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论视角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协同方法研究.pdf
《基于信息论视角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协同方法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信息论视角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协同方法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基于信息论视角的建筑设计与建造协同方法研究Research on Collaborative Method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 Theory崔巍文,张弘*,陈泓宇CUIWeiwen,ZHANG Hong*,CHEN Hongyu摘要:本文以香农经典通信模型为原点,重新考察虚拟空间介入建筑活动场域以来的建筑信息传输特点,通过高淳实例探究设计与建造协同过程中的信息失真问题表现,明析结构模式、信道、编译、噪声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建筑信息传输过程机制,提出以多维数字
2、信息技术工具为调控方法的协同路径,为适应信息物理融合环境提供参考。Abstract:Taking Claude Shannons classic communication model as the starting point,the characteristics ofarchitectura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since virtual space intervened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activitiesare re-examined,the information distortion problem in
3、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llaborationis explored through Gaochuns example,the mechanism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rocess under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factors of structural pattern,channel,compilation and noise is analysed,and acollaborative path with multi-dimensional d
4、ig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as the control method is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adapting to the cyber-physical fusion environment.关键词:设计与建造,建筑信息流,信息传输,信息失真,信息物理融合Keywords:design and construction,building jnformation flow,information transmission,informationdistortion,cyber-physicalfusi
5、on崔巍文B.1993,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CUIWeiwenB.1993,PHD.Candidate,TsinghuaUniversity张弘*(通讯作者)B.1977,清华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副教授ZHANG Hong*(CorrespondingAuthor)B.1977,PHD.,TsinghuaUniversityAssociateProfessor,TsinghuaU陈泓宇B.1997,清华大学硕士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CHENHongyuB.1997,Master,TsinghuaUniversityAssistantEngineer,China SouthwestA
6、rchitectural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Co.,Ltd.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 0 7 8 2 6 5定稿日期:2 0 2 3-0 6-130引言:研究背景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与技术方法,随着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碰撞,“信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矛盾加剧,以在场活动为基础的建造经验也受到挑战,显现出建造成果与设计意图难以契合的现实问题。如何在“信息一物理”二元时空场域中构建设计与建造协同关系,如何保障建筑信息的高质量传输是关乎建筑业信息化转型的重要议题。已有的建筑信息研究围绕理论与技术两条脉络展开。在建筑信息理论方面,国外学者侧重探
7、究数字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新型城市肌理、建筑形态及社会关系变化趋势。早期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与威廉米歇尔(WilliamJohnMitchell)为代表,强调将“比特”视为观察世界的基本粒子 1-2。近年南加州大学本杰明布莱顿(Benjamin Braton)教授提出“堆栈”理论,指明以数据云及平台为核心的技术生态结构正在重塑人类活动场所的营建秩序 3。国内学者中,清华大学秦佑国教授团队则于2 1世纪初提出计算机集成建筑系统(CIBS)构想(4,在系统架构上体现信息集成的关键理念。过往对建筑信息媒介、信息表达、信息应用方法的研究积累5-,
8、也共同推动了理论体系建构的起步。在建筑信息技术方面,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19 6 3 年发表博士论文 8,展示了最早的计算机图形交互系统(图1)。随后以Autodesk、IBM 等大型软件公司为主导研发的CAAD技术体系占据主流市场沿用至今。此外,查尔斯伊斯曼(CharlesM.Eastman)教授在19 7 4年提出BDM系统(BuildingDescription System)9,也就是BIM技术前身。由于BIM技术兼顾信息理论、绘图实操、开发扩展等特点,吸引了诸多跨学科学者关注,如软件工程聚焦BIM 标准研究10、土木工程侧重BIM信息集成与管理研究1、建环专业
