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续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江西省宜春市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续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续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8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江西省宜春市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续建)项目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提要 项目名称:江西省宜春市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续建)项目 建设单位:江西省宜春市 项目负责人: 宜春市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 建设地点:高安、丰城、樟树、上高、奉新、宜丰六个县(市) 建设规模: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2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 建设性质:续建 技术依托单位:江西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宜春市农科所 1.2 项目建设目标 宜春市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是以加入WTO后的世界粮食大市场为背景,以稳定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化、多样化、区域化生产,增强我国粮食的市场竞争能力为建设目标,充分发挥项目区水稻生产的强比较优势,在“九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改善科研手段,增强水稻科研育种、良种繁育、制种能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中低产田改造、建立水稻品质保证体系等建设内容的实施,实现项目区水稻生产能力的稳定提升和品种的优质化,使区域的资源优势、水稻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科研育种设施建设投资235万元,占总投资的7.83%;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投资 434 万元,占14.47%;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中低产田改造投资1895万元,占63.17%;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投资 286万元,占9.53%;其他费用及基本预备费150万元,占5%。 资金来源为:国家发展粮食生产专项基建投资2000万元; 省、市、县(市)配套资金1000万元。 1. 4 投资效益及评价 本项目拟在6个县市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择优选定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2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进行重点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产优质稻谷10万吨,优质稻种3000吨,优质稻原种15吨,按现价计,年可增利润2500万元,内部收益率为36.72%,财务净现值(I=12%)为1739.72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47年,项目建设的投资效果好。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计委《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国家农业部《水稻区划》; (3)江西省宜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4)江西省宜春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5)宜春市“九五”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竣工验收报告; (6)《宜春市统计年鉴》(2002); (7)其它相关技术经济资料。 1.6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按照国家和行业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范围和深度要求,结合本项目的特点,编制范围拟为: (1)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及项目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2)对水稻生产的能力、市场进行分析预测; (3)分析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4)以市场分析为基础,在充分把握项目区水稻生产的资源配置、生产现状、制约因素的情况下,确定具体的建设内容,做出方案设计; (5)分析项目建设及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提出项目的节能措施; (6)初拟项目的组织管理机构,确定项目的招标方式和范围; (7)提出项目建设的进度安排计划; (8)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确定资金筹措方案; (9)对项目建成后的效益进行分析,作出可行性研究结论,并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 1.7 可行性研究结论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已达到供需基本 平衡、丰年有余的能力,但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们不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有任何松懈,本项目的建设以提高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为手段,优化水稻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品种,实现优质稳产、高产为目的,是党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关于抓好农民增收和粮食安全工作总体部署的体现,对提高宜春市水稻商品基地的生产能力和优质稻谷的供应能力作用巨大。 (2) 宜春市拥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的基础扎实,十分适宜种植业的发展,特别是项目区拥有的水稻生产比较优势,更使该市发展水稻生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项目的实施,解决了部分影响水稻生产的制约因素,使项目区的水稻生产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对宜春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 (3)项目建设对宜春市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具有推动作用。基地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所产优质稻、专用稻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对周边农民有示范带头作用。同时随着现代种植业的产业关联度的提高,可带动食品加工、畜牧业、生化工业、制造业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建设背景 中国是一个拥有12亿多人口的农业大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生产资源不足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我国政府始终坚持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保证农业在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发展。