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pdf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pdf(3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比较文学概论讲义孙丹第一章发展论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 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硏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 文化与大众文化、文
2、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 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 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 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1、比较文学作为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 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
3、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晩期文 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 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 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 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IA)诞生。1955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195
4、8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美)勃洛克比较文学的新动向,强调“人文主义”。(美)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961),确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荷)佛克马比较文学和新范式(1981),反驳雷马克,强调方法论。()韦斯坦因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美)伯恩海默跨世纪的比较文学:是放弃欧洲中心论,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其他话语形式。(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中国之欧洲。第三节 中国比较文学发展史溯源1、中国古代的比
5、较文学研究:与外来文化相接触和具备通识的眼光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先天优势。包括 史记大宛列传、晋代佛经翻译、历代文论,诗与画的比较研究、诗与禅的比较研究等。内容十分丰富,但专业意识极为淡薄。2、中国比较文学的建立:与西方学术大量传入以及深受西方学术影响的专门人才大量出现有密切的关系。梁启超“政治小说”、林纾翻译小说;王国维利用叔本华系统分析红楼梦;鲁迅中西诗歌比较研究;胡适、冰心、许地山中西戏剧研究;茅盾中外神话比较研究;严复、苏曼殊译介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的正式兴起:在20世纪的20年代到30年代。最突出的标志是比较文学讲座与课程的开设。1924年从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获硕士学位的吴宓在东
6、南大学开设了“中西诗之比较”等讲座,这是中国 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第二个标志是批研究文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与论文也相继出现。1931年,傅东华翻译了法国比较文学家 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这是中国第一本比较文学译著,1935年,吴康的比较文学绪论一文发表,这 是中国学者第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理论的论文。朱光潜诗论、钱钟书谈艺录。“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3、中国比较文学的兴盛:(1)建立了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培养的系所,创办了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成立了各级比较文学 协会,并与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大潮逐渐接轨合流。(2)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3)出现了大量研究比较文学的
7、成果,编辑了多种比较文学教材,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日趋强 烈。第四节 比较文学在21世纪文学研究中的发展走向 1、2I世纪文学研究的发展需要一种打破传统界限并具有开阔视野的研究,比较文学正是以其开放性、边 缘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恰逢其时地成为文学研究中的显学。所以,比较文学的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与历史的必 然。2、比较文学的快速发展与当前全球文化的发展态势有关。一方面要努力从他种文化中吸取营养,另方面,又要从他种文化的比照中,认识和克服自己的弱点,尽量将自己的特长贡献于解决人类的共同问题。因此,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当前个十分重要的学科热点(乐黛云跨文化之桥)。3、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碰撞、文化
8、交流过程、都在作自觉或不自觉的比较、鉴别,而比较文学研究在这个过 程中,以其自身独特的方法与思路,让人们既认识了自己本国本民族的文学与文化,又认识了“他 者,他国他民族的文学与文化,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把握世界文学的共同走向与共同规律,这是国别 文学或民族文学研究无法企及的。第五节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关系1、文化研究是“二战”后在英国逐步兴起,尔后扩展到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一种学术思潮知识传统。文化 研究提倡跨学科、超学科、反科学的态度,没有一种明确的、属于它自己的方法论。文化研究把文化分析 与其他研究方式,诸如结构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文本分析相结合,并加以批判地使用。一般而言,文化研究并
9、非指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文化研究,而指的是当代非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研究:基 于生产、文本、活生生的文化的研究,具体如种族研究、性别研究、区域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它关注 边缘性的研究领域。文化研究主要描述“文本”和“话语”(即文化实践)在人类日常生活和社会构成之内产生、插入和运作的方 式,以复制、抗争乃至改造现存的权结构。2、对文化研究的辨析与批评:文化研究不是种审美性的文学批评,而是重在完成其政治使命,即揭开大 众文化形式和实践中意识形态的机制。开放的文化研究几乎没有什么学科的规定性和自身的一致性,这种 流动性和未完成性正是它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地方,可是,目前文化研究的发展越来越以新的方式被商品
