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问题初探——以广东省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实践活动设计为例.pdf
《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问题初探——以广东省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实践活动设计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问题初探——以广东省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实践活动设计为例.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46 卷第 S1 期2023 年 5 月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46 No.S1May,2023 收稿日期:2023-01-05.通讯作者:鲍锟山,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湿地生态与环境演变.E-mail:kunshan.bao doi:10.3969/j.issn.1001-4616.2023.S1.024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问题初探 以广东省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实践活动设计为例杨诗涵1,申卫丹2,鲍锟山1(1.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2、 510631)(2.湖南省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湖南 怀化 418000)摘要 课程思政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在高等教育中与课程融合渗透实施得较好,但在中等教育阶段两者的结合度还有待提升.中学地理课程以环境教育和人地和谐思想为中心,在核心素养、教学素材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思政渗透契机.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偏差、课堂内容僵化以及实施途径单薄等原因导致了地理环境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教材的设计、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环境、通过野外实践形式寓教于乐三个维度,提出了教学策略,以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环境保护为主题,设计课程思政与中学地理野外实践相结合的课例,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丰富中学地理
3、环境教育课程思政素材库,为实现中等教育阶段课程思政与地理环境教育融合提供借鉴参考.关键词 地理环境,课程思政,野外实践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616(2023)S1-0132-09A Preliminary Study o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aking the Field Practice Design of Zhanj
4、iang Mangrove Wetland Reserve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Yang Shihan1,Shen Weidan2,Bao Kunshan1(1.School of Geograph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2.No.1 Middle School of Huaihua Railway,Huaihua 418000,China)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CIP)is a hot topi
5、c in the education field recently and has been well inte-grated into curriculum in higher education,but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in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needs to be im-proved.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of middle school is centered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the idea of harmony be-tween the hum
6、an and the land,and has good opportunities for CIP infiltration in terms of core quality and teaching mate-rials.However,the teachers misunderstanding,the rigid classroom contents,and the weak implementation ways of CIP lead to the unsatisfactory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geographical enviro
7、nmental education and CIP.In this paper,three teaching strategies we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textbook design,the combination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dai-ly lif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through field practice.With the them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ion of the Zhanjian
8、g mangrove wetlands in Guangdong,we designed a curriculum example that combines CIP with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in middle school,implements the cultivation goal of morality and people,and enrich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ata base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It
9、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IP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education.Key words:geographical environment,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ield practice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231杨诗涵,等: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问题初探 以广东省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区
10、实践活动设计为例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和接受教育的关键期,已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和是非判断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能力强,但同时也具有典型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和极强的可塑性,是个体走向成熟和社会化的过渡转折期.作为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而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学科素养的贯彻及传递者,教师通过各项教学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本源理解知识、搭建完备的学科体系,更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11、班人奠定坚实基础.1 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必要性1.1 地理核心素养中包含环境教育思政的目标地理学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和与时俱进性的学科特质.对地理学的学习,实际上更是对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客观世界运行机制的探讨.中学地理核心素养中尤其强调人地协调观,其本质上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和发展观,包含的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地理教育探讨的中心问题2.地理学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类对自我及其所处环境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在漫长的人地互动过程中,从朴素的环境决定论到人类中心观,再到人地协调观,人类才意识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12、不仅囊括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后者对前者的反作用,更关注两者之间的互动效应.虽然不断提高的生产力降低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但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行为依旧不能超出相应的环境承载力.鉴于新时代下中学阶段的实际学情,在课程知识点中渗透人地协调观教育已成为必然.这要求从教者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改造过程,更要引领学生领悟两者之间辩证关系,即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健康、高效发展.因此,地理环境教育中的人地协调观与课程思政中需要学生掌握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观念的培养目标是不谋而合的.中学地理对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具有先天优势,不仅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
13、感知地理学知识,更能从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等方面对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为学生日后成长有重要的先驱作用.1.2 地理课程中包含环境教育思政的素材地理国际宪章指出,地理教育帮助人们学会正确处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建立一套环境道德规范的行动指南3.这也蕴含了人与自然环境协调的观点.因此,在新版课程标准以及地理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修订后的各大主流中学地理教材也相应新增了大量环境教育的内容.总体来看,教材中所囊括的知识点都是以人地关系为逻辑线进行设计的.尽管在不同的教材编排中进行了一定的重组和调整,但都传递着“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核心思想,体现着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应用地理
14、学知识,让环境问题回归到现实生活,科学合理地认识人地互动的核心素养.教材编者要求师生对相应的环境素材进行研习,以期引导学生分析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时代前沿学科问题,进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对比旧教材,当下使用较为广泛的人教版和湘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均在选择性必修 3 中增加了“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在选修、必修部分都涉及了环境保护的内容,将“环境保护”形成专门模块,囊括了大量保护环境素材.不论是大气污染防治、西南喀斯特地区荒漠化、应对城市内涝、海洋环境污染等具体问题,还是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等宏观内容,都佐以丰富的案例材料,系统地对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及未