在建国以来的50余年里,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进行了不懈的、卓有成效的努力,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粮食生产能力已由上世纪六十年代的2亿吨提高到现在的5亿吨,以占全球7 .2%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使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提高使我们能从容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产品结构,安排粮食生产,加入WTO后,还可根据世界粮食的供需状况进行更大范围内的调控。这是新世纪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利条件,但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粮食安全问题,因为从中长期看,我国人口增长、耕地减少、水资源紧缺的趋势不会改变,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江泽民主席在国际水稻大会上指出:“世界农业正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随着人口的增长,世界粮食需求将显著增加,而耕地、淡水等粮食生产的基本要素却呈不断减少的趋势。在相当一些国家和地区,粮食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作为已纳入全球农产品贸易大市场的中国农业,对粮食生产形势的正确判断将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解决了粮食产量问题以后,粮食品质和质量的提高成了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食物结构显著改善,人们对粮食的品质和质量要求逐步提高,构成了粮食及其它食物消费的优质化、营养化、安全化;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促进了主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发展,粮食加工业需要更多的优质专用粮。更重要的是为应对加入WTO后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必须按照国际粮食市场的标准和要求组织粮食生产,出口更多的优质粮食,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可见,未来的粮食市场将需要更多的优质稻谷、小麦、玉米和杂粮以及专用粮食。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仅次于印度,稻谷总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3强,居世界第一,2000年水稻播种面积为2996.2万公顷,稻谷产量18791万吨,单位面积产量达每公顷6.27吨,远高于全球平均产量每公顷3.85吨。我国还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存于国家作物种质库的栽培稻地方品种和野生稻材料已达6万份以上,这些宝贵的生物遗传资源是水稻育种和研究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此外,我国的水稻研究也走在世界前列,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建立了水稻杂交优势育种理论,发明和完善了杂交稻选育和制种技术,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2001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完成并公布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全基因组物理图谱,被誉为水稻领域的具有最重要意义的里程碑。按照国内资源成本为基础预测我国水稻生产潜在的比较优势可以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在水稻生产上具有强比较优势,粳稻、中籼稻、晚籼稻的国内资源成本系数DRCC近三年平均数都低于0.85,这个结论对我国应对加入WTO后农产品面临的挑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据此,我国应重新调整粮食生产的地区结构以充分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将水稻生产逐步向低成本省区集中,随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农民的收入将相应增加,而平均生产成本有所下降,这将大大提高中国水稻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是一个传统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大市,自然环境优良,气候适宜,地表植物资源丰富,十分适合水稻种植生产,是江西省的水稻主产区,素有“赣中粮仓”之称。截止“九五”,全市10个区县(市)有8个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2001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46.5万公顷,水稻总产量268.57万吨。按照国家农业部现行的“水稻区划”,对我国水稻生产布局结构的调整和商品粮基地的选建提出了基本思路和建议,即:“以全局稳定双季稻面积,在局部地区进行适当调整,要稳步发展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生产……。有步骤地选建商品粮基地,是保证国家稳定地得到必要的商品大米的重大措施。基本要求是能够不断地向省外调出必要的商品稻谷,要求商品粮基地人均占有稻谷能超过500公斤,商品率在20%以上,为此建议重点建设中产稻区商品基地,主要是赣中丘陵、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江滩平原……”,该区划已将宜春市所处的赣中丘陵列入重点建设的商品粮(水稻)生产基地。 宜春市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通过“九五“期间的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种植品种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功能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水稻生产能力和水稻品质都得到了提高,投资效益显著,是市域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笔之一。但以现在市场的需求和基地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尚有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田灌溉渠系的完善、粮食生产科技含量的提高、优质水稻新品种繁育制种能力的提高、水稻质量检测手段的加强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提高宜春市的水稻品质、单产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进而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上述情况,宜春市决定申报“十五”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优良品种的育种水平、良种繁育及统一供种水平,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受宜春市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办公室委托,本院对项目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项目建设符合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 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地发展,一个重要条件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产业结构合理。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市场、技术、资源等条件不断变化,当前我国的农业经济结构显得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农产品质量不高,农业区域结构雷同,农产品加工程度低等。