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逻辑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pdf
《基于建构逻辑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建构逻辑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pdf(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038摘要:在气候和资源能源问题日益严重背景下,生态建筑设计成为热点。生态建筑设计与传统建构学看似相对独立甚至存在冲突,但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建构学应针对当代建筑发展而产生适应性变化。建构逻辑蕴含了将生态技术与建筑设计整合的方法。文章以武汉国际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为例,提出基于建构逻辑的生态建筑设计原则,研究并实践建构逻辑下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对建构逻辑与生态技术的结合设计有重要意义。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climate and energy problems,eco-building design h
2、as become a hot topic.Eco-building design and traditional tectonic seem to b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or even in conflict,but in fact they are interrelated.Tectonic should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The tectonic logic contains the method of integrating ecological technology
3、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Taking the winning work of Wuhan International Creative Design Competition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rinciples of eco-building design based on tectonic logic,studies and practices the eco-building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tectonic logic,which is of great signif
4、icanc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tectonic logic and ecological technology.关键词:建构;生态建筑;结构;装配式;设计策略Keywords:tectonic;eco-building;structure;assembled;design strategy文张曦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圣新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奕璇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研究生DOI:10.19875/ki.jzywh.2023.10.012引言全球变暖日益严重。当前二氧化碳浓度创地球过去 200万年来的新高,20112020年地表平均温度更是高于过去的 12
5、.5万年。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生物灭绝等一系列问题。虽然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速度放缓,但人类依旧处在危险的境地。此外,当前人类主要能源所依赖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其消耗量持续增加导致能源短缺问题,目前全球石油、煤炭库存已经低于平均水平。同时,地球淡水资源严重分配不均,又有过量的工业废水排放,污染水资源,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建筑的生态可持续策略不应只是某类特定建筑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如今所有建筑都需在设计中体现的。生态建筑设计不是一个纯技术问题,需要在传统建筑材料、结构和建造逻辑的指导下进行。提出讨论生态建筑学与传统建构学的关系,正是要探索符合建构学基本原则的生态建筑设
6、计方法。武汉国际创意设计大赛以绿色健康设计为主题,探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2022 年竞赛获银奖作品“山湖驿”,从建构逻辑出发,探讨生态建筑技术路径。1相对独立的生态建筑与建构学1.1生态建筑在技术发展和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类只是追求自身的满足,一味从自然环境中索取,过度的城镇开发建设并没有考虑人和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导致了今日的气候和能源危机。生态建筑学的兴起正是在这些问题爆发时,反映了人们对于建筑观念的重新审视和调整。1969 年,鲍罗索勒将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引入建筑领域,提出建筑生态学(Arcology)概念1。生态建筑学关注人、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建筑学研究的整体系Eco-b
7、uilding Design Strategy based on Tectonic Logic基于建构逻辑的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统包括人类日常与经济生活、建筑、自然环境等,致力于减少由人类建造活动和建筑使用等引起的环境变化2。而生态建筑,即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减少对环境不利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在生态建筑学中,生态建筑学囊括几个重要的部分:健康建筑、资源节约、生态循环、场所。健康建筑包含健康材料、优良性能设备系统、适宜建造方式和建筑管理,是从建筑物质构成与建造管理的角度达到生态效果;资源节约和生态循环则侧重于建筑与周边环境索取与回报的关系,强调资源能源节约与循环技术使用;场所部分聚焦建
8、筑所处环境的自然与人文背景,还注重人在建筑和生态环境中的感受3。由此可见,相较于低碳建筑聚焦通过控制碳排和碳汇降低建筑能耗,生态建筑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概念,关注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1.2建构学对于建构学的研究丰富,对于建构的定义也较为多样。德国艺术史学家卡尔穆勒首次明确提出建构一词,不过并没有在建筑学领域激起讨论。而后19世纪辛克尔、森佩尔等人对建构进行了侧重点不同的解读,才进一步将建构学推向讨论热点。弗兰姆普顿则将建构解释为“建造的诗学”,认为建筑既非纯粹技术问题,也非纯粹艺术创作,而是包含技术与艺术等综合要素4。虽然建构理论发展多样化,但建构学本质上是对于建造技术与建筑表现艺术
9、之间关系的探讨。建构学要求基于场地环境与历史文脉等因素,对建筑结构、空间、构造、建造一体化设计。材料、结构、构造方式等合理真实表达的同时,要富有其自身产生的美学意义。从生态建筑学和建构学理论产生的时间和原因判断,二者之间并无内在逻辑上的关联。此外,从建构学的涵义与设计作品来看,建构学并没有将生态、可持续设计等因素纳入主要研究问题中。可以说,二者看起来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2相互统一的生态建筑与建构学人类筑屋的最初愿望就是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关系,使人获得更舒适的体验。我国传统民居即在材料、结构建造逻辑清晰的情况下,蕴含了最朴素的生态观念。由于经济技术水平低,传统民居需尽可能获得环境中的资源和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建构 逻辑 生态 建筑设计 策略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