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韧性研究: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韧性研究: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韧性研究: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34卷第5期2023年10 月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4 No.5Oct.2023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韧性研究: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李东泉1,王晨哲1,李雪伟(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 0 8 7 2;2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 0 0 8 4摘要:社区韧性作为特定地理空间采取集体行动应对外来冲击的反应、适应和恢复能力,其独特的尺度特征是韧性向社会科学演变过程中与社区相结合的产物,社会资本是社区韧性从日常生活构建向应急集体行动转换的核心要素。行动者网络理论
2、为社区韧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有助于深化对社区韧性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实证研究和应急实践提供启示:首先,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不仅依赖居民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还受到社区建成环境和制度环境的影响,日常与应急状态下的情景转换则为发现异质性行动者提供了基础;其次,异质性行动者达成应急集体行动的转译过程,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社会资本在应急时发挥作用的机制;再次,行动者在应急过程中因互动而形成的动态网络,能够揭示社区韧性应对外来冲击的演化机制,并受到行动者性质及社区社会资本的影响。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社区韧性;社会资本;集体行动;转译中图分类号: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0
3、9-30 6 0(2 0 2 3)0 5-0 0 6 0-12一、问题的提出人类在享受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红利的同时,“风险社会”也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人口大规模、高密度与异质性聚居是大城市的基本特征,快速城市化则加剧了城市内部社会空间的异质性,同时提高了风险的集聚性。在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城市这个开放复杂系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正逐渐成为制约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1。其中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应急管理的前沿阵地,并直接决定城市的总体防灾减灾水平2-3。近几十年来,随着一系列灾害的发生,政策制定者、实践者和大众都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社区对灾害的预警
4、、应对和恢复作用4。加强社区韧性建设,既是国家应急管理的一个支点,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有效尺度5。国内的社区防灾工程技术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积累了诸多实践经验,但对防灾过程中关于社区社会性的思考相对匮乏6 。2 0 2 0 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到全国后,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受到高度重视。在全国上下一心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城市规划和公共管理界对社区韧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城市规划界延续城市防灾规划和韧性城市建设的思路,侧重物质设施的供给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公共管理学界则侧重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环境建设,从多层级治理、平战结合、居民参与等角度提出建设策略。这些研究和举措无疑有助于提升社区韧性,但忽略
5、了社区韧性的尺度特性,即其不仅需要工程、建筑等物理条件的完备,也需要社会条件和制度因素的支撑以发挥优势。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这部分内容开始得到重视,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应急时真正发挥作用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通收稿日期:2 0 2 3-0 7-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韧性建设研究:要素、机制与路径”(7 2 2 7 419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型社区的风险识别与韧性重塑(2 2 YJA630039)。作者简介:李东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5期过互动应对外来冲击的机制尚不清楚,特别是对于日常和应急之间