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根据资源的可能性和社会的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国民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农产品供大于求现象的出现和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要求,也为农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客观要求。 推进我国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加快农作物更新换代,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稳定的粮食生产能力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因此,为确保国家长期的粮食安全,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发展优质化、多样化、区域化生产,增强我国粮食的市场竞争能力,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十分必要。 2.2.2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适应加入WTO的需要 2002年是我国入世后的第一年,加入WTO,意味着开放市场,面对国际竞争。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经营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外质量好,价格低的农产品的进入将对我国农业产生强有力的冲击。我国农业作为重要的产业部门,有其特殊性,这是由我国人口众多而农业人口仍然占大多数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的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耕地仅2.07亩,种粮、糊口对于农民来说,既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他们的生存方式,“种粮保吃饭”的自给性消费是我国多数农户经营的首要目标。因此,我国加入WTO后的粮食生产战略,就是充分运用“绿箱政策”,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要积极持续增产粮食,提高粮食品质,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出口换汇率高的粮食品种(如大米),进口国内需求的粮食品种(如专用小麦)。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既能保证国家的粮食供应,稳定国家的经济基础,保护农民的生存根本,为二、三产业及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提供稳固的基石,又能在加入WTO后的国际农产品竞争中扬长避短,发挥我国农产品的优势,整体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2.2.3 是发挥项目区粮食生产比较优势的有效手段 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措施。只有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需要,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才能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真正见到成效。 我国为了应对加入WTO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减少了水稻的播种面积,大力发展具有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蔬菜和花卉等的种植,土地资源的分配在客观上对水稻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水稻单产能力的提高始终是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宜春市地处赣中丘陵,是国家重点建设的中产稻区商品基地。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的建设能充分发挥项目区的粮食生产比较优势,能够提高粮食的单产能力和商品率,调整宜春市的农村经济结构。 2.2.4 是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农产品供应逐渐丰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农民收入增幅下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利于农民扩大再生产,影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农民增加消费支出,影响了扩大内需。因此,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农村工作人员共同关心的头等大事。 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受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产品发生了从严重短缺到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重大变化,常规农产品价格已经没有提升的空间,导致了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增产却不增收。但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对粮食和其它食品消费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加上现代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日益重视,绿色无公害食品推广已在世界范围成为潮流,市场对优质粮食食品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大,主食品工业化生产方式也需要的更多的优质专用粮。通过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建设,能够提升粮食的品质和生产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增强粮食的市场竞争力,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2.2.5 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需要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一般在8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只有40%左右。国际上用于科研、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三个环节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这一比例即使在上海等大城市也仅为1:1.5:26。较低的科技投入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而总产占粮食总产的40%,是我国50%以上人口的主食。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而耕地不断减少的形势下,要保证粮食自给,就必须提高水稻单产。实践证明,在提高水稻单产的诸措施中,选育和推广良种最为经济有效。因此,增加对农业科技的开发和产业化开发的投入是当前发展粮食生产的十分紧迫的任务。与世界相比,我国的水稻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袁隆平先生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超级稻”的研究也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已开始了大面积的推广种植。宜春市的水稻种植研究也有很强的实力,市农科所早年培育的“汕优二号”、“秀江早9号”以及近几年培育的“协优赣20号”、“协优1429”等品种都曾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过重大贡献。所以,加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 2.2.6 是继续完善宜春市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需要 通过“九五”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宜春市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农业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然而,农业总体生产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仍存在很大差距。