9 总投资收益率(ROI) % 10.24 年平均 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 7.68 年平均 10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11.88 所得税前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9.00 所得税后 11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9.00 12 盈亏平衡点 % 39.76 达到设计纲领年份 第二章 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工作背景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在“十一五”粮食现代物流规划中提出,在规划期内基本建成全国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重点建设东北主产区粮食外运,黄淮海主产区粮食外运,长江中下游稻谷外运,东南沿海主销区粮食流入的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完善重要的粮食物流节点,选择几个年中转量在500万吨以上的重要粮食物流节点,逐步建设成为全国粮食物流基地。并在规划中列出了长江中下游流出通道的主要节点,湖北武汉列为首位。明确要求重点完善和建设粮食立筒库、粮食浅圆仓、粮食集装箱中转场地等散粮物流节点中转设施,形成物流网络。 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做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布局规划,规范市场交易规则,完善市场服务功能,引导企业入市交易。重点扶持大宗粮食品种的区域性、专业性和成品粮油批发市场,加快大中城市成品粮油交易市场建设。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购销和轮换,原则上通过规范的粮食批发市场采取竞价交易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先进的交易方式和手段,增加交易的透明度,发挥引导粮食市场购销价格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粮食期货交易,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价格、规避风险的服务。 2.1.2 国家的“中部崛起”战略为湖北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产粮大省,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粮食现代物流的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要求,“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化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承西和产业发展中的崛起”,更明确了要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为粮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指明了方向。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使湖北真正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要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中心城市,将会在“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经济核心作用、示范带头作用和杠杆传导作用。 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要做好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等各项工作。 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会议强调,中部崛起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突出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巩固提高粮食、能源原材料、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对粮食工作非常重视。 2008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农业及粮食生产问题,会议对粮食生产提出了要求和措施,也对粮食和农副产品物流制定了大的方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作出了“构建以武汉、郑州等全国性市场为中心,以区域性重点市场为骨干、以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市场为补充,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和“重点发展粮食及鲜活农产品、重要生产资料及工业品交易市场”的战略决策。 2.2 发展概况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物流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初,由国家和地方共同投资新建机械化粮库18个,建成仓容100万吨。1993年以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80亿元,重点在东北、长江沿线和西南地区建设了300个粮食中转库、港口库和收纳库,建成仓容480万吨。1998年以来,使用国债资金343亿元,建设国家储备粮库1114个,建成仓容5260万吨。截止2005年底,全国共有粮库约1.91万个,有效仓容.6亿吨。粮食储存仓容严重不足,设施落后的问题得到了缓解,粮食仓储条件大为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东北等地区粮食现代物流的框架初步形成。 但是,我国现有粮食物流设施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不能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不能适应在市场条件下粮食跨省流通的需要,不能适应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不能适应通过粮食进出口调节国内市场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物流基础设施不足,设施落后,没有形成粮食现代物流的完整系统,跨区域粮食流通不畅。新建粮库87%为平房仓,散粮接收发放设施不足,不能适应“四散化”作业的中转需要;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和南方一些主要港口,接卸中转能力严重不足,散粮运输工具发展滞后;粮库管理体制分割,资源不能有效配置,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仓库、运输工具和中转设施相互不配套,粮食物流节点不能有效衔接;从产区到销区的粮食物流通道还不顺畅,粮食现代物流系统没有形成。 