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教育讲座.doc
《珍爱生命教育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珍爱生命教育讲座.doc(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珍爱生命教育讲座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珍爱生命教育是指传授给学生生命的(孕育、发展和消亡)知识,提起他们对生命的关注(了解、珍惜和尊重),理解生命现象,培养生存能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因为死亡教育是珍爱生命教育的核心,在我国又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所以我想以死亡教育作为切入点,谈谈应该如何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刚才我们看了一段关于死亡教育的动画短片和讨论视频。在上述案例中,为了让孩子们坦诚面对死亡事实,正确认识死亡,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班主任以一种真诚的心态,抓住教育的契机,运用教育的智慧,科学地、直接地传授死亡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施死亡教育,也就是珍爱生命教育
2、的成功案例。那么,案例究竟有哪些成功之处呢?首先,是老师善于利用身边鲜活的教育资源。班级里有学生身患绝症即将死亡,很多老师可能会因为忌讳而回避,甚至会向其他同学隐瞒这一事实。而案例中的班主任没有回避陈神全即将因病死亡的事实,而是抓住了这一令人心痛的教育契机,对全班同学,包括学生家长进行了一次(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死亡体验教育。这样做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其次,是老师敢于直面死亡事实。老师直截了当地把陈神全同学的病情真相告诉全班学生和家长,组织大家看望他、关爱他,参加他的送别仪式,让学生现场感受生命的脆弱,体会生命死亡给家人、亲戚和朋友带来的伤痛,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最后,
3、是老师在进行死亡教育的同时,把死亡教育作为了情感教育的一个部分。比如对陈神全进行恐惧心理疏导,为他举行13岁生日会等等,让他能够更加坦然的面对死神,提升了他临终的生命质量。这就不仅仅只是同情和惋惜,更是对他的关爱和尊重。再如对全班学生失去朋友后的悲伤心理进行辅导,使他们更快地度过悲伤期,重新面对正常的生活。老师的这一系列做法,就不只是一次死亡知识的传授,而是让生者和死者都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情感熏陶。一、死亡教育的概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生就意味着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是走向死亡的存在”。探讨死亡、认识死亡,使人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均达于完善,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那么,
4、什么叫做死亡教育呢?概括地说,死亡教育是一种帮助学生了解死亡的本质、获得有关死亡的知识、认识死与生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思考死亡的意义,促使学生由死观生、由生观死、珍惜生命、直面死亡,增进学生对生命的欣赏,激励学生积极投入生活,赋予短暂生命以无限价值的教育。二、我国死亡教育现状(一)家长:谈“死”色变针对家长对于“死亡教育”的态度,华东师大一个研究小组专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八成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有关于死亡的客观概念”,但仍有63%的家长表示“难以接受向孩子开展和死亡相关的活动”;有50%的家长认为“死亡教育会让孩子觉得恐怖,对他的身心不利”,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跟孩子谈那个“恐怖”的话题
5、呢?还有不少家长干脆就对涉及到死亡的问题拒绝回答。那么当孩子问到死亡时,我们的家长是怎么回答的呢?调查显示,家长的回答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种是带有童话色彩,不实事求是。如“死就是不在了,死了以后会成为天使去了天堂”。第二种是回避的态度,不会作过多解释。认为孩子慢慢长大会渐渐理解,只是说“死了就是要永远离开我们生活的世界,永远不再回来”。第三种是拒绝回答,说其他事情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第四种是比较科学的,如告诉孩子“死亡分很多种的,当人老了是必须要死的,因为他们的身体各个器官已经不能正常运行了,这样的死是正常的,人死了就会在这个世界消失。”前三种答案的家长居多,只有不到10%的家长能够正面地与孩子谈
6、论关于死亡的问题。(二)学校:死亡教育严重缺失据有关媒体报道,中心城市的多数中小学虽然都有心理辅导机构,偶尔也会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或者是在学科教育中穿插进行“生命价值观”的教育,但是很少有系统的死亡教育课。说到“死亡”,国人总觉得“不吉利”,因此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对孩子谈及,而且更是将其坚决地拒之于儿童教育门外。总之一句话:对于死亡教育,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被忽略了。(三)学生:拿生命当游戏2007年6月的一天,黑龙江双城市13岁女生小影(化名)与8岁男生宁宁(化名)在和还没有上小学的7岁小伙伴海洋玩“牺牲游戏”的过程中,把电线缠在海洋的脖子上,将其吊在房梁上摇晃。
7、其间,小海洋感到不适让宁宁和小影将自己放下,并不停地挣扎。宁宁和小影见状害怕地跑了,结果小海洋被活活吊死。无独有偶:2000年12月20日,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高二学生学生孙剑服毒身亡。而他自杀的原因竟然是和同学玩一场“死亡游戏”因为几天后,家人在孙剑的遗物中惊奇地发现,有一份显得很幼稚又令人毛骨悚然的“死亡游戏书”,上面还有13个同学的签名。冯老师是广州市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在他看来,现在的孩子心理很复杂,有时候过于成熟,有时候又很幼稚。在他的班上,有一位女生品学兼优,还是班长,做什么事情也很积极,可是在谈话中又透露出想自杀的倾向。冯老师认为,现在不断出现学生自杀的事情,表面上看是学生压力大