如农业的防洪抗灾能力不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农业自然资源减少、良种自给率不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缺乏后劲等,制约了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的农业生产能力。因此,需要继续加大对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对粮食品质要求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监测及生产方式的创新也愈加迫切,有必要继续在项目区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 第三章 粮食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3.1 项目区概况 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13°54'至116°27',北纬27°33'至29°06'之间。东与安义、新建、南昌、临川接壤,南与崇仁、乐安、峡江、新余、分宜、安福为邻,西与萍乡和湖南相连,北与修水、武宁、永修交界。全市东、西长约222.75公里,南北宽约174 公里。土地总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地形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倾斜。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为中低山区,靖安县九老岭海拔1794.4米,为全市最高点;中部、西部和南部多丘陵;东部多平原。其中丘陵面积占总面积39.05%,山地面积占35.46%,平原面积占25.49%。境内主要河流有赣江及其支流袁河、锦河与潦河。由于地处东南亚季风 区,全市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至18℃(最高41.6℃,最低-13.4℃),无霜期250至280天,年降水量1500至18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非常适合农作物生长。 宜春市是赣西中心城市,下辖一区三市六县,有186个乡镇,13个街道办事处。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14.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98.48万人、非农业人口116.17万人,人口密度为276人/平方公里。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4.07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22.34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59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8.73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64.75亿元,增长9.7%;第一、第二、 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35.6:33.5:30.9调整为34.6:33.7:31.7,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 16.89亿元,较上年增长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36亿元。 宜春市农业生产基础扎实,“九五”期间全市所辖10个县(市、区)中有7个被批准列为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国重要的优质苎麻生产基地、油茶基地、毛竹主产区和江西省重点林区,全市粮食、油料、生猪和肉类总产量列江西省首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是宜春市农业发展最快的时期,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与优化,结构日趋合理,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面貌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农产品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主要农作物产量、单产均有大幅度提高。200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87.64万吨,居江西省第一位,粮食人均占有量559公斤,大大高于全省410公斤的水平,该年粮食单产为5344公斤/公顷,比改革开放前每公顷粮食产量净增近2000公斤。油料产量为14.78万吨,比上年略有下降,水果总产量3.67万吨,增长53.29%,麻类5079吨,较上年增长12.74%,蔬菜、瓜果类农作物面积发展迅速,全年种植面积达84169公顷,比上年增长14.19%,蔬菜、瓜果产量达172.91万吨。畜牧水产业在调整中平稳发展,全年全市生猪出栏334.47万头,居江西省首位;牛、羊、兔等草食性动物发展较为迅猛,该年牛、羊、兔产量1.5万吨,较上年增长6.38%,其它农产品除受种植面积调整影响外,皆稳中有升。 (二)农业内部结构趋向协调发展,由过去的单一型农业向综合型农业转变。从农业内部结构看,过去粮食生产是该市的农业支柱,现已形成农、林、牧、渔全面发展的格局,200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2.3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68.84亿元,林业产值9.06亿元,牧业产值33.26亿元,渔业产值11.18亿元,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55.61%、7.98%、27.53%、8.88%调整为56.27%、7.40%、27.19%、9.14%。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农业经济由过去的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化生产的商品经济转变。过去,宜春市农业生产基本以自给为主,农产品商品率较低,到2001年,全市农业商品率达到69.52%。 (四)农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由低质、低产、低效向“三高”农业和特色农业转变。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春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单位农田的基本产量显著提高,耕地利用系数(复种指数)也不断上升。2001年,全市耕地利用系数为251.08%,高于江西省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全市科技兴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农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一方面大面积推广优质品种,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各种增产增收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普遍提高。 (五)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2001年,全市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33721千瓦,该年实际机耕面积206551公顷,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总面积的59.05%。 3.2 项目区粮食生产情况 2001年,宜春市有耕地面积523.2万亩,其中:水田442.4万亩,旱地80.8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807.4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97.5万亩,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86.4%;粮食总产量287.6万吨,水稻产量268.6万吨,占粮食总产的93.4%;优质水稻播种面积520万亩,优质品种覆盖率74.6%;优质水稻产量197.6万吨,占水稻总产量有73.6%;粮食商品量161.95万吨,粮食净调出量126.18万吨,粮食商品率达56.3%。 