9、专注BIM性能模拟研究112。综上,建筑行业已具备以CAAD与BIM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交互环境,但各研究专题之间关联薄弱,缺乏切实指导设计与建造协同实践的理论方法。因此,本研究以实际建造项目为例,挖掘设计与建造协同中的信息问题表征,通过引人经典信息论,探究制约设计信息与建成信息匹配的条件与要素,提出多维信息技术工具辅助下的协同路径。Theory1基于实验案例的建筑信息失真问题辨识研究团队选取适宜全面测度的小型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为实例样本,聚焦以设计方与施工方为信息传递主体的协同环节,提取其建筑信息的传输问题表征。实验案例位于南京市高淳区高岗村(图2),场地原址为村民住房,共1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
10、9 7.57 m。改造的总体功能定位为面向公众提供咖啡、茶室等餐饮休憩场所。改造方案结合了对既有建筑结构状态的勘测评估,在主体建筑内部置人新的轻型钢结构体系,外部还原传统民居风貌,凸显“毛石一红砖一白墙”的地域特色。西侧拆除废弃耳房,运用现浇结构、金属挑檐板、大面积玻璃凸窗等现代工法突出空间透明性,加强东西两侧的鲜明对比,使新建体量与传统老屋相映成趣。项目从初步设计到建成运营历时近一年,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施工日志记录、半结构化访谈等。总体上,由于期望的协同目标是使建造现场的实际建成信息逐步累积至实现对全部虚拟设计信息的还原,因此研究关键在于识别历次信息传输过程中输人与输出呈现差异的失真
11、情形,进而廓清制约设计信息与建成信息达成最优匹配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研究对实例产生的信息问题进行归纳,并依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将信息失真分为信息错误、信息缺项、信息损失、信息亢余4种类型,分别对应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保真性、简洁性特征。信息错误和信息缺项是实验案例中发生频率相对更高的问题表现。信息错误包含了信息不正确、偏差、误传与误解等情形,集中反映在与设计图纸有关的绘制、校核、修改环节,最终往往能通过正确的图纸信息更新来予以解决。突出的信息错误之一是设计方内部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子专业的设计交互,由于信息源头离散、信息链条盘错,不可避免地产生自然传输损耗,尤其是在判别具有竖向关联的构件几何
12、信息时容易出现标识或对位错误。另一种典型的信息错误源于设计疏漏或某些图形、符号自身的意义偏差,导致信息接收方的误解。例如,照明开关图中的插座、开关或灯具位置不当,设备说明与布置图符号不吻合等。信息缺项问题则处于长期被忽视的状态,其重点在于建成信息的缺位。比如,场地调研阶段无法一次性全面采集既有建筑的细部信息和室外景观信息,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发生过多次远程沟通,依靠当地人员的帮助完成信息补测。再如,施工方未能及时将关键施工条件的变化反馈至设计端,因之产生的标高问题需要系统梳理图纸,检查修改与高度相关的机电、门窗、家具信息才避免碰撞。对于发生频率较少的信息损失和信息余现象,前者具有一定隐蔽性,如砖磨
13、石地面样式的删减、气窗形状的简化等是在信息传输末端经由施工人员转译而导致的设计信息损失,假使没有设计方的驻场介人,这些细节元素的变化就难以得到同施工质量相同程度的关注;后者指涉的亢余主要体现在图纸表达层面,对于有经验的施工人员而言,常规的建造工法已熟记于心,读图时更加偏重对结构、设备等难点信息的提取,而对于工作经验尚浅或未学习过相关识图知识的工匠,则需要对工程图纸进行大量简化,去除过于抽象的符号表示。实例表明,虽然项目参与方依据现行规范完成标准的图纸表达和施工组织工作,但信息失真仍是无法避免且高度频发的协同难题。失真现象的特性在于难以借助先验知识提前由设计或施工人员预判,一般需在指定信息传输完
14、成后或建设条件变更时才易于被主观经验所辨识,由此导致信息纠错时机的滞后,更造成项目周期的延长或停滞。另外,对比设计与施工两类信息主体对传输效果的影响,可以发现设计方作为虚拟设计信息的主要创建者和管理者,具备了提供更多能动策略的可能性。2影响信息协同质量的传输过程机制解析基于实验案例考察的上述信息失真问题能够推演至更为广泛的现状建设活动,究其原因是在数字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建筑信息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生产要素。信息传输的保真度越高就越能弥合虚拟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连接壁垒,反之,信息协同的低效失真也将对建设项目的建成品质起到抑制作用。为探明信息失真的原理和规律,研究引人经典通信模型理论,通过对信息要素和
15、结构的解析构建建筑信息传输流转机制。2.1信息传输要素与流转结构模式经典通信模型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克劳德香农(C.E.Shannon)于19 48 年提出【13,模型揭示了通信的实质过程,即信息在信源与信宿之间传递,经过信道载体和多重介质的转译,构成完整信息通路(图3)。其后,香农模型不仅在通信工程学,也在计算机与电子工程、生物学、传播学等研究领域中得到应用,进一步验证信息传输的核心性能一一有效性与可靠性,取决于信源与信道特性、编码与译码方法,以及允许的失真边界。由于保障建筑信息准确、稳定、无损的传输是建设项目协同的关键,因此香农信息理论在解析建筑信息传输要素及其作用结构方面具备了适用性和
16、可解性。基于此,建设活动也展现出更高层级的协同结构,随着项目阶段的推进,信息总量、信息复杂度及信息精度不断提升,信息交互的频率和路径节点亦呈增长态势,多端网状的建筑信息传输结构成为造成失真的第一重系统性因素。从全局来看,建筑信息流向虽然表现出由上游设计工种向下游施工工种单向度传输建设指令的显性特点,然而实质的信息交互可能发生在项目进程的任意节点,信息的发送与接收遍及项目各方角色。一旦发生信息失真,信息逆流的概11963年伊凡苏泽兰在TX-2屏幕中使用Sketchpad系统绘制虚拟信息图形,引自参考文献 8 2南京市高淳区高岗村11号楼实验案例a-改造前建筑外观b-改造后建筑外观c-改造中建筑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信息论 视角 建筑设计 建造 协同 方法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