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章的课堂笔记.doc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章的课堂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章的课堂笔记.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及主要类型 1)分类:自然天体(恒星、行星等)人造天体(运行中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2)几种常见的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2、天体系统 宇宙(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1)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八大行星 (1)组成:按距太阳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①同向性②共面性③近圆性 (2)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 将八大行星划分为三类:①类地行星:水、金、地和火;②巨行星:木、土;③远日行星:天、海。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1、宇宙环境条件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 (2)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3)液态水的存在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对地球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②是地理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维持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③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能源。 4、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形状、温度、成分) 1 2、太阳辐射能 1)概念: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如下表所示: 4、对地球的影响: ①. 扰动地球大气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②.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 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④. 可能与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地球的自转与时差 1、昼夜交替 一、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的产生(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1)晨线(弃暗投明)、昏线(弃明投暗)晨昏线的画法:在太阳光照侧视图上,过地心作太阳光线的垂线即为该日晨昏线(注意二至日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反映出极圈内的极昼或极夜状况) (2)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故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在春秋分时与经线重合。 2 (3)昼夜交替的产生:由于地球的自转 (4)昼夜交替的周期及意义: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此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2、地方时 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时刻叫地方时。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早。同一经线地方时一定相同。 地方时的计算: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4分钟/两地经度差×1°(东加西减) 3、时区与区时 二、地方时 公式: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计算原则:“东加西减”原则 注意: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 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 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0时) 三、时区 1、中央经线的经度数=已知时区数*15° 2、区时的计算方法: (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某地经度/15°=商```余数 若余数<7.5°,则时区数取商;若余数>7.5°,则时区数取商+1 已知是东经度,则求出的是东时区;已知是西经度,则求出的是西时区 (2)已知两地所在地区,计算两地时差:(异区相加,同区相减)。 (3)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东加西减。 3.日界线 人为日界线:日界线(180°经线) 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180° 0时 今天 昨天 加一天 减一天 今 昨 减一天 天 天 加一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南左北右赤道无) 判定:以物体初始运动方向为准 三、地球公转与季节 1、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2、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 (3)昼夜长短的计算 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正午12点—日出时间)×2 3 还可以根据昼弧和夜弧所跨的经度来推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一天之内是变化的):白天>0°黑夜<0°;晨昏线上=0°; 2)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天中的最大值) 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①.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且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②. 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二分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计算 H=90°- 纬度差=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同减异加) 5)应用:练习册P17 4、四季和五带的更替 我国:以“四立”划分 (1)四季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 北温带国家: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 (2)五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北极圈)、南温带(南回归线—南极圈)、北寒带(北极圈—北极点)、南寒带(南极圈—南极点) 5、黄赤交角的大小与五带的范围 (1)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2)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 (3)若黄赤交角变大(变小) 热带范围变大(变小) 寒带范围变大(变小) 温带范围变小(变大)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 传播速度 传播介质 纵波 快 固液气三态 横波 较慢 固态 根据地震波的这种变化特征,我们把地球分成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4 2、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圈层 不连续面 深度(km) 物质状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900 33 固态 陆厚洋薄 地 幔 上 固态 软流层(岩浆) 下 地 核 外核 液体 内核 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生物及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生存环境 与大气、水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白天气温,阴天与晴天相比,阴天低、晴天高 (白天多云好比地球撑着一把伞) 5、大气的保温作用:多云夜晚的气温高于晴朗的(夜晚多云好比为地球盖了一张被子);阴天的昼夜温差小于晴天。 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1、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 2、等压面的弯曲方向: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3、气压、气温、高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5 同一高度 一般情况 气温高、气压低 气温低、气压高 越往高、气压越低 近地面气压的高低与高空相反 不同高度 4、常见的热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详见练习册P22)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一)作用力 1006 1008 1010 (hap)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等压线 1002 1010 1008 1006 1004 (北半球)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在同一副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1)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2)可以减小风速 (二)风向 1、高空大气中的风向 (1)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平行与等压线 2、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 原动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 转 偏 向 力 摩 擦 力 垂直等压线 高压指向低压 平 行 于 等 压 线 斜 穿 等 压 线 4、在等压线图上画风向的方法:(详见练习册P25) 5、风力的判读 :(练习册P25)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和意义(略)、全球性大气环流(概念、意义) 2、假设一: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不公转(只考虑高低纬冷热不均) 结果:形成单圈环流 3、假设二:地表均一、地球不公转(只考虑高低 纬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结果:三圈环流(低、中、高纬环流)、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以赤道低气压带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位风带)。 6 4、假设三:地表均一 结果: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向北移,冬季向南移。 5、地表不是均匀的,考虑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 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6、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块状分布(因为海洋面积占优势)。 