10、化 和制度化,作为个制度化的场地,它被重新刻上自己一贯反对的那些学术和学科的礼仪。对文化研究一 直毁誉参半:一种充满活力、多地区生长的、多学科的场所和一种寄生现象。3、定位与发展: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伯恩海默报告及其支持者主张比较文学转向文化研究,但反对者认为不能放弃比较文学一向所秉持的对文 学的独特关注和其精英立场,而且文化研究也应植根于对文学文本特别是经典文学的解读上。文化研究包括对文化概念的理论探讨,对文学从文化视角的研究,以及直接指向当代大众文化现象的批判 性分析等等。与比较文学相关的文化研究主要是对文学现象和其他话语关系的文化学研究,文化研究有助 于比较文学在高雅的文学的传统之外把那些
11、未曾注意、但有意义的研究对象引入研究的视野,从而将比较 文学研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之下。比较文学借鉴文化研究,意味着放弃文学研究的自主性,但需以对文学性的优先考虑为出发点。文化研究的研究方法亦可借用。最后,文化研究不一定是比较性质的,文化研究不等同于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也不会被文化研究吞没。第二章本体论第一节关于“比较”与“文学”这两个概念的语言分析1、比较:汉语字面上对“比较”产生误读:症结之一,字面上容易理解成“比较的文学”,是个“有缺陷的词”;症结之是字面上存在误读可能性:对文学比较。(法)巴尔登斯伯格比较文学:名称与实质:仅仅对两个不同的对象同时看上一眼就作比较,仅仅靠记 忆和
12、印象的拼凑,靠些主观臆想把可能游移不定的东西扯在起来找类似点,这样的比较决不可能产生 论证的明晰性。印欧语系下对“比较”产生误读:“文学的比较”2、文学:第一,比较文学作为门学科是在两个相关的层面上成立自身的学理意义的,即文学研究层面、文学研究 与文化研究的交叉层面。孔子论语先进中,文学指兴办教育分列的四门学科之一,后指“文章博学”。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阅读和写作的知识、铭文或字母表本身、学问、文化的修养等。“大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流变中作为个能指,涵盖过文章博学、学科门类、儒家学说、文献典籍、学术性著作、文学作品种种非审美与审美的文化形态。欧洲文学发展历程中,litetratur
13、e作为能指涵盖过知识、文献、小说、戏剧、传记、诗歌、民间传说、艺术、科学及社会事件之资料内涵,也是具有大文化背景的非常宽泛的概念。在东西方文化发展的深层结构中,文学共同经历了一个从大文学(广义的文学)到纯文学(狭义的文学)之专业化的蜕变历程。第二,准确地讲,比较文学的“文学”既不是指宽泛的“大文学”,也不是指“纯文学”,是指文学研究。第二节比较文学生要概念的介绍及其定义分析1、法国学派: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把尽可能多的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个事 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强调科学涵义,摆脱美学涵义,把没有事实联系的纯粹美学评价排斥在比较文学研究
14、之外;跨语言研究是他把比较文学区别于国别文学研 究的个重要关键。伽列: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支(文学研究在学理上含文学史、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三个层面。)国际精神关系:指不同语境下作家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文学交流关系。基亚: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法国学派的局限性:第一,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定义为国际文学关系史,一方面强调了比较文学不同于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其学科的特点在于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与跨国界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在强调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 史的表述下,潜藏着种以法国为中心的文化沙文主义倾向。第二,从一方面讲,拒绝美学可以表现严谨的学术风格,但也缩小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视域,否定
15、了从美学 高度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没有事实关系的作家、作品进行汇通性价值批评的可能性。2、美国学派: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挑战法国学派。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其他表现领 域的比较。第一,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法国学派把比较文学定义到文学研究的文学史层面上,在方法论 上崇尚文献学与考据学;而美国学派把比较文学定义到文学研究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层面上,在方法论 上崇尚美学与文学批评。第二,雷马克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是跨越两种国家文学以上而完成的,因为比较文学“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 文学研究。第三,雷马克明确地把比较文学研究的界限延展
16、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去,认为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与其他知 识与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硏究视域。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在比较文学定义方面的争议(P69)第三节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1、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主体定位(主体的介入对双方学理关系的追寻,有着重要的决定性意义),这是比较文这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客体定位。民族文学从是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成立其学科身份的。国别文学是从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来成立其学科身份的。文学研究包含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两个方面。研究主体是指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研究客体指从事学术研 究的学者所研究的对象。2、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梵第