6、的关系缺乏深人研究,因此尚未形成清晰的社区韧性建设路径。而且,这些要素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灾害发生时表现出来的社区之间的差异,是自上而下的防灾规划或应急规划所不能覆盖的特点。为此,需要新的理论为研究提供支持,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社区韧性建设路径。行动者网络理论重视异质性行动者及其能动性的特点,为社区韧性研究提供了创新视角。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行动者指的是任何做出行动或介入他者行动过程中受到影响的人或事物,其首要特点是异质性,包括人类和非人类;其次是行动者的能动性,特别是要重视非人类行动者也会制造差异或产生影响;此外,行动者既然有能动性,必然会产生互动过程,因此要在行动中去追踪行动者的踪迹,从而了
7、解行动者之间的联系。而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网络,指的是异质性行动者通过转译机制彼此沟通联系,以实现利益社会资本是反映社区韧性的核心要素,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社会网络、信任和互惠的规范是应急时开展集体行动以实现社区自救和邻里互助的能力来源。社会资本也是影响社区韧性的因变量和社区韧性建设的自变量,理解社会资本与社区韧性的关系,是开展社区韧性研究的前提。(一)社区韧性的尺度特征突出了社会资本的重要性不论是韧性治理领域还是应急管理实践,之所以强调社区韧性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作为一种应对外来冲击的能力,除了韧性的普遍性特征之外,社区韧性还具有独特的尺度特征,这种尺度特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将其与城市
8、韧性或个人/家庭韧性区别开来。建筑学中的尺度是一种表现建筑正确尺寸或者表现所追求的尺寸效果的能力,通常以人的身体为标准形成物质环境的建设标准,后外延至城市规划与设计领域,宜人的建成环境是塑造城市空间的基本目标。尺度在地理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分为李东泉等: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韧性研究: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的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本文首先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介绍韧性概念从工程科学到自然科学再到社会科学的演化过程,指出社区韧性有别于城市韧性和家庭或个体韧性的独特内涵及其与社会资本的关系。进而从行动者(actor)、转译(translation)和网络(network)三个核心概念人手,分析行动者网
9、络理论对社区韧性研究的适应性。最后,分别从社区日常与应急状态的情景转换中发现异质性行动者、转译过程实现社区应急集体行动和应急不同阶段呈现的社区动态性网络三个方面展示行动者网络理论在社区韧性研究中的应用。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尝试将行动者网络理论运用于社区韧性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即应急时真正发挥作用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间通过互动应对外来冲击的机制,对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展,同时希望对今后的社区韧性研究和应急管理实践提供启示。二、社会资本与社区韧性的关系地图尺度、观察尺度、测度尺度、运行尺度和解释尺度,其中人文地理学认为存在从身体到地球的垂直等级,而某些类型的活动与特定的尺度相关。与人文地理学的界
10、定相似,韧性研究可以分别从国家、城市、社区、家庭和个体等不同尺度展开,其所拥有的特征并不一样。因此,认识社区韧性的尺度特征是开展社区韧性建设的前提。而社区韧性的尺度特征是在韧性含义向社会科学演变的过程中与社区这一独特地理空间以及社区的本质含义相结合的产物。“韧性”最初的含义来自材料学,是指材料受外力时对折断的抵抗能力。从概念认知的发展来看,国外对韧性理念的研究过程被归纳为“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和“演进韧性”的变换10 。在多个学科领域的转移过程中,韧性发展出社会科学层面的含义,指事物快速适应外部变化和从危机中恢复的能力11,即韧性的社会科学含义集中表现为一种能力。韧性所强调的抗冲击能力随着日
11、益变化的外部环境而受到广泛关注,被应用到不同尺度的治理研究中,成为全球治理中广泛61最大化。这些特征,为社区韧性研究提供了新62使用的习惯表达12 7。在应急管理实践中,社区韧性是韧性被应用于城市防灾研究后而产生的概念,相关研究主要从灾害应对背景下社区所具有的基本特性一持续性、适应性、转变性展开10.13。社区的本质是特定空间范围内的人群、互动关系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共同体意识。基于社区的本质特征,社区韧性是指邻里或者其他特定地理空间采取集体行动抵抗冲击、尽快恢复正常秩序的能力14。与其他尺度的韧性相比,社区韧性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为,当灾害发生时,能够通过集体行动调动各种社区资源,实现社区自救