8、,不能承受挫折,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没有正确理解死亡,把生命当做游戏来对待,有时候有一种模仿的成分在里面。近年来,从全国名牌高校到各地普通大学,每年都有大学生自杀现象发生。媒体也时常报道:某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走上绝路,终止自己的生命;因为新奇刺激而吸毒走上不归路;因为沉迷于电子游戏而彻夜不归等等。加上交通事故、结伴下河游泳溺水身亡等非正常死亡事件以及类似马加爵杀害他人的事件发生,一桩桩血的教训让人触目惊心。这些由于无知、无畏、内心脆弱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和自杀事件成了我国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使得我国学生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一残酷现实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死亡教育这一话题。当前,西方不少发达国家如美国、
9、德国、日本等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死亡教育已有了相当的发展。尤其是美国人在这方面却开通很多,作为家长或教师,他们乐于在孩子34岁时就向他们做关于“死亡”的诠释,当然这种诠释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比较而言,我国内陆目前正规的、系统的、自觉的死亡教育实践却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民族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诸多因素,人们对“死”字深恶痛绝、讳莫如深。另一方面,由于不少人对“死亡教育”这一概念本身望文生义,往往掩盖了其真正的意旨所在。那么,到底要不要进行死亡教育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一是因为孩子对死亡好奇,有疑惑,面对孩子的关于死亡的提问,我们如果说顾左右而言他,或者粗暴地制止孩子的问题都是不明
10、智的做法。好奇心有一个特点,越是别人告诉他这事不能知道,它知道的意愿反而会更加强烈。二是因为面对人终有一死的事实,教育有责任帮助孩子理解死亡,敬畏生命,借以对死亡的领会激发学生重视生命的热情与决心。现在很多老师、家长害怕跟孩子谈论死亡。其实,孩子不见得像他们那样害怕死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恐惧有一个前提:就是逃避和摆脱的欲望。一个人处于完全无知的状态下,也就没有摆脱和逃避的欲望,当然是不会有恐惧的。小孩子第一次见到蛇并不恐惧,因为他并不知道蛇会带来什么。所谓无知者无畏,无知到一定程度肯定是无畏的。不会恐惧的第二个极端是完全的有
11、知。一个研究蛇的科学家基于对蛇的了解,可以面对与控制这种情景,对蛇也就不再恐惧。这个例子说明:恐惧发生在“有知,但是不可控”的时候。如果要想免于对死亡的恐惧,理论上我们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进行死亡教育;二是不进行死亡教育。两种选择分别对应“有知”和“无知”两种结果。短期来看,不进行死亡教育似乎也可以避免恐惧。但是从长期看,因为每一个人都不可能不面对死亡,所以对死亡教育采用逃避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三、开展死亡教育的意义死亡教育是学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死亡作为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同生命一样都是哲学的永恒主题。可以说,在人的一生中,缺乏死亡内容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死与生对立统一,死亡教育虽名为
12、谈“死”,实际上是谈“生”,明显地具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意义。死亡教育是遏制青少年自杀行为的重要手段根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杀已经是当前18岁以下青少年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低龄化趋势日渐严重。近年来,关于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报道有增无减。这些在花季年华就匆匆告别人世的青少年,给后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遗憾与伤痛。如果这些轻生的青少年了解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知道如何正确对待生命和珍惜生命,那么,他们可能就不会选择自杀的道路。死亡教育有利于破除迷信和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曾经对北京高中生进行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认为 “有鬼神”和“可能有鬼神”的占27.4%。这一结果足以证明,如果缺乏必要的
13、死亡教育,青少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封建迷信的影响。此外,死亡文明包括三个环节:(1)文明终临终抢救的科学和适度;(2)文明死从容、尊严地优死;(3)文明葬丧葬的文明化改革。如今,人类自身生产的大多数环节已经逐步走上现代文明的道路,例如晚婚、节育、优生、优育、健康、长寿等,而只有死亡这个环节,尤其“文明死”这个死亡文明中的中心环节还存在着盲目和愚昧。只有对学生进行普遍的健康的生死观和死亡文明教育,才能促进形成崇尚科学文明死亡的社会风尚,从而提高人口素质,推进社会文明。4.死亡教育可促使学生更加珍惜有限时间当学生意识到死亡这一事实后,在筹划个人的一生时,就会格外珍惜有限的时间。因为知道时间代表了生
14、命,他们就会自觉地加倍努力学习,进取拚搏,以自己事业的辉煌来迎接死亡的到来。5 .死亡教育可缓和学生失落亲人的悲痛当自己的亲人逝去时,活着的人经受着比死者更为强烈的离别痛苦。而过度悲伤又是癌症、心脏病、精神障碍等疾病的诱因。死亡教育可促使学生接受亲人死亡的现实,缩短悲伤时间,尽快地度过悲伤期,从而更快地投入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四、开展死亡教育的主要内容死亡教育依托于“死亡学”这门新兴学科,而“死亡学”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特点。因此,死亡教育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涵盖面非常广泛的。虽然死亡教育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特点,但根据国外死亡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死亡教育还处在开创时期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珍爱 生命 教育 讲座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