二是现代化粮食散运工具不足,粮食运输仍以传统的包粮运输方式为主,成本偏高。尽管在东北等地区初步形成了区域性散粮运输的雏形,但从全国来看,原粮仍然以包装运输方式为主,成本高,速度慢,效率低,损耗大。 三是港口中转储运设施不足,北粮南运的海上运输发展较慢,海运比例偏低。跨省粮食运输主要通过铁路直达运输和铁水(海)联运两种方式。受我国铁路运力“瓶颈”的制约,北粮南运铁路运输一直非常紧张,请车相当困难。由于铁路粮食运价为国家定价,海运粮食运价已经放开,现阶段铁路运输价格低于水运价格,以及港口中转设施不足等原因,北粮南运海上运输发展较慢,海运比例仍然偏低,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局面。 四是粮食物流节点中转设施落后,缺乏应对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近些年来,国家虽然投资建设了大批粮食储备库,但一些重要粮食物流节点中转设施仍然不足。在2004年我国南方出现的粮食市场波动中,由于北粮南运的运输、中转、接卸能力的制约,影响了政府对粮食市场的调控和对保证粮食安全作用的发挥。 随着我国粮食产销格局的变化,跨省市粮食流通量不断增加。加强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解决粮食物流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实现全国粮食供求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降低粮食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粮食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同时,前些年国家投资建成的粮食储备库、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国际上典型高效粮食物流体系,以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粮食出口国和以日本为代表的粮食进口国的粮食物流链为代表。 欧美等粮食出口国,已建立以从粮食生产地到各港口进入国际市场的散粮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以收纳库、中转库、港口库、粮食批发市场等不同环节仓储设施,专用运输和装卸设施配套与上下游企业衔接良好的粮食供应链,日本作为粮食进口大国,高效的粮食物流和单元化物流是显著特点,进口的原粮基本在临港专门粮食加工区转化为成品粮或半成品粮进入流通领域。国内粮食物流基本上以单元化形式进行汽车运输。 我国粮食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是粮食流通的通道网络化,原粮四散化(即散装、散卸、散运、散存),作业机械化,运行信息化,管理集约化,设施技术标准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拟建设包括重要粮食节点,散运设施和新型粮食批发市场等项目,完善东北粮食主产区、黄淮海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粮食流出和东南沿海主销区的粮食流入的基础设施。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在全国粮食现代物流设施建设规划中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要基本建成全国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和粮食物流节点,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建立粮食物流基地,形成粮食物流网络,培养一批大型粮食物流企业,实现主要跨省粮食物流通道的散装、散卸、散存、散运和整个粮食流通环节的供应链管理,形成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增强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应急调控能力。 为了实施国家粮食现代物流的发展战略,湖北省已经制定了粮食现代物流规划,确定了以武汉为中心,利用交通和资源优势,形成粮食现代物流网络,满足国家的粮食现代物流战略功能要求。湖北省粮食现代物流规划中,确定了鄂东建设粮食物流中心为湖北省粮食现代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3.1 粮食需求及流通现状 3.1.1 粮食产量及预测 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呈现以下六大特点: (1) 粮食播种面积扭转了连续5年下滑的局面 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161万公顷,比2003年增加220万公顷,增长2.2%。 (2) 粮食总产增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全年粮食总产46947万吨,高于1991年增产3869.4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3) 粮食单产创历史新高 全国粮食平均单产每公顷4620.6公斤,增长6.6%,增幅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的一年,每公顷产量比1998年的历史最高水平提高118公斤。单产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75.4%。 (4) 夏粮、早稻、秋粮季季增产 夏粮产量10104万吨,增长4.8%;早稻产量3208万吨,增加260万吨,增长8.8%;秋粮产量33635万吨,增加3150万吨,增长10.3%。 (5) 四大粮食品种全部增产 稻谷产量17500万吨,增长8.9%;玉米产量13250万吨,增产1665万吨,增长14.4%;小麦产量9100万吨,增产450万吨,增长5.2%;大豆产量1790万吨,增产250万吨,增长16%。 3.1.2 粮食流通 3.1.2.1 粮食流通概况 2006年商品粮数量进一步增加,粮食商品率也有所提高。2006年全国粮食商品量约19450万吨,商品率为41%,比2003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主产区商品率提高较多,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的商品量比2003年增加200万吨以上。分品种看,小麦、稻谷和玉米商品率分别为37%、36%、51%,与2003年相比,小麦下降5个百分点,玉米增加7个百分点,稻谷持平。 2006年,省际间粮食购销量在1.1亿吨左右,与2004年相比增幅超过10%。分地区看,供需存在缺口的省份与2004年基本相同,其中广东、浙江和福建三省粮食的省外净购进数量仍然较大,合计比2004年增加约700万吨;黑龙江、吉林和河南三省粮食的省外净销售数量较大,合计比2004年增加800万吨。分品种看,省际间购销量小麦约2400万吨,比2004年减少100万吨;稻谷约3800万吨,比2004增加500万吨;玉米约3000万吨,大豆约1300万吨,其他粮食约500多万吨。 