12、和邻里互助,从而与政府及其他主体形成合力,作为城市应急服务的有效补充,弥补区域整体应对风险能力和抗灾能力的薄弱环节,以更有效地应对风险冲击。基于社区韧性的尺度特性以及韧性在应急管理实践中的发展,国外研究者近年来对社区韧性的重视已经超越了早期仅对工程防灾减灾等物质环境建设的关注,进而转向社会性内容。尽管物质要素或工程要素是社区韧性的基础组成部分,但相较于其操作可控的特性,与人有关的因素由于更为复杂和多样,因此被学者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予以关注15-16 。国外学者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在社区应对灾害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是社区韧性社会性含义的集中体现14,并主要通过社会网络的参与
13、而产生17 。总之,社区韧性对社会资本的强调传递了这样一种信念:社区内的个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区之间具有较为频繁的互动,在需要时,社区内的个人能从社区或者社区能从个人处得到有效的帮助。这一特性也使得社区韧性更符合应急管理实践需要:一方面,它指的是社区要为个人提供物质需求和保障,如饮水和食物;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个人对社区的认知和归属感,比如个人在社区中的安全感、社区资源的可获得性、社区凝聚力以及对社区领导力的信任等18 1。(二)社会资本影响社区韧性的机制社会资本作为社区韧性的关键要素,主要通过社会资本类型与个体嵌入网络影响社区韧性。社会资本表现为居民日常参与的网络以及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4、由此产生的互惠的规范与信任19,并进一步分为桥梁性(bridging)、黏结性(bonding)和连接性(linking)社会资本。社区韧性对社区社会资本的重视,突出了社区及其成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关注社会网络的构建和社区的集体行动2 0 。与其他情境下的集体行动类似,三类社会资本的形成机制不同,在应急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对于社区韧性来说,黏结性社会资本能够让居民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外来冲击。桥梁性社会资本能够在突发状况下帮助社区从外部获取资源和信息。在应对灾害的具体情境中,黏结性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家庭和邻里之间互相提供援助来体现,可以减少个体在灾难期间向组织寻求正式援助的可能性,同时增
15、强回应受害者需求的紧急社会行动能力2 1,因此是最常见的网络形式。相较于黏结性社会资本,日常生活中的桥梁性社会资本更强调与其他社区成员、组织机构的联系,反映居民群体与其他具有影响力、权力、权威或控制权的群体或网络之间的关系。在灾害情境下,桥梁性社会资本已被证明能够为社区恢复提供新的机会和信息。由于这种资源需要通过外部的社会组织和更多正式渠道实现,个人和家庭在此方面通常力不从心2 2 。这一发现同时彰显了连接性社会资本的重要性。连接性社会资本主要用于描述个人或社区的网络如何与拥有非常不平等的权力或资源者形成连接,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与社区外部的权力结构相关、具有特定表现形式的桥梁性社会资本,或者说是
16、一种垂直连接的桥梁2 3,从而让社区获得更多外部资源支持。社会资本在应急时发挥作用,还需要个体在社会网络中的嵌人。嵌入(embeddedness)是社会网络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最早由波兰尼(Polanyi)提出,格兰诺维特从社会网络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角度创新性地重构嵌入概念,将社会关系纳入经济行为分析中,成为嵌人理论研究的里程碑2 4。以集体行动为例,按照格兰诺维特的理论,人们的行为会因其所处的社会网络不同而有差异;与此同时,通过这些网络,个体也能够嵌人提供各种支持的社会关系之中2 5。嵌人概念更好地解释了社会资本影响社区韧性的机制。应急时社区集体行动所依赖的社第34卷第5期会资本虽然是一种集体
17、社会资本,但与居民个体紧密相关。由于网络和嵌人机制的存在,一方面,个体层次的社会资本一经创造,就会有益于相关社会结构内的所有个体;另一方面,集体社会资本借由社会网络而结成的平等关系将各种资源嵌人其中,不仅对组织的整体发展有利,而且对组织内部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益处2 6 。也就是说,如果个体嵌入程度高,表现为对社区认同感、归属感高,不仅在应急时有利于形成社区集体行动,而且能够将个体资源与社区共享;与此同时,相对弱势的居民则可以从社区获得资源,从而实现社区自救和邻里互助。美国社会学者克里纳伯格在对19 9 5年芝加哥热浪的研究中发现,在由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发生时,独自居住的老年人由于缺乏社会支持网络
18、,成为受灾害影响最大的群体2 7,可见个体嵌入社区的重要性。(三)日常生活影响社区社会资本的机制及其与应急行动者的关系社会资本对社区韧性如此重要,那么社会资本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社区这一独特空间尺度来说,除了居民日常生活中通过参与而形成的社会网络,社区建成环境和制度环境分别通过日常社会资本培育和应急集体行动影响社区韧性。理论上而言,社区社会资本来源于社区志愿性团体中成员间的互动、非正式的邻里互动或社区层面的集体合作行动2 8 。但居民参与以及社会资本的形成还受到社区制度环境和建成环境的影响。社区治理作为社区韧性的制度环境,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网络,帮助社区居民之间以及社区内外