时间 被切断的气压带 亚洲大陆上的气压中心 太平洋上的气压中心 1月 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在海洋上保留)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7月 副热带高气压带(仅在海洋上保留)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7、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成因 风向 性质 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西北风 夏季:东南风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温暖湿润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冬季:东北风 夏季:西南风 冬季:低温干燥 夏季:温暖湿润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7、主要气候类型的比较(见学案) 8、气候类型的判断(导学案P30~31页)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的定义 (1)气团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 (2)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线是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锋是锋面和锋线的统称。 2、冷锋与天气 锋面 概念 符号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阴天、降雨、刮风、降温(降水多在锋后) 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等 “一场秋雨一场冷” 暖锋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多云、连续性降水(多在锋前) 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阴雨连绵天气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转晴 江淮准静止锋 (夏初);华南准静止锋(春末);昆明准静止锋(冬季) 5、冷、暖锋的判别:练习册P33页 7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的大气水平涡旋 2、反气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的大气水平涡旋 3、锋面气旋:练习册P36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11、1、气候变化 1)概念(长期) 2)表现(冷暖、干湿) 地质历史时期: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 3)类型 (距今一万年至几十亿年) 近现代时期:波动变暖 (近一两百年) 22、2、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 11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大气环流、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22人为原因:排放过量CO2;森林毁坏严重 二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1、1)海平面上升 2、2)影响农业生产 高纬度地区:作物增产,利大于弊 低纬度地区:作物减产,弊大于利 3)全球变暖将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采用新能源)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 3、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4、加强国际合作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8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类型,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 大气水 海洋水(96.5%) 水圈 地表水(冰川、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沼泽水、土壤水) 陆地水 地下水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河流补给来源主要有: 雨水补给 我国大部分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季节性的积雪融水补给 常形成春汛 地下水补给 最稳定的一种补给来源 湖泊水补给 高山冰雪融雪补给 常形成夏汛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A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下渗 蒸腾 蒸发 降水 地下径流 水循环示意图 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和下渗。其中人类活动对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最大。 2、水循环的类型 (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最为重要,它使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 (2)海上内循环 (3)陆地内循环 (水量最大)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促进水资源的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海水运动的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洋流的定义: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9 3、洋流的分类 (1)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2)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4、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顺 东暖西寒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 2)、中高纬海区: 南半球:西风漂流(寒流)和绕南极环流 3)、北印度洋:冬逆夏顺(季风洋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促进高低纬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2、对气候的影响: 例:①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②南北半球沙漠气候的形成与寒流的关系,如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狭长的热带沙漠。③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摩尔曼斯克港位于北极圈以内,却终年不冻;而其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位于430N附近,却有长达近半年的结冰期,这主要是分别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和千岛寒流的影响所致。 3、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凌兰寒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墨西哥弯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秘鲁渔场是由于上升流形成的。 4、影响航海 顺流快,逆流慢;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5、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使污染范围扩大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的含义及分布水资源的含义 广义:地球上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 狭义: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所以地球上水资源是有限的 ! 2.水资源的分布 (1)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影响因素:降水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① 从水循环角度看:降水量大、水循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反之,水资源贫乏。 ② 从世界范围看:按大洲说,亚洲最多,南美洲次之,大洋州最少;按国家说,巴西最多,俄罗斯次之,我国居世界第六。(分析径流量时,不仅要看总量多少,还要看人均径流量) ③从我国看:数量上: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0 空间分布上: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时间分布上: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结论:水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点。 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很少。)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的效益 3、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三、合理利用水资源 1、 水资源利用现状:(1) 需水量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求量增长速度;(2) 浪费与水污染严重 2、 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1)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人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等。 (2)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1、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的两种形式及分类 形式 项目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影响 对岩层的影响 使地壳物质水平位移,岩层发生弯曲 使地壳抬升或下沉 对地形的影响 常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举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大西洋的扩张、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台湾海峡的形成 相互关系 ①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相伴发生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以某一种运动为主③全球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11 2、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 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 海浪侵蚀:形成海蚀陡崖等 (3)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4)堆积作用 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堆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风力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 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海浪堆积:形成沙滩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是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3)变质岩:是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1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一章 第四 课堂 笔记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