15、来走向进行了探讨和引导.2 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的现状课程思政理念从提出已有多年,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课程思政融入学科日常教学已初见成效,但在中等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仍未尽如人意.课程思政无法有效落实到中等教育课堂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 个:331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46 卷第 S1 期(2023 年)2.1 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存在偏差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其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合、落地需要教育活动当事人真正地理解和认可.2020 年何柳珊4对广东省佛山市中学以及海南省中学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 182 位地理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有 84.07%的教师表示会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
16、政并推广课程,但是在课程思政的认知方面,仅有 26.38%的教师表示十分了解,甚至还有 19.78%的教师表示没有听说过课程思政.可见,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融入日常教学持有积极态度,但是由于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尚存有偏差,导致了课程思政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难以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和“看分数、论成绩”的评价机制,认为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不属于地理课程的范畴.甚至有的教师觉得加上课程思政会耽误原本地理课程的课时,对于提高学生卷面成绩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暴露了一线教师对地理课程标准及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透彻.实际上,中学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与课程思政的理念是一致的,不论是
17、从内容的相关性上,还是从培养的最终目的上,都是为了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地理课堂的课程思政渗透对于学生学科思维品质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潜移默化的.深刻而充分的思政渗透,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应试知识,增强灵活度,甚至是实现跨学科知识点迁移的有效途径.2.2 课程思政的课堂内容僵化在现有的思政渗透中,教师们在主动创造融合素材方面仍显不足,被动“找”素材的痕迹较为明显,且大多停留于理论上的传统式“填鸭”思政.2022 年,周瑞霞5对 201 位甘肃省平凉市正浪县三所高中地理教师和部分外省地理教师的调查显示,在中学地理教师对开展思政教育的内容素材选择上,33%会选择地理新闻时事,29%会引进本
18、地真实情景,20%会以课本知识为抓手展开,18%会引用相关内容涉及到的政府文件.纵观当今的中学课堂,往往形成“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反馈效果不好”的印象.从表象上看,体现为课堂内容的僵化,有些材料过于牵强地生搬硬套进实际课堂教学中,不仅不能起到正反馈的效果,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这样的课堂过于枯燥和流于形式,久而久之,甚至对地理学科学习产生逆反心理.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思政渗透教学无法回避的渐进性和高技能性.尽管国家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已出台各项为教师“减负”的政策与措施,但受制于现实情况和改革逐步推进的需要,当下的中学教育,无法保证广大教师拥有集中、纯粹的教学研究时间,进而导致众多一线教师在工作中无法
19、跟进地理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最新成果,出现疲于应付,为上课而上课,为表演而上课的状况,未能将中学地理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细致研究和有机融合,使地理教学与思政教学两个本该相互促进渗透的有机体孤立地存在,产生思政渗透下的无效课堂,使思政渗透在中学教学中不受待见.2.3 课程思政的实现途径单薄当下的课程思政大部分内容都源于传统型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模式.教学的方式单一、缺乏可变性,与充满个性的中学阶段学情不匹配.根据周瑞霞5的调查发现,中学生对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地理教学的反馈中,35.12%的学生认为一般,22.44%的学生不感兴趣,只有 12.68%的学生很感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往往容易使其丧失
20、对学习行为维系的动力,当失去持续性动力后,无论是地理学习还是思政渗透,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教育便无从谈起.因此,在这样单向的知识传授型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参与感匮乏、主动性发挥受到抑制,是低效且不和谐的课堂,是与学生所处成长阶段匹配度差的课堂.学生易出现浓烈的“教育被剥夺感”,不仅对课程思政的内容感到乏味、枯燥,还会对地理课程失去兴趣.此外,由于大部分课程思政的实施都是只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故而局限在传统教学环境(教室)中进行,加剧了教育形式的单一,这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培养目标显然也是不相符的,是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获取新知、感
21、悟,想要灵活应用地理知识更难,从而进一步减弱了思政渗透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效果.3 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与课程思政结合的途径3.1 基于教材的设计当下主流教材普遍以人地协调为核心,以典型的地理环境素材为两翼,以配套的活动为动力,引导学生分析一定时空条件下的资源、环境演变过程,探寻人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行为准则及规律,感悟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环境教育贯穿于整个中学地理教材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431杨诗涵,等: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问题初探 以广东省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实践活动设计为例可以较为轻松地实现教学素材的获取,通过融合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对材料进
22、行加工、组织与深化,结合新教材中新设的众多活动题,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带领学生完成特定情境下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教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这一经过有意设计、重组的教学活动水到渠成,在中学地理环境教育中自然渗透了课程思政,可见这种融合并不是生硬的,而是立足于教材、有根可循的有机融合,是真正实现的地理课程思政.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 第 5 章土壤一课中,除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结合课后案例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制定活动任务,探究盐碱地的形成,引导学生对盐碱化的危害以及治理进行归纳与提炼.通过这一
23、过程,感悟盐碱化治理的必要性,树立学生保护土壤环境的意识.3.2 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环境赫尔巴特的课程论主张课程的选择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保持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知识是教学的基础,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关,一方面能消除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陌生和不安,建立信心,另一方面,熟悉的材料有助于学生完成信息的迁移和知识的习得,更利于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学更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学生日常生活所经历的相关的事物不仅包含大量与地理相关的素材,也包含大量课程思政的源头.教师通过对两类素材的相交点进行再加工,创设真实的情境切入,发挥教学掌控能力,适时运用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可
24、较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完成实践探究,进而促成学生正确环境观的建立.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1 第 2 章水循环一节的教学中,可巧用“停水”这一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感悟淡水资源的珍贵和水资源调节的有限性.再通过引导学生对家庭用水情况展开调查,让学生从关心理论到关心实际生活中水资源使用的问题,主动思考可通过哪些日常生活行动节约水资源,用自身的行动对家人、朋友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从而形成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2 第 3 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选取本地农业发展过程进行剖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5、,善用设问和引导,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知:产业不仅需要实现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升,更需要在一定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范围内进行发展.通过教师引入、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完成知识点教学的同时,又结合学生已有经验进行了巩固和深化,更培养了学生正确的环境发展观.3.3 通过野外实践形式,寓教于乐野外实践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新版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便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足见其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意义.地理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法,强化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地理学科素养,更能通过实践过程锻炼学生的意志和精神,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通过野外实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课程 中学 地理环境 教育 问题 初探 广东省 湛江 红树林 湿地 保护区 实践 活动 设计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