种植方式:宜春市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水稻种植以双季稻为主,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地区开始推广单季稻,转而发展其它经济作物种植。 种植品种:经过“九五”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市域水稻种植已基本淘汰了常规品种,优质品种覆盖率大为提高,部分县(市)达90%以上。目前主要的种植品种有早稻:金优402、香两优68等;二季晚稻金优桂99、新香优80、培两优288、两优培特等;一季晚稻65002。但目前种植品种仍存在多、乱、杂现象,多数县市都同时应用了多个甚至上十个水稻品种,影响了稻作的规模效益和产业化发展。今后拟在项目区大面积推广种植超级稻65002,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叶片挺直、穗大粒多、耐肥抗倒、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等特点,是目前南方稻区作中稻种植的最理想两种杂交组合,亩产可达700公斤左右。 本项目中的六个项目点的粮食生产情况也较好。其中:丰城、樟树二市是宜春市粮食主要产区,2001年粮食产量分别为73.38万吨和32.65万吨,分别居宜春市粮食生产的第一、四位。二市地处赣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二市土地垦殖指数达30.04%和31.01%,大大高于全市平均数18.68%,全省平均数15.2%和全国10.33%的水平,耕地利用系数分别为274.74%和263.27%,高于全市254.08%的平均水平,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较为明显。高安市、上高县地处锦河流域,境内地势丘陵起伏,田丘相间,河渠纵横,气候条件优势,水资源充沛,呈现较为典型丘陵网络地带所特有的山水田土主体布局的自然面貌,具有发展粮食种植的良好条件,且上高县及高安市农业商品率一直居宜春市的前列(2001年分别为75.18%和70.55%分列全市的第一、二位)。该地还有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喜温作物生长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和喜温作物活跃生长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时间较长,为宜春市的前二位。2001年,高安市、上高县粮食总产量分别为50.4万吨、22.43万吨,分列第二、六位,是宜春市粮食重要产区。奉新、宜丰二县地处山区,地势以山地为主,但区域内的农田也集中成片,粮食生产是二县的主要支柱之一。由于地处山区,二县降水充沛,河流纵横,地形地貌富于集水,两县地表水资源较丰富,而且生态环境十分优良,没有任何污染源,尤其适宜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其中奉新碧云大米是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中大米品牌。全县粮食生产已形成以碧云米业集团为龙头,以大面积优质水稻种植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宜丰县是全市推广优质稻和两系杂交制种的典范,是优质米生产基地县,先后被江西省两系杂交领导小组列为全省两系杂交制种基地县,被江西省农办、省科委、农科院列为江西省两系杂交稻中试转化示范重点县。 3.3 粮食加工转化及仓储情况 3.3.1 粮食仓储能力 项目区六县(市)共有国家粮食储备库14个,其中仓容量在3万吨以上的有9个;县(市)辖属乡镇粮管所有地方储备库近百个,项目区总仓容量达190万吨以上,全市总仓容量近300万吨,相当于全市一年的粮食生产能力。粮食仓储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平抑粮食价格、保护农民利益、稳定社会有重要意义。 3.3.2 粮食加工转化情况 从总体看,我国稻米以口粮直接消费为主,间接消费很少,导致水稻产业化水平不高,增值获利少,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宜春市拥有水稻种植比较优势,粮食加工转化也具备一定的基础,最近几年发展也比较快,成为水稻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启动点。从现状看,该市的水稻加工转化主要途径有精制米加工、食品加工、饲料加工、酿酒等,年转化稻谷约70万吨,占全市粮食年产量的24.33%,分行业转化稻谷为精制米加工38.79万吨,食品加工6.79万吨,饲料加工15.57万吨,酿酒8.81万吨。 项目区六个县市具有较强的水稻加工转化能力,简述如下: (1)精制大米加工:年产精制大米27.15万吨,主要大米品牌有奉新碧云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碧云”牌系列大米;樟树粮油公司生产的“玉珠”牌大米;上高汇银米业公司生产的“汇银”牌系列大米;宜丰秀竹米业公司生产的“秀竹”牌大米及高安的“高竹”、“瑞新”、“五福”、“红日”等。其中奉新的“碧云”大米为AA级绿色食品,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详见3.3.3叙述)。 (2)食品加工:工业化规模生产企业有丰城杜市冻米糖总厂生产的“子龙”牌冻米糖;上高瑞麦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旺旺”雪饼及江西食品专用油脂厂生产的“瑞州”牌微胶囊粉末油脂等。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小型加工作坊。 (3)饲料加工:六个商品粮基地县(市)同时都是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主要饲养品种有猪、牛、鸡、鸭等,规模饲料加工和养殖户自备饲料加工年耗稻谷11.4万吨。 (4)酿酒:全市每年酿酒消耗的粮食达6.47万吨,并创造出“四特”、“瑞酒”、“七宝山”、“浮云”等国内酒类知名品牌。详见项目区六县市粮食加工转化统计表。 宜春市2001年度粮食加工转化统计表 单位:万吨 内 容 高安市 丰城市 樟树市 上高县 奉新县 宜丰县 项目区小 计 全 市合 计 粮食总产量 50.4 73.4 32.7 22.4 21.0 19.4 219.2 287.6 粮 食 转 化小 计 7.07 11.4 12.15 6.2 10.85 2.73 50.4 69.96 粮食转化所占比重(%) 14.03 15.53 37.15 27.68 51.67 14.07 22.99 24.33 精制大米加工 4.42 4.7 6.3 1.43 8.8 1.5 27.15 38.79 食品加工 0.65 2.5 0.35 1.6 0.15 0.13 5.38 6.79 饲料加工 1.0 2.5 3.5 2.5 1.1 0.8 11.4 15.57 酿酒 1.0 1.7 2.0 0.67 0.8 0.3 6.47 8.81 3.3.3 粮食产业化经营探索 粮食生产的产业化经营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观念和小农经济的束缚,以开放的社会化大生产观念和经营方式,改造传统农业实行企业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实现粮食生产与市场的高度融合,这对本项目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宜春市的现有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一些基础,但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的产业化水平相差较大。水稻是市域内主要农产品,除个别县市外,产业链的规模和关联度都亟待加强,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以本地市场为主,有些企业生产的大米甚至无品牌销售,总体来看,尚处于原始的市场竞争阶段;二是与农民的合作关系不稳固,因为加工企业规模小,市场覆盖面低,销售不稳定,无法与农户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三是粮食加工转化技术含量不高,品种少,附加值低,不能充分发挥区域水稻生产的比较优势;四是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假冒伪劣的大米对优质品牌大米的市场破坏力巨大,严重阻碍了一些优质品牌的做大做强。 通过近年来的农业产业化建设,一些问题在逐步解决,有些县市则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奉新县的优质米产业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江西奉新碧云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1998年,下辖10个国有粮食加工厂、1个营养米粉厂、4个营销部、3个驻外粮行,拥有经营性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技术人员56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的达30多人。