1、粮食收购减少 2006年度(日历年度,下同)国有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贸易粮)8919万吨,同比减少799万吨,减幅8.2%;比历史最高的1999年收购量减少3888万吨,减幅为30.4%,是近20年来收购量最少的一年。分品种看,收购小麦3448万吨、大米2138万吨、玉米3158万吨,与2005年相比大米增加28万吨,小麦、玉米分别减少229万吨和547万吨。分地区看,收购量与2005年相比增加较多的有安徽、湖北、江苏和湖南4省。收购量比2005年减少较多的有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和陕西6省,均为当年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主产区。 2006年粮食增产较多而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预期价格上涨不急于售粮。二是2006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多渠道市场主体收购增加,分流了一部分粮源。三是部分省份正处于国有粮食企业改制中,也影响了粮食收购。四是部分正在改制的企业收购资金贷款比较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收购。但从总体来看,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总量占商品量的50%左右,仍然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2、粮食销售减少,但仍处较高水平 2006年国有粮食企业累计销售粮食11944万吨,比2005年减少1384万吨,减幅为10.4%。分品种看,销售小麦4641万吨、大米3246万吨、玉米3575万吨、大豆309万吨,销售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分地区看,销售量与2005年相比减少在100万吨以上的有河北、内蒙古、安徽、江西和重庆5省(区、市);销售量增加较多的是吉林和河南两省,分别增加480万吨、219万吨。尽管2006年国有粮食企业粮食销售较2004年有所减少,但从历史上看,仍处于较高水平。在2006年初粮价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为稳定粮食价格,保证市场供应,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加强调运、督促主产区加快库存粮食销售等措施,吉林和河南等粮食主产省积极促销“老粮”,粮食销售数量较大。 3.1.2.2 粮食流通分析预测 从生产情况看,近几年年各地区粮食生产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如果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今年粮食产量将比上年持平。从消费情况看,近几年我国粮食消费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预计今年年粮食产需仍存在一定的缺口。分品种看,除玉米产大于需外,小麦、稻谷、大豆产需之间均存在一定缺口,需动用国家库存弥补。 目前,我国粮食物流体系逐步得到改善,制约粮食流通的“瓶预”得到有效缓解,全国粮食流通的三大通道基本形成,粮食跨省流通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粮食跨省流通量仍将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2007年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和销售减少。一是实行购销市场化后,多元收购主体分流了一部分粮源;二是随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多数中、小国有粮食企业已完成改制,成为民营企业等非国有市场主体;三是目前部分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尚未完成,也影响了粮食收购。但从总体来看,国有粮食企业仍将是市场收购主体,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由于收购量继续减少,国有粮食企业销售粮食的数量也会相应减少。 3.1.2.3 粮食进出口 (1) 粮食进口 2006年我国粮食(含大豆)进口3007万吨,比2003年增加725万吨。其中:谷物进口984万吨,包括小麦723万吨、大麦171万吨、大米76万吨,大豆进口2023万吨。 2006年我国粮食进口关税配额2215.6万吨,其中小麦963.9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小麦、大米实际进口数量分别占关税配额准入数量的75%和14.3%。玉米基本没有进口。 国内市场对进口大豆需求仍然较旺。2006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波动较大,第二季度我国大豆进口曾有所放缓。但全年大豆进口仍达2023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超过2000万吨的年份。 (2) 粮食出口 2006年,因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出口困难,全年粮食出口数量比2005年减少较多。2006年我国粮食(含大豆)出口586万吨,比2005年减少1715万吨。其中谷物出口553万吨,包括玉米232万吨、饲料小麦78万吨、大米90万吨;大豆33万吨。 (3) 2006年粮食净出口较多 2006年,根据粮食供求形势的变化,国家采取鼓励粮食进口,适当控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全年进口大于出口2232万吨。 3.2 粮油加工 2006年,全国纳入统计(以下称入统)规模以上的粮油加工企业8546个,比2003年减少4231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949个,占22.8%,比2003年减少2.4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个,占1.2%,比2003年增加0.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6492个,占76%,比2003年增加1.9个百分点。 入统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245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445.2亿元,出口交货值50.2亿元,利润总额17.5亿元,分别比2003年统计数增长47.4%、49.5%、104.9%和-47.9%;总资产负债率73.2%,年末从业人数34.8万人。 3.3 黄州及周边市场分析 3.3.1 粮食生产情况 黄州位于湖北省东部, 北接河南、东连安徽、南与鄂州、黄石、九江隔江相望,是湖北省面向东南市场的重要通道。今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01.94万亩,比上年增加10.78万亩,增长1.56%。粮食总产56.54亿斤,同比增产1亿斤,增长1.6%,是1999年以来全市粮食产量的最好水平;棉花总产91.4万担,增长14.74%;油料总产8.15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一是粮食生产有新突破,继续呈现出“三增”发展态势。