19、之间建立互动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社区治理通过多元治理主体开展社区活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在应急期间,通过多层级主体的嵌人,构成社区应对外来冲击的行动者网络。行动者的性质及其在网络中的嵌入程度,决定其资源获取与调动能力,进而影响社区韧性。社会资本中的连接性社会资三、行动者网络理论对社区韧性研究的适应性分析鉴于社会资本与社区韧性的关系,以及社区制度环境和建成环境等非人行动者对社会资本李东泉等: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社区韧性研究: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63本体现了社区治理对社区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居民个人借由个人社会网络获得的社会资本不同,连接性社会资本来自社区治理体系日常运行过程中社区与外部权力结构建立的
20、联系。在中国的制度环境下,连接性社会资本的作用有可能成为影响社区韧性的重要因素。由于非正式网络的存在,这种连接性社会资本通常表现为个人与组织甚至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建成环境对社会资本产生影响,并且可通过改变建成环境质量来培育社区社会资本。现有研究已经证实,合理的空间结构规划,能够使各个空间彼此相互连通,提高社区的交流沟通能力;空间布局结合地方文化和环境特色,更容易使居民建立对社区的认同感;空间布局疏密结合,增加灵活性,在面对灾害冲击时则能够提供更多避害空间选择,提高韧性2 9。在灾害发生时,建成环境不仅提供应急避难空间和设施,其质量差异亦对社区应急措施产生影响30 。总之,建成
21、环境一方面通过影响社区社会资本进而影响社区韧性,另一方面也是应对外来冲击时的行动者之一。前者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社区物理边界、建成环境特色、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构成与可达性等影响居民社区认同感和社会交往行为;后者主要表现在应急时,这些要素发挥的能动性作用能够影响其他行动者的决策和行为。也就是说,社区建成环境是居民之间形成各类社会网络的空间基础,能够培育社会资本并影响集体行动的产生。在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剖析一书中,美国社会学者克里纳伯格通过两个相邻社区的比较研究发现,由于建成环境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差异,两个社区居民的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明显不同,即便具有相似的社区社会结构,比如少数民族聚居
22、、老龄化和低收人群体较多,在面对极端高温气候灾害时,两个社区居民的表现却截然不同,灾害造成的伤害也有天壤之别2 7 。的影响,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社区韧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64(一)行动者网络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行动者网络理论(actor-network-theory,ANT)由法国社会学家布鲁诺拉图尔(BrunoLatour)在米歇尔卡龙(Michel Callon)和约翰劳(JohnLaw)等学者的理论基础上于2 0 世纪8 0年代中后期构建,其核心观点是应对称地看待自然和社会对科学知识的解释功能,并通过经验研究,将科学知识视为异质性行动者网络借助转译(translation)机制进行建构的产
23、物31-32 。行动者网络理论有三个核心概念一一行动者、网络和转译。行动者网络理论中的行动者具有两个特性:一是能动性,二是广泛性33。所谓能动性是指,行动者并非功能主义者眼中的占位符,即预先设定好的角色,其行动可以预计,而是具有造成差异的能力。在这种意义上,行动者都是转译者,任何信息、条件经过行动者后都会发生变化。广泛性是指,行动者不仅包括人,还包括观念、技术、生物等非人物体,任何通过制造差别而改变了事物状态的东西都可以被称为“行动者”。网络是指一系列行动的缔结,所有的行动者,包括人与非人,都是转译者,他们通过行动不断地产生转译效果。进一步地,不同的行动者在利益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是异质的;
24、网络的稳定性取决于各个行动者利益的不断转译,网络内部也可能因异议而出现偏离网络的力量32 。这里的网络不是纯技术意义上的网络,也不是对人类行动者之间非正式联结的表征的结构化网络,而是一种描述连接的方法,强调工作、互动、流动、变化的过程33转译是指在行动者之间、行动者和场所之间进行谈判、动员、代表和置换的过程341。通过转译,关键行动者将自已的兴趣(利益)转换为其他行动者的兴趣(利益),使其他行动者认可并参与由关键行动者主导建构的网络。转译过程是行动者网络的核心环节,包括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四个基本环节35。实际上,转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网络并非永久不变,新的行动者进人,现有行动者
25、离开,或者联盟发生变化都会导致“黑箱”被重新打开,相关内容需要被重新考虑36 。转译过程影响着行动者网络的形成和运作,对于具体实施这些步骤的主体一一行动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者来说,其身份、影响力、意愿、利益诉求等都会影响转译的效果34.37-39简而言之,作为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在批判传统社会科学的认知基础上建立与发展,其之所以受到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广泛关注,魅力在于其独特的世界观一一不同于现有的以人为中心的“霸权、支配”(hegemonic)和二分法规范,该理论将人与非人进行对称性考虑39-1,特别是将非人类,包括动物、科技、环境等,视作与人类行动者具有同样的能动性,并提倡将它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行动 网络 理论 社区 韧性 研究 框架 应用 分析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