拥有国内一流的自动化进口优质米加工设备和国内唯一的巨胚米营养米粉生产线,年稻谷加工能力2亿斤以上,年产值1.2亿元。公司享有稻谷直接收购权,集稻谷收购、加工、销售和转化于一体。该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生命、以科技为依托,实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之路,与农民之间结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成了名符其实的下联农户、上联市场,带动农户生产,增加粮食附加值的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并在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现已加入了中国粮油食品信息和贸易网。目前,公司已在广州、深圳、东莞、北京、北海、上海、福州、厦门、长沙、武汉、南昌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碧云牌大米总经销、总代理点60多个,业务贸易伙伴发展到400多家,1999年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现在是江西省乃至全国粮食行业知名的粮食加工企业。 “碧云”牌系列大米是奉新碧云米业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碧云顶级香米、顶级贡米、奉新贡米、奉新香米、泰国香米和奉新碧云优质大米等品种。1989年6月“碧云”商标取得注册,至今已连续使用13年,信誉卓越。1998年公司组建之后,碧云牌大米相继荣获江西省名牌产品、江西大米行业市场占有率最高品牌、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等称号和证书,2000年获消费者购买首选品牌,先后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和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检中心指定为“推荐产品”,“碧云”商标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1999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确认碧云牌大米符合中国A级绿色食品标准。2001年底,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获AA级绿色食品大米标志使用权证书,碧云牌大米成了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大米产品。2002年,获得国家质监总局认证颁发的“质量免检产品”证书。 根据宜春市商品粮基地建设要求和市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要使基地的粮食生产能力稳步发挥,农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就必须在粮食产业化经营上有新的突破。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建设:一是对全市大米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点发展“碧云”这个大米品牌,把“碧云”品牌做大做强。按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质量标准,严格“碧云”品牌大米操作规程,将全市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品质优质化、产品绿色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的绿色食品发展之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的共同体,实行优质优价,帮助农民增收;二是根据市域有发展前景的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的状况,重点扶持发展“旺旺”食品、“七宝山”酒和“四特”酒等优势企业,建立粮食精深加工、提高粮食制品附加值的经营理念,带动农民适应市场,根据龙头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不断为企业和市场提供充足的优质原材料;三是在产业化的组织型式上进行探索、优化,按企业状况、产业化要求实行联合,并根据发展状况逐步升级,如初期可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等型式,公司实力雄厚,市场做大了则可考虑更高效的型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合作方式;四是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起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各类中介服务组织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的产业化形式,使龙头企业成为吸纳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先进技术、开发高新技术的主体,不断推出新产品,使粮食产业化经营在更高的技术平台上进行市场运作。 第四章 市场分析 4.1 国际市场分析 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农作物,亚洲是水稻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地区,世界上90%的水稻产自亚洲。2000年,世界稻谷产量为59994.4万吨,其中亚洲53984.2万吨。 部分国家稻谷生产、消费情况表 表4-1 单位:万吨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2/03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达到3.812亿吨,比上年下降4%,这是全球大米产量连续第三年下降,同时预计2002/03年度全球大米消费量将达到4.077亿吨,全球期末库存预计将会达到1.055亿吨,比去年减少20%,这是15年以来全球期末库存最低点,也是连续第三年全球大米库存出现下跌。国际大米市场供求趋紧,将会拉动我国大米价格回升。 近年来,世界稻米产消格局呈现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据有关资料显示,预计今年世界稻米产量为3.844亿吨,比上年的3.965亿吨略有减少。预计今年总消费为4.086亿吨,比上年略有增长。世界大米出口国主要有泰国、越南、美国、中国和印度。2002/2003年度泰国约占全球出口量地29.2%,越南占13.7%,美国占11.5%,中国占8.8%,印度占15.6%。 2001年全球的稻米贸易量为2340万吨,由于中国入世,近400万吨的大米配额人待进口,因而2002年度的稻米贸易预测量已提高至2380万吨,较上年增长1.7%。 4.2 国内市场分析 今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减少,品种结构进一步改善。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全国稻谷总播种面积为2844.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1%。其中,早稻种植面积为583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7万公顷,减幅为5.9%。在早稻即将收获期间,产区持续阴雨灾害性天气,至使国内产区早稻普遍减产。其中,安徽省减产21万吨,减幅达14.3%;湖南省减产155万吨,减幅达19.8%;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计,2002年我国1.757亿吨,比上年有所减少。近年来国内大米产销情况见表4-2,国内主要水稻生产省份有四川、江西、湖南等省,详见表4-3。 国内主要水稻生产省份情况表 表4-3 1995年以前,我国的大米出口一度活跃,但1995年却出现很大变化,该年度在几乎无出口的同时,-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宜春市 国家 大型 优质 商品粮 生产基地 建设 续建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天****】。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天****】,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