17、根: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相互关系。伽列: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是国际间作家作品的精神与事实关系。基亚: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关系史。雷马克:跨学科韦勒克:平行研究的美学价值关系。日尔蒙斯基:国际联系与国际关系。三种学理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从这三种学理关系来理解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学科界限与学科视域是非常重要的。这三种关系可以转换 为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以材料事实关系为研究客体,方法论上与其配套是文献学与考据学;以美学价值 关系为硏究客体,在方法论上与其配套的是理论与批评;以学科交叉关系为硏究客体,在方法论上与其配 套的是科际整合。3、四个跨越:跨民族、
18、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首先、与文学做比较研究的这个领域必须是个与文学相关的独立的学科,并且这个学科有着自己的系统 性。其次,跨学科研究必须是把双向知识汇通后,在比较研究的视域与思考中形成一个融会贯通的自恰体系,这个自恰的体系最终呈现在研究成果中。再次,在个民族范围内,没有跨语言、跨文化、跨国界,文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研究也属于比较文学。(举例可参考第三章视域论的第三节比较视域中的跨学科研究的内容)。在“四个跨越”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最为重要的。第四节 五种相关学科的概念界分及比较文学的定义1、民族文学与国别文学的界分:(P85)2、总体文学及其两个层面意义的整合:总体
19、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 为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随 着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与美学 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3、世界文学及其四个层面的理论分析(1)总量上的世界文学(2)欧洲中心主义的世界文学(3)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4)歌德理想中世界文学4、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在学科的成立上以研究主 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
20、定位,同时比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 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 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汇通。第五节比较文学的本体论与方法论1、本体:万物的本源本体论:为万物本源、为哲人的精神寻找安身立命基点的设问与冋答。比较文学的本体:比较视域比较文学的本体论:设问与冋答比较文学的本体,即设问与冋答比较文学学科成立所安身立命的基点是什 么,对此本源做终级意义上本体论追问。2、比较视域:视域在比较文学这里指种多元观察的、多视点透视的研究视野。比:(1)亲近、齐同、并列、相连接。这个意义引申的意义链契合“视域”的内在透视。(2)比较
21、。从这个意义上容易产生对比较文学的误读。钱钟书:事实上,比较不仅在求其同,也在存其异,即所谓“对比文学”。正是在明辨异同的过程中,我们 可能认识中西文学传统各自的特点。比较视域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 他相关学科关系之间的内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汇通,也是跨越文 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因此,“四个跨越”必然成为比较视域的基本内涵,而跨民族与跨学科 是比较视域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由于比较视域的展开,使“三种关系”成为比较文学 研究的客体。3、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1)文学比较仅
22、从表面的皮毛对两种文学或其他相关学科进行类比,容易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其结论 过于生硬而简单,并且会产生一些学术结论上的笑话。(2)文学比较不可能把比较视域作为研究工作安身立命的本体,因此无法追寻到东西方文学结构内部的 共同规律,因此所推出的结论没有普遍性,缺少说服,并且文学比较也缺少比较视域对东西方文学进行 内在汇通的体系化,表现为种结论上的武断与零散。(3)由于文学比较缺少学理上的科学性,它的随意性太大,不仅没有研究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扰乱了比 较文学研究的正常视域。4、比较文学的内质:(1)个本体”与“两个学贯”(2)“三个关系”与“四个跨越”(3)“汇通性”与“体系化”(4)可比性原则及
23、其要求的相对性5、可比性原则(1)要衡量研究主体是否拥有比较视域,是否可能把比较视域作为研究展开的本体(个本体原则)。(2)研究主体围绕着他所选定的比较文学研究命题,是否尽可能地拥有相关的古今中外学术知识的积累(两个学贯原则)。(3)研究主体能否在自己的知识结构内部把握事实材料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而不是把“三 个关系”流于表面的比附与拼凑(三个关系原则)。(4)主体的研究视域能否在自己的知识结构内部完成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也不是把“四个 跨越”流于表面的类比与拼凑(四个跨越原则)。(5)研究主体能否在自己的研究视域中把围绕命题所积累的东西方知识进行咀嚼、消化、汇通与重
24、组(汇 通性原则)。(6)在研究主体比较视域中汇通的东西方知识形成研究文本后,能否在学术思想上相对体系化,从而构 建自己的一个自恰的新的学术观点(体系化原则)。6、可比性原则的相对性:第一,可比性原则是从那些优秀的比较文学研究者的学术视域、知识结构及研究 成果中总结出来的,对于初涉比较文学研究者和普通比较文学研究者来说,不可能要求他们完全满足可比 性原则的六个方面。第二,由于比较文学是门具有国际性的主流学科,因此对于不同民族语境下和不同 学术文化背景下推出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可比性原则也表现岀衡量标准的相对性。7、比较文学属于本体论而不属于方法论:比较文学的比较确应该是种汇通的学术视域而不是一
25、种外在的 类比方法,但不是说比较文学研究中没有方法论,只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方法论从属于本体论。人文学科研究的四大论为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第三章视域论第一节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特征1、地理大发现也是世界文化的大发现,文化的大发现使欧洲人有可能在自身文化之外找到种参照,从而 使更多的文学事实通过种种方式而获得了某种联系。比较文学的学科史使我们确信比较文学研究视域的流动性与联系性,这特点使它不断打破自身的局限,拓展自身的领域。2、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第一,比较文学研究开始就超出了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的限域。第二,比较视域不仅要求在不同民族及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对文学现象进行解释与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大 中文系 比较文学 概论 笔记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