全年全市认真落实“一免两补”等政策,粮食生产出现面积增、单产增、总产增的良好态势。全市粮食面积691.1万亩,比上年增长11.69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544.5万亩,同比增加30.4万亩,增长5%。全市粮食总产56.54亿斤,同比增长1.6%。早、中、晚稻单产分别达到805.8斤、1032斤、868斤,分别比上年增长8.49%、4.52%和5.34%。同时,优质稻和优高模式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符合国标三级以上的优质稻生产面积364.6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67%;超级杂交稻落实面积93.3万亩,占规划的93.3%;2005年,全市继续推进优势农产品带区建设,促进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年全市水稻、油菜、蔬菜、茶叶、花生等优势农产品板块总面积达426万亩。优质稻板块基地面积245.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的45.46%。双低油菜板块基地面积达105万亩,通过板块带动,全年油菜种植面积达到226万亩,单产达到267.2斤,总产达5.3亿斤,产值达3.8亿元 3.3.2粮食流通情况 2005年,全市粮食部门以加强储备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扭亏增盈和安全储粮为重点,扩大经营,抓好企业重组,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推动全市粮食工作健康发展。全年全市收购粮食9.08亿公斤,完成计划的181%,比上年增收4.4144亿公斤,增长95%。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4.3765亿公斤。收购油料6.561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31%,比上年增收4509吨,增长7%。全年销售粮食5.0513亿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26%,比上年少销2.7912亿公斤,下降36%。全年实现经营利润123万元。完成粮食处挂第三轮审计清理,全市确认挂帐26.4亿元,经省认定17.1亿元。全年加工粮食22.7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利税11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10%、12%。全年粮食库存6亿多公斤,比上年翻三番。 2005年,全市粮食部门以加强储备为突破口,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扭亏增盈和安全储粮为重点,扩大经营,抓好企业重组,加强粮食市场监管,推动全市粮食工作健康发展。全年全市收购粮食9.08亿公斤,完成计划的181%,比上年增收4.4144亿公斤,增长95%。其中,按最低收购价收购粮食4.3765亿公斤。收购油料6.5611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31%,比上年增收4509吨,增长7%。全年销售粮食5.0513亿公斤,完成年计划的126%,比上年少销2.7912亿公斤,下降36%。全年实现经营利润123万元。全年加工粮食22.7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利税11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10%、12%。全年粮食库存6亿多公斤,比上年翻三番。 粮食流向流量 区外粮食进出。随着粮油余缺状况的变化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粮油的流向也几经变更,调拨量大幅度增加。由我区粮食生产结构决定,全区粮食从区外调入的主要是玉米和其他杂粮,其次为小麦;调出州外的主要是大米和油料。 粮食流通量估算。各年度粮食流通量估算数据见表3-2。 湖北省是产粮大省,全省粮食种植面积为371.24公顷,粮食总产量为2100.12万吨,粮食产量见表3-3。(数据源自湖北省统计年鉴)。 3.4 湖北省粮食物流现状和预测 湖北省是稻谷的主产区,粮食流出的主要品种是稻谷或大米,主要流向是广东、福建、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上海、浙江等省市,以铁路和水路运输为主。流入湖北的主要粮油品种为玉米、小麦、面粉、油脂、油料等。国内主要是以东北三省、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市、区流入,以铁路、水路运输为主,进口部分主要是沿海地区流入,以铁路、水路运输为主。 湖北省粮食物流基础设施通过国家和地方的投资建设,已经具备了条件,全省已建了一批国家和地方的粮食储备库,储备库的网络已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湖北省将以武汉市为中心,在鄂东南、鄂北、鄂西、江汉平原建设重要的粮食物流节点,形成湖北省的粮食物流网络,与全国的粮食物流衔接黄州粮食物流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整合现有的资源,完善粮食物流的基础,充分发挥黄州的交通、资源区位优势,形成鄂东地区的粮油集散中心,形成湖北省完整的粮食物流通道和网络。 表3-2 1986年—2007年粮食生产、消费及流通流通表 单位:原粮万公斤 项目 年度 社会 粮食 生产量 社会粮食消费量 社会粮食产量与消费量差额 粮食流通情况 合 计 非农 人口 口粮 农业 人口 口粮 饲料 用粮 转化 用粮 种子 用粮 其他 用粮 购销情况 州外进出量 稻谷小麦缺口测算 流通量估算 收 购 销 售 州外 购进 销往 州外 县间 购进 县间 销售 1986 119128 133423 8515 85673 23318 1890 12730 1297 -14295 13955 28565 11370 1466 2043 1997 19446 43300 1987 112678 124506 7793 76663 22820 4941 11372 917 -11828 16323 22580 13284 512 683 640 23089 45600 1988 117055 128105 8264 78749 21409 5234 13249 1200 -11050 11199 21862 11736 216 551 636 21685 45100 1989 115247 121743 8655 75917 20415 2484 13499 773 -6496 12857 16981 9428 1309 414 356 26924 50000 1990 121059 129312 8894 79422 24343 2720 13093 840 -8253 14643 49705 12875 1603 884 881 20778 45000 1991 116491 125327 11654 79674 18315 1985 13602 97 -8836 11326 19601 11730 2402 457 410 23670 47000 19-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 国家粮食 储备 投资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